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别跟我讲大道理-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老爷立刻拍板,就这么定了:“明面上的铺子和生意不能动,所有的现银立刻都送了出去,老二媳妇立刻带远志和灵嘉去乡下,就说回娘家了。”

    老胡家三个男人点头赞同。

    这种杞人忧天的思路,放在其他地方,一定会被鄙视到死。朝廷挑你当官,挑你发财,你忒么的居然还不敢?胆小鬼!废物!

    但是,这种思路在杭州,却非常的流行。

    二十年前,红极一时的胡雪岩就是因为没有留后手,偌大的家产,偌大的家族,呼啦一下子,全完蛋了。

    几乎杭州本地的所有商人,都会听到类似的训斥:“别以为了不起,看看胡雪岩,红顶商人!2000万两银子!说没就没了!全家讨饭!”

    胡雪岩后人讨饭,自然是夸张了,但确实是倒霉到了极点。

    不知道有多少杭州的商人,一直在不动声色的向外地转移和匿藏财产,不需要很多,只需要保证遭逢大难后,家人能安安稳稳的吃饱饭过日子。

    ……

    胡灵珊砍死杭州知府的消息,终于姗姗来迟,全中国的官员都知道了。

    官场震动。

    这简直是天大的消息!

    当着钦差大人的面,砍死杭州知府,优哉游哉的继续领圣旨当官当红顶商人赐穿黄马褂,这中间的信息,坚持让人揣测到爆。

    原本对胡家的消息看过便算的官员们,细细的翻出邸报,认真研究。

    为了奖励胡家抵抗西学抵抗新文化,所以授红顶商人?绝对不可能!

    通过对抗新文化,叫板一心推行维新的光绪皇帝?很有可能!但是,也有些不对。

    哪里不对?时间!该死的时间不对!大清朝的消息太忒么的严重滞后了!

    慈禧太后发出圣旨奖赏胡家的时候,胡家恐怕还没有写文章大骂新文化呢!

    有心的官员继续深究,立刻发现了红顶商人,胡雪岩,等等字眼。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是慈禧要开始“倒李”了。

    哪个“李”?李鸿章的李。

    线索非常的明确。二十年前,李鸿章“倒左必先倒胡”,通过手下心腹盛宣怀,暗算了胡雪岩,将胡雪岩偌大的商业帝国一举掀翻,从而成功“倒左”,成为大清朝的肱骨大臣封疆大吏。

    二十年后,慈禧又拎出被李鸿章干翻的胡家作红顶商人,这简直是明喻了:朝廷要让李鸿章动动位置,甚至,是动动脖子上的脑袋。

    执掌朝廷的重臣李鸿章要倒了,这能不震动官场?

    更何况,说不定慈禧太后干掉李鸿章之后,借着大胜之威,再干翻光绪。

    已经被西洋蛮夷打得奄奄一息的大清朝,又要开始更激烈的内讧了?

    大清官员上下乱成一团。

    最恨这种翻天覆地的政治大变了,每个人都要表态,站错队伍,就是人头落地。

    是站队慈禧,还是站队李鸿章,或者站队光绪,这根本是个要命的问题。

    不久前为了是否赴胡家的宴席而白了几根头发的问题,蔓延到了整个满清官场。

    至于胡家到底是不是真的胡雪岩后人,没人在乎。

    大清朝七拐八拐的政治思维,重要的是意识形态,不是物质形态,胡家是不是胡雪岩后人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姓胡,是商人,是红顶商人赐穿皇马官授候补道,是与胡雪岩一模一样的官职,这个就足够了。

    大清朝聪明智慧的官员们长叹,怪不得砍死了杭州知府没人管,怪不得钦差视若无睹。

    与向天下示意,慈禧要干翻李鸿章相比,区区一个杭州知府算老几?

    从这个角度思考,在杭州知府向胡家派兵的那刹那,杭州知府的下场就注定了。

    敢于向慈禧要示威天下的胡家动手,这简直就是帮着李鸿章对抗圣母皇太后!

