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霸江山-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搜集一切罪臣赵堪通敌卖国,勾结陈国细作的证据!”

    一片推搡打砸的吵闹声音,顿时充斥在整个院落之中。

    终于有的人再也受不住这等绝望压抑的氛围,轻轻的啜泣出声。那啜泣声像是会传染一般,啜泣的声音愈来愈大,愈来愈大,直至终于有人开始放生大哭。

    先前再震惊,可在这样一群强盗不由分说的冲进自己家中,胡乱打砸的时刻,终于还是害怕失控的。

    整条街道都被李潜和影卫搅得鸡犬不宁,诸人一听“阎罗李”在此,所有看热闹的猎奇心理便统统尽数消退了去。

    这些日子以来,李潜雷厉风行的奉着太皇太后的命令,抓了无数人,杀了无数人,查抄了无数家,封锁了无数家。

    坊间早就给了他一个“阎罗李”的外号,此称号甚至有了小儿止啼之效。

    等到李潜终于回宫的时候,他刚刚奉命进了太皇太后的寝宫,便看到了匆匆迎了上来的红嬷嬷,后者一脸惊慌失措。

    “李大人,您可算过来了,老奴等您甚久了。”

    李潜心中疑惑,“红嬷嬷,可是太皇太后娘娘出了什么事?”

    红嬷嬷连忙比划一个噤声的动作,示意李潜跟随她先进了内室再说话。

    内室之中只有躺在软塌上昏迷不醒的太皇太后娘娘和正在替她诊脉的宋太医,宋太医一边诊脉,额上已升上了一层薄汗。

    他用衣袖揩揩汗,继续把着脉。

    另一旁的红嬷嬷则是正在向李潜复述着太皇太后昏迷前后的种种细节,李潜听着也是禁不住皱起了眉头。

第103章 时日无多

    听红嬷嬷描述的,太皇太后根本是一点问题也没有,怎么好端端的就突然昏迷不醒了,莫不是中了什么奇怪的毒……

    “红嬷嬷,太皇太后昏迷一事先不要惊动旁的人,你去派人把太皇太后近七天的食谱用度抄一份带过来。不,我守在这里,你亲自去抄。”

    “这,老奴不在内室,会否有所不妥……”红嬷嬷却是有些为难,她如何能让昏迷的太皇太后娘娘与两个非亲非故的男人在内室之中独处。

    “这等危急时刻,若是一个处理不好,可能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如今我们三人都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只能出此下策了。”李潜说着,看向红嬷嬷的眼神之中已是添了几丝威胁。

    红嬷嬷禁不住一个激灵,与李潜这等人物合作,无异于是与虎谋皮。红嬷嬷有些欲哭无泪,她怎么偏偏就想到了向这么个人物求助。

    她心中抱怨着,行动上却是不敢有丝毫迟缓,连忙按照李潜的吩咐去做了。

    “宋太医,我知你已诊断出了结果,此处没有外人,你直接说便是。”

    宋太医知道眼前这个李大人便是太皇太后娘娘最为亲近和信任的人,可……

    他犹豫一瞬,终于还是将把脉的手撤了回来。宋太医还是谨慎的凑到了李潜耳边,才低声道:“太皇太后娘娘她老人家,怕是,时候不多了……”

    “什么?!”李潜大惊,他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却还是未曾想到宋太医竟是给了他这样一个结果,“你确定吗?!这怎么可能?太皇太后明明……”

    宋太医看着李潜突然激动起来,音调也拔高了好几度,他连忙示意李潜压低声音。

    “莫说李大人不信,便是老夫也是再三诊断也不敢确定。但老夫行医多年,从不打诳语,老夫的信誉还望李大人能相信老夫的话……”

    “务必要早做准备。”宋太医略有深意的说了这么一句,便是拿起手中的纸笔为太皇太后写着一些滋补的药方。

    “老夫写了几张能帮着太皇太后维持的药,为今之计,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便是多撑一天是一天了啊……”

    宋太医开完药方,也不再久留,向李潜告辞便从内室离去。

    李潜从事之中却是一言未发,叫他如何能相信,眼前软塌上躺着的安睡的女人,竟然已经十日无多了……

    那么一瞬间,李潜只觉得自己毕生的信仰都完完全全被击碎了一般,他一直以来坚信的,一直以来坚持下去的动力。

    一直以来,就算是被全天下的人所唾弃,就算是会背负几世的骂名,可他不在乎,他一点不在乎。

    他在乎的人,只有一个。

    便是那高高在上的太皇太后娘娘。

    可如今……信念破灭了。

    一阵突如其来的晕厥击中了李潜的大脑,他连忙双手扶住一旁的案几,才勉强没有摔倒在地。

    红嬷嬷倒是效率极高,她将抄录好的文案递给李潜,李潜伸出手想要接住,却发现那张纸在眼前飘来飘去,他看不真切。

    “李大人,您怎么了?”

