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敦都自己把自己踩死了,轮到司马睿来加筹码了,王氏辅佐自己登上帝位,如果自己一登基,就一脚把王敦踹开像什么样子,更何况,他有个堂兄在朝中做丞相呢。
  所以司马睿最终让王敦做了荆州刺史。
  荆州比较穷,同时又靠着益州,如今的益州明面上还是晋朝的,但实际上,益州原本是曾经与司马越争夺洛阳的成都王司马颖的封地,后来司马颖兵败,却自此失去了踪迹。
  而益州之内,有杜氏士族,本就是当地豪族,自司马颖失踪之后,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司马颖的血脉,继续奉为幼主,实际上,益州已经彻底落入了杜氏手中。
  不过杜氏一直称司马氏为皇,并且益州天高皇帝远,司马睿也管不到,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直都不曾管过。
  益州因为地形原因,与世隔绝,也没有兵祸侵扰,倒是成了一块乐土。
  但是,显然长治久安之下,杜氏不再如同过去那么安分,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想法。那么与益州接轨的荆州,就显得有些尴尬。原本就穷,还被朝廷这里一直当做贼在防备着,而另一边的邻居也不安分。
  所以司马睿将荆州牧的位置封给王敦也是有考量的。
  司马睿和朝堂上不少人都是暗自高兴的看着王敦灰头土脸的接受了这个位置,然后乖乖上任,终于离开了自己的视线不用碍眼,唯有王导一直皱着眉头。
  不过,别人都以为王导是忧心王氏实力被削弱,只有王导自己心中清楚,他是担忧王敦彻底准备撕破脸。
  王导不相信,王敦率领的八万大军,会在短短的半个月之内就彻底被打散,他认识的王敦即便遇上比他更优秀的对手,也不可能败的如此轻易。
  但是很快,他就没有功夫去管他弟弟了,周朝发起了南征,正式向晋国宣战。
  王导很快就因为这件事情,而忙得不可开交,他甚至尝试性的来到江东长谷,想要请陆机出山。
  但是,显然,曾经的司马氏不能得到陆氏的效忠,如今的王氏同样没有资格,陆云既然选择了郭溪作为辅佐的君主,那么陆氏其他人就算是不为郭氏出仕,也不会回过头来替周国以外的人卖命。
  王导只能遗憾而去。
  他看着滚滚江水,似乎冥冥之中看到了无数的兴亡衰败,甚至隐隐感觉,晋朝国运即将走向终结。
  可是,如今琅琊王氏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只有保住司马氏的江山,才有可能保住琅琊王氏的鼎盛。
  而王导,恰逢其会,在所不辞。
  但是令众人意外的是,这场看起来要爆发的天下争夺决赛战并没有立即就开打,而是双方调集兵马,陈列在边境上,似乎比拼着各自的实力。
  而一向能以作风爽朗明快,领军风格变化多端的周国统帅王弥,却开始了阵前叫骂,还是那种每天换着法儿的骂,让对手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
  其实王弥也是无奈。
  他并不是晋朝猜测的那样,是此次南征的统帅,他只是右军将军而已,曹嶷是前军将军,能指挥得动他们两个的人,自然只有周国的皇帝陛下了。
  没错,这次南征乃御驾亲征。虽然重臣们都以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理由劝阻过,不过大家也都明白,皇帝一般下定什么决定,必然是已经做了完全准备,不会给他们反对的理由的,也不会改变主意的。
  最后,拗不过皇帝的朝臣们只好放行。
  严重怀疑皇帝落跑是为了把那些头疼的政务丢出来,自己好好休息两天的陆云则被苦命的拴在了洛阳,全权负责各项事务的处理,除了紧急、重要的奏章需快马送与陛下批阅外,基本上其余的都要他这个内阁阁老来处理。
  陆云毫不客气的借调了幽州牧守刘伯根,丢了一半儿工作量给这位。
  既然占着内阁阁老的名额,就不要推卸属于自己的责任。
  而御驾亲征的效果显然非比寻常,光是军心和士气,就显得十分高昂。
  而王弥之所以战前叫骂,只是为了刺激晋朝的将帅,试探试探实力和个性,毕竟彼此交谈的过程中,这些信息都是比较容易收集的。
