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别跟我讲大道理-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广东做什么?
“出洋也好,隐姓埋名也好,投奔华国也好,海阔天空,怎么也比留在湖广,被人抓了当傀儡好。”辜鸿铭大骂,一群废物,这点事都看不清。
好好的封疆大吏,好好的官n代,好好的土皇帝,好好的富贵,就这样没了?
有小辈立刻不忿:“要是我爷爷不死,哪里有胡灵珊得意的时候,早收拾了胡灵珊这妖女了,湖广天下一统,指日可待。”
“啪!”
辜鸿铭狠狠的抽了这个人一个耳光。
“脑子清醒点,张公要是斗得过胡灵珊,会有今日?老实的面对现实,能够多活几年!”
辜鸿铭恶狠狠的道,心里却叹息,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张之洞一代名臣,竟然有这些废物子孙。
辜鸿铭不知道,越是身居高位,享受富贵的人,越是无法接受忽然之间一无所有。
他们只会沉迷在往事当中,每天欢乐的假设着没有发生的事情,坚定地以为白日梦中的美好结果,就是必然发生的。
不愿意面对现实的鸵鸟,哪里都有。
……
“湖广竟然顽抗?”胡灵珊惊讶了几秒钟。
“几个湖广的将领说了,要么继续领军,保持完成编制,要么就开打。”官员汇报。
胡灵珊懂了,这是看准了华国将要面对欧洲的联军,需要保存实力,不能用于内耗,所以就开始提要求了。
留下他们军阀割据,自立为王,对朝廷的号令爱听不听,地方法令高于朝廷法律,收税收到100年后?
胡灵珊笑了:“传朕的旨意,这些人诛九族。”
杨广是怎么灭亡的,历史记录的清清楚楚,胡灵珊还没傻到重复老杨家的道路。
“这些蠢货,以为朕很高兴灭了湖广。”胡灵珊咬牙切齿,“朕才不想灭了湖广呢,都是给逼的啊。”
严复对这种强调鄙视万分,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
胡博超用力点头,唉,谁忒么的想灭了湖广啊。
华国的实力,早就可以进行国内扩张,但一直压着不动,甚至不惜远道打印度,都是以为了一个理由。
银子和粮食。
打下了湖广,或者打下了其余国内的地盘,华国就需要面对几千万需要吃饭需要穿衣的百姓。
什么?吃饭穿衣是小问题,本来他们自己就能解决?
真是太幼稚了。
华夏一直以来高居不下的人口死亡率,真以为是打仗打死的?
没有粮食,又拼命的生育,结果就是人越多,就越穷,越穷,就越生。饥饿,营养不良,疾病……然后,婴儿夭折,妇孺饿死。
这才是华夏内地百姓生活的真相。
很大程度上,粮食限制了华夏文明的继续发展。
胡灵珊几年的时间,终于满足了华夏最繁华的东南沿海地带的粮食问题,完全做不到满足华夏内地的百姓的粮食需求。
同为华国子民,沿海地带丰衣足食,内地饥寒交迫?
这种不顾百姓死活,将百姓视作数据和功绩的做法,胡灵珊做不出来,华国的革(命)志士做不出来。
除了粮食,还有更残酷的经济原因。
华国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华国遍地开花的工厂,繁荣的商业贸易上的,这些商品,去了哪里?
少部分去了东南亚,大部分去了华夏内地。
质量比内地好,价格比内地便宜,华国的产品轻易的占据了国内市场。
揭开这些冠冕堂皇的专业用语,其实真相就是,华国不断地用商品,在吸着内地的鲜血。
大量的内地银子进入华国,变成更多的商品,再次进入内地掠夺银子。
华国的技术封锁,压制了内地工商业兴起的能力,毫无顾忌的吞噬着内地的银子。
一旦成为华国的领土,技术封锁自然而然的消失,面对同样建立起工厂,同样有新式产品的内地,短期内,胡灵珊将损失巨大的经济来源。
站在胡灵珊的角度,简直是倒贴银子救百姓。
严复陶成章秋瑾等人对此欢欣鼓舞,华夏百姓共同富裕;胡灵珊好胡博超唉声叹气,以后再也不是产品不愁卖了,要深度开发技术,深度挖掘市场了。
赚钱的黄金时代消失了。
“只是,和湖广将领开打,会不会影响沿海的备战?”有官员问道。
会,当然会。
但是,胡灵珊绝不会放任华夏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分裂。
“加大防御纵深,朕做好了沿海省份全灭的准备。”
不是有“美国流感”吗?
