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盛唐宠后-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的事情吗?”就好像他和赵君卓刚刚在讨论的其实是东宫的事情一样。
  萧恒不由得微微一怔,柳潭和李文宁,他自然都是认识的,可是,之前还真不知道,他们两人之间能有什么关系。
  只不过,杜二郎这话一出,稍微转念一想,萧恒的心中便有了主意,轻声道:“你的意思是说,河东柳氏和李文宁郡主……”
  杜二郎微微颔首,简单解释了一句这消息的来源,道:“昨日杨府的夜宴上,据说是秦国夫人和柳澄说话的时候,随口打趣了两句柳潭,问他是不是有了心上人,那柳潭一开始都没吭声,看样子应该是心里没谱,所以才藏着掖着的……”
  在他的印象里,李文宁和柳潭确实是不熟,也难怪柳潭不说了,萧恒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
  数日之后,远在萧家老宅的萧燕绥又收到了来自萧悟的一封长长的用来八卦的家书。
  倒是在祖父萧嵩手中,还有一封来自萧恒的信,简单说了河东柳氏似乎有意和东宫联姻的事情。
  在老家这边颇得萧嵩纵容的萧燕绥根本就是明目张胆的手里拿着两封信和萧嵩一起琢磨,和徐国公府上给妹妹写封内容比较丰富的家信还得躲着萧华、裴氏的萧悟全然不同……
  同样是和东宫有关的两件事情,而且还都是姻亲关系,只不过,萧悟那封比较侧重于和妹妹分享八卦,萧恒这封信的,重点,却是在于杨家此举,是否能够代表膝下无子的杨贵妃的态度了……


第106章 
  萧燕绥靠坐在那里; 目光落在信纸上萧恒明显有意着重强调的几个字处,半晌; 冷不防的开口; 向祖父萧嵩问道:“阿翁,当初的寿王妃和寿王之间,也无子嗣?”
  萧嵩并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尤为婉转的找了个理由,帮忙解释了一句道:“当初……前寿王妃和寿王李瑁虽成婚五载,不过,两人的年龄都不太大,子嗣来得晚些; 也是正常的……”
  “懂了。”萧燕绥点点头。
  甭管什么理由,反正; 当初这俩人的确就是没生孩子。
  再然后; 武惠妃逝世,寿王妃出家为女道士,然后她就摇身一变成了杨贵妃,和寿王没什么关系了……
  “……”忍不住的瞅了两眼萧燕绥; 其实萧嵩很想问自家孙女一句,你到底明白什么了。可是; 这个话题多少有点微妙; 自家孙女就是个还没出嫁的小姑娘,萧嵩又觉得,甭管她想什么了; 似乎,自己还是别问的好……
  萧燕绥则是拿着手里那张信纸,又瞥了一眼,忍不住的开始琢磨寿王李瑁、杨贵妃、以及玄宗三人的年龄。
  这其中,玄宗的年纪说实话着实也不轻了,能不能生有点不好说,不过,参考后世一些上过各类家庭调解节目的纠纷案例来看,“老来得子”似乎也不是什么太过稀奇的事情,就姑且认为玄宗本人没问题吧……
  至于寿王李瑁,他和曾经的寿王妃一直无子,有没有惹人诟病不好说,不过,新的寿王妃似乎也迎娶进门有段时间了,而且,寿王现在的年龄要个孩子其实也差不多了,过段时间再看看寿王府有没有小孩子出生就知道情况了。
  同理杨贵妃,只不过,依照萧燕绥那颇为片面的历史知识来说,她还是倾向于,杨贵妃不管是和寿王李瑁、还是如今的玄宗,应该都无子嗣才对。
  ——毕竟是在后世被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女人,说句红颜祸水也不为过,单纯只是形容她的美貌的意思,而且,每当提起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时候,似乎从来没有人提到过她们谁有过孩子……
  或许是因为,有了孩子的女人不太容易被世俗认定为是绝世美人?
