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负娇宠-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其琛和李其璜分了家,李其璜便是李家的旁支了。

    李敬芝和李敬兰自然也就成了旁支的出嫁女,她们实在想不出,唐宓这个新任主母为何将她们接回主宅。

    在路上的时候,李敬芝已经想过了,不是她妄自菲薄,事实就是她们这些庶女与李家而言,真心没有多少价值。

    也不值得唐氏算计。

    她更倾向于唐氏是真心想帮她们。

    毕竟李其璜的身份被大肆宣扬,她们也跟着尴尬起来。

    如果这时李家不帮她们,她们在夫家将会变得十分艰难。

    “我听阿宝说过,唐氏是个大度宽厚的人,二十六娘她们母女三个能留在主宅,且衣食无忧,亦是她的缘故。”

    李敬芝悄悄跟妹妹说,“所以,待会儿见了唐氏,咱们少不得要恭维些。阿爹的事,最好就不要提了。”

    李敬兰素来敬重姐姐,听她这么说,赶忙点头,“我省的。”

    不就是讨好唐氏嘛,这样的事,对于她们这些庶女来说,真心不难。

    李敬芝姐妹相携进了桂院,百忍堂还在收拾,唐宓暂时还没有搬过去。

    见到这对双生姐妹,唐宓很热情。

    李敬芝姐妹心中愈发忐忑,眼见她们有些不自在,唐宓浅笑着说了句:“其实我今天请两位阿姊回来,除了娘子(即萧氏)寿辰,也没有别的事,就是想告诉你们,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你们都是李家的女儿。”

    李家女,容不得任何人欺侮。

    李敬芝心猛地跳动了一下,眼底再次蒙上一层水雾。

    接着,唐宓又命人唤来了郑宝、郑宛。

    看到女儿们衣饰鲜亮、气度从容,显是在李家过得很好,李敬芝更加感念唐宓。

    犹豫再三,她还是说出了那件事:“十八娘,平宜县君有些不太妥——”

 第473章 甩锅

        在李敬芝说出“平宜县君”的名字时,李敬兰便借故将郑宝两个带了出去。 

        她和李敬芝姐妹关系好,郑家的那些事,她都知道。 

        而平宜县君的人和她办的那些事,都只透着一个字——脏! 

        李敬兰可不想污了两个孩子的耳朵。 

        “据我所知,平宜县君的第二任夫君便是郑家子?” 

        唐宓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平宜县君的资料,其中一项便是关于她丰富的婚史。 

        李敬芝点了点头,道:“十八娘记得没错,她的第二任夫君不但是郑家子,还是我夫君的堂叔,平日里,他们关系很亲密。” 

        说到这一节,李敬芝的脸色有些难看,低声道:“外人都说郑郎君是被平宜气死的,但我夫君却说,堂叔素来心胸开阔,他实在不像是个被人轻易能气死的。” 

        平宜只是宗室女,又不是公主,就算做了丑事,给丈夫蒙了羞,也不能和离。 

        而平宜,实在过不下去,和离也就是了。 

        唐宓眸光一闪,向前倾了倾身子,也压低了声音,说:“你是说,郑郎君——”根本不是被气死的,而是被平宜所害? 

        李敬芝微微一颔,表示她和夫君也是这么猜测的。 

        她左右看了看,神情很是谨慎。 

        唐宓挑眉,道:“阿姊放心,在我这里,可以放心说话的。” 

        过去李立德四处安插眼线的时候,唐宓就能保证桂院的绝对安全,现在她成为李家的绝对女主人,这些就更不用说了。 

        李敬芝讪讪一笑,有些不自然的说道:“十八娘勿怪,实在是这件事牵扯前朝,我怕——” 

        牵扯前朝? 

