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行有常-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3章 抚梁
受到了刺激的比干表示我妹生娃这很正常,但是我妹的娃叫姬姡В饩筒徽A恕
子姝你当初派人来报喜的时候为什么不晚点,等孩子大名也取好先啊!
我可爱又萌萌哒的外甥小小昭就这么变成未来“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的召公姬姡Я耍浚
子姝派人给殷都报喜的时候,她才刚生完孩子,只来得及自己取了一个“昭”字当小名。
因为祭名是武丁的高宗也名昭,所以比干和帝乙给外甥的昵称都是小小昭。
比干以为姬昌会直接将姬昭作为太好的儿子的名字,想不到他另外取了一个名字叫姬姡А
召公姬姡В椭芄У┮谎诖笾艹跗诘於舜顺〉闹匾宋铮梢运荡笾苊挥兄芄У┖驼俟',国祚或许不会那么绵长。
看着子受和姬姡Я礁鋈送娴每模雀尚闹心枪晌ズ透姓媸腔又蝗ァ
大概是终于确定了太子,放下了一件心事,看着聪慧可爱的小外甥,帝乙又有了新的想法。
周部对他们来说是个威胁,如果能让姬姡С晌雷樱蔷吞昧恕
只可惜,这真的是想想都不可能。
在姬姡懊妫褂惺鎏珚偎龅墓樱词故雷蛹б孛涣耍褂芯鸥龅兆釉谇巴返茸拍亍
不过不能将姬姡Х馕雷樱淮泶笊滩荒茏銎渌氖虑椤
太好出身大商王室,大商对于周部来说是上邦、大邑,在某些时候,大商的命令还是能行的。
比干参考了一下汉朝的推恩令,然后修改一下就在大朝会上提出来了。
他不怕把事情闹大,就怕事情闹不大。
他主要针对的是姬昌,当然,要是能把其他的不同姓的方国也削弱那就更好了。
太好是被姬昌以正妻礼娶回去的,那姬姡ё匀灰彩堑兆印
周部的世子是姬邑,那意味着日后整个周部都属于姬邑,其他的儿子,甭管是嫡是庶都没资格再继续享受人上人的生活。
周部又不是大商,有足够的封邑封给王室成员。
比干也没说一定要姬昌把周部平分给剩余的儿子,他只是提议由王室补发给子姝一块封邑,然后转由姬姡Ъ坛小
由于子姝嫁给了姬昌变成了太好,所以那块封邑就定在周部领土边上。
比干会特别好心地给姬昌送人送地送钱吗?那必然是不可能的。
从季历开始,周部一直在朝外扩张,打着为国君效命的名头,不知扩充了多少土地。
远在殷都的商王能怎么办呢?他们也很无奈啊!
当然,虽然知道周人私底下吞了不少的地盘,为了面上好看,大商表面上的封邑图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动。
比干提出在周部边上给太好划一块地,用的图还是没有更新过的版本,这就意味着,说是大商出地,实际上还是割裂周部本身的土地。
姬昌还不能反驳,难道他能说自家的地盘比从前大了不知多少,大商给出的地图是错误的吗?
真要这么回答,一句“周人到底有何居心”下来,他们家就能完了。
姬昌的内心现在几乎是崩溃的。
年岁尚小,还和子受混在一块儿玩的姬姡Р恢雷约航峤拥揭环荻焐系粝吕吹南诒比灰灿锌赡苁恰酢酢
如果是周公制定周礼,用父系制完全取代母系制以后,比干的提议可能会遭到很多人的抗议,但是在现在,母系的力量是能和父系分庭抗礼的。
大商有许多女子为官,先帝们的女儿有有受封的存在,比干心疼妹妹,主动建议大商划出封邑根本找不出错来。
在别人看来,姬姓是一家,划一块地给姬姡В训乐懿烤蜕倭思缚槿饴穑
答案显然是不是的。
就这样,在比干的胡搅蛮缠之下,姬姡С晒Ω钭吡酥懿渴导收瓶氐囊豢榈兀涑闪怂姆庖亍
这件事通过之后,他还故作好意地表示他家外甥有了封邑,但是前头姬昌除了世子以外的其他嫡子就受委屈了。
世子姬邑坐拥周部,姬姡в写笊陶飧瞿讣页叛Р钠渌兆尤蘸蠡故且蟾绲迸W雎聿拍鼙W∪缃竦纳矸莸匚唬胂胍彩翟谑桥啊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姬昌另外给其他几个嫡子也割上几块地当封邑,要不然对其他嫡子一点都不公平。
姬昌:我是谁?我在哪里?我现在在做什么?
