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公主-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容简介:
  建宁一出生就陷入了宫廷阴谋,这仅仅是她被孝庄玩弄于股掌之中的一生的开始。贵为清室公主的她,理解了前明长平公主的惨剧,也体会到香浮公主为了儿子康熙即位而情愿自杀的凄凉——这些生为女人的凄惨,让她学会了用乖戾叛逆来压抑自己。当她终于爱上吴应熊并向往女人的幸福时,却发现孝庄设计的婚姻阴谋带走了她最后的人生寄托…… 

☆、第一章 紫禁城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夜,紫禁城里宫灯惨淡,幕帷飘摇,象征着人间至高权力的皇廷内苑一片凄惶景象。
  已经投降了李自成的监军太监杜勋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脂粉残『乱』的脸上泪水纵横,哭着向崇祯皇帝朱由检叩头哀告:〃奴才监军抵敌,战至一兵一卒俱殁,不得已降了李闯,原该自裁以谢皇上。奈何老奴心念皇上安危,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日无时不为皇上谋划忧虑。那李闯兵强马壮,一鼓作气,两月之间自西安进军京城,一路势如破竹,如今兵临城下,是老奴苦苦求情,他方许老奴缒城入见,面禀皇上,议割西北一带分国而王,犒军银百万两,大顺军便不再犯京城,自愿退守河南。李闯且应允,皇上若肯答应割地犒银,他自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助制辽藩。依老奴愚见,皇上不如暂时允他所求,躲过此劫,徐图后计。若果如此,皇上便将老奴千刀万剐,只要能保得皇上万全,老奴也便死而无怨了。〃
  退守河南,助制辽藩,的确很令人心动;然而割地为王,犒银百万,又让大明朝廷的脸面往哪儿搁呢?
  明帝朱由检负着手在廊下走来走去,踟蹰不决,反反复复想到的,不是眼前的军机危急,却是许多年前流传在宫中的一句密语:长虹贯日,大头朝下。
  那还是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在御花园玩耍,自一株李树下挖出一块铜牌,上面便镌着这么八个字。他不明所指,到处拿给人看,被皇上知道后,大发雷霆,将他叫来训斥一通,命他不许再将这件事向人提起,又把跟从他以及知道这件事的人都重重责罚,并且下令砍了宫里所有的李树。后来这件事没人再敢提起,久而久之他也就忘了。再后来他的哥哥朱由校登基为帝,魏忠贤专权,搅得朝廷内外乌烟瘴气,国力大亏,朱由校也不久驾崩,由他继位,年号崇祯,更将这些闲事琐忆抛至脑后。
  然而今年正月初一,京城忽然刮起一股怪风,同日凤阳地震,灾患严重,而凤阳正是明朝廷的发祥地及祖陵所在,于是人们都传说这是国破家亡的不祥之兆。果然没过几日,便有奏章上报,说正是正月初一那日,李自成在西安自立为王,国号大顺,建元永昌,以宋献策为军师,牛金星为丞相,并且仿照朝廷六部的格式,也设了六『政府』,各『政府』还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甚至开科取士,颁行诏书,造甲申历,铸永昌钱,定军制,平物价,俨然是又一个朝廷,要与大明平分天下来了。
  于是,〃长虹贯日,大头朝下〃八个字被再度提起,渐及宫外,便有些妖僧恶道谣言『惑』众,说是朱由检的〃由〃字大头朝下,不就是〃甲〃字么?而〃日〃字上穿过一竖,〃长虹贯日〃,岂非〃申〃字?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是〃甲申〃,而今年,正是甲申年,这八个字的意思是说,大明要在今年改朝换代,而崇祯将在今年人头落地。
  这个说法盛行民间,一时人心惶惶,连许多王公大臣也都半信半疑,认为大明将亡实为天数使然,抵抗无益。当朝廷按籍征饷之时,那些最为崇祯信赖的外戚宦官们竟然拒绝助军,甚至为了避饷故意在门上贴出〃此房急卖〃的字样来装穷。正月初八,李自成率领大顺军自西安向北京进发,二月初二入山西,当日攻克汾州,初三陷怀庆,初八占太原,随后连下忻州、代州,三月初一攻破宁武关,初七日占领大同,大明监军太监杜勋、总兵王承胤投降,十五日入居庸关,十六日占昌平,十七日直抵北京城下,开始攻城。
