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闺门秀-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而那大孙子,今年才十二岁,比皇长子还要小一点不说,最重要的是他如今正跟临沂大长公主的嫡长孙女儿、马大夫人的长女议亲。真定侯能把女儿荐到太后面前来,还是走的临沂大长公主的门路。怎的如今事情还未成,真定侯太夫人就先背信了?
    张氏瞪着真定侯太夫人,简直气得说不出话来,深吸了几口气才道:“太后娘娘坐在上头呢,太夫人在说什么傻话?谁家是这样说亲的?还请您自重!”
    真定侯太夫人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孙女儿在旁边悄悄扯她的袖子。她没理。她知道自己的做法太鲁莽了,可是,眼看着太后就要择定赵琇做广平王世子妃了,她的孙女儿要怎么办?如果她先一步定了赵琇做自家媳妇,太后就只能换人了,不是吗?她的孙女儿样样都好,没了赵琇,孙女儿一定能脱颖而出的……
    真定侯家大姑娘满面涨红,勉强维持着端庄形象,可脸上已经有些崩不住了。她知道自家祖母有时候会犯蠢,可也不能在这时候犯呀!
    她悄悄打量着上头太后娘娘的脸色,看不出对方是喜是怒。屋里的气氛有些诡异,就在这时候,宫人来报:“皇长子与广平王世子来给太后娘娘请安了。”
    屋里的气氛更古怪了。

  ☆、第五百三十六章 人选

太后高居上座,轻咳了两声,微笑着说:“让他们进来吧。”却没提让在座众女眷回避的意思。
    赵琇眨了眨眼,看向张氏,觉得她们完全没有动作,是不是不太好?
    张氏因为皇长子与高桢忽然过来,吃了一惊,反应过来后,倒是马上照规矩站起了身,微笑着向太后行礼,想要回避了,却不料太后阻止了她:“不必如此多礼。我们好好地说着话,他们过来请个安罢了,请完安就走人,不必费那许多事,倒扰了我们的兴致。”
    张氏有些糊涂了,四周看看,西暖阁里虽然没有屏风,但真要避开,也不是没地方可去。若在场的都是上了年岁的妇人也就罢了,几个小姑娘都是要说亲的年纪,就这么被外男看了去,象什么样子?太后娘娘莫不是糊涂了?
    坐在她们下手的蒋二太太笑眯眯地扶住张氏:“您老人家只管安坐,太后娘娘心里有数,再不会有错的。”说着就把张氏按回了原位上。
    张氏一头雾水,赵琇却已经明白了,不由得有些好笑。这是打算让皇长子与高桢见一见屋里这些小姑娘吗?看他们喜欢哪一个,就挑哪一个做老婆?
    在场的女眷中,除了张氏与她祖孙俩以外,其他人似乎都心里有数,没一个提出要回避,显然是早就有所准备了。几位夫人都打起精神,目光灼灼地盯着西暖阁入口。小姑娘们则微微红了脸,迅速而不引人注意地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饰、头发,露出一个端庄、矜持又含羞的笑容来,头是低着的,眼睛却往门口看了。
    赵琇忍住笑意,把头低了下去。只听见轻微的脚步声传来,不一会儿,便有宫人掀开毡帘,一阵冷风卷了进来,接着便是一身杏黄镶皮锦袍的皇长子。高桢跟随在后。
    皇长子个子比高桢要矮一个头。但相貌端正,目光明亮,嘴边带着淡淡的笑意,是位清俊少年。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掷到他的身上。但他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仍旧微笑着上前给太后行了大礼,眼角都没往旁边瞥一下。
    有一位国公千金与丁家姑娘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失望的神色,其他人倒还镇定得很。皇长子与高桢向太后行过礼之后,众人又向他们行了礼。
    赵琇只往皇长子身上扫了一眼。就望向他身后的高桢去了。数日未见,高桢气色似乎不错,穿着一身宝蓝色的锦袄,领口、袖口与衣裳下摆露出深棕色的毛边,腰杆依旧挺直,如同一杆翠竹。
    单论容貌,高桢比皇太子要胜三分,只是他穿着打扮都低调老成,连给太后请安,也是跟在皇长子身后。并没有任何出挑的地方,所以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没放在他身上,顶多就是扫了几眼,就转去看皇长子了。
