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再不离婚-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可不行,春婶子,你没听说啊,庙前村一个老婆子就是给她孙子用敌敌畏药虱子,结果把孩子都给熏死了。”香子和她婆婆也坐在一块,不过离张兰芝不远,听楚春子这么一说,赶紧插话。

    香子这一说,周围的人都好奇,“我也是听我姐说的,就庙前村,孙子头上生虱子了,老婆子懒得给抓,说是用敌敌畏一熏就管事,也不知道是用多了还是怎么了,都上十岁的孩子给药死了。”

    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方法,有些懒得妈或者奶奶的,都喜欢用敌敌畏给孩子药虱子,可是这会的敌敌畏药性非常重,一个弄不好就会把孩子药死,香子说的都不是第一个药死孩子的了。

    一群人干到了六点来钟,天也擦黑了,就都收拾收拾回家,等回家唐山水都烧好了,晚饭直接热的中午剩下的菜夹子,是张兰芝用萝卜叶子包的,很鲜,张兰芝包馅好包多馅的,菜夹子其实和蒸饺差不多,就是个头大得很,中午唐山自己就吃了十个,看的张兰芝直怕他撑积食了。

    吃完了饭,张兰芝给广子抓虱子,用密齿梳子给他往下梳,广子龇牙咧嘴的也不敢动,唐山看的好笑,“以后上学可注意点啊,你自己沾上不要紧,回来再让你妹妹沾上,你妹妹这长头发可是不好弄。”

    春玉米刚刚收完,还没脱粒呢,就要开始收春花生了,相对玉米,花生就要费点事,把花生□□要在地里晒上一天,然后在地里空出一块空地来,有搬块大石头的,有用两块石头架根木棍的,把花生顺好一束,握着花生蔓子,用力敲打石头,花生就会一个个的落下来。

    这样敲完了再把花生都装进袋子里用牛车或者挑回生产队的库房。天气也热,敲花生也是很费力气的活,一天下来胳膊都抬不起来,不过好在都是做惯了的,干一天活回家,张兰芝倒是能睡个香甜的好觉。

    到了八月十五当天,前一天将将把花生都收完,八月十五当天分粮食,张兰芝仍然领的基本口粮,当然是少的可怜,好在张兰芝现在能挣钱,不够吃的到粮所买点,一家人不至于像上辈子那样饿肚子。

    晚上还是凑到楚春子家里,做鱼的时候楚春子非得放点辣椒,张兰芝怕老太太不能吃,就问了一句,楚春子老大不乐意,“问你姥你姥到时候也吃不了多少,天天在家里偷东西吃,可不是吃不下饭。”

    偷东西吃?张兰芝可不相信,家里凡是藏东西的地方楚春子都用锁锁的严严实实的,老太太也没有钥匙,哪来的本事偷东西吃。

    “上次你姥不是和你告状呢吗,这两天收粮食我就把钥匙给她放家里了,人家可倒好,一斤桃酥三天就都吃了,可是到吃饭的时候就不吃饭,真是越老越没个样子了。”

    张兰芝眨眨眼,没吱声,既然把钥匙给了老太太了,怎么还能说人家偷东西吃呢?而且张兰芝也知道楚春子这个人做饭,简单粗暴的厉害,平时还好,到了忙的时候人家做的饭到掀锅的时候能把人熏一个踉跄。

    张兰芝还记得刚刚嫁过来的时候,还是一家子住在一块的,到了秋收忙的时候,人老太太把烫好的白菜叶萝卜叶的剁一剁,放上盐,一勺酱半勺油,用手抓一抓,再放一大舀子玉米面和地瓜干,和好了架上篦子蒸,掀锅的时候熏了张兰芝一个跟头。

    现在条件好了,不过楚春子手艺有限,估计老太太更不爱吃了,再说一斤桃酥也没有几块,吃了三天还没吃饭,老太太也不见得就吃饱了。

    不过这话张兰芝就不说了,好不好的也是人家娘俩的事情,现在自己插了嘴,还真说不好就惹火上身了。

    吃完了饭,一家子都坐在一块说说话,楚春子想起一茬来,“芝子,后天晌午你过来帮我做顿饭,有个给你二妹做媒的,过来看看。”

    “那可是好事啊,哪里人,干什么的?”

