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流放改造[种田]-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师傅欢欢喜喜的走了,这一回,一下子搞定了两桩生意,今年都不用愁了,赚的钱,十年不干活都够他们花用了。
建筑工的事情完成后,那就是青砖,瓦片、水泥、河沙、楼板。
一样一样的跑下来,沈余觉得他瘦了一圈。
慕景看不过去,劝他,“你可以适当的把活儿往下派去,以后的事情那么多,不可能都是你自己亲手亲为。”
沈余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我们那些人没有适合的。”
“不适合就培养,最新少给他安排一些活,如果不行我们再去买新人。”
“只能这样了。”
沈余虽然是这么说,但是他并不会拿百货商场来开玩笑,但是他还要建别的厂,那些都需要人忙活。这边他是会亲力亲为的,虽然会累一点。
百货商场这边,沈余担心沉重问题,还特意让工坊那边弄出了钢筋,准备到那个时候弄钢筋混凝土的。沈余倒是想全部都弄钢筋混凝土的,但是时间并不允许,还有一个,小钱钱它不允许。
不对,这时候的楼板,如果跟水泥钢筋算下来,就钢筋那里比较贵,但是贵也贵不到哪里去?主要就是质量有保证的,保守的来讲,七八十年坏不了。
沈余想到这里有一点点心动,就跟慕景讲了一下,看看他有什么意见?
“如果是更结实的话,我觉得还是后一种,至于你说钢筋问题,完全就可以多请一些人来,铁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黄师爷跟沈余之前也算是比较熟悉的,再加上现在沈余但身份摆在那里,要退楼板的订单,他就是再不高兴也不敢吱声,但是一听沈余要加大水泥的订单,马上又高兴了。
反正楼板也没有做,马上改成水泥也来得及。
回去,黄师爷就跟他家老爷说了这个消息,“老爷,沈侯爷这次要的水泥实在是有点多呀,加起来都有2200多两银子,不过我看那样子,后面还要加。”
“他真修那么宽?难道真能赚钱?”
黄师爷之前也是个读书人,做生意还是这两年才开始的,“或许吧!要是不挣钱,沈侯爷他图啥?”
陈县令一猜也是,不过他弄不懂里面的弯弯绕绕,也不太去细思。心里反而祈祷沈余动作快些,早点把这个商场弄出来,将来考察的时候也是业绩呀。
煤炭经过沈老娘的亲手测试,效果杠杠的,沈余打算也该提上生产日程了。
正好,沈老娘觉得在县里玩得有些无聊了,也想找点儿事情做,她就跟沈余说让去店铺干活。
沈余是不可能让她去店里的,倒不是不放心,而是铺子里都是年纪轻轻的小姑娘或者是活计。一次两次的还好,多了,难免给人一种沈余派人监视他们的错觉。
于是,沈余就给沈老娘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坐在院子门口卖卤味,为此,沈余还用贡献值给沈老娘换了一个卤味包。
“也不用您多上心,每天卤一锅,也不用是什么好料,就豆皮子或者莲藕,一些鸡鸭骨头一类的,随便串些,就像我们以前在家弄的那样。”
沈老娘问问卤锅里面的香味,问,“这怎么跟在家弄得不一样?”
“这个调料是特意调好的,自然更好。”
“那成。”
沈老娘卖得不贵,荤菜是10钱一份,素菜五文。一份大概是五两的样子,挣一半。
不过她好像挺有这方面的天赋,又弄了些卤蛋,海带……还有不大喜欢的大肠都有,因为卖得不贵,十文钱荤菜,再来五文钱的荤菜,就够一家人吃一顿了。
又因为靠近出城门的位置,所以,生意还不错的样子。
也有人注意到了她用来卤蛋的小锅子了,看她烧了半天都没有加火,觉得很方便,就问她这是哪里买的?
沈老娘当然是实话实说,“我儿子的工厂出来的,蜂窝煤,一个可以把饭煮了,还能炒菜。”
“贵不贵?”