比干的提法不可谓不毒,姬昌要是答应了,就等着几代以后周部完全分家吧。
但是就算他没有同意,这个提议提出来,就代表着有人会动心。
谁说兄弟几个都是同一个妈生的就没事儿了?除非爹娘一点都不偏心,否则的话,这兄弟几个不可能不会闹矛盾。
典型代表就是历史上的管叔鲜蔡叔度叛乱,他们俩还是武王姬发的亲弟弟、周公姬旦的亲哥哥呢,该叛乱的时候不是一点都不手软吗?
说是不服气姬旦辅政,认为他操控成王,但是只从他们不惜联合帝辛之子武庚同时发动叛乱来看,他们对周王之位是相当有觊觎之心的。
那个时候周朝已经一统天下,“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管叔鲜、蔡叔度都是小国的一国之君,一方诸侯,就这样还心存不服呢。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么个道理。
其实单纯是这样也没什么,顶多以后姬姡г诩依锏娜兆硬缓霉愣庋菀兹盟蚰缸澹俏侍饩驮谟谥苋死锩娉隽艘桓錾穸佑选
周部世子姬邑是个纯孝之人,还友爱兄弟,其实这没什么,但是他听完比干的提议以后发表的那个说明,就令人十分震惊了。
姬邑表示他作为世子能继承周部,其余兄弟一点东西都得不到确实对他们不公平,尤其是现在还有一个姬姡ё魑员却嬖凇
简而言之,姬邑被比干的那个提议说动了。
虽然姬邑听完以后十分感动,但是姬昌还是坚定地拒绝了。
姬昌:我怀疑我可能有一个假世子,或者我家世子脑袋里是一颗假脑子。
再怎么样,姬姡б彩羌Р那锥樱灰豢拷缸逭庖环剑Р故悄苋菹滤摹
但是,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比干一直以为《封神演义》里说的帝辛力大无穷是特意夸大的,但是没想到,还真有这种武力值天生爆表的猛人。
在帝乙带着三个儿子和比干,拉着姬昌一家三口人“共叙天伦”的时候,宫殿的大梁塌了。
眼看着就是分分钟大家一起玩完儿的节奏,小太子子受站了起来。
王宫饮食的营养好,子受长得也快,虽然只有六岁,但是看起来就跟个八九岁的人似的。
但是再怎么样,他也只是个孩子。
可是子受居然顶住了,留下了足够的时间让大家一起跑。
虽然会宴的人数比较少,一群人待的房间不算太大,但是梁柱的分量还是很可观的。
子受最后若无其事地走出来,顶多脸上因为刚才用力过猛涨得通红。
大商王宫的建造当然不是豆腐渣工程,那根大梁需要三个壮汉才能抬起来,就算是所谓的大力士,要顶住也很费劲,子受这么小的一个人,居然能抗住这个,实在是令人惊讶。
最后经过检验,比干终于相信这个世上有子受这种“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的神人。
话说左传之类的史书上记载的居然不是夸张的说法吗?!
子受顶住的那个梁重量大概将近九鼎中任意一鼎的一半,不算很重,但也绝对不轻。
可以说子受是天生神力,而且他现在还小,等到长大以后,搬动九鼎是绝对没问题的。
大商的太子是个天资聪颖的小孩,文能过目不忘,武能抚梁易柱,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王畿地区以及各大方国、封邑。
天生条件就好的子受把他的两个哥哥,还有后头出生的那个名为子期的庶子弟弟都给比成了渣渣。
大概是因为天生神力的原因,子受的身体状况一直比他的兄弟们好,就连帝乙一直担心的早夭都和他扯不上关系。
姬昌等人回到周部以后,大商这边就刻意将比干在朝堂上提出的分邑之法传了过去,虽然面上似乎周部依然风平浪静,但是实际上,还是有波澜兴起的。
二公子姬发向来比他的兄长要有决断,姬邑虽为世子,但是仁弱有余,魄力不足,如果是太平盛世,他当世子当然是众望所归,但是在周部和大商关系紧张、蠢蠢欲动的现在,不少人对姬邑是不满的。
他们两人只差了两岁,姬发当世子也不算是动摇根基,而且周部先主季历就是其父古公亶父的幼子,季历的两个兄长自认比不上弟弟,主动让位,周人觉得世子之位从姬邑身上变更一下也不成大问题。
原先有人闹腾着换世子,现在就改了目标,不如给几位公子都来个封邑好了。
姬昌一时之间真是一个头两个大,不胜其烦。
子干日记:
推恩令真是一个大杀器o(≧v≦)o !
