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可惜,他有些感叹。
  此时,如此年纪,这样位置,他才能真正理解,曹孟德一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到底是有多苦涩,而所谓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究竟又有多少,是自我安慰调解之语呢。
  “咳咳”,刘渊停下了手中的笔,自入秋之后,他就一直咳嗽,大概是天气有些冷。
  而恰巧侍从端着执壶上来,还未走近,壶中的酒香味便散发了出来,这名为‘烧春’的烈酒的确是好酒,不知道儿子是从哪儿寻到的。自己尝了这酒,怕是其他酒就喝不下去了。
  也不用酒杯,刘渊受此世名士风度影响甚深,狂放之态隐约让他回忆起年轻时候的风云岁月。
  果然是好酒,喝下第一口的刘渊想。
  烧的腹腔之内一股火热,宛如置身春日之中。
  烧春之名,再契合不过了。


第217章 名士风流(四十四)
  游鸿吟正坐在书房内; 看着沈源送来的地图; 陷入了沉思。
  如今又是一年秋收季,等秋收结束,刘渊怕是要坐不住了。
  他手中的四个半州; 已经完成了整合和权利交接,基本上军政两套班子都已经定下来了,以科举取吏,处理繁琐的基层事务; 以要么是青州培养出来的亲信,要么是在乡间名声比较好的当地士族为中低阶官员,高位则全是游鸿吟自己能信任的同时政务和军事都十分突出的人杰担任。而除了他这个挂牌的青州刺史外,翼州刺史乃刘伯根; 幽州刺史乃曹霖; 兖州刺史乃葛洪。
  另外为了防止军政合一刺史权利过大; 游鸿吟重新安排了四州的军事负责人; 这四人几乎都是依着军功一级级升上来的,并且手中只有负责治安、关卡、后勤等权利; 麾下兵将皆属于治安军和后勤兵。
  而真正负责征战部队的,都是游鸿吟手上的将帅之才,比如曹嶷; 比如王弥。
  他们所领之军是由四州共同供养,麾下步兵、骑兵、弓兵等等兵种齐全; 都是能一人当十的精锐部队; 装备精良; 训练专业并且量大,负责为游鸿吟征战四方和抵御外敌。当然,因为承受着更危险的任务,他们的待遇也是所有兵将之中最好的,只要保证自己在战场上活下去,靠着自己的粮饷和赏金,能让一大家子衣食无忧,并且无论是军功获得几率,还是抚恤力度,同样也是让所有兵将不畏生死,奋勇杀敌。
  这也是为什么陆云会说,主公养的精锐部队厉害是厉害,就是太费钱了。
  游鸿吟用夺下一州便治理一州的方法,鲸吞蚕食着北方,如今已经是气候渐成,无人可挡了。
  他此刻看着地图,是在思考,这个秋天刘渊将会对那个地方下手。
  刘渊虽然受到汉族文化影响比较深,但是有些习性却依旧未改变,那就是喜欢在秋收之后发动战争。
  并州如今是汉国占了一半,他占了一半,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争夺战,但是小规模冲突不断,可是彼此实力试探的已经差不多了,汉国的骑兵的确不可小觑,但是守城方面,还是自己这边更加占优,所以双方并州方面真的拼死拼活暂时没有必要。
  刘渊虽然立国,匈奴历代也积攒下不少力量,但是地盘和经营方式的问题,他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游鸿吟拼消耗。并且刘渊应该更清楚,南方朝廷方面,巴不得他们两个人能拼个你死我活,他们好坐收渔利。刘渊这个打着光复大汉,又是匈奴出身的汉国皇帝,要比游鸿吟更加防备南方小朝廷,所以他不会这么选择。
  那么他只有将目标放到南方了。
  和刘渊的汉国接壤的南方便是司州和雍州,而这两州的情况是不太一样的。
  洛阳坐落在司州,而大批量的司州豪族都跟着朝廷大部队南迁了,如今司州境内可以说是明面上还是朝廷的,实际上已经只有一些不受重视的小官还在维持着官府的运转。没有了豪族,司州境内就只剩下普通百姓,他们当中当然有人没有钱,没有粮,也不是豪族的佃户或者仆从,就算是想跟着走也走不了。
  所以整个司州大概就剩下这些饭都吃不饱的贫穷百姓了。
