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黎锦每看书半个时辰,就会伸展一下身体,或者去院子做俯卧撑。
  他看着秦慕文来来回回进出,好奇心逐渐地被勾起来。
  关键是小夫郎还不敢跟他对视,悄悄瞅他一眼就又赶紧撇开目光,让黎锦真的很想把他搂在怀里,一点点磨着他,让他主动和盘托出。
  黎锦告诉自己,这时候不能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对了,豆腐。
  当晚,黎锦问少年可会做‘蒋侍郎豆腐’,秦慕文点点头。
  “阿爹之前收藏了《随园食单》,里面有具体做法,我……大概有些印象。”
  黎锦知道,他家小夫郎说的大概有印象,那就是可以做了。
  毕竟少年此前可是给他复述了整整一本游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秦慕文尝试着把食谱写下来,有些食材家里没有,暂时还做不了。
  黎锦瞧着那张单子,上面有甜酒、大虾米、秋油等,明日让小茶去准备。
  而黎锦照例晚饭后去练字,作画。
  大前日坐船回府城,他画的那幅雨中山色图才作至一半,少年就发烧了,现在黎锦想去补完它。
  因为阿爹白日在做针线,没跟小包子玩,所以他就一个人乖乖去睡觉。
  到了晚上,兴致特别高涨。
  阿爹要洗澡,小包子都想跟着。
  黎锦自然不能让他跟,他把小包子抱在怀里,看着包子有些委屈的神色,硬心肠的给他用热水擦了澡。
  正好秦慕文洗好出来了,黎锦为了哄小包子,就把他放在自己背上,让少年扶着小包子。
  然后,开始做负重俯卧撑。
  作者有话要说:这是二更
  ‘蒋侍郎豆腐’出自《随园食单》。
  豆腐两面去皮,每块切成十六片,晾干。用猪油热灼,清烟起才下豆腐,略洒盐花一撮,翻身后,用好甜酒一茶杯、大虾米一百二十个;如无大虾米,用小虾米三百个,先将虾米滚泡一个时辰,秋油一小杯,再滚一回,加糖一撮,再滚一回,用细葱半寸许长一百二十段,缓缓起锅。


第106章 
  小包子一岁零九个月大;平时吃饭也乖;现在足足有接近二十斤。
  这重量抱在怀里当然没什么问题;但黎锦这可是托着他做俯卧撑。
  黎锦把长袍的下摆掖进腰带里;赤足,只有手掌和足尖着地,从肩胛骨到脚后跟呈一条斜线。
  平日里看起来清瘦的身材在这时候彰显出完美的流线型肌肉。
  这是个标准的俯卧撑姿势。如果忽视他背上那个眼睛亮亮的小包子的话。
  虽然三月气候还比较冷;但屋里烧了地龙,穿着单衣也不会冷。
  再加上黎锦刚刚给小包子擦过澡;索性就没给他穿繁琐的夹袄;只着了一件半袖连襟中衣和裤子,露出小包子藕节一样的手臂。
  小包子知道这是爹爹在跟他做游戏;于是他张大嘴巴笑得很开心。
  这可苦了黎锦,他缓缓地用手臂支撑自己伏下、抬高。
  不能太快;因为这样可能会把小包子甩下去;但也不能太慢,要不然就失去了练习的意义。
  往常做四十多个的时间;黎锦这次只做了二十八个。
  汗水在额头会聚,有的直接滴下,有的顺着眼窝流下;汇聚到鼻尖后,再一滴滴砸在地面上。
  秦慕文知道这时候擦汗会影响阿锦做的速度;他只能扶着小包子;让他不让用手砸爹爹的背。
  等到黎锦一组做完,秦慕文飞快的把小包子抱在怀里,又给黎锦递布巾擦汗。
  黎锦起身;往日沉稳淡定的眼眸映着微黄的烛光,里面全然是对俩崽的宠溺。
  可又因为刚刚真的很累,流了不少汗,他半阖着眼眸擦汗,配着高挺的鼻梁和稍有散乱的发丝,还有因为运动而露出一小截儿锁骨,整个人透着一股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性感。
  黎锦擦完后,脱去外袍,露出里面已经被汗水浸湿的中衣。
  他索性连中衣也脱去了,其实最近已经不必要烧地龙,但因为家有小孩,担心小包子发热,黎锦还是没让断了地龙。
  此刻,他是真的觉得热。
  古代其实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百姓们在炎热的夏季还包裹的严严实实。
  黎锦上辈子留学期间,去过一趟英国,在大英博物馆见过清代人仿画的清明上河图。
  图上桥边那些挑着担子、干体力活的百姓们大多都光着小腿,有些明显赶路过来做买卖的人,甚至也穿着半袖衣服,露出手臂。
  此前,黎锦还在村子里的时候,五六岁的顽童不穿衣服在村里撒野的都有。
  所以说,一个男人在自己屋子里打赤膊,其实不算出格。
  黎锦再做第二组俯卧撑的时候,直接就在背上垫了小包子的襁褓,让他趴上来。
  “爹爹!二!”
