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闺门秀-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这么难看吧?儿子女儿,娘家亲人,她似乎全都不在乎了。整天自怨自艾的,就算丈夫原本是专情之人。也会被她越推越远的。
赵琇如今倒是相信,高桢对她一片真情,但就算是在现代社会,她也不敢担保婚前彼此深爱的男人在婚后不会有出轨的一天。更何况是在这纳妾合法的古代社会?她嫁的还是一个位高权重、有权随心所欲地纳妾的宗室贵胄子弟。就算高桢日后真的纳了妾,她也没办法阻止。
但她不会让自己因为嫉妒而变得面目全非,大不了收回自己的感情。与高桢做一对相敬如“冰”的夫妻也就罢了。广平王府这么大,他们可以不住在一起。甚至一天都不必见一次面,那样的日子也不是太难熬。她可以找很多有趣的消遣来打发时间。
当然了,如今的赵琇尚处于热恋期,理智上她会产生这种想法,但是在心理上,感情上,她极之期盼这一切不会成真。
太后对赵琇的想法表示了肯定,接着又转向了其他人。她问汾阳王世子妃,世子妃结结巴巴地说了半日,就是想表达她是熟读《女训》、《女诫》长大的,知书达礼,会贤惠地侍候丈夫公婆,相夫教子,为丈夫纳妾,开枝散叶等等。什么妒忌呀,陷害小妾呀,妻妾争风呀,忽略儿女教养呀,所有的这些都是不应该的,她绝不会做!
这话倒也不错,就是中规中矩了些,还有些讽刺皇后的意思。也许汾阳王世子妃并没有这个意思,但在场的人里还有皇后的儿媳,这就显得不太合适了。然而太后此刻正恼着皇后呢,李善文也自知皇后不占理,因此没人说什么。
至于其他两位姑娘,说的话与汾阳王世子妃大同小异,比她略简单些,还很小心地避开了所有可能会惹皇后一方不高兴的辞句。不过赵琇留意到,那位传说中是某位郡王妃外甥女的姑娘,说那话时,眼神似乎十分不以为然,看来是不赞同汾阳王世子妃的话,但当着太后的面,又不好公然说出来。
赵琇低头微笑不语,她都看见了,太后虽没什么表示,但太后身边的心腹宫人,可是盯着那姑娘看了好几眼呢,也许会不太满意吧。
这个话题也没延续多久,很快太后就觉得满意了,重新提起了别的话题。赵琇等人正顺着她的口风说些凑趣的话,便看见有宫人进殿禀报:“太后娘娘,皇次子跪在殿外,求太后娘娘开恩,还皇后一个清白。”
太后的脸顿时就拉下了,她不大高兴地回过头:“他又来了?这究竟是想要干什么?皇后明知道外头才下了雪,还叫亲骨肉来受这个罪,她也配做母亲?!”
宫人不敢抬头,只伏在地上不语。
太后生气地说“不见”,又要跟赵琇她们继续说笑,不料没过多久,宫人再度回转,跪着向太后道:“皇次子说,若太后娘娘不肯开恩,他就在殿前跪到您点头答应为止。”
太后拉长了脸,面色十分难看。她的亲信宫人立在她身后,小声劝她:“昨儿皇次子已是跪了大半个时辰,皇上来了才把人送回乾西五所去,太医诊过伤势,说是长久以往,必会伤及膝骨,日后极有可能会留下后患。今日才下了雪,皇次子又来……”
太后冷冷一笑:“他们母子也就是仗着哀家不忍心叫亲孙受罪罢了!”
赵琇等人知道太后生气了,连忙都站起身来,垂头不语。
太后深吸几口气,对亲信宫人道:“你去吧,叫二郎进来,哀家倒想知道,他想要哀家这个祖母如何还他母亲一个清白?他拿着自个儿的身体来威胁祖母,却把孝字放在哪里?他母亲纵容他行如此不孝之事,就没资格跟哀家提什么清白!”
话虽如此,太后到底还是允许了皇次子进殿。她嘱咐赵琇等人:“你们暂且在这里坐着,哀家一会儿就回来。”便转身离开了。
赵琇等人面面相觑,心中都有些不安。她们坐回到各自的座位上,一句话也没说,也没心思吃茶或点心了,只静悄悄地倾听着外头的动静。
ps:要收尾了,不好写呀……
☆、第六百零六章 喊冤
慈宁宫主殿地方颇大,赵琇她们所在的西暖阁位于西梢间,但太后见皇次子的地方,却是东次间。此处房屋又高大宽敞,中间隔着层层布幔、毡帘、多宝罩等等,声音传过来时,已经几不可闻了。
赵琇等人也就是听闻有人走进殿内,又往东次间去,期间有皇次子跟引路宫人的说话声,也有他在东次间拜见太后时请求她给皇后一个清白的高呼。除此之外,她们能听到的就只有一阵阵低沉的话音,只知道有人在说话,却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
忽然间,皇次子提高了声量,大声抗议:“皇祖母为什么就是不相信母后呢?!母后不曾害过端嫔,是端嫔在撒谎!她故意陷害母后!”
