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行有常-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出格程度上来说,玉帝和泰皇都差不多,三个里面,还真的就只有黑帝这个名号最为收敛。
  异人臭不要脸地表示你们取的都是什么鬼,有本事超过我取的帝号的你们就说出来,没本事的就好好地在我的尊号里选一个。
  秦国满朝文武屈服在了强权之下,没看到上头的秦王笑得满脸都像是开花了一样吗?!
  太孙回到自己的寝宫,来到书房以后,看到的就是大儿子惋惜的目光。
  异人:喵喵喵?我又怎么了?
  因为从小在秦王身边长大,嬴政也表现出了他对政事超乎寻常的敏锐,因此他基本上从现在开始就已经在接受王储的教育了。
  异人几乎就是和儿子共用一个书房了。
  通常情况下,嬴政都是面无表情居多,但是现在他又是怎么个意思?
  异人绝对想不到,他家大儿子内心是非常惋惜在自己上辈子的秦国朝堂上,居然没有像异人这样的“能人”的。
  上辈子“皇帝”这个称号是秦始皇自己提出来的,所谓的“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是他解释的,难免有自吹自擂的嫌疑,哪像异人,半点节操都不要,给嬴稷准备的尊号一个比一个名头响亮。
  嬴稷不想等到五十九年的时候再改尊号,于是很快就选了一个吉日告祭祖宗,然后改尊号了。
  因为黑帝用作神名还好,当作帝号使用就有点不够高端了,黑为玄,于是嬴稷的帝号便称作玄帝。
  秦王嬴稷,正式改称玄帝。
  其余六国,啊不,四国的国君能说什么呢?
  玄帝你高兴就好。
  现在不是当年秦王和齐王一道称帝,他们都能用强大的压力逼服这两位的时候了,齐王换人了,这就不说了,可是秦王,他在位的年数比目前所有的国君年数都长,威慑力极强,况且秦国连灭韩魏两国,已是势不可挡。
  不要说他们现在无心,就算有心,之前看秦国没有反应结果互相之间战得太欢,现在也是无力回天了。
  现在,他们所有人的心愿就是祝愿秦王,啊不,玄帝早日升天,你就不要做什么在世之神了,人间不属于你,你还是早点回你的天上去吧!
  大概是对自己离去的时间有了什么预感,嬴稷才会那么想要早日改尊号。
  玄帝二年,也就是秦王五十九年五月,秦王嬴稷薨,王太孙异人继位。
  虽然已经改了尊号,但是嬴稷毕竟做了那么多年秦王,所以还是给他议了谥号,是为昭襄王。
  为了表达对先王帝号的重视,表示不能人死政息,异人又追加了一条,至此之后,大秦所祀之神改为五位,在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四帝之中再增加一位黑帝。
  谁都知道,异人是要给先王封神。
  异人改四帝为五,将黑帝定为北方之神,光明正大地搞起了祭祀,列国国君纷纷表示这人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秦国六十年来首次更换国君,列国认为这是逆境中的一抹曙光,这么好的机会,还等什么?怼他!怼死秦国!
  原本的秦国有函谷关这个屏障,但是现在他们的疆域扩大到了韩魏之土,自然就有所不及了。
  四国和自立为周王的东周公一道攻秦,势不可挡。
  异人:呵呵,老虎不发威,你们当我是病猫啊?!
  虽然换了秦王,但是白起还在,范雎还在,大秦的中坚力量都还在,而异人这个王太孙与被他追封为孝文王的嬴柱不同,他积极参与朝政,与朝中重臣的关系都不差,而且他对政务很清楚,已经被锻炼出来了。
  异人大手一挥,放出了秦国的大杀器白起,让他领兵四十万抗衡各国联军。
  给白起当副将的是已经崭露头角的王翦,虽然现在他的名声还不够大,在一众老牌封君面前是小字辈儿的,但是日后,就是他灭了楚国。
  能和白起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不容小觑的。
  异人:赵楚燕齐,颤抖吧!