“不贵,不贵,两文钱一个。就是这炉子要特制的,里面的炉芯是关键,可能要贵点儿。”
住在县里的都是不大差钱的,他们平日煮饭也是需要烧柴的,柴也是要买来的,都是钱,也就几文钱的事儿。
“不超过一百文都可以,你给问问。”那人说完,又给沈老娘买了20文的卤肉有捡了了四个卤蛋回去。还别说,这卤肉卤得真香。
沈余不知道他娘给他接了一笔订单,还在跟谭木匠扯皮,“不可能的,肯定不行,这么多钢筋,还有玻璃房那边,你说也不能落下,这边你也要规定三个月时间,反正我不行,谁行谁去。”
沈余也知道自己有点强人所难,在现在这个完全靠手工的世界,三个月想要打造那么多钢筋,除非是这些人人不眠不休的结果,或许还不够。
“要不我去招人吧,百货商城那里不能落下,玻璃房那边可以先搁置下来,铁石也可以都换成铁块。”说完这些,沈余觉得心都在滴血。
但是不这样,他也没有办法呀!
最后,沈余又加五十个临时工,专门负责看火打铁之类的。
搞定好谭木匠,沈余又提着蜂窝煤回了县里,结果就听到他娘给他弄了一笔订单,还不算小,炉子18个,蜂窝煤500个。说是用着试试,好用,就继续用。
沈余也有打算推出蜂窝煤的意思,沈老娘这个举动正好歪打正着。炉子家里工坊那边就有,蜂窝煤更多。工坊那边的蜂窝煤是用模具挖出来的,两个人操作,一次可以压十个的样子,一天就能做上千个。
沈余当即就又回了村里,拖了二十个炉子来,又拖了一千个蜂窝煤。
“这是这段时间的了,如果要下次,那就只能等一月后了。”
蜂窝煤不太挣钱,他算过了,炉子一个卖的六十文,蜂窝煤一个2文,就是卖一个炉子,1000个蜂窝煤也只能挣半两银子的样子。
沈余觉得做蜂窝煤劳心劳力,也挣不到什么钱,就准备卖出去。
沈老头看得开,“你怎么卖?”
“随便给点儿银子,我得把工人的本钱起来啊。”沈余还给了那师傅二十两银子呢!
沈老娘犹豫了一下,“你准备卖多少钱?”
“五六十两随意给,够我保本就成。”
“你有你有人选了没有?”
沈余摇头,“没。”
“那你等两天,我去给你找个人来。”
沈余还有些诧异的看着沈老娘,“娘,你认识什么人?咱们村子里的吗?”
“不是,你小舅舅。”
沈余皱了皱眉头,他舅舅这个人,他不太喜欢。那人是沈老娘大伯家的孩子,后来他亲舅去后,过继过来的孩子。后来沈家发家后,也曾缠上来过,不过,沈老娘对他没什么感情,没有讨到好,也就灰溜溜的走了。
“不是他,是我娘那边的一个亲戚,算是表舅,你见过的,很小的时候,还给你买过糖。”
沈余回想了一下,没有记忆了,“记不起来了,不过那人人品还行吗?”
“人品还成,后来也是去了战场,瘸了一条腿回来,我也是才知道的,因为那条腿的关系,年纪一大把了,连个婆娘都取不着。”
“就是他可能也没钱,不过我从我和你爹的私房里面给你,你就不要给他提起了。”
“成,其实做这个也算简单,最重要的是那个模具。我把模具的给你,方法写给你,你直接带过去就成。至于钱不钱的,那也无所谓。”
得了沈余的准话,第二天,沈老娘的卤菜铺子都没开,就跟沈老头出了一趟远门,第二天带回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
“儿啊,这是你小舅舅。”
“小舅舅。”沈余从善如流的喊人。
沈老娘娘家姓高,她的表弟就叫高野。
名字虽然野了点儿,但是是真的挺老实的,看见沈余,就笑到,“这是小五?差不多十四五年没有见过了吧!”
沈余心想,怪不得不认识,那个时候他才四五岁吧!