    “无事,”李潜摇摇头,“桌上是宋太医离开前开的药方,你派人熬了喂太皇太后喝下。宋太医说太皇太后娘娘并无大碍,只是要好生休养,万勿再动气。”

    “我先走了,你好好照顾太皇太后娘娘。”李潜自顾自的说完,也不给红嬷嬷反应的余地,便是向着殿外走去。

    他费力控制好自己的步伐,却是发现自己好似踩在棉花上一般,飘来飘去,落不到实处。

    眼前的景象也仿佛动了起来,从左面晃到右面,再从右面晃到左面,就是不肯老老实实的待在原地。

    迷迷糊糊间,李潜仿佛看到了他们初见的时候。

    “潜哥儿……”

    一滴晶莹的泪水终于是从他眼角滑落而出。

    几日一晃而过,竟是到了赵家满门行刑之日。

    原本按照南国律法,但凡判了砍头的要犯,统统是看押在天牢之中的,而处决的时日却是另有规定。

    每过一段时间,刑部侍郎都会拿着死刑犯的名单,请皇帝“圈红”,凡是被皇帝圈红了,便立刻砍头。其余的没有被圈红的,便继续关押在天牢之中,日复一日。

    诸多气运好些的要犯是有机会在天牢之中安度晚年的。

    然而赵家这种犯了谋逆这等大逆不道的罪行的家族,诛九族之刑是不在通常死刑犯的范畴之内的。

    涵儿听闻了消息,再加上今日顾研华身子也无大恙,她便寻了个出宫采办的机会,想着无论如何也要送赵家人一程。

    终究曾经也是有着一面之缘的。

    “就这么被诛九族了……”涵儿一边想着,一边唉声叹气的感慨着赵家的不幸。

    涵儿穿着一件碧色的袄裙,梳着个简单的髻子,远远看着,确是可爱的紧。

    明明深秋的日头,却是有些灼人。

    涵儿去的有些晚,前面堆满了人墙,她逆着光,根本看不清囚犯之中是否有她眼熟之人。

    围观的人群特别多,里三层外三层,似乎对这被处于极刑的家族有着难以言喻的好奇心一般。

    明明平日里安贫乐道和和善善的老百姓,可偏偏在这等残暴之下,被刺激出一种变态的热情。

    她不明白为何这些平日里活的唯唯诺诺任劳任怨的平民百姓,会对这般血腥残忍的场面,产生出一种近乎扭曲的狂热。

    涵儿听着行刑官下令,接着大刀闪过,鲜血四溅而出。

    那鲜红的血液,滚烫的血液,灼痛了涵儿的双眼。

    空气之中的血腥气愈发的浓重了起来,涵儿再也受不了了,她逆向冲出人群,蹲在街边昏天黑地的吐了起来。

    正在酒楼二楼独自一人喝着闷酒的顾烨,却是突然瞥到了人群之中那熟悉的一抹颜色。

    “又是那个臭丫头,真是不让人省心,哪里都有她……”

    顾烨“啪”地一声放下手中的筷子,随手丢下快碎银,便是疾步向楼下走去。

    顾烨冲到楼下先前他看到的那个位置的时候,却是发现早已没了涵儿的身影,顾烨狠狠的攥着拳。

    “真是不让人省心,这么乱的地方被人卖了都不知道。”