  作者有话要说:  刘邦立黑帝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史记·封禅书》记载,刘邦在进关之后曾问其下臣:“故秦上帝祠何帝也?”下臣回答道:“四帝有白、青、黄、赤之祠。”刘邦又问道:“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下臣不能回答。刘邦说:“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于是设立黑帝祠,名为北畤。
  话说当时给刘邦解释的下臣内心是崩溃的吧,刘邦自己没文化,记成了“天有五帝”,知道的人还不能给他解释,简直了23333
  根据分析,是因为“刘邦深受阴阳五行学说和邹衍‘五德终始说’的影响;在秦‘四帝’的 基础上;又添一黑帝而成‘五帝’”。但是这不是刘邦同学你随便给神位加人的理由啊23333
  话说东皇太一这个名字的逼格太高了,蠢作者忍不住想要跪舔呀哈哈哈。就算是洪荒流小说,蠢作者最喜欢的也是太一了23333
  对了,前一章被口口掉的那些字都是同一个单词,弓弩。话说这河蟹得也太过了吧Orz


第58章 泰帝
  将近十年的休战在让秦人休养生息的同时; 也大大压抑了他们征战的渴望。
  事实上,在先王薨逝之时的外敌来袭; 让满心窝火的秦人迫不及待地准备奔赴战场,给那些诸侯联军一个好看。
  异人:你们高兴就好,快点在武安君的带领下开始你们的表演吧。
  最后的结果是四国联军被武安君打得几乎要怀疑人生。
  虽然胜利的坚实基础就是充足的粮草,但是继位之时继承了一个丰盈的国库的异人表示这些都不是问题。
  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都不是白造的呀!
  赵国、燕国毕竟元气大伤,所以出兵的主要还是楚国与齐国。
  不客气地说,和秦军比战斗力,尤其是一直没有疏忽训练却没有机会实战的秦军,齐楚两国都是渣渣。
  异人放心地把大权下放给了主帅; 把白起感动得是感激涕零; 要知道,隔壁赵国的信平君廉颇的日子可不像白起那么好过。
  赵燕交战的最后结果是燕国求和,期间; 被赵国俘虏的燕国大将乐乘降赵; 受封武襄君。
  因为降赵之后在对付燕国的时候出力不少,乐乘颇受赵王丹信任; 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已经开始和廉颇争权夺利了。
  虽然赵王丹依旧信任廉颇这个老将,但是相较于在赵国没有根基只能依靠赵王的乐乘,廉颇这位劳苦功高、动不得骂不得的老将就显得比较碍眼了。
  白起开心了; 范雎就不高兴了。
  虽然秦王一向是战国七雄里最礼贤下士的君主,只要你能说服他,就算你之前一名不文; 也能一举成名天下知,而在其他国家,一直对底层人物晋升奋斗上来的人不假辞色的韩非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
  虽然魏国已经没了,日后也不会有一个龙阳君,但是这个时代,依然不缺少对同性之爱有癖好的君主。
  韩非自己在著作里编排卫灵公和弥子瑕——虽然对分桃这个典故还是熟悉的异人,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才通过史料记载知道那段逸事完全是韩非编造的,最起码,卫灵公和弥子瑕是清白的——同时认为许多出身不够高贵的人是通过这种方式晋升上位的。
  固执的思想让韩非即使在韩国内部,也颇为受人诟病,这也是韩王不重用他,却没有多少人说情的原因。
  和这些国家的国君比起来,秦王就像是小天使,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不乏有先君去世之后,他倚重信赖的能臣被新君往死里怼,如果不能离开秦国到其他国家的话,在孝公离世后就被继位的惠文王弄死的商君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和范雎相比,新君异人在文臣方面似乎有一个更容易让他倚重的人,那就是在新君继位之初就被封为文信侯的吕不韦。
  虽然范雎现在依然是丞相,他推荐了蔡泽作为自己的继任者之后没有被异人采纳,但是他依然不开心。
  虽然当太孙的时候异人对他礼遇有加,但是他毕竟是先君的人,很容易被新君身边的人排挤的!
  在异人继位的同时就被立为太子的嬴政表示:应侯你真的想得太多了,什么时候去把你的脑洞填填吧。
  若是天下一统,太平之时,武将的地位自然没有文臣重要,但是现在还是诸国乱战的时候,文臣的地位想要彻底地压倒武将根本就不可能!
