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吾疾困矣,恐不复相见,诸事一以相委。”诸葛恪、滕胤、吕据、孙峻、孙弘跪在龙床前,聆听孙权遗训。
  诸葛恪是多血质,当场就抽噎起来,他流着泪说:“臣等皆受厚恩,必当以死奉诏,愿陛下安养精神,减少思虑,勿以外事为念。”
  不能说诸葛恪是虚伪的,但是卖萌已成了他的习惯,诸葛恪这次就不自觉地表演了。临死之人都是最脆弱的。诸葛恪的卖萌还是感动了孙权,孙权一激动,做出了平生最后一个错误决定:诸事一统于诸葛恪,只有杀人这种大事才必须禀报给皇帝。孙权还下令为诸葛恪修治府馆,配护卫,群官百司对他的拜揖之仪都有详细规定。
  诸葛恪志得意满地走出了皇宫,没有注意到身后一个人正用歹毒的目光盯着他。
  诸葛恪走远了,孙弘才收回目光,恨恨地想:“还是让这小子骑在了我头上啊。”他是少傅,诸葛恪是太傅,二人的权力有交叉重叠之处,矛盾冲突难以避免。一般人都让着诸葛恪,但是孙弘不想让他。诸葛恪对孙弘很生气,多次扬言:“孙弘这小子老是与我作对,我一定饶不了他。”
  第二天,也就是吴大帝太元二年(252年)四月二十六日,孙峻突然造访诸葛恪。
  说真的,诸葛恪对孙峻印象不佳,尤其是孙峻与堂姑妈孙大虎私通,这让诸葛恪很看不起:一个男人,好不容易犯了生活作风错误,却是和自己的姑妈。不过,自从知道孙峻在孙权面前保他进辅政班子,他对孙峻的印象好了一些。这个离不开女人的家伙总算做对一件事情。
  看到孙峻一脸惊惶,诸葛恪暗自好笑:莫非这小子与姑妈睡觉时被人捉奸了?
  “圣上驾崩了!”孙峻来不及站稳,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诸葛恪无比震惊。让他震惊的不是孙权死,而是孙权死了他却不知道。
  “孙弘秘不发丧,欲矫诏除掉诸葛大人。”孙峻压低声音说。诸葛恪心中一凛:孙弘还是先动手了。
  孙弘接待了诸葛恪信使:“太傅大人请少傅大人前去议事。”孙弘正在精心论证斩杀诸葛恪的每个细节。诸葛恪有请,那是必须要去的,否则他就会起疑心了。
  “敢问太傅大人,今天所议何事呢?”孙弘坐好,心平气和地对诸葛恪说。以往,他与诸葛恪之间的谈话很少能够如此心平气和。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杀死诸葛恪了,他便变得心平气和了。
  诸葛恪同样以很少见的心平气和语气说:“请教少傅大人,一个人为什么会死呢?”
  孙弘眯起眼,全身肌肉发紧,刚才的心平气和再也不见了。
  见孙弘如此,诸葛恪更加心平气和了,他说:“要别人死的人,往往比别人死得更早,少傅大人,是不是啊?”
  孙弘没有回答——死人是不会回答问题的。诸葛恪决然出击,将孙弘杀死于座位上。
  人有两只手,就是要一手软,一手硬。诸葛恪的最大成功,就是对孙权软,说话甜上加甜,对对手硬,出手快准狠。
  诸葛恪用手掌心拭着刀上的鲜血,皱着眉,嫌脏的样子。孙峻突然感觉一阵发冷,他突然间怀疑昨天保举诸葛恪为辅政大臣的决定可能是错了。
  诸葛恪开始执行首席辅政大臣的权力,下令颁发讣告,制作丧服,举行吊唁仪式。曹操推行薄葬,主张“葬不逾月”,他和曹丕都是在死后一个月安葬。但是按照礼制应该是三个月完成入葬,所谓“三月既葬”。刘备的灵柩五月回到成都,八月葬惠陵;孙权四月去世,七月葬于蒋陵。这三个月是国丧时期,全国人民都要放丧假,但是诸葛恪却始终忙着。
  管理者最容易有的心理缺陷——
  诸葛恪在忙太子登基的事情。四月二十六日孙权驾崩,四月二十七日举行祭奠仪式,四月二十八日太子登基。
  忙消除孙亮潜在政敌的事情。孙亮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这个年龄走在大街上,即使抱着个西瓜也会有人抢,何况他抱着的是皇位呢。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长子登、次子虑、三子和、四子霸、五子奋、六子休、少子亮。孙登曾任太子,但是十二年前死了,孙虑则死于二十一年前,孙霸四年前被赐死,这三个哥哥不会和孙亮抢夺皇位了;孙和是废太子,目前流放长沙,孙和妃子张氏是诸葛恪的外甥女,诸葛恪辅政后,她特意派侍从的宦官陈迁到建业表达问候,因此孙和是最让诸葛恪放心的;孙奋被封为齐王,迁居武昌,孙休被封琅邪王,迁居虎林,诸葛恪对这二人总是不那么放心;另外,孙策的孙子孙奉,似乎也有人说他应该做皇帝。
