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子想要献给皇后做寿,算是联名,这话说出去,不必他亲自动手,自有衙吏上门寻刘梦知将方子带走。
  刘梦知不想被扣上对皇家大不敬的罪,只能交出方子。
  他被李大宝骗的时候曾经找过村里的族人求助,可惜他自己做事不注意,也没留下证据,村中的族人自然不可能出头。后来官吏上门,族人就更不可能和当官的硬碰硬了,故而关于这件事,没有任何人伸出援助之手。
  于是,刘梦知和族人彻底闹翻了。
  最后彩色玻璃的生意他咬牙继续做着,反正也没说不准他再用这个方子,他迫切的想要赚到钱,赚到更多点的本钱也好做其他事情。作为一个现代人,他还有其他点子让他东山再起。
  有一次,县城秋家订购了一批玻璃,他亲自送上了门,结果无意中见到秋家小姐惊为天人,虽觉得事业未成,娶个老婆有些早,但作为一个现代大龄单身狗,他渴望早日有个妻子日夜相伴,期待平静安宁又充满快乐的家庭生活,更是打定主意以后发达了也不会像起点种马男那般左一个右一个。
  没过多久,他便使了媒人上门提亲。
  秋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秋家老爷子曾做过四品官员,自然看不上刘梦知这种读书读到一半就堕落去做生意的人,十分坚定的拒绝了。
  诸事不顺的刘梦知那时就已经怨气满腹,最重要的是,不等他做些什么发泄出自己的怨气,或者是失败彻底认清自己的问题,他在比较远的一次送货途中,被山贼乱刀砍死了,然后就变成了如今的情景。
  “没有经验的菜鸟商人。”游鸿吟对刘梦知的经历做个评价:“这就是三岁孩童抱金砖的下场。”
  第二日一早起来游鸿吟来到了村长刘同家中。
  那刘同如今年纪大了,并不太做活,一般都在处理村中的大小事情,不忙的时候喜欢在自己院子里躺椅上抽旱烟。
  “咦,是忘柯啊,可是有什么事情,我这里你可没怎么登门过。”刘同不由得奇怪,这书呆子平日里一般不出门,都在家中读书么。村中不少人都在等着看他把爷娘家底花完后怎么生活呢。
  其实刘同对刘梦知倒觉得很可惜,这书呆读书天赋不错,毕竟童生好考,秀才还是需要本事的,十五岁中了秀才算得上有天赋。他也能一心钻到书里,没其他花花肠子,心思简单无杂念,这种个性适合做个读书人。可惜爷娘死后无人照顾,他将日子过得乱七八糟,不然说不定他们刘家村还能出个举人老爷,到那时对村中的帮助就大多了。
  游鸿吟说:“族老你别埋汰我了,你也知道我专心读书本想继续科考,这几年父母留下的钱财也基本都消耗尽了。”
  刘同沉吟:“可是今年大考没有盘缠?这,族里能给的帮助怕是有限,你也知道家家都不是很富裕。”
  游鸿吟笑说:“族老想差了,并非因为赶考的事情,只是在下想换取点生活资费。”
  “换取?”刘同不解。
  游鸿吟说:“我曾在旧书店中翻看过一本古籍,无意间看到过一篇方子。”
  刘梦知未曾解释过他方子的来源,说是家传,可刘家世世代代都是务农的村人,这村子里谁家有个什么东西其他人不知道,知根知底的情况编这种谎言只能哄哄外人。这也是为什么后面刘同对他视而不见的原因,怕是已经在猜测是不是什么恶鬼上身了。
  刘同听见方子一说倒不曾急切,他经历的大风大浪多了,明白之前战乱,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确有不少古籍从世家手中流出来。
  不过方子最后还是得看里面的内容是什么东西才能判断价值。
  游鸿吟扫视了院中几个孩子,刘同便说:“柱子,带你几个弟弟妹妹到我们家田里摘篮子青豆回来,今天晚上吃盐水青豆。”
  一帮孩子走了之后,游鸿吟说:“族老可听过琉璃?”
