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荆轲奇怪地看着手足无措的宝鼎,眉头微微蹙起,凝神沉思。
    宝鼎期待着万道金光驱散黑暗,期待着无尽的勇气撕裂恐惧,他下意识地握紧了剑柄,将它竖立胸前,这一刻,他忽然发现体内再也没有热血爆裂的迹象,他竟然没有勇气去挥动手中的长剑。
    这时荆轲从容淡定的声音传入宝鼎的耳中。
    “用你的心去熟悉黑暗,了解黑暗,直到和它融为一体。”
    荆轲说完之后,慢慢闭上眼睛,用自己的心灵去探视另外一个美丽而静谧的世界,渐渐的,他在黑暗中看到了一张和蔼的笑脸,这个人就是名震天下的东墨钜子田襄子。当年从师学艺之时,自己曾在泰山偶遇东墨钜子田襄子。田襄子和师父有莫逆之交,出于对后辈的呵护,田襄子在剑艺上给予了点拨,教授了“内视”之术,自己的剑术因此突飞猛进。
    荆轲在黑暗里看到了已经故去的师父,师父还是那样精神矍铄,手中的剑还是那样飘逸,他爽朗的笑声回荡在黑暗里,如涓涓细流淌入荆轲的心田,抚平了他那疲惫而忧伤的心灵。
    荆轲蓦然睁开眼睛,冲着宝鼎大声喊了一句,“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一招足矣。”
    宝鼎正在黑暗中挣扎,他感觉自己就象坠入咆哮漩涡的溺水者,看不到方向,看不到天地,更看不到希望,他的眼前只有死神狞狰的嘴脸和阴冷得意的狂笑,突然,荆轲的喊声就象晴空一个霹雳,重重打在宝鼎的心头,让他霍然顿悟。
    “杀……”宝鼎大吼一声,猛地挥动了长剑,剑如长虹,破空厉啸。
    一道闪电在黑暗中闪耀,跟着惊雷炸响,万道金光轰然射出,霎时撕裂了重重黑暗。宝鼎体内的热血突然爆开,仿佛所有的血管都在这一刻碎裂,无穷的力气瞬间贯穿了全身。宝鼎腾空飞起,长剑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剁向了荆轲。
    荆轲吃了一惊,身形电闪,遽然横移一步,一根两尺长的黑色铁棍突然神奇般地出现。
    “当……”金铁交鸣,火星四射。
    宝鼎倒飞而出,一股强悍的力量从撞击之处炸开,当即把宝鼎震得虎口酸麻,手中重剑差点脱手飞出,跟着踉跄几步,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荆轲望着铁棍上的痕迹,眼里掠过一丝喜色,然后慢慢收回铁棍,两手负后,转头望向宝鼎,“再来。”
    宝鼎坐在草地上,脑海中回味着刚才那疯狂一剑,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神智竟然是清晰的,竟然可以清清楚楚地感受到那一剑的攻击过程,这个发现让他欣喜若狂,原来蒙上眼睛竟然有如此神奇的效果,由此推测,自己只要在黑暗里凭借心灵感应发动攻击,那神智就不会失控。
    宝鼎不敢确定自己的判断,他翻身跃起,再度举起长剑,心里涌起强烈战意。体内热血即刻沸腾,跟着热血在四肢百骸爆裂,他的神智当即陷入疯狂状态,迅即进入失控的边缘。
    就在这时,荆轲的声音又在他的耳边响起,“用你的耳朵,你可以听到风的吟唱,听到心的跳动,听到血在身体里奔腾。”
    宝鼎立即用尽全身的力气去聆听耳畔风的呼啸声,聆听心跳的撞击声,聆听血液的奔腾声。渐渐的,他身体里的热血还在如脱缰野马一般狂奔,但他疯狂的神智却慢慢从失控的边缘倒退而回。
    “用你的心去感知天地万物。”荆轲的声音再度响起,“如果有一天,你能在黑暗里看到金色的太阳,看到一望无际的美丽草原,看到气势恢宏的大河大山,你就拥有了一切。”
    宝鼎一时心潮澎湃,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心神霎间失控,手中长剑雷霆劈下。
    “当……”荆轲铁棍再度迎上。
    金铁交鸣声惊醒了宝鼎,他的神智蓦然清朗,但旋即又直奔失控状态。宝鼎咬牙切齿,试图用耳朵去聆听体外的世界,用心去窥视体内的世界,以此来延长清醒的时间。
    荆轲蓦然长啸,身形如电,向宝鼎发动了凌厉攻击。
    耳畔的风声变了,宝鼎立即意识到荆轲在主动进攻,他随即用尽所有的力量去聆听风声的变化,这一变故导致他不得不一心二用,在判断荆轲进攻方向的同时准备发动反击,如此一来战意稍减,他的神智又一次从失控的边缘退了回来。
