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闺门秀-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完成了今天的五百字书法练习,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再看一眼旁边厚厚一迭画册,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先行休息的好。学习也要劳逸结合嘛。
    张氏对孙子孙女的教养非常严格,孙子大了以后,就要送出去学堂里求学,孙女却是日日在她跟前的。她本是书香名门之后,只是小时候家境清贫,因此在学习方面就留下了不少遗憾,后来嫁进赵家,有了条件,就尽她所能地去学习更多的东西。赵老郡公虽然年纪大了,又是武人,但对这个年轻的小妻子是真心爱重,只要是力所能及的,无论是名家书画还是古籍字贴,买也好抢也好,总能为她弄回来。他长年在外征战,张氏凭着这点爱好,非常平静地熬过了艰难的十几年,从不给他添麻烦,因此也越发受他敬重。
    张氏如今有时间,有条件,也有学问水平。见小孙女对这方面颇有天份,自然是喜出望外,费尽心力教导了。
    赵琇其实心里也曾后悔过。当初表现得太不知收敛了。她本是成年人穿越而来,小时候在现代也曾上过兴趣班。学过书法绘画,水平不算很高,但如果是以“初学者”的身份来施展的话,自然会叫人惊艳。没想到张氏就误会了,以为她真有过人的天赋,更加用心教导。赵琇心中叫苦,但看到祖母期望这么高。又不想让她失望难过。加上赵琇本人确实对书法绘画颇有兴趣,就更加用心去学习了,几年下来,成果斐然。
    张氏对孙女的学习成果非常满意。更惊讶于她在绘画一道颇有些不俗,画法技巧都与别人不同,隐隐有些独成一派的迹象,所以在这方面更注重些。赵琇没法解释其实她是把从前学过的西方水彩画法和光影处理技巧给用在了国画当中,在现代没什么出奇的。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努力了。这努力的结果,就是每日的练习份量加倍了。
    每日练字五百,练画十幅,这是最基本的作业,日后随着水平上升。还要再加码。赵琇同时还要学习诗词歌赋,经史子集,针线女红。这学习负担之重,简直赶超高考生。从今年初开始,她还要旁听祖母管家,再过两年就要亲身实践了。赵琇小姑娘,每日都过着规律而苦逼的小日子。
    今天练字的任务完成,早上也背过书了,赵琇算了算剩下的任务,再看看天时还早,觉得今天自己大概可以稍微松口气,就离开了书桌,跑外头活动活动身体。
    张氏在堂屋里听卢妈回报今天采买肉菜的花费,猪肉多少斤,花了多少钱,青菜多少斤,花了多少钱,市面上米价多少,面价多少,市集中运了肉菜来卖的农人提及乡下田地里粮食和棉花的生长情况如何,非常琐碎。赵琇听了几耳朵,觉得跟昨天差不多,就悄悄地溜出了院门。
    幸好她如今长大了些,哥哥又搬离了这个院子,她改住到厢房去了,要溜出去比以前方便许多。不然她要是还住在堂屋旁的房间,一举一动都在祖母的眼皮子底下,是万万没那么自由的。
    赵玮如今住的院子就在隔壁,几步路就到了,但他如今每日都要去私塾上课,这会子并不在家。赵琇过来不是为了找他,而是为了借地方练练拳的。当年她从广平王世子高桢和鲁云鹏处学了三套拳法,十天里总要抽出三四天的时间来打几遍,一来是强身健体,二来也是为了增加自保之力。正因为她长年打拳,又常常绕着宅子跑步,运动量不少,因此长得比同龄的小姑娘都要高,身体情况也一直很好,五年来几乎没生过病。张氏本来不喜欢她学拳脚功夫的,见她健康好转,就不再阻拦,只是不许她在人前打,每每见到她练习,也要说上两句。所以赵琇就趁着张氏正忙,跑哥哥的院子来练习了。
    她的哥哥赵玮,今年刚满十一周岁,已是翩翩清俊少年一名。他是在三年前搬离祖母的院子的,虽说是独居一院,其实只是个小跨院而已。
