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宫门权冠:绝色乱世悍女-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瑞云因为刚生产不久,对这道冬瓜菜极感兴趣。她用筷子叨了几块冬瓜放进嘴中,待细嚼烂咽之后,第一个对这道冬瓜菜发表评论:“名而副实,名不虚传,色泽金黄,香浓酥鲜,而且还略带一点辣味,食之刺激肠胃,食后回味无穷。确实是一道好菜!”

    袁枚吴宇娜梅梨花等人吃过之后,也都夸赞道:“真叫人难以想象,一个不起眼的普通冬瓜,经过你黄师傅如此一炮制,就变化出了这极不寻常的味道来,说你是仙掌神手,并不为过!”

    众人再看少爷沈铁,只见他闷不做声,只顾一筷子接一筷子的往嘴里叨菜,待众人再想去吃的时候,偌大一盘金沙冬瓜炒,已被他吃了个精光!

    袁枚假装生气的样子,说道:“六弟,你这哪里像大户人家的少爷,简直就是传说中的那个饕餮怪兽嘛!”

    沈铁没有理睬袁枚,只顾闷头吃他的菜。最后,只见沈铁干脆端起盘子,连剩下的菜汁菜汤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黄凡宇见状,安抚大家说:“没关系的,没关系的,如果奶奶们喜欢吃,我下次多做点就是了!”

    张瑞云短叹一声,说道:“也不知是怎么了,我突然觉得,自己的胃口,今天也大开了!不知是黄师傅菜做得好吃呢,还是我的肚子里缺少此种营养了,总之,不论吃到哪一道菜,俺都觉得那样的美味可口!”

    袁枚对黄凡宇说道:“黄大妹子,现在看来,想当初,二弟沈安把你请回家中,他这步棋是走对了!如果没有你黄师傅,我们哪能吃到如此合口的美味?生活无忧无虑,每日里不愁吃喝,看样子不增寿延岁,是不可能的了!”

    梅梨花说道:“众人先莫要多话,这桌面上还有好几道菜呢,赶快让黄师傅都为我等作个介绍吧!”

    黄凡宇说道:“这为厨之道,不光要烹调出适口的菜品来,还要懂得如何调节人们的胃口。油腻的东西吃多了,肯定会有损胃口和食欲。下面这几道汤菜,就是俺专门为消除奶奶们肚子里的油腻而烹制的!”

    众人打眼望去,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果然是几道汤菜。

    黄凡宇指着面前的三道汤菜,说道:“这一大盅碗,叫糖水莲子汤,它吃起来会感觉质地酥糯,甜淡适口,食后有生津益肺之效;这一道菜,名为糊辣汤,这是咱中原劳动人民所创造出的一道历史悠久的汤菜。之所以把汤也称之为菜,是因为它具有汤菜两种功效,食之微辣,味道可口,关键是它营养丰富,是帮助佐餐或者在餐后调节肠胃的好菜肴;待少爷奶奶们吃饱喝足之后,如果还感到欠食,我还为大家准备了一道主食,名字叫小葱饼。此饼原本是由南方人所创,我是在饭店中偷偷学来的制作方法。它色黄,酥脆,外松里软,食之味道鲜美。少爷与奶奶们在品尝完鲜汤过后,不妨就以葱饼来填充肚腹吧!”

    接下来,由沈铁带头,有的用调羹舀起糊辣汤,有的则舀起糖水莲子汤,汤都吃光了,最后这才用手抓起小葱饼,各自都将肚皮填得满而又满!

    待少爷奶奶们吃完之后,他们离开餐桌,坐到一边去歇息去的时候,这才轮到惠香安香黛香瑞香芸香荷香六位婢女来“打破锣”呢!

正文 第二十四章

    袁枚打了一个饱嗝,突然对众人说道:“咱们在家中,可是过得逍遥自在;谁知道,那些跟随祖逖将军北伐的士兵们,能不能有这种福分呢?”

    吴宇娜回答说:“这还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吗?那些个为大晋朝出生入死的士兵们,不但吃不到像我们这样的美餐,甚至连生命都无保证,这便是皇帝与平民的差别所在呀。要不,他们司马家族的人,都还慌着去抢皇帝的宝座干啥呢!”

    沈铁说道:“自古以来,这战场上的互相残杀,就是极端残酷的事情。出兵一千,能回来一百就算万幸了,有时还会全军覆没!其实,这些都是司空见惯,也都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梅梨花说道:“听说他祖逖将军不但英勇果敢,而且还足智多谋,英明善断,怎么他这次北伐,还会失败了呢?”