  萧燕绥越琢磨越觉得心里有些纳闷,漂亮的眼梢都随之微微挑了挑,以前,她都没太注意过这些,还是今天说起杨贵妃的时候,她才突然想到这一点的。
  真是奇了怪了……
  眼看着萧燕绥明显又不知道联想到什么事情上去了,萧嵩也不在意,暂且收拢之前才被自家孙女给打断的思绪,顺着萧恒的原意,开始琢磨起最近长安城之中的动静来。
  圣人有意为太子重新挑选一位有身份的女子为太子良娣,此举显然是对东宫的安抚,可见虽然此前变故频发,可是,太子李亨并未因此而失了玄宗的信任。
  河东柳氏所出的柳家二郎柳潭,似乎心仪太子之女李文宁,依照秦国夫人的反应,显然,不管是柳家还是杨家,都对这门亲事乐见其成。
  若是杨贵妃始终膝下无子的话,此举,完全可以看做是她对东宫的亲近之意,只是,还不知晓东宫那边又会是何种应对了。
  果然,长安城的这池水是真的越来越浑了……
  萧嵩还在心生感慨,便突然听到,萧燕绥又开口问了一句,“阿翁,你说,若是李文宁真的和柳潭在一起了,这辈分要怎么算呀?”
  “什么?”萧嵩下意识的愣了一下,差点没反应过来。
  另一边,萧燕绥还在掰着手指头比划这几个人之间的关系,“秦国夫人是柳潭的嫂子,是杨贵妃的亲姐姐。若是李文宁和柳潭在一起了,秦国夫人便也是李文宁的嫂子了——”
  说着说着,萧燕绥自己都震惊了。
  她原本还以为,如果没有玄宗和杨贵妃这档子事,杨贵妃还是寿王妃的话,辈分是没问题的,可是,念着念着,萧燕绥才突然反应过哦来,喔豁,李文宁是太子李亨的女儿,寿王李瑁和太子李亨是兄弟,再加上河东柳氏的兄弟两个,从这里就已经差着辈分了。
  再把寿王妃和寿王李瑁换成杨贵妃和玄宗,也只不过是把差了一辈变成差了两辈而已,反正差都差了,估计也就不在乎差了多少的问题了……
  萧嵩:“……”
  祖孙两个面面相觑了一会儿,萧燕绥眨了一下眼睛,那张脸上,完全写满了无辜。
  ·
  河西大营中,看着陇右近日传来的几份战报,王忠嗣眉头紧锁。
  王思礼坐在旁边,同样是敛眉收目,颇为凝肃的模样。
  “陇右战局不虞?”见王忠嗣始终难以释怀,王思礼轻声开口道。
  王忠嗣深深的拧着眉,“石堡城久攻不下,圣人震怒,已有诏书,责令强攻……”
  王思礼轻轻一嗤,“不知所谓。”
  王忠嗣登时一巴掌排在他的脑袋上,呵斥道:“胡闹!这话是你能说的?”
  王思礼顿时安静闭嘴。
  韦坚一案中,皇甫惟明被贬,难得回长安城一趟的王忠嗣倒是成了最大的赢家。只不过,担任了陇右、河西、河东三处节度使后不久,因为和吐蕃之间战局的变动,玄宗便再度下诏,将王忠嗣麾下一员大将哥舒翰任命为陇右节度使,并开启了和吐蕃之间围绕着石堡城一带的一系列攻坚战。
  王忠嗣看着被自己拍了一巴掌之后也不记仇,甚至还露出了一脸吊儿郎当的模样、根本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的王思礼,越发觉得头痛,眉心皱纹压得很深,却又忍不住的向他说道:“石堡城的战局,怕是不妙……”
  王思礼瞥了一眼地图,轻声道:“石堡城周围地势险要,仅有一条险恶山道可以同行,本就易守难攻。唐与吐蕃之间,围绕此城的战争从来不少,一直都是屡得屡失之状。”
  顿了顿,王思礼又道:“当年萧相公计谋频出,在河西将吐蕃王城一并拖入困局,陇右这边才顺势而下,夺下石堡城。后来,吐蕃内部的争端和冲突已经解决,骤然反扑,陇右再失石堡城——”
  王忠嗣听得有些莫名所以,索性开口打断王思礼讲古,直言道:“这些事情我当然清楚,我问你石堡城的战局呢,你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来了?”
  王思礼哼笑一声,还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才继续淡道:“吐蕃夺下石堡城才多久?本就是挟怨报复,且士气正盛,哥舒翰如今只能从湟水一带出兵,免不了要吃这地势的亏。石堡城内只需守住那一条险要山道,陇右大军便莫可奈何,吐蕃军如今正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河西、朔方、河东,想要打哪个战场不能打,何必在这个时候非得去用人命往里瞎填的石堡城山道和他们互别苗头?”