    宝鼎全力反击,虽然很多时候判断错误,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金铁交鸣声越来越密集,神智失控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宝鼎再也没有进入过第一剑那玄妙而神奇的境界,不过宝鼎知道,只要自己坚持这种练习,终有一天可以彻底控制自己的神智。相信到了那个时候,自己的武技恐怕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
    黑衣悄然出现。
    荆轲示意几个卫士上前攻击,继续陪同宝鼎练习,自己则退到了黑衣身边。
    “这小子不知道累吗?”黑衣看看荆轲额头上的汗水,笑着问道。
    “他是个练武的奇才。”荆轲从他手上接过汗巾,一边擦汗一边说道。
    黑衣的目光转向草地中的宝鼎,摇了摇头,“他的状态还没有恢复。”
    “即使恢复了也没有任何把握。”荆轲说道,“他在疯狂的时候虽然势不可挡,但碰到高手还是不堪一击,因为那时候他的神智完全失控。”
    黑衣微微皱眉,“张良说得不错,这只能做个诱饵,必须另外安排人,确保万无一失。”
    “的确不能指望他。”荆轲说道,“公子隆本人就是个剑士,他身边的虎骑武士也都是高手,宗越更有燕国第一勇士的美誉,所以此趟刺杀难度非常大,若想成功,最好还是寄希望于张良的韩国铁卫。”
    黑衣沉默不语,良久,他指着宝鼎问道:“你看他有多大的潜质?”
    “再练十年,就算他的剑更快,实力也有限。”荆轲指指自己的脑袋,“他这里有问题,这里的问题不解决,他的实力就没有突破的可能,但假如他的病好了,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神智,那前途就不可估量。”
    “嗤……”黑衣哂(shen)然一笑,揶揄道,“荆卿认为他有盖聂那等天纵之才?”
    荆轲脸色微凛,半晌无语,眼里悄然掠过一丝苦涩。
    盖聂,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剑术大师。传说他天赋异禀,少年时便窥得剑术大道,年轻时曾游历天下,而让他声名鹊起的一战却是在齐国稷下与东墨钜子田襄子论剑。双方坐于松下,煮茗论剑。事后盖聂飘然而去,田襄子则回山面壁三年。三年后田襄子出关,齐王建派人问询,东墨钜子说了一句话,“盖聂,大师也。”从此盖聂闻名天下。
    荆轲少年气盛,曾找到盖聂,打算和他比试一下,但等见到盖聂,仿若看到汪洋大海,心生恐惧,掉头就走了。此后荆轲发奋苦练,又得田襄子点拨,但自问在剑术大道上,与盖聂还是有天壤之别。如今荆轲也算是剑术大家,不过窥破剑道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寻找盖聂一比高低的念头了。
    “荆卿是不是有了怜才之意?”黑衣看到荆轲不说话,又问道。
    “生死由天。”荆轲淡然说道,“你敢肯定他会死在这里?”
    “那你敢肯定他一定会遵从我们的命令?”
    荆轲愣了一下,想到宝鼎复活后的一系列反常表现,心里蓦然涌出一丝不祥之感。
    “你担心什么?”
    “我担心这是一个陷阱。”黑衣冷笑道,“这贼子的背后或许就藏着一个阴谋。”
    荆轲看着他,想到他的赵国黑衣秘兵的身份,嘴角处不禁露出一抹苦笑。这个整天在黑暗里搞阴谋的人果然与众不同,他竟然从这个半痴的黑冰武士身上联想到了对方可能藏匿着阴谋。
    “长歌,很多事情,还是想简单一点好。”荆轲劝道,“想得越复杂,事情越难办。”
    长歌是黑衣的真名,黑衣则是他的别名。长歌是个孤儿,无名无姓,自小在黑衣长大,与他经历差不多的黑衣非常多,这些人对外一般都自称黑衣,很少用真名。荆轲最近与他来往密切,酒酣耳热之际,长歌就把自己的名字漏了出来。代北黑衣都在长歌手上,而长歌自平原君去世黑衣分裂后,随即效忠于李牧,为李牧效命。
    荆轲这句话长歌根本听不进去,他阴阴一笑,然后伸出了五指,用力一抓,紧紧握成了拳头,“这一次,不管黑冰有什么阴谋,都无力施展,最终会被我碾成一团齑粉。”
    宝鼎终于气喘吁吁地停了下来,他把重剑插在草地上,解开了蒙在眼睛上的黑布,然后就看到了黑衣那张冷冰冰的丑脸。
    荆轲冲着宝鼎招招手。宝鼎走了过来,眼睛却一直盯着黑衣,神情十分戒备。
    “明天清晨,我带你跑一趟,熟悉一下刺杀现场。”黑衣冷声问道,“你有什么要求?”
