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朱棣面上露出欣喜之情,难得今天带来的这几位心腹大臣,都能洞明世事,说出了他心中早就想说的话。
他赶紧水推舟的说道:“其实太祖在世时,就曾发现这个问题,只是他精力有限,自然该我们做儿孙的,为父皇达成夙愿。”
说罢,他神情一震,“前事之师后事不忘,这一次,兴建北京宫殿,务必规避南京宫殿时出现的种种问题。在座的各位,是风水,玄学,预算,工匠等各方面的精英,朕要兴修一座伟大的皇城,可以屹立后世,千年无恙。”
“是。”所有人齐声回答。
二红发现,北巡回来的永乐帝,一方面躇踌满志,整日谋划,一方面却茶饭不思,时时发呆。
她明白,永乐帝是为迁葬贤妃的事愧疚。
营建北京宫殿刻不容缓,自然,迁葬权贤妃的事,只能再缓。
可是这一缓,就不知道是多少年。
这世间很多事情都怕等。
尤其是已经54岁的朱棣,有些事,他更是等不起。
其实他也知道,只怕这一次没有迁葬,权妍儿这一辈子,都只能孤零零的躺在山东,再也没机会进入皇陵,和他长伴身边了。
他是真心爱权妍儿的,生不能同衾,死若能同穴也好。
可是在他的江山大业面前,爱人只能却步。
吴二红轻叹一声,却丝毫不忍心腹诽朱棣,因为她看到面前的永乐帝,身体清瘦,神情憔悴。
看他今日没有用膳,从杨公公忧心忡忡的眼神里,吴二红猜测,这段时间,皇上怕是为愧对贤妃一事而茶饭不思,本来人也上了年纪,这样折磨自己又是何苦。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江山大业与美人情谊,自古难两全。
往往情深落两肩,一肩担了爱,一肩担了忧,抛不开心头沉甸甸,轻飘飘又看不见。
永乐大帝心中多少无奈,也无从倾述。难得今天吴二红来,他倒是吃了几块点心。
永乐帝北巡回来后第三天,皇三子朱高燧前来奉天殿辞行。
(亲们,信风水么?这个不是迷信,是有科学道理的哦。说来这也是一种神秘的传统文化。继续感谢我的书友们天天的票票支持。爱你们啦。)
☆、第44章 多情的端午节
朱高燧永乐二年进封赵王。因为朱棣一共就四个儿子,其中皇四子夭折,朱棣最初格外宠爱这个最小的老三。
高燧恃宠而骄,早年与汉王朱高煦谋取夺嫡,时时谮越太子。永乐七年,朱棣听闻他的种种劣迹,大怒,将一心鼓动他夺嫡的长史顾晟诛杀,褫高燧冠服,幸亏太子说情,才得免死罪。
朱棣又选择国子司业赵亨道、董子庄为长史,辅导朱高燧。
这几年,高燧变得十分知礼守法,朱棣看着他的变化,感到几分欣慰。
此番迁葬徐皇后,朱高燧作为儿子自然也一并回京拜谒。
丧礼仪式一落成,汉王朱高煦请求留在北京,为母后多守灵几日,其实是协助兴修北京宫殿,朱棣犹豫再三,最后默许。
而这个当年一向什么事都跟随汉王的老三,却似乎对京师并不留恋,刚从北京返回南京皇宫,就主动请辞。
“我儿已有四年没有回宫拜见父皇,父皇倒是时时收到你的节礼和家信,皇子中,你最小,现在父皇看你已经长大了,何不在京城多留几日?父皇老了,也想享受一下儿孙绕膝的感觉。”
此时的永乐帝朱棣倒有点不忍心了,真心挽留这个老三。
“父皇鸿恩,儿臣没齿难忘。可是已经分封的皇子,不可滞留京城太久,回到自己封地,才是本分,儿臣恐多留一日,让然闲话,让人不安。”
朱高燧话里有话。
“谁敢闲话,谁会不安?……你二哥要留在北京,我也准了,难道还怕多留你一个?老三,你留在宫中……且过了端午再回封地也不迟。”
朱棣虽觉得长留朱高燧,也有不妥,但话已至此,不容反悔,当即拍板,让朱高燧在宫中过端午。
永乐帝传旨尚宫局,希望今年这个端午节,宫中过得热闹些。
五月初一日起,至十三日止,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赐蟒衣……
诗圣杜甫《端午日赐衣》道:“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每到这个时节,宫里都要赏赐新衣。
今年一直身处关雎宫的孙灵微,为大家设计了一种新的吉服补子——白蛇和许仙人像补子。
她画技本来了得,所以巧妙的将关于端午的民间故事“白蛇娘娘和许仙”的故事融入吉服中。她笔下的白蛇娘娘温婉动人,一点也没有蛇精的妖媚,非常喜庆。
而那许仙看着,飘逸俊挺,却并不太像书生。
吴二红看着,怎么有点皇太孙朱瞻基的影子?