  王忠嗣一时语塞。
  其实不只是王思礼,身为大将,王忠嗣和哥舒翰的心里,自然也对石堡城如今的战局有数。
  奈何,圣人诏令既下,且是让新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统领了陇右、河西、朔方等部兵马及突厥阿布思部数万大军进宫,务必要拿下石堡城,说白了,直接负责这场战争的哥舒翰如今也是被架在了火架子上烤。
  王思礼还在冷笑,“石堡城是兵家必争之地不假,可是,纵观此地百年间的数次易主,几乎全都是顺势而为,有几次是携重兵强攻拿下的?便是强攻真的奏效了,这期间填进去的人命,怕是将整个石堡城塞满了也放不下!”
  王忠嗣面露艰难之色,对此也是无言以对。
  若是战局千钧一发之际,自然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可是,石堡城一战,却是玄宗一早就下令调度周围兵马进攻的,哥舒翰根本无从拒绝。
  许久,发泄完的王思礼眼神锐利而沉暗,只是自己低声喃喃道:“简直疯了……”
  只注重一隅之胜败,却忽视了大局,这是真正的兵家大忌。
  如今,河西、河东尽在大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石堡城相对孤立无援,作为吐蕃进攻河湟等地的据点,虽然重要,却远没有重要到应该让唐军不惜代价的地步……
  ·
  长安西市,街道宽广逾百步,周围各式商行近千家,四方珍奇,皆所积集,素有“金市”之称。便是平日里,也时有经丝绸之路远道而来、容貌各异的西域商人出现在此地经商,可见其繁华热闹景象。
  陪着阿姊李文宁一同出来的李倓,正不紧不慢的走过,目光扫过一家西域商人经营的珠玉宝石行时,脚步也随之微微一顿。
  顺着他的目光,李文宁的视线也飞快的扫过那处,见是镶嵌了几块极有棱角的西域宝石的簪子,不由得有些诧异,好奇的问李倓道:“看这作甚?”
  这个簪子虽然称得上漂亮,可是,这些在外面坊市中出手的货物,又如何能与那些使者亲自进献到兴庆宫圣人面前的奇珍异宝相提并论?
  圣人赏赐给东宫的物事里,自然也都是精品奇珍,要让李文宁说,顶多是因为,三弟李倓尚未娶妻,这种女子饰物自然不会出现在他的面前,所以,难道是今日他突然感到好奇了不成?


第107章 
  对于李文宁的疑问; 李倓却是不置可否,稍稍顿了顿; 然后才含糊其辞的回答了一句道:“想起一些事情来了?”
  “啊?”李文宁心里觉得奇怪; 便也就直接问了出来,“什么?”
  “……”短暂的沉默后,李倓轻声开口道:“我只是想起; 妥……若是我没记错的话,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便是萧六娘的十五岁生辰。”
  李文宁微微一怔,瞬间恍然,“十五岁的生辰; 及笄礼!?”
  这么一说的话,她倒是也反应过来了; 李倓看到一直簪子所以想起了及笄礼; 倒是并不轻,只不过,李文宁自己的十五岁生日,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 再加上身边的亲近之人恰好没这个年龄段的,所以之前根本才没注意到这些。
  李倓微微颔首。
  那支簪子
  萧燕绥因为本人特别宅; 所以; 她在长安城中行事可以说是素来低调,只不过,身为萧嵩唯一嫡亲的孙女; 萧六娘这个身份,却是一直都有很多人知道的。
  这一次,萧嵩突然致仕回乡养老,朝中官员大都有所耳闻,那萧六娘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竟然随着祖父萧嵩一起回了老家的事情,本就不是秘密,尤其这事硕导出来,多少还是有些值得令人称奇的地方,所以,消息流传的自然就更广了。
  ……萧燕绥此举,放在明面上,所有人都会赞叹一句,这个孙女愿意回老家照顾祖父,称得上是纯孝。
  可是背地里,自然是有人吐槽她傻,觉得她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竟然离开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回老家,简直是脑袋不好使,以后怕是要连婚事都耽误了,虽说兰陵萧氏的女儿不愁嫁,可是,门当户对、文采风流的小郎君终究还是有数的,人家在长安城的各种宴集聚会上早就看对眼了,早早离开这种社交环境的萧燕绥,根本就是排除在了这个圈子之外。
  自然也有人觉得是萧家长辈此举欠妥,便是要照顾孝顺家中长辈,也该是儿子儿媳亲自随侍,弄个尚未及笄、根本就是小孩子的孙女过去算个什么事?
  虽说萧嵩身份很高,可是,便是他想要养一个孩子在身边,也应该是带着以后能够继承徐国公府的嫡亲的孙子在身边教导,弄回去个孙女这是干什么?尤其是徐国公夫人贺氏都还在长安城里没跟着一并回去呢!
