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来,得给这位自我感觉太良好的汉王好好解释一下,免得他东想西想,产生错觉了。
  “王爷,”吴婳正色道,”那第一次你中了石头鱼的毒刺,我救你是出于一种不能见死不救的本能;而第二次呢,王爷高看婳儿了。”
  说到这,吴婳提高了音量:“对不起,不是婳儿没有告密,而是婳儿告密了,还大声跟皇上说了三次,可是当时戏台上太吵,皇上他要假装没有听见,我有什么办法?”
  此时,汉王忽然脸色发白,眼睛睁得老大,他倒退了几步:“你说什么?你告密了?你骗我!”
  吴婳迎着他质问的眼神,冷硬的说:“王爷,婳儿今天和你一样坦诚,句句实话。”
  “不,不,你骗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原来你都在欺骗我!”
  汉王忽然神情激动,“刷”的一声,从腰间拔出宝剑,用剑尖指着吴婳的脖子,厉声道:“信不信本王杀了你?”
  “你不敢杀我。皇上去年省亲的时候,可警告你了,必须要善待我呢。我猜,皇上又要进行北征了,皇上说不定马上就要再来山东,看你怎么跟皇上交代!”
  吴婳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那冰凉入骨的宝剑,霸道的说。
  “不要跟我提父皇!”汉王突然变得有些神经质。
  他大叫着,手上用力,剑尖一挺。
  吴婳只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
  血,一点一点从她的脖子上流了出来。
  吴婳不叫疼,也不敢动身子。
  她看着汉王此时那血红的眼睛,她还从来没有看到他这样发怒的样子。
  她闭上眼,心一横:“今天,要么死在汉王的剑下,要么让汉王向我服输!”
  终于,吴婳强大的气场,镇住了正在情绪激动中的汉王。
  “嘶!”汉王的宝剑入鞘的声音,他的声音变得冷酷:
  “今天我对你说过的每一句话,你就当从来没有听到过。我也会当,从来没有说过,我从来不曾爱过你,我的生命中,不曾有你!”
  汉王将宝剑系在腰上,立刻又恢复了平日的冷峻和霸气,他的情绪已经渐渐平息,但是最后,他的声音还是有些哽咽:
  “婳儿!我最后一次这样叫你。今后,你当你的细作,我做我的汉王!我永远不会杀你,但是我们以后各凭本事,各自扮演自己的人生角色吧。吴姑娘!”
  说完,汉王头也不回的转身而去,正好和温哈喇王子撞了个满怀……
  温哈喇王子告诉他,此时,北京皇宫烽烟又起。
  原来,永乐二十二年正月初七,阿鲁台又开始重操旧业,在明朝边界沿路抢劫,侵扰大同等地。
  大同、开平守将奏报敌情的折子刚一上朝廷,群臣也知道,皇帝这次肯定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御驾亲征,于是,纷纷上书劝永乐帝再次北征。
  但是这一次,一听阿鲁台三个字,就要叫嚷着“御驾亲征”的朱棣,却忽然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他第一次开口想要说“不,朕老了,乏了,还是让别人去吧。”
  可是谁来挂帅出征呢?
  当朱棣将帅印托在手里,想要找一个交付的人的时候,却叹了一口气。
  “罢了,这些人打仗还可以,但是领兵布阵,根本不行啊。这最后一次北征,朕就彻底打败阿鲁台,让他魂归沙漠!”
  此时朱棣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他时常没有来由的咳嗽,从前在战场上的旧伤也开始复发。
  但为了彻底解决阿鲁台常年犯边这个大问题,他十分勉强地骑上了战马,第五次率领大军出征。
  “朕多希望,瞻儿能够明白,就算朕已经风烛残年,只要有一口气在,也要帮他把对头收拾干净,将来才好安心做皇帝,永远过太平日子!”