  谁知道,这次负责防守的将军并不是如同往常一般是王敦,而是换了个新人名刘隗的人。
  此人喜好文史,颇有文才,又善于探人心意,因而得到司马睿的器重,被引为心腹。若说领军作战,倒也不是不会,只不过他无论是年纪还是经验,都要比王敦差上许多。
  好在此人颇有自知之明,见那周朝骂阵骂的脏字不吐,自己怕是无法习惯这种粗鄙之事,就算是下场叫骂,怕是也比不过,就干脆当做没听到。
  但是他可以当做没听到,那些个兵将却不能当做没听到。摄于命令,兵将们无法出阵反唇相讥,只能一遍遍听着那些叫骂。
  尚未正式开战,晋朝这边的军队便已经士气大跌,但是统帅却依旧不管不问。
  结局,在这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第223章 名士风流(五十)
  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
  王弥不可能犯这种错误; 在对垒了六天之后; 大军之前一声音洪亮的将士读了一篇缴文; 然后彻底拉开了南北大战的序幕。
  双方皆是步兵方阵对冲; 骑兵骚扰,不过; 晋朝这一方有完善的战车方阵,气势宏伟的战车配合长矛,颇有一股气势。
  而周国却是弓弩兵压阵,双方尚未接触; 密集的令人恐惧的箭雨就迎头盖下,还是接连不断的袭来; 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的刘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前军顿时受挫,伤亡惨重。
  刘隗此时才想起部队中已经几乎没有什么的重盾兵; 匆匆忙忙之间; 调集重盾兵配合轻盾兵上场顶住箭雨攻势。
  不过用兵灵性非常的王弥见状就立即传令弓弩兵停手; 免得浪费箭支。随即令骑兵骚扰冲击。
  无论是几乎无法移动的重盾兵,还是行动速度如同龟爬的轻盾兵; 根本都来不及撤退; 他们的盾牌的确可以保护他们避免前方远程武器和近战长武器的伤害; 却无法防御来自于侧壁和后方的攻击。
  此刻骑兵的优势就立即发挥出来,触之即走; 不断削减敌人力量,敌人的骑兵同样出动,希望能进行拦截,但是周国这一方还有钩镰枪兵配合骑兵行动。
  周国的钩镰枪兵连草原胡人的骑兵都能横扫,就不用说晋朝的这些了。
  光挨打不还手不是刘隗的作风,他立即下令,战车方阵进行冲击!
  事到如今,还保留着战车这个兵种的,大概就只有晋朝了。
  这并非说是战车不好用,它攻守兼备,防御力极佳,有很好的机动性,有不弱的近战能力,远程可以兼顾,中距离武器同样有人使用。一架战车上几人相互配合,再加上战车本身的防护能力,这种类似于移动堡垒式的战斗平台,其实是非常厉害的。
  但是,战车被渐渐淘汰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首先,养它很贵。
  无论是车体本身,还是拉战车的马匹,甚至战车驾手都需要专业性的培养,这一切都是耗费巨大,就算是装备最为豪华的重骑兵,怕是也比不过一架战车所耗费的资源钱粮。
  其次,它的作战环境要求很高。
  只能平原对冲战是战车被淘汰的最主要目的,曾经战场的范围一般被局限在中原地区,战车能适应这种战场环境,但是随着战场转移到北方,转移到水乡,转移到密林等等地形的时候,战车彻底没有了用武之地,也就渐渐被淘汰了。
  而晋朝这支战车队伍,原本不过是贵族养来炫耀的。后来被刘隗征调过来,充当了一招出其不意的棋。
  对于晋朝的世家来说,朝廷怎么样了,和他们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平日里的生活,该炫富还是炫富,该清谈还是清谈。
  所以,这战车便是炫富下的产物,平日里他们玩的都是真人战车对冲,刘隗算得上是半抢半借将几家养的战车借来整合在一起,形成如今的方阵。
  如今的战场在徐州,这里地势平坦,不会太潮湿出现泥沼,也没有过多的石头,正是战车最佳的战斗环境。
  王弥有些皱眉,他的确从来没有应对过这种兵种,虽然他曾在书中读到过这种东西,但是却并不知道该如何破解。
  难道要用人命去堆么?