        唐宓顿时来了精神,“阿姊但说无妨。” 

        李敬芝得了唐宓的庇护,心存感激,更多的,也是想让唐宓知道,她虽然卑微,可也不是半点用处都没有。 

        “十八娘,郑郎君‘病逝’前,某次跟我夫君吃酒的时候,说漏了嘴,他好像现了平宜的秘密。” 

        李敬芝斟酌着措辞,缓缓道:“郑郎君酒后还曾不屑的说道,什么一心为君,‘他’的野心大着呢。” 

        李敬芝说的含糊,甚至都不是什么被证实的事实。 

        但唐宓却从中听出了些许端倪:噫,看来平康郡王并不似他表现的那般与世无争、忠于圣人啊。 

        而平宜也似乎帮着平康郡王做了不少事。 

        这些事,估计还不小,否则平宜不会直接弄死枕边人。 

        毕竟她和郑郎君可是生育了两个孩子呢。 

        唐宓暗暗将这件事记下,然后笑着对李敬芝道:“阿姊出嫁这些年,很少回娘家,这次回来,索性多住些日子吧。” 

        李敬芝见唐宓愈和气,便知道自己说的事,应该很有价值。 

        她可是听说了,平宜假借李其珏的名义,狠狠的挖了十八娘的墙角。 

        十八娘生性再豁达,面对平宜的咄咄逼人,也不会真的无动于衷。 

        就算十八娘不出手,满心疼爱十八娘的十八郎也会有所行动。 

        之前他们夫妻忙着李家的事,无心其它,现在诸事尘埃落定,十八郎也能腾出手料理了。 

        李敬芝便贴心的给他们夫妻提供了一个方向。 

        李寿连一百多年前的事都能查出来,平康父女的那些事,估计瞒不过李寿。 

        李寿若是真能查出什么,她李敬芝也算是帮夫君的堂叔报了仇! 

        十八郎,应该能查得出来吧! 

        李敬芝暗自嘀咕着。 

        阿嚏~ 

        大朝会结束,李寿刚踏出正殿,便禁不住打了个喷嚏。 

        呃,这又是谁在骂他? 

        李立德?还是柳氏? 

        李寿很有自知之明的琢磨着。 

        就在他揉着鼻子,胡思乱想的当儿,平康郡王和三皇子笑盈盈的凑了过来。 

        “十八郎,政务要紧,可也不能忽略了身体啊。” 

        平康一副长辈的模样,慈爱的说道。 

        李寿客气的行了礼,而后才道:“多谢阿舅关心,我无恙。” 

        “户部的惠民盐迅的推广开来,大梁的老百姓们吃上了低价质优的好盐,这些可都是十八郎的功劳啊。” 

        几年时间,三皇子不再是过去那个爱玩的少年,眼前的他,多了几分沉稳与干练。 

        这两年,太子和二皇子争斗的厉害,三皇子两边都不参与,而是处处以君父为主,好一派孝顺、厚道的好儿郎模样。 

        圣人对三皇子也越来越喜欢,今年刚过了正月,便让他去刑部历练。 

        三皇子去了刑部,并没有摆皇子架子,而是虚心跟刑部尚书、侍郎们请教。 

        跟同僚的关系也很不错。 

        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便在刑部站稳了脚跟。 

        虽然没有办理什么大案子,但每日里整理往年卷宗,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两件有争议的案子。 

        如今刑部和大理寺正针对那两件案子讨论着呢。 

        不管结果如何,三皇子虚心、能干的形象彻底树立起来。 

        三皇子的母妃是四妃中的淑妃,不是世家女,而是出身勋贵。 

        因着这一层关系,三皇子和军中的几个老将关系也不错。 

        他是个活泼好动的性子,年少时没少骑马、游猎,簇拥在他身边的也多为勋贵子弟。 

        这些年三皇子收了玩心,但跟那些小伙伴们的关系却没有疏远。 

        三皇子长大了,那些勋贵子弟也个个成家立业,他们靠着门荫,基本上都入了军伍。或入虎贲,或入千牛,或入十二卫,官职都不高,但胜在有实权。 

        李寿过去没注意,今天仔细一想,才猛然现,不知不觉间,三皇子已然有了这么多人脉! 

        李寿不动声色,暗暗将三皇子列为重点观察对象。 

        面对三皇子的主动示好,他微微一笑,客气中带着疏远,“三皇子谬赞了,这都是圣人的决断。圣人仁爱百姓,才有了今日的‘惠民盐’。” 

        “哎呀,十八郎,咱们都是嫡亲的表兄弟,你这般客气做什么?” 

