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确,迁都之后,北方门阀士族势力大减,影响力也比过去削弱许多,当然最顶级的那几家并非如此,他们就算是来到了南方,手中也依旧有着足够的部曲佃户,只要找到一块足够大的土地,便能够与在北方一样,依旧是最顶尖的世家门阀。更有甚者,他们甚至早早就在南方布局,不仅与南方士族交好,更家中已有弟子投靠了南方王侯司马睿。
  这就是士族门阀,想要他们举家忠于一人是很困难的,除非那人是一统天下的皇帝。但是正是这种多方投资的举动,让这些士族门阀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就算是一脉断绝,还有另外一脉可保。否则,又哪里来的百年王朝,千年世家之说。
  不过很快,司马睿的脸便被扇肿了。
  虽然大家都说,过江龙不压地头蛇,但是抱团的过江龙,并不比地头蛇差劲。
  司马越的确是个英明的诸侯。他开始实行侨置郡县。
  什么叫做侨置郡县?就是原有的郡县不去动,而是选择新建郡县用来安置北方跟着乔迁过来的士族和民众。
  其实就是北方人离乡背井,争不过南方人,但是可以另起炉灶,北方人再度聚集在一起生活,相当于将北方郡县直接移植到了南方。
  非常无耻的一种寄生方式,可是这种寄生式的利益输送,让北方士族门阀缓过了一口气,暂时稳定下来。
  但是这种稳定的背后,是北方士族与南方士族隐藏在水波之下的矛盾争斗。
  这个方法的确不错,解决了当时最大的危机,要知道司马越的权利来自于皇帝,而皇帝却是由各个士族门阀支持才有了正统的皇权,北方士族失利的话,皇权也将变成一纸空谈。
  司马越建康城中的王府,占据了半条街,而司马越依旧嫌弃王府不够气派,这倒也不怪他,自司马越出生起,他住的房子就没有如今这么小的,府中的妻妾都快没地方安排了。
  好在他想到皇帝如今住的地方还没有他一般大,就好似找到了什么心理平衡,便不再为此多花费心思。
  推行侨郡侨县这一招,打蒙了朝廷内外包括司马睿在内的所有人,林司马越难免心中带了一丝得意。可是收到的一些线报,却让他的心情快意不起来。
  他选择迁都,原本便是为了避开刘渊此人。刘渊出身匈奴,手下兵强马壮,更有匈奴铁骑在手,他亲自出马与此人交锋了三次,却次次败退,最后为保下朝廷元气,不得不选择迁都,避开锋芒,寻求反攻契机。
  但是迁都三年,那北方却并未如他所想,彻底沦为匈奴铁骑下的牧场,当年他随后挑出来的一个青州牧,不知如何便窃取了翼州,并且还有能力阻挡住刘渊的铁骑,将他的汉国疆域限制在了草原与半壁并州内。
  若是早知道此人有此能为,他也许可能不会放弃北方。
  原本他想着,将这郭溪招至麾下,听说此人也是洛阳郭氏旁支。谁知等他想起洛阳郭氏,一打听,竟然发现迁徙过程中,洛阳郭氏随军迁徙却遭遇了匈奴攻击,一家数百口,竟然只剩下了九人,偏偏这九人还都不是能用的人,要么是孩子太小,要么是老人太老。而那郭溪的家人很不幸,竟然全数阵亡。
  这个消息难免让司马越又气了一通,这郭氏没有什么用处的时候贴了上来,等到真正有用的时候,却彻底废了,自己过往一番投资,算是白费了。
  但是即便没有了这些关系,司马越觉得以皇帝的名义招揽,应当也是可行的,要知道正统皇命的威力,是非常大的。
  谁知一封书函送出去如同泥入大海,司马越这才确认,郭溪坐拥两州,手中又有能够抵御匈奴的兵将,怕是早已打定主意,做第二个陈敏了。
  只是,江东陈敏有司马睿协同南方士族来对付,这北方郭溪又要靠谁?
  幽州的王浚么?
  司马越不由嘲笑,如今那王浚怕是根本自身难保,又如何对付郭溪呢。
  如今只希望,那刘渊与郭溪,两败俱伤了,这样他晚上做梦都会笑醒。
  虽然他理智上明白,这是不可能的。


第212章 名士风流(三十九)
  “乱臣贼子!”幽州刺史府; 王浚暴跳如雷:“他郭溪到底想干什么?造反吗?!”