  在周国,用人命去堆出胜利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几位将军心知肚明,对于主公来说,爱惜民众将士是放在首位的,所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他们都不会选择这种愚蠢的方式。
  王弥脑中各种方案轮转不休,他想要现场想出破解之法。
  可是战车方阵很快就会冲到中军之中了。
  “列盾阵。”王弥首先想到的便是万能防御的盾兵。
  这时,却见陈凤仪匆匆而来:“将军,这次让我领军出战吧。”
  王弥迟疑了一下。
  陈凤仪说:“我带来的虎林军有办法对付战车。”
  王弥明白陈凤仪所率领的虎林军身手厉害,此次陛下御驾亲征,虎林军作为天子亲军自然都跟着过来了。
  所以,他立即同意了:“那就有劳陈将军。”
  虽然面对这样迅速崛起的少年将星有些妒忌,但是王弥并非是让情绪左右判断的人,而军情如火,所以他并没有多犹豫,立即就同意了。
  在这种时候,并不是考虑其他的时候。
  陈凤仪领命而去,很快,一直被外界传的有些神秘夸张的虎林军便迅速冲向晋国战车队伍。
  虎林军之人大多武艺高超,可以算作是后世的特种兵,无论是骑术、刀剑枪术,还是布置陷阱、使用各种特殊器具,基本上每一个都经过学习培训,就算不是全都精通,精通几样也是绝对没问题。
  虎林军的确没有正式对付过战车这种东西,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战车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对付战车,首先,便要将‘车’的机动性破坏掉,这和对付骑兵需要对付马是同一个道理。大周使用钩镰枪对付马匹,而对付战车,则更为简单。
  车都是有车轮的,而破坏车轮并不困难。
  虎林军每一个人身上都携带着一根坚硬的木棍,这本是辎重里备用的长枪柄,如今被他们拿来急用了。
  骑兵彼此掩护,三人一组,两人掩护一人,在急速奔跑的过程中,将那木棍插入战车车轮,众多气势汹汹,恍如堡垒的战车顿时一挫,不是车轮损坏,就是一轮卡主,战马依旧不停的奔跑,最后却将那战车变成了原地打转的磨盘。
  无论是战车上那些原本养来取乐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家奴,还是指挥这场战争但实际上经验稀少的刘隗,都开始慌乱起来。
  刘隗并没有指望战车方阵能够彻底压死大周的军队,但是他的确是希望战车能够给大周造成一定影响,最好是能够小胜一场,让这场战役一开始能够有个胜利的开始,从而能够提升自己这一方的士气。
  但是没想到,这个奇招没有起到原本预期的作用,反而被敌人很快就破解了。
  虎林军破开了战车方阵,骑士在重盾兵的防线上撕开了一道口子,王弥立即中军全线压上。
  晋朝大军节节败退。
  最后,刘隗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退守城池。
  这下子,司马睿和王导便彻底坐不住了。
  司马睿一咬牙,便同样决定御驾亲征。
  他觉得对方如此厉害,不就是因为那个惯会邀买人心的郭溪御驾亲征,搞得周国兵将士气大振,才会如此轻易的战胜他晋朝大军。
  但是王导并不同意。
  他当然不会同意。
  司马睿是个合格的皇帝,一路从诸侯走来,自小聪明好学,与他的名字‘睿’字十分契合,但是并不代表,他就是个懂得军事的帝王。
  这位皇帝自来征战都是依靠手下将领,而不是自己,而那周帝,虽然一直听闻是长于内政,秀于识人用人之能,但是从他调教出来的徒弟,从他极为稀少的几次领兵经历中,就可以看出,郭溪乃当世人雄,一般的优秀是无法超越他的。
  所以,在王导看来,周帝御驾亲征无可厚非,但是司马睿不行。
  司马睿被王导仔细劝说了许久,终于打消了这个念头,不过他随即便将王导派去前线了。
  这不是司马睿不信任自己人刘隗,而是王导自行请命,司马睿准许了而已。
  对于司马睿这个皇帝来说,王导能主动离开朝廷中枢更好,自己也可以趁着他出门的这段时间,好好梳理一下朝政。至于王导将来获得军功,名望更大,功劳更高之后自己该怎么做,已经暂时不在司马睿的考虑中了,就算王导不立功,他也是朝廷第一人,这其中没有多少区别。
  就是这么讽刺,司马睿防备着王导,却又十分坚信在王导的带领下,自家的军队就不会败。因为,这是自少年时,在王导与司马睿这个学生日复一日的相处中,给司马睿留下的最为牢固的印象。
  司马睿摆宴送恩师上战场,心中想法无人可猜度,而主动请战的王导自己,却并不如司马睿那么自信。
  周国成立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实力实在不容小觑,将领人才辈出,自己即便是手握晋国最优质的大军,却也难以断言自己可以胜利。再加上,军中并不如朝堂上那般,大家都听从他这个丞相的话,人和这一个因素就折了三分。
  不过王导的确是琅琊王氏不出世的绝顶之才,即便他行军大战的名声不显现,但是比起他弟弟王敦丝毫不差,接手了前线大军之后,至少是稳住了一直以来的颓势,又和周国大军对恃起来。
  如此过了将近半个多月,双方都有一丝不耐烦了,时间渐渐从深秋转向初冬,温度变得越来越低,就在王导觉得周国不会过多久就会退兵的时候。
  建康陷落了!
