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闺门秀-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琇便去了东暖阁,果然找到了一个诗本,里头字迹绢秀,想来就是王妃的大作了,忙带回西暖阁,翻出两首她觉得不错的,用簪花小楷抄在灯纱上,抄完了觉得灯面还是有点空,就另换了枝笔,蘸上颜料,在灯纱其他两面上画了两幅画,一幅是红梅报春,一幅是喜鹊登梅。虽然只有红黑二色,但有了这么两幅画在灯上,整盏灯就变得漂亮了许多。
钟氏赞道:“这两幅小品画得好,寓意也好,挑的诗也是我写得最好的两首。你这小丫头,还真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儿呢!”
赵玮也在自己的灯上提了几句诗,画的画却不如妹妹,画只老鹰,就跟麻雀似的,被赵琇大大取笑了一番,涨得他脸都红了。钟氏看着抿嘴直笑,不知怎么的,又想起小时候与兄长玩笑时的情形了。彼时他们兄妹也曾亲密无间,可惜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兄妹情谊,早已不复当初。
钟氏的神色很快黯淡下来,玩笑的兴致也没有了。赵琇见状,只得悄悄拉了赵玮袖子一下,兄妹俩齐齐向高桢使眼色。
高桢放下手里组装了一半的灯笼,道:“母妃是累了么?您今儿也和客人聊了大半日了,还是先让玮哥儿他们回去吧。以后母妃病情痊愈,再请他们来王府玩就是了。”
钟氏勉强笑笑,默许了。赵琇连忙放下花灯,恭敬地行了礼,告退出来,有些担心地问高桢:“王妃没事吧?我和哥哥刚才是不是太随便了些?”赵玮也很担心。
高桢只是淡淡地:“没事,与你们没有干系。我母妃最近容易多愁善感,过一阵就好了。你们先回去吧,改日闲了,只管过来玩耍。”
赵玮应了,赵琇有些担心地看着他双眼下的黑眼圈:“桢哥哥,你也要注意休息,保重身体。有些事,你别想太多了,上面自会有打算的,你年纪还小,那些事与你没有关系。”
高桢怔了怔,随即微微地笑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求教
拜访了广平王府后,赵琇与赵玮安心在小宅中度日,每日读读书,练练字,画画打谱,再管管家务,习习拳,日子过得倒也悠闲。
外头的纷乱渐渐平息下来,除了那些被关进大牢的皇亲官员的家眷们提心吊胆,日夜不安地等待着审判结果以外,其他人都定下心来,继续维持着朝廷的正常运转。虽然为皇帝诊脉的大夫们什么都没说,朝廷上的重臣也没有泄露口风,但大家仿佛一夜之间就都知道了,皇帝的身体被侵蚀了太长的时间,虽然神智清醒了,身体却已经垮了,就看他能熬多久罢了。大家必须要在这时候好好表现一番,才能让未来的新君看到自己有多么出色。
这些事与赵家兄妹都没有关系,赵家也暂时没有出仕的族人,所以每天做的,还是闭门读书。
不过赵家在太子遇险的事情上立有大功,消息也早早就传扬开去,京中人家心里都清楚,赵家马上就要东山再起了,等新君登基后,他家孙子的前途就不可限量。如今赵老夫人不在京中,赵家只有两个孩子在,这时候不交好,什么时候交好?孩子总是比大人好哄些的,只要让他们觉得自家是好人,日后自然乐于结交。抱着这样想法的人数不胜数,于是上门来拜访赵家兄妹的人就多了。
男客人自然是交给赵玮去应付,赵琇这里的女客也不少,叽叽喳喳地每日都有人说个不停,有问候她祖母张氏身体的,这还算是老实厚道的;提及当年与她祖父或父亲或母亲旧情谊的,也不算什么;居然会有人问她一个小女孩,她兄妹俩可曾许婚的,她只能硬帮帮地回一个“没”字,就闭口不再说话了,就不信那些女人能厚着脸皮向她推销哪家闺秀或哪家公子;甚至还有人说担心她兄妹俩都年轻。不知该如何打理中馈,愿意给他们出出主意的。但当她们看到赵家小宅上上下下井井有条,男女仆妇也都进退有度,就知道赵琇年纪虽小。却也胸有丘壑,这点小事还难不倒她。她们除了夸奖几句,别的什么都做不了,不由得感到有些无从下手。
赵琇觉得这些人很烦,赵玮也非常头痛,兄妹俩一合计,决定隔日就跑广平王府去算了。陪广平王妃钟氏说话很有意思,陪世子高桢舞枪弄棒,似乎也颇有趣味,无论是哪一样。都比待在家里等客人上门骚扰来得强。于是兄妹俩就开始频繁地拜访广平王府。
广平王府的小主人高桢对他们是十分欢迎的,明言他们几时来都行,要不是赵玮与赵琇都拦着,他差点儿就吩咐人在王府里给他们兄妹收拾出一座院子来,给他们在王府中歇息过夜所用了。不过赵家兄妹还没糊涂。在王府里多玩些时候是无妨的,但要是在此留宿,影响就太大了,全京城的人都盯着呢。赵玮更觉得,这样做也许会影响到妹妹的闺誉,祖母交代过,要他好好护着妹妹的。他绝不会让妹妹受半点委屈。
赵琇对兄长的担忧有些不以为然,她还要再过几个月,才满十周岁,这种年纪的小萝莉,就算在别人家里过了夜,又怎么影响到闺誉了?
