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陛下每天都在作死[穿书]-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凌锶这些天,一直在回想书里的情节。这样看来,徐良盛的亲信做的事儿,如今被郭奉代劳了,而指使他的人,也跟着一变。
  当时书里只说,徐良盛与羽妃合不来,可在朝中有没有关系,究竟是没说,还是朱凌锶看得不仔细,就不得而知了。
  徐程这拨人,都是走科举的路子上来的,身为人中龙凤,不免自视甚高,对太监内侍,多有轻慢,平时也不愿与他们为伍。
  可刘岱不这么想,他自己虽然是大才子,却是心眼儿小,又最爱听好话,若是能天天奉承他开心,又将大把银钱送上,那么究竟这人是谁,什么来路,他便不计较了。
  如此“广开言路”,又“不拘一格”,自然身边就聚起众多“人物”,徐程他们,和刘岱对上了,还真是不如他。
  可是,朱凌锶仍旧想不通,刘岱这么做,到底图什么。
  论地位,他已经做到了百官之首;论钱财,在他山东老家,有沃野千里,有多少参他豪富的折子,都被轻轻揭过。
  即便是皇帝,对他也是多加容让。后明的读书人,都笃信天命正统,刘岱若想要取皇帝而代之,也不现实,除非是疯了。
  作为一个人要想要的一切,名誉,地位,成就,尊重,财富,如是种种,刘岱全都唾手可得,实在犯不着和北项勾结。
  若是徐良盛,还可以说是因为身体残缺引起的心理变态,刘岱姬妾成群,儿女双全,事事如意,怎么还能做出这种事儿来?
  谢靖又轻轻拍了拍皇帝的胳膊,朱凌锶或许是气着了,眼睛里盈盈闪动。他真的没想到,自己处处小心,对刘岱礼遇有加,敬重他是能臣,不和他计较,却被这样背后捅刀子。
  “那也是刘岱叫人对朕放箭,想要弄死朕对不对?”
  好气呀,朱凌锶禁不住红了眼眶。
  谢靖轻轻叹气,说声“皇上恕罪”,帮他擦了擦脸。
  他虽说要详查,其实也是对皇帝的说辞,不能草率行事。
  其实这一个多月下来,事情的脉络已经十分清楚,现在只需要确凿的证据了。
  只是意图谋害皇帝这一点,谢靖不能认同。
  他不觉得刘岱有意如此,而更像是北项那边的一次妄动。刘岱之前还派人调查此事,恐怕并未联想到和自己扣下的那拨箭头有关,搜查方向还在往祁王指使那边靠。
  等他回过神来,就该收拾场面了。
  朱凌锶有些难为情,他做皇帝这么久了,还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
  他知道皇帝要不怕被骂,不怕争端,更不能怕承认错误。
  但是他真的很不爽来自四面八方、莫名其妙的恶意,仅仅因为他是皇帝本身这件事,就能痛下杀手。
  一想到历史上,和自己干过同样工种的同事们,都是生活在这样危机四伏、杀气腾腾的环境中,就不由得感叹:
  “所谓‘寡人’,都是真的啊。”
  难怪皇帝这种工种,平均寿命这么低。
  不是防着被人弄死,就是要先下手为强,想着怎么弄死别人。光是琢磨这个,就大大降低了幸福感。
  我怎么就穿成了皇帝呢,朱凌锶长叹一声。
  “皇上,”谢靖担心地叫了一声,眼中是浓浓的关切。
  嗯,其实当皇帝,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
  不然就没法认识谢靖了,对吧。
  或许就是因为有谢靖在,他才是现在这副模样,才会当了七八年皇帝,都没有孤家寡人的自觉。
  在被人存心谋害的时候,是谢靖把他化解了阴谋;在政事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谢靖帮他找解决的办法;在被朝臣步步紧逼的时候,是谢靖帮他顶住了压力;在生命遇到威胁的时候,是谢靖用身体帮他挡住了凶器。
  所有人都认为,只要坐上龙椅,那个人就是皇帝。只有谢靖,依然把他当做那个需要帮助和指引的孩子。
  所以他仍然可以放声大笑,在谢靖面前想哭就哭,偶尔调皮任性,就为了等着看谢靖微微皱眉。
  谢靖为他保留了,生而自由的一切天性。他才没有因为皇帝这个位子,而变成一具空壳。
  “无妨,”朱凌锶用力摇摇头,谢靖露出欣慰的笑意。
  在书里,刘岱倒台还要好几年。
  他治家不严,儿子在老家犯事,出了人命,姬妾又争风吃醋,闹出丑闻,这才被御史一本参上。
  但是最初参刘岱的几名言官,下场都很凄惨。首辅气焰正盛,竟然支使锦衣卫来拿人,四十仗下去,就都不会说话了。
