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不谈家谱,不谈历史,士族虽再无世家之说,但是整个阶层还存在着。依然是‘书香门第’更容易科考优秀,能更容易进入官场。依然是江南文风鼎盛之地出更多人才,这同乡之间即便无党派之嫌,却也大家彼此心照不宣。
除了躺在床上养病的姚广清,游鸿吟被整个姚府的人战战兢兢又欣喜若狂的迎进了门,他距离上次来这里已经差不多三年了,皇子不流行逢年过节去外家串门。
而他和外祖母寒暄了一会儿后,直接探望外祖父姚广清。
姚广清的确有些不舒服,他的毕竟是快五十的人,完全可以自称一句老朽了。不过这种情况并不严重。
“外祖父可好了些。”游鸿吟问。
姚广清示意其他人出去,让自己和二殿下好好谈谈:“劳烦殿下亲自跑了一趟,老臣愧疚。”
“母妃在宫中十分担忧,孤为母妃分忧理所应当。”游鸿吟道。
“殿下刚才欲言又止,可是有话要问?”
“家中最近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游鸿吟试探的问:“母妃近几日心思不宁,却又不是后宫之事,所以孤猜测可能是外祖父家中出了变故。若是有什么用得着的地方,外祖父千万不用客气。”
姚广清长叹,说:“不曾想你母妃居然也知道了这件事。”
第133章 山河峥嵘(九)
宫中的形势这几年聪明人也渐渐看出来一点东西了; 除了实力最强的皇后未曾有子嗣,四妃均名下有子,嫔位上的丽嫔、惠嫔、安嫔等也都各自有了子嗣。不过; 就现在的时间而言; 有能力竞争皇位的,依旧是四妃名下之子,一是因为他们年龄足够; 大皇子已二十有五,也已经娶妻纳妾; 最近后院之中也有了动静,可能第一个孙辈就要出生了。
而姚广清所说之事; 与姚家无关; 而是和淑妃有关。
说白了; 物伤其类。
淑妃和庄妃出身相近; 不过她父亲方应顺并非是尚书; 而是京卫指挥使司的一位从四品指挥佥事; 但是她的伯父却是礼部尚书方应丛。
非常罕见的家族之中出了文武两方官员,其中文官还是礼部尚书,即便六部之中; 礼部并不如吏部、户部等参与朝事密切; 却依旧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仅仅一条科举之责; 就能明白这礼部官员关系人脉有多广。
方应丛做礼部尚书尚有两个月才到十二年。
他被人举报; 与上一科几名进士来往过密; 收受贿赂,甚至以师生相称,但这几个进士实际上已经开始在朝廷任职了,所以方应丛和这几个人有结党嫌疑。
“陛下命令秘密彻查,但是内阁几位大学士已经透了口风,方应丛这官是做不下去了,看在淑妃的面子上没有更严重的处罚。最近几年陛下是越来越多疑了,老臣是担忧,这终有一日,也疑了老臣却牵连了娘娘和殿下啊。”姚广清说。
游鸿吟这才明白,这位一直精神矍铄、工作精神充足的外祖父怎么会突然病了几日,原来是看出杨简这个皇帝的个性,明白头顶上那个最大老板是看不得方应丛这种有名望的官员势力一直坐大的,物伤其类。
方应丛官从二品,乃六部尚书之一,家中有胞弟在拱卫京都的禁卫军中颇有权利,又有侄女身处后宫,诞下皇嗣三皇子,且三皇子杨义正颇有贤名,上个月刚入户部,得了不少夸赞。而方应丛主持了三届科举,学生旧交也渐渐入了官场,有了权利。
皇帝坐不住了。
而姚广清在尚书的位置上坐了二十多年,几乎低阶武将的选拨异动都经过他的手,和各位上将军也大多熟识有交情,两个儿子一个在翰林院熬资历,虽官职不大,但是文坛颇有名气,一个在外做知府,政绩也是不错,按理来说,可能再过几年就要高升,而嫡女则入宫同样诞下皇子,虽然这皇子平日里并不显山露水,可姚广清明白自己这个外孙不是简单人啊。
似乎桩桩件件都和方应丛差不多。
所以他愁了,告了几天假,在家中养病。
游鸿吟听完这些,有些啼笑皆非,明白自己的母亲定然不是因为母族之事心中担忧,而是另有原因。后宫的女人不关心前朝,就算关心了,也不可能想到这一层,庄妃只会拍手称快,少了个劲敌。
但是,游鸿吟不会说,他只是问了一句:“外祖父可希望动一动,再高升一步?”
