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后被美食淹没-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既然是路远之不愿意让他知道的事情,时尉也就没准备问。
  大概是故意瞒着时尉的这件事让路远之有点不好意思,吃完饭的时候都是缩着脑袋的,时尉让吃什么就吃什么,乖得不行。
  时尉心里有些好笑,倒是乐意路远之每天这样来三次。能把三餐的问题解决了那是再好不过的。
  “青椒哪里难吃了?我炒得难道不香吗?”
  路远之苦着脸,心不甘情不愿地把青椒塞进嘴里,随便嚼了两下就跟吃药似的往下咽:“就不能把青椒切成丁的吗?”
  “方便你当药丸吃是不?”时尉无奈,捏了捏路远之的脸,“你好好嚼几下,不管切丝还是切丁,都得嚼两下才好消化吧?”
  路远之的消化不是很好,主要是十多年厌食的习惯伤了胃,时尉虽然听着医生的嘱咐给他食补养胃,但这是个长期工程,需要艰苦奋斗。
  “有股奇怪的味道,冲得慌。”路远之皱着鼻子,不能理解世界上为什么有青椒这么难吃的东西。他不爱吃青椒同样不爱吃带着点甜味的彩椒,但胡萝卜这种容易让人和青椒一起讨厌的蔬菜是吃的。
  甚至可以说很爱吃。
  锅里放点七分肥三分瘦的五花肉煸出香到不行的油,肥肉缩得快没掉,瘦肉也变得又酥又脆,到上切成薄片的胡萝卜,炒得满屋香味,油汪汪地盘子上一圈橙色的油。
  路远之的口味偏清淡,但就是炒胡萝卜他喜欢这种油汪汪的感觉,有这一盘就能下去一碗米饭。
  时尉也想给做这个来着,但冰箱里没有胡萝卜,田里也没种,只有一点蘑菇洋葱和青椒。
  腐国主要吃羊肉牛肉,猪肉都吃得少,蔬菜价格反而比较贵。
  时尉见他吃得却是不太高兴,也就没再逼着他吃了。青椒虽然好,但也不是非吃不可,吃饭嘛,主要得吃得开心。
  “那这个浓汤我也不想喝了。”路远之得寸进尺地说道。
  时尉的手艺不错,奶油浓汤很香甜中带着点咸鲜一点也不腻。但他就是单纯的不想吃。
  时尉知道他爱吃三分饱的坏习惯又出来了。厌食症这种病很麻烦,路远之这两年虽然一直有在吃药,但胃口总是反反复复变化,有时候跟着时尉能吃个十二分饱还嘴馋,有什么好几天都不想吃饭。
  全靠时尉盯着。
  “你这样我都没办法走开了。”
  “那不正好吗?”


第154章 
  套娃密室下面的空间远比时尉和路远之想象得大,两人慢慢走下楼梯,然后就被满地窖的东西给震惊了一下。
  农舍不算仓库的占地面积能有一百二十多平,地窖里的东西堆得很多,但粗粗看去绝对不止一百平米,大概是包括了整个房子的地下面积后还往仓库那里挪了一点。
  时尉敲了敲墙,从他的经验看,下面的墙不止三四米的厚度。而且以腐国这种多雾的潮湿天气,这里能保持这样的干燥,和温度,中间一定是做了很多的防护工作的。
  从上面走到下面,时尉和路远之大概爬了六七米的梯子,但这里看过去也就两米高。以时尉现在的身高踮个脚都容易撞到自己的脑袋。
  四面的墙上都用砖头做了书架一样的延伸板,琳琅满目地摆着很多用纸包起来的东西,时尉随手拆了几个,有碗有花瓶,看起来都是很有年头的老东西了。他虽然不是考古专业也不是古玩爱好者,但也跟风买过一些艺术品,眼力稍微还是有一点的。
  时尉在几百立方米的地窖艰难地在窄小过道里转了一圈,发现这里几乎没有金银宝石一类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一些小的生活用品。哦,不,是古代贵族的生活用品。时尉看着盒子里扔着的好几把精致得连花蕊上花粉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的象牙梳,忍不住咂舌。
  时尉又发现了一些新东西。打开一个大铁箱,本来时尉以为这种看着就不怎么样像是把工厂里放什么东西的铁桶里面不会有什么好东西的。
  但他又想错了,随便抽出一张卷轴,就是一副连他这种外行看了都觉得好看的山水画,从上面红色的印章来看,应该是有年头也是很有价值的古画了。
  可惜就是污渍有些多,还有个小孩脏兮兮的巴掌印。
  时尉继续找,然后在比较外面的承重柱边上发现了好几副油画,时尉抬着木头架子的一边往下翻,找到了那副价值七位数的真品。
  “时尉,这里有信。”
  在时尉还在几根粗大的承重柱边上晃悠的时候,路远之从书架的底部发现了一个厚厚的信封。
  或者说是一本厚厚的账本。
  看到那幅画,时尉心里五味杂陈的不知道该怎么感受才好,听到路远之叫他就赶紧过去了。
  “我们上去看好了。”
