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闺门秀-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论如何也不可能硬把她们从如今的院子赶出来,只要她赖着不走,他们肯定会帮忙续租的,便没有理会。但如今房东都发了话,还带了好几个牛高马大的子侄来做帮手,她吓得花容失色,只能一边哭,一边收拾行李了。
赵湘与牛氏带着丫头佩儿,搬去了绵花九条。本以为换了个新环境,那些流言蜚语就不会再缠着她们了。可惜事上没有那么便宜的事。两条胡同之间离得也不是太远,乌婆子在她们祖孙门前那一顿骂,实在是近来附近地区首屈一指的惊天八卦,因此流言也传过来了。九条胡同里的居民们听说八卦的主角成了他们的邻居,不管是不屑还是好奇,路过她们家门口,总要指指点点一番。
附近还有些流里流气的男人们,上至六十,下至十六,各种年龄的都有。他们平日最爱聚集在街头巷尾,看到经过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就要出言调戏几句。牛氏那桃色传闻若隐若现的,让他们忍不住心里痒痒,偶尔几回看见了赵湘跟佩儿的姿色,更是魂牵梦绕,便忍不住在她们家院墙外,高声说几句带颜色的话调戏调戏,占占嘴上的便宜。若是看到佩儿出门,口哨嬉笑都上了,吓得佩儿魂飞魄散。若不是牛氏看得紧,不许她出门时多穿一件衣裳,多带一文钱,只怕她也要忍不住跑了。
牛氏在这种环境中,哪里能好好休养?可建南侯府请来的大夫又着实有两把刷子,几剂药下去,她的病就有了起色,却又仅仅是有起色而已。大夫私下感叹自己水平不够,可牛氏却觉得他是故意不治好自己的,嘴上就不干不净起来。大夫脾气直,本来就看不起她为人,一听她的咒骂,更没有好脸色,每日的例行诊视改为三日一次,开出的药能让牛氏维持如今半死不活的状态,既不能好起来,也不会变得更糟,却足以让她有足够的清醒,面对外头的流言。牛氏的精神天天都在遭受打击,脾气越发暴躁了。
她的暴躁只会让两个人遭殃,一是丫头佩儿,二就是她的亲孙女赵湘。赵湘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对待祖母也是一如往日的恭敬柔顺(她以为),却每日都遭到祖母的猜忌和辱骂,不由得憔悴起来,心里对她的怨恨也更深了。
赵湘一日比一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乌婆子那话真是至理明言。再这样下去,别说嫁得如意郎君,重享荣华富贵,只怕她的性命都要葬送在祖母的手上。她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个累赘了。
ps:新年快乐!!!祝大家2015年事事顺利~~~~
☆、第三百一十一章 偶遇
还没等赵湘想到办法解决牛氏这个累赘,她就先听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霍家母子到绵花胡同来了!
那日佩儿胆战心惊地出门买药,回来时就在隔壁绵花八条胡同看见了他们。他们似乎是来拜访什么人的,霍家儿子驾着一辆小马车,车上只坐了霍太太一人,在绵花八条一户人家门前停下。那家有个孩子出来开门,十分高兴地把他们迎进去了。
佩儿从前跟着主人住在云居寺胡同时,曾多次见过他们,因此隔着几十尺远就把人认出来了。她一个小丫头,并不清楚主人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只记得两家曾经一度来往密切,是后来牛氏祖孙搬进了汪家,才跟霍家母子断绝了来往的。她看见霍家母子虽然穿戴并不光鲜,但也整整齐齐,体体面面的,料想他们的处境应该不错,又记得他们还有两门做官的亲戚,时常得些接济,回了家便高高兴兴地跟赵湘说起了这件事。
佩儿悄声跟赵湘感叹:“当初霍太太还想过要向姑娘提亲呢。霍家的良哥儿虽然不如汪家二少爷富贵,但瞧着也是挺俊俏体面的人。可惜姑娘与他无缘。”
赵湘心中一动。
霍太太与其小儿子霍知良也是罪臣家眷,跟牛氏、赵湘处境相似。两家从前同住云居寺胡同,霍太太一度有意聘赵湘为媳。只是牛氏嫌弃他家败落,一心要将孙女嫁到高门大户去,因此只是使计拖着,不说回绝。也不肯明言应承,却想要利用霍太太的姻亲冯御史,向建南侯府施加压力,好趁机得些好处。