姚广清没说话,不过他留着的那把小胡子,动了动。
游鸿吟微微一笑,说:“前朝因宰相制致使百官党争严重,左右宰相权利过大,压制皇权,最后导致了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所以我朝废除了宰相制,弃用中书省,而是设立内阁六部制,另有御史台作为完整的监察体系,以及大理寺这个复查机构作为第三方补充。”
姚广清道:“看来殿下虽在刑部不曾动作,这两年倒也没闲着。”
“六部尚书虽已经是众多官员非常渴望的品阶了,但是外祖父心中,还是想着能进入内阁的吧。”游鸿吟说。
姚广清摇了摇头:“非翰林不得入阁,老臣从六品主事升至尚书,一直以来均在六部任职,未曾入过翰林院,所以想也无用,并无入阁资格。”
游鸿吟说:“这可说不定。”他没有说的太明,也无需说的太明。
姚广清思索一番后,道:“殿下心系苍生令老臣钦佩,但古有云,百善孝为先,殿下应当将心思更多的放在陛下身上才是。”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此间道理孤自然明白。不过愚孝不可取,求生不可忘,无奈之下思夺生之路,乃展无奈之举。”游鸿吟道:“陛下近年以来的变化,想必外祖父最清楚,非是孤想要违逆父皇之意,只是不想父皇行差踏错,成为万古罪人而已。”
“那,殿下的意思是。”姚广清问道。
“内阁之中,虽是田大学士为首辅,但德高望重者,乃魏潜魏伏渊先生。”游鸿吟道。
“嗯?殿下想与伏渊先生见面沟通么?”姚广清不明白其中意思。
“自然不是,孤身份特殊,原本就不可与朝臣从往过密,只是想外祖父与伏渊先生偶尔可以偶遇偶遇,告诉先生一句话而已。”
“什么话?”
“沈秀光已死。”游鸿吟道。
姚广清不明所以,因为这个名字很陌生。
姚广清陌生,但是魏潜绝对不陌生。
沈秀光是焰火最后一任统领。
魏潜曾经是大理寺左少卿,在英宗也就是杨懿展的爷爷还在位的时候,他便是英宗昭文三十三年的状元郎,先入翰林三年,后直升大理寺左少卿,在英宗逝世之前,魏潜便已经升至户部尚书,这个过程此人用了十二年。后杨简继位不过三年,魏潜便已升入内阁。
魏潜是杨简曾经的老师,并且是英宗找的老师团里,最受皇子欢迎的老师,除了年纪之外,没有任何不符内阁大臣的地方,并且因文采卓绝,精明异常,纵然晋升速度极快,威望却是在内阁之中数一数二,说话非常有分量。
再说沈秀光,焰火最后收编一事是大理寺过的手,大理寺内部定然有此事的封存档案,而以魏潜的个性,当初在大理寺任职之时,必然翻阅过。
他可能也是如今少数几个知道此事的人了。
游鸿吟见过魏潜真人,但是并未交谈过,不过他知道,魏潜这个人,并非是普通意义上高官,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有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但是他却压抑住了,因为他怕死。
杨简和魏潜这对师徒,对彼此都十分熟悉,杨简放心大胆的用魏潜看中的就是魏潜的胆子小,而魏潜按耐住自己不动作的原因就是明白,皇帝蛮不讲理的同时手中还有武装力量,说不定看你不爽了,就半夜把你弄死在家里了。说白了,他不相信皇帝会放弃手中焰火这个组织,觉得解散焰火只是个噱头,而是已经把焰火转明为暗了。
他不怕朝堂上那些堂堂正正的手段,却并不想为了和皇帝争夺话语权而无缘无故丧命。
姚广清虽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魏潜却一定会明白。等魏潜试探性的在杨简身上咬出一条细缝,其他人怕是就把持不住了。
谁让,杨简养出来的是一批猛虎式的官员呢,他们喜欢斗,想必也并不介意把皇帝拉下水。
而对于游鸿吟来说,都是烂摊子,更破烂一点反而好收拾。
