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闺门秀-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爬础U袁L本想看得清楚些,都有哪些人家被卷进政变,但护送她的家人担心她会受惊,急急忙忙地让车夫加快了速度,让她只来得及扫了几眼。
马车很快就转了道,沿着皇城下的大路转入鼓楼大街。这一带本是繁华所在,加上今日还是上元佳节,依照常理。应该是热闹得很的,但不知是否受到了许多人家被抄家下狱的肃然气氛影响,大部分商铺竟然都没有开门。赵琇一眼扫过去,只看到了一家粮铺、一家绸缎庄和一个书画铺子开了张。
赵家小宅位于鼓楼西大街入内,大石碑胡同中段。是一所颇为幽静的宅子。赵琇还是头一次来这里,不过从前听张氏和卢妈说过好几回了,并不是太陌生。到了门前,马车停下,家人去敲门,赵玮一脸欢喜地迎了出来,亲自把妹妹搀下了马车。
赵琇认真打量了哥哥几眼。见他精神很好,一身石青绸面长袍,腰系乌丝绦,把他的腰身衬得越发挺拔了,头发整整齐齐地梳到头顶结成髻,也不用什么金玉发簪。拿根青绫发带一系,更显得他面如冠玉,斯文清俊。
赵琇笑着打趣哥哥:“几日不见,越来越帅了,难不成这京城的水土就这样养人?”
“小丫头。就会取笑哥哥。”赵玮笑骂了一句,也去打量妹妹,见她穿了一身水红色的云纹缎面夹袄,外罩白绸面的兔毛比甲,下头系的是大红百褶裙,一头黑发挽成双鬟,别了几朵颜色鲜嫩的绢花,耳上是珍珠坠子,手腕上戴的是虾须金镯,体体面面,整整齐齐,鲜鲜艳艳,活活泼泼。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来蒋家把妹妹照顾得不错。
碧莲与明章姐弟相见,彼此打量着对方的气色,都觉得很满意。虽然只分别了几日,但感觉上却过了很久,大家肚子里都憋了许多话,要找机会好好向对方倾吐一番。
赵玮拉着妹妹进宅子。
这是当年祖父刚去世不到百日的时候,祖母张氏命卢妈夫妻暗地里在外头置办下来的宅子。那时她还想着,要带着儿子媳妇孙儿孙女,搬到这边来安稳度日,先守上三年孝,再让儿子去参加会试,考个进士功名出来,入朝为官,怎么也比赵炯全靠一个爵位要强。因为想着要长住,所以她在挑宅子的时候,特地嘱咐了许多条件,卢妈细细找了许多地方,才找到了这里。
大门开在东南角上,进门之后,右手边的小院子是门房和车马棚,右边月洞门进去,倒座房上三间打通的屋子宽敞明亮,正是客厅,客厅过去,又有一间小屋做茶房,西端紧接着又是月洞门,里头是客院,有两间屋子。
二门进去是内院,这第二进是正院,当年是预备了给赵焯和米氏夫妻住的,正屋三间,带两个耳房,东厢是赵玮的住处。虽然当年他还小,但已经独自一间屋子了,前两年他上京时,已经把屋子重新整理了一遍,家具用品全都撤换过,因此这回稍加打扫,就能入住。这些天他一直住在这里。
西厢是书房,里头还有张氏从建南侯府带出来的几十箱藏书,至今没来得及收拾,都原样堆在里头。赵玮两年前来时,为了读书方便,收拾了一间屋子出来写功课用。
正屋两侧的耳房是丫头仆妇居所,其中西边有一个小小的穿堂,直通第三进院子。这原是张氏为自己准备的地方,后罩房五间打通,十分宽敞,屋前还种了许多花木,东边一排厢房作库房使,眼下还上着锁,西面是个小跨院,里头是厨房。两年前张氏上京时,因为起意突然,为了省事,就住在前头正院正房里,这后罩房根本就没有收拾出来。那时不觉得有什么,但现在赵琇来了,就有些麻烦了。
刚置办宅子时,她还是个奶娃娃,肯定是离不得父母的,因此张氏也没给她安排住处,想着她可以跟父母住在正院上房里。但现在父母都不在了,赵玮都只是住在东厢,她做妹妹的难道要住正房吗?未免有些于礼不合,况且她年纪再小,也是十岁的女孩子了,跟哥哥住一个院子,也不太合适,而西厢又是书房,不好住人。赵玮的意思是,他已经叫人把三进院的后罩房的明间、西次间与西梢间收拾出来,勉强能住人了,妹妹可以暂时住在那里。
他对赵琇说:“暂时委屈妹妹几日,我觉得咱们在这宅子里也住不了多久,等该抓的人抓了,该判的也判了,估计封赏就要下来,到时候说不定要把咱们家的侯府给发还回来。我打听过了,咱们家的老宅子没有被皇上赐给别人,只要皇上一句话,就又是我们家的了。”
赵琇心里总有些惴惴的,大概是因为过去几年里失望得太多了,她对皇帝不是非常信任:“真会还给我们家吗?该不会拖呀拖的,又给拖忘了吧?”
