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而彻底击败武烈侯和功臣们妄图壮大地方势力对抗中央的图谋。
    说白了,秦王政既不想打江东完成统一大业,也不想修筑直道发展北疆,他就是想拿中央财政去远征西南,继而遏制武烈侯和功臣们壮大地方势力,继而给中央赢得足够的时间来控制更多的地方郡县,最终帮助中央成功阻御“分封”大潮的冲击。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这是在武烈侯和功臣们都没有采取相应对策的情况下,假如武烈侯一定要修筑直道,而功臣们一定要打过大江,秦王政一定要远征西南,那么大家都要抢夺中央财政,最后就会形成最为恶劣的一种结果,那就是迫使中央加大赋税的征缴力度,拼命地“压榨”普罗大众,把“官”与“民”的矛盾推到极致。
    到了那个时候就是生死悬于一线了,还要不要保住统一战果?还想不想瓜分统一后的权力和财富?还是否要建立一个崭新的帝国,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就是拿未来的帝国做豪赌,谁不敢赌,谁迟疑不决,谁就输了,但谁敢赌,谁就是义无反顾地去舍身赴死,还是输。
    这就是一个有输无赢的赌局,唯一能确保胜算的就是“庄家”,就是秦王政。
    =
    中枢大臣们不管自己的政治理念是什么,也不管自己隶属于哪个政治势力,他首先必须站在中枢决策者的立场上考虑王国的未来。只要王国能在未来获得丰厚的利益,那么其所在的政治势力才能获得需要的利益,才能实现所追求的政治理念,否则,一切都是井中月水中花,都是不切实际的妄想。
    现在,秦王政的决策满足了他们对利益的追求,但结果是王国的利益被无限制地掠夺,中央财政肯定要崩溃,王国的未来一片黑暗。国祚岌岌可危,王国的利益得不到保证,依附于王国而生存的政治势力又拿什么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未来?
    中枢大臣们的质疑声越来越大,但秦王政始终保持沉默。
    他拿出这个决策后,他就是旁观者了,他相信没有哪个中枢大臣会反对自己的决策。当前形势下,还有比这个更完美的决策吗?肯定没有。
    至于中枢大臣们的质疑,都集中在中央财政上,而如何提高中央财政,那不是秦王政这个最高决策者的事情,而是中枢大臣们的本职工作。
    中枢议事很快进入**。
    中央两大财政官长治粟内史卿冯去疾和少府卿王戊明确表态,中央财政无法保证大军在渡淮作战后继续进行渡江作战,也就是说,即便秦军在军事上具备了吞灭楚国的能力,但因为中央财政的极度匮乏,大军也只能止步于大江北岸。
    言下之意,中央财政既然无法支撑大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统一战争,那就更不要说去远征西南或者修筑直道了。
    太尉公子腾、上将军王翦、蒙武、麃公,卫尉卿李瑶、中尉卿张唐等大臣从军事角度和统一战争的形势出发,强烈要求在最短时间完成灭楚之战,为此他们建议中枢马上修改赋税政策,加大赋税的征缴和徭役的征发力度。
    太傅公子宝鼎、郎中令蒙嘉、廷尉卿李斯、御史中丞甘罗、内史公子成等大臣极力反对增加赋税和徭役,认为这是竭泽而渔,必将危及到国祚的安危。
    这时候右丞相隗状、左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驷车庶长公子豹四位上公大臣提出了一个折衷意见,暂时不做增赋加徭的考虑,先进行渡淮作战,假如渡淮作战顺利,渡江作战也万事俱备,那么中央就以完成统一大业为第一要务,下令增赋加徭,全力保证大军渡江作战,完成中土的统一。
    反之,假如渡淮作战不顺利,渡江作战更是困难重重,那么中央就必须改变统一战争的攻击策略,就必须开辟西南战场,然后对江东实施战略上的大包围,最后以南北夹击来完成对楚国的最后一击。
    也就是说,增赋加徭势在必行,这是形势所逼,统一大业所必须,但实施力度不一样。假如大军在渡淮之后马上渡江作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统一大业,那增赋加徭的力度就不大;,反之,假如大军必须远征西南,必须以开辟西南战场来完成对楚国的攻击,那增赋加徭的力度就非常大。
    =
    中枢大臣们旋即沉默。
    这不是因为四位上公大臣的一致意见份量沉重,而是因为这明显是一个陷阱,一个反击秦王政的陷阱。
    很明显,秦王政无意攻打江东,而武烈侯又一门心思要修筑直道发展北疆,那么无论功臣们如何努力,最终都会止步于大江北岸,既然如此,何不将计就计,让秦王政去远征西南?