  身边属下低着头; 并不敢抬头看与他对视,见身边那一群唯唯诺诺的无能软弱属下,王浚原本阴狠刻薄的脸上就更不好看了。
  可是; 现在不是将火气发泄在属下身上的时候,王浚勉强收敛了自己的脾气; 说:“诸位先生有何妙计?如今道路被封; 我幽州已经变成了天悬孤岛,四面环敌; 就连与帝都的消息沟通都断了。”
  众人许久不开口,眼见王浚又要炸了; 其中一位门客硬着头皮说:“牧公,如今幽州境内受灾严重; 连续三年不曾有收成; 普通百姓家中存粮早已消耗一空,因此出现了大量流民流入翼州。”
  王浚冷哼一声:“我是让你们想办法; 不是让你们来复述问题,我眼睛还没瞎呢。”
  在幽州王浚掌握军权,有着绝对的权利; 偏偏他这个人越老越没谱; 庶子出身心眼狭隘; 行事早已放弃了世家的规矩; 变成了一个刚愎自用的暴君。
  若不是离开说不定命也会没了; 刺史府内一干门客说不定早就离开了; 现在虽然没有离开,却也暗地里抱怨连连。
  然后又有门客开口;“此时幽州道路被截断,但是天下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又不是翼州这一条。听闻刘渊自立为帝,建立了汉国,吞下了半壁并州,原本早已想挥军南下,如今却被翼州一直阻拦。俗话说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也许我们可用和刘渊化敌为友,先解决郭溪这个大麻烦。”
  什么人带出什么兵,王浚本人就不是个端方君子,他手下的门客也大多是不拘泥手段的狠辣之辈。
  至于引狼入室、与虎谋皮之类的危机,在他们看来都不重要,这种做法明明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才对。
  商讨了半天,终于有人拿出了计策,王浚将这个解决方案仔细思考了许久,觉得,这种办法的确是如今现状下最适合幽州的方法,便拍板:“既如此,出使汉国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那出主意的门客不由得额头冷汗直冒,在拼死富贵和自己的小命之中,他选择了自己的小命:“还请牧公见谅,在下并不擅合纵连横之道,怕是会坏了大事。”
  王浚看了他许久,回想了此人平日里的表现,的确是比较口拙,才勉强相信此人并非是故意推辞不去,然后开口询问其他人:“不知诸位可有大才之人替本官分忧?”
  众人面面相觑了许久,才终于有一人被众人‘推荐’出来,做了出使大臣,代表幽州和刘渊去谈合作之事。
  那人名余奎,见木已成舟,自己推脱不掉,便提起昂扬气势,慨然道:“奎三生有幸,定会为使君达成所愿!”
  王浚见状,倒是对此人有些刮目相看,觉得此人有勇有谋,又颇有气节,算是一位人才,所以出使之前,便替余奎配备了一队护卫,免得这人半路遇险。
  而余奎出发前,也没客气,借口刘渊出身匈奴,必然也留下了匈奴之主的通病,他们非常仰慕中原文化,也喜欢汉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东西:酒、瓷器和书法。所以余奎要了精美丝绸、幽州美酒、精美瓷器、当世著名字帖、各种金器等等礼物,有几样,比如瓷器,甚至是王浚府中颇受喜爱的东西,却都被余奎要了过来。
  然后在王浚的期盼中,余奎带着一队兵士人马,终于上路了。
  只是行至半路,刚出了幽州势力范围,突然便见一队骑兵倏然而至,负责余奎安全的那队人与这骑兵交手不过几个回合,便已经被人打得七零八落,哪里还记得自己的职责,忙不迭的逃窜进了路旁的树林之中,将其他一切都抛之脑后。
  余奎见状,明白自己不可能逃得过,垮下肩来,苦笑连连:“虽然在下还抱着一丝希望,郭使君的手没有那么长,伸到幽州刺史府,现在看来,一切不过是我们一厢情愿的逃避现实了。”
  既然郭溪已经摆明车马打算将幽州变成孤岛,又怎么可能不关注幽州刺史府中的一举一动。其实从对方不声不响就让翼州换了主人的手段就能看出,郭溪此人绝对不是什么好对付的人。什么串联刘渊,一切不过是他们这些人坐井观天的假想而已。
  君不见,自己这一队方出了幽州,便被人一锅端了么,想必那些送信的队伍,就是这么一去不返的。
  “带走。”领队的骑兵并未多言,也不去追击那些逃跑的幽州护卫,而是立即将人连带着诸多礼物,一起带回去。
  余奎并未反抗,这队不知是翼州军还是并州军的骑兵也算是有礼貌,依旧让他坐在马车内。不过一路上思考良久,余奎掀开车帘,道:“不知将军可否通融一下,让在下见一见主事者?”