    宝鼎看了一眼荆轲。荆轲微微点头,示意没有危险,遵从就好。
    “我要一把重剑。”宝鼎回头指着插在草地上的铁剑说道,“比这把更重的剑。”
    宝鼎经过这番练习,已经发现了重剑的好处。自己力气大,但只有一招,用重剑正好可以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为自己寻找保命的机会增加了一份胜算。
    =
    =
    注释:
    钜子,又称巨子,墨家领袖。
    墨学,在先秦时代和儒学同称显学,在秦以后逐渐沉寂了。墨家有着严密的组织,其领袖就称之为巨子(钜子)。
    学者夏增民在《秦汉墨学发微》中认为墨子之后,墨家后学分离为东方、南方和西方三派。《韩非子·显学篇》言:“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由此也可以侧证一二。墨学在战国后期继续发展,其中尤其在秦国,墨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东方之墨的活动区域大致在宋鲁齐地区,对东部地区影响至深。墨子晚年游楚,卒于楚之鲁阳(今河南鲁山),楚是墨子最后的活动中心,南方之墨者由是兴盛,成为南墨。然而,势力最盛的还是西方之墨,也叫秦墨。
    =
    <;ahref=。>;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八章 太子丹的人质危机
    公子隆担心李牧狗急跳墙,做出非常举动,于是请鞠武在黄昏时分赶到大将军府与李牧商谈,以图暂时稳住李牧。
    鞠武到了大将军府,还没有谈到主题,李牧就主动邀请他随其一起赴公子恒的夜宴。鞠武和公子恒不但相识,而且交情不错。这次他到代北来,本有意拜访,但因为此行机密,事关重大,公子恒又远离朝堂不再过问政事,贸然拜访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他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谁知李牧却主动相邀,显然是想利用公子恒的影响力来打破谈判的僵局。
    鞠武也不推辞,顺水推舟,跟着李牧到了三过坊的塞笳里。公子恒迎出府外,宾主把手言欢,美酒佳肴,清歌妙舞,笑声满堂,直到深夜才散。自始至终,三个人都没有提到谈判的事。深夜宴散,公子恒送鞠武出来,相约明日到馆驿拜访公子隆。
    鞠武知道李牧要逼一逼公子隆,期间请出公子恒来从中斡旋,也不失为一个缓冲双方矛盾的好办法,同时也可以让一帮老头子聚一聚。虽然大家各为其国,但彼此在国事上来往甚多,说起来也认识几十年了,或多或少都有些交情,聚在一起谈古论今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回到千叶园,鞠武向公子隆禀报了一下。公子隆听说李牧请出公子恒出面斡旋,心里不由地松了一口气,估计李牧在公子恒没有完成斡旋之前不会出手,这样他又赢得了一段宝贵的时间。
    鞠武匆忙返回西园。他就住在西园,做为使团副使,又是朝堂重臣,独占一所庭院无可厚非,但这里护卫非常森严,甚至超过了相国公子隆的护卫规格,这未免就有些夸张了。使团成员大都认为西园藏有重金,却不知太子姬丹就一直藏匿在他们的身边。
    太子去秦为质任,这在蓟城是天大的机密,而太子经代北赶赴关中,更是机密中的机密。知道太子赴秦的大臣得到的消息是太子由海路到齐国,再辗转至咸阳,而且已经出发了,但这一路人马中的太子是假的,真太子这时已变成鞠武的从吏,跟随公子隆的议和使团到了代北。
    鞠武走进太子丹的屋中,发现张良已经到了,不过一身紧身黑短衣,脖子上还套着一块蒙面的黑巾,显然是夜行潜伏而来。张良也是一位剑术高手,年轻时就协助其父掌控韩国铁卫秘兵,行事神秘,手中实力更是不容小觑。
    张良与太子丹正在秉烛而谈。太子丹三十多岁,身高体阔,相貌英俊,剑眉星目,鼻正唇薄,半尺长的黑色短须修理得整整齐齐,不过脸色较差,看上去心事重重,憔悴不堪,一双眼睛里更是充满了担忧和悲愤。