    “东鸭嘴村的,是个家里的老二,叫何跃东,比你二妹大两岁,可是好差事,给人领导开车的。”楚春子喜滋滋的,大闺女的人家找的好,人那一家子都是有本事的,不过那也是有运气,这点楚春子心里清楚,本以为小闺女和她姐得差的远些,不过要是成了差的就不是很远了。

    其实还差的远了,许志东一家都是能行的,许志东的弟弟更是走仕途的,当初许志东一家看上唐桂芬,是因为唐桂芬的城市户口,当年唐桂芬接了班出去,自己待人接物的都很活泛,一步步的自己闯出去了,怎么说也是吃国家粮的,许志东一家就许志东自己是农村户口,他爹妈就看上唐桂芬的这层好处了,可是没想到千算万算的国家的政策改的快,刚刚结婚政策就改了,两口子当中有农村户口的,不许跟着改城市户口了。其实许志东的爹妈很是看不上楚春子,但是没想到最后结了亲家了,儿子的户口也没能改。

    张兰芝看了看小姑子,脸上带着笑,有些羞涩,没有别的表情,不由得挑了挑眉,果然上次看见的那个这是拉倒了?何跃东倒是上辈子小妹夫的名字,这么看来这世也没跑了。

    “行,后天是吧?到时候我过来。”张兰芝应的爽快,又坐了一会,楚春子拿了几块月饼出来,一块切成四小块,一人分一小块,馅是豆沙馅的,甜腻腻的,张兰芝掰了一小口吃了,剩下的都给了广子。

    第二天一大早的,村大队的喇叭就开始唱戏,唱了一阵又乌拉了几声,这才传出声音来,说是各家养猪的,都不许再在村子里散养了,自家有猪圈的都圈起来。张兰芝听的一头雾水,这会各家的鸡鸭之类的白天都是在街上乱逛的,猪也是,怎么忽然就不许散养了?

 第二十三章

    村里大喇叭的音质很不好,在家里一般是听不清的,这会不少人都在门口站着听,听完了就都站在门口说起话来,“这是犯什么毛病了,还有谁家的猪撞着谁了?”

    “没听说撞着谁啊,这猪还碍着什么事了,还非得让天天关圈里。”

    “嗯,天天在外面走,人家看着不馋吗,馋啦啦的又捞不着吃,可不得都让关在家里。”张兰芝对村子里书记这波人真没什么好的观感,就开口讽刺。引得周围一阵哈哈大笑,这条街在楚春子家旁边是条小路,这会住在楚春子屋后的老太太指着张兰芝笑,“你个芝子,可真是个促狭的。”

    正巧唐桂芳出来倒脏水,看见说话的老太太,脸色一变,很快带上笑,也不说话,倒完水就进屋了,街上的看见唐桂芳,都笑,“芝子,你家小姑子还没找人家呢吧,多大啦?”

    “今年有21了,正相看呢。”

    “人家家闺女都长得好,细高挑,可不能找个熊的。”

    几个人就这么站着聊起来,张兰芝也没管,说了几句就回家了,没多大会,南婶过来了,脸色很不好看,“可是快被气死了,芝子,你说说,你南叔那个熊玩意,想个法子还不知道遮了谁的眼了。”

    “怎么了婶子?怎么还遮了谁的眼了?”张兰芝忽然想起刚刚大队喊得话,就觉得可能和这个有关系。

    “你南叔这个人能钻营,你也知道,也不知道怎么想了个熊章程,去抱个小猪回来,就放外面散养着,也不用怎么喂,一天在外面那猪就自己找了东西吃饱了,再说个小猪能吃多少东西,等着养个有□□十斤的,再把它卖了,再抓个小的回来,挣这中间一笔没本的钱。”南婶说着就生气,张兰芝端了水过来,南婶喘了口气,喝了口水。

    “昨晚上,瘸腿子看你南叔把猪赶回家,就和你南叔说了几句,我听着那话味不对,你看看,今天这不是就喊话不许散养猪子了?气的我在家里骂你南叔,天天好道不想,就会想这些不正经的道道,我就说他天天出去钻营人家多了,正道不会走。”

    张兰芝简直哭笑不得,南婶这是气急了,什么话都说出来了,南叔这个人好色,加上人也能干,这两年还稍微好点有限,年轻的时候是生产队长,那行事可是更加“放荡不羁”,张兰芝还曾经撞见过一回,那是去南婶家送什么东西,刚转过弯看见南婶家了,就看见南叔站在家门口,与南叔家隔着一条小路的一家媳妇,朝着南叔直招手,“老唐,老唐,你过来,上我家来,我包的菜夹子给你个吃吃。”