    远征西南的成功率有多大?看看楚国就知道了。楚国几百年来有不少胸怀大志的君王都有过开辟西南、拓展疆土的想法,有的甚至付诸实施,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南岭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一条大渠改变不了现实,以今日大秦的国力和当前的形势,远征西南注定了要失败。
    南岭大渠的开凿是武烈侯设下的一个陷阱,而西南策略更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幻,偏偏秦王政就上了武烈侯的当,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竟然相信了武烈侯的西南策略,竟然要远征西南,试图以远征西南来拖延统一的进程,延缓功臣们对地方的控制,试图以开辟西南来增加咸阳宫的权威,打破眼前政治上的困局,这未免过于异想天开了。
    秦王政的决策一出,武烈侯和功臣们的矛盾骤然突出,武烈侯和豪门贵族迅速分裂,两者因为争夺中央财政势必要大打出手,而秦王政则可借此机会渔翁得利,调集中央财政去远征西南。但贵族们不想与武烈侯反目成仇。在他们的眼里,武烈侯和他们的目标都是分封诸侯,两者利益诉求一致,何必为了眼前的这点利益而大打出手,让秦王政渔翁得利?所以,干脆推动秦王政去远征西南。如此一来,秦王政和武烈侯为了争夺中央财政就要拔剑相向了,最后就算秦王政胜出了,武烈侯也必定从中阻挠,而江南控制在武烈侯手上,假如武烈侯出手阻挠,远征西南更是没有半分胜算。
    形势发展到那一步,秦王政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必定以大败而结束,咸阳宫随即在政治上陷入全面的被动,可以想像,那时秦王政还拿什么来阻止功臣分封?
    退一步说,就算秦王政说服了武烈侯,这对兄弟联手合作,创造了奇迹,赢得了远征西南的胜利,但远征西南的巨大耗费将把大秦拖进崩溃的绝境。
    中央财政全面崩溃,秦王政拿什么统治王国?中央增赋加徭,国民不堪重负,必定引发叛乱,叛乱一起,功臣们率军戡乱,可以迅速增加对地方的控制力,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一混乱形势对抗中央,拒绝中央的命令,在所控制地区实施“轻赋薄徭”以收买人心,于是也就形成了割据的事实。
    割据形成事实,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控制,秦王政还能阻止分封?那时他若想维持大秦的统一,唯一的办法也就是分封功臣了。
    但这里面有个最大的变数,那就是武烈侯和北疆武力。
    秦王政之所以敢于实施此策,就是因为他掌控了武烈侯和北疆的命脉,他可以借助北疆的强大武力威慑功臣,假如武烈侯志不在一方诸侯,而是野心勃勃要取代秦王政,那变数就太大了,武烈侯完全可以利用形势,先与秦王政合作诛杀功臣,然后再反噬咸阳,篡位谋国。
    到了那一刻,秦王政固然是自取败亡,而功臣们也统统掉进了武烈侯的陷阱,最后秦王政和功臣们都成了武烈侯的口中食,为武烈侯做了“嫁衣裳”,白白把一个帝国拱手送给了武烈侯。
    变数始终是未知的,秦王政会防备武烈侯,而功臣们也会更加谨慎,但现在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三天后,中枢大臣们一致通过了秦王政的决策。
    =
    =
    =
第410章 谁是猎物?