赵玮笑了:“皇上忘了,还有太子呢。”他看了看前后左右,见下人都离得远,便凑到妹妹跟前压低了声音道:“皇上快不行了,估计太子用不了多久就要继位。颖王和朱丽嫔事败,把许多宗室皇亲、勋贵武将都卷了进去,如今外头乱成一片,太子又忙着为皇上侍疾,因此还顾不上我们。这一次平叛,除了广平王世子以外,咱们家就是最大的功臣,世子都没说什么,我们自然也不好在这时候冒头。不过太子私下派了人来看过我几回,叫我若有难处,只管开口。我能有什么难处?京里是惯熟的,若有什么事,也可以向柱国将军府求助。”
赵琇深以为然。她想起了进城时看到的景象,有些好奇:“有很多人被卷进叛乱里了吗?我来时一路上都看到官兵在抓人。”
赵玮歪了歪脑袋:“说实话,我觉得这里头说不定有几个冤枉的。如今但凡是跟朱家和颖王沾了边的,都倒霉了。大理寺和刑部只管抓人,抓到了再慢慢审,若是审完了证明是清白的,才把人放走。虽说麻烦些,但也避免了漏网之鱼。这一回,皇上震怒之极,人人都说皇帝是位仁君,这回是仁君头一次发威,只怕要血流成河了。太子与广平王殿下都劝过皇上,维稳为上,皇上只是不听,一心要将叛党连根拔起。只有六皇子被出继宗室,保住一条性命,但听说皇上对他已经失望透顶,他日后不可能会好过了。至亲骨肉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连颖王都被赐了毒酒,颖王正妃与嫡子素来病弱不管事,眼下还只是圈禁而已,侧妃田氏与其他姬妾、庶子全都赐死。田家也是满门抄斩,洪文成的家眷全都被抓起来了,只等他本人被擒拿归案,就要一齐押赴刑场。坦白说,这一场风波过后,京中有多少人家能保得平安,我都说不准呢。”
赵琇听得心惊胆战,正要问得详细些,却见到明章愁眉苦脸地来报:“少爷,姑娘,那个莲姨娘又来了。”
“什么?”赵玮的脸顿时拉了下来。
赵琇有些好奇:“是谁呀?”
“赵玦在辽东纳的一个小妾!”赵玮冷笑,“赵玦的老母和儿女都被投入了大牢,小钱姨娘因是良妾,也跟着进去了,只剩下这个莲姨娘,因为一直被小钱姨娘打压,生了女儿也没个正式的名份,因此逃过一劫,连日就到咱们家来求我救他们一房人,谁耐烦搭理她!”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元宵节
莲姨娘还很年轻,不过二十多岁,她是辽东边城的军户之女,因生得有几分颜色,她家里人就对她期待颇高。赵玦在辽东谋了个官职,虽然位卑职小,但几年间就迅速升了六级,是个人都看得出来他有后台。莲姨娘她爹见他身边连个妾都没有,只有一个通房,就把女儿送了过去,以为有利可图。
莲姨娘刚进门时,几乎是独宠,很是风光了些日子,她娘家人也确实得了不少好处。赵玦当时带在身边的通房,是小钱姨娘替他准备的,相貌身材都平平,他都当老妈子看。得了莲姨娘后,才算是心满意足了。可惜这宠爱并不长久,没几年,赵玦就腻了她。回到京城后,小钱姨娘见到这比自己更年轻更美貌的竞争对手,心里不乐意了,想要排挤她,赵玦也无动于衷。他房里又添了新欢,加上莲姨娘只生了个女儿,小钱姨娘却生了三个儿子,活了两个,更有体面。赵玦便由得小钱姨娘磋磨人家,名份也不给了。莲姨娘做了几年的正经姨娘,又落回到贱妾身份,每日还要象仆妇一样做活,心里真是苦不堪言。
可再苦,也苦不过眼下。赵玦参与谋逆,都被太子点名了,全家被抓进了大牢,若不是他已被出族,兴许连族人都要受连累呢。莲姨娘因官兵来时不在家,出门买菜去了,又没什么正式的妾室名份,不在赵玦家眷名册上,反而逃过了一劫,也算是意外的运气。可她亲生的女儿还不满六岁,也跟着祖母、兄姐们一道进了大牢,她在外头担心得肝肠寸断,却又不知该怎么办。她不熟悉京城,甚至打听不到他们被关在哪里,除了求二房出手,还能怎么办呢?就连找二房。也是家中仆役们提醒的。
