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流放改造[种田]-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余终于明白沈老四脸色不好的原因了,沈江氏跟娘家断绝关系已久,而且也是算不得真正的娘家人,而是他的叔婶一家。没有嫁给沈老四之前,甚至想把她嫁给一个老鳏夫,还是沈老四求了沈老娘请了媒人,除了一大笔彩礼才把人娶进门,但是走的时候没有嫁妆的,算是断了亲。

    两家人也一直都没有来往过,怎么突然就上门来了呢?

    “来做什么的?”

    “说是来看你嫂子。”说到这里,他就有气,说是来看人,却两手空空,进了家门,眼睛更是到处瞟,那男的甚至还往蘑菇房那里去。

    “哦。”沈余淡淡的点头,不怎么感兴趣了。

    “交给娘就好,跟自己怄什么气!”沈余宽慰他四哥两句。

    “我就是替你嫂子不值得。”

    沈余有点无语,有什么不值得的?或许是他一个大男人不懂女人的心理,在他看来,叔婶毕竟不是亲爹娘,对侄女不好是常见的,甚至还有些亲爹娘为了儿子把女儿卖掉的事情也是有的;再加上四嫂嫁进沈家这没多年也没回去过,对她叔叔婶婶也没有什么感情,更别提,逢年过节带点什么东西过去了,还有什么不值得的?

    沈老四看沈余这样,挥挥手,示意他有事可以自己忙。

    沈余耸耸肩膀,走了。

章节目录 第 104 章

    沈四嫂子娘家叔婶来的事情就仿佛是一个开头; 之后的几天,这种事情就没有断过; 哪怕是以前关系十分疏远的亲戚也都来了。

    元宵之前; 沈家的客人就没有停歇过。

    沈余对此并不放在心上,他们凑上来的目的也就简单的很,他随意一猜就能猜着,无非就是为了蘑菇的事情。

    他觉得这都是送钱的事情,就连现在沈老娘对这种人都十分欢迎; 哪怕以前再不好,有些矛盾的人家,现在也是在给他们家送钱,她都能做到不给人家甩脸子了。

    过了元宵,气温突然就又降了下来。明明之前的气温已经过了零上,突然就又降到了零下。

    这下好了,该干的事情又干不了。

    沈余干脆去了谭木匠家,看见他家小鸭子的窝弄好了没有。

    进到院子,谭木匠正在锯木头; 看见他,朝他招招手; “过来锯木头。”

    沈余从谭木匠手里接过锯子,他力气不如谭木匠大,没锯两下,就看见谭木匠从屋里拿出一张铁丝网。

    “你看这种铁丝网行不行?”

    沈余看向那张铁丝网,说实话; 跟他以前见过的铁丝网差别有点大,铁丝要粗得多,不像细铁皮,倒像是粗铁丝。

    “也就这么细,再细就没办法了,我这里条件不成,工具也太简单了。”

    沈余虽然有点失望,听谭木匠的话,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能做到这种程度也是了不起的了。

    “也可以,真是麻烦你了。”

    “你也知道麻烦啊,那就帮我把这木头锯了。”

    沈余低头看自己才锯了一点儿的木头,觉得电动伐木的思想有必要出来一下了。

    不过这也就只能想想,就连蒸汽机什么的都没有出现,就想想电力,是不是太遥远了。

    沈余将脑内不着调的思想抛开,认命的拿起锯子,不就是锯点木头嘛,多大点儿事儿?

    “哎,余小子,你家最近门坎是不要被踏破了啊?”

    “最近人是有点多,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来了。”

    “你就这样把蘑菇给别人种了?你家今年不赚钱了?”

    沈余摸了一把汗水,“别看人多,其实一家也没有多少的,都是看着眼热,真正让他们种,他们胆子也不行。”

    谭木匠问,“积少成多,村里有四成的人都种了吧?”

    沈余狐疑,“你问这个干什么?你也要种?”