而后,游鸿吟又和姚广清打了一会儿机锋,老人家嘛,就喜欢装装高深莫测,他并不介意陪着外祖父聊聊天,说实话,虽然他和外家是天然盟友,可若是拿不出一点手段出来,怕是人家也不会跟着你一条胡同走到底,关系毕竟还是要维持的。
拒绝了留饭,游鸿吟回到宫中,欢儿已经摆好了晚膳,虽然御膳监会送饭食,不过那些都被游鸿吟赏下人了,吃食上的事情防不胜防,他比较喜欢欢儿自己亲手做的菜式,新鲜并且安全许多。
游鸿吟刚坐下,拿起筷子的手便顿了顿,然后让几个伺候的人先下去,只留了喜儿一人。
“你耳朵可真灵,”小银子推开了房间的窗,跑了进来:“我好歹也是个武功高手啊。”
“喜儿,再添一双碗筷。”游鸿吟吩咐。
小银子摇了摇手里的纸包,说:“不白吃你的晚膳,帮你带了杏花楼的杏花鹅。”
“你又跑出去了?”游鸿吟见怪不怪。
“师傅今日特别想吃桂花糖膏,我就出去转了一圈。”小银子也不客气,他偷偷出宫晃了一圈,买好东西喂了王管事,午膳早就已经消化干净了。
“喜儿,母妃那里可查出什么来。”边吃饭,游鸿吟边问喜儿。
喜儿恭谨的回答:“不曾有什么异常,不过宫中有位粗使太监突然得了娘娘亲眼,提拔为贴身侍从了。”
“查查来历。”游鸿吟道:“时间也不早了,喜儿你自行下去先用膳吧,等会儿再过来伺候好了。”
喜儿扭捏了一下,道:“其实,奴婢想替几位哥哥问银公公几个问题,他们习武有些地方颇是想不通。”
游鸿吟说:“小银子最近没什么功夫,等事情忙完了,会再去指点的,你让他们自己先多思考思考。”
喜儿有些恹恹的说:“是,殿下。”
小银子喝了一口茶,他并不喝酒,吃饭的时候喜欢喝茶,虽然被游鸿吟说过,但这个习惯还是不改:“其实没关系,师傅最近大多数时间都在昏迷中,已经不太认识人了。我抽个空还是可以的。”
游鸿吟说:“教徒弟这种事情,你经验还太少,喂到嘴边的东西吃下去多数是没什么影响的,只有讨着要着,自己想着的东西才印象深刻。”
小银子说:“皇族的人,心眼子都这么多吗?”
“嗯,可能我比较特殊?”游鸿吟故作思考的说。
被小银子夹的一块鹅肉堵了嘴。
第134章 山河峥嵘(十)
休沐之后; 游鸿吟依旧得去刑部上班,礼部尚书被革职之事似乎还没有散播开来,刑部之人依旧按部就班的工作着,并未交头接耳。
游鸿吟在这里看了两年的卷宗,虽然是当民间小说看的; 却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他阅读速度极快,将近二十几年的民事卷宗都被他翻了个遍; 对于各地的风俗可谓是了如指掌,同时最近他也看到了近几年的卷宗,底层官员里到底有哪些是能干的; 哪些是聪明的,哪些是读书读昏头的,游鸿吟比他皇帝老爸心里还有数。
他抽空整理了一份风俗大赏,交给了他和众皇子的老师团之一,翰林院学士谢折柳; 并未说其他; 只言自离开诸位老师的课堂; 也不曾偷懒; 此份大赏算是刑部学习后附带的成果之一; 便交由老师做个考评。
谢折柳虽然有着当下所有文人的通病,讲课枯燥不太有趣; 给皇子授课的科目也多是讲读经史; 但是他和其他一些喜欢塞私货的老师不同; 讲史态度非常中立; 也能抓到问题本质,并且不吝啬将这些本质问题讲出来,同时对于历史的变迁也有一套自己的看法,经常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风俗民生进行讲解。
可以看得出,谢大人绝对是一位博览群书、博闻强识之人,在文坛的地位也不低,否则是无法做翰林学士的,这个官位虽然品阶只有正五品,却是翰林院掌院。
翰林院掌制诰、史册、文翰、讲读经史、修撰国史等事,是个清水衙门,但是历届科举只有三甲才会被授官入翰林院,而只有翰林院出身之人,才有资格进入内阁。
谢折柳是经史大家,通儒学,自英宗时期便枯守翰林院,一生清贫,游鸿吟却觉得,正是因为谢折柳的低调,才躲过了杨简的注意,安安稳稳在这个重要位置上坐了许久。
是的,重要位置,谢折柳不显山露水,却与多数内阁大学士和高层官员有交情,毕竟都是翰林院出去的。