    杭州知府必死。

    胡大师姐作为在明教和少林以及大明朝几番角力的经历者,见多了深深的后手,见多了看似轻描淡写莫名其妙,其实用意深远,完全不以眼前为意的布局,在钦差到来的一刹那,就发现了蹊跷。

    要被宣旨的胡家,正在和杭州知府激战,作为钦差,为什么不调查明白是非,再决定进退?反而匆匆忙忙的宣布旨意,唯恐旨意无法下达似的,根本不在乎胡家和杭州知府的血战起因,究竟是胡家犯了杀人大罪,还是胡家起兵造反。

    胡大师姐意识到,在钦差的眼中,胡家比杭州知府重要。

    然后,一刀之下,验证成立。

    胡家居然重要到了比杭州知府的人命都重要。

    尽管不明所以,但是,这已经足以让惯犯胡大师姐毛骨悚然,下定决心全家准备逃命了。

 第15章 伪大儒

    “快看,那个王八回来了!”有人大声笑着,立即有人附和着大笑。

    穷苦人家的娱乐太少,家长里短几乎是唯一的乐趣。何况,这个被街坊们叫做“王八”的家伙,确实逗乐。

    被叫做“王八”的人,就是那个在酒楼被痛扁的少年。

    少年的真名叫王解。

    王解曾经是一个非常受街坊欢迎的少年,英俊,聪明,有礼貌,嘴巴甜,在这个以普通家庭为主的小巷子里,简直是“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于是就有街坊开玩笑的说,老王,你家儿子这么俊,你这么丑,莫非不是你生的?

    老王是个好脾气的人,总是哈哈大笑。他的人生有两件最得意的事情,第一件就是娶了个漂亮的老婆,第二件就是有个聪明英俊的儿子。

    穷苦人家的低级的打趣,未必有什么恶意,也丝毫没有根据。

    但谣言总是越传越离谱,很快有人大摇大摆的说着,老王的媳妇其实在胡家当过女仆,王解其实不是老王的儿子,而是胡雪岩家长子胡楚三的私生子。

    这个谣言在广大群众中非常的喜闻乐见,越传越是有鼻子有眼。直到老王终于忍耐不住,跳出来大骂,老子一家从绍兴搬到杭州的时候,胡雪岩早败落了,做个毛女仆!

    众人哈哈大笑,早就都知道是胡说,哪有人当真。

    当有一个人当真了,那个人就是王解。

    看着那些没有他聪明,没有他学问好,没有他勤奋,没有他礼貌,没有他人缘好的少爷公子们,一个个穿金戴银,而他连找个好一点的活计都要四处求人。

    王解领悟了,一切的根源,在于他没有一个有钱的爹。

    王解看老王的眼神,慢慢的变得嫌弃。

    平庸,贫穷,不识字的老王,不照照镜子,也配做英俊又才华的王解的爹?

    呸!

    胡家私生子的谣言立刻让王解找到了高贵的出生。

    原来,他的血脉中,流淌的是大清朝红顶商人胡公雪岩的血脉啊。

    怪不得他英俊,聪明,有才华!

    这就血统的力量!

    王解从此以胡家后人自居,四处对人言:“我是胡公雪岩长子胡楚三的儿子,我是红顶商人胡雪岩的长子嫡孙!”

    这种胡言乱语说得多了,有人信,有人不信,倒是把已经落魄的不行的胡家后人惊动了。

    胡家再落魄,也不能眼看着自家的血脉流落在外头啊,怎么也得接回来认祖归宗。

    结果胡家的后人一调查,转头就走。

    胡楚三死了三四十年了,这个王解才16岁!

    屁个胡家后人!

    王解冷笑:“为了一点点财产,你们就昧了良心,不承认胡家长房后人,我爷爷的面子都让你们丢尽了,记住,人可以穷,但是不能够无耻!”

    王解深深的相信,他一定是胡家的后人,他长得英俊,长得不像老王,气质儒雅,根本就是他是胡家后人的铁证。其他人拿出的证据,都是篡改过的,都是别有用心的,都是阴谋,都是为了不让他分胡家的财产!

    王解深深地额鄙视这些人,作为红顶商人的后人,他继承了胡雪岩的超凡能力,只要给他舞台,他就能一飞冲天,重振胡家。

    王解毫不犹豫的改名叫做胡解。

    但世人愚昧,完全不了解王解的良苦用心和豪情壮志,各种鄙视他,给他取各种外号。

    老王为此打了胡解几次,胡解淡淡的道:“看在你将我养大的份上,将来我认祖归宗,重振胡家了,一定会给你一个店铺养老。”

    老王看着胡解那认真的神情,终于明白了,这个儿子已经入魔了。

    第二天,老王就带着媳妇搬家了。

    破旧的屋子里,从此只有胡解一人。

    “王八,听说你去楼外楼吃酒,被人打了?”有人嗤笑着。

    胡解头都没回,一群最底层的烂泥,哪里知道他这个蛟龙的目标。

    夜色已深。

    “你就是胡解?”有人在破屋外低声的问着。

    “在下就是胡家嫡系后人胡解。”胡解朗声道。

    “现在有一个夺回胡家财产的机会,你干不干?”屋外的人低声道。

    胡解闭上眼,深深呼吸,又猛地睁开,在黑暗中闪闪发光:“我等这一天好久了!”

