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炮灰为王[快穿]-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见这话; 谢见泽瞬间绷紧了身体。
  孟则知抚了抚他的光滑细腻的脊背; 说道:“朕的意思是,那些育有子女的妃嫔统统封为夫人或六仪,没能生下孩子的; 愿意留在宫里的,随便封一个低等位份就是了; 不愿意留在宫里的,朕会给一笔丰厚的嫁妆让她们改嫁。”
  天命初年定制,后宫之中,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以为三夫人,秩正一品;淑仪、德仪……芳仪,以为六仪,秩正二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为正五品,共二十四世妇,为高位妃嫔。
  又置宝林(秩正六品)、御女(秩正七品)、采女(秩正八品)各二十七人共八十一御妻,为低位妃嫔。
  历经战乱频繁的五代十国,中原人丁锐减,为了尽快恢复人口,朝内至今仍提倡寡妇再嫁、女子改嫁,很少提及女戒守节之类的。
  听到改嫁这两个字眼,谢见泽像是意识到了什么,心里像小鹿乱撞一样,跳的厉害。
  然后就听见孟则知轻飘飘的说道:“以后宫里不会再进人了,以前……朕自围场那日之后,便没再临幸过其他人。”
  “朕说过,此事若成,必不负编修。”
  除秦舒志之外,前身还有四子四女,最大的那个都已经七岁了,所以不用担心子嗣问题。
  喜悦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浩浩荡荡地从他的心里倾泻了出来,谢见泽鼻子一酸,瞬间红了眼眶。
  孟则知见不得这些,他说道:“你看,下雪了。”
  “欸。”谢见泽果然轻而易举的就被孟则知的话转移了注意力,他从孟则知身上下来,抬头向屋顶的破洞,一朵朵洁白的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落下来。
  这一刻,世界是安静的。
  他忍不住的往孟则知身边靠了靠,享受着这难得的静逸。
  真好,他想着。
  隔天,大太监赵泉又来报:“陛下,袁老大人,谢大人等六位大人求见。”
  “请进来吧。”孟则知说道:“再去把襄王、英国公请过来。”
  他登基之后,改封燕王秦昱为襄王,襄有辅佐之意,也算是他给秦昱的示好。
  “是。”
  “微臣叩见陛下。”
  “免礼。”
  秦昱等人一到,孟则知便抛出了一记惊雷:“朕欲立内阁及军机处。”
  众人面面相觑,谢家家主当即出班问道:“敢问陛下,内阁是何意,军机处又是何意?”
  “所谓内阁,总领朝廷政务,设内阁首辅,代丞相之责。”
  “内阁有票拟之权,职在批答五部、百司各类政务奏请文书,小事不决直接由内阁诸相投票表决,大事不决方奏报于皇帝。”
  “另皇帝手诏、中旨皆出于内阁。”
  这话的意思分明是,皇帝想下达什么诏书,也必须要内阁表决通过才行。
  如此一来,内阁权力之大,可想而知。
  这不正好符合世家的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理念吗,谢家主等人勉强压下心底的激动。
  只听孟则知继续说道:“至于内阁辅臣人数,暂定为七人之数,其中皇室二,世家二,剩余三人自五部尚书中挑选,内阁首辅也从这三人之中选取。”
  这是明晃晃的在与世家和勋贵瓜分胜利果实了。
  “内阁辅臣皆由皇帝任免,内阁首辅秩从一品,其余人等,秩正二品。”
  说到这儿,孟则知端过桌子上的茶水,灌了两口,继续说道:“改兵部为军机处,总领全国军务,由皇帝直掌,另设军机大臣五名,亦由皇帝任免。”
  军政分离。
  谢家主等人不由的想到了这四个字。
  英国公心下稍定,难怪内阁没有勋贵的名额,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呢。
  后世管这叫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指在君主立宪的前提下,皇帝权力大于内阁。
