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盛唐宠后-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鼓捣出一些较大型的农用机械其实并不现实,唐朝这个环境下,显然还处于完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大的农用机械,不管是从初期的制作上、还是后期的维护成本上,都完全不适宜现在的环境。
  夸张一点来说,即便是那些坐拥两天数千顷的富庶大户,他们显然也更加倾向于雇佣更多的佃户,而非能够节省人工的机械。
  ……在社会发展程度跟不上的情况下,盲目的用工业机械替代人力,只会加剧当前社会的动荡,然而,动荡之后的新平衡,在没有全新的科技发展作为促进的情况,却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见萧燕绥突然停下脚步,蓑笠之下,已经渐渐张开的精致面孔上,露出一脸若有所思的模样,手中还撑着伞亦步亦趋的跟在旁边的阿秀连忙朝着其他人做了个手势,一时间,所有人都安静的陪站在一旁。
  过了一会儿,还是萧燕绥自己转过身来,突然开口问道:“附近有水车吗?”
  “水车?”阿秀不由得重复了一遍,下意识的转身看向从萧家的庄子里叫过来陪着带路的一个农户,示意他回话。
  那人愣了一下,忙回答道:“前面挨着一条河的地方有。”
  “走,过去看看。”萧燕绥当即道。
  那个农户连忙走在了前面引路。
  江南乃是水乡,相较于别处,这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农田其实是不缺乏水源灌溉的。
  不过相应的,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当地人考虑的问题,自然也就从干旱地区的祈雨变成了如何更好的灌溉。
  至于水车,更是古人因地制宜,为了灌溉早就建造出来的东西,萧燕绥之前翻阅墨家机关术相关的书籍时,就看到上面有记载,大约东汉年间便已经有水车的构造图了。
  萧燕绥也是一路琢磨过来后,最终做出的决定——与其琢磨着弄一些前所未有的农用器械,其实,还不如在现有的基础上做一些改良。
  毕竟,以萧燕绥的知识储备,让她做设计图的时候,潜意识里还是倾向于各种钢铁的使用,偏偏,后世造价便宜的钢材等材料,在唐朝这会儿,却是作为重要的国家军事资源被把控的,成品的钢铁等金属,更是多用于军备制造。许多百姓家中的炉灶上,都罕少会有多少铜铁制品,即便偶尔有一些,也属于价格不菲的贵重物。
  把脑海中那些不合时宜的方案全部扔掉之后,萧燕绥一行人也终于走到了刚刚所说的河边的水车所在。
  唐朝这会儿,轮轴的使用才刚刚有了雏形。
  去年从长安城出来,萧燕绥和萧嵩一路乘船前往山海镇上的时候,萧燕绥凑热闹似的把船上的帆都加上了滑动轮这种东西,也不知道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滑轮这种东西,有没有在船只上普及开来……
  至于这会儿的水车,也基本上还是需要人力辅助运行的。
  萧燕绥围着这个巨大的水车绕了一大圈,为了看得清楚些,索性连头顶的蓑笠都直接摘下来了。
  阿秀手里拿着伞连忙想要上去帮她遮雨,却也被萧燕绥拒绝了。
  春日细雨润如酥,铺面便是一阵清新之意的杨柳风,湿润的雨滴落在脸颊上,带着些微的凉意,氤氲了几许发丝上的薄雾,却不至于寒意侵人。
  萧燕绥就站在那里,顶着雨,将现存的水车简要模型画了下来,心里也就差不多有了成算了——需要添加一些轴承、轮轴之类的设计,然后,利用河水流动时产生的水力,作为水车运转的动力,自然就能将河水汲到高处。
  而且,江南一带也是不缺乏竹竿等物的,这么一想的话,如果水车的动力足够,运水的竹竿方位部署合适的话,感觉这水车就不仅仅只是用于林间灌溉了,完全可以将水流引入各家各户,差不多就是粗糙的古代版自来水了。
  当然了,考虑到河水流动受到风速、天气的影响,水车运转后产生的水压也极为有限,自然会导致水源不稳,“自来水”必然会时断时续的,不过,作为储水的器具,这会儿的人谁家里还没有个水缸什么的,自来水不稳定这些小毛病,感觉根本不算是什么问题。
  毕竟,虽说这么一设想的话,其实只是能够省去从河里挑水回家的功夫,说起来好像就是一桩小事,不过,科技和社会水平的发展,其实不就是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变得更加轻松方便么?
