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别跟我讲大道理-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啊,原来胡灵珊是天上下来的仙女啊,是来拯救我们大清的啊。”一个老人虔诚的说道。

    “听说,胡灵珊是大清的格格啊,老佛爷都认了。”又有人道。

    “看来大清气数未绝啊。”有人叹息。

    “那是,大清朝洪福齐天。”有人忘记自己是汉人,对满清深深的热爱着。

    自然也有人理智的认为,胡灵珊挑起清英大战,清国必定血流成河,再次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胡灵珊简直是国家民族的罪人。

    这类难得清醒的看法,轻易的被舆论唾骂,淹没,然后消失。

    满清官员们出奇的全部沉默着。

    前脚收到通电,胡灵珊可能有皇室血统,后脚又收到紧急消息,胡灵珊杀光了英国领事馆的人。

    这信息量简直太大了。

    眼前最重要的,是搞明白,在大清信息极端延误的情况下,两道消息究竟谁前谁后。

    胡灵珊是皇室血脉在前,砍英国人在后,那么,英国领事馆事件就是朝廷有预谋的行为,大清新一轮对外强硬又要开始了。

    次序反之,则更有可能是胡灵珊任性妄为,砍洋人闯了大祸,朝廷硬着头皮力挺皇帝的亲妹妹。

    这两者的差距,真是大到天边去了。

    ……

    “难道这些人就看不清,就因为胡灵珊,大清又要倒霉了吗?”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愤怒的道。

    几个幕僚叹气,p民除了喊口号,还懂什么呢。

    “大公子,李大人方去,大局未定,国不可为主,军不可无帅,大公子是不是该……”有幕僚试探着问着。

    李鸿章被胡灵珊干掉了,李经方居然一点都不悲哀,真是一点演技都没有。更重要的是,这个关键的时刻,再不出来竖起山头,被人抢了宝座不说,还容易人心涣散。

    李经方奇怪的瞅了幕僚一眼,道:“这件事,我自有主张。”

    自有主张个p!再不出头,手下们都要造反了。幕僚深深鄙视,嘴上恭敬的道:“是。”

    安徽某个府衙。

    “……你打算怎么回复?”某个人低声的问。

    “先看看。”另一个人沉思着。

    看看?你白痴啊,李鸿章挂了,李家的几个儿子都不是做老大的料,李鸿章的北洋系显然是要四分五裂了,看看江淮的地图就知道,能投靠的新老板,可没几个人选。

    “老兄,你可想清楚了,袁大人看得起我们,可别错过了这尊大佛啊。”

    南边是胡灵珊,西边是张之洞,前者是死敌,投靠的风险太大,后者老得不成样子了,估计没几年活头了。

    不投靠北边的袁世凯,还能投靠谁?

    虽然袁世凯确实也没什么实力,但是,矮子里面拔长子,将就将就吧。

    山东。

    袁克定大笑着,对着几个好友挥舞着手里的书信。

    “看看,我家老头子要我做些什么。”

    袁世凯的信里,要求袁克定立刻去拜访段祺瑞。

    这还需要说的更明白吗?在北京坐冷板凳的袁世凯耐不住了,决定重出江湖了。

    “来人,立刻备下重礼,我要亲自去见段祺瑞。”袁克定打定了主意,老段看不起他,羞辱他,不见他,打他骂他,都不要紧,袁大公子是铁了心要三顾茅庐,礼贤下士了。

    关键时刻,掌握北洋新军的段祺瑞,对袁世凯的复起有多大作用,袁克定还是看得清楚的。

    ……

    淮军大营。

    “大人,这是袁世凯给我的信。”某个淮军将领大笑着,将手里的信递给了一个便服老者。

    老者看着信,微笑着:“袁世凯出手还是很大方的嘛。”

    只要淮军将领肯投靠袁世凯,要官职有官职,要银子有银子,要美女有美女。

    淮军将领大笑:“袁世凯空手套白狼,反正大方的也不是他的东西。”