    张兰芝眼看着南叔晃晃悠悠的进了那媳妇家的门,直到她走都没见南叔回来,张兰芝还在南婶家坐了好一会,心里就明白了,也不知说什么好,南叔是个有本事的,南婶跟着倒是一辈子没遭罪,可气还真是没少生。

    不过张兰芝也知道南婶这是在迁怒南叔呢,就笑,“南婶,可不能这么说,南叔想法子挣钱还能怨着人家了,都是些没本事的,又眼红人家,你为着这个生我南叔的气可不值当的啊。”

    南婶叹了口气,自己也笑,“我也知道,怨不着你南叔,可就是被人家欺负上了心里这个窝火,其实当初你南叔这么干的时候,我就说不能这么干,到底咱这也是占了便宜了不是,我这话一说,你南叔就冲我吼了一声,把我气得再一声也不稀得吭,你看看现在,谁也不是傻子,好事能都叫你占了,你南叔他不听我的。”

    “些汉子在外面有几个知道听老婆说话的,就唐山现在这样,也不听我说话,人家都有自己的想法。”

    絮絮叨叨说了一会,南婶问起来唐桂芳,“我怎么听说芳子和大满子有点事?外面传的风言风语的,我这还听见有说芳子怀了的,你说说孩子天天在家里还能招着谁惹着谁了,一个个一点口德也不留。”

    “可真是的,怎么还能有这样的话传出来,芳子天天在家里也不出去,这是碍着谁了,些人可真是的,什么话都能说出来,昨天我妈还说呢,明天去她家,有来相看的,这怎么还传出这股风了?”张兰芝直皱眉,这种话可不能乱说,风言风语的可是会毁了一个人的,不由得又想起来那天看见的唐桂芳和一个男人在一块的背影。

    “是吗?有来相看的?那可不行,我得去找你妈说说,这都看女婿了,我估摸着你妈那还不知道听没听见风声呢,我去说说去。”

    南婶说着就下炕要走,张兰芝赶紧送出去,南婶进了楚春子家,张兰芝还在门口站了一会,绣子看见了,赶紧走过来,“芝子嫂,你知不知道你家芳子的事?这么外面还有闲话传出来,有鼻子有眼的?今天说的时候大满子她妈也在外面,说话含含糊糊的,我都觉得是真的了。”

 第二十四章

    大满子他妈就是早上说张兰芝促狭的老太太,张兰芝皱眉,那老太太人挺好,平时也不言不语的,大满子也是个挺能干的小伙子,不像是能放出这种风声的人啊,而且对唐桂芳张兰芝还是很有信心的,这姑娘很清楚该干什么,不会做出损名声的事情来得。

    “我也是刚听说的,芳子还是个大姑娘,怎么就有这样的闲话传出来,些老娘们真是不留口德,人家孩子天天在家里都不怎么出去,怎么就让人说成这样了?再说老赵婶子也是,含含糊糊的她家大满子是个大小伙子没什么影响,我家芳子还能没影响吗?”不管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张兰芝都是要护着自家人的。

    “可不是的。”看张兰芝这么说,绣子就接了一句,还没说完呢,就看见楚春子怒气冲冲的推开门出来,后面南婶直喊,看见张兰芝站在门口,赶紧喊“芝子,快过来拉拉你妈,你看看她这个熊性子!”

    “拉什么拉,芝子你不用过来,个赵文捧我还真是小看了你了,你给我出来好好说说,我家是怎么得罪你了,你这么坏我闺女的名声,你个黑心眼子烂肠子的,就你儿子那个熊样,你也不好好看看——”

    赵老太太就住在楚春子家后面,楚春子两步路就走到了,一般没什么事家里的大门白天都是开着的,楚春子也不进屋,站在大门口就开始骂,正巧大满子也在家里,听见楚春子的话就想出去,被赵老太太拉住了。

    “你别出去了,这种事你一个大小伙子出去了对你名声不好,你别管了。”

    “妈,那老太太多泼妇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出去哪能吵吵的过她?”

    “你也知道那老太太泼妇,你还看上她家里的闺女,行了,你在家里呆着吧,我出去看看。”

    赵老太太知道儿子看上前屋的唐桂芳,其实心里对这闺女也满意,不过心里也知道楚春子不一定能看得上自家,前几天儿子回来说和前屋的闺女拉倒了,赵老太心里就不怎么舒服,不知道是打哪里传出来的风声,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还越说越离谱,传到跟前来了,赵老太心里有气,话里也就含含糊糊的,这下可好了,这老泼妇一过来,今天免不得得生口气了。

    “你看看大喜嫂子这话说得,屋前屋后的住着,谁是什么人谁都知道,谁知道这样的话是怎么传出来的,怎么还找到我家来了?”