  朱棣这一辈子,作为一个从小就爱缺失的孩子,他把深深的爱,全部给了皇孙朱瞻基。
  二月初九,朝廷开始征兵。征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五都司及西宁、巩昌、洮、岷各卫的士兵,以三个月为期限会合于北京及宣府。
  三月初二,朱棣命柳升、陈英领中军,张辅、朱勇领左掖,王通、徐亨领右掖,郑亨、孟瑛领左哨,薛禄、谭忠领右哨,陈懋、金忠领前锋。
  四月初四,车驾由京师出发。命皇太子监国,以大学士杨荣、金幼孜一起随行,杨士奇等留京辅佐皇太子。
  然而,一路上并没有见到有蒙古鞑子。
  二十五日,永乐帝的车驾到达隰宁,有探报说道:阿鲁台去年秋天听说大军来到就远远逃走。到冬天,大雪积至丈余,牲畜大多死,其部下也四散离去。近来,听到朝廷又出兵,就逃到达兰纳穆尔河。(未完待续。)

  ☆、192章 回家回家,哪里才是家

  听到这个消息,朱棣心里十分失望。
  他狂怒道:“这老贼,每次朕一来,就躲得远远的。这次朕一定要将这老贼追上,说什么也不会放过他。他一定还跑不了多远,给朕全速追击。”
  大军全速前进。
  五月初五,皇帝的车驾浩浩荡荡的进驻开平。
  可是沙漠地区,突然来了一场大雨。
  这场雨来得真不是时候,裹狭着黄沙和寒流,倾泻而下,很多士兵开始感染风寒,陆续死去。
  此时,朱棣才发现,由于他连年用兵,沙漠里本来就白骨遍野,现在更是又又多添了累累白骨。
  此时,朱棣忽然想起了那句古语:一将功成万骨枯。
  “朕成功了么?朕这五次北征,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些累累白骨,是在向朕诉说他们的凄凉么?”
  不知道为什么,从15岁上战场,到现在65岁,一代战神朱棣已经跃马扬刀,在战场上驰骋了40年。
  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于他的刀剑之下。
  他早已见血不惊。
  可是为何,今天这些累累白骨,第一次让朱棣觉得,是那么触目惊心,目不忍视?
  “传令下去,命柳升等率军士收拾道中遗骨,朕将亲自为这些死去的亡魂做文章祭奠。”
  此时的朱棣,竟然下了一道如此离奇的旨意。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朕对这些战亡的将士们的体恤之情,相信一定会感天动地。”
  此时的朱棣,忍不住感慨万分。
  他看着那些白骨,心里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他觉得这些白骨,就像是专门生在这里,等着他,陪着他,为他一路行注目礼似的。
  所以,他用最深的敬意和最美的文辞,祭奠了这些无人认领的白骨。
  此时,随军的杨荣,看着身体病弱的朱棣,在为那些白骨祝祷的时候,心里忽然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皇上这回的举止,可是大大异于从前!
  他心里一动,开始默默的注视着永乐帝。
  六月初一,皇帝的大型车驾到祥云屯。
  初三,到翠玉峰。
  朱棣命前锋陈懋、金忠探查敌情回奏,可是一无所获。
  “不可能啊,难道朕判断错误?阿鲁台真的不在附近?不行啊,我兴师动众,不可能无功而返啊。”
  朱棣在心里暗暗懊恼,可是他还是只有命令士兵一路追击下去。
  初十,车驾至金沙泺,陈懋等终于带回战斗所得——九匹马!
  看着这唯一的可怜的战利品,朱棣哭笑不得。
  “继续追击!”
  他赌气似的命令道。
  十七日,大军到达天马峰,陈懋派人给永乐帝奏言:“臣等已到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人踪迹,怀疑敌人逃走已经很长时间了。”
  “不,朕不信!朕不信那阿鲁台能上天去了。这将是朕最后一次北征,朕一定要追上他打得他落花流水。朕一定要彻底收拾这个老狗。”
  朱棣狂怒的吼叫着,命令张辅、王通等分兵穷搜山谷。
  可是一天下来,仍毫无发现,众将领兵返回。
  二十日,陈懋等也因粮尽而还。
  经过反复搜寻,仍然不见阿鲁台的身影。
  此时,朱棣的身体却是一天不如一天,之前那场大雨,连很多年轻的士兵感染风寒死去,更何况朱棣毕竟65岁了!