胡灵珊从来没有认为有了“美国流感”,英国德国就会从此完蛋,就不会有远征军打到华夏。
恰恰相反,胡灵珊认为,正因为了有了“美国流感”,华夏和欧洲的战争,或者黄种人和白种人的战争,将会惨烈无比。
……
“轰!”
大炮狂吼。
华国的军队,炮弹不要钱似的倾泻,阵地很快就要失守了。
“胡灵珊疯了!”湖广某个将领大惊,必须考虑后路了。
几百辆马车,满载着金银珠宝,在一队士兵的护送下,悄悄的溜出了城。
远处,炮火继续响着。
“嘿嘿,老子为毛要投降,打赢了;老子就是老大,打输了,改名换姓继续做富家翁。”将领冷笑,华夏这么大,换个地方,谁认得他是谁。
要不是张之洞死得太快,完全来不及准备,这个将领早就把财产转移到其他地方了。
“真是后悔啊,早知道,该全部投资到华国的。”将领后悔不已,在湖广骂胡灵珊,在华国做富家翁,何其美好啊。
真是太短见了。
“砰!”
领头的士兵挂。
一支华国的军队拦住去路。
“弟兄们,都是为了银子卖命,这几辆车里的银子,就当是买路钱。”将领微笑着道。
华国的军官微笑:“我们钱也要,命也要。”
“砰砰砰!”
湖广将领的队伍全灭。
华国的军官厉声道:“都聪明点,谁敢贪污,全家脑袋落地。”
有士兵笑着道:“大人,打完这仗,我们的军功都够了,回去就能换良田换官位,谁脑子有病,安稳的日子不过,被皇上追杀万年啊。”
其余士兵也笑,这个选择太容易了。
城里,一群华国士兵踢开某间屋子的门,厉声的道:“反抗陛下者,诛灭九族。”
“砰砰砰!”
……
“胡灵珊太不讲道理,说杀人就杀人!”武汉,几个湖广将领聚集在一起,一脸的哀怨。
胡灵珊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不给,太不讲理了。
“依我看,我们还是赶紧逃吧。”
胡灵珊不顾大局,一心开打,湖广是一定守不住的。
“逃?到了这个时候,你们才想到逃?”忽然屋外有人大笑。
“什么人?”几个将领大怒。
“砰砰砰!”
回答他们的是乱枪。
几个将领挂。
“愚蠢!”认真的检查尸体后,有人冷笑着,“立刻通电华国,我们拨乱反正。”
其余人看着尸体,微笑着点头。
这几个人都死了,他们就能避免和胡灵珊开打,脑袋是保住了。
说不定还能有些富贵。
“按照陛下的意思,杀了这些人的九族。”有人改口很快,立刻称呼胡灵珊为陛下。
“是。”众人毫不犹豫的道。
一个月内,湖广的战争全面停止,各湖广将领灭九族。
其余各省大佬惊恐无比。
“老夫幸好早就通电胡灵珊,愿意下野,否则……”某个大佬后怕的道。
“幸好爹爹英明。”一直认为老头子不该放弃大权的儿子,忽然就由衷的敬佩着。
想到那些对自己眼神怪怪的幕僚和手下,大佬的儿子忽然醒悟,这些人是在考虑拿他的脑袋,染红帽子上的顶子。
“一群王八蛋,老子干掉你们。”大佬的儿子恶狠狠的骂,这是欺负他纨绔不懂事啊。
……
一群大佬纷纷表示愿意投降,这是华夏统一在望了?
“百里者,半九十。”胡灵珊警告群臣,革(命)还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不再杀个几十万人,天下怎么可能只有朕的声音。”
严复陶成章一起点头,微微有些恍惚,忽然之间,华夏就再次一统了,华夏人民终于有了崛起的机会。
“崛起?早着呢!”胡灵珊鄙视。
“农业,水利,工业,教育,道路,一大堆的问题,哪一个不搞个几十年,才能有点样子,朕可是已经没钱了。”胡灵珊叹息。
这回是真穷了。
赈灾和抚恤银子,就够她喝一壶的了。
没了战争,大力发展了民生,解决百姓的吃饭穿衣问题,华夏就崛起了?