  王敦正式举起了反旗。
  天下大哗。
  此时,王导再如何说他忠君爱国,王敦行事他丝毫不知情也没有用了。所有人都觉得,王氏这两兄弟唱了一出里应外合的戏,先是王敦自请外出为官,有了组建自己军队的机会,然后是王导趁着周国进犯之机,夺下领军至高权利,最后,王敦便直击国都建康,而此刻,王导已经将建康抽调的几乎只剩下一座空城。
  王敦可没有心思多想那么多,他此举不过是逼迫王导彻底倒向王氏而已,所以为了让自己这个好哥哥下定决心,王敦攻入建康宫的时候,一点都没手软,将司马睿以及其血脉都屠杀了个干净。
  在他看来,如今情况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王导总该收拢好手中的军队,然后和自己密切合作,无论是扶持个傀儡皇帝也好,还是干脆和他郭溪一般自立为王也好,这样他王氏就不再是世家,而终究变成了皇室了。
  而如今选择权,交到了王导手中。
  王敦甚至能想象,自己兄长到底该如何悲愤和纠结。
  但是,令王敦,或者说令其他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王导根本无法完全驾驭这支大军。
  比如刘隗,他虽然是因为战事不利而被剥夺了统帅的位置的,但是作为司马睿心腹,他依旧留在了军中,并且还是以监军的身份。
  刘隗对于司马睿的忠心毋庸置疑,所以在他看来,王氏便是他们的仇人!
  为君报仇,天经地义。
  他找到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将领,一起率领亲信和手下士兵发动了哗变,冲击帅帐,在慌乱之中完成了‘诛杀首恶’的任务,甚至,等王导一方的亲信赶到,这位惊才绝艳、权势赫赫的琅琊王氏家主,已经不知道被谁乱刀砍死了,整个脸上都血肉模糊,连神情都已经看不清。
  等刘隗等人想要收拢剩余军队,撤回建康,救援皇帝的时候,他们却发现,司马睿死亡的消息已经传得整个军营中都是,就连城中那些普通的民众,似乎都已经知晓了这个消息。
  因为这个消息,军营中那些人哪里还有心思打仗,如今的情况就是皇室血脉已经彻底没了,即便司马氏还有不少流落在外的宗室,但是那些宗室可不被人承认。如此一来,郭氏一统天下已经成了定局。
  既然如此,他们在这里打生打死到底所谓何来。
  而此时,刘隗几个人恰巧将已经处理了王导的事情公布出来,准备接手军队,结果,随即假军队哗变变成了真的,当天夜幕降临之前,低阶将领跑了一半,士兵做逃兵的起码有三分之一,而这还是因为有些士兵获得消息速度较慢,想必夜晚一过,想走的能占据大多数。
  刘隗等人无论是派发粮饷安抚人心,严惩逃兵杀鸡儆猴,还是加官进爵威逼利诱,都无法阻止晋朝大军的溃散。
  沛侯国这座城池中的百姓似乎一夜之间就逃走了一大部分,甚至还有那些家当都不要,收拾了细软就带着一家老小直奔兖州的。曾经动荡不安被人剥削了无数遍的兖州,此刻正实行着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流民,他们早就想搬去那里了。
  而在这种时候,周朝方面似乎一点消息都没收到,并没有趁火打劫,而是一直保持着安静的对恃状态。
  最后,一脸死灰的刘隗终于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