    秦王政和中枢最后拟制的决策在朝堂上有不同的解读,中央府署、地方郡县和军队的官员们因为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各自所属的政治势力不同,各自所获得的讯息不同,最终会对这一最高决策产生不同的理解,而这些不同的理解最后体现在他们的执行过程中,就会出现无数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将会衍生出一系列不同的后果,这些不同的后果纠结在一起,最终将把整个中土局势推向一个未知的方向。
    对于秦王政和中枢大员们来说,中土局势如何发展,他们心里各有一个既定方向,一个符合他们利益需要的方向。
    最高决策拟制了,要开始实施了,那么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人事大调整,而人事大调整实际上就是朝堂各方势力之间的博弈,调整的结果能否符合各方所需,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
    中枢大员们之间的走动突然频繁了,各方势力互相试探,互相妥协,就连秦王政都数次以巡查为名出现在外廷诸府,甚至有一次还在深夜时分走进了丞相府,然后宫也以隐秘的方式借助外廷的力量频频出动。
    刁斗巷里车马如云,除了以各种名义前来拜访的文武官员,还有名士大贤,巨商富贾,尤其让人意外的是,不知道赵仪和黄依双双怀孕的消息如何泄漏出去的,后宫诸姬、大臣家眷们纷至沓来,就连怀德夫人都在隗清的陪同下,公开赶到蓼园以为祝贺。
    宝鼎为此大为震怒,狠狠地训斥了宗越和赵信。他是这一轮政治博弈中的关键人物,所有事情包括人事调整最后能否满足各方需求,都要看他这个大秦第三股政治势力领袖人物的态度,而这轮政治博弈背后的秘密有几个人知道?即便是中枢大臣,又有几个人真正了解其中的秘密,并推测到他的想法?
    后宫卷入这场政治博弈是宝鼎早就预料到的,这也导致局面更加复杂。秦王政迟迟不愿立储,甚至至今都没有在公开场合说几句倾向于公子扶苏的话,这使得秦王政的孩子们都有机会成为储君,后宫的嫔妃们都有机会成为王后,而这里面所蕴含的巨大利益足以让人疯狂,这些疯狂的举止会大大增加政局的变数,会把大秦局势推向更为恶劣的境地。
    成为大秦储君的途经只要一个,先出镇地方建立功勋,然后领封国做一方诸侯,也就是说,即便做不了大秦的储君,也可以做一方诸侯。现在是一方诸侯,等到中土统一,分封的大门彻底打开,那就是一国之君了。看看过去的历史,诸侯国的君主与大周天子相比,有多大的差距?当然是做诸侯国的君主更好了。
    宝鼎之所以劝谏秦王政尽快立储,原因就在这里。虽然立储未必可以阻止王子们对分封的强烈追求,但最起码可以遏制王子们和功臣们联手对抗中央,而功臣们一旦把王子推在前面为“分封”冲锋陷阵,秦王政和咸阳宫就非常被动了,那可是骨肉相残啊。假如王子们在形势的推动下割据称霸,功臣们就可以进退自如,进可以仿效王子割据地方,退可以支持王子继续称霸,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
    =
    宝鼎为了掌握咸阳局势,不但调用了赵信的黑衣力量,宗越的蓼园秘兵,还动用了紫府黑冰。
    现今关东五国都已被大秦吞灭,紫府黑冰的职责正在发生变化,由外事正在转为内务。外廷大臣数次奏请秦王政,建议大幅削弱紫府职权,待中土统一后就撤消紫府,将黑冰秘兵置于卫尉府之下,做为京畿卫戍的隐秘力量之一。这一奏议遭到内廷的否决,内廷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六国余孽始终是大秦的潜在隐患,必须依靠黑冰力量来予以警备和铲除,紫府不但不能予以撤消,反而要加大秘兵建设。
    宝鼎支持紫府黑冰的建设。他至今还保留着秘兵统率的虚衔,正是因为这个虚衔的存在,让内廷得以借助宝鼎的力量坚决否决了外廷逐步撤消紫府的奏议。咸阳很多人都认为秦王政始终让宝鼎挂着秘兵统率的虚衔,一方面是便于宝鼎在外征伐,另一方面则是利用黑冰公开监控宝鼎,然后者显然卓有成效。宝鼎坚决反对撤消紫府,明显就是不想因此而与秦王政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变得更大。
    问题就在这里。秦王政既然可以动用黑冰力量公开监控宝鼎,那么他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监控镇戍地方的功臣,而这正是外廷坚决要求撤消紫府的原因。
    宝鼎利用手上的秘兵力量获悉了近期咸阳贵族富豪们之间的走动,由此判断出朝堂各方势力在这一轮博弈中大约所拟制的战略和要寻求的利益目标。
    宝鼎和赵高、朱英等人反复商讨后,得出两个结论,一个是贵族们对远征西南不抱任何希望,他们把远征西南做为了激化自己和秦王政之间的矛盾、打击秦王政和咸阳宫权威,推动功臣分封的有力手段,而另一个就是贵族们一致认为自己在精心布局图谋篡国,如果自己仅仅是追求分封,那完全没有必要向秦王政妥协,更没有必要与豪门贵族激化矛盾,唯一的解释就是自己正在阴谋篡国。
    这个结论让宝鼎骇然心惊,也让赵高、朱英等人意识到了一场可怕的危机正悄然而至。
    假如远征西南败了,假如秦王政要推卸责任,假如功臣们要挑起秦王政和宝鼎这对兄弟之间的厮杀,那么诬陷宝鼎阴谋篡国是最好的办法。西南战略是宝鼎拿出来的,远征西南也是宝鼎极力推动的,而远征西南的失败正好证明这是宝鼎设下的一个陷阱,目的是打击秦王政和咸阳宫,消耗中央财政,混乱中土局势,然后宝鼎乘机带着北疆大军一泻而下,篡位夺国可以说是轻松自如啊。
    =
    宝鼎坐不住了,连夜进宫拜见秦王政。
    秦王政平静地听完宝鼎的述说,始终是波澜不惊。
    宝鼎看着秦王政云淡风轻的样子,蓦然想到了什么,但又不敢确定。
    “这都是你的推测。”秦王政淡然说道。
    “我的父亲因何而流放?成蛟又因何而逃亡?”宝鼎质问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王兄难道认为我的推测都是无稽之谈?”