    袁枚说道:“他们司马家族为争皇权,亲族之间互相大开杀戒,谁还有心思去管前方的战事?皇帝手握大权,他要是不支持你,你就有天大的能耐,也会成为悲惨的败军!”

    张瑞云也说道:“皇帝再不济,他还是天子,每日里像众星捧月似的,都有众多大臣在身前身后山呼万岁,殊不知在数不尽的甜言蜜语之中,也有鸠毒暗伏其中,死到临头,还不知自己是被谁的毒酒所害呢!”

    梅梨花也说道:“大嫂轻易不言语不表态,一旦说出话来,那可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啊。想想俺那个死去的丈夫,要不是对司马家族抱有一腔愚忠的思想,他怎么会惨死在疆场上呢!”

    梅梨花的丈夫,就是沈家六兄弟之中的老二沈据,两个人共生育两男一女,长子曰沈朗,次子曰沈允,女儿名字不详。由于两个儿子都在为朝廷尽忠,女儿已经出嫁,丈夫沈据早夭,因此孤苦伶仃的梅梨花,就只有与同样孀居的袁枚一道,苦守在沈家大院内,过着衣食无忧,但却缺少夫爱的寡居生活!

    张瑞云问沈铁:“六弟,我有一事不明,听说祖逖北伐失败后,在朝廷内再次北伐的呼声又一浪高过一浪,不知此次提出北伐的人,又是何人?”

    沈铁回答说:“朝廷腐败,皇帝又幼小无能,但是不甘被外族势力统治的大臣们,仍然大有人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庾亮和桓宣!”

    沈铁没有说错,这倡导第二次北伐的人,正是庾亮。原来,在祖逖第一次北伐失败以后,此时的东晋王朝又方经过王敦与苏峻两次内乱的打击,已是国力大衰,人心荒废,眼睁睁面对北方氏族的入侵,实在无力再进行北伐。寓居于北方襄国地带的十六国之一的后赵国,有个羯族领袖石勒,又乘东晋内部内斗之机,屡次发动对东晋的进攻。当时的襄国,它的故治就在现在河北省邢台市一带,不过后来又几经变迁,又迁至河北省的临漳县境内。后赵国鼎盛时期,它的疆域遍及今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及江苏省与安徽省甘肃省辽宁省的一部,历经七位君主,统治时间长达三十二年之久。

    这时,前赵业已衰败,因为后赵的兴起而使他走上了灭亡,石勒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迅速统一了北方大部领土,国力也逐渐强盛起来,兴兵黩武又成了石勒的唯一选择。后赵的兵锋所至,直逼江汉地带。地处长江沿岸的襄阳城,又一度被石勒侵占,几度失守。东晋名将太尉陶侃派其子陶斌与南中郎将桓宣,趁后赵兵马攻打江西的时机,乘机夺回了襄阳和新野地区,因此桓宣才有机会镇守襄阳十余年。

    陶侃病死后,东晋皇帝任命庾亮为征西将军,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军事,兼领江豫荆三州刺史,军队驻扎武昌。由于庾亮处理事务不当,这便引发了苏峻叛乱事件的发生。

    这东晋王朝的王敦之乱,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诸位看君听我详细道来。这一事件发生在晋元帝司马睿永昌元年,也即是公元322年。东晋权臣江州牧王敦发兵进攻建康(即现在的南京市),苏峻收到诏命令其抵抗,但苏峻经过占卜得知,近期时日不吉,不宜出兵,所以他迟迟没有发兵。后来朝廷的军队被王敦打败,王敦随即领兵攻入建康,自封为丞相,朝政大权被其一手控制。苏峻便领兵退至盱眙屯扎。此时,苏峻任淮陵内史时的旧属,请求朝廷能让苏峻再度履任,掌控东晋权利,结果被朝廷允准,接纳并加授苏峻为奋威将军,随后又改任其为临淮内史之职。

    晋明帝司马绍太宁二年,即公元324年,在江州遥控东晋政权的王敦,又一次发兵进攻建康,预谋篡夺皇位。

    苏峻,字子高,长广郡掖县(今山东掖县)人,他生于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家庭。永嘉之乱时,他于本县结垒成军,之后率所部数百家人渡海南行,到达广陵(今扬州)后驻足。苏峻既是朝廷命官,又是所统带流民的统帅。西晋末年,天下大乱,苏峻又乘机纠集流民数千家,兴修堡垒,结垒自保。后被晋元帝司马睿册封为鹰扬将军。苏峻因为战败王敦有功,继而又被皇帝擢升为进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统率精锐部众万余人。