她是真心乐意陪在钟氏身边的。给钟氏看病的大夫。确实有两把刷子,钟氏喝了药,病情已经渐渐好转。因为赵琇时常过府陪伴她,逗她开心,她心情放松了。病也好得快些,每天能打起精神跟人说话的时间也更长了,偶尔还可以做点费脑子的事。
赵琇就趁机向钟氏请教些家务上的事,她虽然跟祖母学过家务,但在奉贤县城要应付的往来走礼之事跟在京城时没法比,在京中连家里的准备的东西也要多许多,祖母不在身边,难得有钟氏这位和蔼可亲的女性长辈在,怎么能错过?赵琇就将家里客似云来的情况告诉了钟氏,又顺便提了上门的人家,求问钟氏,她该怎么办?
钟氏本是官宦千金,做了几年皇子妃,接着又是太子妃,如今再做回皇子妃,经历丰富,见多识广。无论是宫中,还是朝中,亦或是各大宗室皇亲、勋贵世家,文臣武将,她都清楚个中情况。赵琇提到的人家,她马上就能说出家主是谁,在朝中担任何职,其夫人是哪家女儿,与谁家有姻亲关系,儿女几个?婚配情况如何……
她甚至知道这些人家为何要给赵家兄妹送礼!
当今太子本来不是作为皇储被培养长大的,他素来就是人们印象中的闲王,只因有个出色的同胞兄长做了太子,他才跟着学人办事,为兄长分担政务。那时人们想要巴结,也是巴结广平王,如果是巴结到当时还是乐安王的太子头上,那也一定是要托他向广平王求情办事。因此,当闲王乐安王成为太子时,很多人都惊呆了。
储位之争,京中有不少人家虽然不曾参与谋逆,却也曾经站错了队的,他们担心太子上位后会秋后算账,也担心自家会被无辜牵连进谋逆中,更担心新皇登基后,记恨从前旧事,不愿意提拔重用他们。所以他们才会给赵家兄妹送礼——准确地来说是给赵玮送礼,因为传闻中赵玮是一路跟着太子与广平王世子从上海返回京城的——送礼的目的就是希望赵玮能在太子面前为他们说好话,让太子别记恨从前的事。
赵玮早就通过太子派来问候自己的宫使,将事情报给太子知道了,太子哈哈大笑几声,让人给他传话,让他尽管收礼,不必跟人客气。事实上,太子就没想过要报复那些人。赵玮清楚这一点,也就不客气地收下了那些昂贵的礼物。
如今赵琇听钟氏说清楚内情,心里也更笃定了。她将此事抛开,专心向钟氏请教起京中名门大户的情况来。
钟氏也乐得教导赵琇,她没有女儿,只有一个儿子,从前侄女钟雅致还常上门时,她也会把侄女儿当成女儿一般养,虽然未必要把侄女娶回来做媳妇,但女孩儿家多学点东西也是好的。嫂子钟大太太的教养有些不足之处,她做姑姑的,就该拾遗补缺。
可惜,钟氏可以教导侄女的时候。侄女年纪还小,能学的多是才艺、女红,偶尔传授些京中各大世家的人员状况,但复杂一点的东西就不方便教了。等到钟雅致长到可以学更深奥的东西时,钟氏的丈夫已经从太子退回到广平王的身份,钟家也以女儿大了要避嫌为由,很少再让钟雅致上门。因此,如今赵琇主动虚心求教,还学得很认真,人也聪明。记性好,许多话不必明说就能听懂。钟氏见猎心喜,只觉得为人师表实在是件畅快无比的事,倒比赵琇这个学生还要热切几分,催着赵琇天天都来。好让她面授机宜。
赵琇到广平王府的次数更加频繁了,去得多了,赵玮就不再天天陪着出门,而是让她自己一个人带了下人坐马车去。横竖赵家小宅距离广平王府并不远,又是在内城治安一向不错的地段,没什么可担心的。
赵琇在钟氏跟前学习期间,高桢只要一得空。就会过来相陪。钟氏曾经担心这会妨碍他去做正经事,就劝他:“琇姐儿与我们王府已经这般熟了,你不必拿她当个外客看待,每次她来,都要过来相陪。王府事多,你父王不在家。总不能把事情都交给总管去办,你有空闲,还是多去料理府务要紧。”