作者有话要说: 推恩令真是一个神奇的法令,最初想出这个主意的贾谊真不愧是个天才。
他在汉文帝的时代就提出了推恩令的主体概念,多建诸侯以少其力,到了汉武帝时候被主父偃扩充了概念,变成了推恩令,仔细想想,汉朝果然都是软刀子割肉来着的233333
话说目前出土的最大的鼎应该是的司母戊鼎,大约800公斤左右,有推算说九鼎的重量大概是500公斤左右,然后梁柱的重量应该没那么重。秦武王是一个人举起过雍州鼎的【虽然后来就绝膑而死了】,同理,天生神力的话子受也差不多,然后记载他“具倒曳九牛之威”可能也是真的,推算一下他的力气可能会更大。虽然子受的年纪小,但是设定的是宫里的小房间,用的房梁也不大,所以应该是可行的……
哈哈,为了苏一下子受宝宝,蠢作者真是考据得不遗余力啊哈哈哈
第14章 妲己
其实周部的主要问题是世子姬邑不是那么能服众,而在这种多事之秋,周部的群臣都希望能有一个强有力的继承人。
比干提议给太好封邑之后,姬姡Ь徒庸芰四强榈胤健
没办法,大商还专门派人过去防止周部阳奉阴违。
姬昌原本想着太好没有多少得用的人,到时候封邑上都是周部的人,太好得不到太多的消息。
结果太好直接就将封邑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姬姡Ч芾恚壮屏肥帧
姬姡羌Р亩樱裁辞资栌斜鹨猜鄄坏剿砩稀
姬姡淙恢皇且桓鲂『⒆樱撬挠邢敕ǎ推⑵玫募父龈绺缦啻Φ靡膊淮怼
姬姡в惺焙蚧嵊幸坏闫嫠济钕耄只蛘呤蔷醯酶绺缑翘嘎勰承┦掠械览恚驮谀盖椎姆庖厣鲜导恕
周部和大商比起来只能算是小地方,一件事情不需要多久就能传遍各处。
姬昌其余的儿子,也未免没有借姬姡е衷诜庖厣鲜┪瓜肿约翰拍艿囊馑迹院芸欤梅庖厣暇统鱿至酥种旨ざ诵牡某晒┤缛丝谠黾印⒅芪У厍闹苋宋烁玫纳钋ㄒ频秸飧龇庖厣隙ň樱芙逃耸仙段г龆嗟鹊取
周部有人希望姬昌能够给其余的几个嫡子一个封邑练手,也是希望能够完全展现他们的才能。
这种山雨欲来的时候,继承人的选择最好还是以贤不以嫡。
要不是提议让世子姬邑也选择一地进行治理太过明显,早有人希望姬昌能够再选世子人选了!
语言没有行动来得有效,要不要换世子,好好比比就行了。
姬昌虽然知道自己的大儿子有缺点,但是并没有更换继承人的打算。
姬邑和他颇有相似之处,他相信这个儿子好好教导是能成材的。
周部被比干搅乱了一池春水,大商这边却是渐渐地安定下来。
王都朝歌之中隔个十天半个月就流传起太子的逸事,太子殿下天资聪颖,容貌出众,更别提家世,整个大商都没人比得上,简直就是一尊闪闪发光的小金人。
帝乙表示:很好,就是要你们这么夸我儿子,夸得越厉害越好。
历代商王多好征战,帝乙也不例外,毕竟大商的疆域之外,人方、孟方等夷狄之族虎视眈眈。
帝乙二十五年,帝乙崩御。
继位的子受雄心勃勃,想要光复大商的基业,像世祖盘庚、高宗武丁一样,重振大商雄威。
老哥死前被安排辅政的少师比干:侄儿,咱能不能好好说话,按照顺序办事?你好歹先把孩子给生了啊,都快二十了也不生孩子,你也不嫌你哥蹦跶着烦人!