    又是几人大笑着将手里的书信递了上来,桌案上很快就满满的一堆信件。

    有袁世凯写的,有许应骙写的,刘树棠写的,王之春写的……

    江淮无主,谁捡了就是谁的,各方大佬都热情的伸出了温暖的双手。

    “咦,怎么没有胡灵珊的。”老者惊讶。

    没有张之洞写的,毫不稀奇,毕竟张之洞知道他的计划,但是,没有胡灵珊的,就有点奇怪了。

    看胡灵珊的气度,不像是会因为李鸿章而迁怒其余人的,先前胡灵珊也是招揽过段祺瑞的。

    “真是想不到啊,李某死了后,胡灵珊这小魔头,反倒有点节操。”老者惊讶的笑了,果然是人死之后,才知道谁对自己是真,谁对自己是假。

    浓眉大眼一脸忠臣的袁世凯就是个例子。

    这个二五仔,等着受死吧。

    众将哈哈大笑。

    有人道:“大人,我们现在是不是该攻打杭州?”

    老者沉吟:“不急,胡灵珊的心思,老夫还有一点不明白,且看她如何应对英国。”

    就这么放过了胡灵珊?

    “胡灵珊这个丫头,凶残成性,毫无礼义廉耻,老夫和她有私仇,而且是死仇,要是老夫年轻十年,今天必然发兵杭州,用她的脑袋,祭祀吾友盛宣怀。

    但是,老夫老了,大清,也老了。”

    老者没有说出口的话,其他人却懂了。

    放眼大清,江河日下,只怕没几年就要被洋人尽数占有,变成如印度一般的殖民地了。能够力挽狂澜,使华夏再度崛起的英雄人物,遍数各方仁人志士各方朝廷大佬,不学无术不重儒教不读经义不讲廉耻的胡灵珊,居然排在第一位。

    “要是胡灵珊不做德国人的傀儡,那么,老夫的仇恨又算得了什么。”老者认真的说道。

    众人认真的点头,华夏沦落至极,个人的仇恨,当真算不得什么。

    被邪恶的胡灵珊所鄙视的、所悲哀的畸形的民族大义人间至理,在江淮军的军营中,用一种无法言表的悲壮心态,淡淡的飘浮在空气中,直到上升到白云红日之间。

    信则灵,诚则灵,义者永生。

    这片华夏土地上,千万年来,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一边鄙视着畸形的偏执的极端的逼人遵守的大道理,愤怒的斥责着以此为美,以此为真理的,或愚昧,或别有用心的为大道理张目的亿万百姓;一边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更多人的幸福,微笑着,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生命和一切,从容的放上大道理的祭坛。

    人性之恶,人心之丑,人性之美,人心之贵,尽在于这天地与岁月之中。

    “能够追随李中堂,是卑职一生的荣幸。”有将领发自肺腑的道。

    老者微笑:“李某能与诸位共事,也是李某人生大幸。”

    这个老者,正是被胡灵珊以为已经砍死在英国(军)舰中的李鸿章。

    老奸巨猾的李鸿章的政治嗅觉,怎么可能连胡灵珊都不如呢,他同样在英国大使的积极态度中感到了异样。

    李鸿章毫不犹豫的动用了隐藏了十几年的替身。

    虽然在相貌上,其实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但是,看亚洲人都是一张脸,完全靠衣服和胡子辨认的英国大使,以及从来没有见过李鸿章,最多见过李鸿章黑白照片的胡灵珊,绝对不可能有所发觉。

    事情很不幸的走向了李鸿章预料的最不堪的方向。

    整件事情是个局。

    早有准备的李鸿章立刻展开了局中局,诈死。

    果然如李鸿章所料的,立刻就有人不安分了。

    隐藏在幕后的李鸿章冷笑,只要手握兵权的淮军将领人心稳定,其余人不管怎么蹦跶,不过是跳梁小丑,反掌之间,就飞灰湮灭。

    但李鸿章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胡灵珊也太会闹腾了,英国领事馆说屠就屠了。

    也罢,让老夫看看,大清没了李鸿章,会是怎么一番模样,而那个莫名其妙的胡灵珊,究竟能不能扛起振兴中华的担子。

    ……

    日本东京。

    孙医生把玩着怀中的日本妻子,饮了一口清酒,要论女子的顺服,果然还是要数日本女人啊。

    可惜怀里这个,年纪大了点,都18了。

    当年初见的时候,11岁的大月薰真是让他心动啊。

    唉,要是大月薰能永远保持14岁嫁给他时的柔嫩,该有多好。

    “孙医生。”陈其美急急的进屋。

    “胡灵珊是满清的格格!”