    “可不是的,不知道是谁烂了肠子的乱说话,我家芳子可是个好闺女,别人不知道,赵嫂子你应该知道,我家芳子天天在家里,连门都不出的,这又是怀孕又是干啥的,这不是害人呢吗,我嫂子这也是太生气了,不管怎么说这也涉及到大满子不是,也不能怪别人乱想。”南婶后面拉不住楚春子,也只能跟过来□□脸。

    这会谁家吵架就和演大戏似的,呼啦啦知道的都过来围着看,楚春子是越战越勇,赵老太就不行了,本来就是个不多言多语的人,听南婶这么说就借着台阶下,“那更不能怨着我家了,谁也不是那多话的人,大喜嫂子可不能就找着我家了,谁传的话去找谁,也不能说就芳子受影响了,我家大满子就不受影响了不是。”

    楚春子这么一听又要跳起来,被张兰芝拦了一下,“妈,可行了啊,我南婶在这说说就行了,再闹就不好收场了,明天芳子不还得相看人家吗?”

    张兰芝拉着楚春子回了家,后面南婶笑眯眯的收尾,屋子里唐桂芳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可是回来了。”

    张兰芝并不是很喜欢小姑子,楚春子的这么多孩子,小姑子和她最像,不过表现的没有那么明显,内里的自私和楚春子如出一辙。不过不喜欢归不喜欢,小姑子是怎么样的人和张兰芝也没有多大关系。

    张兰芝看没什么事了,就准备回家,被唐桂芳叫住,“嫂子,家里没有引子了,你家有没有,给块用用。”

    “行,你过来拿吧。”

    引子是发面用的东西,作用等同酵母,当然这会没有卖酵母的。引子是用玉米面做的,不管谁家的媳妇都会做,用引子把玉米面发开,面开了之后握成一个个小球,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干了之后收起来就可以了,用引子做的馒头很香,虽说没有酵母做的发的软,但是有一股很浓的麦香味,直到后来日子好过了,张兰芝还会时不时的用引子蒸馒头,不过那时候有了孙女外孙,小孩子都不是很喜欢,张兰芝就渐渐地不再吃了。

    下午张兰芝照例到海边赶海,这会正是吃鲅鱼的时候,渔船出海捞的都是鲅鱼,都不大,但是很新鲜,价钱也不贵,还有卖鲻鱼的,也叫扒皮狼,需要把鱼皮扒掉才能吃,不过鲻鱼皮能入药,谁家有牙疼的,都会弄点鲻鱼皮炒鸡蛋,吃了倒是的确管用。

    张兰芝这些日子过来买小虾的都认识了,鲅鱼给张兰芝算的不贵,就买了半筐子回去,新鲜的小鲅鱼炖着吃也挺好吃,当然了,鲅鱼最好吃还是要包饺子吃,剁了下丸子吃也好吃,买半筐回去也不多,给楚春子些,再给南婶些,就差不多了。

    今年张兰芝心里很有底,赶海赶的扇贝牡蛎海虹这些吃不完的都晒成了干,买虾的时候遇见便宜的像鮟鱇海鲶鱼的,也都买了回去晒成干,等秋收完了闲了,就去买了棉花回来,这个冬天不会难过了。

    回去的时候,张兰芝绕了个弯去了趟粮所,准备推袋子麦子回家。刚收了春玉米,这会粮所里里外外的都是一袋子一袋子的玉米。“过来了,要干点啥?”

    “想买点麦子。一袋子多少钱?”

    “还是那样的价,不过今天可叫你赶上了,有几袋子应该是前年的麦子,堆在角落里都给忘了,也没生虫也没怎么的,你要是要就给你便宜。”

    这个粮所是这一片唯一的一个粮所,平时很少有人过来买粮食,一般都是拿粮食过来换点粮票的,谁家有人多的,能干活的家里有余粮,都是拿到集上卖,一般都是二三十斤,买的也都是家里稍缺点的,谁也舍不得花钱买粮,像张兰芝家这样也没有劳动力还能吃的,集上一般也都认识,为了不那么显眼,张兰芝都是绕一个大圈过来,一次多买上一点。

    “没生虫?要是要,你给什么价?”

    “7分钱一斤,你看看你上哪都买不着这个价的。”

    正常价是1毛1分,张兰芝赶集的时候问过了,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