  当然了,依旧是考虑到“管道”设施的安装等问题,估计寻常百姓人家一开始肯定不会答应,不过她完全可以先把自家给鼓捣出来一套完整的“自来水”系统来,先看看成效。
  萧燕绥的思路越想越远,现行的“水车”还没成功的改良成利用水力发动的优化版,更别说继续进一步利用水池和连筒,可以实现低水高送的“筒车”版本了。
  “六娘?”见萧燕绥在雨里站了一会儿,还在低头画图,阿秀实在是放心不下,小心翼翼的凑上前去,将伞面撑在了萧燕绥的头顶上。
  心里已经大体有了思路的萧燕绥又在自己的随记本上简单勾画了几步,终于转身,抹了一把脸上仿佛笼了一层水雾似的绵绵细雨,直接道:“行了,回家。”
  阿秀顿时大松一口气,等到萧燕绥回到马车上摘掉被雨水淋得有些湿漉漉的蓑衣后,担心她淋雨着凉,更是忙不迭的递了热的姜汤过来。
  萧燕绥一开始都没多想,还是闻到了生姜的味道后,才微微睁大了眼睛,惊奇道:“就这么一会儿的时间,你从哪里搞到的?”
  阿秀一边用娟帕轻轻的擦拭萧燕绥发梢上的雨水,一边还忍不住念道:“哪里是一会儿呀,从六娘刚刚顶着雨要出门,婢子便已经让人去准备了……”
  “其实我体质真没这么虚弱。”萧燕绥对姜辛辣之类的味道都没有太大的排斥之感,甚至还可以完全把姜汤当成姜茶,慢慢悠悠的端着杯盏喝了一小口之后,还优哉游哉的说道:“今天天气不冷,雨也不大,淋着小雨散步,凉丝丝的感觉很舒服,其实还挺有诗情画意的。”
  ——就是散步的地点不是雾气朦胧的园林,而是刨土种地的田间地头,视野里还有不少趁着下雨忙活的农户,这场景,自然也就从诗情画意变得充满了乡土气息。
  对于萧燕绥说的这些,阿秀听了,却并不当真,甚至还忍不住的柔声劝了一句:“相公若是知道六娘今日在外面淋了雨,也定然是要担心的。”
  “……”都把萧嵩搬出来了,萧燕绥也就笑着摆了摆手,并不和她争辩,慢慢悠悠的喝完姜汤后,杯子一放,拿起随记本,就继续画水车的简图了。
  其实,水车这种装置完全可以看作是当地水利设施的一种,而且,依靠复合轮轴的作用,设计图样也不是单一的,要依照地势、水势、乃至风势设计。
  萧燕绥手里握着笔,单手托腮,认真的回想了一番。
  ——轮轴的设计这部分,依照原理,她自己也能大概的将思路画出来,不过,水车作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可以说,就是在中学历史书上,也是有过配图的,萧燕绥虽然历史学的少,不过,对于当初的水车配图,还当真是有那么一点印象……
  既然当初都看过大概明清时期的水车图片了,不出意外的话,能够留存下来还上了历史课本的水车,肯定是设计出奇并且相对靠谱的那种,比起自己凭借脑海中的知识改造,萧燕绥当然更倾向于直接参考一下当初的优秀成品……
  回到萧家老宅之中,萧燕绥刚刚下了马车,便看到已经长大的小猎犬一阵风似的冲了过来,围着她“汪汪汪”一通黏人的叫声。
  萧燕绥弯下腰来,摸了摸小猎犬的脑袋,因为一直都在淅淅沥沥的下着春雨,小猎犬身上油光水滑的皮毛也被浸湿了一些。
  被萧燕绥抹了一把皮毛上的水珠之后,小猎犬索性站在原地干脆利落的抖了抖身上的毛,试图把身上的水甩干净。
  就这么被糊了一身水的萧燕绥:“……”
  又在小猎犬的脑袋上揉了一把,萧燕绥单手扶额道:“这是因为今天出门没带它,所以特意跑过来报复的吗?”