章节目录 第 150 章
简单的叙旧过后; 沈老娘去做饭了; 留下沈老头和沈余跟高野谈谈。
这个时候; 沈余才知道高野看着年纪很大了; 其实也才三十四岁。
大抵是之前沈老娘就跟他谈过一些; 高野也没有左顾而言他; 实实的说了; “我知道是表姐照顾我; 你想这法子肯定也是不容易,好好留着,也能挣些银钱。”
沈余看了沈老头一眼,沈老头也是不太好意思,他这人有点话唠,看见人,总忍不住给人唠嗑起来; 而且是天南地北的说; 这样下来一天也说不到正题。
“是这样,老五他有生意要忙,活儿又杂; 就想交出去几样,这不就想到了你嘛!”
经过沈老头这么一解释,高野算是明白了; 知道了之后就开始谈价钱了,沈余不想要钱,但是高野要给。
最后意思意思的收了三十两。
又是熟人; 沈余干脆的将工坊那边打煤炭的工具和模具通通给送给了他,又派了当初制蜂窝煤的师傅去教导。沈老娘心疼他,就让他把制好的蜂窝煤运过来放在她这边的后门处,她顺带也帮着给卖。
这事安排好,沈余也就没有多放在心上。他想着,这边的商品还是太少了些,有没有什么简单制作又不复杂的东西。百货商场制作那么大,可别到时候里面没有多少商品了就闹笑话了。
不是沈余吹,就是县里所有的商品都堆积进去,这商场可能塞不完。
不过,还真让沈余想到几样好用又实际的东西。
第一种就是搪瓷制品,什么搪瓷杯、搪瓷盆,那都是□□十年代十分受欢迎的。
还有就是玻璃制品,工坊那边的玻璃制法已经初见成效,制出来的玻璃杯玻璃瓶已经没有什么瑕疵了。
其中还有一种,那就保温瓶。虽然二十一世纪后,有了饮水机这种方便好用的东西,但是不可否认的就是保温瓶他在农村或者一些家庭里面依旧是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
但是还是少了,说是百货百货,没有一百件商品,沈余都觉得拿不出手了。要不,找些商家入住进来?什么南来北往的东西,皮子、海货、北边的奶制品、牦牛肉干……
不想不知道,一想还是要有商机的。
不过,沈余并不打算全部由自己动手,他去找拥有这些渠道的商人,让他们把东西放这里面卖,沈余不干涉价格,他就只做到出场地的作用。沈余也不怕,他的打算是试用一个月,之后就开始收租。
想想包租公的日子,沈余觉得他会乐醒。
说到包租公,沈余想到了房产行业,都道这个行业是暴力,不知道能不能行?
随即沈余就摇头了,这地方的土地管理算是严格的,寻常人家也就只得一块宅基地。而且,良田不能用来修建筑。如果买荒山倒是可以,但是修建好以后,价格对于百姓来说太高,地方又小,还没有那几分自留地,可不能小看这自留地,一年也产出一家吃的蔬菜。有些荒年,地里粮食不够,就靠那自留地的粮食了。
有钱人家,谁又没事儿跑山上住去?
沈余想了一下后,还是放弃这个念头,当下还是把这个百货商场弄好再说。
不过,到时候旁边也可以盖上两栋楼,租给来往的商人也可以。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有些太早了,耽误自己是忙着怎么赚钱才是。
洗衣粉和肥皂都是属于比较低端的消费产品,推广开也是比较容易的。就是东林县的市场还是太小了,慕景就带着人去了府城。府城人多,相对的消费水平应该就更高,洗衣粉或者肥皂在那边应该也更有市场。
慕景带的是王有粮两父子过去的,既然要培养人,那究竟培养眼前的就更好了。王有粮是没有办法,但是他的儿子正是接受能力强的时候,现在培养就刚好合适。
沈余等了半月,慕景终于回来了,随着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三人。
“这几位都是账房先生,还有一位是请来坐镇镇上的,我打听过,人品不说有多好,还是信得过的。”
“这些你决定就好了。”沈余打量他们一眼,然后又把视线放到了慕景身上,“这次你过去事情办得怎么样?最近都不走了吧!”
“嗯,解决了,到时候直接把东西运过去就行。”
沈余拉着慕景,“那他们先安置在哪里?”