        三皇子眸光一闪,笑得愈亲近。 

        李寿也不坚持,顺势唤了他一声“表弟”。 

        平康见李寿油盐不进,笑了笑,故意用抱歉的口吻说道:“十八郎啊,有件事,我要代你表姐给你道个歉啊。” 

        李寿已经猜到了是什么,却佯作不知,“什么事?” 

        “唉,还不是那个李四郎(即李其珏),眼馋你娘子的生意,撺掇你阿姊也开了个什么布铺,还弄了什么娃娃机……” 

        平康直接将锅甩到了便宜女婿头上,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有! 

 第474章 公私兼顾

    “哦,是这件事啊——”

    李寿表情淡淡的,看不出喜怒。

    “十八郎,我已经说过你阿姊了,她也知道错了,下次再不会这样了。”

    平康很是随意的说道。

    “下次不会”,那么这次呢?

    就这么轻易过去了?

    连句正儿八经的道歉都没有,更不用说纠正错误了。比如,收起娃娃机,不再跟唐氏布艺恶性竞争?!

    李寿面沉似水,暗地里自撇嘴。

    三皇子见李寿不表态,忙上来帮腔,“哎呀,表兄,咱们都是自家人,幼时,阿姊对咱们也是十分照拂的。现在阿姊被人哄骗,做了错事,你大人有大量,这件事就这样算了吧。”

    李寿挑了挑眉,仍是没有急着开口。

    就在平康郡王几乎要端不住笑容的时候,李寿终于应了一声,“嗯!”

    三皇子赶忙道:“我就说表兄最是个大度的人,平康皇叔还不信。”

    平康觉得李寿拂了他的面子,满心的不爽,哼哼唧唧的应和了几句,便抬腿走人了。

    三皇子对李寿有些歉意的笑了笑,然后就追着平康郡王而去。

    李寿本打算直接回家,但被这两人狠狠的恶心了一把,顿时也有了火气。

    他也不回家了,转身去了东宫。

    随着天气日益炎热,关中及其周边地区的旱灾越来越严重了。

    太子急得嘴上起了一层的燎泡,却仍是没有更好的办法。

    刚刚写完申请朝廷赈灾的折子,将折子摊在书案上,等着墨迹晾干。

    他则双眼失神的盯着书房的某个角落。

    其实,太子清楚,圣人和议事堂的诸位相公也都知道了旱灾的事,而且户部已经着手准备赈灾。

    朝廷现在缺的是银子和粮食。

    幸而去年是个难得的丰年,官仓的粮食都是满的,各大粮商手中也有不少存粮。

    官仓的粮食还好说,朝廷若是想从粮商手中得到粮食,那就需要用银钱了。

    而国库——

    太子的手指轻轻在书案上敲着,据他所知,国库的银子并不充盈。

    之前西北一直在用兵,打仗什么的,真心烧钱啊。

    太子还知道,圣人对辽东早就虎视眈眈,东征亦是迟早的。

    可这个,依然缺不了钱。

    虽然前些日子李寿在户部大刀阔斧的一番运作,收了盐税上来。

    可今年是盐政改革的第一年,盐税定的并不高,细算起来,也没多少钱。

    而且太子更担心的是,今年旱灾致使庄稼绝产,那么来年呢?

    谁又能保证是风调雨顺?

    今年没有新粮入库,明年再有个意外又该怎么办?

    太子越想越头疼。

    就在他心烦意乱的想出去走走的时候,有内侍进来通传:“殿下,十八郎来了!”

    太子眼睛一亮,“十八郎来了,快请!”

    “是!”内侍应了一声,急急的退了出去。

    不多时,内侍引着李寿走了进来。

    “见过殿下!”李寿拱手行礼。

    太子摆摆手,笑道:“都是自家人,客气什么!”

    同样是“自家人”三个字,从太子口中说出来,就多了几分真心。

    至少李寿听着更顺耳。

    “礼不可废,”

    李寿嘴上说着,人却已经径直来到太子对面的榻上坐了下来。

    “好了,不说这些了。户部的差事可还顺利?”

    太子命人上了茶水,关切的询问道。

    “都好。”李寿端起茶盏,轻啜了两口。

    他眼睛好使,略略一扫,便看到了摊在书案上的奏折。

    “旱灾又加重了?”