她被磋磨了几年,倒是养出了几分韧性,就算赵玮对她连个好脸色都没有,每一次都坚决拒绝她的请求。她也依然每天过来。若是赵玮闭门不理,她就一直哀求门房开门,或是默默站在门前台阶下哭泣,也不乱嚷嚷。若是赵玮出门,她一定会抓紧机会跟上来苦求。赵玮从外头回来了,她也是殷勤地一路求人,直到他关大门为止。
事实上,莲姨娘虽是赵玦的妾,可她进门是赵玮赵琇父母被害三年之后的事了,又是为了小女儿来求人的。本身在赵玦家,也算是受了不少苦。赵玮起初对她并没什么恨意,只当是个路人就算了。但路人天天来纠缠,也很惹人厌烦。赵玮已经有些受不了了,他不得不命人将她赶远些。可只要抓住机会,她还是要粘上来的。赵琇回来时没遇上,他都在暗地里庆幸。
赵琇听完兄长的介绍后,想了想:“朝廷的律令,就算是十恶不赦的重罪,家眷里有未满十五岁的孩子,应该都能饶过性命的吧?十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要改判流放。十岁以下的则可以花钱收赎。赵玦的几个孩子里头,年纪最大的赵泽也不过十四五岁,应该都不会有什么性命之忧,更别说这个莲姨娘的女儿还不到六岁了,顶多是在牢里关些日子,等案子了结。自然就能出来了。难道她不知道吗?”
赵玮摇摇头:“我看她未必不知,仍旧天天上门,不外乎两点,一来大牢里肯定比不得外头,她担心女儿年纪小身体弱。在大牢里受罪,会年幼夭折;二来她心里定然也存了几分侥幸之心,倘若我们愿意出手帮忙,那不但她女儿能得救,赵家说不定也能把家业给保下来,她们母女日后的生活就不必担忧了。她算盘打得挺响的,却不知是从哪个人嘴里听说了咱们家的事,那人难道没告诉她,我们与赵玦是仇家么?”
莲姨娘是否知道赵玦与二房祖孙是仇家,只有她自己知道。不过赵琇与兄长的想法一样,都不打算掺和赵玦的事,毕竟他谋逆是实打实的,为了保密,甚至不惜残杀亲子,这种人是注定洗不白了。更何况,他父亲和妻子还与自家有死仇。他们兄妹是吃饱了撑着才救人呢。
反正赵玦那一大家子,只有他和他母亲牛氏是要入罪的,小钱姨娘大概也逃不掉,其他人年纪都太小,够不上量刑标准,不管是流放还是收赎,都能保命,他们又各有各的外家可以依靠,赵琇兄妹何必多管闲事?
不过莲姨娘实在是哭得可怜,哪怕她没有大吵大闹,可是这宅子本来也不大,赵琇与赵玮高高兴兴地坐在正房里说话,就听得一阵阵的哭泣声传来,哭得人都发毛了。赵琇总算明白,赵玮为什么会一听莲姨娘来了,便拉长了脸。
她想了想,对赵玮说:“让她继续在门外哭也不是办法,我们烦,她也白使了力气,还是跟她把话说清楚好了。”
赵玮皱皱眉:“这要怎么说清楚?打从一开始,我就跟她说,这是谋逆大案,皇上、太子、朝中重臣都盯着呢,赵玦又在太子跟前露过脸,我们家还没那能耐替他洗脱罪名,让她安心回去等消息。是死是活,全看他家的运气了。可她不听,还是纠缠个没完。”
赵琇道:“就跟她说清楚两件事,一是她女儿年纪还小,多半能保住性命,二是我们跟赵玦有仇,不可能帮她这个忙,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她再闹下去,我们真恼了,对她女儿也没好处。她要是真有空闲,还不如想想将来的日子要怎么过,即便她女儿被放出来了,家产也多半保不住,她还不如筹些银子,事后带女儿回娘家投奔去的好。”
赵玮道:“既如此,就让人跟她说去。”
碧莲被派了这个差使,她到门外跟莲姨娘说了足有一刻钟的功夫,也不知莲姨娘是信了还是没信,反正哭了一场后,也就走了。赵琇觉得她大概是接受现实了吧?反正门外没了人扮演孟姜女,兄妹俩说话都觉得清静了许多。
赵琇问起了高桢,赵玮叹息道:“他这些天过得很不容易,因广平王一直留在宫里给皇上侍疾,广平王妃又病了,偌大一个王府。都靠世子一个支撑。我昨儿才去瞧过他,觉得他憔悴了许多。”
赵琇忙问:“广平王妃病了吗?什么病?要不要紧?”