    谭木匠摆手,“不种不种,要吃蘑菇上你家来买两斤就是了,还省得麻烦。”

    “其实种蘑菇简单,就是多浇水,注意温度,看见怪的蘑菇要赶紧捡出来,整个都不能要,惜不得。”沈余说着,眼角余光看见院门有牛车过去,然后就听见隔壁传来嘈杂声。

    谭木匠听这动静儿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说,“是那家的丫头回来了。”

    沈余哦了一声,不太感兴趣的样子。

    “要我说,你没娶她也是好的,那丫头心眼儿多,不是叔我瞧不上你,就你那点脑筋,跟她还玩不过半圈的。”

    沈余汗颜,也不爱听别人说他原身前任的事情,“叔,这事以后就不要说了吧?毕竟各自都有各自的日子要过了。”

    谭木匠想起沈余再过一个多月就是跟慕景结契,现在在提这个事情的确有些不妥当,乖乖闭嘴。

    钉架子对谭木匠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铁丝网打好,跟木架子拼接起来,也就一天多的功夫。

    之前,沈余还有些担心来不及,看这样子,明后天就能去桃李村拉小鸭仔儿回来了。

    叫来慕景把鸭笼子搬了回去,早两天的时候,慕景就在房子后面背风处盖了小棚子,专门盖来养小鸭子的。

    沈余嫌弃麻烦,就建议下面也给铺层青石板,慕景对于他的话向来都是听的,反正也不是多麻烦的事儿,上次铺院子的还有剩余,正好能用上。

    他们正在忙碌,陈大砖就寻了过来。

    说起来,沈余对这个人一向看不懂,明明在他们家的时候还是很勤劳的一个人,怎么到了陈大砖他爹身上就是又懒还凶又吃得多的了?

    不过后面分家的时候,沈余隐约觉得这人其实还是挺精明的,就是不知道他现在为什么会找过来?

    “慕景兄弟,你们了让我好找。”

    慕景和沈余停下手里的活儿,“你找我有事?”

    陈大砖开门见山,“你们没多久就要结契了吧?”

    虽然不明白他问这做什么,但是慕景还是说了,“三月初三。”

    “是这样,你们结契肯定就得搬到这边来了吧,那老房子就得空下来了,你打算卖不?”

    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了,这陈大砖准备搬出来单独过了。

    慕景之前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并不缺钱,老房子放那里就放那里呗!又碍不着什么事情?现在突然听人说要买,还有点惊讶。

    “那房子用的时间年头有些久了,中间又有些年久失修,住不了几年了,买下来,还不如重新盖。”慕景实话实话道。

    “我知道。”说道这里,陈大砖那张有点黑的脸闪现了一丝丝红晕,“我有点赶时间,重新盖房子有点来不及,还有我听说你这边打了全套的家具,那边的就用不上了吧! ”

    慕景见他这个样子,心里有底了,就点头,“若是你真的要买,也能卖给你,而且那屋里的家具你若是要也都可以给你。”

    陈大砖惊喜道,“这多不好意思。”

    “不用不好意思,又不是送你的。”

    “那要多少银子,如果合适我们就去过户。”

    “老房子了,不过是那是砖的,以后拆了,砖还能重新用,我也不多要你的,你给十两,五间屋子加一个院子,后面还有一块菜园子,光那砖当初也是十几两买的,瓦片有些还能用。”

    慕景这价格不算高,若说低倒也没有,陈大砖也知道慕景没有多要钱,也就点点头,“那我们什么时候去过户?”

    “等两天,我这两天有事儿要忙。”

    陈大砖问,“要人帮忙不,我正好闲着呢!”

    慕景看看沈余,“那好,你帮我搬下石板。”

    沈余有点不好意思,是他扯后退了。

    慕景和陈大砖两个都是有一把子气力的,养鸭子的地儿也不很大,没多大的功夫,石板就铺好了。

    沈余拿了糯米,又找出石灰,熬出糯米汁,然后拌了石灰,将石板之间的缝隙糊住。

    等陈大砖走了,沈余才问,“这大砖哥为什么急着要卖房子?”

    慕景有点莫名的看了他一眼,“估计是有什么喜事吧?”

    “喜事?”沈余恍然大悟,“你是说,他要成亲了?”

    “差不多。”

    沈余问,“谁家姑娘?怎么这么快,他才回来几天啊?”

    慕景有点委屈,是啊,这陈大砖才回来多久啊?两个月有没有啊?不对,一个月有没有啊?