  诸葛恪毫不留情地给孙奋下了一个命令:迁出武昌。武昌是战略要地,孙奋在那里做王,诸葛恪睡不着。孙奋把诸葛恪的命令撕得粉碎,然后扔进长江。他愤怒地说:“我居住武昌是先皇的旨意,任何人都没权将我迁走!”为了显示自己的能量,他还故意做犯法的事情,然后说:“他诸葛恪有本事就来惩治我吧。”
  诸葛恪要是没本事,能写两个字就能从先皇手里换来一只驴吗?何况此刻做上首席辅政大臣位子的诸葛恪更是认为自己长了本事。他给孙奋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对他先进行警告。
  诸葛恪先讲大道理,“帝王之尊,与天同位”,提醒孙奋虽然他是孙亮的兄长,但首先是臣民,如果他犯罪,孙亮照样可以诛杀他。
  读到这里,孙奋冷笑了:你不怕天下人讥笑就杀我呀。
  他无所谓地接着往下读,诸葛恪接下来是啰啰嗦嗦的历史讲解,从汉王朝建立刘氏皇族子弟图谋不轨列举到到袁绍、刘表因为嫡庶不分而致灭败。
  孙奋继续冷笑:哼,不愧为神童,掌握的史料不少啊。
  可是,再往下读,孙奋却笑不出来了。诸葛恪说孙权在卧病的时候,就分别遣送各位亲王各自早回封地,诏书策命情意殷勤。诸葛恪这是在说孙奋违抗孙权诏令,这个罪名可是不轻。
  再往下读,孙奋简直要冒冷汗了。诸葛恪列举孙奋的“违法”事实:1。擅自征调诸将兵马维修宫室;2。左右侍从有罪过,本当上表报告,公开交付有关部门处置,孙奋却擅自诛杀,事实不明不白;3。大司马吕岱亲受先帝诏书辅导孙奋,孙奋拒不接受他的话,使他心怀忧恐;4。华锜是先帝近臣,忠良正直,他对孙奋陈述有益意见,孙奋不但不采纳,反而怒气冲天,威胁说要逮捕他;5。中书侍郎杨融是接受圣上诏令的特使,应当对他恭敬严肃,孙奋见了他却说:“我就是不听禁令,又奈我何?”
  诸葛恪对他的一切掌握得一清二楚,肯定是在他身边安插了卧底。也就是说,诸葛恪早就对他下手了。真可怕啊。孙奋倒吸一口凉气,抬起头,看到窗外正在侍弄花草的花匠,想:也许这人就是诸葛恪派来的吧。
  “大王宜深以鲁王为戒,改易其行,战战兢兢,尽敬朝廷,如此则无求不得。若弃忘先帝法教,怀轻慢之心,臣下宁负大王,不敢负先帝遗诏,宁为大王所怨疾,岂敢忘尊主之威。”诸葛恪最后警告孙奋。
  诸葛恪写来的信掉到了地上,颤抖的手是拿不住信的。孙奋立即听从诸葛恪安排,迁到了南昌。从此他患上了心理强迫症,靠打猎来缓解压力,这一下可苦了当地的接待官员。
  解决孙奋事件确实牵扯精力,但是不至于连安葬先皇的时间也抽不出来吧。如果孙权地下有灵,知道先前对他马屁拍尽的诸葛恪忍心他的魂魄在野外飘荡,会怎么想呢?
  诸葛恪不立即安葬孙权,其实别有用意。孙权只要不安葬,做儿子的总会心里不安,就会时刻想起父亲的存在,这样,诸葛恪才能更有效地用孙权的诏令来逼孙奋就范。
  诸葛恪的最大问题就是功利化,只要是能达到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
  诸葛恪达到了目的,站在了权力的制高点上,颇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感觉。管理学认为,一个掌握专制权力的人,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威,就会做出一些不合规则的事情,这是管理者最容易患的心理缺陷——权力高原。刚刚当上首席辅政大臣,诸葛恪就患上了权力高原反应症。
  代表孙和张妃来建业探望诸葛恪的宦官陈迁,回去的路上,在一个驿站里喝醉了酒,对身边的人说:“我家女主人马上就要成为天下地位最高的女人!”