  刘同皱眉:“难道是琉璃配方?嗯,那要看成品能烧出什么样子才好决定卖给谁和怎么卖,现在琉璃配方挺多的,只是各家成品不太一样。如果你想卖方子,老朽倒是可以找人搭搭线。”
  琉璃传世已有上千年,配方早已发展无数种,到了如今其价值更多体现在制造工匠的手艺上,而并非材质本身。技术和艺术修养均高超的工匠,能将琉璃制造的美轮美奂,表面毫无瑕疵,比之玉石也不差分毫。当然,因为本身的原料来源本就稀有,哪怕是普通琉璃制品,也不是什么烂大街的货色,但能不能回本,东西造出来卖不卖的出去,就不一定了。
  游鸿吟说:“我看方子最后描述,成品呈透明色,晶莹如水,塑造性非常强,怕是和如今市面上的琉璃材质完全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它的原料不是昂贵的琉璃石和琉璃母。”
  琉璃的烧制发展上千年也没有太多变化的原因,就是因为原材料的限制,这些原料来源并不丰富。所以琉璃除了制造工艺品外,更多的是用来冒充更为昂贵珠宝。
  刘同蹭的站了起来:“是什么原料?”
  游鸿吟说:“沙子或者是石英石。”他想了想说:“沙子种类不同烧出来可能不一样。石英石根据描述我们南方少见,多在山丘地区,但是我们这里不缺沙子。”
  刘同说:“先试试方子真伪。隔壁陶家村有窑厂,我们可用借用一下。”
  游鸿吟说:“我也是这个意思。同叔,如果方子是真的,不如就将东西交给族中,我要继续念书,真出产利润了,每年给我两三成分红就好。”
  刘同深深看了他一眼:“放心,刘叔不会让你吃亏。”他看了看游鸿吟带过来的方子,制造工艺也写在上面,刘同识字不多,不过他却很会抓重点,这方子其他过程都容易摸索出来,唯独原料处理这个环节是保密重点!
  所以刘同说:“原料处理还在你自己手上握着,万一我没几年好活了,也不至于其他人把你甩开。”他经历过战火,从来不会拿庞大的利益去考验人性,因为基本上经不起太多考验。
  游鸿吟说:“现在谈这些还太早,先烧成品出来吧。”
  数天后,刘同捧着一把晶莹剔透的透明茶壶激动万分。随即就召集全村开会讨论这件惠及全村的事情。
  游鸿吟最后还是将原料处理方法给了刘同,让他作为把控者,他认同刘同谨慎和防患于未然的处事态度,可是并不代表自己会去做处理原材料这种苦活累活。不然他把方子给族里干嘛,他自己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把这个方子发挥出更高的价值。
  虽然游鸿吟没有立即就拿到现钱,但是他以自己不会做饭的借口,吃到刘同家去了,刘同家掌厨的媳妇每天在有限的食材里精心搭配挑选,变着花样做饭,虽是手艺一般,但比游鸿吟自己好多了,让他终于脱离了每日喝白粥的窘迫境地。
  这第一步算是走出去了。
  刘梦知除了开始不满游鸿吟的处理,最近看刘同行事倒是慢慢消停下来,说实话,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刘同这个村长和族长做的非常成功,尽管他文化程度不高,但比原来两个刘梦知会做人,私心也低,一直都在为整个家族着想。刘梦知只是当局者迷,并非完全不识好歹。所以他最近不再对村中的人愤愤然,就算是有芥蒂,却不会一棍子全都打死,彻底将所有人都放在自己对立面。
  游鸿吟见村中人农忙后开始筹备烧制玻璃制品,自己开始准备第二步。


第3章 梦灯成烬(三)
  琉璃虽是人造的东西,但其价值却可以媲美真正的天然珠玉,这是为何?除了本身制造困难和材料珍贵外,也有自古文人墨客对其喜爱而为其作诗扬名之故。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玉,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
  “古称净琉璃,物现我常寂。”
  “水魄轻涵黛,琉璃薄带尘。”
  有名气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价值。
  所以游鸿吟打算给玻璃改个好听的名儿,就叫做水玉,晶莹剔透,水中玉石。然后再做首诗或者编首儿歌传唱,给玻璃扬名,之后才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游鸿吟沉吟许久,最后在自家唯一的桌上写下了一首童谣:“透如冰,亮如晶,水中玉来玉如水,疑似龙宫陆上行。”
  是的,游鸿吟打算使用玻璃做个幻想中的龙宫模型,想必绝对可以将名声打出去。
  他将写好的童谣送给了刘同,顺便又蹭了顿饭,然后就窝在家中休息,现在他能做的都已经做完,下一步动作得等到玻璃,不,是水玉,打出名声卖出钱来,他才能继续下去。
  三个月后,整个刘家村的人都聚集在祠堂,每个人心中无比激动。村中孩童不知发生什么事情,一边念着童谣:“透如冰,亮如晶,水中玉来玉如水,疑似龙宫陆上行。”一边到处奔跑玩耍,显得非常无忧无虑。
  刘同也很激动,不过他毕竟经历过的事情比较多,所以还是把持住了:“咳咳咳,想必钱大家都已经分到手了。不用太高兴,以后如果不出意外,这就是我们刘氏一族子子孙孙都可以赖以赚钱的传世手艺。自己回家都把脑子想清楚了,是一时的利益重要,还是子子孙孙,一代代的利益重要,家中的儿女都教好了,不要将送上门来的富贵再送出去!”