  徐程忍辱负重,跑到皇帝面前给刘岱上眼药,也没能奏效,反而被徐良盛记恨上了。
  一直到北京保卫战结束,谢靖在朝中的人望达到顶峰,刘岱失了人心,又因逃跑主张遭人记恨,是以墙倒众人推,这才落下马来,辞官回乡收场。
  这回应该不那么难了吧。
  谢靖表情严肃,眼神坚决,“臣自当考虑后果。”
  要是这次扳倒刘岱不成,往后的仕途,谢靖可就无望了。
  他便再没有机会,亲手实现“九州升平”的理想。
  朱凌锶点点头,知道谢靖没把筹码放在自己身上。谢靖从来没指望过,让小皇帝去正面迎战。
  该说他贴心呢,还是太现实,朱凌锶有些失落。
  谢卿,如果可以的话,
  朕也想成为你的依靠。


第27章 帝心
  内阁首辅刘岱, 看到这篇弹劾自己的奏章时, 心中泛起的不是愤怒,也不是惊慌,而是难以停止、关于往事的回忆。
  天兴八年, 他高中榜眼, 进了翰林院, 做了一个小小的编修。虽然人微言轻,心里却十分高兴。非翰林不入阁, 入阁拜相的大门, 已经为他打开。
  事情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刘岱的命运,也和这样一封弹劾的奏章,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天兴帝刚继位时,是一个很勤政的皇帝, 常常为了批改奏折而彻夜不眠,大太监们被他整治得服服帖帖, 不敢往朝政之事伸一根指头。百官有皇帝做榜样, 谁都不敢懈怠, 朝中显出一派清明景象。
  谁知到了天兴五年, 天兴帝刚满三十岁,不知出了什么原因, 就忽然跑去修道去了。
  于是在宫中筑丹房, 拜太上老君,还请了一帮道士作陪,日日在烟雾中唱喏不休。
  从此也不再上朝, 一应政事,交由内阁首辅胡元泰打理。
  说起胡元泰主事时的朝政,几十年过去了,还被人拿出来当反面教材,要引以为戒。
  何弦给朱凌锶上课的时候,也强调过这一点,一定要广开言路,多方创造百官群臣向皇帝反映问题的渠道,千万不能让胡元泰的事件重演。
  胡元泰把持朝政的个人风格非常鲜明,那就是“一手遮天”,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说起来叫“暗无天日”。
  这个人对着皇帝,歌功颂德,做小伏低,看起来十分和气,对着百官群臣,便是另一份面孔。
  他权力最鼎盛,也是百官怨愤到达顶峰的时候,不仅朝政大事所有的决策都由他说了算,贪腐的范围也是前所未有的广泛。
  卖官鬻爵早已不新鲜,既插手军饷,还克扣户部工程款,就连救灾款,也能雁过拔毛。
  当时朝中的人,分为“胡党”和“其他”两类,“胡党”很好理解,胡元泰的下属和爪牙,“其他”则包括中立以及暗搓搓的反对派。
  明着反对胡元泰的人,运气好的是贬官出京,不好的就流放下狱,更不好的就午门外和菜市口见了。
  刘岱就是这里面运气好的一位。
  说起来,现在统摄百官的刘首辅,当年政治生涯的出道作品,就是一道弹劾折子。
  他弹劾的人,就是当时的内阁首辅胡元泰。
  虽然每个朝臣,都免不了被弹劾。然而弹劾胡元泰,很不一样,因为这是很危险的。
  当然,刘首辅不是单枪匹马,而是有计划,有步骤通过政治手段推倒胡元泰的计划中的一环。主使者是他当年的座师,而第一个出头的椽子,是刘岱的同窗好友肖玮。
  这样的安排也是有用意的,当年刘岱的老师,充分考虑到了事情的危险性,有意把刘岱上折子的顺序往后压了压,等形成风潮,和大家的混在一起。
  “刘士昆有大才,可为中流砥柱。”所以,并不是刘岱运气好,而是被有目的地保护起来。
  肖玮其人,时任都察院一名六品经历。此人嫉恶如仇,性情刚直,集中扳倒的胡元泰的第一张折子,就是他上的。
  折子上例数了胡元泰的十大罪状,首先是思想方面,不敬皇恩,把朝廷变成自己的工具,然后是经济问题,生活作风问题,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制造了饥荒和流民,军事和外交上,是吃败仗和不平等条约的始作俑者。
  历史上的大权奸,李林甫、秦桧和严嵩,成就也大抵如此。
  刘岱的老师没有错判形势,胡元泰进行了强烈的反扑,刘岱被赶到了南京翰林院,而肖玮还没有撑到午门,就在诏狱中死掉了。
  刘岱那时还有些不解,为什么明知道前途如此黑暗,还要往前走呢?