  在孟则知看来,只要皇帝手里有兵,内阁就翻不了天。而且有内阁督促,皇帝也能避免少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众人对此自然是没什么意见。
  “另外,”孟则知抬头看向谢家主等人:“此番成事,多仰赖诸世家出力,朕以为那些护卫的实力不输于禁军,不若就让他们留在禁军继续为朕效力好了。”
  他可是记得,当初在和世家商议谋反的事情的时候,不过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世家就给他凑出了七万兵马,其中四万是世家私下里豢养的护卫。
  当初他们因为势大被天命帝忌惮,现在又轮到孟则知了。
  谢家主等人面面相觑,心下苦笑不已。
  只是他们刚刚得了好处,自然也该有所表示才对。
  “陛下既然开了口,臣等岂敢不从。”
  “那就这么说定了,具体事宜,明日早朝再行商议。”
  不是孟则知信任世家,实在是他手底下没有几个得用的人,他也知道太过重用世家望族可能导致日后国内两极分化严重,朝政被世家把持的后果,但短时间之内,他必须借助世家之手将天命帝残留在朝堂上的势力一一拔除,以及平衡襄王秦昱的势力,所以这么做也是无可奈何。
  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慢慢谋划吧。
  两天后,会景堂清扫完毕,天命帝和秦时一家搬了进去。会景堂由玛瑙石砌成,最是奢侈华丽。
  反正孟则知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了,就算是为了不背上一个不忠不孝的名声,他也得好好的养着天命帝,好在也花不了多少银子。
  至于秦时,且让他再逍遥几年吧,孟则知不急。
  一个月后,内阁和军机处相继成立,出任第一任内阁首辅的是已致仕吏部尚书、太子太傅张以台,他曾教过前身几年书,为人公正廉明,能力和资历都摆在那里,而且身子骨也还可以。孟则知不需要他在任上做出多少政绩,只要他不出什么岔子,熬到贺行检能独当一面的时候就行了。
  贺行检就是当初揭露出两淮私盐案的人,也是孟则知钦定的下一任首辅人选。
  皇家这边,进入内阁的是襄王秦昱和卫国公秦德。
  秦德是天命帝的庶弟,从他的爵位就能看出来他和天命帝的关系不怎么样。
  他的能力一般,但为人还算老实,拿来充数的话勉强够用了。
  世家那边,进入内阁的是谢家主和袁老爷子。
  虽说袁氏给前身戴了一顶绿帽子,不过孟则知对袁家的感官还是很不错的。
  至于谢见泽,孟则知升他做了中书舍人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秩正五品,掌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
  两个月后,孟则知的小腹上多了两块腹肌。
  阳春三月的午后,谢见泽软着两条腿爬下龙床,摊开《起居注》,熟练的胡编道:某年月日,帝读《回乡偶书》,略有心得,作诗两首,文一篇。
  作者有话要说: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152章 
  天命帝禅位的第二年,孟则知改元昭武。
  昭武二年; 襄王秦昱三十寿辰; 孟则知将倭国进贡的八名美女转送给了他; 又不由分说的以国库空虚为由停了今年的选秀。
  “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连选秀都给停了; 户部还能缺这点钱?”说话的是现任户部左侍郎,他原本还想着趁着这个机会把他嫡出的大女儿塞进宫里去,为此他特地多留了他大女儿两年; 没成想昭武帝一句话; 就断了他的念想。
  正是因为在场的没有女儿在宫里; 他才敢说这样的话。
  “对了,你们听说了吗?”户部李郎中压低了声音说道:“听说陛下自打登基之后就没进过后宫。”
  谢家主眉头微皱:“这话你是听谁说的?”
  李郎中自觉失言; 因为这话难免有窥探帝踪的嫌疑; 但他转念一想; 反正在场的也不是外人; 也不用担心这话会传出去,他也就实话实说了:“敬事房(专司皇帝交媾之事)的冯太监和我是远亲; 前段时间他来给我庆生的时候; 喝多了没忍住多说了两嘴。”
  “这样啊; ”谢家主转头看向身边的谢见泽:“对了,你一直伴随在陛下身边,可有发现什么异常?”