    顾烨恨恨的说着,却是在人群之中寻找起了涵儿的身影。

    夜半时分。

    都城,大将军府。

    天色阴沉,深秋的夜晚已是添了几丝凉意,空气中弥漫着萧瑟的味道。

    一道道身影在夜色的遮掩下,从偏门小心翼翼的进了大将军府。

    大将军府门前一直以来都是络绎不绝,毕竟王大将军可是当今太皇太后娘娘的亲弟弟,手掌重兵,又深得太皇太后娘娘的信任。

    只不过这些都是之前的事迹了。

    现在的王大将军在太皇太后面前的地位可是愈发的岌岌可危起来,太皇太后对他手掌重兵已经是愈发的不满了起来。

    太皇太后多次明示暗示的想要王大将军交出一半以上的兵权,甚至安排了几个她的心腹到王大将军的兵营之中,美其名曰副军使,实则处处给他添堵。

    王大将军隐忍了许久,直到最近太皇太后娘娘大肆打压王氏中人,他终于控制不住了。

    这一天,他也已经等了很久了。

    王大将军微微一笑,看着密室中桌案旁围着的众人,“诸位,今日你我相聚在此,共谋大事,并非不义之师,不过为自保罢了……”

    王大将军说着,一饮而尽杯中的烈酒,嘴角恰到好处的泛起浓浓的苦笑,眼眶更是泛上几丝红意。

    并非我们不仁,只是你太皇太后身居高位,过于不义,想将我们逼死,我们不过是想为自己和子孙后代们争条活路罢了。

    众人一一起身,举杯畅饮,热烈响应着王大将军的发话。

    却忘了,若是没有他们口中无比痛恨的太皇太后娘娘的存在,流落乡野之间的他们哪里有什么初入朝堂,登堂入室的机会……

    太皇太后若是在此,看到在这里秘密聚会反她的人,必是会发现,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她极为熟悉之人,都是她从掌权以来一一提拔上来的人。

    有先帝在位时期,有她垂帘听政时期……

    李潜的影卫四散分布在南国都城之中,无孔不入,悄无声息的收集着数不清的各皇亲贵族、臣子学士的家事讯息。

    王大将军却是如此肆无忌惮的暗中聚会,筹集人手,他如何不知道李潜影卫的力量。

    只是如今羽翼已丰的他,早已不惧了李潜的调查,甚至不惧了太皇太后的怒火。

    “赵家当年也暗中帮衬过那位掌权的,只不过一直未曾在明面上站队,如今却是被逮住机会直接灭门,那位还真是心狠手辣,丝毫不留余地啊。”一老者缕缕胡须,有些凄凉的说道。

    “赵家的遭遇真的是惨啊……全家几百口人,说没就没了,听说跑出去的几个小的也被查到了……”

第104章 谋逆

    “所以说,如今的我们根本就没有退路,若还想安安稳稳的活着,继续着现在的悠闲日子,只有跟着大将军这一条路了。”

    “否则,下一个‘赵家’就在你我中间!”这么一席话倒是坚定了那些尚有些摇摆不定的人。

    “是啊,拼了!而今上面那位是丝毫不肯给我们留活路。”

    “诸位大人你们瞧瞧,那些被抓进去的严刑拷打的人,被抓的理由都是有多荒诞,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被逮进去了。而今老夫上朝前都要与家中妻女告别一番,生怕此一别无再见之日。”

    ……

    众人诉起苦来,都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一般,初入此的局促也已经尽数消散不见了。

    你一句,我一句,尽是太皇太后做出的搅得民不聊生不得安宁之事。

    酒过三巡,王大将军静静看着谈完正事之后觥筹交错的众人,未曾参与进去,他只是默默的看着。

    他甚至有些期待那一天的真正到来了。

    他看着远处,眼神之中闪烁着莫名的神色。那眼神,多少的倒是有些像太皇太后,一样的坚定和狠厉。

    宴罢,诸人纷纷向王大将军告辞离去。有一人却是单单留在了最后,王大将军如何看不出他的意图。

    而他却是装作不知,上前迷茫地问道:“侍郎大人可是找在下有何事?”

    “大将军有所不知,在下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侍郎语速极慢,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大将军的神色。

    王将军神色无异,只不做声的引着侍郎向着书房方向走去。

    “此处无人,但讲无妨。”