本来牛氏这主意还是有些效用的,可惜身边一班猪队友。赵漫因不忿祖母为难生母与同胞兄弟姐妹。故意在霍太太面前暴露了牛氏与赵湘的真实打算,霍太太一怒之下就打消了提亲的念头。她与亲姐妹冯御史太太事后为了报复,还给牛氏的房东施压,逼牛氏祖孙等人搬走。如果不是遇上汪东升回京,把牛氏祖孙接到家中,也许他们就要流落街头了。
佩儿不知道当初牛氏与霍太太几乎可以算是翻了脸的。又见霍知良出落得越发清俊,更知道赵湘近日正为自己的终身大事犯愁,因此才会说出这番话来。赵湘深知其中内情,但想到一直以来都是牛氏替自己的婚事做主,让她做了自己的挡箭牌也无甚要紧。兴许霍家母子愿意听她说几句?当初霍太太可是很喜欢她的。霍知良虽是犯官之子,处境比她强不到哪里去,但他还有做官的亲戚,对他们母子也照应有加,未尝不是个可以考虑的对象。
反正如今她受祖母拖累,名声已经跌到尘埃里了,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儿还有几个能看上自己的?相比之下,霍知良却与自己门当户对。谁也别嫌弃谁。若是能趁机摆脱了祖母,倒也是自己的福气。
赵湘这么想着,便悄悄往正房的方向张望几眼。然后嘱咐佩儿去熬药,自己却回到房中,换了一身干净整洁的蓝袄青绢裙,重新梳了头发,淡扫峨眉。收拾妥当后,她对着镜子端详了半日。确认没有问题了,方才去了正房。向祖母请示:“厨房里的油快用完了,佩儿在熬药。走不开,孙女儿想到胡同口的杂货铺子打一瓶油去。”
牛氏怀疑地看着她:“熬药你不会么?叫佩儿去!”
赵湘有些紧张地回答:“祖母您忘了?前儿您才说过,我们家的柴炭都不够精细,用来熬药最是熏人,若把眼睛熏坏了就糟了。因此孙女儿这两日都只叫佩儿熬药,不敢离得近了。况且杂货铺子就在胡同口,离我们家不过几步路,孙女儿带几文钱过去,一会儿就回来了。”
牛氏想想也对,就几文钱,赵湘能拿来做什么?打一小瓶油用不着十文钱,而这点钱连雇个车进内城都不够。她还怕赵湘会跑了么?
这么想着,她就转身去摸腰间的钥匙串,把身边的小炕柜开了,从里头数出十个铜钱来,想了想,又放回去五个,才递给了孙女:“先打一点油吧,用完了再叫佩儿去买。”又疑惑地问:“侯府不是给咱们送了一大坛子油过来么?怎么?用完了?”
赵湘满腹怨气地接过那五个铜钱,低头道:“您昨儿不是说那油不好吃么?”
牛氏一窒,她昨日不过是随口嫌弃几句罢了,侯府送来的油,怎么也是上等的,这胡同口的小杂货铺子能有什么好油?她怎么可能吃得惯呢?但孙女已经拿钱出了门,她想想,又觉得试一试也无妨。不过五个大钱,她还花得起,绝不能在孙女面前掉了面子。
赵湘气冲冲地出了家门,一想起袖里揣的那五个铜钱,她就气不打一处来。幸好她今日不是真要出门采买,否则拿着五个铜钱,简直羞耻之极。街上的乞丐都比她富裕!
气完了,她连忙收拾心情,拿着装有半瓶油的油瓶往胡同外走去。路上她把头垂得低低的,躲着人走,即使遇见那些嘴里不干不净的小青年,人家朝她吹口哨,她也不理会,只闷头直走,一直走到隔壁八条胡同。
离胡同口不远的一户人家门口还停着一辆小马车,有几个孩子围在马车边上玩耍,对面那户人家有两个婆子坐着一边摘菜,一边闲瞌牙。赵湘也不理会那两名妇人,只盯着马车瞧。那辆马车是冯御史太太送给亲姐妹霍太太的,赵湘还借来坐过,因此一眼就认了出来。她心下一喜,低头往胡同里走,等经过了马车之后,又忍不住回头去看,然后前后张望几眼,找到一棵歪脖子树,就躲在了后面,探头去看那户人家门口的动静。对面的两名婆子只顾着聊天,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她。
她等了至少有一盏茶的功夫,那门才开了,霍家母子在一名中年妇人的护送下走了出来。那名妇人还拉着霍太太的手说:“亲家放心。等孩子出了孝,我一定托人把她送去。你们能从此离了这地儿,也是件好事。”说着就哽咽起来了。
霍太太也红了眼圈:“别这样,等两个孩子成了亲,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到时候我跟我妹夫说一声。也一并把你们接去,大家住在一起,相互也有个照应。到了外地,无人知道我们的底细,我们行事也不必处处小心了。等你几个孩子长大了,你就能享福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你可千万要打起精神来。”
那妇人含泪点头。
霍太太让那中年妇人回去,可那妇人一再坚持要送他母子离开,霍太太只得转身上车。
赵湘等得心急,来不及细想这两名妇人是什么亲家,眼见着霍太太要上车了。连忙从树后走了出来,装作埋头向前走,经过马车时“啊”了一声,仿佛刚刚认出他们的样子,道:“霍伯母?您怎么会在这里?”
