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司马越带着皇帝迁都广陵,因为陈敏之乱暂时尚未完全平复,便先将行宫建在了建业城。
  按照吕易原本的想法,自然是去天子脚下,虽然当今天子是个傻子,但是几位诸侯王爷都不差,是值得效忠的。但是想到吕氏如今已经不是士族了,按照那些大人物的用人思想,自己怕是连做个门客的资格都没有。
  吕易想到此处,顿时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想法,选择去青州。
  去青州碰碰运气,就算是运气不好,自己也该置办产业,安安稳稳的将追儿抚养成才,只要吕氏再出一位优秀的人物,重归士族完全不成问题。
  叔侄两人跟着流民,一路上驾着牛车小心谨慎的向着青州前进。
  说来也是奇怪,刚从容城出发的时候,盗匪猖獗,骑着马匹,来无影去无踪,即便是流民结阵对抗,亦是有人被害被杀,可是慢慢走出幽州,步入翼州,这种肆无忌惮的盗匪反倒是少了许多。
  而流民经过重重关卡的时候,盘剥也少了许多,虽然依旧要收些钱帛,但是那几个人头钱大家都出得起。
  要知道在外头做流民,最怕的便是遇到关隘或者关卡,有时候关卡太严太黑心的话,流民宁愿绕上一大段远路,也不愿从这种地方走。
  吕易心中有数,这些关隘怕是被人关照过,或者干脆就是青州的手笔。
  显然,青州实力不容小觑,此地属于翼州,却已经有了青州的势力延伸过来了。
  顿时,吕易心中的期待值更高了。
  在四处游荡的过程中,有的流民见翼州有些地方尚且安宁,便不愿再行走的更远,便挑了某些地方安顿下来,对于他们来说,离开幽州是因为旱情严重,偏偏一州官府,从上下到下,并不关心这些事情,日日服药行散,寻欢作乐,吟诗作赋。而这翼州看上去,还是有人管的。
  吕易自然比那些目不识丁的普通农人看的更为清楚,翼州地处四州交界之地,西有并州刘渊对中原虎视眈眈,北有幽州边防恍如纸糊,而翼州本身所处之地乃一马平川的平原区,最易受铁骑侵扰,未来,未来怕是此地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不平稳。
  所以吕易继续和那些听闻青州各种传闻,已经将青州作为自己唯一目标的流民们,继续将路程走下去。
  离开翼州,刚入青州不久,便来到了泰岳关,此处借助泰山地势而建,扼守青州与翼州的来往通道,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卡。
  而的确和它的地理位置重要性相配,泰岳关建的颇大,在此驻守的青州府兵人数也不少。这种豪迈之气扑面而来的感觉,让众多想入关的流民迟疑了起来。
  那道关卡的背后,到底是人间乐土,还是与其他地方一样,不过是被人以讹传讹后的美化。就算真的是乐土,入关进入又要付出什么代价?
  但谁知道,他们在关外呆了没多久,便有文书小吏在兵士的陪同下来到他们跟前。
  吕易一路颇受流民照顾,便是因为那些流民希望这时候能够有个识字的人能出面交谈。
  那小吏笑语晏晏的说;“大家不用紧张,在下乃泰岳关户籍书记赵德,专职负责梳理记录和重新登记各位的户籍名帖。”
  然后那人便开始询问,他们这批人都是来自哪里,有哪些是相互认识的,说是流民安置点整个青州有好几处地方,如果是老乡便尽量安排在一起,将来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一边问,那赵书记一边拿出了一叠十分精美,却有些怪模怪样被线缝在一起的白纸,然后拿着一根似笔非笔的东西,开始在白纸上重新登记流民户籍名帖,此人还特别询问了众人有何擅长之事,说是有特长还可以安排工作,可以在农闲之时赚些养家糊口的粮食。
  赵德使用的笔十分便于书写,他口中不断问着,手中的笔便刷刷刷将东西都记录了下来。
  吕易见状,心神便全被那支怪模样的笔给吸引走了。


第208章 名士风流(三十五)
  赵德听到吕易和吕追这对叔侄都是读书人,脸上便带了些笑意; 说:“在下看小郎君年岁还小; 我青州府有很好的学馆; 里面有不少德高望重或者是闻名天下的才子坐馆; 小郎君可也去试着考一考,如果考进去了,将来从学馆里面结业出来,必然才学匪浅。”