    王将军一边听着,神色也慢慢的严肃了起来。

    又过了数日,朝堂之上,太皇太后对着一张折子大发雷霆。

    北郡大旱,粮食颗粒无收,灾民成群,饿殍遍野。

    诸多的灾民流落到了南国京都门前,哭嚎呼喊着想要进城,却被京城驿的守卫统统轰了出去。

    灾民暴动,动乱之下,直接打伤了京城驿的诸守卫,强行冲进了京都。

    灾民四散流窜,将原本就不安宁的京都搅得一片乌烟瘴气。数不清的抢劫、偷窃,案子冬日的雪花一般纷纷飘进京城驿,驿守一边查案,一边安抚诸人,忙的焦头烂额。

    事情传到太皇太后那里的时候,流窜的灾民已经构成了一定的规模,整日潜伏在城中,趁乱作案。

    而真正令太皇太后气愤的是,一群目不识丁,食不果腹,流窜一路的灾民,若是没有有心之人在背后撺掇,哪里能有如今这般本事。

    什么灾民不灾民的,尊贵的太皇太后娘娘向来不在乎,但她的京城觉不容他人染指。

    太皇太后大笔一挥,要求朝廷开仓救济,户部尚书听闻却是颤颤巍巍的上前,哭诉着:“回禀太皇太后娘娘,国库实在无银啊……”

    “此话怎讲!”

    “自打前年开始,就未曾有过大丰收的年岁了,再加上先帝之事,新帝登基……国库一直入不敷出。老臣无能,实在是拿不出更多的银子了……”

    “罢了,罢了……”太皇太后不耐烦的挥挥手制止了户部尚书的哭诉。

    他没有开口的部分,自是太皇太后的骄奢无度,耗费了无数的国库存储。

    “哪位爱卿有所提议?”太皇太后压住语气中的怒火,耐心的看向台下的诸人,问道。

    回应她的却只有沉默,所有人低着头,恭敬的站着,却是没有一人站出来说些什么。

    太皇太后气的有些想笑,正待她压不住自己的怒火就要爆发之际,一向默默无闻的礼部侍郎却是站了出来。

    “臣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太皇太后眼前一亮,连忙应道:“爱卿尽管讲便是。”

    礼部侍郎低着头,状似恭敬无比的样子,实则眼神之中一闪而过的狡黠和恨意,太皇太后却是未曾瞧见。

    “诸位大臣皆是心系天下之人,此等国之难事,还望诸位共同慷慨解囊,共渡难关。”礼部侍郎铿锵有力的一席话,太皇太后听得眼中异彩连连。

    “此计甚妙,不知诸位爱卿是为何意?”

    一干臣子听罢,面色却是发苦,暗暗看向礼部侍郎的眼神都有些厌恶。

    这等世道,政局本就不稳,人人都是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往自个儿的钱囊里捣鼓,只想着哪天朝堂大乱,能安然脱身。

    如今这个礼部小侍郎,嘴巴随便动动,便是要他们将家底捐出去,实在是要他们的命啊!

    却是没有人开口反对,没有人想在这时候落人口实,落个不体恤百姓的恶名。

    见着没有人回应,太皇太后原本有了些和善的眼神这一刻重新变得阴霾起来。

    礼部侍郎见状连忙站出来接着说道:“臣愿意将祖宅变卖的银子全部捐出。”

    “好,好,好。”太皇太后甚至一连说了三个“好”字,看向礼部侍郎的眼神愈发满意了起来。

    接着她的眼神扫过台下的其他人,所有被她眼神扫过的人只觉得背后一阵发凉。

    “臣,感慨于侍郎大人的高风亮节,臣也愿意将……”

    “臣……”

    一连串的附和声争先恐后,生怕被落在后面一般……

    太皇太后终究是满意的退了朝,并且召见了这个合了她眼缘的年轻官员。那些曾经先帝身边的肱股之臣,现在却尽是些官场老油子,倒是需要注入些新鲜血液了。

    太皇太后坐在回寝宫的步辇上,看着一路上泛黄的秋叶,脑中不断的思虑着。

    太皇太后开仓放粮的消息放出去之后,那些个流窜的灾民总算是消停了一些。但却好久不长,影卫传来的消息再一次激起了太皇太后的怒火。

    “什么?!你说什么?!朝廷放出去的赈灾粮食竟然被劫走了?!什么人这么大胆,皇粮都敢劫?!”怒火之下,太皇太后甚至有些口不择言。

    “什么人劫走的?!”

    “属下……属下不知。”影卫头低着,一边说着,声音愈发的低了下去。

    “哀家养你们这么一群废物有什么用?!这一批的粮食有多重要,竟然会被劫走,你们不是号称南国第一卫吗?!哀家撤了六成的情报,派你们去押送粮食到北郡,你们就这样对哀家的信任?!”

    太皇太后失控的怒吼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