    ……

    武林门,胡家。

    “这就是红顶商人胡博超尊府?”前来拜会的人大惊。

    普普通通的门面,和江南绝大部分的小康人家一模一样;围墙上甚至还有点点血迹,漫不经心的鲜艳着,似乎胡家人连擦拭的举动都没有;大清辫子们最最看重的门匾,是块沾着灰的无字黑匾。

    “这是寓意着,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价吗?”路人甲一脸的葱白,好有意境啊。

    “嘿嘿。”有人哂笑,拍马屁的人总会想出各种高大全的理由。

    拜访者们抠门。

    胡家传出一个小女孩的声音:“我家不见客!”

    “灵嘉,是我,你林伯伯。”带头的人笑着道。

    胡家的门打开,小灵嘉笑着探出脑袋:“徽因呢?”

    “灵嘉!”林徽因冒出脑袋,大叫。

    两个小女孩丢下客人,嘻嘻哈哈的跑到了屋子里。

    “徽因,你不知道,我姐姐可厉害了!”小灵嘉挥舞着手臂,大笑道。

    “灵珊姐姐最厉害了!”林徽因用力点头,虽然那天她没能亲眼见到,但是,现在杭州城,或者整个江南,还有不知道胡灵珊的凶名的?

    “灵嘉,我们一起和灵珊姐姐练武吧。”林徽因眼睛冒光。

    “好啊,我们一起加入华山派,姐姐是大师姐,我是二师姐,你是三师姐。”小灵嘉大叫。

    “不要,我要当二师姐!”林徽因也大叫。

    “我比你大!”

    “胡说,我才比你大!”

    胡家主屋内,胡博超胡博明兄弟接待客人。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介绍了客人,笑着问:“我见尊府外面还有血迹残痕,为何不清洗一下?”

    胡灵珊老实道:“忙的头发都要白了,谁有那闲工夫!”

    林长民大笑。

    这次林长民带来的客人,个个大名鼎鼎。

    严复,李宗吾,秋瑾,林泽民,徐锡麟,宋教仁。

    “诸位大才到此,真是有失远迎。”胡博超微微吃了一惊。

    “不敢,胡兄当事大儒,我等冒昧前来,还请勿怪。”严复道。

    当世大儒?

    胡博超仔细看看严复,没有丝毫嘲讽打脸的样子。

    尼玛,不带这样寒碜人的,我连秀才都没考中。

    李宗吾笑道:“敢说举国不敢说之言,敢贬举国不敢贬之事,胡兄的节操和胸怀,做个大儒,有何不可?”

    彼时大清国土上,鸦片战争,圆明园,甲午海战,华夏的痛楚犹未退去,惶惶大国梦的破灭,让所有人茫然不知所措。

    几千年的儒家学说错了?几千年的文明不值钱?几千年傲然于世的华夏,沦落到不开化的野蛮人?

    华夏人开眼看世界,新学,西学,陆续崛起,但是,那些主流的,被吹捧的新学,新文化,新生活,总是让人觉得不靠谱,写几首现代诗,就是新文化了?跳交际舞,就是新文化了?开趴体,就是新文化了?怎么看都于国于民丝毫无益。

    但没人敢说话。

    反对者很容易被扣上各种帽子,诸如汉奸,卖国贼什么的。

    大清人杀洋人不成,御敌国门之外不成,兴实业不成,治贪(腐)不成,给人扣汉奸卖国贼的帽子却最是娴熟了。

    郭嵩焘为国出使英国,还没跨出自家家门,已经被人洒狗血,扔鸡蛋,大骂汉奸卖国贼了。

    换个没有经历过风雨,面皮浅薄些的文人,说不定就这么不堪受辱自尽了。

    敢于指责新学的胡博超,仅仅气节,已经让人敬佩,何况胡博超广引博征东瀛国师的言论,简直是大清朝难得的学贯东西的学者。

    至于连秀才都没考中,有什么关系?能认识几个字有什么了不起,多读几本书有什么了不起,大清读过四书五经的多的是,考过秀才考过举人的多的是,算个毛?唤醒世人才是真的了不起,才是儒之大家,胡博超不是大儒,谁是大儒?

