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后还有人在感慨:“这两兄弟感情倒是很好,大的很照顾弟弟。”
  说罢他还教育自家两个孩子,“老大,你身哥哥,也要照顾弟弟,知道吗?”
  秦慕文回头一看,只见背后这汉子怀里抱着俩小孩,看起来一个五六岁一个三四岁。
  突然间,那个当哥哥的说:“爹,爹,你错了!前面的哥哥是哥儿,哥儿才会有人护着,男人得自己保护自己!”
  最后,这小孩得出结论:“我才不要照顾弟弟。”
  那个当爹的也有一瞬间愣住,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他从来没想过有人会专门带着哥儿前来逛庙会,况且,这两人肢体动作亲密,一看就不是血缘关系,而是夫夫关系。
  虽说穷人家没钱娶媳妇儿,只能娶夫郎,反正都能生崽。
  但像自己前面这男人一样,把夫郎宠到这地步,走路都一直护着,那可真是少见。
  现如今,哥儿社会地位低是一个普遍不争的事实。
  汉子虽然觉得面前这哥儿挺幸福的,却也不想让自家儿子以前面这男人为榜样,娶个哥儿。
  于是他抱着俩孩子,打算大刀阔斧的走远点。
  就在他们即将超过黎锦和秦慕文的时候,他家孩子认出来了:“爹,这是黎大夫!”
  汉子回头一看,果真,这护着夫郎的男人就是杏林堂那个态度淡漠却又医术高超的年轻大夫!
  黎锦被叫了一声,转头一看,对上一家三口的视线。
  他点头致意,手却一直护在夫郎肩膀处,态度从容,一点也不尴尬。
  好像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娶了夫郎,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那汉子抱着俩孩子,走在路中间,很快就被挤到前面去。
  他最后一次回头看,就见到那脸上永远不带什么表情的黎大夫听到身边人说了句什么,突然挂上了可以称之为温柔的笑容。
  “走,我们去吹糖人。”
  作者有话要说:黎锦:我们去休息一下。
  秦慕文害羞的脱光衣服躺平。
  黎锦:???
  秦慕文:对啊,休息。只要不工作和学习,都可以称之为休息。


第46章 
  一路上;黎锦带着秦慕文买了吹糖人、羽毛面具和一个木头雕成的小兔子。
  其实摊主本来不打算卖这只兔子木雕的,但他认识黎锦。
  上旬下了场大雨;他家幺儿穿的少,就发热了。多亏了黎大夫妙手回春,才救回幺儿一条命。
  摊主本来就打算去杏林堂谢过黎大夫的;这回赶得巧,他直接把这木雕送给了黎锦。
  “反正也不是什么值钱小玩意儿,黎大夫您莫要推辞。”
  黎锦没法,只能收下。
  他上辈子当医生习惯了不收病人任何谢礼,但古代却不一样,医好小病当然不用上门答谢,可若是救了家里的老人或者小孩,那这家人必定得郑重地前来道谢。
  这是一项不成文地规矩;上次黎锦一副汤药给宋掌柜媳妇儿顺利接生,也收到了谢礼。
  主街的街道不长;黎锦很快就带着秦慕文走到了尽头,看到波光粼粼的小河。
  河边比主街还要喧闹不少,卖花灯、零嘴的商贩不住吆喝,甚至还有玩杂耍的人表演喷火。
  好不热闹。
  黎锦甚至还看到河对岸用竹竿架起一座高台,上面挂着彩绘灯笼,人群都朝那边涌去。
  黎锦捕捉到周围人的议论,说飘香苑的姑娘们会在那里跳舞呢。
  他略微一皱眉,虽说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与那头牌已经断的干干净净。
  但之前两年留给少年太多伤害了;他并不想重新揭开伤疤。
  黎锦见少年还瞅着那玩杂耍的小孩,没听到这些。
  故此,带着少年避开人群,朝河边人少点的地方走去。
  秦慕文只听说庙会上有花灯和零嘴,哪能想到竟会如此热闹?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小镇,要是真放到京城,那得多繁华啊。
  秦慕文很乖巧,虽然还想继续看杂耍,但黎锦拉着他远走,他也顺从的跟着。
  反正有阿锦在身边,他觉得怎么样都好。
  黎锦带着他走到了人少的地方。
  也不急着买花灯,总归这一路上都是卖花灯的,他得先找到能放河边能花灯的地方。
  正巧河边一块平整的大石头边就有一个地摊卖花灯,瞧着样式挺多,也喜庆。
  黎锦让秦慕文挑一个自己喜欢的灯。少年满心欢喜,可看着这些灯都好看,挑得眼花缭乱。
  不过,他也知道既然阿锦让自己拿主意,那么这种小事就不能麻烦阿锦。
  最后,他握着手里的兔子木雕,同样选了一只上面画着玉兔的河灯。
  摊主不是没见过新婚夫妻前来一起放河灯,但夫夫就很少见了。
  眼前这眉梢点痣的哥儿笑得纯善,他旁边站着的少年气质清贵,虽然没笑,视线却也一直落在哥儿身上。
  摊主注意到这人穿着长袍,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摊主说:“咱们这还能猜灯谜,猜中三个送花灯,全都猜出来,还有大奖呢!”