胡灵珊瞅瞅欢欣鼓舞的手下们,默默摇头。
那些被溺死的女婴,那些被随意卖了几十文钱的女孩,那些被嫁给智障,换来兄长的媳妇的女子,那些以为男子才是家中的至尊,以为生了儿子才是完成人生使命的女子,一定不会认为华夏已经崛起。
那些以为士农工商,认识字的就是读书人就是上等人,商人就是贱民,那些以为孔孟无敌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些以为西学就是奇淫巧技,有辱圣人,那些以为墨子老庄都该束之高阁,不该与孔圣人并列的,一定不会认为华夏已经崛起了。
那些认为华夏人就是野蛮人,华夏人与狗不得入内,华夏人就是黑而瘦,华夏人根本无法建造工厂,华夏人根本不能成为合格的工人,华夏人就是低等种族的欧美人,一定不会认为华夏已经崛起了。
几千年的华夏,换了多少王朝?多少人称孤道寡?
胡灵珊的华国,不过是华夏历史上又一个封建的落后的王朝而已。
这个华夏,和1890年胡灵珊张开眼睛,第一次打量这个世界的时候一样,依然是那么的丑陋。
唯一的区别,是胡灵珊终于可以大声的说出她的想法,按照她的想法,要求这个世界作出改变。
“朕来了这个世界,朕要改变这个世界。”
胡灵珊在心里,缓缓的对自己道。
第101章 鲜血才是崛起的唯一道路
重庆。
有人站在高台上,大声的演讲着;很多人无聊的围着看,双手自然的笼在袖子里。
“那娃子在说啥子?”有个中年人低声的向附近的人问着;台上那年青人说的话;他有听没有懂。
被问的瓜皮帽好心的道:“那人说,江南出了个女皇帝,现在整个大清都是她的了……”
中年人大惊:“啥子!大清变了天了?”
瓜皮帽鄙视的看了一眼中年人;瞧中年人的衣着;就是从乡下小地方出来的;怪不得像个白痴似的。
“老兄;大清亡了好几年了!”
中年人脸都白了:“兄弟,你可别瞎说,要掉脑袋的。”
瓜皮帽笑了:“老兄;你看看我。”说着;摘下帽子;转过身,露出剪掉了辫子后,前半截依然光秃秃的丑陋脑袋。
“要是大清没亡;我敢剪掉辫子?”
中年人的心扑通扑通的跳;又仔细的看看四周,果然很多人都剪掉了辫子,但是也有人依然留着油光发亮的辫子。
“大清真的亡了?”中年人颤声问道。
瓜皮帽很有种成为知识渊博之人的骄傲感,用力的点头:“真的亡了。”
“怪不得前段日子到处都在征兵征粮,原来是要打仗啊!”中年人恍然大悟,戏文里看得多了,大汉亡了,什么刘备曹操,什么春夏秋冬,都要抢皇帝做,这大清的天下,只怕又要乱上几年,到处都是死人了。
“胡说什么呢,都已经说了,现在江南已经出了新皇帝,统一了天下了。”瓜皮帽骂了一句,这些乡巴佬就是麻烦,什么都不知道,就喜欢瞎想。
中年人反应过来:“对喽,出了个女皇帝,女皇帝好啊,天下太平咯。”
瓜皮帽反倒惊讶了:“女皇帝好在哪里?”