    张氏当初刚回到奉贤赵家二房老宅时,因赵炯先回一步,占据了正院正房,她搬进来时,虽然赵炯不在,她却不耐烦见到他的东西,所以就住进了正院后头的院子。那里本就是为家中长辈所设的,即使没有翻船的变故,张氏身为老郡公继室也该住在这里,因此无人认为这样不妥。后来赵炯坠马受伤,被仆从高成送进了东院,暂避张氏锋芒,这正院就空了下来,被张氏当成是待客的地方。直到赵炯和蒋氏被送走,赵家小长房丢失爵位后再也没人回来过,这个安排就延续了下来。
    张氏自认孀居,无论家主由谁担任,她都不打算再以当家主母身份住进正院了,虽然现在她确确实实就是赵家二房的当家主母无疑。
    正院后头的这个院子,地方不小,房屋用料也是上佳,当初郡公爷命人建造时,本就打了年纪大了以后带着妻子回来养老的主意,虽然一直未能成行,但屋子却是没人胆敢偷工减料的,当中又用了不少太祖皇帝传下来的巧妙机关,使得这屋子虽然外表看着平常,实际上住着却相当舒适。若不是因为赵玮年纪渐大,张氏也有意培养他独立自主的能力,不希望他因为长年养在妇人之手,而少了男子气慨,故而极力赞成他独居一院,他还真不介意在这个院子里多住几年。
    不过张氏也舍不得孙子离得太远,更因为老宅占地大,东西中三路前后五进房屋外,又有多个附着的小跨院,不认得路的外人,说不定逛着逛着就迷了路,如今他们只有祖孙三人住在这里,男女仆从人数也不多,许多院子都锁起来了,附近少人经过,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所以就将他安置在了隔壁的小院子,出入算是方便,饮食起居方面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可以让赵玮适应良好。
    只是这院子地方就小了点,正房三间,左右厢房各一间,都是平房,再种了几棵老树,连天井也比张氏的院子小了将近一半,赵玮居住是没问题的,练起拳法也勉强够地方,但想要练习骑射就显得太窄了。鲁云鹏从去年开始正式教他骑马射箭和十八般兵器,张氏就让人把东路的前院拆了,建成一个大大的校场,给他们师徒使用。赵玮平日练武,都不再留在这个院子里,但院子角落中还留着他从前用过的木人等物。
    赵琇进了院子,跟院中负责洒扫的两个婆子打了个招呼,寻了个借口将她们支开,就开始练拳。一刻钟内打了两遍拳法,出了一身汗,顿时觉得浑身舒爽多了。眼见着那两个婆子回来了,她便返回祖母的院子,打算继续练习绘画。
    回房前,张氏看到她在院子里走过,就把她叫进了堂屋里:“今年开春,上海的雨水就比往年多,虽说是好事,但也怕会成了涝灾。我已吩咐下去,让人在我们家的地周边挖塘开渠,以备万一。这事儿让你卢叔去办,只是所需钱粮,还要再核算核算。账房的人有事要做,腾不出手来,卢妈算术上不太拿手,你去替她算一算账。”
    赵琇以前也做过这种事,忙答应了,就坐到一旁,接过卢妈手里的账薄,听她一项一项报来,然后算出所需要的钱粮数目,又拿纸重新抄写过,整整齐齐的,虽然没有划表格,但也一目了然。
    卢妈赞叹不已:“我们家大姐儿真是聪明!十里八乡谁不知道我们大姐儿是有名的神童呢?才这点年纪,字写得比人家强,画儿也画得比人家强,扎的花儿跟真的似的,还会算账,算得又快又好,简直就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仙女儿下凡托生的!”
    赵琇几乎天天都要听她夸一遍自己,脸皮早就练得厚了,轻咳一声,把账交给卢妈:“您拿给祖母瞧瞧,可有什么错漏的地方?”
    “怎么会出错呢?大姐儿就从来没出过错!”话虽如此,卢妈还是把纸交给张氏验看了,张氏扫了一眼,没发现什么错处,就交回给她:“照着这个数,让账房拨银子吧,要尽快做好。”
    卢妈应了退下,赵琇正想跟祖母说一声,就回房继续练习,忽然见到小哥哥赵玮从外头风一般冲了进来,脸色十分不好看:“祖母,大事不好了!孙儿在学里听人说,太子殿下代父领兵出征,挡住了清人的攻击,可他却中了清人一箭,伤势不好呢!”

  ☆、第五十三章 诡异的毒箭

这太子殿下不是别人,正是广平王,受封储君才不过三年。他对赵家小二房祖孙有救命之恩,再造之德,还将亲信的鲁云鹏派到他们身边做保镖,一留就是五年,因此张氏祖孙三人对他十分感激。
    听说他在战争中受了伤,张氏脸色都变了:“这是怎么回事?即便要领兵出征,太子殿下也是主帅,其他将士在做什么?竟让主帅受了伤?!”