  等到白起打退了各国联军,还让各国都狠狠地出了一次血以后,范雎就更别扭了。
  嬴稷是五月份去世的,也就是异人要在次年的正月之后再改元,而在半年之内,白起就给秦国带来了一场大胜。
  人的名,树的影,白起是个擅长进攻的将领,廉颇的战斗力或许也很高,但是唯一能逼退白起的赵将是马服君赵奢,而他已经死了。
  临近秦国的赵国和楚国付出了割地的代价,燕国和齐国也得给秦国送上大量的赔款。
  而且,赵王、齐王共朝秦,燕王出太子为质,最后剩下的楚国则表示要接昌平君芈启回国。
  前面三国看起来还挺靠谱,最后的楚国看似示好,但是根本不想在割地以外再出血的表现惹恼了秦国。
  昌平君是先君嬴稷的外孙,也就是异人的表弟。
  如今的楚王熊元当年还是太子的时候在秦国当质子,说实话,秦国对他不坏,当时当政的是宣太后,宣太后是楚国的公主——虽然是陪嫁的庶女——而且秦国朝堂上楚人势大,所以嬴稷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熊元。
  昌平君出生后不久,熊元之父熊横驾崩,因为秦王不愿意马上放行,熊元干脆抛妻弃子逃回楚国。
  好在昌平君之母是秦国公主,所以他才能在秦国以楚王之子的身份——虽然楚国不愿意承认他——逐渐坐上高位。
  逃回楚国之后,楚王熊元一直没有子嗣,但是即使如此,他也不愿意向秦国低头,将芈启接回楚国。
  楚王室的直系是芈姓熊氏,作为楚国实际上的王子,昌平君的名字应当是熊启,但是他至今还叫芈启,就能看出他身份的尴尬。
  在春申君献女李环,楚王得子以后,很快他就将好不容易得来的儿子熊悍立为了太子。
  如今楚国太子册立也有些年头了,楚王已经立了李环为后,也就是说,昌平君这个按理来说是楚王的秦女原配所生的儿子身份就很尴尬了。
  比起另外几国来,楚国虽然一直是走“亲秦附秦”路线的,但是在对待楚王子嗣的问题上,他们极其慎重。
  异人呵呵一笑。
  秦国养了昌平君这么多年,但是有国内的楚人势力在,芈启的心并没有完全偏向秦国,他依然以芈姓为名,就可以看出他的态度了。
  在他的心里,他到底还是楚人,和秦国不是一路的。
  异人不是特别信任昌平君,而楚国对这位“王子”的态度也是一样的。
  怎么说也是秦人带起来的,谁知道他会不会完全偏向楚国呢?
  楚国现在着急要回昌平君,和其国内的传言有关。
  王后李环乃春申君献上,而在王后入宫不久后,太子熊悍就出生了,王室血统恐有被人混淆之嫌。
  在太子熊悍出生后,楚王终于终结了无子荒,他现在共有三个儿子,两嫡一庶。
  令人悲哀的是,因为春申君极受楚王宠幸,出入王宫不过寻常,因此在传闻之中,除了太子熊悍,就连楚王幼子熊犹也有可能是春申君之子。
  两个嫡子血统存疑,最后符合条件的王子负刍又是庶子。
  在这个紧要关头,楚国出兵和秦国正面刚了一下,结果被打成惊弓之鸟。
  楚国一群守旧贵族绞尽脑汁思索了一下,最后得出了这么一个计策,将昌平君要回来,既是向秦国示好,也是准备随时换太子。
  异人:世界是你们楚国开的啊?怎么什么事都想得那么美呢?
  异人明确拒绝了楚人以后,他们也晓得自己恐怕是闹了大笑话,而且跟其他几国相比诚意不足,惹恼了秦国的新君,没办法,继续割地呗,反正楚国地方大,在之前的基础上多割几处地方出去也不伤筋动骨。
  楚国的事情放在一边,燕国太子来秦国为质也不是什么要事,重要的是赵王和楚王来朝秦。
  赵王丹是异人的老熟人,按照异人一直以来的经验都属于那种特别好说动的人,齐王就更不用说了,君太后前两年就已经没了,现在是齐王建自己当政,他的耳根子是最软的。
  虽然在其他大臣的说动下,齐国也跟着出兵了,但是联军一起被秦军打成狗,齐王建只想哭着找妈妈。
  一直一来都是依靠主政的母后的齐王建心理承受能力并不强,再加上有个赵王给他做榜样,于是他选择了来到秦都咸阳。
  一直到齐国参与各国联军为止,秦国对齐国一直一来的态度都是很友善的,毕竟要“远交近攻”嘛!