这几句话声音太大,很多人都看了过来。
华夏不知道有多少人认为,谁当皇帝无所谓,但是出个女皇帝,就浑身不舒服。
中年人发现四周的人都在看着他,有些得意,有些紧张,结结巴巴的道:“女皇帝,就不会抢民女进宫啊。”
附近几个年轻的女学生听了,鄙夷的转头,被皇帝抢进宫里,这叫选秀女,是一种荣耀,进了宫和四爷八爷十四爷卿卿我我,求都求不来的艳遇,也就这个土包子会以为是种灾难。
但周围的一些中年人老年人,却忍不住点了点头。
“看来,选个女皇帝,还是有点好处的。”有个老头长叹一声。
身边的一个女学生忍不住道:“爷爷,你怎么也信这种话。”
老头看看孙女,苦笑:“你太小,不知道家里长辈出过的事。”
老头的姑姑,就是被选秀女了。
“然后呢,是不是进了宫,是做了小主子,还是做了答应?”孙女兴致勃勃的问,从毫无信息看,多半是在洗衣局做答应了。
老头摇头:“普通人家子女,怎么可能进宫。”
孙女倒也知道一些社会常识,叹息道:“主要是不漂亮,不然,那些官员巴结还来不及呢。”
老头冷笑:“不,姑姑就是因为太漂亮了。”
孙女不信,漂亮还会选不上,那些官老爷就不想自己和未来的贵妃皇后搭上一点关系。
老头呵呵的笑:“爷爷要是现在把你许配给了张胖子,你会报答爷爷?”
孙女努力摇头,嫁给张胖子,那就是把她往火坑里推,还报答个p。
那些官老爷的心思也是一样,不管秀女长得漂亮不漂亮,只要有那么一点对官老爷有不满的,都不会送上去。
难道还等着秀女在皇帝枕边吹风,砍掉自己的脑袋吗?
“那太姑婆呢?”孙女问。
“自然是生死不知了。”老头冷冷的道。
这生死不知4字,细思恐极。
那边的乡下中年人,依旧在缠着瓜皮帽:“那娃子再说啥子?”
瓜皮帽简单的道:“他说,有皇帝是错的,鼓励大家推翻皇帝,实现共和。”
乡下中年人有点明白了:“那娃自己想做皇帝啊。”
“他是想推翻皇帝,实现共和,共和,就是没有皇帝,只有总统。”瓜皮帽道。
“什么嘛,不就是换了个名字嘛,还不是一样。这天下,怎么可能没有皇帝,没有皇帝,这不又是三国了,要死多少人啊。”中年人道。
瓜皮帽懒得再说,这些乡下人说不清楚。
“老兄,还是别听了,这娃子想造反,朝廷一定会抓了他灭九族的。”乡下中年人非常忠厚的劝告瓜皮帽。
瓜皮帽又好气又好笑:“走吧,我请你喝一壶。”
乡下中年人点点头,依然说着:“不管是男皇帝,还是女皇帝,出了皇帝就是好……有皇帝啊,天下就太平了,不会打仗了……没皇帝,大家才要打起来,抢着做皇帝,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你说,新皇帝会不会减免3年钱粮啊……”
重庆府衙内,几个官员无精打采的低声聊着天。
“呸!修整道路,要求到有多少里地,宽多少,长多少,用什么材料,只准用多少银子,我们还有什么赚头?”有人大骂。
桌上扔着电报发来的最新政令,密密麻麻的好几张纸,详细写着需要干什么事情,需要多久完成,允许花多少银子,要做到什么程度。
这已经不是朝廷政令的风格了,更像是商号的掌柜,命令手下做事,限定了结果,限定了花销。
这种商人治国的思路,根本是乱来嘛。
但这就是华国的治国策略。
任何事情,都按照商人的办事方式,用数据说话,用数据衡量,目标是具体的,可以考核的,可以达到的,有明确的时间限制的。
大清那种“大力推动农业发展,落实农业为本的思想”的政策,在华国根本不存在。
“真是不明白啊,朝廷在千里之外,怎么就能详细的命令我们修那条路呢?”华国朝廷的命令中,甚至详细到了那条路要修多少里。这是要对天下有多么的了解啊。
“我们当中,一定有华国的探子。”有人斩钉截铁的道,不然,不可能知道的这么清楚。
有聪明人大笑:“你想多了。”何必在官府安排探子,只要找个重庆土生土长的人,立马就能说出重庆的一二三四五,然后在宏观上规划,又有何难。
其余人默然,是这个道理。
“修路是小事,左右不过是没得捞银子罢了,但是,开垦荒田,兴建水利,修建学校,控制物价,哪一条是容易办到的,哪一条不是牵涉到了各个乡绅富豪?”有人无奈的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