  告急文件一日三次地送往朝堂,群臣束手无策,惟知自保。守城军不足六万之数,嬴弱疲惫,饥寒不堪,军饷停发已久,守陴不足,以内监数千充补;甲杖不足,以木棍代替。城破国亡,已在朝夕之间。
  崇祯到了这时,也不得不信了〃长虹贯日,大头朝下〃的传言,然而真叫他答应与李自成议和,分廷抗礼,割地称王,却又无论如何下不了决心。他犹犹豫豫地问杜勋:〃如果我去见李贼,他会不会趁机作『乱』?〃
  杜勋不及回答,襄城伯李国桢竟然打马直驰进宫,一直到大殿前才滚鞍下马,匆匆跑进大殿禀报:〃闯贼军兵衣黄甲,以大炮攻打彰义、平则各门,四面如黄云蔽野。而我守城军人心涣散,不听号令,即使用军法惩治鞭打,打起一人,另一人立即又卧倒下来,毫无战斗力。现已有贼兵爬城进入,外城即将失守,半日之内,贼兵必至。〃
  〃什么?他们不是说要议和吗?〃崇祯到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议和的最好时机,现在,就是他肯割地赔饷,李自成也不会善罢甘休了。他茫茫然地问,〃从哪里可以突围呢?〃
  李国桢默然不答,内官张殷却上前禀告:〃听说齐北门、安定门都在告急,平则门、德胜门已被攻破,齐化、崇文、正阳诸门俱被贼兵层层包围,水泄不通。不过,皇上不必忧虑,就算真的兵败,奴才也有策在此。〃
  〃有策?〃崇祯大喜,忙问,〃你有什么妙计?〃
  张殷进前一步道:〃如果李贼果然入城,皇上也不用怕,直接投降就是了。只要皇上自愿降他,必不至死。〃
  〃什么?〃崇祯大惊,既而大怒,手握在剑柄上,衣袖颤颤,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张殷只听皇上问他〃什么〃,还以为要他详细解说,竟然滔滔不决地卖弄起学问来:〃自古至今,投降的皇上多着呢。昔越王勾践降于吴王夫差,自愿为奴,卧薪尝胆,甚至亲为夫差试粪,忍辱负重,终于复国,传为后世佳话;战国七雄并立,若非秦王子楚入赵国为人质,苟且偷生,何来蠃政的大灭六国,一统江山;三国鼎立,汉帝刘禅降于魏,乐不思蜀;五代十国,太祖灭南唐,那后主李煜连妃子都献给了赵匡胤;南汉主被俘降宋,封恩赦侯,后封卫国公;后蜀主孟昶亦降,封秦国公,后追封楚王;赵匡胤得天下,何其威勇,而子孙赵构竟不能继,金人来犯,岳飞主战不主降,赵构赐死岳飞,遣使降金,誓书世世子孙,谨守臣节;那古往今来的大英雄大豪杰,都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后人非但不会笑他们,还会奉承一句识时务者……〃
  他一行说,崇祯一行发抖,后来竟听他比出宋太祖灭南唐而亡于金的故事来,顿觉刺心,手握剑柄,猛地用力抽出,大喝一声:〃狗奴才!〃一剑刺下,正中张殷心脏。那张殷倒在地上,浑身抽搐着,一时思维与身体脱离,犹自艰难地吐出一句〃为俊杰哪〃,方阖目死了。
  众文武大臣与太监仆婢看见这惨烈的一幕,俱吓得振衣索索,不敢进言。惟有宦官王承恩走来说:〃皇后已经将太子和定王、永王安全送至周国丈家,请皇上不必担心。〃
  崇祯听说三位皇子已经安全送出,略微放心,遂问:〃皇后呢?〃
  〃皇后请皇上入内一叙。〃
  崇祯点点头,倒拖了剑,趔趄着来至后宫,看到众妃子都聚在皇后宫中,哭成一团。惟有周皇后端坐在凤榻之上,盛妆华服,默然无语,看到皇上走进来,也并不站起,只点头致意。
  崇祯看去,恍惚又见到皇后当年大婚时的模样。败国之际,皇后竟然凤冠霞帔,若无其事,这反而叫他了解了这位结缡十八载的皇后真实的心意。皇后的盛妆待命,与他手刃张殷是一样的,都表示了一种必死的决心。这才是一代国母,这才是皇后风范。然而,皇后一介女流,忠贞节烈,以死殉国,自当流芳千古;而自己,却是死了也难辞其咎,无颜见列祖列宗,必将以一代昏君之名遗臭万年。自己,是没有资格与皇后一起赴死的。
  〃皇后,都安排好了吗?〃崇祯似乎在这一瞬间苍老了许多。
  皇后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话,却眼看着周围的妃嫔公主,黯然问:〃她们怎么办?〃