慕景回来的路上就想过了,“他们在这里呆不了几天,就先住厂房那边,然后谁该去什么地方就该去什么地方。”
“那好,我们先去吃饭,就去那边的大酒楼。”
把人安置好,沈余就拉着慕景回了家,差不多有20天没有见面了,有外人在沈余表现的还不明显,就只有两个人的时候,沈余就差整个人都挂在慕景身上了。
“快说,想我没?有没有在外面找小妖精?”
慕景好笑的拧了他的鼻子一下,“你在哪里看的奇奇怪怪的东西?都在想些什么呀?”
沈余小脸一红,那肯定是前世那些奇奇怪怪的呀!
“你是不是又看那些小话本了,别信上面的东西,你男人都忙得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了,哪里有空去找那些小妖精呀?”慕景挑起沈余的下巴,“再说了,谁家的小妖精长得有我们家余哥儿好?”
沈余被突然这么一撩,整个人都像煮熟的虾子一样,噌的跳开了,“我去给你热水去。”
慕景看着一瞬间跑远的人,捻了捻手指,仿佛刚才那光滑的触感还停留在手上一般。
慕景回来,两人又如胶似漆的过了一段时间,虽然也是县里镇上的两头跑,却并不让人觉得累。
镇上的铺子打了重修,就差刷墙面儿了,这个铺子沈余打算用来当批发用的,以后有人拿货就不必去厂里,直接从这里铺开来就好。
所以,这个铺子后面修了很大的一个仓库。沈余让人做了放火措施,又请了看守的人。
对于慕景请回来的几个人怎么安排,慕景跟沈余商量了一下,这几人都算是有些经验的,如何中那样,能够直接派上用场。
说实话,这几人还算是给沈余帮了忙了,现在所有的厂里的账是暂时由大少爷管着的,他早就说了要请个账房先生了。然后县里的那个店子的账,是由何中管着的,也用不着账房先生。但是镇上的那个开起来,那账房先生就不可避免的就。
沈余很快就做好了决定,将几人的位置安排好。
然后就说起了还要做其他的事情,“烧制玻璃十分顺利,也打算让他们把保温瓶做出来。”
“你之前不是让他们在做钢筋吗?你又个安排事过去,他们忙的过来吗?”
沈余听到慕景这么问,立马哑火了,“这事的确起不来,但是不找点儿事情做,我就会乱想。”
“那不如我们去看看岭南坊市那边?你不是想打那边海货得主意吗?不如趁现在有点空闲了正好过去把事情办了。”
“那我去问问老四,岭南的坊市是多久开一次?”
“你说岭南的坊市啊,三月一开。”沈老四好奇的问,“你想去岭南坊市?”
“嗯,我去看看那边的情况。你要不要去?”
沈老四摇头,“你看我店子里像是很闲的样子吗?”
沈老四的调料铺子不是特别大,里面摆放的都是瓶瓶罐罐的,里面都是调料粉末,平时候上面加了盖子,是用勺子计数的。多少多少钱一勺子。
生意勉强可以,赚不了多少,但是够花销了。
“老四,到时候百货商场开业,你要不要到那里去试卖一下?”
沈老四大抵知道他很忙,具体做什么也不太清楚?问他,“百货商场是什么?”
“就跟岭南坊市那样子的,卖日常百货。”
“你怎么还弄个坊市出来,你还别说,坊市里面卖东西就是比寻常时候快。”
沈余心想,半个月才开一次,能不快吗?
他也知道沈老四是误会了,但是没有解释。以前,人们为了百货商场,可是大老远的都要跑市里面去。
“来,我把地址告诉给你。你们照着路走。”
沈余告别沈老四,有跟沈老娘他们说了一声,然后就开着车走了。
这次,两人开的是三轮车,加了敞篷那种。三轮车跟自行车的速度其实差不多,用的劲儿其实相差不大,但是三轮车有一个自行车比不了的优点。那就是里面能放许多东西,比如换洗的衣服,干粮,轮胎,打气筒,他还顺带带了一些洗衣粉,肥皂过去算是去打广告的。
两个人都会骑自行车,一路上倒也能换着来,可比牛车驴车快多了。
二十五日的路程,他们四五日就到了。
“哎,总算到了。”
别说,沈余骑着三轮车,沿路被路人看稀奇看过来的,到了这里,他们被人围观,一点都没有紧张的感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