    张良已经来了一段时间,两人谈论的话题并不是如何刺杀公子隆,而是太子丹何去何从,是逃回燕国还是到秦国做人质。
    太子丹身份特殊,张良的身份更特殊,虽然两人少年时就相识,交情不错,但太子丹绝不会向张良透漏刺杀公子隆的意思,而张良更不会告诉他自己打算联手李牧杀了公子隆。刺杀公子隆的后果难以预料,事情未必会按照人们想像的那样发展,谁也不能承担这个责任,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所以这件事对于两人来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谁也不会从嘴里漏出半个字。
    太子丹从蓟城出发之前,秘密约见了张良一次,说自己将取道代北去咸阳。至于张良怎么理解,那是张良的事。张良此行的目的是合纵山东诸国抗秦,是促成燕赵结盟,是帮助赵国,赵国保住了,韩国就还有苟延残喘的时间,从这个目标出发,张良需要太子丹在燕国主政,而不是极力主张联秦攻赵的国相公子隆。
    今天深夜张良秘密潜伏到西园拜会太子丹,极力劝说太子丹返回燕国。太子丹一听就明白了,张良已经准备刺杀公子隆,但刺杀公子隆只是此件大事的开始,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自己必须回到蓟城,把公子隆的势力一扫而清,然而与秦国决裂,与赵国结盟,必要时派兵南下救援赵国。这件事的最终完美结局是自己登基称王,也就是说,自己要用非常手段夺取父王的权柄。
    太子丹的实力可以让他走得这么远吗?如果自问实力不够,那即使杀死了公子隆,太子丹也控制不了朝政,决定不了国策,更不要说登基称王了。
    张良毕竟是韩国贵公子,他做不到这一步,他也不可能去做,如果张良介入太深,将来不但害了太子丹,害了韩国,也害了张氏家族。
    鞠武进屋之后坐在一边听了几句,便大致知道两人谈话的内容。张良考虑得非常深远,如果太子丹没有一个全盘的筹划,没有绝对的把握,那么刺杀公子隆只会给李牧赢得短暂的时间,但接下来一切还是还原到起点,对整个大局没有任何推动作用。
    太子丹沉默不语,脸上的表情非常难看。
    张良苦笑。他知道太子在一个王国中的地位虽然极度尊崇,但距离权力中心却遥不可及。太子不能有太大权力,也不能有太大实力,否则会严重威胁到国祚的稳定,这是常识,所以各国太子的日子都不好过,用诚惶诚恐、寝食不安来形容毫不为过。既然太子丹的实力无法支撑他走得更远,那么只有徐图良策,不过,这个策略张良不能说,以他的身份说出来,反而会引起太子丹的怀疑,适得其反。
    “太傅的意思呢?”张良看到太子丹一言不发,只好主动问鞠武。
    鞠武心知肚明,但他也不敢说,只能旁敲侧击,逼着太子丹自己做出决定。
    “直接返回燕国,一则可能会引起大王的愤怒,怀疑太子在代北做了不法之事;二则假若李牧败了,邯郸失守,那么太子没有及时赶到咸阳为质就会成为秦国乘势攻击燕国的最佳借口,如此太子就成了燕国的罪人;三则在秦赵没有决出胜负之前,如果秦国再次催逼,大王还是要将太子送到咸阳;四则……”
    “不要说了。”太子丹剑眉紧皱,用力一摆手,咬牙切齿地说道,“我绝不去秦为质。”
    燕国太子到秦国做人质,其命运基本上一目了然,这辈子算完了。
    国与国结盟,互以王子为质任,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做为质任的王子,命运各有不同,有的一帆风顺回国成为君主,有的因为联盟破裂丢了性命,有的被王国抛弃忧郁而终,有的则设法逃归但结果未必如人所愿。
    如今西秦独大,山东诸国势弱,实力上的不平等导致结盟条件也发生了改变,质任变成了强者对弱者的欺凌,变成了单方面的胁迫。西秦强悍,要求自己的盟友以太子为质任,这个条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就大了。
    储君为质任,对盟国的尊严是个打击,君臣子民为此颜面扫地,举国上下都活在屈辱之中,这种屈辱要么让人发奋图强,要么让人颓废恐惧,但这年代利字当先,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