“你们说,微姐姐设计的这个吉服补子,这许仙大官人像谁?”
“像皇太孙。”几个小宫女嬉笑着盯着孙灵微。
这位孙姑娘年纪虽轻,却最是体上怜下,在宫里人缘也好,宫女们既敬重她,又喜欢跟她胡闹说笑。
“红儿,这许大官人哪里就像皇太孙了,你是不是天天和皇太孙在一起,心里眼里就想着瞻基哥哥呀。”孙灵微话题轻轻一带,反倒开始取笑起吴二红来。
“啊,二红姑娘想着皇太孙,嘻嘻嘻。”小丫头们经不住撺掇,纷纷跑来开二红的玩笑了。
“微姐姐胡说八道。微姐姐最坏了,最喜欢把麻烦往别人身上引。”二红被她们说中心事,一时之间,虽然绝对不会承认,但毕竟心虚,强辩不得,因此脸儿又红得像布。
“红儿,这麻烦可是你先挑起的哦。谁叫你先说我想着瞻基哥哥……”孙灵微的话还没说完,只听面前突然传来朱瞻基的声音:“谁在这说我名字呢?”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不知从何时出现的皇太孙,站在她们两个身后。他把那吉服补子样式瞧了瞧,假装一本正经的说道:“这许大官人嘛,我看不太像,依我看,这白蛇娘娘倒有几分像微妹妹。”
“微姐姐还小,哪里就像是做娘子的人。皇太孙哥哥你胡说……。”
吴二红脱口而出,一转头,却发现,朱瞻基的脸色有点奇怪,一抹丹红从他的脸颊蔓延,一路燃烧到耳后根。
这皇太孙可是处于千军而不变色之人,为何此刻,神色如此明显的写在脸上呢?
吴二红偷偷一瞧,才发现朱瞻基正目不转睛的盯着孙灵微。
14岁的孙灵微身量又高了一截,比吴二红整整高了一个头,比之刚进宫时,又是一种美了。
只见她身穿蓝色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淡蓝色的翠水薄烟纱,头上倭堕髻,斜插一根镂空金簪,缀着点点紫玉,流苏洒在青丝上,更添一种妩媚。肩似削成,腰若约素,肌如凝脂,指若削葱,眸含春水,口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
二红也不由得看呆了。她这才发现,孙灵微真是越来越美了,美得让人无法忽视。
难怪朱瞻基一看到她就会脸红。
她心里涌过一种浓浓的酸味。便趁着孙灵微去花园荡秋千的时候,半开玩笑的问,“瞻基哥哥,你是不是喜欢孙姑娘呀。”
“……微妹妹大家都喜欢啊。”朱瞻基犹豫了很久,才支支吾吾的说。
吴二红不甘心的问,“那我呢?”