    庾亮当权执政后,突然解除了苏峻的兵权,改其为大司农职务,苏峻从此便与庾亮结下怨仇,也为他自己树下了一个政敌。晋成帝司马衍咸和三年,即公元328年,苏峻以讨伐庾亮为借口,与祖约(祖逖胞弟)联合起兵反晋,叛军攻入建康,大肆掳掠奸杀,擅专朝政,这种违反民愿民意倒行逆施的杀戮行为,自然要遭受到广大民众的反对,为了挽回败局,陶侃不得不起兵讨伐,苏峻战败被杀,一场由苏峻发起的叛乱行动又宣告结束。

    庾亮一开始北伐,就选了一个对朝廷怀有二心的人苏峻作为助手,使第二次北伐行动伊始,就受到苏峻的破坏,毁于半途,庾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因此而受到皇帝的责罚,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这是深埋在每个华夏儿女内心深处的永久期盼,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前两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在晋朝的仁人志士心目中,击败异族分裂,期盼晋朝统一的欲望之火,始终都在燃烧,于是这就又引出了一段桓温再次进行北伐的故事。

    桓温,字元子,出生于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六年,即公元312年,谯国龙亢(即今之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他是东晋时期的重要将领与权臣,军事家,谯国桓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他曾经三次领导与指挥北伐,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桓温一生都在做帝王梦,但由于来自多方面的阻挠,再加之自己时运不佳,不得不抱憾终生,最终都未能实现。这位雄心勃勃的晋朝大臣,在晋孝武帝司马曜宁康元年时,便以61岁的年龄而与世长辞。纵观桓温一生,他生于晋而死于晋,可谓终生侍晋,死而有憾了。

    第八笔:娶亲(下)

    如果说祖逖庾亮北伐都少不了桓温的谋划与支持的话,桓温的这一次北伐,可就由他亲自指挥与参加了。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在两晋时期,桓氏家族可谓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桓温与桓宣虽然同是桓姓,但他们却不是同一个族系,二人的出生和居住地也不一样。桓温的父亲名曰桓彝,字茂伦,东汉大臣桓荣的第九世孙,晋文帝司马衷当政时担任州主簿之职,出生地在谯国的龙亢地方,也就是现在安徽省怀远县的龙亢集镇。

    而桓温宣则不然,他的祖父是东晋将领义阳太守桓诩,其父是冠军长史桓弻,他的出生地均在谯国铚县,也就是现今的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若追根溯源,传说桓氏一族均是上古时期黄帝时期一个名叫桓常的大臣的后裔,此种说法到底对也不对,几千年前的事情,有谁能够说得清楚呢?此事无关本书宗旨,不去管它也罢。

    世人共知,桓温的父亲桓弼是东晋的忠臣,死于苏峻之乱,桓温少年丧父,他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由于后来娶了南康公主为妻,终于得到了晋升的机会,当上了琅琊内史。南康公主是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儿,名叫司马兴男,据说,这司马兴男出生的时候,口中含着一把金勺子,父亲又是当朝皇帝,她又是长女,身价的显贵,就不言而喻了。这司马兴男生就性格刚烈奔放,从打出生时起,就养成了说一不二的习惯,只要她一瞪眼睛,她的弟弟妹妹们就像老鼠遇见猫一般,均被吓的夹紧尾巴温顺听话,连大气都不敢出!

    当时社会中,在士族男子中流行一种嗑药习惯,就是服用一种叫做五石散的药物,这是一种中药散剂,服后有壮阳强体治疗阳痿的功效,能使人产生亢奋浑身燥热的感觉,说白了就是一种毒剂。所以当时的年轻人都深受其害。他们胸无远志,颓废厌世,不思进取。但是自幼无拘无束的南康公主司马兴男,她可不搞这一套,健康向上是她的追求,身体健美是她的偶像,她还成为了运动型的练家子,经常身体力行,练唱当时的流行戏曲五禽戏,她的声望名冠东晋,就像现在的影视明星相似。

    桓温虽然也是富家后裔,但其人品与武艺都在一般富家子弟之上,他乐善好施,爱管不平之事,也是个出了名的人见人怕的主儿。桓温是位个人奋斗的典范,他少年威猛,说干就干,做起事情来毫不犹豫。

    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二年,也即是公元346年,这一年桓温34岁,这个年龄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桓温由皇宫回到家中,恭敬的对夫人司马兴男说道:“禀告夫人,皇上已经下了谕旨,下令由夫君我挥师西进,到巴蜀国去讨伐成汉皇帝李势,我不日就要动身前往了!”