  旁边的有流民忍不住怯怯的问:“不知那学馆入学条件几何。”
  显然哪怕是不识字的流民,都知道念书与不念书之间差了多少,自己没法读书; 却总想着自己的孩子能读书。吕易也曾听到某些流民说; 自己一家原本在家乡还是能勉强活下去的; 但是听闻青州此地开设了有名的学馆,只要有心向学; 便有机会能够送孩子上学,这才下定决心搬来青州。
  赵德显然应对这些事情应对习惯了,早已明白这些流民关心的是什么; 他稍微有些歉意的说:“学馆分了好几个不同的班级; 不同的学子有不同的做法。但是如果是考不上; 却想上学的话,是需要恩荫名额的。”
  然后他讲了什么叫做恩荫名额。
  青州的学府的确分了好几种,比如扫盲班; 没有固定上学地点; 授课的老师也不是什么文学大家; 其实就是一部分先识字,之后带动其他人也识字,只要你有空学,没有任何门槛。
  比如培育精英,算得上是深造的进益班,士族无需考试,寒门弟子需要经过测试方可。但这是无可奈何之事,因为授课老师都是士族之人,不可能一点特权都不给士族。这种班有点类似于导师制,班中学生虽然某些时候一起上课,但是更多的时候其实是跟着自己的专属老师学习的,所以寒门学生入学考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再比如启蒙班,都是收的些启蒙儿童,与进益班一样,也有入学考,并且是一视同仁的,但终究是家教有差别,启蒙班中,还是士族多一些。
  另外一个班级就是所谓的恩荫班了。
  想要考启蒙班是不太容易的,考试中还有年龄限制,所以一些才智并不妖孽的寒族弟子就被刷下去了。
  但是孩子想读书怎么办?
  可以恩荫。
  虽然游鸿吟想要做到有教无类,但是如今的情景摆明了不可能,师资力量有限,推行扫盲运动已经是极限了。
  那么只有设立门槛,集中力量培养优质资源了。
  所以才有恩荫这个东西。
  其实这种政策是严重倾向于青州兵将的。游鸿吟需要大量士兵,但是强行征收上来的兵丁,不是他想要的,所以才有了兵士各种优惠政策,无论是他们本身享受到的后勤粮饷和军衔荣耀,还是身后的抚恤亲族和荫蔽后人等等,几乎都考虑到了,青州是花费了很多的物力在这一方面的。
  虽然每个人花的钱有点多,但是游鸿吟却觉得很值得,他不需要大量滥竽充数、充作门面的垃圾军队,而是选择了走精锐路线。
  而这种大力的刺激之下,无论是青州本土男丁,还是流民,无数人踊跃想要进入军队。
  这样,青州几位将领才有了挑选手下兵丁的机会,而不是随便来个人都只能手下充人头。
  修生养息至今,如今青州家底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那流民听赵德讲解,便面露喜色的继续到后头排队,等待登记户籍名帖。
  进入了青州,吕易手上却多了一支笔,正是之前那位赵书记所用的‘炭笔’。
  这笔写字简单,也不用费墨水,青州玉纸出来的时候,这炭笔便随即风靡起来,大家都随身带着纸张和炭笔,如今那扫盲班里有许多人学会的写字,平日里要记个账什么的,掏出来就能用,很是方便快捷。
  吕追见自家叔父的心思有粘到一些奇怪东西上头去,心中不免着急,拉了拉吕易的袖子:“叔父,你又把心思钻到这些小道上了。快看青州的景色,不比那支怪模怪样的笔好看啊。”
  吕易这才回过神来,他天生喜欢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在兄长死之前,他一直都在研究蜀汉丞相诸葛孔明的水牛木马,可惜,未曾等自己研究出些东西,兄长便去了。
  他看来看周围的景色,心中暗暗吃惊。
  青州之地多山石,肥沃良田并不多,所以理论上荒地应当很多才对,但是这条异常平坦,不知是何种材料所铺就的道路两旁,有不少人正在整田。
  此时正值秋收结束,农人并没有如同寻常那般收好庄稼后,就将田地往那里一丢,而是不断的深耕,同时往地里撒些东西,吕易猜测,那些可能是和塘泥一般的东西,是用来补充田地肥力的。等地都翻过一遍了,农人便到田埂的水渠旁,开口将水灌进田地中。
  这是在做什么?