    孙医生一怔,心中大喜,在大月薰身上探寻的手立刻就紧了,大月薰吃痛的皱眉。

    “胡灵珊真是满清的格格?”孙医生问着。

    “是,一直就有谣言,胡灵珊是慈禧的私生女,前几日,慈禧通电全国,承认胡灵珊有满清血统,电召胡灵珊进紫禁城认亲。”

    陈其美远在日本,无权无势,能得到隔海的清国的消息,虽然是片言只语,又迟了些,更缺了最重要的消息,也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大事成矣。”孙医生仰天大笑。

    只要现在一回国,大吼一声,“胡灵珊是混入革(命)党的满人奸细”,以及“驱逐鞑虏,还我中华”,收服徐锡麟秋瑾宋教仁黄兴等人,接受杭州基业,问鼎中原,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立刻购买回国的船票。”孙中山道。

    陈其美以目示意,大月薰母女呢。

    孙中山不悦,不过是一个没背景没财产的老女人而已,天下到处都有。

    ……

    紫禁城。

    “这要是打起来,朝廷是不是又要陪银子了。”光绪来回的踱步,心里愤怒已极,胡灵珊这个丫头,真该杀。“不如把胡灵珊交出去,任由英国人处置。”

    慈禧悠悠的看了光绪一眼。

    这个白痴皇帝。

    满清的格格,交给洋人处置,国家尊严皇族尊严什么的,厚厚脸皮也就放下了,但是洋人肯就此罢休?

    一国之帝,幼稚若斯,也是无言了。

    “要是没有发电文就好了。”光绪又说道,并狠狠的扫了慈禧一眼。都怪这个老妖婆,要是没有通电全国,大可以不承认这个妹妹。区区一个杭州知府和洋人擅动刀兵,砍了脑袋,给洋人寄过去,就往事大吉了。

    光绪还是有点理智的,知道电报中虽然还是待验证阶段,但满清立国以来第一次通电全国的沧海遗珠事件,怎么都不可能在英清剑拔弩张的时刻,轻描淡写的说认错人了,瞒混过去的。

    慈禧淡淡道:“皇帝,这个事情不简单,我们什么也不做,慢慢的看着就行。”

    光绪沉吟,这是要不承认不否认,任由胡灵珊自生自灭了?也好,怎么也比朝廷出头强。

    慈禧缓缓的喝了口参汤,心里苦到了极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难道天意果真已经不在大清了吗?不然好好的一石数鸟的计策,忽然就变成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呢。

 44。战宁波

    一支远航舰队在大海上航行着,不时有海鸥欢叫着。

    “上校,这是最新的电报。”大副随意的说道。

    戴维·贝蒂上校接过电报,心里想着,还是有很多人不服他啊。

    作为才35岁的英国海军上校,戴维·贝蒂的上升趋势是极其惹人妒忌的,海军内部有谣传,他有可能在40岁前成为大英帝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海军少将。

    电报上写着,德国表示,清国的宁波港已经被德国占领,大英帝国海军可以随意使用宁波港。

    戴维·贝蒂冷笑,这种可能性,他在海军部推演的时候,就曾提出过。

    落后的清国,根本没有力量和大英帝国的海军较量。胡灵珊最大的可能,就是放弃海战,放弃港口,在内陆和英国陆军决战。

    胡灵珊手中的宁波港,要么被大英帝国的炮火轰得稀烂,要么就自动放弃。

    看来,胡灵珊还是有理智的,没有傻乎乎的打海战,或者来一个港口登陆抵抗战。

    戴维·贝蒂瞅瞅大副,大副的神情非常严肃,但戴维·贝蒂却从这不应该有的严肃当中,读出了耻笑:一颗炮弹都没有打的胜仗,凭这个战绩升少将?你丫的就是一个草包海军。

    戴维·贝蒂放下手中的电报,道:“通知大英帝国的孩子们,我们要在陆地上作战了。”

    戴维·贝蒂不是官二代,不是富二代,是凭自己的真实能力,一步一步从最底层走上来的,他将在遥远的东方的陆地上,用显赫的战绩,体现他的价值。

    大副惊愕:“你想指挥陆军,还是让我们的水手们上岸?”海军上岸,可不专业啊,而舰队搭载的3w陆军,可不归海军管。

    戴维·贝蒂微笑:“我曾在天津带领海军士兵们战胜过清国的数十万军队,我知道大英帝国的海军是多么的勇敢,我将用敌人的鲜血证明它。”