  身边的人惊慌地捂住他的嘴,不让他继续说下去。天下地位最高的女人,不就是皇后吗?张妃是孙和的女人,她要是皇后,那孙和得首先是皇帝啊。陈迁说这话,是要诛杀九族的啊。
  陈迁把那人堵在他嘴上的手推开,理直气壮地说:“我怕啥?太傅大人要我转达王妃,他说要让她胜过其他任何人。”诸葛恪原先是太子太傅,现在太子成了皇帝,诸葛恪就成了太傅。
  理所当然的,这话传遍了江东。
  后来,孙奋搬出了武昌,诸葛恪立即派人修缮武昌过去的皇宫,于是人们马上就有理由联想:这是在为孙和到武昌做皇帝做准备吧。说点后话,诸葛恪被诛杀后,孙峻赐孙和死,孙和临死前与张妃诀别,张妃说:“吉凶当相随,终不独生活也!”然后自杀。
  接受辅政大任的诸葛恪患了权力高原反应症,居然产生了篡政的想法!不过,诸葛恪这时尚未掌握军事统治权,他这一想法也就自生自灭了。但是,诸葛恪早晚要为这一想法付出代价。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人的一切创造性,源于童年的心理动力。童年大出风头的诸葛恪,养成了卖萌的性格惯性,乃至他做了太傅之后,仍然是坚决卖萌到底。
  孙权死了之后,诸葛恪公布了一道命令:驻守边境的各部指挥官不准擅自离开防区来京城奔丧,以防敌寇侵略。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在公安做军督,因为公安不算是边境,又听说哥哥做了辅政大臣,就打算来建业参加孙权丧礼,顺便探望一下哥哥,公私兼顾,多好啊。可是,他的奔丧报告没被批准,反倒引来了诸葛恪的一封信。
  在给他写的信里,诸葛恪先表白了欲与诸葛亮辅佐刘禅一比高下的决心,然后重申边境众将不得进京奔丧的规定,最后告诫诸葛融如果违背规定,他不会法外开恩的。
  这样冷冰冰的信,往往被人解读成不徇私情的英雄行为。中国式英雄大都是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六亲不认。其实,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诸葛恪不以情徇权是对的,但是他信里通篇没有一个字关乎兄弟情,字字句句坚硬冰冷得像石头。奇怪的是,这封兄弟之间的私信却被史书记载了下来。那么是谁把这封信透露出来的呢?
  诸葛融有如此哥哥,又怎好意思拿出信来给人看?最大可能是诸葛恪把信交给了弟弟,却故意把备份公布了出来。这虚张声势的信,不是写给弟弟看的,而是卖萌写给江东人看的。
  卖萌天才诸葛恪很快成了江东最受关注的人。在诸葛恪出入的必经路口,常有人排着队,伸长着脖子,望穿秋水,只为看诸葛恪一眼。史书对此的记载是“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太傅不是你想见就见的,能见到诸葛恪的幸运儿是很少的。
  “诸葛恪到底长什么样呢?”人们询问那些幸运儿。
  幸运儿眉飞色舞地说,诸葛恪长得很养眼,身高七尺六寸(约等于183。1cm),面容清秀,眉毛淡,胡须少,山峰一样的高鼻梁,平原一样的宽额头,综合来看是极其前卫的中性美。
  诸葛恪也确实没有辜负粉丝对他的期望。他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停止对民意的刺探(“罢视听”),第二把火撤销针对内部的国家安全机构(“息校官”),第三把火就是减除关税。这三把火,给了人民民主和自由,又让惠于民间,极大地增加了江东人的幸福感。
  诸葛恪说,他的成功才刚刚开始。
  


第四节 死亡预言
  危险的成功——
  “原来,诸葛恪除了小时候获得一只驴之外,并无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人们在把诸葛恪和东吴曾经出现的大人物比较之后,得出了这一个结论。
  在这个战争是社会动力的年代,只有打出漂亮仗才能获得社会认可。没有赤壁之战,周瑜不能成名,没有荆州之战,吕蒙不能成名,没有夷陵之战,陆逊不能成名,诸葛恪不过是平定过丹杨叛乱而已,只是对付老百姓,算不得什么本事。
  诸葛恪说:不服气的话,那就看我打一场漂亮仗吧。