  他勉强顶住风寒的侵袭,但是,现在,连日的疲累,还有无功而返的痛苦,以及难逢对手的急躁,让他心性大乱。
  他病了。
  可是却勉强支撑着自己,不要倒下。
  马云早就发现了皇帝的病况,要将永乐帝的病情告诉几位重臣,可是朱棣总是摆摆头,虚弱的笑道:
  “不要大惊小怪,朕能撑得住。”
  此时,是退兵还是继续追击,大臣们发生了争论。
  英国公张辅率先请命:“皇上,臣愿意自己领取一个月的粮食,率领军队深入大漠,一定要把阿鲁台抓回来。了皇上平生之夙愿。”
  可是,杨荣却着急的站出来,禀报道:“皇上,大军已经到此,如果继续呆下去,粮草必然无法充足供应,必须尽早班师。”
  “可是,皇上五次北征,都无功而返,皇上一定难解此恨。我是陪着皇上当年从靖难战争一路打下来的人,最是知道那种不能生擒敌手的遗恨。”
  英国公借着机会抢白了杨荣一句。
  暗示杨荣这种半路出家的文官,和朱棣的关系,并不及他英国公的亲密。
  可是杨荣岂会罢休,别忘了,他最是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他赶紧毫不客气的回击道:“英国公,既然是战场上下来的人,就不该我这个门外汉来告诉你,现在军队没有粮草的危害了吧?”
  英国公杨荣这一番巧妙的抢白噎住了,他正想继续还击,朱棣木然地听完他们的争论,下达了命令:
  “班师。”
  于是大军往北京开拔。就像一只蜿蜒爬行的长蛇,缓慢的掉头前进。
  此时,坐在大型车辇里的朱棣,忽然觉得一种深深的厌倦。
  他真的已经厌倦了。
  从少年时起跟随名将远征,到青年时靖难造反,再到成年时远出蒙古,横扫大漠。
  打了几十年的仗,杀了无数的人,驰骋疆场的生活固然让人意气风发,却也使人疲惫不堪。
  “还是回家吧。”朱棣在心里说。
  此刻,回到北京的那个皇城,对于朱棣来说,忽然变成了一个十分迫切的愿望。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迫切。
  二十二日,朱棣和群臣商议分兵两路,他率骑兵东行,命郑亨等领步兵西行,约定会合于开平。
  此时,朱棣的身体越来越差。他依然强撑着,命令马云严守秘密。
  七月,大军到达翠微岗,周身患病的朱棣忽然之间,觉得自己有点撑不下去了。
  他叫住了马云:“马公公,朕感觉不太好,恐怕回不了家了,也许,这大漠才是,朕最后的家。”
  “不,皇上,你会回去的。你要坚持住。”
  侍候了朱棣十多年的马云,忽然觉得悲从中来。
  “不要慌张。在朕看来,这几年,你跟着朕,也有了些历练,依你看,朕将在这最后时刻,召见谁最为稳妥呢?”(未完待续。)

  ☆、193章 含笑美人怀

  朱棣虚弱的一笑,此时,生死对于他来说,已经成了小事,如何将他这大明江山,平稳的传递给他的下一代,这才是作为一个皇帝最为放不下的问题。
  “皇上,老奴怎敢妄自揣测圣意?皇上想要见谁,老奴立刻就去为你通传,臣能保证的是,绝对不泄露半点端倪出去。”
  谨慎的马云在心里凄然一笑,朱棣即使在这最后时刻,还在试探他对于皇储的立场。
  这个时候,他当然不会轻易说出自己的立场。
  皇帝对于身后事的安排,最是谨慎,就是自己的至亲臣子,也当避讳。
  身边的近臣,稍微不注意,流露出自己的倾向,若是并不是皇帝的心意,恐怕朱棣就会留下一道遗旨,将那个知道太多的人一并送去地府陪他。
  果然,朱棣也是看出来马云的谨慎了。
  他咧开嘴角,强笑道:“哼,你这老家伙呀……口真是紧得很哪,也好如此,朕也就放心了,去,传,张辅来见朕吧。”
  “是,皇上。老奴这就去。”
  马云立刻去军帐中,找到了英国公张辅。
  英国公张辅听到皇帝将要召见他,有些吃惊,但立刻就整整衣冠,来到朱棣的大帐之中,君臣二人之间进行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亲密谈话。
  “张辅啊,你父张玉当年和高祖皇帝并肩作战,是战场上称兄道弟的拜把子兄弟,我们两家算是世交啊。你又和朕当年一起起兵靖难,朕得了天下,你也世代封侯,这是最圆满的结局了。”
  朱棣此时回忆起这些往事,忽然变得很有感触,沧桑的脸上,忍不住真情流露,变得有些感伤。
  “皇上……。”张辅跪在地下,泣不成声,“张辅正是因为有了陛下,才有了如此高的爵位,张辅心里有数。张家当世世代代效忠皇上。”
  “快起来。快起来。”
  朱棣欣慰的笑着,想要起身扶起张辅,却牵动了喉咙上的咳嗽,于是一阵剧烈的猛烈咳嗽,差点上不来气。
  过了好一阵,朱棣的呼吸才变得平缓,他将身体摊在床上,胸口还剧烈的起伏着。
  “张辅,你看,朕真是老了,连跟你聊会天都变这样。”
  朱棣抱歉的笑了笑,目光殷切的望着张辅,说道:
  “太子经过这么多年磨练,政务已经十分熟悉,我回去后会将大权交给他,我自己就安度晚年,过几天平安日子吧。你这么多年,一直是在背后默默支持太子的,这我知道。”
  朱棣说到这儿,用一种知晓一切,宽容一切的语气继续说道:“今后,希望你光明正大的尽心竭力辅佐太子。朕若是有什么不测,你就是朕唯一的托孤大臣啊。张兄!”