  崇祯一愣,忽然想到方才张殷所说的,〃太祖灭南唐,那后主李煜连妃子都献给了赵匡胤〃,不禁心烦意『乱』,挥一挥手说:〃都赶紧散了吧。〃
  〃皇上!〃妃嫔们一齐跪倒下来,哭求:〃皇上,千万不要抛下我们啊。生是皇家人,死是皇家鬼,你叫我们各自离散,我们能去哪里呢?〃
  〃不走,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崇祯亲手扶起最心爱的大女儿长平公主,凝视着女儿的花容月貌,良久,叹息道,〃好孩子,你惟一的过错,就是不该生在帝王家。〃一言既罢,扬起剑来,随手一挥。皇后仿佛知道了皇上要做什么,浑身一震,嘴角忽然涌出一缕鲜血,她自知『药』『性』发作,闭上眼睛,双手抚住胸口,等待那大限来临。
  长平公主方喊得一句〃父皇〃,忽见崇祯面『色』大变,竟然举剑向自己砍过来,吓得尖声大叫,本能地举起胳膊去挡,只觉一阵撕心裂腑的疼痛传来,左臂应声落地。长平又惊又痛,大叫一声,昏死过去。小公主昭仁尚在幼年,完全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却也惊得大哭大叫起来,挣扎着要找皇后抱。皇后目光悲戚,心痛如绞,却已经连抬一下手臂也不能够,只是哀怜地看着痛哭求抱的昭仁,眼角流下泪来。
  众嫔妃都被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嘶声尖叫,『乱』冲『乱』撞,有夺门而逃的,有跪地求饶的,有吓得瘫软过去的,有哭着喊着宁愿一死挽绳子自缢的,也有冲上前抱住皇上呼喊别人快跑的,崇祯一概不为所动,他早已杀红了眼,因抬头见田贵妃自缢的绳子断了,声咽泪涌,不能就死,便冲过去向后脑补上一剑,接着冲向妃子中『乱』劈『乱』砍,状若疯狂,忽然听得小女儿昭仁大哭,猛地回过身来,挥手一剑,又将昭仁砍死。
  一时间内宫血流成河,腥气站天,演出了大明历史上最残酷最悲壮的一出天伦惨剧。那一种非常人可以想象的怨愤惨烈凝作一股固结不散的戾气,化为阴风『迷』雾,一涌而出,直冲霄汉,连这晚的月亮都被遮映得暗淡阴森起来。
  公元1644年,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对于大明皇帝朱由检来说,是崇祯十七年;对于盛京建国的清朝廷来说,是顺治元年;而在大顺国王李自成的字典上,年号则为永昌。
  这一年的三月十九日拂晓,太监曹化淳大开彰义门,献城投降。闯王李自成骑在高头大马上,头戴簪缨,腰挎宝刀,在大顺军将帅的簇拥下威风凛凛地进入京城,一路通过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直『逼』内城。沿路百姓仆地叩首,在门前设立香案,口呼〃大王〃,自称〃顺民〃。
  李自成手挽缰绳,勒马承天门下,心中起无限感慨。承天门,这就是象征着中国最高权威的紫禁城承天门,是王孙士大夫们仰望崇敬的地方,是平民百姓做梦也不敢走进的地方。今天,大顺王李自成,一介草莽率着百万民兵大踏步地走进了尊崇无比的皇城承天门,从此将使天地变『色』,江山易主。
  〃那就是皇宫了吗?〃李自成用马鞭指着〃承天门〃的牌匾下令:〃拿弓箭来!让我把〃天〃『射』下来!〃
  宝弓金箭,万众仰目,李自成弯弓在弦,瞄准匾额。身经百战的他在这一刻忽然觉得心惊,竟然一时分辨不出是喜悦更多还是忧虑更多,难道他也会心虚怯弱吗?他忽然后悔了刚才下令索要弓箭的决定,如今箭在弦上,发是不发?众目睽睽,倘若自己一旦『射』偏,天下攸攸之口,何以平息?他现在是皇上了,再也不是啸傲山林的草莽英雄,不是聚众骑猎比箭赌酒的梁山好汉,甚至不只是西安建元据地称国的大顺王,他现在走进的是皇宫内城,他弯弓要『射』的是承天门匾,倘或失手,他输的可不只是一碗酒,不只是牛金星宋献策那班兄弟善意的嘲笑,不只是自立为王自说自话的一时妄语,如今他的一举一动,都将为天下瞩目,将为百姓传诵,甚至将载入史册,永垂千古。他怎么可以失手?
  想要确保万一,百发百中,惟一的万全之计就是不『射』。李自成,这个骑在马上得天下的一代枭雄遇到了他走进皇城的第一个难题,顿而瞬时悟彻了道家的至高学问:无为而治。
  〃大王,您在看什么?〃牛金星看到李自成手拿弓箭眼望城门久久不语,十分不解,『射』一支箭而已,用得着瞄准这么久吗?