霍太太正低头垂泪,闻声望去,见是她,面色变了变。脸立刻就拉长下来。
霍知良也认出了赵湘,他低头不理,只对霍太太说:“母亲上车吧?”
霍太太上了车就把车帘放下。似乎完全没有理会赵湘的意思。赵湘咬咬唇,偷偷看了霍知良一眼,发现他似乎比先前见面时长高了些,换了一身青布直裰,瘦高挺直,确实有几分清俊。她把心一横。迅速低声道:“我知道霍伯母心里必定还在怨我,可是……婚姻大事。自是长辈做主,我实在没有办法……”
霍知良皱起了眉头。马车里的霍太太冷声道:“赵姑娘多虑了。你与小儿没有缘份,说来也是我们家的造化。如今我们母子正准备开春就去投奔我做知州的妹夫,妹妹已经答应了,让我儿拜妹夫的幕友为师,日后为幕,虽然比不得做官富贵,却也十分体面。我儿日后前程似锦,若是当日与你订下亲事,以你如今的声名狼藉,我儿还不知要被人如何笑话呢。可见这世上的事,都是福祸相依的。当日瞧着是件坏事,如今看来,倒是我们家的福气了。赵姑娘也不必再提起什么婚事,我儿已经跟王家长女订了亲,只等出孝就要成亲了。你若真是个知廉耻的姑娘,就别纠缠不休,回去侍候你祖母吧。她虽然不是好人,对你这个孙女也算是用心良苦。”
赵湘羞得几乎无地自容,什么话都说不出口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霍知良驾马车载着母亲离开。等他们消失在胡同口外,她回过头,正对上方才被霍太太称为亲家的那名妇人,才发现对方有些眼熟。仔细一想,却也是个犯官的家眷,丈夫是姓王的,从前也曾官至五品吏部郎中,是颖王的追随者中一个小人物。他家长女自己也见过,比霍知良要足足大上三岁,容貌中等,倒是有些贤良名声。赵湘一向是不把对方放在眼里的,难不成霍知良竟是与此女订了亲事?!
还有,王家人居然也住在绵花胡同,她祖孙二人搬过来这么多天了,怎不见这家人上门拜访?
赵湘正要上前说话,那王太太却一脸不屑地朝她啐了一口:“你这不知廉耻的小丫头,你家里的破事早就传遍了,你怎么还有脸出门?给我赶紧离开,少玷污了我们王家的门!”说罢就往后退了两步,大力将门关上。
赵湘又羞又气,背后又传来了两个婆子的耻笑声:“只怕是听说那清秀小哥来了,特地过来等着的吧?藏在树后面是想装偶遇么?”“她家丫头还争辩说传闻中不好的事都是她家老太婆做的,她家小姐是个正经人。我呸!祖孙俩一路货色,都是见了男人就走不动路的小淫妇!装什么正经人?!”“王家寡妇倒是个正经人,养的几个孩子也好,自然是看不上这种小淫妇的。”“别说人家是读书人,我们粗人也看不上,什么阿儿物!”
赵湘捂了脸拔腿就跑了,哭着跑回了家。牛氏正在房里大骂:“滚哪里去了?你上前门大街打油呢?去了这半日,难不成是会情郎去了?到底是哪家的混账?说出来,看我不打死他!”