  吕易比普通的读书人更加关心农事,虽然管理产业他的确比不过大哥,但是吕家佃户如何种田的,他大哥可就比不上他了解了。
  吕追最后无奈的看着他叔父,兴致勃勃的和路旁的农人交流起来,他觉得,自己还是早日考上那学堂,然后早日学成出来找份活儿养活自己和自家叔父吧。
  但谁知道,后来的事情却完全脱离了吕追的想法。
  他叔父被青州刺史郭溪大人直接封了个官衔,然后丢进了天衍院做了首席院士,工作?工作就是继续叔父感兴趣的各种奇怪东西的研究。
  而自己则直接被进益班录取,拜在一位饱学之士门下继续深度学习。
  比起青州之外的颠沛流离,吃了上顿没下顿,比起幽州家乡时的朝不保夕和被人鄙视,如今的生活,不知道轻松了多少,吕追也暗暗下定决心,尽量早日结业,然后能够帮上主公的忙。
  就算是他这个新来的,也能很快发现青州的日益壮大,但是这种急剧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可以说,如今的青州,许多人都是一人身兼数职,忙得不得了。
  吕追没说出口的是,他一直暗自祈祷,主公能快快的占下幽州,他能看见青州治下百姓的生活到底如何。虽然说大家干活都干得很辛苦,但这种辛苦背后是触手可及的希望,所以整个青州的精神面貌一直都散发着积极向上的味道,生机勃勃的好似能感染外界,吕追到底与幽州这个家乡很有感情,他希望幽州百姓也能活的这么幸福安康有奔头。
  至于朝廷,哈,现在就算是街边的一个小孩都知道,朝廷早已名存实亡,未来将重现汉末之乱世。
  青州刺史府。
  刺史府中虽然有议事厅,但是游鸿吟一般不会去那边谈事情。虽说政务理当十分严肃,但是做人没必要时时刻刻都绷紧了精神,平日里处理事情放松些也无妨。
  好吧,说一千道一万,游鸿吟便是不喜欢议事厅的压抑氛围,他如今身边人才虽然多,却还没有正式出现党派之争,所以也没必要端着架子,搞得自己和属下的距离那么遥远。
  花厅之中有不少书籍,有些是游鸿吟感兴趣,让人从崇文馆中抄录来的,也有些是他自己搜集或者录写的。除了这些书籍,花厅之中最多的便是游鸿吟养的一些花草,如今恰是金菊盛开之时,灿烂的花朵将整个花厅都浸染上了花香。
  厅的内侧放着一张卧榻,游鸿吟偶尔坐累了,就会趟到榻上休息一会儿,而此刻,这榻却是陆云靠着。
  虽然在真正了解了青州之后,陆云终于松口认游鸿吟为主公,但是这家伙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他是‘谋主’,所以会翻阅处理游鸿吟手中的所有情报,却绝对不会替游鸿吟分担具体事务,在游鸿吟做决策的时候,会提供意见,会反驳方案,却从来不替游鸿吟做决定,也从来不会死硬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
  精明又紧守本分。
  游鸿吟能明白陆云的想法,作为一位谋士,未进先思退,并不是一件坏事,陆云如此做法,便是彻底断绝了未来君臣之间‘见疑’的根本源头,让君臣之间相处的摩擦降低到最小,最后关系融洽想和,两相欢喜。
  但是,游鸿吟却大大的叹了口气。
  他也想倚着靠垫,悠悠闲闲的翻看各方战报,而不是在这里处理不知道什么地方冒出来的那么多事情。
  “士龙真的不肯帮忙吗?”游鸿吟做最后一次努力。
  陆云笑了笑,很是温柔的说:“主公,现在已经申时了,不要忘了晚上还有庆功宴。”
  意思就是,别偷懒不想干活儿,今日事今日毕,快点把政务处理完,晚上还要宴请宾客。
  举办庆功宴自是因为有了重大喜事才会举办,而这件喜事就是翼州已经被游鸿吟收入囊中!