“住口!”太后也忍不住大声喝斥了,主殿的另一端还有几位娇客,虽然都知道皇后干了什么傻事,可叫她们知道皇次子也在犯傻,还很无礼忤逆,那就更丢皇家的脸了。所以太后出声制止皇次子,不许他再说下去:“你又从你母后那里听了什么瞎话来?她有没有害过人,难道哀家与你父皇会判断不出来么?你当周围目睹的宫人是死的?还不快退下!”
皇次子不肯退下,他坚信自己的母亲是清白的,如果有宫人做证说她害了端嫔,那就是宫人在撒谎。他不甘心就这样被撵出慈宁宫,索性扑上前去抱住太后的大腿哭诉:“皇祖母,您就信母后一回吧,你让她自辩。她好歹是一国皇后,怎的就连个喊冤的机会都没有呢?端嫔再怎么样也不过是个嫔,她腹中的胎儿如何比得过皇兄、皇妹与我尊贵?您为什么要为了一个小小的端嫔与她腹中不知能不能生下来的胎儿,情愿让我母后蒙冤?!”
太后气得半死,浑身发颤,直叫:“赶紧把他给我拉开!”宫人们都慌了手脚,连忙上前拉皇次子,太后又命人直接将他赶出慈宁宫去。宫人们用尽力气去拖,可是皇次子挣扎着不肯屈从,反而紧紧扒住了自家祖母的大腿,一再求她见皇后一面。
东次间乱成了一团。
西暖阁内。赵琇等人听到动静,倒有些无措了。以她们的身份与立场,是不该在这时候露面的。可就算不露脸,听到皇次子的话,也足够尴尬。
汾阳王世子妃就有些坐立不安。因为她听到太后那边似乎十分狼狈,她身为晚辈,是不是该过去帮个忙?可这几个小姑娘又不能就此丢下了,她做长嫂的还有陪伴的义务。因此她便有些进退维谷了。
赵琇与李善文倒还稳得住,虽然很尴尬,但此时此刻最适当的应对方式,就是当作什么都没听见。东次间离得太远了,她们在西暖阁里,对外头的一切毫不知情。太后说了去去就来的,她们只要安静等候就是了。若太后不回来。自有宫人前来领她们离开。
新来的两个小姑娘就没她们坐得住,另一个倒罢了,只是忍不住转头去倾听外头的动静,那位郡王妃的外甥女是直接离开了座位,走到多宝罩边上,透过多宝格的空隙,张望起外头的情景来了。
汾阳王世子妃见状,就忍不住小声道:“你这是做什么?这是宫里!快回来坐下!”
那郡王妃的外甥女瞥了她一眼,回身坐下,却十分不以为然地道:“皇次子闹成这样。看来皇后娘娘还真个是冤枉的。高门大户里头,小妾仗着怀胎陷害嫡妻的也不少见,没想到宫里也会有这种事。”她心里还有一句话没说出口:太后居然偏信一个嫔,认为是皇后不对。甚至当着她们这些外人的面说皇后的不是,真真是老糊涂了。莫非就因为太后是从侧室上位的,所以不知道体谅正室的难处不成?
但就算她没把这些话说出口,光是说出口的两句,也足够让人吃惊的了。赵琇等人顿时瞪大了双眼,诧异地看着她。
她倒是一脸漫不经心的模样:“你们看着我做什么?难道我的话不对?”
赵琇迅速移开视线不吭声。李善文也捧起茶碗低头啜了一口。京城大户人家里,确实有妾室陷害嫡妻的事,可皇后娘娘这事儿却未必是她想的那样。皇后娘娘……从来就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呀。
汾阳王世子妃更是直接低声斥责起那姑娘来:“休要胡言乱语,你以为这里是什么地方?你自个儿家里么?你什么都不知道,不过是听得旁人几句传言,就自以为是的下了断言。你可知道什么叫宫规礼仪?教养嬷嬷难道就没教过你?!”