  秦慕文看向黎锦,双眸亮晶晶的、满含期待。
  黎锦无奈摇头,他虽然背书在行,但却在对对子、猜谜、作诗这些古代读书人消遣方面是门外汉。
  虽说这些是古代文人最基础的素养,十几岁都蒙童都会吟诗作对猜灯谜,可那也得从小耳濡目染熏陶啊。
  黎锦就是一个彻底的现代医学生,高中也学的是理科,完全没有被熏陶过。
  可看着少年期盼的眼神,黎锦不想给他泼冷水。
  不就是猜灯谜么,他好歹背了这么久的书,只要是书中典故,他都能知晓。
  黎锦想,就算不能全猜出来,但猜对三个给少年赚一个花灯回来大概还是可以的。
  就在黎锦准备猜灯谜的时候,前来买花灯的一个人问道:“这灯谜可是你出的?”
  摊主笑着摆手:“这倒不是,咱们这河道的花灯都是一个掌柜在管,灯谜也是他们出的。这条河道一共有三个点可以猜灯谜,我这里只是其中之一。
  刚刚我这里还围着不少人,但河对岸那边的台子要搭起来了,他们都跑过去了。”
  那人又问:“那如果我在其他两处看了灯谜,又来你这里猜,岂不很快就能猜全对?”
  摊主答道:“非也,我们三处的灯谜各不一样,客人如果能猜全对任何一个点的灯谜,都可以拿那大奖。”
  那人让摊主先拿出一个灯谜来瞧瞧,摊主一指自己头顶一排共十五个花灯。
  “灯谜写在灯身上,客人猜中哪个,直接写下来就是。”
  兴许是知道镇子上读书人不多,就算有人看到灯谜,回去请教了能人,估计也不能一口气答完所有灯谜。
  所以摊主都懒得掩盖,直接把灯谜明晃晃的挂了一排。
  说着,他又指了指摊子最前面的毛边纸和笔墨。
  “客人尽管自便,如果不想猜灯谜,您也可以给自己买的花灯题字。”
  黎锦本以为问话的人会拿起纸笔写一通,没想到这人问完后,挑了个荷花花灯,直接付钱走人。
  “我瞧着你这里灯谜太难,去其他地方猜。”
  摊主笑了笑:“您请自便。”
  随即他转向了黎锦,“您可要试一试?”
  黎锦说:“献丑了。”
  他看向第一个灯笼,上面只写了四个字‘是耶非耶’。
  难怪刚刚那人说灯谜难了。
  黎锦面色一如往常,他想,这四个字既无出处又无头绪,自然得往巧妙的方向去思考。
  ——是耶非耶,谐音‘爷非爷’。
  黎锦想起自己背诵的《论语》中有一句‘齐景公问于孔子……’,于是他执笔湛墨,在粗糙的毛边纸上落下三个字。
  父不父。
  摊主本来老神在在的端着手,他并不觉得镇子上有人能答出来这些谜题,毕竟那最后的大奖……丰厚着呢。
  可黎锦第一道谜题的解答速度也太快了点吧。
  关键是,他答对了。
  摊主不动声色,收了黎锦第一张纸,然后说:“您可还要继续猜谜?”
  黎锦说:“自然。”
  这才猜第一个,古人出灯谜的思路其实并没有现代人那么活络,况且这些灯谜大多都有出处。
  黎锦想,背了这么久的书,终于可以检查效果了。
  这个想法要是被宋先生知道,恐怕得气地打他手板子。
  背书的目的是猜灯谜吗?