  虽然明面上翼州并不是他的。
  去年秋收之季,他将陆云和葛洪请了回来。
  葛洪那边无需细说,他的确在短短半年之内就将青州医疗制度建立了起来,大体的人员框架也建造的差不多,只要后期培训的医疗人员跟得上,基本上这个制度也就定型了。
  而葛洪建的差不多后,就十分干脆的撒手了,他兴致勃勃的去做了长广城的城尹。
  长广城原本只是个小小的村庄,但是自胶州码头建立起来,长广就变成了青州举足轻重的重镇了。
  游鸿吟原本是自己一直在负责长广城事务的,作为青州最为超前的城市,游鸿吟对它有着超乎寻常的期待,所以一直都是亲力亲为。
  如今长广城基本上已经架子搭好了,让葛洪去填补血肉,似乎也不错。
  所以对于葛洪的要求,游鸿吟立马答应了。


第209章 名士风流(三十六)
  然后葛洪葛半仙便和那些放出笼的鸟儿一般; 再也不把刺史府当做家了。
  葛洪虽然没有提; 但是游鸿吟却记得自己的诺言; 他在青州城外的一座小山上; 建立一个名叫天衍院道观。
  刚开始葛洪听到这件事还十分感动,但是看了那读作道观; 看做学馆的道观,一脸冷漠。
  这道观的建筑风格和青州城内的学院十分相似,庭院围墙等等一应不少; 但是那建筑; 却是四四方方的盒子状,表面还涂了水泥; 灰白灰白的。
  而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让葛洪确定; 这座天衍院的道观根本就不是用来给他这个可怜的被拐骗来的穷道士当道观的,而是自己不知怎的昏头拜见的那位好主公,又给自己找了活儿。
  天衍院的院主葛洪,实际上一直忙于了解长广城和与长广城距离不远的胶州码头,并没有什么精力来管个不知道用来做什么的天衍院。而另外一方面; 游鸿吟会时不时丢一两个人过来; 比如之前的吕易,这位便是一位天生的机关大师,好好培养; 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葛洪的事情暂且不提; 这一年以来; 陆云这位游鸿吟自己冒险亲自请回来的谋主; 开始真正展现自己的手腕。
  游鸿吟自己并不差,但是他的确并未做过争霸天下白手起家的活儿,所以难免有些举棋不定。比如,阴谋阳谋,明争暗夺等等到底该怎样选才行,这其中的‘度’他把握的并不好。
  太过光明正大是作死,太过阴谋诡谲给人以不可信任之感,明争之下必有牺牲,暗夺之事为人不耻。
  世间安得两全法,纵然手段通天,心有九窍,游鸿吟在某些时候也是会为难的。
  所以,他请来了陆云。
  若说智谋,他和陆云估计不相上下,若说经验和眼光,他甩陆云几十条街,但是若说世情把握,陆云怕是能吊打他。
  陆云到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出建议,让游鸿吟拿下冀州。
  原本游鸿吟的想法,是同样以财物等手段贿赂朝廷重臣和司马越,让那边下个圣旨什么的,这样他那下冀州也算是师出有名,依旧披着一层窗户纸。
  照他算来,这种操作应当不难,因为司马越迁都就代表了放弃北方,像翼州这种危险区域,连刺史都跑了。翼州刺史那家伙聪明的很,从司马越决定迁都的时候,他就十分干脆的打包行李,给出一个采菊东篱下的标准名士答案,一路直奔建康。然后翼州就变成了群龙无首的状态,全靠着当地的一些本地郡守这些小官撑着运营。
  所以游鸿吟觉得,翼州这地方摆明了已经不算是司马氏的地方了,开个口子送给旁人,对他来说应当是不痛不痒才对。
  除非,司马越觉得,自己这个捡来的青州牧,是个值得他限制,值得他花费心思灭杀于萌芽之中。
  但游鸿吟觉得几率很小。司马越的确不蠢,却是个十分傲慢的人,司马氏诸多王侯,哪个不是对洛阳和洛阳里的蠢皇帝虎视眈眈,但是最后的胜利者是他司马越。所以游鸿吟从平日里的情报中可以看出,司马越越来越刚愎自用。
  所以,他这种人,应当是将目光放在刘渊这个大威胁上,而不是转而关注他这个小小的青州刺史身上。
  而陆云的观念却是另外一种。
  他认主公的第一时间,便是开口确认郭溪的家庭成员状况。
  这件事情游鸿吟之前也一直都在关注。毕竟是郭溪这具身体的亲人。而陈喜全虽然如今已经不再惦念那些乱七八糟的名士三观,却偶尔还是会想知道,没了他这个儿子,郭氏一家的最终将会是走上哪一条路。
  自游鸿吟离开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