  253年十月,诸葛恪召集各路兵马到达东关,直接把写着“诸葛”二字的大旗插在了曹魏的地盘上。东关在今天安徽含山县西南,是当时魏、吴双方的边疆重镇,往前迈一步是敌人的地盘,往后退一步是自己的地盘。
  为了将水军船只驶到长江,曹操开挖了一条运河——巢肥运河,魏、吴双方水师战争多在巢肥运河一线进行。以谯作为大本营的曹魏水军,由谯梁水道转入巢肥运河,与由建业渡江进入濡须水的东吴水军相对峙于运河一线,双方在这一水路进行了几十年的拉锯式争夺战,仅《资治通鉴》记载就有22次战役。东关历朝历代都是这条线上最重要的军事要冲。南宋时,朝廷曾派重兵把守东关,以阻金兵顺水南下,大将刘锜由东关出奇兵,于清溪河口大败金兵20万众;1853年10月5日,太平军的六七百只战船由黄雒河分水陆两路攻占东关,越过巢县,赴柘皋装粮;1939年至1945年,日寇曾几度占据东关,1945年初,我沿江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向盘踞在东关的日军发起进攻,歼敌400余人。
  抢占东关是南北双方首要的战略目标。吕蒙时代的濡须坞就修建在东关一带,曹操四次出征想越过巢湖,但是总被濡须坞挡住。230年,孙权在东关兴建“东兴堤”,阻遏巢湖水,阻挡魏方水军南下。后来,孙权进攻淮南,为了让水军进入巢湖,就将东兴堤挖断,从此废弃不再修复,魏军也悄悄地将防线挪蹭到这里。
  双方这几年在这里暂时没有什么战事,驻守东关的魏军人数极少,每天的常规活动只是钓鱼摸虾而已。诸葛恪率领大军突然出现,将他们辛辛苦苦得来的鱼虾抢走,他们才发现和强大的吴军相比,他们不过是小鱼小虾而已。很快,他们被吴军扔到河里喂了鱼虾。然后,诸葛恪命人重修东兴堤,还在大堤左右两端的陡峻山冈上修筑了两座城堡。
  当吴军上下准备恶战一场的时候,诸葛恪却下令撤军,只留下全端和留略分别防守这两座城堡,每个城堡仅留一千士兵。
  辛辛苦苦修了堤坝,建了城堡,现在却只留下两千士兵天天对着日夜奔流的河水发呆,诸葛恪的这一离奇举动,所有人都感到匪夷所思。
  是可忍,孰不可忍!魏国被激怒了。吴军不但踏上魏的地盘,而且重修东兴堤,而且修建城堡,而且城堡里只留一千人驻守——这不是挑战,这是侮辱!魏国大将纷纷请战:对方只有两千人,去了就能立功,难得的机会啊。最后,胡遵和诸葛诞成了幸运者,他们在众人嫉妒的目光里,率领七万大军,直抵东关,想要围攻那两座城堡,然后破坏大堤。
  东吴很快得知了敌情,诸葛恪对人说:“你们这下明白了吧,我在东兴堤只留那么少的兵力,就是要激怒敌人,引诱他们出战。”
  魏军架设浮桥连接东西两岸,然后在大堤上列阵,向城堡里的吴兵叫阵:“有本事出来决一死战。”吴军在城堡里回答:“有本事你们上来决一死战。”
  上去就上去,难不成我们七万人怕了你们两千人?魏军分成两部,分别进攻两座城堡。但是,城堡位于陡峻的高山上,闲着没事时向上攀登都难,何况现在要面对上面城堡里呼啸而出的强弩、滚石、火球……他们难以速战速决。虽有七万人,但是险峻的山势决定了能够冲到城堡下的只有少部分人。魏军主力只能坐在堤坝上干等,看风景、对山歌、钓鱼、喝酒……闲得无聊的时候,他们会高呼:“诸葛恪万岁!”正是诸葛恪重修东兴堤给他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
  他们没有想到,得知敌情的诸葛恪此刻正率领着四万大军星夜兼道赶赴东兴堤。出发前有人质疑四万人对七万人,胜算不大,诸葛恪说:“派去的人越多,胜算越不大。”
  魏军得知东吴派发援兵,很是紧张了一段时间,进入了战备状态,但是当得知诸葛恪只带领四万人时,他们又恢复了东兴堤上的休闲娱乐。
  让魏军感到不爽的是这几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东兴堤上的快乐就打了折扣,多项娱乐活动压缩为喝酒一项——喝酒能御寒。
  东吴援兵到达了前线,将士们的心里比这漫天大雪还要悲壮。四万人对七万人,显然是没有胜算。
  苍天啊,让风雪来得更猛烈些吧!东吴将士暗暗祈祷,死后能让白雪覆盖自己的尸体。
  可是,诸葛恪却直叫后悔:四万人太多了,一万人足矣!
  他开始点将:留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