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府大人看出了新来考官脸上的怀疑;当下问道:“冯山鸣;你对此次答卷的评定,可有不满?”
  冯山鸣直接出席,站在大堂中央;知府大人正对面。
  他再次深深拱手,说:“下官不敢。但之前下官和同僚已经给甲等答卷拟了排名,其中有份答卷尤为出彩;下官以为……”
  “你且来看看,可是现在这份答卷比较出彩?”
  冯山鸣站在原地,少尹(知府的副手;县官的副手叫师爷)拿着这份答卷下去,让他看了。
  冯山鸣点头:“正是这份!可能是下官最后整理的时候出了纰漏,请大人责罚。”
  知府思考了一下,说:“无事,坐吧。”
  知府大人听他说完,就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
  冯山鸣自己都整理好了,怎还会在出纰漏?
  不顾,最后把这一摞答卷呈在他书案上的人是考官之首和明辉,也就是说,若冯山鸣没有说谎的话,那就是和明辉动的手脚。
  但办案都得讲个证据,不能仅凭冯山鸣一句话就断定另一个考官有罪。
  知府看向和明辉,发现他脸上的笑十分僵硬,眼神中透着慌张。好像从自己看最后一份答卷起,这人就一直维持这个笑容。
  知府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观和明辉虽然慌张,却一直没有为自己辩解。无非就是因为证据不全,有恃无恐。
  总之,他又没自作主张把这份优秀的答卷放在乙等,只是打乱了甲等答卷的顺序,就算知府责问起来,他也可以说自己手抖。
  毕竟并没有明文规定说甲等答卷一定要按照考官拟定的名次呈给知府。
  打乱答卷顺序这一点虽然有错,却并没有触犯律法,不足以定罪。
  知府说:“本官知晓此事,你们且下去,明日再来拟定名次。”
  “是。”
  所有人都出去后,知府让少尹把每份答卷上面糊的封条拆开。
  既然和明辉故意调换了答卷顺序,那这第一份答卷的考生必然跟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朝代规定了,若是已定考官,那么与考官的族亲就不能在今年参加科举。这一点在报名时就会进行筛查,所以肯定不是族亲。
  知府说:“查查他家未出嫁的女儿和哥儿,可有适婚年纪。”
  “属下遵命。”
  少尹拆完这十二份答卷,双手呈给知府。
  同时,他自己先留意了刚刚被知府夸赞过的那份答卷考生的姓名和籍贯,把这人此前县试的成绩、在本县的声望,还有家里亲属的名单都呈上来。
  知府笑道:“黎锦之前也是案首。”
  他用了一个‘也’字,其中意义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了。
  在看到黎锦尚且健在的亲属名单,知府大人罕见的皱了皱眉,总觉得‘秦慕文’这个名字好像在哪儿听过。
  但好像时日久远,他有些记不清了。
  等到知府回后院用过晚膳,再去府衙看到这份名单,他才拍拍脑袋,想起秦慕文就是此前京城抄家那位尚书大人的孩子。
  他甚至还跟这孩子有过一面之缘。
  之前有刑部的挚友带着他来,说要卖的远一点,最好一辈子都别回京城。
  “尚书大人到底对我有恩,如今他家男丁都发配边疆,女孩都成了妓,就剩下这一个独苗苗……我得给他找个好人家。”
  当官的人心眼儿弯弯绕绕,自然都明白上面肯定有人不想让尚书一家子好过,所以也不能在府衙乃至县城找个家底清白、品貌端正的书生直接娶了秦慕文。
  首先,得让那人名声坏一点,家里穷一点,但最好不要有太多亲属,秦慕文性子软,很容易被人欺负了去。
  最后选来选去,还是选了家里人口最少的黎锦。
  少尹见知府大人对着一张聊聊几行字的亲属名单出神,疑惑地问:“大人,可有差错?”
  知府把这名单收起来,说:“并无。”
  总归那件事已经过去三年,上面的人估计早就忘记了这个苦命的哥儿。
  再者,从黎锦的笔锋和文章中都能看出这是个务实又聪慧的考生,知府实在不愿意埋没这样的学生。
  这个案首,他点定了!
  =
  再说黎锦这边,回村后当晚就抱着自家小夫郎睡觉(动词),温存后给他讲自己在府城的见闻。
  黎锦说:“府试出成绩后,我们去府城定居。”
  秦慕文趴在他身上,乖巧的应声。
  黎锦见他对自己如此信赖,笑着吻他的手,说:“你就不怕去了府城,我养不起你和包子?”