  那王浚安排使者之时,也是并未多思考,这余奎乃外投而来,在幽州并无眷属,所以,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其实他早已不想在幽州待下去了,而眼前就有一个改换门庭的良机。
  当然,这种不忠诚之举的确会为自己带来不良影响,名声也不会太好听,但是听闻郭使君用人并不拘于一格,自己终归还是有机会的。
  然后余奎便见到了名满天下,誉满九州的陆云陆士龙。他听过这位的名字,也知道陆士龙的青眼相看,让郭溪这位原本不值一名的刺史名声大噪,吸纳八方贤才来投效。
  陆云似乎与郭溪并未在一处,他暂时居于河间城,看见河间城那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规模,余奎并未有多惊讶,这一路行来,他早已见识过翼州如今那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这种变化,坚定了他改换门庭的决心。
  其实,只要不是傻瓜,大家就能看清,谁才是真正的明主。学文读书这么多年,所谓何来,不就是投效一位明主,实现自身抱负么。他并非那些惊才艳艳之辈,想要辅佐一人,对自己能言听计从,所以即便郭溪如今身边人才早已不缺,说不定根本没有自己的位置,却也不妨碍他的投效之心。
  等陆云和胡危下完棋,两人觉得外头那位幽州使者也晾好了,便一起去见。
  如今游鸿吟手上有大本营青州,发展迅速已经完全掌握的翼州,还有和汉国打了两次仗,夺过来的半壁并州。目前刘渊国内出了些问题,后方的鲜卑不太稳,所以暂时没有功夫来找游鸿吟的麻烦,游鸿吟自身地盘还未发展完全,便也不去主动挑衅。
  而趁着这个空闲机会,陆云觉得想要和汉国对恃,必须先要解决背后隐忧,幽州放在自己卧榻之侧,实在是太碍眼了。所以陆云携手胡危外加王弥,正式成立了项目组,准备解决幽州之事,为主公再夺一州。
  原本按照王弥的意思,幽州之兵虽然素质颇佳,却也难敌青州铁骑,只要翼州背后再做些步兵以及后勤支援,他有把握以极快的速度攻城略地。
  陆云却否决了这种做法。
  虽然这样实打实攻打下来的地盘是最为稳固的,没有什么刺头,也不需要花费大力气治理,但是如今主公麾下州郡人口不丰,花大力气训练出来的铁骑如果消耗在这种战场中太浪费了,这些骑兵是要将来对付刘渊的。
  所以陆云已经早早将幽州当做了自家地盘,开始思考该如何兵不血刃的拿下幽州。
  首先,为了塑造紧张焦虑的气氛,陆云借助胡危手中鹤鸣的力量,全力监控幽州刺史府,然后截断了幽州与外界的所有联络方式。
  而等到某些机会成熟了,便是各种谣言、离间等计策上场了,如果效果好的话,便要请王弥直取幽州城了。
  不错,陆云的计策便是擒贼擒王。
  幽州虽然是王浚主导,但是此人无论是出身、性格还是能力,都不足以服众,让他坐上幽州刺史宝座的,却是他背后的太原王氏。
  所以一旦幽州城被破开,幽州境内能真心追随此人的少之又少,那时候就是他们各个击破之日,要比如今一个个去攻打要省力的多。
  而幽州城虽然城墙高,守军多,却难敌内外夹击,幽州城内不仅仅是刺史府内有间人,早在翼州尚未拿下的时候,自己那位神秘莫测的主公便已经派遣了一队死士潜入了幽州城了,只等来一次里应外合,凭借王弥的本事和他手下那群精锐骑兵,拿下幽州城并不是难事。
  所以,今日俘虏来的幽州使者,陆云和胡危都不曾太过看中,因为幽州城内的情况,这两人怕是比王浚更清楚,这使者就算是带了情报过来,也属于无效情报。
  不过,两人倒是没有想到,这位名叫余奎的幽州使者,刺史府门客变节变得这么快,并且,还真的带来了一个有用的情报。
  这个情报便是太原王氏已经准备逃跑了。
  胡危听到这个情报,原本是不太相信的,要知道,他对自己亲手训练出来的属下十分信任,这么重要的问题鹤鸣的间人怎么可能不上报。