  刘家村的村民虽是有些各种各样的毛病,但并不是什么蠢人,也没有脑袋回路有问题的人,回想起自家分到的银两,估计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钱,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怎么可能不抱团,所以对刘同的告诫都是真心实意的满口答应。
  游鸿吟拿着自己的分到的两千两白银,其中一千五百两的银票,五百两的现银,眉头一挑:“看来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至于在这种巨大的利益下,刘家村的平静可以保持多久,就不是他在乎的事情了。他这个方子拿出来,只是想要赚得这笔钱罢了。
  他始终相信一句话,忠诚,只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
  游鸿吟之前写给启蒙恩师楚慎之的信有了回信,看来这个恩师对于身体的主人还是有些好感的。哈,老师嘛,就爱这种一门心思读书又缺心眼儿,不,心思单纯的学生。
  这三个月,师生之间一直都互相通信,游鸿吟还时不时寄点小礼物过去,来往两地货郎就是信使。终于几天前,游鸿吟开口让恩师写个推荐信,他要出门游学。因为楚老先生虽只是个举人,却教了快半辈子的书,启蒙的学生当中有几位是做了官的,他自己也有不少交好的同窗,也算是交游广阔。
  楚老先生看只是游学推荐信,考虑了一下也就写了,附着来往信件直接送了过来,还在信中指点可以去哪些地方游学,路上有什么该注意的地方之类的。
  游鸿吟见老先生信件,不由得的心中一软。他也想不出其他报答方式,就设计了一套琉璃茶具,让村中的人烧出来后,自己送了过去。
  然后被楚老先生戒尺抽了出来:“都快五年了,居然一丝长进也没有,以为送套礼物就能逃过戒尺吗?”
  游鸿吟悻悻然地回家。
  那刘梦知见状,原本被游鸿吟轻松就弄到两千两银子这件事弄得很郁闷的心情陡然好转,幸灾乐祸地说:“哈哈,还想科举,如果不是有刘梦知的记忆,你怕是连他五年前的水平都没有。所以,何必要多此一举,费尽心思恢复和那个老头儿的交往。”
  因为引渡人说过,游鸿吟拥有与他完全一样的起点,他有曾经那个刘梦知的记忆,游鸿吟自然也有,所以在他看来,游鸿吟有一些经史子集的知识,完全是原刘梦知记忆的缘故。
  游鸿吟轻悠悠叹了一声:“孤身一人在这个世界,有个可以亲近的老师不好吗?你,不觉得举目无亲是如此孤独。”
  似乎是刺到了刘梦知内心的什么隐秘,那刘梦知的灵魂猛然震动了一下,然后再度潜伏回身体深处,不再说话。
  游鸿吟讽刺地笑容如同昙花一现,再看,脸上又是挂着轻松闲适的表情,看不到其他。
  随后游鸿吟买了一头驴,买了些必需品,准备好路上需要的物资,带上全部家当以及路引和推荐信,告别了刘家村,踏上所谓的游学之路。
  “你游什么学?还不趁着手中有本钱,赶快做些大生意,把那个李大宝彻底压下去。”刘梦知大概是收拾好了心情,跑出来一看,人居然游学去了,自己都替这个人着急。
  “效仿先贤有何不可?”骑着毛驴上路的游鸿吟悠哉地反问。
  “你是脑壳有问题吗?你又不能去科举,游学是增加见闻,增加名气用的,有这个时间你不如抄几手名诗增加名气。”刘梦知不反对抄古诗,古人自己不也说过,天下文章一大抄么。他当时倒还记得不少库存,不过当时还没涉及到这方面的事情,也没考虑到用这一招给自己多增加点名声。