    然而,人家就是在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不管找着了对象,甚至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

    别问他怎么知道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的,因为不到那个地步,是不急着要房子的。

    沈余莫名第有些心虚啊,他们定下半年就结契,他都觉得有点早了,因为这边一般都是定下一年后才会成亲,他这才半年呢!

    但是,一跟陈大砖一比。

    就觉得慕景特别惨怎么办?

    不过,日子都定下了,他还能怎么办?

    慕景倒也想得开,总归离结契的日子也就只有一个多月了,很快就会过去的,然后他就不纠结这个问题了。

    “走,余哥儿,我们搬家去。”

    “怎么突然想搬家?”

    “倒不是突然,本来就是打算过了十五就搬家的,这不正凑巧了。”

章节目录 第 105 章

    时间过得很快; 除了元宵冷了有十多天,温度就又上来了。

    花婶子已经把棉花机弄了出来; 没有图片里的那么细致,而且是把一体机分成了两个部分。

    即使如此,沈余也是十分开心了。

    去镇上买了五斤棉花,又买了那种细麻线,就开始实验。

    棉花机效果不错; 他们手生着,一床棉被也没用到一天。

    其实也要不了那么久,但是不知道哪个部位出了问题,老是断线。

    花婶子就说再改改; 沈余没意见; 这种机子还是越好越方便。

    平溪镇第一家甚至是全国第一家民生行开张的时候,胡掌柜有请沈余去观礼。

    沈余有点好奇; 又想着沈老四不是想做生意吗?就带着沈老四一起去了。

    胡掌柜这个时候已经不经营客来酒楼了,被萧世子派了任务,专门经营民生行。这名字取得接地气,一看就知道跟老百姓有关的。

    他在镇子的东街买了个铺子; 分前后两部分,后面带了院子,家眷也能住里面,有个不小的库房,正好能放榨油机的成品。

    来的人很多,都知道胡掌柜以前是客来酒楼的掌柜; 后面有大靠山,镇上的人大多数都愿意卖他一个面子,想借此搭上他背后的人。

    胡掌柜看见他来了,知道他低调的性子,示意儿子去陪他。

    “胡三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胡中明瘦了些,但是人却更精神了,“回来有十来天了,本来打算上门拜访的,结果这边被我爹拉了去,一忙就是现在。”

    “没关系的。”沈余笑道:“看你这么高兴,这一趟怕是赚了不少吧?”

    胡中明笑容加大了些,“托沈小弟的福,算是小赚一笔。”

    沈余和沈老四都不是傻子,他说小赚一笔他们自然是不会信的,像他们说的小赚一笔,那肯定就是大赚没得说了。

    “都是胡三哥自己有本事儿。”

    互相打了两套机锋,胡中明话音一转,“这次我还要干菇,这次我要五千斤,最好四月前交货,放心,价格方面都好说。”

    胡中明足足待到这时候回来,自然不会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做的,他早就打听好了行情,甚至还连销路都找好了。

    “这个恐怕会有点问题。”

    胡中明一听,有点急了,“有什么问题?难不成沈小弟寻了别的买家,他什么人,难不成还高得过我给的价钱?”

    沈余知道他误会了,也就解释了一下,“今天我们村里种蘑菇的有点多,我们做蘑菇种就有点忙,怕是凑不上五千斤。”

    胡中明听到不是有跟他抢生意的就好,他知道只要这批干菇再出,别的商人也会闻风而动,但是能多吃一段时间的独食也是能大赚一笔的。

    “那没事,我可以跟村里的村民收购。”

    进入二月,温度已经提升到了七八度的样子,大家伙儿收拾农具的收拾农具,收拾地的收拾地,又是一派春种的景象。

    这天下雨,过年后的第一场大雨,雨珠子密密实实的顺着茅草落下,沈余有点担心这屋子会漏雨。

    一天后,雨停了,沈余担心的问题没有出现,屋顶还是好好的,看来去年沈老头加厚稻草的话并不是说说而已。

    大雨才停,沈村又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陈大砖差了媒人上沈四叔家提亲去了。

    “你说什么?”沈余惊讶的问,之前他还跟慕景讨论过陈大砖看上了哪里姑娘,怎么急着买房子?结果却是看中了沈二妹。

    “陈大砖请了刘媒婆上四叔家提亲了。”沈老四又重复了一遍,他最初也是被这个消息震惊了三秒,

    “不应该呀!”沈余想想最近他都跟沈二妹呆在一起商量喂鸭子的事情,也没见成大砖上前献殷勤呀,怎么不生不响就直接去提亲了呢?