  秦慕文说:“夫君既然已做了决定,我当然会带着孩子一直跟你。若是没钱,我、我吃的比较少……”
  黎锦一个没忍住又把人按倒,他家小夫郎怎如此乖巧。
  最后居然可怜巴巴的说他吃的比较少,很好养活的。
  “我当然知道你好养活。”他的吻落在秦慕文唇上,没有红烛锦被,也温情无限。
  略微有些纤瘦的少年肢体被迫舒展,承受着一寸寸的攻城略地,他能做的,只有紧紧抱着自己身上的人。
  这样的后果就是秦慕文第二天早上没能起得来。
  小包子如今会扭头、翻身,他起来后若是没有尿也不饿的话,就不哭不闹。但偏偏转头看自家阿爹,嘴里甜甜的叫:“啊嗲!”
  前面的‘啊’字拉的好长,好像在感叹什么,其实只是为了在后面补一个短促又甜的‘嗲’。
  黎锦给他留了字条,自己则又打算买山楂了。此前只做了两百斤山楂,不足六百枚,他就专心备考县试去了。
  跟杏林堂签订的合约可是每日至少三十枚,一年至少也得一千多枚消食丸。
  家里有果园的人一般都会在房子底下挖了地窖,把卖不出去的水果储存起来,这样来年还能接着卖。
  黎锦倒是不担心缺货的问题。
  此外,杏林堂掌柜偶尔也会把消食丸带到县城或其他镇子去,卖给那边的医馆。
  所以,也不担心滞销。反而黎锦能提供的消食丸越多越好。
  那山楂园的园主还记得黎锦,他一听黎锦的来意,直接就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这里的存货管够。
  但因为山楂有些沉了,一两银子两百斤后,又多送了七十斤。但药效不会有多大差异。
  园主说:“少年郎,你在鸿雁村啊,我记得上个月,你们村出了个第一名。”
  黎锦微微颔首,“是有这个消息。”
  “那可真是文曲星老爷下凡,我这回去你们村送货,也沾沾喜气。”
  黎锦沉默了一下,说:“那个第一名,是我。”
  园主愣住,所以这就是说,喜气已经沾到了?
  之后黎锦忙了一个月,把两百七十斤的山楂全部做成大山楂丸。这样一来一回,七两银子入账。
  这还是因为他白日不需要去宋先生那里听课,才能做完这么多山楂丸。
  但黎锦也没荒废了学业,他起得早,在巳时之前会温习功课,再自己挑题,练一些八股文。
  晚上睡觉前的练字更是从来都没中断过,他有把握自己考过府试,院试虽然还早,但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此外,秦慕文晚上也会跟着他一起练字。
  秦慕文比黎锦多了几分细心,练字的同时还会注意给黎锦磨墨、挑灯芯、换洗笔水。黎锦彻底的体会到‘红袖添香’这个词的美好。
  秦慕文看着自家积蓄又超过十两银子,眼眸亮晶晶的。
  他说:“阿锦,我以前其实不喜欢写字,总觉得写字枯燥乏味。但和你一起练字后,每天晚上就是我最期待的时间。”
  少年表达喜欢从来都如此直白,黎锦却找到关键词:“晚上?”
  秦慕文一瞬间就明白黎锦在说什么,他腰还疼呢,于是咬咬牙,精确了时间,“傍晚。”
  黎锦把他揽在怀里,笑道:“今日不欺负你,明儿就该府试放榜了。”
  说着,他探进亵衣,给少年揉腰。
  放榜,不折腾自己,也就意味有官爷来着送喜报。
  秦慕文趴在床上,瞪大眼睛。县试只有案首才能被官爷亲自前来送喜报,府试则是‘甲等’的学生都能享受这个待遇。
  也就是说,他家阿锦确认自己会位列甲等!