  谢见泽抿紧了唇角; 几乎同手同脚:“陛下挺正常的,闲下来的时候就爱写写诗; 做做文章什么的。至于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嗯。”谢家主一脸疑惑。
  这才叫不正常呢,往粗俗里说,这昭武帝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又早早的开了荤,哪能连着三年都不往后宫里跑。
  难道是因为当初袁氏和秦时之间的那点龌龊事,导致昭武帝心里对女人有了阴影?
  谢家主的思绪瞬间飘远了。
  谢见泽顿时松了一口气,不过像是又想到了什么,他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正如同谢见泽所预料的那样,事情果然没瞒过半年。
  原因是谢家老祖宗最近身体不太好,谢家人想着办件喜事儿给他老人家冲冲喜,然后理所当然的把主意打到了谢见泽头上。
  谢见泽今年都二十三了,前身这个年纪的时候,孩子都有五个了。
  谢见泽怎么可能答应,可偏偏他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说服谢家人,而谢家主这一回又是铁了心要逼谢见泽成亲生子,他一气之下,把谢见泽关了起来。
  隔天早上,孟则知罢了早朝,怀里揣着一盒药丸子去了谢家。
  对于孟则知的突然拜访,谢家人起初是受宠若惊,后来得知了他的来意之后,当场就变了脸,没直接把他赶出去还是看在他是一国之君的份上。
  纵有满腔的愤懑,谢家人也不敢当面质问孟则知,不过等他一走,谢家主就让人把谢见泽带了上来,这一下子,谢家人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难怪昭武帝连着三年都不往后宫里跑,感情是尽往他儿子床上……呸。
  谢家主吹胡子瞪眼。
  可他能怎么办,他连反抗的资格都没有,他甚至还要为孟则知和谢见泽之间的那点见不得光的事打掩护。
  好在磕了孟则知送的药丸子之后没几天,谢家老祖宗就恢复了过来,甚至于看起来比以往年轻了不少。
  ——这药丸子虽然不能延年益寿,却是真正的能够强身健体的神药。
  消息一经传出,便引发了轰动。
  然后,这药丸子就成了孟则知敛财的利器,一万两银子一颗,还是有价无市。至于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偌大一个国家,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世家、勋贵、豪商,乃至于藩属国使臣,毕竟谁都想‘返老还童’,无疾而终。
  昭武十年,孟则知一次性用五十枚药丸子从高丽换了八千斤人参,分五十年交货,而且每一株的年份都在三十年以上。
  他们也不会怀疑这些药丸子是孟则知自制的,只会猜测他是不是从哪里挖来了一个神医。
  借此机会,昭武六年冬,孟则知正式向文武百官宣布,他的脚治好了。
  至于卖药丸子得来的钱,他一半补贴给了户部,一半充入内帑,打这以后,宫内一应开销也是直接从内帑拨的银子,孟则知就没再向国库伸手要过钱。
  再然后,在世家和孟则知的双重威逼下,朝堂上再也没人敢提及选秀的事情。
  这大概是孟则知近几个世界以来,最轻松的一次见家长了。
  昭武五年,拼命想要活的更久一些的天命帝到底还是死了。
  因为磕了太多的药丸子,天命帝的身体太过健康,导致死的时候一点预兆都没有,连召见大臣都来不及。
  至于他留下来的勒令孟则知务必送秦时一家去替他守陵的遗诏,早就被秦时的侧妃李氏偷出来献给了孟则知——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天命帝前脚被抬进陵寝,后脚孟则知就把秦时一家关进了宗人府大牢。
  至于秦时的侧妃李氏,鉴于她的识趣,加上她膝下也没有孩子,孟则知大方的允了她改嫁,还给了她一笔嫁妆,并且隔三差五的派人把她的境况告知给秦时,好叫他安心。
  昭武二十年,秦时死了,郁郁而终。
  “嗯,朕知道了。”孟则知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句,继续陪谢见泽参观新建成的温泉山庄。
  昭武四十年,谢见泽也走了,孟则知随便指了一个顺眼的便宜儿子继承皇位,然后就跟着去了。
  ……
  二零一八年,京城某高校历史系课堂上。
  “今天我们继续讲乾史,着重介绍乾世祖昭武帝。”教授操控着鼠标打开PPT。
  “秦昊,即昭武帝,出生于许昌,乾高祖秦行第二子,生母为孝肃皇后杨氏,乾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作家、诗人。”
  “天命四年,秦昊受封为太子。他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弓马骑射。长成后代天命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