  “刘梦知在这个世界活了二十年,最远去过的地方就是县城楚先生的书院,你之后做生意虽是走过一些地方,但是却也没有距离刘家村太远。在这个通讯不发达的世界,信息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现在是去找那些最有价值的东西,你怎么可以说是无用呢。”游鸿吟耐心的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籍记载的只是过去,你自己看到的才是现实。除此以外,还能帮你更好的了解熟悉这个朝代的生存法则,风土人情,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啊。”
  古代的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走,游鸿吟第一站的目的地是文风鼎盛的上饶,刘家村地处九江,这两者都属于江南,距离并不是太远。不过这么近的距离他也骑着毛驴走了十几天。
  然后就是到处游玩观赏,住上一段时间客栈,和当地一些人混熟了,再通过交谈了解具体情况,也会听一些当地官员实施的政策等等。大胤朝并没有十分严厉的言论限制,不只读书人可以谈论朝廷制度,作为直接感受者的普通百姓也可以说说。
  一路上游鸿吟也会摆个小摊子代写信之类的,孤身一人上路,总要做做样子,免得被人当肥羊宰了。
  江南看的差不多了,游鸿吟朝着南越行去。
  沿途的路程有些孤寂,虽然有个刘梦知,但他如今每天清醒过来的时间有限,起不到什么作用。游鸿吟干脆在人牙子那里买了个十一二岁的小书童,并不指望这小孩子能做些什么,只是充当一个可以说话的对象。
  他给小书童随大流起了个墨棋的名字,然后就骑驴带着这个小书童一路继续向南。
  三年后。
  墨棋冲入主屋,喊道:“公子公子,不好了。”
  游鸿吟在练字:“又怎么不好了。怎么都这么大了,还一惊一乍的。”
  墨棋不好意思了一下,随即有焦急地说:“李大人把我们家船队给扣了。”
  李大人是这五羊城的父母官,本地大族出身,并不是通过科举封的官,而是经举荐入的仕途。五羊城沿海,地属南越,距离京都实在太远,如今朝廷还没有想起来仔细经营整顿这种蛮夷之地,所以游鸿吟一年半之前来了这里后,就暂时定居下来。
  而墨棋所说的船队是游鸿吟以原本手上的现银做资本打造起来的。南越密林众多,良材易得,造船的工匠也有许多,出海经验丰富的船员不少,拉起一只船队比想象中要简单。
  虽然无法超远距离进行航海,但是这三艘经过他改良的船只要比如今其他船行驶的更远,沿着海岸线做海上贸易一点问题都没有。
  刚开始资金有限只有一艘船,好在这艘船投入使用后就开始赚钱,后来拓展到三艘。当然,他虽有船队,却一直只是在沿海本土进行货运,并没有心大做其他国家的生意,风险很低。
  “公子,你快去看一下吧。”墨子见他家公子依旧悠哉悠哉地写字,急死了都快。他知道公子对金钱看得不是很重,但是全部家当被人扣了还如此悠闲,这也心太宽了吧。
  “莫急,忙中会出错。”游鸿吟说:“走吧,我去看看。”
  最后到了码头,发现只是虚惊一场,这李大人是接到举报,说船上贩卖私盐才来检查一番的。
  游鸿吟明白,如果这不是李大人的借口,那么就是有人眼红了。
  五羊城的船队不止他一家,但是能在短短一年半内就将一艘船变成三艘的却没有。有人好奇游鸿吟到底是如何经营的,询问船员倒是得到不少消息,却是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
  他们当然想不明白,游鸿吟游历四方,挑选出的货品都是经过精密计算,差价、体积、贩卖渠道、消耗速度等等,他还做过数据模型。每一次,将船队最新得到的消息进行汇总,然后结合过去的信息,列出了最优方案。船队在什么地方停靠,买什么货,出什么货,如果卖不出去该怎么处理之类的,他本人虽并未随船队出海,却将所有细节都把握在心。
  这一次船队赚回来的钱不少,游鸿吟除了货款,其他又再度投入造船中,将船队从三艘扩展为五艘,看着这种规模,游鸿吟摸了摸下巴,觉得可以冒险试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