不过没多少人注意这一点,因为翰林院之中的官员从本质上来说是竞争关系,他们就好比是储备干部一样,先在翰林院中培养几年,然后朝堂之上有了合适的空缺就从翰林院之中挑选人员去填坑,这好位置大家都盯着,自然就有了竞争。但是谢折柳并不一样,这位经史大家从一开始就打着终老翰林的注意,更多的时间是在翰林之中精进自己的学问,同时提拔指点新进的官场新人。
所以,就算他和诸位高层官员没有师生之情,这点拨和同僚之义还是有的。
游鸿吟平日里和诸位老师的关系并不曾断,依旧还有些礼物往来,态度也不算积极,只是因为皇子都这么做,他也照着做而已。
老师团里的诸位大人其实是皇子天然的人脉,有不少人居于高位或者掌握实权,无论是大皇子,还是现在还念书的诸位皇子,都是多有拉拢的,但老师团里的人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被轻易拉拢的。游鸿吟也拉拢了诸位大人,不过对着那些热门人选只是做做样子,只有这位不显眼的谢大人才是他真正想笼络住的人。
东西送出去后,能否博得这位谢大人的好感游鸿吟就不知道了,但是游鸿吟觉得问题应该不大,投其所好是刷好感的最佳方式,而他看人的本事一向不差。
回了宫,喜儿这里有了情报过来。
第一,是展银商会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青梅煮酒计划成功了。第二是得了庄妃青眼的那个粗使太监的身份背景出来了。
“计划成功了?是哪一位?”游鸿吟有些意外的问。在他看来,这个计划最重要的人选问题还存在纰漏,怎么这么快就成功了。
所谓青梅煮酒论英雄,文人骨子里的浪漫情怀是不会变的,游鸿吟想做个借力打力的渔翁,自然必须有些筹码、了解内情才行。
所以展银商会借游商天下之便,搜集游鸿吟想要的人选。
气质形象温文尔雅,有一定的学问,最重要是懂得端著架子,护得住形象。
俗称,精通装逼。
人找到了,不多,就三个,都曾经读过书,不过后来一个流落成了江湖骗子,和别人合伙玩仙人跳,两个落魄成了摆摊的算命先生。游鸿吟亲自出手招式齐出,将这三人收拾的服服帖帖,然后对他们进行了专业的‘谋士、智者、隐士、幕僚’的形象训练。
说话句句哲理,偶尔可做一首佳诗,对主人的处境了解的透透彻彻,分析的头头是道,问及到关键问题回答时高深莫测,遮遮掩掩,拖拖拉拉得主人再三询问,方给出解决方案。
这就是青梅煮酒计划的关键,三位执行者,道骞道长,慧文大师以及文士贾冒。
而游鸿吟瞄准的目标是两名武将一名文臣,分别是柱国将军杨凡和龙武将军赵振虎,以及户部侍郎黄芝。
杨凡乃宗室,当年杨简登基之时,此人出了大力,如今依旧掌京亲卫,任京卫指挥使,戍京都防卫。赵振虎则是京军十二卫的总提督,驻扎京师大营,并不参与京都平日巡防,权利不如杨凡,却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煌**队分三种,一是京军,二是地方军,三是戍边军,这两人掌管的都是京军,皇后的父亲闻人昂将军所领乃戍边大军,与拱卫京师的杨凡和赵振虎并不属于同一军。
其实户部侍郎黄芝才是游鸿吟精心挑选的一个人,此人与户部尚书不和,一心想挤走或者弄垮户部尚书而自己可以凭借资历坐上这个位置。但他本人和内阁那些老狐狸比其实本事有点差,性格有些直,耳根子呢也有些软,是游鸿吟重点想要利用的棋子,所以三个培养出来的幕僚先生,都是是给这位培养的,两个将军不过是顺手试一试的那种,成功不成功都无所谓。
“殿下,道骞先生已经入了黄芝府中成为了幕僚,而慧文大师则成功做了赵将军的军师。”喜儿汇报说道,而她看着眼前脾气很好的殿下,心中却升起一股敬佩之意。
短短的两年时间,三个好似骗子一般的人物便彻彻底底被殿下收了心,换了骨,分别变成了通天彻地、心有经纬的道士、和尚和文士,若非是和这三人长年累月相处,定然发现不了他们实际上是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