  齐王建和赵王丹入秦,用的当然不能是谢罪的名义,那多丢份儿啊。
  他们表示要恭贺秦国新王继位,顺便一同给新任秦王上帝号。
  异人不像他祖父那么自恋,帝号听起来总感觉怪怪的,还不如被称为秦王呢。
  但是,帝号是一种荣誉,先君以玄帝为帝号,自认为是在世之神,继承王位的异人当然要遵循这个传统。
  当初孝公之后,惠文王称王,后面的武王难道把秦王的王号废掉,又变回诸侯的称谓了吗?并没有呀!
  玄帝,也就是黑帝,已经被异人立为了大秦祭祀的五帝之一,也就是说,这个帝号他自己是不能用了,只能重新再选一个。
  赵王丹和齐王建一边心里骂着秦王臭不要脸,另一边身体又很诚实地开始给异人这位新秦王拍马屁,要给他选出一个好听的帝号来。
  像黑帝、泰皇这种掉节操的帝号,就算他们把脸都豁出去,也说不出来,所以异人的帝号“中规中矩”,就是把泰皇的皇改成了帝。
  节操:大家好,我们秦国大臣和赵王、齐王的节操,他们不要我们了!
  异人表示这样实在是太麻烦了,还不如直接用年号算了。
  但是想想,日后秦朝按照始皇帝、二世、三世这样传下来,根本就用不着年号,年数直接称呼某世某某年就好了。
  就连异人自己,继位之初就上了泰帝这个帝号,可以直接称呼为泰帝某某年。
  异人不是很喜欢搞事情,虽然自称始皇帝是一件很爽的事情,但是,想让大秦吞并六国而没有后遗症的话,在他的有生之年,还真不一定能完成——除非他能像先君嬴稷一样,寿命长到熬死了好几个儿子。
  所以,慢慢来,他不着急。
  作者有话要说:  啊,虽然还有几章,但是蠢作者现在就想写番外了Orz
  小天使们有什么好的提议吗?


第59章 安稳
  泰帝新君继位之后; 自然要对朝局有所调整,当然还要补上之前一些法令的弊病。
  譬如之前的鼓励生育; 在五年之内,只生一子被定为有罪,需要缴纳罚金,但是某些人不是自己不愿意,是真的生不出来,对这种情况,是需要加以体谅的。
  还有生了孩子,领了国家的奖赏; 但是却并不愿意将大秦补贴的钱财平均地分配给几个孩子; 重男轻女、溺婴之事虽然被明令禁止,但依然有所发生。
  最后异人干脆下令,无子或有妻不孕者; 可过继同氏之人之子; 充作己子抚养。
  若是日后这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国家会对被过继的孩子进行基础补贴; 不会损害过继者自家的钱财。
  种种法令,根据实行以后的情况进行弥补。
  之后,自然是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
  虽然现在还有剩余的诸侯国可以攻打,大秦的军功爵制不至于马上崩塌; 但是等到诸侯国都被灭完,再没有仗可以打,这就代表着晋升渠道的阻断; 大秦崩塌也就近在咫尺了。
  于是大家惊讶地发现,泰帝居然修改爵位封赏制度了!
  军功爵总共分为二十等级,越往上需要的军功——也就是杀敌人数——越多,一个人当然不可能做到在短短数年间就升上最高等级的爵位,做到这一点,那得杀人盈野了。
  军功爵的军功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那么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
  而一个家族数代累积下来,怎么着也能有一个很高的起点,朝最高的爵位发起冲击。
  异人随手改了一下,父传子,则军功数减半,但是,军功累积的爵位过了第十五级少上造之后,就可以不减了,因为这已经满足了最低的世袭爵位的标准。
  是的,爵位世袭异人觉得这已经改不了了,那还不如早点开始实行呢,日后大秦灭了其他各国,秦国的老牌贵族可以齐心协力对付项羽、张良等心怀叵测之辈了。
  少上造上头的五级爵位分别为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和彻侯,能达到这五级爵位的,在名义上都封为侯爵,给封号、食邑。
  彻侯、关内侯等级的爵位世袭,不降爵;大庶长级别的爵位袭五代,隔两代降一爵;大上造袭三代,最后一代降爵。
  为了表示自己言出必践,异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