第74章 
  府试的放榜与县试大同小异;都是按照‘轮榜’的方式;只不过里面那圈是‘甲等’考生的考号,只有十位。
  外面的大圈是‘乙等’考生的考号;按理说只有四十位。毕竟府试一般情况下也只录取五十位。
  但国家很缺人才;考县试时不要求廪生作保已经算陛下宽宏大量。
  此次府试,也为了拔擢更多的考生,只要其答卷水平高于府试要求,不看名次;皆可录取。
  此前很多年,每次府试只规定录取五十人。第五十一名和上一名其实并无多少差距;能否录取全在知府大人一念之间。
  陛下今年施行了新政;府试录取的学生人数大概会比之前多一半不止。
  但若是基层官员的人数充裕了;那科举制度就会恢复以往的严苛。
  黎锦依然一大早赶到了镇上,陈西然还在茶楼二楼的雅座等他;与上次不同;许子帆和周祺也坐在桌边。
  他们几个一起互保两次了,关系也算亲近一点。
  “阿锦!”
  黎锦拱手回礼:“我来晚了。”
  许子帆笑道:“我们几个也是恰好在此处碰到,阿锦何来‘晚’之说?喝点热茶;驱散寒气。”
  “多谢许兄。”
  府衙负责放榜的衙役早就准备好了,时间一到,立刻鸣锣放鞭炮;伴随着围观人群喜气洋洋的‘放榜了’,红绸由下往上,逐渐掀开。
  黎锦在二楼;心随着那红绸往上飘,悬在嗓子眼儿,垂在腿面上的双手也不自觉握成拳。
  红绸分明已经飘过,但他眼前仿佛还残留着虚影,导致他没有第一时间就把放榜的内容看个仔细。
  还是紧张了,黎锦想,而且心情比上次县试放榜还要焦灼。
  如果说他上次只想着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寒窗苦读不能白费,那现在就是不想让秦慕文失望。
  只有考中‘甲等’,才有资格在府城的内城部分租房买房。内城居住虽然规矩多,夜晚还不能出门,但安全系数也高。
  此前宋先生跟他说的话他并没有左耳进右耳出,但县试和府试中间隔了一个多月,他若是依照宋先生的建议去府城念书,秦慕文和孩子该怎么办?
  时间太过紧迫,府城房子也不好找,包子如今才十个月大,根本经不起来回奔波。
  所以,当时黎锦只能委婉的拒绝了宋先生的好意。
  但院试每三年两次,黎锦打算明年报考院试,今年就正好可以带着夫郎和小包子定居府城。
  等他考取了秀才功名后,倒是可以再回镇上来,不管是教书还是编纂算学入门书籍,都比现在的生活要好上许多。
  黎锦刚回过神来,就听到下面有人高呼:“壹佰叁拾贰!壹佰叁拾贰!跟上次的案首是同一个人!”
  陈西然他们几个显然也听到这句话,但都每来得及表态,一个个趴在窗子口,努力在大小两个圈中寻找自己的考号。
  下面的人群还在喊:“壹佰叁拾贰!咱们镇子又出案首了!”
  黎锦有一瞬间的微囧,他没想到乡亲中有人居然会记得他的考号。
  但这并不妨碍他喜悦,案首啊,这比他预估的‘甲等’名次还要好。
  黎锦把内圈的考号扫了一遍,发现邹秀杰位列第七,这也算是个不错的名次了。
  但若是最后一场没有被影响,说不定他的排名还会更靠前。
  许子帆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名次,他明显松了一口气。
  等到陈西然和周祺也找到了自己名字的时候,他才说:“恭喜阿锦再次摘得案首,我这回终于上榜了,是十九名。”
  陈西然道:“我刚好是五十一名,幸好今年知府大人格外开恩,谢天谢地。”
  周祺说话的时候都有些颤抖,“我在倒数第二,终于可以成为童生了。”
  “恭喜诸位了。”黎锦笑道,“按理说我该请诸位吃酒,但今日急着回家接待送捷报的官爷,改日我一定请客。”
  “恭喜阿锦,这顿酒宴我是一定要去的。”
  =
  黎锦回去后,衙役果然没多久就赶到了,与上次流程差不多,只是此次黎锦给的‘喜钱’更多了。
  毕竟报喜的衙役可是从府城大老远赶过来的。
  那人掂量着这喜钱的重量,心想,案首果然不愧是案首,文章写得好,更会做人啊。
  他也投桃报李,去黎锦的书房,小声说了句:“此次府试评卷的时候,知府大人严惩了一位主考官,据说跟争夺案首之席有关。”
  黎锦愣了愣,没想到这位官爷如此实在,赶紧多加了一份喜钱。
  “多谢官爷,在下此后会多加注意。”
  “这你也别担心,咱们知府大人最是惜才,只要你文章做的好,知府大人就保着你!”