  而早年洛阳经过诸王争霸,又有大量流民出逃,如今的司州,曾经繁华无比的国家中心,早已十室九空,荒凉无比了。
  这种时候隔壁雍州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雍州其实一直都有是族族杂居之地,虽然汉人将匈奴、鲜卑、羌族等都称作胡人,但是胡人之间也是有派系争斗的,他们会因为各自的信仰和本身的利益,或联合,或争斗。所以在司马越迁都的第一时间,雍州的各个胡族就开始不□□分了。
  卢水胡、氐族、乞伏鲜卑和羌四支便开始了争夺地盘的过程。
  其中卢水胡比较特殊,它这一支族源复杂,既有匈奴、月氏的成分,又在民族演进中吸收了羯族、氐羌乃至汉族等部族,因而兼具白种人和黄种人的特征,其核心成分则是源自商代的卢方。
  因为这种兼容并蓄的融合特征,卢水胡原本的大本营在凉州,凉州地广物薄,卢水胡在这里修身养性不知道多久,终于积蓄完力量,表面上并不参与中原的权利斗争,但是既然朝廷都已经放弃了北方,那么不多抢点地盘便是傻瓜了,所以卢水胡拿下了半数秦州,还看上了雍州,也的确在雍州占据了一些地盘。
  可是秦州原本是羌族占下的地方,这自然与羌族也结下了仇怨,并且羌族也在雍州也掺和了一脚。
  乞伏鲜卑最为可怜,别看它是鲜卑族,如今鲜卑族的势力其实是诸多胡族当中散布最广的,北方绝大数草原,西北部大片土地,都有鲜卑族的影子。
  但是乞伏鲜卑只是鲜卑的一支而已,鲜卑并不是一个团结的名族,大多数都是各自为政,偶尔南掠的时候会结盟一下。
  所以乞伏鲜卑在诸多胡族中实力最弱,不仅要面对西部和南部三个胡族部落,并且还有汉国在它一旁虎视眈眈。
  胡人瓜分北方地盘这种情况随着司马越的死而戛然而止,他们似乎是彼此有了默契,开始默契瓜分地盘。
  雍州短暂战乱平息、四分五裂后,他们又将目光放到了司州方面,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有洛阳这个标志性的城池在,其实胡人对于司州是不太感兴趣的,但是因为有洛阳在,司州就成了他们都想要夺下的地盘,刘渊如是,羌族杨氏如是,鲜卑独孤家亦如是。
  最后,因为独孤家扼守太行关,鲜卑在司州占得一席之地。
  而独孤家亦成了司州最有发言权的家族。
  只是虽然胡人占据的地盘儿大,甚至羌族杨氏还学着刘渊同样在秦州建立了仇池国,但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治理农耕领土实在是太难了,刘渊学富五车,自小受汉族教育,尚且只能胡人、汉人两套政治管理体系并行的方法来治国,更不用说羌族这个本就没有杰出首领,皇帝是个汉字都没认明白的部落了。
  所以仇池这个国家国力并不兴盛,不过是部落换了个名字,脱离了朝廷的统治而已。
  游鸿吟在脑中仔细梳理着胡人之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点了点太行山,说:“独孤氏。”
  独孤氏现在是独孤洪领导,此人勇武,是一员猛将,但是同时也是一位十分聪明的人,因为鲜卑族在当地势力其实并不强盛,但是在强敌环绕的环境中,独孤氏却能安全留存下来,那么领导人肯定不是个笨蛋。
  游鸿吟觉得,聪明人好,因为聪明人谈起条件来,比较方便,价钱方面大家心中都有数,就不会出现太大波折。
  “主公,想攻打太行关?”王弥问。
  游鸿吟说:“不是,司州人烟已经十分稀少,又是众矢之的,在灭汉国之前,我们不宜过早夺下洛阳,那样天下目光将全都集中到我身上来,十分不利于后面工作的展开。”
  “那主公的意思是?”王弥十分诧异,这次单独让他这个领军之人过来,必然是有要事交代。
  “我需要你去和独孤洪谈合作。”游鸿吟说:“刘渊并州无法取得突破,就必然将目光放到太行关和潼关上。而他最为渴望的是夺下洛阳,所以攻打太行关成了必然之举。”
  王弥有些不确定:“主公的意思是和独孤洪合作,等刘渊攻打太行山的时候,我们和独孤洪联手重创汉国大军。”
  “可以这么说。”游鸿吟点头确认。
  王弥说:“臣下不确认到底能不能说服独孤洪,他与刘渊毕竟都是草原胡人。”