  阿秀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不过,眼见着萧燕绥似乎并不曾真的动了气,便也就跟着笑了一句道:“小猎犬一向粘着六娘,倒是认主。”
  “好像之前跟着阿翁去钓鱼,还在湖水里扑腾的不是它一样。”萧燕绥小声嘀咕了一句,笑着摇了摇头,这才道:“我回去换衣服,找个人把这小家伙带到屋里去,也擦擦毛。”
  阿秀连忙点头称是。
  萧燕绥径自回了房间,洗过澡换好衣服后,披散着还有些湿润水汽的头发出来,一边擦着头发,一边直接又走到了桌前,低头看着自己勾勾画画已经记了不少东西的随记本。
  等到将自己一切收拾妥当后,萧燕绥拿了伞,带上了之前记录的东西,又溜达到了萧嵩的住处。
  才一看到萧燕绥推门进来,鼻梁上还架着一副老花镜的萧嵩便稍稍低下头来,特意越过老花镜看了自家孙女一眼,关心道:“外面雨一直不停,怎么这个天气还出了门。”
  “春雨踏青正是意趣。”萧燕绥随口笑道,然后便在萧嵩身边坐下了。
  萧嵩瞅了瞅萧燕绥难得没有松松垮垮的扎成一个马尾,而是颇为随意的披散着长发的模样,如果说平时的萧燕绥永远都是简单、直白和爽利,那么,今日她这般随意的模样里,似乎更添了几分难得的慵懒。
  ……至少,在唐朝的审美中,比起在女子中罕见到近乎独一份的马尾来,近乎披散着头发的装扮,大概多多少少还能碰见些……
  萧嵩直接冲着婢女示意,让她去给萧燕绥换些驱寒暖身的热茶来。
  萧燕绥见了,坐在旁边冲着祖父萧嵩微微一笑。
  随后,萧嵩才摇摇头笑着说道:“家中又没有人拘着你,什么时候出去不行,何必挑这种阴天下雨的时候。可别说什么雨天赏景了,就这山海镇上,若是咱们家里的园林你都看不上,外面的景象,估计也没几个地方能入得了你的眼了,去田间地头上踏青赏景,阿翁可是不信这些的。”
  萧燕绥闻言,不觉莞尔,笑眯眯的回答道:“我去看了水车,正好下雨的时候,河水往往会变得湍急一些,观测起来比较直白。”
  “水车?”萧嵩有些不解。
  “嗯,阿翁,我有一个想法。”萧燕绥点了点头。
  ——每当萧燕绥说她有什么想法的时候,她基本上都要开始折腾一些完全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来。
  萧嵩几乎是下意识的便问道:“什么?”
  萧燕绥不答反问,“阿翁,你有山海镇上的地势地形图吗?”
  萧嵩顿了顿,方才问道:“你要这个做什么?”
  即使是在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信息的后世,重要的地势地形图依旧是保密级别很高的战略机密,而在古代,勘探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完整的地势地形图数量极其稀少,其珍贵程度和重要性自然也就不言而喻。除非是玄宗、朝中重臣和少数一些将领,更多的人很可能根本都不曾接触过哦这种东西。
  萧燕绥坦言道:“我需要根据地形来确定水车的改装方案。”
  “你要改装水车?”萧嵩惊愕道。
  萧燕绥点点头,没说她还想借着改装水车的机会,把家里都接上竹制管道,然后干脆弄出个简易版本的“自来水”来。
  萧嵩沉吟了片刻,看看依旧留有余温的地面,对于自家孙女在这方面的大手笔,他已经有了明确的认知。思忖过后,萧嵩终于做出决定,然后起身对萧燕绥道:“跟我来。”
  萧燕绥自然是立刻抄起自己的随记本跟了上去。
  祖孙二人从正厅转移到了萧嵩的书房里,萧燕绥就看着祖父萧嵩从博物架上取下了一个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一方白玉雕刻的印章。
  萧燕绥眨了眨眼睛,随后,萧嵩小心翼翼的将这方印章取了出来,然后也不知道在什么位置轻轻拨拉了一下,便取出了一个隔层。
  萧燕绥压根没问萧嵩都已经致仕回乡养老了,怎么还能随手就拿出大唐疆域图、尤其还是当地的详细地形图来这种问题,等到萧嵩帮她把图纸找出来之后,萧燕绥也就直接在萧嵩的书房里坐下,埋首伏案,拿着尺子等比例的画了一张简易的地形图出来——毕竟,她只是需要了解山势的走势、河水的流向,然后在此基础上琢磨水车的相关数据,对于太过敏感的军事布防问题,至少目前,并不想要深究……
  萧嵩仿佛不知道自己给自家孙女拿出来的东西,有多么的惊人一般,竟然就真的这么任由萧燕绥记录数据,等她飞快的画出了一个十分粗略的仿制品后,又从容不迫的将那地图慢条斯理的收了起来。
  萧燕绥还在纸面上勾勾画画,萧嵩站在她旁边好奇的观察了一会儿,虽然看不太懂,不过,图纸上的图样倒是隐约有了基本轮廓,和实际上的水车比对了一下之后,萧嵩忍不住开口道:“六娘,你之前要找墨家机关术的书籍,我记得,那些书里面,也大多是这种图样?”