  那衙役说完这些,喝了杯茶,就准备回去复命了。
  其实衙役自己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严惩’的,不过儒教学的其他考官都知晓,因为这件事,知府大人直接把原本应该位列第二的学生,直接贬到第十二。
  知府大人已经派人查清楚,和明辉(儒教学主考官)的女儿即将要说亲,郎君就是这第一份答卷考生老师的长子。
  原本应该今年年初定亲的,但因为和明辉被选为考官,他们两家便故意假装没有联系,实则就为了这次府试。
  之后知府又派人暗访了几位考官,他们跟冯山鸣的说法完全一致,他们都是看着冯山鸣把黎锦的答卷放在第一位的!
  人证物证俱在,肯定就是和明辉动的手脚!
  所以说,这年头还是正直的人多。
  听到知府大人拟定的排名消息,和明辉脸都白了,却因为私自调换答卷顺序,一个字都不敢多言。
  这本来就是和明辉的错,虽然不能依照律关押他,但知府大人也有更让人痛苦的手段。
  此次和明辉弄巧成拙,自己败坏了名声不说,那学生也与‘甲等’无缘。
  而学生的老师(此前要求主考官做点手脚的人)则因为今年门下没有出府试‘甲等’的学生,在府城这地方就竞争不到好的生源,只会一年比一年败落。
  少尹当时听到知府大人的决策,小声询问:“这样是否太过了?”
  知府眼睛一瞪,居然流露出些许狠戾之色:“太过?科举考试可是寒门子弟唯一出人头地的方法,和明辉这么做,怎么不想想那被他耽误了的案首?”
  若是黎锦的字只是整齐,而不带风骨;若是黎锦的策论写的只比其他人出色一点点,不仔细看就会忽略掉这块璞玉……那和明辉的手段肯定能直接得逞。
  知府说:“那时,我可能就会把一份本来是案首的答卷,贬为乙等。”
  毕竟甲等只有十份答卷,此前考官们共挑出十二份,为的就是选出其中之十。
  少尹听到这话,急忙认错,说自己不该多嘴。
  知府却没怪他:“你年纪还小,多磨练一段时间就好了。”
  “多谢大人提点。”
  =
  翌日,黎锦先去拜访了宋先生,说明自己想去府城呆一年的打算。
  宋先生十分高兴,当下就修书一封,给了黎锦:“我之前就在府城的书院学习过,与那里的教谕有些交情。你带着这封信去,再加上你双案首的名头,书院肯定会收你。”
  黎锦急忙道谢,眉目中全都是诚恳,丝毫不见拿了两个案首的骄傲和自负。
  “县试和府试连中案首,在之后的院试中,学政(院试的评卷人)也会给知府和县官面子,不会把此前的案首刷下去。
  黎锦,你的秀才之位肯定是跑不了的。”
  黎锦正色道:“学生依然会全力以赴。”
  宋先生见他如此沉稳,觉得黎锦此后肯定非池中物。差点开口就要把自己想要跟黎锦联姻的想法说出来。
  但一想到妻子的态度,再加上自己答应了妻子再等两年,最后他还是忍下了。
  黎锦见宋先生欲言又止,所幸他不是一个喜欢追问的人,这件事就这么翻篇了。
  黎锦又给了宋先生一两银子的束脩礼,这才告退。
  之后,黎锦去了杏林堂,他跟掌柜的约好,若是同意出售‘消食丸’的方子,那就会在今日午时之前来杏林堂详谈。
  原本黎锦并不想靠卖药方赚钱,此前他开药的方子都是直接留在医馆里,任由吴大夫和周贵查阅。
  再说了,消食丸的方子又不是他研究出来的,所以他也不想据为己有。就跟他写诗不愿意借鉴自己上辈子背过的名诗是一个道理。
  但这次是掌柜的主动提起,再加上黎锦现在正缺钱。
  黎锦也是个普通人,还没孤高冷清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就算他心里有个疙瘩,也只能先卖掉这方子了。
  不过,他写下方子的时候,最开头一句就是:“此方来自一本无名古籍,并非黎锦所创。”
  大山楂丸的方子在他上辈子也没有专利,已经属于科普类的药方。这倒是可以减轻一点黎锦的心理负担。
  掌柜的笑道:“黎大夫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