  毕竟,唐朝贵族女子地位虽然颇高,可是,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女孩子家,终究还是要家中的母亲、祖母教养的。
  像是萧嵩这样对自家的晚辈从一开始就颇为随意的就少,然后等他真的亲自教起孙女来的时候,那传授的内容更是从来百无禁忌,恨不得连他当初领兵打仗的心得都一并交了底,像是萧嵩这么教孙女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唐朝贵族女子多彪悍,可是,唐朝传承至今,真正拥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并且切实的将自己想要左右朝政的想法付诸于行动的女人,其实也就只有武则天、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等寥寥数人,而且,就这凤毛麟角的几个女人里,还大多数是互相影响再加上母女相承……
  或许是萧嵩还任着宰相的时候,便散漫久了,以至于,对于萧嵩的想法,大多数人根本不曾细究。
  可是,对于东宫来说,萧嵩即使一早就溜了,毕竟也还是正顶着太子太师,李文宁自然也就十分清楚萧嵩和萧燕绥这祖孙二人临别长安城之前的动静。
  念及此处,李文宁眼珠一动,也忍不住的说道:“萧六娘如今随祖父萧相公在兰陵老家,或许到了冬天年前便会回来吧,到时候筹备及笄礼倒是也来得及。”
  李倓却是摇了摇头,收回之前落在那支簪子的目光,对李文宁说道:“我之前从萧悟聊起过,听他的意思,萧六娘一时半会儿怕是并不会再回长安城中……”
  “那她的及笄礼怎么办?”李文宁下意识道。
  “不清楚。”李倓眉心微蹙,却很快又掩饰般的舒展开来,面上神色间再不露丝毫。
  及笄礼,乃是嘉礼的一种,说白了,其实就是古代的成人礼,把女孩子的头发簪起来,示意已经成年可以嫁人了。
  像是兰陵萧氏这样的世家大族,对于家中嫡系女子的及笄礼,一向是非常看重的。尤其萧燕绥还是萧嵩膝下孙辈如今唯一的女孩,独她一份的事情,自然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不过,看到刚刚那个缀着西域宝石的簪子,却并非勾起李倓关于及笄礼思绪的原因,毕竟,萧燕绥的生辰,其实他一直都记得。
  真要说起来,还不如说,是那支簪子上面的宝石样式太过特殊。
  时人的发簪、珠玉,多仿效真实吉祥之物,再辅以精巧设计,而且,考虑到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偏好,以及因为切割工艺的限制,唐代宝石大多仅经过粗略的打磨和雕琢,再镶嵌到金银饰物上,便形成了整体风格就是偏圆润、弧形的特点,偶有方形,也是棱角微弧,缀满繁复的祥云、珍兽等刻纹。
  像是刚刚那支簪子一般,上面的西域宝石似乎经过切割,并且制成了极为方正、棱角鲜明的模样,说真的,一看就不像是符合当时主流审美的模样,卖不出去反而是正常的。
  偏偏,看到那些棱角分明的西域宝石,李倓却不由得想到了萧燕绥,想到了她以前随便涂鸦的小图样。
  从那些花样上看,不难猜出,萧燕绥似乎格外喜欢形状规则、棱角分明的东西,和这会儿的主流审美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的。
  这些关于萧燕绥的不同于旁人的微小的特点和偏爱,落入了李倓的眼中之后,越是反复琢磨,自然便越是让人困惑,然后便忍不住的想着她,想了解关于她的更多的事情……
  因为距离,就连他自己都不曾敏锐的察觉,那些情不自禁的好奇就这样成了喜欢。
  离开长安西市后,也还没走几步,李倓和李文宁便在朱雀大街上,又遇到了几个熟人。
  正和几个好友一起骑马外出的柳潭,看到李文宁后,不由得第一个勒紧缰绳,嘴唇也忍不住的随之微微动了动,“郡主。”
  彼此都不是什么生面孔,不管这些人中是否有人和东宫立场相对,至少在表面上,双方都微笑着互相打过了招呼。
  瞥见柳潭难得有些局促的腼腆和看向李文宁是的热切,李倓不由得微微垂了垂眼帘,却并不不流露丝毫。
  这一小小的巧遇后,双方很快互相道别,李倓和李文宁姐弟二人一起回了东宫,待到兄长李俶回来,李文宁自然是将今日在路上说起了萧燕绥及笄礼的事情告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