“当然喜欢啊。”朱瞻基毫不犹豫的说。
吴二红忽然就不难过了。就冲这皇室小帅哥对自己说喜欢时那种毫不犹豫的干脆,她也没什么难过的。
至少,在对孙灵微说喜欢的时候,他还犹豫了好久呢,吴二红暗暗窃喜。
唐明皇李隆基诗曰:“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今年端午节的宴会比往年要隆重得多。很多以前没被邀请的世子,命妇,诰命夫人,都出现在了华盖殿。
合宫宴饮的时候,吴二红忽然发现,权贤妃的哥哥权水道居然也在贵宾之中。
权贤妃的哥哥最初并无官职,在贤妃去世那年,被朱棣封为从七品的“中书舍人”。
这一次,他却穿着正五品“给事中”官服,看来,皇上又给他加封了。
宴饮之后,权水道奉旨前去拜谢永乐帝朱棣。
(亲们,13、4岁的年纪真正算得上情窦初开,你们还记得那个时候喜欢的男孩或是女孩么?特别感谢我的书友sjzyang慷慨的大量票票支持,感谢所有的亲们对我的支持。爱你们。)
☆、第45章 令人费解的宫闱政变
朱棣很破例的在奉天殿的“随安室”接见了权贤妃的哥哥。
自永乐九年,权贤妃的父亲权永均来皇宫探望皇帝时,这是朱棣第二次接见权贤妃的家人。
本来已经该平静的朱棣,或许是因为这次未能将贤妃迁葬,又或许是今天合宫宴饮时多喝了几杯,他握着权水道的手,泪流不止,神情几乎崩溃,让一边侍奉的内侍感到提心吊胆。
送走权贤妃的哥哥后,永乐帝朱棣忽然一病不起。
永乐帝这次病势来得凶猛。几天下来,一向身体壮健的他,就下不得床了,宫里忽然有一种可怕的预言,皇帝忧思成疾,怕是不行了。
此说法流传的源头是钦天监官王射成,他自称夜观星象,发现帝星陨落,新君将立。
其实,王射成和大太监杨庆以及杨庆的养子——“京城护卫总旗”王瑜,四个人正在密谋一场真正的宫廷政变。
他们从三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鱼吕之变”中获得启发,打算由内侍杨庆在永乐帝的汤药里下毒,再由他的养子王瑜制造伪诏,等皇帝一咽气,就拿出圣旨,宣布,废太子,立赵王。
这次造反计划的总头目是“京城护卫指挥”孟贤,他是赵王朱高燧的心腹护卫,手下有几千亲兵。
赵王朱高燧本来这几年已经雄心顿减,原本打算安分守己的度过余生,可是被朱棣这一强留京城,也许是经不住那皇城里高高在上的宝座的诱惑,再加上朱棣那奄奄一息、即将驾崩的样子,让这个三儿子认为天赐良机,马上将要黄袍加身,因此热血沸腾。
五月底,朱棣的病势沉重,已经到了药石无效的地步。杨庆认为,此时,给朱棣下毒最为神不知鬼不觉,便急招来王瑜,命他快点写好圣旨。
这王瑜心里害怕,想想真是激动。
可是“矫诏夺位”这件事,却不是他想干就能干成的。
因为他毕竟是一个军队上的总旗官员,起草遗诏需要很高的文字水平、文字能力,而且必须以皇帝的口气写。
这就必须要在皇帝身边长期工作的内阁、翰林院那些大笔杆子才能有这个条件。
这王瑜再一想,有了,自己的儿女亲家高以正不就在翰林院任编修么?
当即很激动的把亲家召来,将计划和盘托出。
这高以正也很激动,马上给王瑜出谋划策,共同拟好遗诏。
六月初一,永乐帝在喝下杨庆的毒药后,突然倒在床上,杨庆正欲伸手去探鼻息,永乐帝一跃从龙床上坐起,将杨庆拿下,可怜护卫指挥孟贤的几千兵马还未出动,还有王瑜和亲家辛苦研究的“遗诏”还没能拿出来面世,就已经被埋伏在房顶的不明高手生擒。
然后这些高手簇拥着胖太子朱高炽,忽然出现在永乐帝的寝殿。
人赃俱在,朱棣大怒。
急召来朱高燧,问:“这是你所为?”
朱高燧吓得浑身如筛糠,说不出话来。
朱棣气得浑身颤抖,将朱高燧拿下,怒道:“我好心留你过端午节,你却狼子野心,如此不孝之子,斩立决。赵王府家人贬为庶人,全部发配充军。”
“父皇且慢。”
太子正正衣冠,急忙跪下请命道:“父皇息怒,此案孟贤乃是主谋,其罪当诛,他身为皇子护卫,不思本职,却心生异念;其余诸人或是被他胁迫,或是被其蛊惑,罪不当诛;至于三弟更是无辜,此乃他手下人所为,他又如何得知?虽说有管教不力之罪,但不可重罚啊。”
“皇后在世,总说太子仁孝,今日我算是相信了。高燧矫诏夺位,妄图废你这个太子,你还在为他说情。”
永乐帝说完又转向皇三子朱高燧道,“老三,记得永乐七年,你就该被贬为庶人,幸亏你大哥帮你说情,现在,你再次犯下弥天大错,你大哥依然不遗余力的护你周全。”