  “皇上,怎敢如此劳动您叫我一声兄长?多谢皇上如此信任!张辅感激不尽!”
  英国公张辅赶紧郑重的跪下回应道:“太子殿下忠厚仁义,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重病缠身的朱棣笑了笑。
  他在心里轻轻对自己说。
  “这一生,朕夺得了江山,也守住了江山,现在太子已经很能干了,大明帝国必将在朕的后代的手中,变得更加强大,朕也该能够休息一下了。”
  这个战争狂人,第一次在征途中,有了安享太平的感觉。
  他悠然的闭上眼。
  此时,向回开拔的的大军刚好走到了榆木川一带。
  半梦半醒的朱棣刚好睁开眼睛,眼前忽然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
  这是谁?此次,朕北征,并没有带随驾的嫔妃啊?
  朱棣疑惑着,揉揉眼睛,仔细一看,居然是死去多年的权贤妃,那年轻而美丽的笑靥。
  “妍儿,你怎么在这?”
  朱棣吃惊的叫着,看着权妍儿,一如当日的音容笑貌,忍不住抚摸着自己如雪的霜发,悲切道:“你还是那么年轻,可是朕,却老了。”
  权妍儿微微一笑:“皇上,妍儿来这儿接你。你累了。休息吧。”
  “妍儿,这么多年,朕多么想你,却一次也没有遇见你。为什么偏偏在此刻遇到你?”
  朱棣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想要摸一摸权贤妃那美丽的脸庞。
  “皇上,妍儿在此等候你多时了,只是皇上的心中,有太多的军国大事,太多的责任和使命,所以一直不曾注意到妍儿,现在你终于看到妍儿了,说明,你真的已经放下了。”
  权贤妃的话,让朱棣如梦方醒,有一种瞬间被点化的感觉。
  “妍儿,朕自今日起,只愿长眠不愿醒。”
  朱棣舒服的闭上了眼睛,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皇上,睡吧。睡吧,再也没有人来打搅您了,妍儿永远和你在一起。”
  多么舒服啊。
  这是朱棣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最轻松的一觉。
  解除了责任和使命感后的朱棣,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他再也没有醒过来。
  大军还在浩浩荡荡的向着回家的路开拔。
  然而,朱棣想不到的是,他已经回不了家了,苍凉的大漠,成了他最后的家。
  这个喜爱战争和打仗的皇帝,在征途中结束他的传奇一生……
  这一夜,大学士杨荣也奇怪的难以入睡。
  到夜半的时候,他看到大漠高冷的苍穹上忽然滑落一颗流星。
  糟糕。
  他心中一种不祥的预感。
  他赶紧翻身穿好衣服,鞋袜。正襟危坐的等候在大帐里。
  果然,过了半个时辰,军帐被猛地掀起。
  外面有瓶器倾翻的声音。
  “是马公公么?”杨荣不慌不忙的问。
  “杨大学士,你难道是神人么?”进来的马公公惊慌失措。
  一见到真的是马云,杨荣“霍”得站起来。
  “皇上……”马公公说不出话来。
  “皇上!”杨荣此时显得又紧张,又激动,又害怕。
  “皇上……”杨荣喃喃自语。
  他用询问的目光望着马云。
  “是的。”马云沉重的点了点头。“杨大学士,依你之见该怎么办?”
  “马公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不然,皇上重病之前唯一召见的顾命大臣并不是我,为何马公公第一时间选择和我报信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