  一瞬间,黎锦有点不知道自家崽这这句话里面是不是有双关含义。
  这到底是说第二组俯卧撑,还是说他……
  反倒是秦慕文反应的快,他惊讶道:“包子会数数了?”
  然后包子很不给面子的说:“阿爹,一!”
  黎锦一边做俯卧撑,一边说:“小包子刚刚大概是听到你给我数数,再加上平时你给他教一二三,所以才学了两句。”
  毕竟包子还小,就算知道说一二三,也不懂其中意思。
  三组做完,黎锦的胳膊都在发抖,这种情况自打他开始锻炼以来,已经有半年多没出现过了。
  不过也有收获,那就是总算把小包子哄开心了。
  这个小家伙最近太懂事了,很委屈很委屈的时候,他只是不说话,默默掉金豆子。
  就连哽咽声音都很小。
  刚刚黎锦就是怕小包子哭,所以才变着法子哄他开心。
  =
  眼看着就要到三月末,黎锦的二十周岁生辰,他该加冠取字了。
  陈西然掐着时间,不等黎锦写信邀请,就甚至专程从镇子赶来,为了参加黎锦的加冠礼。
  邹秀杰也修书一封,说自己订了婚,最近实在不能出来走动,很遗憾不能参加黎锦的加冠礼。
  黎锦看到后很是惊讶,他以为邹秀杰年纪还小,不会这么急着订婚娶妻。就算要娶,也是陈西然先娶。
  没想到,陈西然这边还在物色姑娘家,邹秀杰这小子已经提前一步订好了。
  陈西然看到书信后,佯怒道:“这小子不就是仗着自己长相讨姑娘喜欢么,怎么还编排起我来?”
  黎锦笑道:“接下来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黎锦也给宋先生写了信回去,说了自己即将加冠,地点是宁兴书院的文庙,询问宋先生最近是否有空。
  宋先生的妻子听到丈夫说这封信的内容,语气讪讪:“黎锦果然找到其他大人为他取字了?”
  “他信上没说。”宋先生脸色有些不好看,但到底尊重妻子,还是回答了她的话。
  当时他想给自家大郎与小包子定下娃娃亲,话还没说出口,就被妻子拦下了。
  那会儿妻子的理由是黎锦家贫穷,又无父母宗亲,不像个有福气的。
  可这才一年不到,黎锦就连中小三元,并且自己独立编撰了《农桑算经》和《蒙学算经》两部书,书脊上都有知府大人的印章!
  一册书的售价都有三百文,这么多书出版了,黎锦的财力在镇子上肯定可以排在前面。
  另一点,说他无父母宗亲,但黎锦却可以被知府大人赏识,毕竟知府大人可是钦定过每个村都至少有一套《农桑算经》。
  再说了,黎锦编撰所有书的校对者都是万云,风光霁月的万解元。
  别的不说,宋先生如今过了而立之年又四,大郎虚岁十,比小包子大七岁。
  也就是说,宋先生二十二岁左右中的秀才,之后又考了两次秋闱,全都名落孙山。
  在宋先生最关注科举考试的那个时间段,万云就像一颗闪耀的紫微星,先是两年内连中小三元,之后直接参加秋闱,一举就中了解元!
  要不是他母亲亡故,得回去守孝,说不定万云早就可以登上天子堂,面圣参加殿试了。
  就是这么一个传奇的人物,居然阴差阳错与他的学生成了好友。
  今年寒冬,黎锦参加院试,宋先生给他和陈西然作保,就听到两人聊到过万教谕。
  但当时宋先生每反应过来这人是谁,现在想想,很可能就是万云。
  他的妻子显然也想到了当时说定亲的事情,但她还是怀揣着天真的希望。
  “黎锦家的小包子还没定亲吧,这时候你去跟黎锦说定亲……”
  她还没说完,宋先生就苦笑道:“这时候还怎么开口?就算小包子没定亲,我们家这种情况,还怎么高攀黎锦?”