那姑娘撇了撇嘴,冷笑着扭开头去,显然没把汾阳王世子妃放在眼里:“你有什么资格与我说这些?你虽然早嫁人几日,但日后也不过是与我平起平坐罢了,少在我面前充长辈!”
汾阳王世子妃被噎住了,自从成了婚,她还从未受过这样的气呢。不过她有一位不靠谱的祖母,因此也习惯了听人不靠谱的话,闻言只是冷笑了两声,也不再多说。
这小姑娘仗着有郡王妃姨妈撑腰,以为婚事是板上钉钉的了,竟不知尊卑好歹,日后自会有吃亏的时候,旁人又何必拦着她作死?!
汾阳王世子妃不说话了,赵琇与李善文又拿定了主意要装聋扮哑,剩下的一位姑娘还在为邻座的大胆言辞而吃惊,没反应过来,那郡王妃的外甥女没人搭话,自然也就聊不起来了,于是便郁闷地呆坐在那里绞帕子玩。
没过多久,东次间那边终于安静下来了。太后显然已经疲倦至极,无力地道:“好,你既然一再说你母后是冤枉的,那哀家就见她一面。哀家倒想知道,她除了喊冤,还能说出什么话来!”
皇次子一听,顿时欢喜不已,扑到皇祖母跟前再次磕头。太后气得大声斥责:“给我出去!我不想再看见你这个混账东西!”皇次子一窒,讪讪地磕完了头,跟着宫人出殿去了。
走到门边,他又被太后叫住:“整理了衣裳再出去,你难道要叫宫里的人都瞧见你堂堂皇次子衣衫不整的模样么?!”
皇次子缩了头,手忙脚乱地理着头发衣裳。闹得这一场。他金冠掉了,头发撒了,腰带松了,衣袍下摆也沾了灰。好不狼狈。这样出去叫人看见,确实很不象话。
可是他都顾不得了,能为母后争取到一个自辩的机会,他心里说不出的快乐。回宫路上,他远远望着远处的景仁宫门。还冷笑了一声。端嫔这贱人,平日里装得如何贤惠,还不是瞒不过他的母后?这下他倒要看她如何收场!
太后命人去召皇后前来,这期间还有个空档,正好平心静气。她的衣衫也叫小孙子拉扯坏了,精神也不济,趁着这个空挡重新梳洗一番,换了身干净的衣裳,出来却去见了今日的几位娇客。
她有些无精打采地进了西暖阁,往暖炕上坐了。朝小姑娘们扫视一眼,汾阳王世子妃略有些不自在,但行止还算如常;赵琇与李善文维持着她离开前的淡定微笑表情,关心地上来问安,问她是不是累了,要不要歇一会儿,仿佛对东次间里发生的事一无所知;倒是新来的两位,脸上的表情摆明了告诉人:她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不能说。尤其是郡王府属意的那一位,那跃跃欲试的模样。太后不用猜,就知道她在想什么了。
但太后不会给她发表意见的机会。
太后只是淡淡地道:“年纪大了,精神头就有些不足。说了这半日的话,就觉得累了。哀家年轻的时候。身体比如今要好得多呢。大冬天的,窝在暖阁里读书,能从清晨读到二更天,除了吃饭洗漱,几乎手不释卷。”
这就是要转移话题了,赵琇笑着迅速接上:“怪不得太后娘娘的学问这样好呢。若是臣女能及得上太后娘娘十分之一。这辈子就知足了。”
太后轻笑,又问她:“近日仍在译西洋文书么?又译了些什么有意思的书?”
赵琇连忙做起了介绍。其实威尔斯商行送来的有用的西洋书籍不多,用英语写的就更少了,她的拉丁语又没好到能应用自如的地步,因此最近她没译什么重要的著作,只有一本教士私下撰写的西方宗教战争史罢了,里头有不少教会的黑历史,多少也有些参考作用。她是当成消遣来译的。
太后听了就感叹:“这西洋的和尚,也太霸道些,叫人听了都生气。你译了就译了吧,不必进上来给哀家瞧。”
赵琇恭身应了。
其实这时候,太后就该让姑娘们离开了,一会儿皇后还要过来的。可太后跟姑娘们相处得很愉快,就不由得多留了一会儿,就这么一小会儿的功夫,皇后已经到了。
她进了殿,直接就在正殿明间里跪下了,也不管太后是在哪间屋里,直接就哭道:“母后明察!媳妇冤枉!媳妇真的不曾想过要害那端嫔腹中的龙裔,求母后还媳妇一个清白!”