  “但实际上,天命帝立他为太子的目的并不单纯……相信在座的同学小时候应该都看过电视剧昭武大帝吧。”
  “看过。”
  “水果台一到暑假就播呢,我爸又是个昭武帝迷,天天守着电视机前,我连台词都会背了。”
  ……
  众人纷纷附和道。
  “昭武大帝这部电视剧还是很写实的,建议没看过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一下。好了,话说回来,天命帝之所以立秦昊为太子,一是因为当时的政治需要,二是想给他最喜爱的儿子秦时竖一道挡箭牌,三是希望能借将来的夺嫡之争除掉秦昊背后的世家势力。”
  “正如同电视剧昭武大帝里演的那样,天命帝的计划失败了。天命二十二年,秦昊发动丙寅国变,逼迫天命帝禅位。天命帝退位后,秦昊即位,改元昭武。”
  “昭武帝在位期间,首创内阁和军机处,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奉行无为而治,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七免八省漕粮,极大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奠定了乾朝七百年传承。”
  ……
  “昭武帝不像一个皇帝,更像一个文人。他性本奢侈,好游乐,为帝四十载,七下江南,兴修园林。而园林中尤以许昌避暑山庄最为奢华,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历时十五年方才建成,费银三千余万两,相当于当时大乾一年的财政收入。”
  “当然了,这并不能成为后人攻讦昭武帝的理由。因为他的一应开销都是自己掏的钱,没动过户部一分一毫,反而年年补贴国库。”
  “据传昭武帝手中握有一神药,有返老还童的奇效。正是靠着这味神药,昭武帝攒下了不菲的身家。只可惜的是,昭武帝死后,这味神药也就跟着失传了。”
  “他同时也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天命帝驾崩之后,秦时被他圈禁于宗人府大牢之中到死都没有放出来。昭武帝驾崩的时候,秦时一家二十三口人,只剩下秦舒志苟延残喘。秦舒志就是秦时与昭武帝原配袁氏通奸生下来的孩子。”
  “延兴帝继位之后,大赦天下,秦舒志亦在赦免之内。结果因为被圈禁太久,对外界一无所知,刚出宗人府大牢,秦舒志就因为被路过的野狗吠了两声,当场惊惧而亡。”
  “相比于这些,同样为人称颂的还有他的文才。他主持并参与编纂的《昭武大典》,是华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也是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全书共两万余卷,一万余册,约四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上万余种,历时十年方才编纂完成。” 
  教授按了按手里的遥控器:“这是昭武帝留下来的墨宝,《快雪时晴贴》,原贴出自东晋王羲之,是昭武帝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去年佳士得春拍,这幅字拍出了五点六亿的天价,创下了华国书画拍卖史新纪录。”
  “当然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是这些,而是昭武帝的诗。昭武帝好作诗,根据乾朝留下来的《起居注》统计,昭武帝一生共作诗两万余首,平均下来他每天都要作一到两首诗。不过奇怪的是,昭武帝虽然作了这么多首诗,但是流传下来的也就那么百十余首,而且质量还都不怎么样,读起来语句拖沓,生涩拗口。后人评价说,昭武帝写了两万多首诗,加起来都不如李白的一首床前明月光。”
  “幸好昭武帝写的诗质量都不咋地,要不然得给我们增加多少负担啊。”有学生窃窃私语。
  也有学生大着胆子说道:“不对吧教授,难道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是昭武帝和谢相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吗?”
  “咳咳。”教授捂着嘴轻咳了两声:“野史什么的就不要拿到课堂上来说了。”
  “怎么会是野史呢,谢相一生未娶,昭武帝继位之后就没再选过秀,也没再生过孩子……”
  “总而言之就是,”教授打断了她的话:“昭武帝虽然一身毛病,但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好皇帝。”
  “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之后记得写一篇剖析昭武帝性格的论文交到我这儿来。”
  “啊,又要写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