    “孙儿也不知详情,只听说是战场上射来的乱箭。”赵玮脸上布满了焦急之色,“这可怎么办呢?辽东距上海有三千多里路,消息传过来定要花上不少时间的,殿下受伤必定很久了,也不知如今伤势如何。”
    赵琇立刻就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太子殿下代皇上领兵出征,不是……开春不久的事吗?我记得大军开拔,是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祖母听说后,还道那是个好日子。这不到两个月的功夫……”她回头看看祖母:“就算太子殿下刚到辽东就受了伤,消息传过来也未免太快了些,现在才刚到三月下旬呢。”
    张氏脸色又变了变。她不是寻常宅门妇人,对这军国大事一窃不通。她是本朝威望最高的老将遗孀,当年老郡公出征,她虽是守在家中平静度日,但也对丈夫在边关的安危颇为关注的,有些常识她心里非常清楚。
    从京城到辽东锦州前线近千里路,大军开拔,就算是急行军,一天走上百里,也要花上十天左右的功夫,辎重步兵就要更慢了。不过辽东兵力充足,太子很可能是带着亲兵先行一步。大部队在后头跟上。他二月二才从京城出发,到达锦州怎么也要到月中了,若是这时候就跟清兵打了一场。受了伤,也不是不可能。但他身为储君。身份贵重,受伤的消息传到京城后,照理说是不该外泄的,更别说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传到了两千多里外的上海,连私塾学堂里的小学生们都能听说。如此流言纷纷,人心惶惶的,对朝廷可没什么好处。
    除非这是有些人故意泄露消息。想让天下百姓都知道太子受伤的事。
    太子的伤到底重到什么程度?
    张氏心中思绪繁乱,最后下结论道:“无论这当中是否别有内情,太子殿下受伤,绝不会是空穴来风。我们需得打听清楚才行。”
    作为赵老郡公的家眷。想要打听这种军伍上的消息,张氏自有门路,她马上就写了几封信,提了一下奉贤街头巷尾的流言,用隐晦的方式打听着事情真相。但在把信发出来之前。她得先去找鲁云鹏问问清楚。
    鲁云鹏前日才去了松江,现在赵家还是很太平的,他以前十日送一次信,现在是每月只送一次。本来他早就该回太子身边了,但因为颖王那边放弃了赵家小长房。却一直没露出马脚,与他勾结的赵家旧部也没查出来,太子殿下担心他会把主意打到赵家小二房头上,这孤儿寡母的,身边没个可靠的人保护,风险太大了,所以就让鲁云鹏留了下来。
    鲁云鹏前年跟秋叶完婚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其实瞒得挺紧的,鲁云鹏虽率直,却从来不在人前失礼,秋叶也是老实姑娘,每次给他送东送西,必然是得了张氏和赵玮的命令后,光明正大地送——至于张氏与赵玮为什么会下令,那就不提了。张氏对于眼皮子底下的这对有情人,那是一无所知,听说真相后,几乎不敢相信。
    事情暴露得其实很突然。秋叶二十了,已经是老姑娘,她这几年一直说放心不下主人,不肯婚配,张氏感动之余,更觉得不能再耽误她了。秋叶与她祖孙曾同生共死,又有救命之恩,与寻常婢女不可同日而语,张氏怎么也不愿意委屈了她,就打算给她备一副丰厚的嫁妆,让她外聘,寻个殷实人家子弟做正头夫妻,这人选还得好好挑,必得是人品端正,品貌年龄相当,家境殷实,最好是地主家庭——选商人怕辱没了她,选士子又怕将来她受嫌弃,选平头百姓又怕她日子难过——张氏给儿子选媳妇都没这么用心过。
    就这么花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终于挑出了三个不错的人选,还不等张氏跟秋叶开口,让她挑一个——其实秋叶每日在张氏跟前侍候,该知道的都知道得差不多了,心情委实不能算太好——就在这时候,鲁云鹏忽然提亲来了,他还带来了太子殿下的亲笔信,太子提亲,太子妃做媒,为鲁云鹏求娶秋叶。张氏吓了一大跳,才知道自家小忠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跟鲁云鹏情投意合两年多了。
    张氏是又欢喜又生气,不是气秋叶不守规矩与人有私情,而是生气她瞒着自己,倒让太子夫妻先知道了他们的心思。不过秋叶与她情份不一般,所以她生了一小会儿的气,也就高高兴兴地答应了婚事。她把秋叶放了籍,又认做干女儿,让孙子孙女改叫秋叶“姑姑”,正正经经备了丰厚的嫁妆,挑选吉日,当女儿似的嫁给了鲁云鹏。小两口就住在校场旁的小院子里,去年秋叶怀孕了,上月刚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现在刚出月子呢。出了月子后,鲁云鹏才去松江的,因为担心妻儿,对北边的消息就有些疏忽了,上回他给松江那边送信,才报喜说了妻子生了个儿子的事。
    鲁云鹏两日后从松江赶了回来。他的脸色不太好,眉宇间的担忧是掩都掩不住,显然已经得了消息。张氏一瞧他的模样,心就凉了:“太子殿下的情形果然不好么?”