    司马兴男一听桓温此话,倒显得有些儿女情长起来。她一下子跑到桓温身边,紧紧的将他拥抱,满含热泪的说道:“虽然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是当奴家听见夫君你要离家远征的消息后,怎不令我为你担心?巴蜀那个地方,本公主虽然没有去过,但从人们的传说中,我也知道那是个江水阻隔,山峦起伏,层峦叠嶂,悬崖峭壁,人迹罕至,比登天还要难的去处。夫君啊,你此一去,是福是祸,都在本公主的预料之外,你一路上还要随时与敌人格斗,怎能不叫为妻子的提心吊胆,时刻牵挂呢?”

    桓温目睹此状,也止不住心潮起伏,他恨火欲火一同燃烧,与南康公主也有说不尽的临别之情!他伸出一双有力的臂膀,一下子将司马兴男搂抱在怀里,然后低下头颅,拼命的亲吻着司马兴男的薄嘴唇,一股暖流流遍了他的全身!过了好大一会儿,这才雾霾渐消,云雨渐止,渐渐恢复了平静。

    桓温对司马兴男说道:“自你的父王故去以后,皇帝轮番坐,江水照常流,可是不知不觉间,晋朝的皇帝又已经换了三任;可令人惋惜的是,政局照样动荡,反叛照样发生,偌大一个大晋国,枭雄纷争,狼烟四起,群雄割据,内乱不止,若不将这些反贼镇压下去,还不知他们又要闹出什么花样来呢!”

    司马兴男温情的对桓温说道:“如此看来,夫君伐蜀的决心早已下定,本公主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但愿夫君能殚精竭虑,披肝沥胆,不负皇上,我在家中,等待你胜利的喜讯!”

    对于桓温兴兵伐蜀,在朝廷文武大臣中,又少不了一番议论。一向对桓温抱有偏见的人说:“此次桓温所要讨伐者,是具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汉政权,蜀地多山多水,道路奇险,在各隘口要道,又有成汉的重兵把守,桓温此去,即使不全军覆没,也会遭受重创,我看他能留条小命回来,就是我大晋朝的万幸了!”

    也有人说:“自古以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桓温此去,路途遥远不说,且一路上地广人稀,山道奇险,桓温的兵力也不是十分充足,辎重粮草难于输送,我看他取胜的把握,只有十之一的可能!”

    唯独桓温的好友刘惔,却不这样认为。刘惔说:“要论对桓温的了解,哪个敢与我比?我在幼年时,便与桓温相识,所以说最了解温宣的人,就莫过于我刘惔了。就拿赌博这件事来讲,就不难窥见桓温的意志有多坚定了。他赌牌的手段极精,非在一定会赢的情况下,否则绝不出牌,以他的精明与理智,他此次出兵伐蜀,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所担心的是,恐怕在他灭蜀回归后,连皇上与朝廷都得要听他的了!”

    刘惔的话意味深长,其中的含义,在当时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听得懂,刘惔的话是提示人们,桓温此人,不是一位甘居人下之人,他早有当皇帝的野心了!

    盘踞于蜀地的成汉政权,是当时十六国之一,早在晋惠帝司马衷永康二年,即公元301年,由巴氏族领袖李特在蜀中起事,领导西北流民兴兵作乱,首建蜀国雏形。到了晋惠帝司马衷永安元年,也即是公元304年,李特的儿子李雄在益州(就是现在的四川地区)自称成都王,进而又在晋惠帝司马衷永兴三年,即公元306年,自己即位称帝,当上了皇帝,国号曰成,建都在成都。

    在桓温此次西征伐蜀时,李特李雄都已沈世,执掌成汉政权的人,名叫李势,他是成汉昭文帝李寿的长子,而李寿则是李特弟弟李骧的小儿子。提起这李寿李势父子,接下来又有一段故事不得不提:

    李寿原配夫人曰阎氏,终生无出,为争夺妻室,李骧杀死李凤,将李凤的女儿充当李寿之妻,凤女生下李势。妻子钟爱李势风姿貌美,拜李势为翊军将军汉王世子。李势身长七尺九寸,腰扎十四围的腰带,极善左右逢源,应酬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