    半文盲2货胡老大深深的茫然了,这是名声臭得像狗屎了?

    严复等人大笑,慢慢开始说起国政时事。

    严复作为朝廷官员,维新帝党的一份子,叹息道:“皇上还是有心维新的,但是,慈禧的权利太大,皇上势力单薄,缺少肱骨大臣的支持,一直没有办法夺回帝权,维新步履艰难,还需要如胡兄这般的人才鼎力相助。”能为光绪招揽到胡博超,维新必将更加顺利。

    其余人默默的看着胡博超,他们的立场与严复截然相反,但很有素质的没有打断严复,认真的等待胡博超的回答。

    “哈哈哈哈!”严肃的谈话,被胡灵珊的大笑打断。

    严复没有丝毫的不悦,认真的问道:“胡小姐有何指教?”

    严复等人来自各处,彼此之间也未必相识,来到杭州,或是偶然,或是恰逢其会,或是因为胡博超报上对新文化的抨击,决定来此讨教或责问,或是为了查探清朝的动向。

    他们略微听说过胡家的谣言,对谣传中占有很大篇幅的胡灵珊不屑一顾,小女孩子,懂得什么,还不是仗着父兄的名誉。

    直到胡家血洗武林门的那一日。

    他们亲耳听见了胡灵珊最后那似癫狂、似哀伤、似鄙视、似怜悯的呐喊:“看,这就是炎黄子孙,这就是华夏土地,这就是4万万汉人!让这个愚昧的世界毁灭吧!”

    严复,李宗吾,秋瑾,林泽民,徐锡麟,宋教仁,或者是保皇党,或者是立宪派,或者是革(命)党,但都深深的觉得,这个拿着血淋淋的刀子,扬天狂笑的小姑娘,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4万万人被满清奴隶300年,4万万人向西洋蛮夷割地赔款,4万万人麻木不仁,笼着手笑看洋人欺压同胞,4万万人破衣烂衫朝不保夕,4万万人挣扎在饿死病死大水死税款死官员死洋人死的边缘,这么一个烂到泥地里、让人不忍目睹的世界,毁灭吧毁灭吧毁灭吧!

    至此,再也没人看不起小小的,才13岁的胡灵珊。

    甘罗十二为相,十三岁的胡灵珊惊才绝艳,又有什么稀奇的?

    严复认真的讨教,态度与向同辈讨教无异。

    达者为先,朝闻道夕死可矣,与年龄无关,与性别无关。

    “从慈禧的手里□□又有何难,一菜刀就砍死慈禧了!”胡灵珊大笑,脑子有病,宫廷(政)变这么简单的事情,非要搞得复杂无比。

    严复大惊:“没有朝廷大臣支持,怎么可以直接动手,就不怕天下大乱吗?自古以来,皇权之争,从来没有这样胡闹的!”

    胡灵珊鄙视:“真的没有?你丫个文盲!”

    严复羞愧无以复加。

    一刀砍死对手,然后成功夺(取)皇位的例子,真的没有吗?

    恰恰相反,多的是,甚至从某种角度说,比用政治大势逼对手投降的例子更多,更天下闻名。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这谁没背过?

    王允吕布杀董卓;李世民玄武门杀李建成,赵匡胤赵光义烛光斧影;康麻子一群太监干掉鳌拜,谁不知道?

    类似的例子,简直数不胜数。

    谁耐烦慢悠悠的拉拢群臣,谁耐烦口腹蜜剑,谁耐烦皮里阳秋!

    一刀下去,人头落地,天下从此改朝换代。

    凶残的胡大师姐一刀搞定所有事情,才是华夏历史上的主流皇权之争。

    学富五车的严复大惊失色,然后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幡然醒悟,拉拢个毛权臣啊,结交个毛武将啊,一块板砖就搞定的事情,搞毛个复杂啊!

    天色渐暗,灯火通明。

    “胡兄,清国已经腐朽不堪,我要去东瀛学习西学。”临别,林长民认真严肃的道,重重的握住了胡博超的手。

    “我要去面见圣上,若是不成,我要去趟欧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