赵湘跑回房间往床上一扑,大声哭了起来。若不是牛氏拦着,她早已跟霍知良订了亲,可以名正言顺地离开这里了。就算做不成官太太,做个师爷太太也好呀。如今却只能屈居胡同深处的陈旧小院,不但要忍受外人的流言蜚语,还要遭受亲祖母的误会与辱骂。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
她在心里责怪祖母的时候,倒是忘了,自己当初也是看不上霍家的,甚至还为祖母吊着霍太太,让后者误以为她即将会成为自己的媳妇,态度变得格外亲切而羞恼不已。如今她需要的,只是一个推卸责任的对象罢了。
哭着哭着,她无意中侧过头,却瞥见了窗台上摆放的一纸包东西,顿时停下了哭声。
那包东西不是她们带来的,是前任租客留下。当日她刚搬进来时,曾经想要把屋里所有的破烂都扔出去,被邻居的老太太骂了,指着那包药说,那是毒药,前任租客买来毒死老鼠的,让她别乱扔,害了路过的猫猫狗狗。她就随手放在了窗台上。
赵湘抽泣着坐起了身,盯着那包药,陷入了沉思。
ps:下一章就回归二房了。2015新年新气象,大家元旦快乐~~~
☆、第三百一十二章 图书馆
当赵湘正盯着那包可疑的毒药发愣的时候,赵琇端着装有纸笔的托盘,来到了外书房找哥哥赵玮。
赵玮疑惑地看着她将托盘中的纸在自己面前的书桌上展开,还将笔醮好墨汁,递到自己手中:“妹妹这是做什么?要我写什么字么?”
赵琇笑道:“没错,哥哥写几个字吧,类似于向人劝学,鼓励人努力向上的字眼,最好简短一点,要让人一眼看上去,就印象深刻。”
赵玮更糊涂了:“写这个做什么?”
“不是说要开图书馆吗?”赵琇回答道,“我觉得,等免费图书馆吸引到学子前来,总要在馆中留下一些训诫的话,让所有人都能看见,也是劝学上进的意思。这样露脸的机会,为什么要让给别人?哥哥的字写得也不错,不如你就上了吧?”
赵玮这才明白她打的是什么主意。关于图书馆的构思,妹妹早跟他提过了。其中有许多处闻所未闻的新奇设置,令他感到十分惊喜。他也大致能猜到,妹妹所说的这种训诫语,是留在什么位置的。可他何德何能,可得此殊荣?
他连忙将笔放了下来:“这样不合适。图书馆是让人学习学问的地方,理当请德高望重的士林大家出手题词,至少也得是翰林、国子监祭酒或是大学士们。”
赵琇不以为然:“如今朝中文官都看不起我们勋贵,我们说要开设这样一个地方,请他们中的一员来题词,哥哥确定他们不会端起架子推三推四?最后就算我们求得他答应了。他也多半会说,是给我们面子,是为了天下万千学子。我们受了气还要被人夺去功劳,这种气我可不愿意受。既然是我们家开的图书馆,名声就该归我们所有。反正我不担心会没人上门。肥水自然还是别流外人田的好。”
赵玮听她讲得直白,不由得哑然失笑。想了想,妹妹的假设还是有可能会发生的,他近日在外交际时,曾经向过几位文臣提过自家想开图书馆的想法,得到的虽然有赞誉。但显然都是些场面话,没几个人是真心把他的想法放在心上的,甚至还有年纪很大的老翰林说,他们家虽是行伍出身,但有心向文。也是好事,只是书馆什么的,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为好,生怕他家学问不足,弄了些不三不四的书本来,给学子们看了,会误人子弟。
不过,老翰林虽然对赵家没什么信心。但也承认图书馆是个好主意,竟然跟几位背景相近、年龄相仿、交情颇深的友人商量着,是不是把自家藏书捐一些出来。也建一间图书馆?毕竟这是功在千秋的大善举,是能流芳百世的。不过几位老大人商量来商量去,舍得拿出来的书都不多,珍贵的典籍更是连子侄都不肯轻易出借,生怕不相干的外人会污了好书。即使真的拿出来建了图书馆,也必定不能随意让人入内翻看的。而且要优先供给本家子侄阅读,还要捐书的家族各自派出人手。轮流或是共同看守书馆,免得书馆有失。但一想到维护这样的书馆需要花费多少本钱。此议就不了了之了……
赵玮对这些老前辈们的反应感到十分失望,却并未气馁,反而更坚定了决心,一定要把图书馆建起来,并且名扬天下。这不但是为了建南侯府的名声,也是为了赵家的后代子孙。他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因为顶着勋贵之后的名头,即使饱读诗书,也要被人质疑才学。
赵玮想到这里,便对赵琇道:“我年纪还轻,将我的笔墨留在图书馆中,未必能令人信服。不如用父亲的笔迹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