  宋献策却是早在刚才李自成下令要弓箭的一刹,已经在心中暗叫不妙了。李自成刚愎自用,任『性』妄为,从前还广纳贤见,对李岩、宋献策这些谋臣倚若长城,这才使得农民军有惊无险,坎坷曲折地一日日壮大。然而自西安称王后,他自命天子,脾气一天比一天暴躁,心『性』一天比一天多疑,也越来越听不进别人的话,同这些兄弟的关系也渐渐疏远起来。从此宋献策只得明哲保身,三缄其口,只要大王不问,便尽量少说话。然而此刻,看到李自成面有难『色』,踌躇不决,宋献策知道该是自己设辞相助,给他一个台阶下的时候了,遂驱马上前,假意阻止说:〃大王,此为明朝廷颁诏天下之地,『射』之不吉;我们还是快进城吧,不要节外生枝。〃
  〃那就更应该『射』下它!〃牛金星怂恿着,〃宋军师既然说这是明朝廷号令天下之地,我们大败明军,更应该把它一箭『射』下来,当作战利品保存起来,将来传给后代儿孙看,也好叫他们知道大王的威风。〃
  牛金星的声音很大,后边的兵士都听得一清二楚,都觉称心合意。这都是些莽撞好事的农民子弟,又刚刚打了大胜仗,有机会进入皇城,兴头儿上哪里有什么顾忌,又哪有不好事的,遂都振臂起哄地吆喝着:〃说得好呀!大王,『射』天!『射』天!『射』天!〃
  箭在弦上,箭在弦上啊。李自成深吸一口气,将弓拉得满满的,终于,振臂发力,一箭『射』出,直飞匾额。然而,那弓实在拉得太满,也拉得太久了,劲力早已松驰,尽管瞒得准准的,『射』得正正的,可是飞到匾额时,气力已尽,而那金匾的质地又是如此坚实,不宜『射』穿。于是,那支箭『射』到匾额之后,竟像是一只断翼的鹞子般,忽然一折为二,摇摇晃晃地坠落下来。
  承天门前,忽然一片静寂,人头攒簇,马蹄杂踏,却偏偏静得不合情理,静得可以听清人的心跳。那支箭,无声无息地不折自断,坠落下来,这意味着什么呢?难道所向披糜无往不利的大顺军将要在皇城里不战而败,分崩离析了吗?难道,『射』天匾真的不吉,而皇城真的不是农民军的立身之地吗?
  强弩之末。
  宋献策猛地掠过这个念头,心中一寒,急中生智,扬臂大声说:〃金箭中的,明朝必亡!〃
  牛金星早已慌神,听到这话也终于明白过来,跟着大声说:〃是啊,大王的金箭『射』中承天门匾而落地,这就是大明必亡的征兆啊。〃
  这些士兵大都是跟随李自成起义的亲兵,农家子弟,并无自己的见解,听得宋军师和牛丞相这样说,也都随声附和,大声喊:〃金箭中的,明朝必亡!金箭中的,明朝必亡!〃
  李自成却心下栗栗,颇觉不安,不愿再耽搁生事,遂端正颜『色』,驱马入城。牛金星率部留守在午门口,宋献策与刘宗敏左右护持,带着百余亲兵跟随大王进入内宫。
  此时皇廷宫门次第大开,奉天殿高踞在两丈高的三层汉白玉台基上,重檐庑顶,铜鼎环绕,东南有日晷,西南有嘉量,龟鹤成列,金碧辉煌。那些未及逃跑又或是无处可去索『性』留在宫中听天由命的太监和宫女们都跪在殿前恭迎顺军,口呼〃饶命〃,磕头不止。刘宗敏看见那些太监宫女泪涕纵横,脂粉残『乱』,宫女还好说,太监们也都是施朱描黛,涕泪胭脂糊成一团,怪不可言,不禁咧嘴而笑,狐假虎威,大声喝命,吩咐亲兵入宫搜拿崇祯帝,一边陪同李自成走进正殿。
  阳光透过门扇,宛如万道金线盘旋于神秘阔大的殿庭中,八角浑金蟠龙衔吊珠的藻井下面,七扇金漆雕龙屏风前,便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了。龙椅,这便是龙椅,是历代皇帝即位大典的地方,是君主御殿视朝接受群臣叩拜的地方,是国家举行盛大宴会誓师命将的地方,也是天子祭天祈雨、金殿面试、册封皇后的地方。
  群臣于此朝贺,将帅于此受命,举子于此殿试,嫔妃于此封后,而李自成,将会在这里得到什么?
  李自成注目着金銮宝座,扪心自问:要不要?要不要这时候就走上去,坐上去?坐不坐得住?坐不坐得稳?是今天就坐,现在就坐,还是另择黄道吉日?等待得太久了,盼望得太久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