  “可他是你的学生啊。”
  “我也只不过算是给他启蒙了而已,他能连中小三元,这都是他自己的本事。我这个时候上去要给他说定亲的事情,别人都会以为我们家见他发达了才如此做。黎锦若是同意了,那就是他人好、念旧情;若是他不同意,两家人的面子都挂不住。”
  所以,这个时候聪明人的做法,就是绝口不提定亲的事情。这样大家恩义尚在,黎锦还把他当先生。
  晚上,宋先生的妻子又问:“那黎锦的加冠礼,你还去吗?”
  回答是:“当然去。”
  就算取字的人不是他,作为黎锦的第一个老师,他也会有相当重的地位。
  说不定,还有机会跟万教谕说上两句话。
  =
  又过了几日,总算到了黎锦加冠的时日。
  因为他不在祖籍,自己也不喜欢繁琐的礼节,那就一切礼仪从简。
  前一日黄昏,黎锦已经跟摈者约好第二日加冠的时间。
  幸好这是在月末的休沐日,书院的学生不多,黎锦也只邀请了几个自己比较熟悉的人,陆长冬也是邀请之列。
  陆长冬收到黎锦的信后,整个人激动的差点在院子里跑起来。正好之前为他作弊的先生上门,看到这一幕后一脸的难以言喻。
  当然,作弊这件事没传出去,只是陆长冬自己被从甲等划到了乙等,所以先生名气并没有受到很大损失。
  “你收到了黎锦的信,这么开心?”当初还不是因为黎锦的答卷太优秀,才会导致东窗事发。
  陆长冬:“当然!先生,其实我现在崇拜阿锦,就跟您崇拜万教谕是一个道理。”
  先生:“……”总感觉自己当时做了件天大的蠢事。
  黎锦甚至还邀请了庞老、山长和知府大人,但这也仅仅是礼貌问题,他们肯定不会来。
  翌日清晨,黎锦早早的起来洗漱吃饭,带着一家人前往书院。
  他穿了身便服,而把秦慕文缝制的日常样式的冠服背在行囊里。
  等到了书院后,秦慕文带着小包子在一旁歇息,黎锦站在文庙左侧迎接来客。
  每走到拐弯处,黎锦都要跟宾客互相作揖,走到庙门前,再次互行揖礼后,才能进门。
  进入庙门后、升阶、升堂的时候,都得不断地互相作揖,这提醒着读书人得谦逊、敬让,把这些一辈子都刻在骨子里。
  成为真正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山长和知府大人都派人给黎锦送了祝词,但他们本身诸事繁忙,倒是不得空。
  这都在黎锦的预料之内。不过,两人能赏脸给他祝词,这也算意外之喜了。
  陈西然看到这些,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万云倒是老神在在,他及冠那会儿,两位大人也给了他祝词。
  至于庞老……黎锦想,算了,自己跟庞老连招呼都没打过。几次想登门拜访,也都吃了闭门羹。
  这件事急不得。
  可看着面前那打扮的很是正式的老爷子,黎锦差点以为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庞老包括万云在内所有人都要惊掉下巴的动作,老人家强行解释:“我……我就溜达一下。”
  溜达?
  这下一群人更加惊讶。说好的高冷、不近人情、连族亲信笺都不收的人设呢!