    趁着众人注意力都不在他身上,高桢迅速朝赵琇这边望了一望,微微一笑,眨了一下右眼。
    赵琇知道这是他在向自己打招呼呢,连忙忍住了笑意,又低下头去。她可没兴趣在这种人多的公众场合,当着太后的面跟他打情骂俏。
    高桢也不在意。嘴边挂着淡淡的微笑,心情很好。
    真定侯太夫人与千金留意到这一点,前者脸色微微一变,便有些急躁起来。后者十分镇定。不动声色。
    皇长子带着堂兄前来给太后问安,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行过礼,说过问候的话,也就要退下去了。高桢跟着一并离开,一举一动都十分守礼。
    他们走了,西暖阁里众人一改方才的摒息静气。又喘起气来,只是声音略大了些,她们自己听见了,互相望望,都有些尴尬,连忙装不知道,重新摆出了端庄模样。
    两位国公夫人连忙向太后恭维皇长子与广平王世子的俊逸不凡,说太后有福气。太后听得笑呵呵的。蒋二太太非常配合地说了好些皇长子与广平王世子的优点,又赢来众人一番赞叹。太后一边笑着一边说:“你们也别太夸奖他们了。他们虽然还算乖巧,却不敢自夸有多么不凡。你们再夸,他们知道了,说不定会飘飘然呢。”
    众人连忙又说皇长子与广平王世子都十分谦逊有礼一定不会自满……赵琇听得耳朵起茧了,深知这都是套话。其实大家也都知道,这只是在铺垫,接下来才是戏肉呢。
    一名宫娥掀了毡帘走了进来,在太后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所有人都在盯着她的嘴,心想她莫非是奉了皇长子之命而来的?不料她说完后退了下去,太后却笑着宣布:“汾阳王太妃过来了,正好,咱们大家一块儿坐着说笑,更加热闹。”众人笑着应“是”,心中却有几分失望。
    皇长子方才进了西暖阁,有没有看见她们家漂亮可人的女儿(孙女)?他到底属意哪一位闺秀为正妃呢?他好象并没有向太后说什么,连这进门的宫娥也是来报告汾阳王太妃前来的消息,难不成今日只是让皇长子相看一下,不会有结果?
    只有赵琇心里觉得奇怪,皇长子与高桢进门,宫人直接在门口就大声禀报了,怎的汾阳王太妃过来,宫娥反而要在太后耳边小声说呢?这又不是什么不方便让人听见的话。那位宫娥在太后耳边说的……真的只是汾阳王太妃前来的消息而已吗?
    毡帘再一次掀起,汾阳王太妃果真走了进来。她向太后行了礼,众女眷又向她行了礼,再笑意吟吟地各自入座。汾阳王太妃就坐在太后下手,是宫人另搬来的一张交椅。
    她入座后,冲着张氏与赵琇这边笑了一笑,方才转去跟一位国公夫人说话:“这么多年未见了,你还是这么年轻,真叫人羡慕呢。这是你小女儿么?上回见她时,她还在襁褓中,如今都这么大了。”
    那位国公夫人连忙回答,原来她与汾阳王太妃的娘家是姻亲,论起亲戚关系来,她还要叫太妃一声表姑母呢,只是多年不曾相见,关系已经淡了许多。没想到汾阳王太妃还记得她。又如此亲切地跟她打招呼,这让那位近年家境已有败落之像的国公夫人心中激动万分。
    可太后却向汾阳王太妃使了个眼色。后者怔了一怔,微笑着看向众人:“方才进屋前,我听见你们聊得十分热闹。不知在聊什么呢?”就把众人的注意力又拉回了正题。
    大家又夸起了皇长子与广平王世子的好话,不过话题渐渐地偏向了皇长子。在李夫人夸完皇长子之后,太后非常迅速地接了一句:“你把他夸得这么好,不如哀家把他给你做了女婿吧?你可喜欢?”
    李夫人顿了一顿,迅速反应过来。连忙笑着说:“这可是臣妇一家的福气,也是善文丫头的福气,真真是从来都不敢想的,太后娘娘可别是说笑吧?”
    太后笑眯眯地说:“怎么会是说笑呢?哀家实在喜欢善文的性子,活泼讨喜,又体贴懂事,前些日子陪在哀家身边,再贴心不过了。若能有这样贴心的孙媳妇,哀家做梦都能笑出声来呢,皇上也有同感。”
    李夫人连忙带着女儿下拜。
    李善文还有些茫然。她本以为自己跟蒋六姑娘一样,今日只是来做个陪客的。怎的就选中了她做皇长子妃?难道不是两位国公府的千金更有希望么?就连那位丁侍郎家的姑娘,也因为是清流背景,本身才貌双全,素有贤名,同样比她更有资格中选。她自问并不是什么特别出挑的人物,为何就能压倒众人,脱颖而出?