朱棣提高声音,忽然向周围宣布似的说道:“朱高燧,你应当庆幸你有个好哥哥,天下人,也当庆幸,你们有个仁义的君主。好吧,太子,我就成全你一片仁孝之名。拟旨——”
朱棣当即宣布,将护卫指挥孟贤,内侍杨庆斩立决,削减朱高燧两护卫设置,立即回封地,非召不得入京;总旗王瑜降职为辽海卫千户,而他的儿女亲家翰林院正七品编修高以正,不降反升,升为翰林院正五品学士。
至此,谁都知道这场政变,之所以能被粉碎于无形,全靠内鬼高以正及时给太子告密,然后太子和父皇朱棣首次联手,打了生平最漂亮的一仗。
太子仁孝之名也传遍天下,朱棣也生平第一次在众人面前,言之凿凿的肯定了太子的储君之位,至此,吴二红再也不用担心,皇帝会再生出易储之心。
可以说,感谢老三朱高燧这场未遂的政变,让太子一战成名,从此巩固了朱高炽的储君之位。
这场政变看着昭然若揭,可是吴二红,有些问题却想不明白。
以朱棣的那种狠辣性格,不要说敢于谋害自己的人,就是在背后辱骂皇帝的人,他也一定杀无赦。
这次朱高燧虽说政变未遂,且是亲儿子,但毕竟弑君弑父,矫诏夺位,人证据在,仅仅只是削去朱高燧两护卫而已,处罚之轻,令人难以想象;
皇帝之前还对储君之位如此犹豫,认为太子能力有限,不堪大任,甚至还一想在汉王和皇太孙之间挑选继承人,怎么一眨眼,竟然就铁板钉钉的公然向天下人宣布,太子储君之位已定?
难道真是因为太子两次为自己的弟弟求情的“仁孝”感动了?
要知道太子仁孝这张牌已经打烂了,上位之初,朱高炽就以仁孝著名,但显然朱棣并不吃这一套,反而认为一国之君就要杀伐决断,不可太过仁弱,不然守不住这大明江山。
朱棣为何如此转变之快,决心之大,让吴二红百思不得其解。
吴二红偷偷将这些疑问像朱瞻基和盘托出,朱瞻基脸色大变,赶紧做出噤声的手势,看吴二红实在不解,便忍不住对她说了一句:“只怕父皇现在,正大汗淋漓,比三皇叔心里更惶恐呢!”
(亲们,太子为何做了好事,得了实权却像个罪人般惶恐呢?请听下回分解。再次感谢各位书友对我的票票支持。特别感谢书友oldkiller、萧玖灵、t不二、双卷大帝、言西早口玉、等等书友们。我们这里终于降温了,有你们的票票和点评令我心里始终暖暖的。)
☆、第46章 学霸脑细胞也有不够用的时候
二红再要追问,朱瞻基却缄口不说,她知道他的原则,知道此事重大,便不敢再追问。
她回到关雎宫,忽然发现太子刚好从关雎宫里出来,果然大汗淋漓,脚步踉跄,那样子,像极了一个做了错事的逃犯。
二红更加奇怪,这皇太子今日所做之事,高风亮节,既扬美名于天下,人情做足,又得实权,为何此刻却是如此狂恐不安,好像他才是罪人?
啊,她心中忽然一闪念,莫非,此次宫廷政变,真正的幕后主使,竟然是太子?
他和那个此次宫闱政变中的内鬼高以正,到底是什么关系?
对了,高以正是翰林院编修,太子一向受文臣喜爱。他们应该早有交情。
高以正在这场政变中,看似是最不重要的那一环,难道其实是最重要的一环?
其实真正蛊惑人造反的就是这个高以正?
他完全可以利用儿女亲家的关系,方式巧妙的给自己的亲家——总旗王瑜,透口风,说门路。
像他这种长期摇笔杆子的人,最是知道如何把话说的模棱两可,既给听者想象空间,又不暴露自己本意。
而这个王瑜是朱高燧护卫指挥使孟贤的直接手下,他把消息给自己的上级孟贤一说,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孟贤当即拟定造反计划,摇身一变,成为这场宫廷政变的主使人。
孟贤再给朱高燧一表忠心,就把三皇子拉下水啦。
而这个高以正假装被动,等着自己的亲家王瑜来找他,因为他知道,不是谁都可以起草遗诏的。王瑜也不可能傻到随便拉一个人来入局。
这场政变的最关键棋局,始终在他这。
等王瑜一来找他,他假装积极配合,打入敌人内部,这样就可以留下确凿证据。让朱高燧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吴二红推想到这儿,从朱瞻基的敛口不言和太子朱高炽那反常的惶恐,她心里已经确定,此事十之八九便是如此。
因为朱瞻基平日什么话都愿意和吴二红分享,这次他虽然不愿意告知吴二红,但实际上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