  游鸿吟说:“这方面无需担忧,独孤洪率领的鲜卑部势力弱小,若是不投靠大势力求得庇护定然会在接下来的动乱之中覆灭,独孤洪不会看不明白情势的。更何况,草原诸部均以强者为尊,如今除了南方朝廷,北方就我与刘渊的势力最为强大,他既然苦守太行关,那么必然是不愿意追随刘渊,就只能选我了。”
  而王弥看表情,依旧有些疑虑。
  游鸿吟继续说:“鹤鸣在数年前,就已经在独孤氏的太行关安排了人手,就算是独孤氏不同意合作,还有鹤鸣的人在这其中做推手,你不需要太过担忧。”
  “是,那么属下这就亲自去处理这件事。”王弥听如此情况,坚定了信心,便随即告退,准备出发办理此事。
  游鸿吟则在继续关注着地图,不过他的目光并不是放在汉国,而是仇池上。
  异军突起的新势力,让游鸿吟有些烦闷。
  北方势力太多太杂了,实在是很难梳理,早年他定计北方,虽然设想的理想蓝图如今已经一一实现,但是却并没有料到,真的平定北方需要花费这么大的力气。
  当年朝廷一统天下的时候根本就没真的去收拢手中的领土,去梳理各方势力,大致上就是某块区域的小型统治者表示屈服了,就真的将这一处当做自己的领土了,随即安排郡县,分封诸王。但实际上,那些土地上的统治者只是隐藏了下去,时刻积蓄着力量,等待着再度崛起。
  所以朝廷统一天下的时间才会如此短,很快就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并且如今除了司马家皇室各种作死搞事外,地方诸侯也是层出不穷,简直堪比战国时期。
  如今游鸿吟自己已经二十六岁,想在三十之前彻底一统天下实在有些困难。而原本他是打算早日登上帝位,可以早日留下精力好好治理百废待兴的天下,而这个时间他是预计在三十岁至四十五岁的。
  四十五岁之后就需要扶持新君,他这个旧的就可以有时间休息休息了。而之前他计划的新君也并不一定要自己亲子,为了缩短时间,他原本属意收义子,并从义子中挑选出来的。
  可惜计划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如今这种情况,他的婚事却也无法再拖下去,义子之事进行的也不是很顺利,这么长时间,几乎没有遇上足够天资的孩童。
  其实这也很正常,天资一事,与血脉是有牵连的,而天下优秀血脉,几乎不可能从贫民中出来,而生活环境等等也会将原本有天资的孩童变得不那么适合。
  而另一方面,万一南方朝廷脑壳坏了,来次赐婚之类的,自己可就真的没办法抗拒了。
  游鸿吟先前之所以不愿娶妻,是因为他选择配偶的范围是很小的,几乎都在世家之中,而选择世家作为后族,那么就代表了未来皇帝是士族出身,很有可能世家会权利过大。
  不过显然现在的情况是与其思考未来皇帝怎么可世家交锋,不如考虑一下自己赶快找个老婆,生个儿子开始培养,否则等自己七老八十了,儿子还不能接过重任,最后倒霉的不还是自己。
  所以游鸿吟将挑老婆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另外,自己的徒弟们一个个都比自己大了,却都学着自己都不娶妻,不嫁人,他是不在乎这种事情,可是弟子们未来在人言面前会不会后悔,就难说了。
  游鸿吟头大的在自己的日程表上又添上了徒弟婚嫁二字,开始考虑该如何处理这种婆婆妈妈的事情。
  太行关。
  独孤氏虽然是羌族,但是羌族投降汉朝日久,与汉人相比,除了外貌上有一些差别外,很多地方与汉人已经没有什么分别了。
  所以,独孤氏苦守太行山,司州百姓也只是觉得独孤将军比那些逃跑的贵族要好很多,至今依旧守护着他们,防止匈奴人南下。
  现在北方鲜卑诸部无法通过幽州边防,并州同样有游鸿吟安排的曹霖拦截胡人行动,太行关和潼关这边守着关卡,司州如今的安全程度竟然比过去还未迁都的时候要高一些,而瓜分雍州司州的胡族因为受汉族文化熏陶,对着早已被搜刮地皮搜的干干净净的贫民,也并没有多少兴趣。
  独孤洪如今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对于匈奴族独立出去建国很是羡慕,可是,他并不敢如同刘渊那样。