    蒋六姑娘掩口偷笑。这个结果她昨儿晚上就知道了,太后选了许久,才选中了李善文。李家是文官。虽不算十分拔尖,名声却很不错,又是蒋家的姻亲,与蒋家关系十分亲近。李善文容貌秀美。性情讨喜,聪慧纯善,十分适合皇长子。
    皇上那边也同意了,问了皇长子的意思,皇长子没有反对,只是想见一见她。李善文过去进宫来陪伴太后时。每次皇长子前来给太后请安,她都会避开,因此两人满了七岁后,还未见过彼此,对对方只有小时候的印象。皇长子有些担心,她还是小时候那个肉团子一般的憨胖模样……
    方才皇长子进来问安,貌似没有左顾右盼,其实已经看见了李善文,特地遣了宫娥来跟太后禀报,并不是真要说汾阳王太妃来了,而是要报告他的意见和结果。
    皇长子没有异议。
    皇长子妃的人选就这么定了下来。没有人问过皇后的意见。不过如今事情既然定了,皇长子前去向皇后问安时,定要禀报一声的。他并不认为皇后会反对。他的正妃人选已经议了许多年,在皇后的心水名单中,本来也有李善文的名字,只是因为与蒋太后的家族关系过于亲密,被皇后早早淘汰掉了而已。除了这一条以外,皇后对她并没有其他不满意的地方。而这一条,又是绝对不能被列为甄选条件的。
    人选既定,太后拉着李善文的手说了许多安抚的话,又说皇上今日就会把旨意发下去的,让她们母女回家等消息,就这么让内侍将她们送走了。
    剩下的人目送她们离开,两位国公夫人的失望溢于言表,都有些魂不守舍了。她们的女儿也同样露出了明显的沮丧表情来。至于同样落选的丁家姑娘,她和她的母亲倒是还撑得住。以她们家的背景,皇长子妃之位选不上,却还可以争一争太子良娣,未必就没有入东宫的希望了,现在放弃还太早。
    解决了皇长子的婚事,太后的目光又转向了张氏与赵琇这边。真定侯太夫人的脸色难看起来。她紧紧抓住了自己的袖子,想要起身说些什么,都被孙女儿死死压住了。她又急又恨地瞪了孙女一眼,后者仍旧不为所动。真定侯太夫人无奈,只得暗暗瞪向赵琇。
    这大半年来,她的孙女儿在太后面前多得脸呀,太后好几次夸奖她孙女儿端庄稳重呢。若不是建南侯府祖孙回京,只怕那广平王世子妃的名头早就是孙女儿的囊中之物了。赵家姑娘为什么非要在这时候回京城来,坏了她孙女儿的好姻缘?!

  ☆、第五百三十七章 白目

真定侯太夫人不甘心,正要说些什么。就在这个时候,曹方氏忽然插话:“太后娘娘今日喜得佳孙媳,真是可喜可贺。”却把话题向贺喜的方向扭转过去了。
    张氏也马上反应过来,笑着向太后道贺。众人如梦初醒,不管心里乐不乐意,事情既成定局,她们除了贺喜,也没别的选择了。
    还有一位与汾阳王太妃有亲的国公千金暗暗警醒,回忆自己刚才是否露出了什么不该有的表情来,在太后面前失礼。皇长子妃之位既然已经无望,她就不能再失了仪态,连累自己将来名声受损,觅不得好姻缘了。在整个大楚朝,除了皇长子以外,又不是没有别的男子可以嫁。
    她悄悄扯了一下母亲的衣袖,后者也很快镇定了下来。不管怎么说,能得太后青眼,还是能给她女儿增添身价的。宗室皇亲中还有不少未曾婚配的优秀子弟,可不能因为一时失意,就把自个儿的后路给断了。凭着自家与汾阳王太妃的亲戚关系,汾阳王太妃在太后面前也颇有脸面,大约还能替她们说合说合。从那些子弟当中选择一个好人选,她女儿的前程还是相当看好的。
    她们母女俩恢复得快,张氏与赵琇祖孙俩是从头到尾都没有失过仪。蒋二太太事不关己,自然不受影响。曹方氏也相当淡定,就是曹萝一直都略嫌紧张了些。
    除却这几位,剩下的诰命与千金之中,丁家母女勉力维持着端庄优雅的仪态,却不自觉地露出几分不甘与坚持来,显然不肯放弃自己的野心。真定侯太夫人面露急躁。她的孙女儿倒还端得住大家闺秀的模样儿,也算是难得了,只可惜被长辈拖了后腿。至于剩下的那位国公夫人与她女儿,却没沉住气,连向太后道贺时,也没掩饰住失魂落魄的模样,显然落了下乘。太后与汾阳王太妃看在眼里。已经将她们踢出局了。
    太后不露声色。面露微笑接受了众人的贺喜。曹方氏又接着夸奖起李善文来,奉承太后这个孙媳妇选得好,选得妙。蒋二太太与她配合默契,张氏懵然地偶尔插话,倒也说得热闹。
    明明是大好气氛,可真定侯太夫人只惦记着自己心头的大事。暗暗着急,嫌众人只顾着奉承太后。夸奖新出炉的皇长子妃李氏,却把广平王世子的婚事给忘了。她见没人提这个事儿,就忍不住插嘴了:“皇长子的婚事已经定了,可他是弟弟。上头还有哥哥呢。不知太后娘娘可为广平王世子看好了世子妃的人选?也差不多是时候定下来了吧?”