赵玮犹豫了一下:“王妃这几年身体一直不大好,不过一向只是小病,我瞧世子的神色。这一回怕是大症候。王府的医官进了宫,太医院的人又被扣押起来,致仕后留京的太医都被召进宫里去了,世子只得请了一位名声不错的老大夫上门为王妃医治,说是吃了几天药,都没什么起色。”
赵琇听得忧心忡忡:“怎么会这样呢?我小时候见王妃,觉得她身体挺好的呀?是不是因为听说了坏消息,以为儿子出事了,因此担心得病倒的?那么世子如今既然平安回来了,她应该很快就会好起来吧?”
赵玮吞吞吐吐地说:“我听说不是这样的。王妃先前虽然担心世子,但只是体弱罢了,病情并不算重,见到世子平安回去,就忧虑尽去了。却是她娘家人。也被卷进谋逆里去了,不过投靠的不是颖王,而是朱丽嫔与六皇子,钟家的女儿甚至还求得朱丽嫔开口,答应封她做六皇子侧妃。如今朱丽嫔死了,六皇子被出继,钟家的女婿参与谋害太子。还不知会不会连累钟家。钟家老太太亲自上王府求女儿出手相救,言语间说了些不中听的话,把王妃给气得吐血了。”
赵琇大吃一惊,心里有些愤怒。广平王妃钟氏那样一个好人,怎么就摊上这种恶心的娘家人了呢?背叛广平王一家,还坑害了外孙高桢就算了。现在坏了事,还有脸要求他们救人,把女儿都气得吐血了。这也叫亲人?这是仇人吧?
兄妹俩一路北上,都与高桢为伴,情谊也更加深厚了。都是真心为这位小伙伴担心。赵琇想了想:“我既然入京了,怎么也该去探望一下王妃,不如明儿去怎么样?正好今天是元宵节,明日十六虽然有些迟了,但送点节礼上门,也不是不行吧?”
说起这件事,赵玮就觉得不好意思了:“连日来有不少人给我们家送上元节礼,我哪里知道这些规矩?又觉得里头好些人家都跟咱们家不熟悉,忽然送礼过来,着实奇怪得紧。我心里想,难道他们是跟谋逆有涉,故意送礼给我,想托我帮忙说情么?那我可不敢收他们的东西,就让人把他们的东西又都送回去了,他们却又不收。我正不知该如何是好呢,妹妹既回来了,正好给我出个主意。”
赵琇在奉贤老家时,也曾帮祖母料理过年节送礼的事,但那些照例行事就行了,眼下的情况却不一样,她也没有好主意。想了想,便让赵玮把那些礼单全都拿出来,标明了是哪家人送的礼,问清赵玮送礼的人是否留下了什么话,得知没有,便另写了一封信,连同礼单一起装在小匣子中。
赵玮问:“妹妹这是做什么?”
赵琇道:“太子不是经常派人出来看你吗?等下次再有人来,哥哥就把这匣子交给来人带回去,让太子看里头的东西。若太子说无碍,你就大大方方把礼收下,咱们当作是发了一笔小财,顶多以后照差不多的价值回一份礼给人家就是。若是太子说不能收,咱们就把东西原样还回去,明说了是太子不许,那些人自然就不敢再逼我们收下了。如果当中有一两条漏网之鱼,说不定咱们还帮太子把人给揪出来了呢!”
赵玮笑了:“好,就依妹妹的。”
赵琇陪兄长说了一会儿话,打听了些京中情形,觉得累了,便回了后院房间歇息。那三间屋子虽然是仓促收拾出来的,但有赵玮盯着,他疼爱妹妹,手里又有钱,自然不可能将就,因此房间整理得还算舒适。
赵琇痛痛快快地洗了个热水澡,披散了一头长发,在烧了火墙的房间里暖乎乎地坐着,跟碧莲一块儿收拾着箱柜。她又想到明日要去瞧高桢和广平王妃,应该带点儿贴心的礼物去,便找了块好些的厚绒料子出来,做了个抹额,缝上绸面,在上头绣了简洁的福寿纹。虽然简薄了些,但时间太短,也做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