  肖玮在狱中爽朗一笑,“未有今日,不复闻者。”
  先驱者的声音,是暗夜里的一点萤火,虽然渺小,却能够指引后来者。
  刘岱虽然敬重肖玮的人格和胆量,却也反思起斗争的策略问题。
  胡元泰能历经风波而不倒,并不是因为他能力有多出色,或者多有人格魅力,完全是因为他拥有皇帝的支持。
  皇帝需要一个听话且舒心的代理人,首先是要一切服从于他,然后,如果能料理事务,让他耳根清净就最好了。
  看起来并不难,但是却很难做到。
  刘岱的座师,在朝中极具威望,又才华横溢,可他不屑于这么做。不仅不做,还常常上折子责备皇帝不上朝,迷恋修道。
  座师身边的下属和学生,也都是如此,刘岱回想起来,真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冥顽不灵。
  明明一切的重点,争斗的关键,就在皇帝身上,你们却主动放弃了。
  所有人都在围着皇帝拔河。而皇帝却能四两拨千斤。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刘岱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策略和位置,与胡党虚与委蛇,低调地帮助老师取得皇帝信赖,花了三年光阴,成功扳倒了胡元泰。
  然而许多曾经的挚友,却对他说,“你变了。”指责他不再秉持公心,正直坦荡,而去玩弄权术,擅专利己。
  这一次,不是生死相隔,却一样要与知交永别,刘岱知道,当人的成长速度变得不一样时,无论有过多么美好的曾经,分别都在所难免。
  那就请不愿改变的人们继续坚守自我吧,而刘岱要向更高的权力宝座发起冲击。
  只要把握住了皇帝,这天下便为我所有。
  朱凌锶是刘岱仕途中的第三个皇帝,对于研究皇帝陛下,刘首辅很有心得。
  天兴帝刚愎自用,朱凌锶他爹耳根子软,这样性格的皇帝标本很常见,但是小皇帝本人,让刘岱有些摸不透。
  他必须清楚皇帝的喜好和厌恶,通过喜好去讨好皇帝,通过厌恶去打击政敌。
  然而,政坛老狐狸刘岱,居然不太能看明白朱凌锶。
  从小被文臣管束,没有一点儿逆反心理,学习非常刻苦,像是要去考科举;长在深宫,父母兄弟姐妹都十分奢华,没有一个穷亲戚,却十分节俭;传说幼年性情跋扈,如今一看,已经亲切到了有点缺乏威仪的地步,朝野上下,没有谁会害怕皇帝陛下。
  不过也有十分执拗的时候,比如说造大炮,为了这笔银子,甚至还坑了谢靖的老师徐程一笔。
  唯一找刘岱要过的东西,就是谢靖,可是到头来,谢靖除了多干活之外,也没落到什么太多好处,到现在也只是正四品,很少给赏赐。
  小皇帝无论何时见了刘岱,都是十分敬重礼遇的模样,朝政大事都听从内阁的意见,内阁的意见,就是刘岱的意见。
  朝中上下,无论谁有事启奏,别管好话坏话,哪怕是去骂他,皇帝也不会对那人流露出什么不满。
  刘岱觉得,这皇上要么傻里傻气,要么深不可测,他的判断,时常在这两者之间动摇。
  他虽然可以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但是不知道皇帝的底线,就没有打击对手的核心武器。
  其实,这也是何弦教的。
  何弦说,皇上若是开口训斥了一个进言的臣子,那其余的人便都看在心里,说话前就要掂量再三。
  如此,便不利于广开言路,兼听则暗,长此下去,一定会出现问题,被人蒙蔽,比如说胡元泰。
  何弦把道理讲得很浅显,朱凌锶很容易就懂了。
  其实广开言路这件事,对皇帝本人要求特别高,要心胸宽大,知识丰富,有大局观,分析信息的能力强,还要身体素质好,不能被骂几下气出就高血压。
  朱凌锶自知能力有限,便把何弦的教诲,简化成了四个字,“骂不还口”。
  当然,朱凌锶的“骂不还口”,也有客观原因。
  首先是在词汇量上,他虽然已经很努力了,还是赶不上科举精英们,尤其是他们兴致一起,说话都带对仗的,听着特别有气势,朱凌锶只能闭嘴惊艳。