  萧燕绥点了点头,“嗯。”
  ——虽然每个年代的具体标准都会发生变化,不过说实话,图纸的精髓和核心内容,完全可以说,数千年来其实是完整继承下来的。
  说白了,萧燕绥有时候经常看不懂唐朝这会儿比较考究的书里的文言文,可是,她连蒙带猜的却能看得懂很多古代的图纸。同样的,若是换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他看这些图纸肯定费劲,但是,对于文言文,肯定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自己的见解,毕竟,这里面有一种文化的继承性和连贯性。
  “原来如此。”萧嵩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萧燕绥拿着刚刚炮制的地图,和萧嵩打了个招呼,正要回自己的院子继续鼓捣,然而,萧嵩却突然开口叫住了她。
  萧燕绥转过头来,不解道:“阿翁?”
  “王忠嗣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之前给王思礼的一摞图纸中,有个‘火炕’的东西。”萧嵩慢慢悠悠的说道。
  “哦,那个呀,是我给的。”萧燕绥随口回答道:“火炕这种东西,其实和地暖的原理差不太多,但是没地暖舒服,不过,西北一带的冬季,寻常百姓人家,应该很有必要了。”
  毕竟地暖是地面热乎,然后屋子暖和,但是人依然还是睡在床上的。
  至于土炕、或者说是火炕,说白了,在不烧火的时候,其实就等于是睡在了地面上。冬天暖和了自然是好事,可是到了夏季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每天烧一把火去去潮气,不然的话,人睡在上面反而容易生病……
  萧嵩点了点头,当初重建他现在住的这个院子的时候,萧燕绥就提到过这些话,只不过,萧嵩之前并不曾想到,自家孙女没琢磨着在江南一带推广“火炕”这种设计,而是直接把图纸给了王思礼。
  “能够用得上的东西,自然会很快流通开来的。”萧燕绥倒是不着急,尤其火炕这种东西,本身的建造难度其实很低,寻常百姓自己会盖房子的,看看怎么搭的,自然就能学会了,有些东西,本来就是潜移默化间就会遍地开花了。
  萧嵩这才道:“如此,既然你心里有数,阿翁也就放心了。”
  萧燕绥笑了笑,她虽然行事肆意,不过,一般都是窝在家里折腾,倒是不怎么在外面去刷存在感,对于她的作风,萧嵩也是心里明白,不然的话,也不会当真就这么任由她去胡闹了。
  “还有一事,倒是和这个关系不大了。”萧嵩又道:“王忠嗣在信中说,他推掉了河东节度使之职后,本以为会是他麾下一员大将哥舒翰继任,没想到的是,圣人竟然将河东节度使一职也给了安禄山,使其成为了新的三镇节度使……”
  听到这个名字,萧燕绥陡然一惊,“安禄山?”


第130章 
  “是; 那个胡人出身的安禄山。”萧嵩依旧是慢条斯理的语气,眼皮却抬了起来; 定定的看向萧燕绥; 片刻后,萧嵩按捺住心底的纳闷,以一种极其平静的语气叙述道:“六娘; 安禄山这个人,有什么不对的吗?”
  萧嵩还清楚的记得,上次,王忠嗣身边的一个亲兵过来,提及安禄山的时候; 自家孙女的反应就有点不对头。
  一直以来,萧燕绥在萧嵩眼中; 其实都是十分沉稳和冷静的; 即使她平时在鼓捣那些杂七杂八的各种小东西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显现出了些许跳脱肆意的态度,可是,骨子里; 萧燕绥其实从来不曾失控。
  萧嵩清楚的记得,在萧燕绥还很小的时候; 这个孩子遇到危险、意外时; 表现出来的冷静和决断,便已经远远超脱她那个年龄该有的稳重了。
  只不过,佛家一向有“宿慧”之说; 意指前世的智慧,在今生遇到机缘时就会显现出来,萧燕绥这点特殊,从她能自己走路了就开始折腾,不管别人怎么看,既然是出现在了自家孩子身上,反正萧家人是全都见怪不怪了。
  萧燕绥也陡然间停下脚步,转身看向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