    鲁云鹏道:“那箭不是寻常箭支,箭头还抹了毒,当时只是射中了殿下的肩背,马上就拔出来了,初时毒尚未发作,殿下也没当一回事,让身边的人随意包扎了下,上了点金创药。那时正是战事最要紧的时候,殿下身为统帅不可轻离。没想到打完了下来一看,伤口周围都发黑了。殿下没觉得疼痛,是药性所致。虽然当时已经让太医剐了肉。配了解药,可伤势太重了。又反反复复的,始终未能痊愈。殿下为了战局着想,不肯回京医治,辽东众将拼命劝他,他便提了个速战速决的法子,由众将完善,果然打了个大胜仗。把清人给赶跑了,这才班师回朝。但殿下在回京途中就昏迷了过去,到得京中,太医院全员上阵。也始终未能将毒拔清。”
    张氏听得心直往下坠:“怎会如此?居然在箭上抹毒,是哪个清人想出来的毒计?又是哪里寻来的剧毒?以前可从未听说过有这种事!”
    毒药成本不低,而且涂在箭上,份量有限,往往达不到致命的效果。一般战场上是不会用这种方法的,如今清人那边领兵的几位将领,都没用过这种伎俩,因此张氏想不明白,太子为什么会中毒箭。她问:“殿下中箭时。是在城楼上?难不成身边护卫之人就没能发现这支毒箭?”
    鲁云鹏嘴唇动了动,有些艰难地道:“正是这箭来的蹊跷。太子殿下站在城楼上,箭却是从后方射入肩背的,箭虽是清兵之物,可看箭头却是使用过的东西。太子殿下生怕是受了有心人的暗算,为了不打草惊蛇,命人不许声张,大军班师时,由亲卫护送他先行回京,直入宫中,只禀报皇上一人,万万没想到那毒发作得厉害,殿下在途中便已昏迷,而到了京城后,明明皇上下令要封锁消息,可京城中短短几日内就流言四起,如今更是天下皆知……”
    张氏肃然道:“储君安危,关系重大,若真有人故意泄露消息,必有后图,你们不可大意。”
    会伤害储君的势力,不外乎那几种,或是其他皇子有心谋夺储位,或是有人存心要给朝廷添乱。若是前者,太子殿下储位稳固,在政务上表现出色,这一回代父出征,又有了军功,远远超出其他兄弟一大截,如果真有万一,那皇帝只能另外挑选皇子立储,那挑选的范围也不出那几位成年皇子。但二皇子延陵王母家不显,才能平庸又不受宠;四皇子乐安王与太子同母所出,感情甚笃;五皇子晋阳王是个一心风花雪月的风流王爷;六皇子寿昌王倒有些资质,人也受皇帝宠爱,可他年纪太小了,上头压着几位成年哥哥,要做太子哪里轮得到他?这几位都不象是会做出那种事来的人。
    至于那野心勃勃的颖王,他也许有这个心,可皇帝是他嫡长兄,膝下好几个成年儿子,要传位也轮不到他,但是不能排除他存心给皇帝添乱的可能。
    至于那些对朝廷不满的,多半是前朝余眷,虽然朝廷对朱明宗室后人一向优容,但也不能排除有人怨恨太祖皇帝臣夺君位,他们总觉得太祖皇帝不忠,否则就该在赶走清人后,挑选一位血统尊贵的朱家贵胄子弟们登基为帝,而不是自立为帝了。问题是太子中箭之时正在领兵抵御外敌,那些人若真的伤了他,岂不是助了清人一臂之力?南明朝廷毁于清兵之手,太子觉得他们做不出这种事,鲁云鹏也是同样的想法。
    那会这么做的到底是谁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