  其次就是,这些人就算骂皇帝,还是比较讲究的,通常不直接说,而是用典,那么多典故,朱凌锶不见得都能记住,等搞清楚典故的意思,究竟是夸自己还是骂自己,已经错过了回嘴的时机。
  何弦虽然因为身体原因,没法出仕做官,但毕竟是读书人,在给朱凌锶上课的时候,下意识地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一个无论何种情况下都能虚心纳谏、心胸宽大,绝不对劝谏者打击报复的皇帝。
  但是何弦由于不上朝,没有亲身感受过那个氛围,也就忽略了一件事。
  他没有说,作为一个皇帝,在被骂的时候,要怎么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要是谢靖知道,是因为这个,皇帝才老是委屈自己,一定要抓着朱凌锶补课。
  刘岱虽然摸不透朱凌锶,但也掌握了他一个致命弱点,
  他发现,皇帝是一个非常软弱的人。
  朱凌锶非常害怕,奏折里出现人员伤亡的消息,无论是饥荒、征战还是牢狱,只要听到有人丢了性命,皇帝的脸色就非常难看。
  那表情就好像是他真的有罪。
  皇帝长在宫中,几乎很少出门,奏折上的人命,本该是数字,他却像是亲眼见过一般,哪怕是遥远的难以确认的数字。
  这样一个皇帝,刘岱虽然说不上喜欢,倒也不讨厌,若是换一个,比如祁王,并不见得比这个好。
  现在,刘岱手里的折子,看到了最后,落款赫然是:大理寺主事贾鹏程。
  贾鹏程是隆嘉元年的状元,自然是徐程的人。
  刘岱不禁摸了摸胡子,这第一把就这么大牌面,徐程手里,究竟还有什么王牌呢。
  这些年来,弹劾刘岱的折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先皇和今上,不都也轻轻揭过了。
  他就不相信,那个懦弱的皇帝,有胆量敢动自己。


第28章 图谋
  贾鹏程的折子, 刘岱看过之后, 交给徐程。
  徐程也是老江湖了,自然不会多说什么,张洮一看, 暴跳如雷, 他本来脾气就大, 一见有人攻击刘岱,立马炸了。
  何烨是新入阁的, 还轮不到他说话, 默默看完。
  这份折子原样封好,给皇帝呈上去。
  接下来三天,并未有什么动静,刘岱想着, 皇帝该是把折子留中了。当然,事情是不能如此善罢甘休的, 那个贾鹏程, 既然这么爱挑毛病, 就别想着鹏程万里了。
  本以为事情像以往那样平静地过去, 第四天寅时一过,刘岱依旧率领文武百官, 在午门外等候上朝。
  到了武英殿, 百官分列站好,不多时三声鞭响,皇帝就登上御座, 他一脸柔和平静,看了一眼座下众人,便有人上前启奏。
  最近这段日子,后明还算太平,长江和黄河流域,都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灾情,看来今年大家吃饱饭是没问题了,说是个稍微富足的年份也不为过。
  于是朝政之事,大多是些例行公事,朱凌锶耳朵里听着,不时点头称赞,心中却在悄悄盘算,不知谢靖的计划,能不能如愿施行。
  一开始知道皇帝要参与自己的计划,谢靖很是意外。
  徐程自是大喜过望,他和刘岱一样,深知皇权是唯一能左右政治斗争的武器,只不过他自恃高洁,并不愿意为了达到目的就顺从皇帝。
  而朱凌锶,以往在朝政大事上,谁都不肯得罪,又爱充当和事佬,对刘岱颇为倚仗,因此徐程对他并不期待。
  如今皇帝却提出要帮忙,真是天上掉馅饼,徐程哪有不乐意的。
  谢靖却踌躇了。
  刘岱做出那样的事,谢靖觉得自有把握在朝堂上斗倒此人,可要是轮到皇帝出手,只怕有人说他偏听偏信,暗害忠良。
  刘党在朝中,势力广大,不可不防。
  为君之道,重在制衡。自诩明智的皇帝,莫不是看着手下各派大臣互相撕扯,斗得精疲力竭,到头来还要齐齐跪下说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