高桢却表情平淡地道:“母妃不必担心,若有要事,儿子自然会去料理。并不是儿子与赵家妹妹客气。只是母妃教导赵家妹妹的东西,儿子从来没听过,觉得有意思,便也跟着旁听罢了。”
钟氏笑了:“你这孩子,这是当家理事、主持中馈的人才要知道的,你一个爷们,要知道这些做什么?往后等你娶了媳妇,母妃也会教她的。”
高桢只是坐着不动:“那是多早晚的事了?儿子如今就掌着王府事务,自然要听的。”
钟氏想想也对,叹了口气:“好孩子,委屈你了,也罢。你若有什么事弄不明白,或是不知道该怎么料理的,只管问我。”
于是高桢就这样大大方方地留在了母亲这里,与赵琇一道向母亲求教管家事宜与人情往来。
相处得多了,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就熟了。高桢有时候看王府的账册,有遇到算不清楚的地方,问起母亲,也不会避着赵琇。赵琇的数学成绩一向不错,有时候也会帮着出点建议,或是算一算账。没过两天,高桢就索性不让母亲为此费心,直接将账上看不明白的地方拿去问赵琇了。
赵琇就在钟氏午休的时候,转到东暖阁里坐着,拿着广平王特地为钟氏订做的一把象牙小算盘,一条一条地帮高桢盘账。两人一起坐在大炕上,头碰头地研究着炕桌上摆放的那本账册,相互压低了声音说话。
要是遇到了好天气,他们还会把窗户打开一点,让外面的轻风吹进来。这时候已经入了二月,天气转暖,院子里的腊梅又开花了,清香一阵一阵地随风吹入屋内,倒比屋里熏的香还要好闻些。
烟云在院子的另一头,远远看到这边的景象,心里就一阵沮丧。虽然钟家人行事不厚道,但她还是希望未来女主人是钟家出来的。可如今眼看着赵家姑娘跟自家世子越来越亲近,这个希望似乎越发渺茫了,那可怎么办呢?
一个小丫头急匆匆地赶来,找到了她:“烟云姐姐,后门传话,说姐姐家里人来找姐姐,有急事呢。”
烟云心中纳闷,她家人都在钟家过得好好的,能有什么急事?难不成钟家的老爷太太们连日见不到王妃,钟家大爷上门来,也没能得一个准信,所以心急了,让她家里人来找她帮着递话?
可她如今被贬到了三等上,只是个洒扫上的粗使丫头罢了,连屋都进不去,曹妈妈与烟霞又严防死守,叫她如何寻得空隙向王妃进言呢?
烟云找了别的丫头顶替,神情黯淡地去了后门,看门的婆子见是她,便指了指身后的小屋:“人在里头呢,说是家里有事要跟姑娘商议,我就让她在屋里等。”
烟云笑了笑,道了一声谢,给她塞了个银饼子,足有半两。那婆子笑得更欢了:“姑娘放心,你们在屋里说话,我在这里守着,不会叫人听见的。”
烟云进了屋,发现来找她的是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婆子,看着头发也灰白灰白的,看背面,还有些驼背,哪里是她家里人?烟云把眉头一皱,就问:“你是谁?”
那婆子转过身来,烟云大吃一惊:“娘,怎么是你?你怎么变成这副模样了?”
她娘顿时忍不住大哭出声:“云丫头啊,你弟弟没了!被老太太命人打死了呀!”
烟云如遭雷殛:“什么?!娘,你把话说清楚,弟弟怎么了弟弟怎么了?!”
☆、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袄
烟云她娘抱住她大哭:“你弟弟在老爷书房里侍候笔墨,才做了不到半年。不知怎的,前些日子老太太忽然说他偷了书房的东西,要押到庄子上去处置。他怕事逃走,不到半天又被抓了回去,直接就在府里被打死了!”