在少年时期经历过被催生的比干,如今也已经进入到了催自家儿子、侄子生孩子的年纪。
他担心的主要还是如今帝号帝辛的子受,比干他家的子泉老早就娶妻生娃了,生下来的孩子取名子珏,算是纪念一下快被比干忘记的前世。
帝辛迟迟不生孩子,正妻也没娶,子启在如今的太后面前蹦跶得可厉害了,因为大商素来有兄终弟及的传统,某位商王去世以后,如果自己没有儿子,又将帝位传到侄子那一系也是正常的事。
太后也愁啊,子启也是她亲生儿子,一直在她耳边说道,她真的不能保证什么时候自己耳根子一软就被说动了。
根据比干对子启的了解,此君后来担任了宋国国君之后是没有子嗣的,所以只能按照大商兄终弟及的传统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弟弟子衍。
但是就算子启绝后应该也是后来的事情,只看现在的情况,谁能想到后面发生的事情呢?
所以早点给帝辛娶个王后,让子启绝了心思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于是乎,新帝登基以后的第一件大事居然是给他挑选王后。
帝辛:二叔,我的亲二叔,为什么你非得催着我成婚生娃啊!当年你坚定地反抗我祖母不生娃的勇气呢?
#我们难道不是一个革命阵营的人吗?!#
比干无奈地摊手:熊孩子,你以为我愿意催你结婚吗?多大脸啊你!
他也是被逼无奈有木有!
而且现在早点催帝辛娶王后,到时候就不会有卿士在朝堂上哭丧一样地表示陛下您再不成婚老臣就一头撞死给你看了。
不管怎么样,选后仪式还是启动了。
朝堂上的卿士、王畿之外的外服官、方国诸侯,统统都把自家适龄的女儿送到了王都朝歌。
比干只负责和小姑娘们的爸爸哥哥说话,选小姑娘的事情还是交给太后好了。
太后虽然是先帝元后的陪嫁出身,是个庶女,但是给儿子选王后,当然是往家世高贵了选,家世越好她看着越顺眼。
子启:科科。
当然了,大商之君是天下之主,女子的家世再高贵,还能高过王室?
无论男女,大家都是颜控,如果某个女子长得特别倾国倾城,那自然是选她了,反正能过来竞选王后的身份本就不会太低。
最后的王后人选是帝辛自己拍板决定下来的。
据说帝辛那天被太后叫去看媳妇儿,一脸的不愿意,像军训一样排成一排排的姑娘他随便就指了一个,然后就走了。
太后:我可能生了一个假儿子。
帝辛自己是随便指的,谁知道他到底指的那个方向站着的谁啊!
太后自己拿不定主意,把比干和他正妃有妫氏叫过来一起参谋一下,最后选中了有苏氏的女儿。
比干:我还能说什么呢?这就是爱啊,命中注定的爱啊!
有苏氏姓己,他们的整个氏族都是己姓苏氏。
传说黄帝有二十五子,其中有十四人被分封得姓,共有十二个基本姓氏,己姓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女子出嫁后择其姓称呼,而不是依照氏族称呼,有苏氏之女名妲,因此人称妲己。
比干已经对自己脑子里留存的对这段时期的历史的印象完全放弃了,他一定穿越到了一个假商朝,或者说是平行世界。
帝辛选了妲己为后以后,根本不愿意再多选几个当妃子。
被认为是带坏了帝辛的罪魁祸首,比干表示:我怎么就那么恨呢?
宠老婆有错吗?一夫一妻有错吗?
诸位卿士我知道这个年代讲究多子多福,但是我已经有三个儿子了,孙子都有了,你们就不必揪着我只娶了一个正妻的事情不放了吧!
又不是生不出来!
帝辛和妲己虽然成了婚,但是两个人的相处模式完全就是欢喜冤家的样子。
比干:真是想不到你们是这样的帝辛和妲己!
妲己的容貌可以称得上是倾国倾城,但是为什么当时她在人群中并不出彩呢?
很简单,她不想嫁人,最起码不想嫁入王室,所以故意让自己在人群中显得不出彩。
想要变美很难,但是想要装丑,还不容易吗?
只可惜,帝辛一点都不走心的随便一指,比干和太后很走心的郑重选择,就把妲己给显出来了。
霸道帝王帝辛:很好,我的王后,你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帝辛和妲己谈了一场走心的风花雪月的恋爱,然后他们两个人就正式地嘿嘿嘿了。
帝辛二年,他的长子禄父就诞生在了这个世界上。
丝毫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