  见到了那幅画,时尉对这里的东西已经不再执着了,他想要“寻宝”其实就像是想给自己的猜测一个肯定性的证据。
  路远之在看到这个账本的时候眼眶就红了,上面写着的字迹显然是他再熟悉不过的。
  厚厚的一本账本打开之后,最前面就是写给“允昱”的一封信。
  允昱:
  别后,爱丁堡一封我以收到,你信中所说的骚乱我也略有耳闻……国内也逾发的乱了起来,陈生劝我不要回去了,但我的妻儿都在国内,更何况我又如何能丢下生养我的祖国母亲呢?我决定回去了,可能再也无法和你见面,但活到了这个年纪,感情只需深埋心底珍藏便好。
  ……给你寄去的信,我未多说,但你知道,我向来是最信任你的。除了你,我也想不到能再交托给其他人。……这里的东西,多是那年我从别人手里换来的,被糟蹋的东西太多,我亦非这方面的专家,无论是从情谊还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交付与你是再好不过的。
  ……这些东西,对于你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珍宝,对我们华国人来说,是血脉和历史的见证。……从人家的牛棚、井底、甚至是茅厕里换来,我的心也好像被那样惨烈地绞了起来。国家的艺术就等于国家的强盛,没有力量,这些我们引以为傲的东西只能白白地让人在茅厕里熏染污臭不被在意。
  但总有一天,华国兴盛后,这些华国的延续,也同样会再次被人争抢敬畏的。
  允昱,养护这些东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费钱也费时间,我给你留了一些英镑和一些容易出手的洋画,不多,但已经是我能给出的所有了,好好地用它们去生活去守护吧。照看这些东西,不一定能得到家人的认同,你要对你的孩子们说,这些总一天能让他们换来多上许多倍的金银的,现在的投入,总会换来几百倍甚至上万被的收益的。这些并不是垃圾,也不是废物,它们承载着的是我们这个民族苦难但是坚韧的信念。
  总有一天,华国会再次兴盛。
  它们会再次被争抢的。
  至于是否归还,我并不在意,你同样无需挂念。我的老妻是向来不在意钱财的,望儿不必多说,我给他留的家财也全部散完,他倒是比我大方得多。焚佩是个姑娘家,手里虽要留些钱财防守以备后路,我也全部考虑齐全无需担心。
  允昱,当年我们同学五人,出国留学时那样的意气风发,到了现在,却只剩下你我二人了,不知下次相见还是几时。原谅我的不负责,将这些琐事全部交给了你去苦恼。
  只希望,这些毁一件就少一件的东西能够被再次珍惜,你替我看看吧。
  ……
  一封信还未看完,路远之的眼睛立刻就红了。
  余老爷子给好友写信的时候,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都乱得很,他甚至连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去都不知道,但他还是准备回家了。
  在国外,他可能可以过得很好,但这里总归不是他的家。回到那个生养他的地方去,死在那里生养他的地方。余老爷子并非不怕死,但人总有比死更执着的事情。
  余老爷子一辈子上过很多年的学,看过很多的书,接受过很多新潮的思想。但他没办法,那种落叶归根的感情,愈发地开始浓烈起来。
  这么一仓库的东西,包括上面书房的密室,看着是沉甸甸的宝藏,但当年换来的代价不过一些米粮,算不得什么。
  通过余老爷子的信,时尉和路远之大概也能猜到这些东西都是怎么来的了。
  说来说去,最后还是绕到了那几箱金子上。余老爷子用金子买了几船的粮食,但被石家勾结着外国人给扣下了。
  余老爷子也是硬气,偏生不让他们占便宜,宁愿白送。
  那时候腐国虽然作为战胜国赢了德,但国内经济民生差得一塌糊涂,青壮死得死伤得伤,一切为战争服务伤害得通通是老百姓。
  吃不起饭,活着都艰难。
  乱世黄金价贵但硬通货永远是粮食。
  余老爷子痛恨侵略过的腐国,但也可怜这些连吃顿饭都是奢望的百姓。
  反正粮食也运不回去,就干脆送人算了。
  但送着送着,余老爷子看到了来领粮的人手里拿着的是元代的官窑碗,心里大惊,但转念一想又是在正常不过了。
  腐国现在瞧着是可怜,但几十年前是多风光啊,抢了华国那么多东西,不说遍地都是,但数量也绝对不少。
  民国有个文物价格有个短暂的高峰期,但很快就随着国力和战争跌了下去。放在国外就更不用说了。一来遍地都是文盲,就算不是文盲,没有特意研究过的人也看不出什么。二来,艺术品这种东西和国力是能挂上钩的,说是艺术无国界,但谁不偏爱自己的东西呢?