烟云只觉得眼前发黑,母亲的声音好似从天边传来,过了好一阵子,才再次清楚地在她耳边响起:“老爷书房里的几个小厮都死了,也不知是被偷了什么东西。你弟弟逃跑后,曾悄悄回过家,告诉我和你爹,他什么都没有偷,老太太这是在灭口!只要是侍候过老爷笔墨的人,还有平日经常被差遣在外头跑腿传信的人,哪怕是专为大老爷赶车的,都没一个能跑掉。云丫头,我好恨哪!当初你弟弟本是要去大爷书房里侍候的,只因大姑娘要把自己丫头的兄弟安排去大爷的书房,就把你弟弟的名额给顶了,你弟弟才去了老爷那儿当差。大爷书房里的人,这回没一个出事的,若是大姑娘没有插手,你弟弟也不会死了。可怜他还只有十六岁,才去了几个月,不过是做些洒扫的活,正经连在老爷跟前都没露过几回脸,就这么被活活打死了!他死得好冤哪!”烟云的娘哭得快崩溃了,她忍了好几日,直到今天才敢放肆哭一场。
烟云抓住母亲的手臂,喘着粗气问:“灭口?灭什么口?”钟家有什么事需要把人灭口?连书房里侍候的小厮都不放过?难道是为之前钟家老太太、太太和姑娘跟王妃提的,钟大老爷曾经给颖王与朱丽嫔资助过银子的事?可钟大老爷不是被二姑老爷哄了几句,才掏了银子么?银子数目也不多。这点小事,就算叫人查出来,也不是什么大罪,哪里就需要灭口了?
烟云的娘抽泣道:“我哪里知道这些?这是你弟弟的原话,他还没来得及说清楚,就叫邻居发现了踪迹,上报到大管家处。大管家就带人来把他抓走了。”哭到这里又咬牙道:“大管家心狠,但他也没有个好下场,几辈子的体面又如何?他打杀了我们这些下人,回头老太太一句话。也一样打杀了他!”
烟云听得更加心惊胆战,是什么样的秘密,能让钟家这样大开杀戒,连忠心耿耿、数代为仆的大管家都没放过?
烟云的娘还道:“老太太、大老爷和大太太不但杀了这许多人,还将我们这些家眷也一并送到了城外庄子上,说是不放心再让我们在府里侍候。我和你爹,你哥哥嫂子,你侄儿侄女,还有你妹妹,一个不落。全都到了庄子里。出府时,我也曾求过大太太身边的人,说你如今在王妃身边侍候,就当是看王妃的面子,留我们在城里。哪怕是捋掉差使也行。你爹的腿有旧伤,行走不便,一刮风下雨就要请大夫吃药的,离了城,万了犯了老症可怎么办?可大太太身边的人却来骂我,说是我闺女如今在王府里犯了事,早就已经不在王妃身边侍候了。我还有脸拿王妃的面子说事,实在是厚脸皮,然后二话不说,就把我们押上了车,连行李细软都没让我们收拾。”
烟云听得浑身冰凉,她是为什么犯的事?不就是在钟家老太太、大太太和姑娘来王府时。为她们在王妃面前说过两句好话么?大太太不说赏她也就罢了,竟然一听说她被贬了,就这般对待她的家人,实在太让人寒心了!
她咬牙道:“娘,您放心。离了钟府也没什么,我这里还有些银子,您拿了去,一定要给爹爹请医抓药。等过些时候我回王妃身边侍候了,就会求王妃开恩,仍旧接你们回城。”
烟云的娘泪流满面地摇头:“来不及了。我们在庄上本是有人看管的,也没分配什么差事,只不许出门。后来是你爹腿疼,我用随身的银镯子收买了看管的人,请他去抓点药回来,他才透了口风,说老太太和大太太打算要找人伢子,把我们都卖到四川盐井去做苦工,不许我们见外人呢。与其把腿治好了,到时候叫人伢子看中了买走做苦工,还不如直接敲断了腿,兴许还能赖在庄子里。我真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只能再求那人,让我偷偷跑出来,见你一面。好闺女,好孩子,我知道你如今在这王府里也不好过,但若你能说得上话,就想法子把我们一家救出来吧!若是真叫人伢子卖到四川,我们一家这辈子就再难相见了!可怜你侄儿才五岁,你侄女儿还没满周年呢,他们两个小人儿,哪里受得了千里奔波的苦?!”
烟云听得泪水涟涟,只能一个劲儿地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