太后的脸又一次拉长了。这象什么话!
她气冲冲地起身走了出去,本想要把皇后叫进东次间里细说的,可是走到明间,皇后就哭着跪在那里不起来了。整座慈宁宫的人只要经过外头的院子,都能瞧见皇后如何哭求太后,而太后则气得什么话都不想说了。
赵琇等人再一次面面相觑。皇后堵在外头的明间,这叫她们如何走人?
这时候,从西尽间的帐幔后头转出一个三十余岁的宫人出来,吓了赵琇等人一跳,万万没想到那里还会有一个人。
汾阳王世子妃脸色白了一下,她担心方才自己与那郡王妃外甥女的对话,已经叫人听见了。太后若是知情,该不会指责她没有尽到长嫂的职责吧?
至于之前跟她拌过嘴的那一位,虽然也吃了一惊,眼中也有几分不安,但大体上还算是镇定的。若这人是有心在旁偷听,就不会在这时候冒出来,她来必然是要带她们从殿后离开的。之此她们几个说话时,这宫人说不定都不在殿内呢。
果然,那宫人走到众女面前,施了一礼,便低声请她们随她离开,说是太后娘娘的示下。众女也听从号令,施然起身,随她穿过幔帐,走进西尽间,往左一拐,就是一道走廊,尽头处有小门出去。
赵琇与众人一道往前走,只听得身后皇后在向太后哭道:“媳妇承认,心中确实对端嫔有孕有过不忿,想着在新年大朝之前,罚她在殿前跪上半个时辰罢了。等外命妇来到殿前,瞧见她下跪的模样,她就什么体面都没有了,哪里还有脸在媳妇面前装贤惠?媳妇既没打她,也没灌她吃什么药,更没想过要害她落胎。就算让她跪着,她也不过是跪了一炷香的功夫,哪里就伤着了?她冤枉了媳妇,母后要明察呀!”
赵琇嘴角一抽,心中微哂,原来皇后也不算冤枉,要一个孕妇在大冬天里露天跪上一个小时,跟害她落胎也没有两样了。亏皇后还有脸叫屈,难不成她以为必要明火执仗地害人,才叫害人吗?
赵琇瞥了那郡王妃的外甥女一眼,只见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眼里只剩下理所当然了。
赵琇也懒得理她,跟在宫人身后出了正殿,折向东侧过道,只要绕过一个小花园,就能到达殿前的院子了,到时候她们自然可以悄悄离开,不跟皇后打照面。
谁知就在这时,皇帝带着一行随从,穿过慈宁宫东侧的小门,朝她们的方向走过来。
赵琇等人连忙跪下相迎,皇帝穿着龙袍,披着一件石青灰鼠披风,脸上淡淡地,缓缓走来。瞧见她们跪在那里,便回头看了身边的内侍一眼。那内侍连忙上前说明原委,顺道介绍了一番汾阳王世子妃与几位闺秀入宫的缘由。
皇帝叹了口气:“母后是真的恼了,才会召几个晚辈来说这番话吧?”他看了几个女孩子一眼,先是朝李善文笑了笑:“李丫头不必担心,朕心里明白,皇长子还是个好孩子。”李善文勉强笑着应了一声“是。”
接着皇帝又转向赵琇:“你祖母身体可好?朕有日子没见她老人家了。”赵琇忙道:“祖母身体康健,谢皇上关心。”
皇帝点点头:“你与李丫头、侄媳妇略留一留,朕一会儿有话要交代你们。”说完再继续往前走了。他从慈宁宫正殿西尽间的后门进了殿中,随从倒留下几个守在入口处。
赵琇等人迟疑着站起身,她与李善文、汾阳王世子妃是不能走了,难道要在这里露天等候?
另外两位姑娘的表情却不大好看。那位郡王妃的外甥女掩不住心中的妒忌,冷冷哼了一声,转身就离开了,另一人犹豫了一下,也随即跟着宫人离去。
☆、第六百零七章零 眼睛
端嫔在景仁宫正殿的小佛堂里念完了一篇经,心神稳定了许多。她慢慢捻了一根香,插在佛前的白玉香炉里,嘴里念了一声佛,便扶着供桌要起身。立在一旁的宫女见状,连忙上前一步将她搀了起来。
宫女是她在娘家时的丫头,跟着陪嫁入宫的,此时心中还有些心慌意乱。自从外头传来消息,说皇次子去了慈宁宫跪求恩典,请太后还皇后一个清白,直言端嫔陷害,她就一直是这副状态了。
端嫔在她的搀扶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