    在没入户部前,李寿是跟着太子当差的,所以,对于京畿地区的旱灾,他亲眼见过。

    且因着他跟太子一起处理过这件事,现在他再问起来,也不算僭越。

    太子揉了揉眉心,叹道:“从立春到现在,足足二个多月的时间,却只下了一场雨。”

    那雨小的可怜,连地面都没有淋湿,对旱灾丝毫没有缓解的作用。

    说到这件事,太子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唉,十八郎,你也去那些县城看过,地里的庄稼都快枯死了,田地干裂的缝足足有巴掌宽……”

    这一季的粮食注定是要绝收了。

    “幸好那些深井还有些用,至少保证了百姓的生活用水!”

    太子想到灾区的惨况,满脸的不忍。

    “户部已经调拨了粮食,不日便会发到各个郡县。”

    提及正事,李寿也满脸认真。

    “不够啊,根本就不够。”户部准备了多少粮食,太子很清楚。

    他跟李寿算了笔帐,最后总结,“估计再翻个十来倍还差不多。”

    李寿沉默了,户部能调拨这么多粮食已经很不容易了,还增加十倍?太难了!

    太子苦笑,“我也知道户部尽了全力,阿爹和几位相公也都想尽了办法。”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李寿却想着,这还只是旱灾,紧接着还会有蝗灾!

    灾情将会更加严峻!

    想到这些,李寿发觉,他给太子出那个主意,也不完全是出于私愤啊。

    “朝廷缺钱!”李寿先丢出这么一句话。

    太子没说话,因为这是显而易见的。

    李寿又道,“想要短期内聚集大额的银钱,也不是没有办法。”

    太子直直的看向李寿,语气中难掩急切,“什么办法?”

    李寿左右看了看,向前探了探身子,低声道:“只是这个法子必须有位高权重的人来执行,一旦操作开来,还需要大力监管。且不能以私人名义,更不能像经商一样,最好冠上朝廷福利的名头。”

    太子越听越有兴趣,主动从书案后绕出来,坐到李寿的近旁,“十八郎,你继续说!”

    “殿下,您可听说了平宜县君在京城的大动作?”李寿没有接着刚才的话题,而是忽然问了一句。

    太子一怔,旋即道:“你说的可是她弄得那个什么娃娃机?听说有人花了几十文钱,却抓到了价值几百贯的羊脂白玉。”

    连忙得脚不沾地的太子都听说了,足见平宜的“生意”有多火爆。

    李寿眼底闪过一抹冷意,暗道:只可惜,平宜的生意即将到头了,因为他将会借太子的手推行一种更让人疯狂的东西。

    “殿下,如果我告诉你,你只需花两文钱就有可能获得一万贯,乃至十万贯的钱,你愿不愿意尝试?”

    李寿迎上太子迷惑的双眸,缓缓说道……

 第475章 好运来

    晨钟敲响,坊门缓缓开启。

    安静了一夜的京城瞬间鲜活起来,大街上车来人往,东西二市更是热闹非凡。

    关尔布艺的店铺上着门板,门前照例排起了长龙。

    一夜暴富的诱惑太大了,尤其是对于一些生活窘迫的人来说,娃娃机里的各种金银玉器仿佛沙漠里的绿洲,让他们无比渴望。

    “别挤,都特娘的别挤!”

    生意太好了,关尔布艺的伙计都个个牛气冲天,打着哈欠抽开门板,看到外面好几排的长队,没好气的对着排在最前面的人大声吆喝。

    “哎哎,不挤,我们不挤!”

    被训斥的几个人,被个伙计训了,丝毫不恼,反而露出讨好的笑容。

    “哼!”伙计傲气的抬起下巴,卸下门板,然后两人一组,将娃娃机依次摆到店铺外面。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刻意的,没有直接将娃娃机摆到每列队伍的前面,而是刚好偏了那么一点点。

    呼啦~

    娃娃机刚刚摆好,人群便迅速移动。

    他们没有一拥而上,而是整列整列的转移到了娃娃机面前。

    看那熟练的动作,看众人协调的模样,显然不是第一次了。

    关尔布艺的伙计们却抄手站在一旁,见众人被他们任意戏弄,很是享受,冲着人群指指点点,脸上满是嘲笑。

    前来发财,哦不,是玩儿娃娃机的人们,似乎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