  余老爷子用十磅的麦子换了那个碗,心里又是茫然又是可悲。
  但他也看到了一个机会。
  送粮还在继续,但余老爷子送的粮食是照着人头来的,紧紧是够一个人吃个半饱,看到有能多换粮的机会,很多人都开始对家里进行大搜索。
  余老爷子找了几个曾经是古玩店掌柜的人来坐镇,一天就得看上千件的东西,虽然一百件里面最多只有十件是他们想要的,但耐不住多啊!
  余老爷子有钱,但没势力,战乱没枪说话就不硬。他知道这些东西不好运回去,于是就在这里弄了个可以保存的密室地窖托付给了自己的好友。
  但他没想到的是,他以为能活得比自己长的老友却先他一步走了。
  林允昱害了急病,收到信还来不急嘱咐什么就走了。余老爷子那封信说得不算含糊,但也只有知道“那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林允昱知道,他托付给了自己什么东西。
  林允昱的儿女们在林允昱去世后就不愿在留在腐国了,转卖了东西去了更加安稳富裕的梅国,只将这个农场送给了父亲和余老爷子共同的好友方老爷子。
  而余老爷子的好友方老爷子也不知道这里有什么,只是觉得这个地方对余老爷子有着特殊的意义,便也没有卖掉,而是嘱咐儿子要找到余老爷子的后人交还给他。最后最后兜兜转转一圈子,这里被交给了余老爷子的外孙——路远之。
  正如余老爷子在信里说的那样,这些东西,已经从当年一兜米就能换来的一文不值蹭蹭蹭地变成了膨胀好几倍也不止的黄金了。
  “时尉,我想回家了。”路远之将头歪在了时尉的肩膀上,用他的身体遮住了自己眼里的红晕。
  “嗯,明天我们就回去,好吗?”
  时尉被这一连串的操作弄得也有些懵,他知道路远之现在的心情应该会很复杂,所以什么也没说。
  这个时候,只要安静地陪着他就足够了。
  “姥爷他……是个很古板的人,小时候最怕他了,天天躲着。”但后来,却连当初因为认字罚站的忐忑和害怕也模糊掉了。
  小孩的记忆都是这样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消失了。
  路远之已经很用力很用力地去想要将姥姥姥爷妈妈舅舅记住了,但再努力也只剩下一些零碎的片段。
  作者有话要说:每次看到有人几百件几百件地捐献文物的时候,都觉得他们真的是太伟大了。


第155章 
  时尉说了要带路远之回去,很快就给华世逢打电话让他在来之前先去订最早回去的机票。
  才买完东西准备往农庄赶的华世逢都懵了,不是上午还一副要长住的样子吗?怎么下午又变主意了?但良好的职业素养让他一点也不吐露,而是微笑着应了下来。
  “等等。”路远之听到时尉打电话的声音,赶紧说道,“还是再住一段时间吧。”
  时尉也就顺势改了口:“华叔,你现在在哪?能尽快过来一趟吗?有些事情需要当面说才能清楚。”
  华世逢赶来的时候,是时尉出来开的门,路远之坐在沙发上翻着一本看起来就很旧的书。
  “华叔,有一件事情,要麻烦你找一些可靠的人。”路远之严肃地地他说道。
  华世逢这才看见,路远之的眼睛又红又肿的,连声音都是沙哑着的。
  但是看两人的样子,又不像是吵架了。
  华世逢心下排除着哪里出问题的可能,就听到路远之说:“有一些东西,要麻烦您帮我们运回去。”
  路远之说有一些东西,他还以为是一两件余老爷子留下的大物件,结果时尉把人带到地方一看,人就傻掉了。
  “这、这些都是……”真的吗?