    众人齐刷刷转头去看她,个个都面露诧异之色。见过没眼色的,没见过这么没眼色的。太后娘娘难道还能忘了自个儿亲孙子的婚事不成?但皇长子与广平王世子身份不同。先定了前者的婚配,也是正常。广平王世子妃的人选。太后早有定论,迟早都要公布的。真定侯太夫人着什么急?她是以什么身份在太后面前说这样的话?
    太后慢慢地收起了笑容,表情淡淡地,看不出有没有生气:“桢儿的婚事自然也该定下来了,难为真定侯太夫人如此关心。”
    众人私下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猜想真定侯太夫人这回是惹恼太后了。真定侯千金端庄的面孔上闪过一丝懊悔,方才她见众人奉承得太后笑逐颜开,气氛正好,就松懈了,没想到自家祖母会如此沉不住气,非要跳出来问那一句话。这种事,无论谁说都没有问题,独他们真定侯府与对面的建南侯府两家不能开口。祖母却偏偏犯了这个忌讳。
    可惜真定侯太夫人本人并没有体会到孙女心中的苦涩,也没有看出太后的情续,反而以为太后是在夸奖她,连忙笑着说:“方才臣妇瞧见广平王世子,心里就喜欢得不行。这世上怎会有这么俊秀的后生呢?这样的好孩子可不能委屈了,一定要挑个贤淑稳重的好姑娘来配。臣妇听闻广平王府如今没有主母,心想这世子妃的人选可不能马虎,只怕需得挑个年纪大些的,稳重能干,才能过门就挑起管家大任来呢。那些年纪小的,有学问的,长得漂亮的,都不中用。太后娘娘可别选错了人!”
    众人心中一阵无语。在场的姑娘都是太后看好的人选,所有人里头就数真定侯千金年纪最大。真定侯太夫人这是要为自家孙女说项?但吃相也别太难看了,她要推荐孙女就只管推荐,把别人都踩在脚底下算什么?况且那是广平王世子,太后的亲孙子,皇帝的嫡亲侄儿,不是你哪个亲戚家的小后生,随便你“这孩子”、“那孩子”地念叨。你真定侯府算哪根葱?竟有这么大的脸,建议太后给孙子挑什么样的媳妇才好?难道太后自己没有主意,非要你一个乡下老婆子来指点?
    真定侯千金的脸色都白了。到得这一步,她再想维持端庄仪态,也很难坚持下去了。她毕竟只是个十五岁的小姑娘而已。真定侯府自从老侯爷战死沙场,全家长年住在真定,久不上京,本来就被排斥在京城勋贵圈之外,无权无势,除了一个侯爵之位,还有御赐的田庄,什么都没有。就连老侯爷昔年的旧部,也都断了来往。侯府光景是一年不如一年,早年间还能唬得住官场上的人,如今却连一个小小的县令都可以不买他们的账。
    这大半年来,因母亲带她进京,得了太后的赏识,他们家在外头也有了体面,人人见了都客气地问声好,地方官也恭敬了许多,还有富商送钱送东西来讨好。可若是得罪了太后,这一切都会成为泡影,她别说攀高枝了,只怕跟着家人返回真定,都未必能再象从前一般过太平日子。
    早知如此,今日母亲卧病,哪怕是错过嫁入皇室的大好时机。也不该让祖母带她进宫参加大朝会才是!
    真定侯千金双腿一软,跪在地上,低头请罪:“太后恕罪,祖母久居乡野,疏于礼仪,请您看在她年迈的份上,饶恕她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