    大副微笑着点头,这个二货,果然上当了,不管最后是不是大胜,戴维·贝蒂都会得罪英国陆军,仕途只怕不会这么顺畅了。

    ……

    “我们真的不参与战争?”上海,某个法国(军)官不甘心的问着。

    清国就是个菜,随便打一打,就能获得好处。况且,清国人屠杀英国大使馆,明显是违反了国际公约,这是必须强烈制裁的。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清国,对西方国家惯用的经济制裁可没什么反应,唯一能让清人懂得一点西方文明的,只有子弹和火(炮)了。

    另一个法国(军)官微笑:“表面上看,是英国和清国的战争,但是,其实是德国和英国的较量。我们法国可没有必要为了英国,去教训德国。”

    英国一直鼓动和扶持德国,削弱法国在欧洲大陆的统治,又时不时的挑动欧洲的战火,凭借着岛国的优势,坐看法国身陷泥潭,法国有什么理由要去毫无好处的为英国流血呢。

    最好英国德国开战,法国前排吃瓜看戏。

    某个军官认真的道:“这可能是近距离观察德国和英国最新式武器的最好机会,都把眼睛睁大点。”

    几天后,法国人和其他许多欧美国家的人愤怒了。

    该死的胡灵珊,竟然严格封锁了杭嘉湖宁波绍兴的道路,任何人许出不许入。

    别说金发碧眼白皮肤的欧美人,就是同样黄皮肤的日本人,也根本无法进入作战区域。

    “清国人就是这么大惊小怪。”上海的租界内,几个欧美人评论着,“换成欧洲,两国作战的时候,蹦出一大窜外国观察团实在太正常了。”

    “那么,我们只好听英国人胜利后的吹嘘了。”某人耸肩。

    “那可不一定,说不定和英国人作战的,是威廉二世的军队呢。”有人信口胡说。

    “完全有可能!哈哈哈!”引起一片大笑。

    ……

    远处,港口静悄悄的,看不见人影,有几艘破旧的渔船搁浅着。

    一艘德国的军舰在远离港口的海面上,没有丝毫要进攻的意思。

    戴维·贝蒂放下望远镜,区区一艘德国(军)舰,不会威胁到英国海军。

    “很好,是让愚蠢的清国人,看看得罪大英帝国的下场了。”

    3w英国陆军,和2000英国海军士兵,悠闲的踏上了宁波的陆地。

    一片平静。

    “这些辫子根本不敢和大英帝国战斗。”某个英国陆军士兵不屑的道。

    “嗨,放轻松些,小子,第一次来清国吧,不用那么紧张,这不是战斗,是屠杀。”同伴是个老兵,拍拍他的肩膀。

    这支3w人的陆军,大多数是从印度调集的,从没有踏足过清国的领土。

    为了防备可能出现的德国(军)队,这支英国远征军全部是英国人,没有征调战斗力地下的印度兵。

    “清国人只会骑着马,挥舞着旗帜,傻傻的往我们的枪口上撞,你完全不需要担心。”

    附近的英国陆军军官知道些内情,这些清人或许会有德国的新式武器。但军官没有想呵斥盲目乐观的士兵们的想法,拿枪的辫子兵,一样是辫子兵,这块愚昧落后的土地上,不存在优秀的战士。

    “见鬼,这个城市居然没有人!”已经进入宁波的士兵们汇报,整个宁波城,居然看不见一个人。

    戴维·贝蒂皱眉,这个胡灵珊居然直接放弃了一个城市。

    “报告,发现辫子兵了。”侦查兵报告,胡灵珊的军队在远离港口的某个小山头上,大片的旗帜迎风招展,丝毫没有隐藏的意思。

    戴维·贝蒂放下望远镜,微笑。

    山上的阵地一看就是假的,这些愚蠢到清国人,还在想着几百年前的把戏,难道不知道,望远镜下,那些稻草人会被看得清清楚楚吗?连停在稻草人身上的乌鸦都看见了。

    “胡灵珊一定就在附近。”戴维·贝蒂道。

    “你看,就在那里。”陆军指挥官指着另一处林地。

    林地的上空,有一些鸟雀鸣叫着,飞旋着,不肯落下。

    戴维·贝蒂笑道:“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清人的军队,都是一些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