  而随着余奎的解释,大家才明白,这个消息是余奎自己根据诸多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并不是明确消息。
  但是他将这条消息的推测过程说的非常清晰明了,陆云与胡危听完便知晓这个消息应当是真的。
  “哼,太原王氏。”胡危冷哼一声,语气有些不屑,要知道,如今公认的规则是不杀世家之人的,在安全有保证的情况下,却选择逃离,只有两个可能。
  一者,太原王氏觉得郭溪不会遵守不杀世家之这条规则。
  但实际上,主公虽然并不喜世家如今的风气,但是明面上对待士族还是十分礼遇的,除了当初借助青州乱民之手,除掉了青州本地不少士族之外,其余时候都不曾对付过士族。所以,这个原因的可能性很小。
  而另一条,就是太原王氏知道幽州会面临胡族兵祸。
  无论是汉国刘渊,还是幽州北方的鲜卑诸部,可不会遵守中原人的规矩,什么士族,什么世家,什么门阀,有钱就抢,有女人就夺,看不顺眼的就杀,这就是胡人的规矩。
  陆云听到这个消息,也是眉头紧皱:“看来太远王氏是铁了心要把幽州拱手送给胡人做屠宰场,也不愿意落入主公手中。”
  他简直快气笑了。
  世家得高位,一部分是家底雄厚,传承不绝,另外一部分是名声清贵,行事端正。
  太原王氏逃离之举,便暴露了他们可能不仅是想要和刘渊结盟,更是与鲜卑诸部有了勾连,若是抵挡不住翼州方面的进攻,怕是直接就将国门打开,迎胡人进来了。
  蠢。
  真蠢。
  除此以外,陆云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


第213章 名士风流(四十)
  可是太原王氏此举并无实际把柄落人口实; 也就是他们打算打死不认这件事情了。
  陆云气愤的情绪不过在脑海中停留了数息,很快就看出王氏的背后用意。
  他也是世家出身; 这种手段见的多了,怎么可能不知道; 不过他从未想过,未来有一天; 会有世家如此堕落,用这种近乎无赖的方法来对付有天下之主运势的主公。
  “先生?”胡危看着陆云; 语气中有询问之意。
  陆云看了他一眼; 心中明白,说起来; 胡危也不是汉人,对于世家的畏惧心理是十分淡薄的; 所以,若是王氏太过不识相; 胡危是不介意替主公用特别的方法除掉这块绊脚石的。
  可是陆云并不能这么做。
  王氏是绝对不能死于暗杀的,否则就算不是主公做下的,也会有人将这件事扯到主公身上; 成为主公名声上的一个污点。
  皇帝又称圣人。
  何谓圣人,便是毫无瑕疵,这也是许多皇帝重视名声的根本原因,是要完美名声不破; 身下的皇位就稳如泰山; 而未来主公想要争夺天下; 一个洁白无瑕的名声是必要的。
  陆云皱着眉头,思考了许久,仔细推敲各方面的问题,最后对胡危说:“还请胡统领配合王氏行动。”
  胡危说:“先骗他们来么?”
  陆云失笑,最后道:“不是,配合他们的行动,将他们先带出幽州,若是我猜的不错,太原王氏虽然和琅琊王氏早已分宗,但是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所以,他们一定是要去广陵投靠司马睿,因为司马睿是琅琊王氏选出来的下一任皇帝。”
  琅琊王氏要比太原王氏昌盛的多,已经是最顶尖的世家,琅琊王氏甚至许多支脉都未曾出山,只有数人出仕,却已经惹人夺目。如今掌控皇帝的司马越身边有一位王衍,而年轻被众人看好的司马睿身边则有一位王导。
  因为王姓位高权重的人物太多了,坊间甚至流传着“王与马公天下”的说法,王衍、王导虽并非同一脉,却终归都是出身琅琊王氏。
  胡危不懂这其中的纠葛,反而奇怪的问:“为何?他们做这种事情,我们还要保护他们。”
  陆云却在想着王氏之事,虽然说陆氏自认并不比王氏差到什么地方去,但在如今,几乎所有世家的光芒都被王氏占据了。
  散开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