    “什么不应该?”

    “那四叔答应了没有?”

    “说是考虑考虑。”

    “要我说还考虑啥啊?二姐嫁过人,又被休回了娘家,还带着一个小拖油瓶,若是要找婆家还真的有点难,起码我觉得男方都应该都不会满意二姐带个拖油瓶去。这陈大砖也是老大一把年纪了,老五,这陈大砖多少岁来着?”

    沈余翻了个白眼“你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

    “那我们不说他多少岁,反正是跟二姐差不多大,从战场下来的,买了房子下来又没有多少钱,还分了家,只二亩下田,有哪个黄花大闺女会想着嫁给他?跟二姐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沈老四越说越觉得有理,沈余给他泼了冷水,“你觉得二姐会同意?”

    沈老四卡壳了,哦,“她应该会同意的吧!”

    事实证明,这些压根儿就不需要别人帮忙操心。第二天又有消息传了出来,说是四叔同意了陈大砖的提亲。

    然后短短几天就商量好了两人的亲事,日子就定在半月后,也就是二月十八。

    消息是四婶子过来说的,那天大家都在,沈余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四叔会这么干脆的原因。

    无非就是姑嫂不合呗。

    自从沈二妹回来后,沈大嫂子就处处看她不顺眼,嫌弃她被休回来丢了面子,还又带了一个拖油瓶回来,哪怕什二妹屋里屋外抢着干活,也没落得她一个好脸色。

    “最初些时候,她还知道收敛,后来干脆就是明着说,老大跟她吵了好几架,最近家里都不太平。”

    沈余明白了,无非就是觉得是二妹终究要嫁出去的,没必要为了她,惹得聊大家都不安宁,所以只能把沈二妹嫁出去。

    “婚事是二妮子同意的,日子也是她说的。”

    听到这个消息,沈余都木了,这速度够快的呀!他跟慕景还得三月初三呢!

    “嘿,你们俩在摸什么鱼?赶紧扯草。”

    沈老四跟沈余闭了嘴,默默拔草。但也不是默默,系统它又活了过来,日常任务简直就跟它不要钱似的,这次的居然又简单奖励还杠杠的。

    沈余觉得照着这个趋势,他这个月有望存一万劳动值。

    那就距离岂不是又进了一步?

    不管怎么样,他还是想回去看看的。

    今年的地里的规划又不一样,豆子和玉米种少了,用过的蘑菇包在下田撒得多,又加了油麸饼。于是,沈老头打算多种五亩的麦子和五亩的红薯,相同的地,麦子一亩要比玉米少打一斗多,以前大家也不爱吃玉米渣子,但是家里负担重,沈老头也不敢贸然多种麦子。至于红薯,那是大家都一致决定好的东西,也亲眼见过产量的,风险不算大。

    今年只种了五亩玉米,稻子也是八亩,麦子除了冬麦八亩,春麦也打算种九亩,豆子种五亩,红薯种五亩,全部也就差不多了。

    红薯种下,等长了藤蔓,只要扦插藤蔓就好了,不然一百多斤红薯还想种五亩地,那不是在做梦?

    种小麦跟种玉米差不多的,都是要先除草,再松土,然后再撒点底肥――油麸饼,再播种,然后再来点粪肥。

    “老五,我怎么觉得活儿越来越多了?”

    沈余听了他的话,心里也跟着点头,不知你觉得活儿越来越多,我也觉得活儿越来越多。

    “你说,我们家还晒干菇吗?”

    “晒,怎么不晒?几个嫂子没事儿干,正好就给晒点干菇。”

    沈余问他,“你不是还跑岭南道吗?怎么没见你走动?寻摸点新货物?”

    沈老四嘴里刁了根草根,“不急的,三月半才去,时间够够的,那时候再准备也是可以的,再说这次我的目标是那香菇调料粉。”

章节目录 第 106 章

    沈江氏怀孕了; 雨水惊蛰他们又去镇上读书去了,那今年就少了两个个劳动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