  华世逢虽然也是“华国人”,但准确地说,他是华裔,在腐国生活了三十几年的他可比时尉和路远之对这些东西的价值了解得多得多。
  这两年华国古董的价格一直都在处于一个上升期,虽然比不过发达国家的古董价,但对比几年前也是翻了几倍的。
  而且这里的数量这么多,就算平均一下,一个一万也有几千万甚至上亿吧!
  更别说大部分是绝对不止这个价格的。
  古董的价格一直在变,但古董这种东西,很多都不是靠着年代来定价的。大部分的古董,首先是艺术品,然后才是上了年头数量稀少的老物件。
  作为艺术品,只要不是战争饥荒年代,价格就不会低,这个和国界有关系,但并不是特别大。要不然当年列强也不会去华国抢古董了。
  华世逢看这里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屋子的金子。
  时尉的心情却很凝重。
  这一堆东西,是余老爷子念念不忘挂念着的,对路远之的意义比所有国外的资产都要来得重要。路远之想继承姥爷的遗愿将这些东西好好保存下去,时尉一定是要帮他完成这个心愿的。
  但事情却不会那么好操作。
  腐国奉行的是私人所有权那一套,这些东西随他们怎么处置都可以,哪怕是全部运回国内也不会受到多少阻拦,只是在通关手续上要跑一些文书。
  但人心难测,这些东西这么多,价值这么高,保不齐中间出个什么差错。丢了钱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这些东西对路远之的意义。
  哪怕是从钱的角度上来说,时尉也不愿意看到它们受损。
  现在的价格高是高,但能高得过三十多年后吗?一个品相好的官窑宋瓷百八千万根本别想拿下来,这里有多少?时尉粗粗翻了翻,大大小小少说有几百件。
  甚至还几片柴窑的碎片。上面用于镶嵌的金边银边被扒拉掉了,但瓷片本身没受损。哪怕是时尉这种不懂瓷器的人都知道柴窑的珍贵。
  时尉甚至还翻到了一个青铜鼎的记录,只是还没看见实物。
  运输需要很严密的保护,为了安全,时尉准备给每一个都先买上保险。
  这个过程应该会很繁琐,毕竟要买保险,就要先出具鉴定书。
  数量又这么多,光是这个弄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
  而且最麻烦的是保存问题。
  古董这种东西并不是一锤子买卖,保养修护都是要钱的,别的不提,光是一个合适的储存仓库就需要花很多钱。
  更别提余老爷子收来这些的时候,从哪里来的都有,大部分都没怎么被好好对待,污渍、破损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而且还没时间没精力没人手去好好修复,又过了这么些年白放着,后续的工程想想就头大。
  在等华世逢来的时候,时尉和路远之已经商量过了,要把路远之在海外的其他财产挂出去卖掉。房子好说,最主要的是路远之手上只拿分红的股份。出于情义,要先联系原主人才好。
  而且国内也要开始建造合适的仓库,着手进行安保工作。
  那堆东西里虽然有现在很好出手且价格很高的油画,但路远之同样不准备将它们卖掉。
  因为,没有必要。他们现在还没到那种程度。
  路远之不是没想过直接把东西捐给博物馆,省事还省力,但一来这是姥爷留下的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东西,二来也因为博物馆的条件不怎么好。
  博物馆的资金由国家拨款,现在国家都穷,还得拿一些不太珍贵的文物在文物商店地面向外国人卖,自己馆内的藏品都没时间金钱去整理修复,就更别说别人捐赠的了。
  所以怎么带回去,带回去之后要放在哪里,后续的工作要怎么做,这个才是个大问题。
  时尉将事情想的最坏最丑陋的那一边。
  如果方家知道路远之找出了这么多的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