  作者有话要说:
  【订婚,定亲。两个ding】
  【文中引用了一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第107章 
  宾客一一落座;黎锦先在后堂把头发打散;除去外袍后;才即席入座。
  舆洗之器、冠服、梳妆用具、盛酒礼器全都被陈设在案。
  加冠礼分为三部分;始加、再加和三加。'注'
  原礼节需要更换三套不同的衣服与冠相配,不过对于家境一般的读书人来说,不用来回换三套衣服;一切从简。
  赞冠者用栉为黎锦梳头,再用黑缯缠住他的发髻。
  这时候黎锦可以起身去后堂;换上自己今日要穿的冠服;带正自己的发冠。
  黎锦把发冠放在秦慕文手中,说:“文文;劳烦了。”
  秦慕文指骨比黎锦的小一点,指尖因为刚刚紧张掐得紧;泛着冷白色。
  他看着跪坐在自己面前的黎锦,端正的给他戴上发冠。
  戴好后;黎锦也不瞧镜子,因为他从少年清亮的双眸中,已经看到了自己。
  对于高门子弟来说;冠服不仅在颜色上有寓意,材质和版型也都是固定的。
  也就是说;这三套冠服他们只穿一次。
  如今黎锦家里虽然有钱;可显然不够支撑他如此铺张,所以,秦慕文跟黎锦商量后;缝制的冠服更偏日常一点。
  黎锦当时笑着说:“我也不愿意你亲手缝了这么久的衣服,我却只能穿一次。”
  然后,按照礼法,黎锦该拜见母亲,可现在只能去祭拜灵位了。
  接下来,就到了加冠礼的另外一个重头戏——取字。
  陈西然加冠的时候并未取字,他当时很豪情壮志的说:“考中秀才再取字。”
  大有考不中就一辈子不取字的志向。不过,这倒不是他多么热爱读书和科举,他只是对自己很有信心罢了。
  一般来说,字得由长者来取,读书人大多都是让自己的师长、父亲取字。
  当然,也有人自己取字。
  黎锦原本就打算自己给自己取字,倒不是说他狂妄自大,只是他觉得名字就是一个称呼。
  自己取一个顺心的,以后被人叫了,听着也舒心。
  前来的所有宾者都知道黎锦的品性,连中了小三元的时候,这人都没自傲,反而态度一如往常的谦和。
  故此,他们听闻黎锦想要自己取字的时候,虽然有些惊讶,但一想到黎锦的身世,却也觉得这样理所应当。
  就在这时,守在文庙外的老者跑进来,神色十分激动,“各位先生,了(liao)、了、了……”
  万云:“了什么?”
  “了慧大师派人给今日加冠之人送了一封信来!”
  了慧?
  护国寺的和尚,寿命很长,精通命理和预测,国号、新帝登基日子、帝后大典等大日子都是他夜观天象算来的。
  但此人经常云游在外,有时候皇帝想见他都见不着。
  有一点却也不得不说,每当有大事发生的时候,了慧就会提前回到护国寺,留下一些让人看起来云里雾里的话,再悄悄离去。
  当然,刚开始有人不信他写的东西,直至事情真的发生了,才后悔莫及。
  关于了慧,除了传言说他活了一百多岁外,还有就是十几年前的灾荒预警了。
  那次灾荒,裹挟着旱涝和瘟疫,百姓死伤惨重,差点伤到了国之根基。
  后来传闻是了慧大师在预测中提到了几味药材,太医们才能迅速写出治疗那些染上瘟疫之人的方子。
  在很多人眼中,了慧大师已经要超脱凡人级别了。
  故此,大家一听这话,一个个都急匆匆地往外跑,生怕晚一点就看不到了慧大师……派来送信的人。
  只有守门的老者目瞪口呆,刚刚健步如飞、跑得最快的那个人,是庞老吗?
  黎锦穿着厚重的袍子,走到那个目瞪口呆老者面前。
  看着他手中的信封,道:“这封信可是给我的?”
  如果他没听错的话,老者说这封信就是给今日加冠之人的,此时此地,只有他了。
  秦慕文抱着小包子坐在后堂,前后堂的门没关,他自然也把这些话听的清清楚楚。
  秦慕文突然想到,他刚嫁进来那会儿,黎锦的母亲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阿锦是个有福气的,他刚出生那天,就有一个和尚来说他生来不凡,取名‘锦’字,才能与他命格相衬。’
  当时的秦慕文终日都很害怕,这话他自然无暇深究。但他记性好,到现在还对这句话记忆犹新。
  秦慕文想,阿锦的福气有多少、以后又会多么出色他不知道,但‘锦’这个字确实与夫君很是相衬。
  老者看着黎锦的打扮,把手中的信呈给他,“是,这儿只有您一位加冠,信自然是给您的。”
  黎锦双手接过,行了揖礼,“多谢。”
  老者也同样回礼,“您客气了。”
  黎锦想,既然卡在这个时间点送来,那自然是让他当场打开的。
  他拆开火蜡封死的信封,拿出里面那张薄薄的信纸。其他地方大片的留白,上面只有两个字
  当看到那个字的时候,黎锦怔怔地站在原地。
  “修之。”
  他在上辈子那会儿,最常用的交流软件就是微信,而他的名字,就是修之。
  此字取自‘美要眇兮宜修’,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