  他这一支鲜卑族要比匈奴要弱势很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独孤家如今领导着鲜卑族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求存,已经是很艰难了,就要有些自知之明,别去做什么争霸天下的美梦。
  “将军,关外有使者求见,是否将人带进。”有小兵回报。
  “可知是什么人?”独孤洪正在擦拭自己的盔甲,听闻禀报,声音洪亮的问道。
  小兵眼中神色有些复杂:“是青州刺史郭使君麾下游击将军王弥王将军。”
  这时,独孤洪便知道,为什么小兵神色复杂了。
  这都是那坑爹的郭溪有钱闹的。
  郭溪麾下兵将几乎是囊括整个北方区域,几乎什么地方的人都有,所以他军中兵将待遇丰厚的事情,早已传遍整个北方,太行关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很多家中亲属有在郭溪手下的兵士们,都接到过看似炫耀实则招揽的家信或者口信。
  独孤洪对此倒并不生气,反而觉得,若是有可能抱上郭溪大腿似乎也不错,可惜他独孤氏属于外族,若是主动求靠,必然不被重视,所以他带领将士们固守太行关,静静等待着时机。
  所以听闻王弥到来,孤独洪朗声而笑:“哈哈哈,看来,郭使君麾下之人,反应倒是挺快的。”
  然后在小兵瞠目结舌的目光下,独孤洪咳嗽了一声,说:“请贵客到待客厅。”
  小兵领兵而去,而独孤洪也穿戴好服饰,精神抖擞的走向待客厅。
  等两人见了面,王弥将来意说出,独孤洪却并没有一口答应。不要看独孤洪是个外表粗犷的人,实际上他的心眼儿多得很,这种事情自然是要多为自己的族群谋取一些好处了。
  可是,王弥并不愚蠢,从太行关一路走来,他早已发现此间的兵将十分羡慕主公麾下将士的待遇,而这种情况并没有被独孤洪阻止,那么就代表着独孤洪也是心有意向的。
  所以王弥十分大胆的撇开原本合作的战术目标,反而开始替自家主公开始收拢武将人才!
  鲜卑人体格健壮,民风彪悍,若是收拢在主公麾下,便又是一股力量,并且独孤洪此人可是自带兵将的,也不会触及到现在主公手下的那些将领的利益。
  这种功劳自己都不争取,曾经名驰洛阳都城的‘飞豹儿’便是个蠢材了。
  显然,王弥不是。
  最后,在王弥劝说和独孤洪的矜持下,双方约定了独孤氏以太行山这一战作为投诚之礼,而游鸿吟则会派兵处理司州其他胡人,为独孤氏鲜卑族人划下安定的聚居之地,并且会有农耕、兵器等各方面的支持。
  细节方面需要游鸿吟拍板,王弥也只是给了个大致上的承诺,这种事情他不可能擅自做主。
  等王弥回程后,独孤洪算是松了口气,郭溪算得上是一位对待治下十分宽容的主公,自己替族群找到一个好靠山,身上的压力就减少许多,要知道以他背后的实力对付有可能攻打过来的刘渊,实在是太勉强了。
  而游鸿吟的预料并未出差错,等王弥悄悄带来伏击人马后,守株待兔不到半个月,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大家正似睡非睡的时候,突然有人攻打太行光。
  看那旗号,正是楚王刘聪。
  王弥心中有一丝天命注定的感觉,其实在刘渊出兵之前,谁都不知道他会派什么人来,而刘聪却恰巧正是主公欲除去之人。
  主公天命所归,从很多边边角角的事情上,也能窥伺一二。
  “传令,继续隐藏,一个个都打起精神,把自己给躲好了,若是漏了痕迹,以叛军罪论处!探子立即探查敌人具体数目和阵型。”王弥示意传令官传令。
  刘聪和他的父亲一样,是一位十分善战的将领,他这次抽调了原本在并州方向驻扎的十万人马,现在正在攻击关卡的是先锋三万,另外有七万随后就到。
  王弥接到了探子的具体回报,明白刘聪此刻的攻击不过是试探,此人狡诈谨慎,不会在军队疲惫之时就下令冲击太行关。
  果然,守关的独孤氏对于这种攻击程度早已习惯,很容易就应付过去了,而随即,刘聪见状差不多了,便让传令官下令撤退。
  王弥从千里镜中看到这个情况,觉得这是个好机会,立即说:“左翼八千人拦截后军,其余人跟我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