    秦王政冷笑,眼里露出一丝嘲讽之色,“即便你的推测是正确的,那又如何?你不是信誓旦旦,说西南远征肯定是胜券在握吗?”
    “这和西南远征的胜负没有任何关系。”宝鼎说道,“不论西南远征的胜负如何,中央财政都会崩溃,而中央为了维持财政运转,必定课以重税,毫无节制地征发徭役。国民不堪重负,兼之六国余孽暗中撩拨,地方军政官长们推波助澜,最终必然会引发叛乱。叛乱一起,地方势力乘机坐大,中央失去地方的控制,割据形成事实,我们拿什么阻止分封?”
    秦王政没有说话,神色却是不以为然,而宝鼎也肯定了自己的推断,这是秦王政设下的陷阱。
    秦王政的决策一出,远征西南就成为必然,而远征西南把秦王政和宝鼎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宝鼎在回京之初曾对几位宗室重臣说过,他要完成三件事,其中第三件事就是远征西南,但这是宝鼎的迂回之策,事实上远征西南在国力缺乏的情况下,不能为之,会葬送统一大业。宝鼎试图以此来迫使秦王政和功臣们妥协,转而实施“稳定”战略。然而,宝鼎有计策,秦王政和功臣们也有计策,结果一番博弈之后,就演变成了如今这个局面,宝鼎竟然成了秦王政和功臣们联手诛杀的目标。
    功臣们之所以极力推动西南远征,目的是让秦王政和武烈侯兄弟相残,然后功臣们渔翁得利,分封诸侯。
    秦王政则是以此策把武烈侯逼到绝路,迫使武烈侯不得不借助咸阳宫的力量,与自己携手合作,给功臣们以凌厉一击。
    说到底,政治博弈就是利益之争,所谓的忠诚、友情、亲情都是假的,功臣们不相信武烈侯会与他们共享权力和财富,而秦王政更不相信武烈侯没有觊觎国祚之心,所以,功臣们要把武烈侯逼上绝路,逼得武烈侯与功臣们一起打击中央,最后赢得分封,而秦王政也要把武烈侯逼上绝路,逼得武烈侯与他一起打击功臣,坚决阻止分封,集权中央。
    宝鼎知道自己是这场政治博弈的关键人物,但他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像自己的父亲和成蛟一样,不知不觉就成了对手的猎物。
    宝鼎有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过去很多没有想到的事,现在突然间都想到了,而且想明白了。
    =
    贵族是统治阶级,秦王政也罢,宝鼎也罢,都是这个阶级的一员,不能脱离这个阶级而存在。
    宝鼎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贵族阶级需要他,秦王政、宗室、本土老秦人和楚系隗氏都需要他,于是他顺风顺水,大杀四方,无往而不利。等到他成了大秦的一等封君,成了贵族阶级中的显赫一员,华阳太后和熊氏外戚,宗室和本土老秦人都需要利用他的力量为自己谋取利益,所以大家齐心协力,所以宝鼎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战无不胜。
    今天呢?今天宝鼎认为自己的实力够了,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去实现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