  摊主说:“既然如此,那我也得依照规矩,等您猜完再给出结果。”
  黎锦淡然应道:“理该如此。’
  秦慕文这时候已经拿着兔子花灯走到黎锦身边,他虽然懂一点猜灯谜,但玩的不多。
  他看着那些灯谜,大概有些思路,却不知该如何破解。
  反倒是瞧着黎锦落笔,心中才恍然大悟,原来谜底是这样的。
  摊主倍感奇怪,他看人眼光准,瞧着这哥儿的神色,倒像是个识字的。
  镇子上识字的女儿家都少,更别提哥儿了。难怪被夫君如此宠着。
  黎锦很快就写出了五个答案,摊主眼皮直跳,感觉今晚的大奖要落在自己这个稍微偏辟一点的摊位上了。
  摊主见黎锦都解出五个谜底了,然而他解谜的速度居然丝毫不慢,反而还有愈来愈快的趋势。
  真的感觉心都在滴血……
  不过他转念一想,反正这大奖是背后大掌柜出,又不是他出,所以他还是给这个客人鼓劲儿吧。
  黎锦这边也是凑巧,本来古代猜谜就喜欢引经据典,而他刚刚好都背完了这些书。
  至于剩下那些小的技巧,无非就是谐音、拆字,只要思维活络一点,很快就能猜出来。
  黎锦把最后一个谜底交给摊主,说:“应该猜中至少三个了吧?”
  摊主:“何止啊!全都猜对了!”
  黎锦乐了,他倒是没想到自己还有猜灯谜的天份。
  摊主说:“这位客人您稍等,您猜中了所有灯谜,这兔子灯就当我送您的。
  至于最后大奖,得等我遣人禀告掌柜才能兑现。”
  黎锦拦住了他,说:“大奖就不必了,我只想给内子赢一个花灯。这就足够了。”
  秦慕文也不是贪小便宜的人,他把兔子灯抱在怀里,彻底舍不得撒手了。
  黎锦捏了他的脸,说:“你有什么愿望,我写上去。”
  秦慕文小声说:“阿锦,我能自己写吗?”
  黎锦把沾饱了墨水的笔递给他。
  秦慕文抱着灯,背对着黎锦,小心的写了两行字,努力的用身体挡住,藏着自己的小心思。
  黎锦断然不会做出偷看这种事,不过他也能猜出小家伙那一点害羞的小心思。
  这么一想,黎锦觉得自己有些造孽,少年才十七,放到现代还没成年呢。
  黎锦这边等少年写完,就带着他去河边放灯许愿。
  流水载着一只明亮的兔子灯远去,上面还有两行落笔生涩,却情意绵绵的愿望。
  直到黎锦和少年再也看不到那只花灯,他俩才往回走。
  而摊主这边,黎锦虽然说不要大奖,只为一只兔子灯。
  但他终究不是最后拿主意的人,还是把这件事禀告给了包下一条河道的掌柜。
  掌柜听完他的描述,笑了:“你可知那人是谁?”
  摊主摇头:“不知。”
  “那位就是杏林堂的小神医黎锦。”
  掌柜的说,“既然是他,那就不勉强给他大奖了,反正他也不稀罕。”
  摊主完全不明白,大奖可是……飘香苑花魁的中秋之夜啊,居然能用‘不稀罕’三个字来形容。
  而且,从掌柜的语气来看,似乎知道黎大夫的为人一样。
  掌柜又说:“虽然黎大夫不稀罕,但也得把他猜对所有灯谜的事情传出去,省的被有心人说我抠门。
  至于最后的大奖,就不用说了。”
  幸好之前也只有掌柜、三个摊主和伶妹本人知道大奖的奖励是什么,这也就不必传出去给飘香苑丢人了。
  黎锦当晚背着背篓,拉着夫郎,披星戴月,跟着同村人往回走。
  完全不知晓这一切。
  第二天一大早,消息灵通的宋先生似乎忘记了昨日对对子的事情,心情很好的夸奖了黎锦猜灯谜的才能。
  宋先生说:“破灯谜破的好,以后去考秀才、写八股文破题也会破的好。”
  黎锦想,这可真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不过鉴于宋先生不是个喜欢开玩笑的人,那他就暂且信了这句话。
  与此同时,飘香苑,伶妹摔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只簪子,地上还有很多胭脂水粉的残骸。
  她的声音都在颤抖:“黎锦他……拒绝了?”
  丫鬟还没来得及回话,平时管她们的嬷嬷直接推门而入。
  “不仅拒绝了,而且他还说,猜灯谜只为了给夫郎赢一只花灯。”
  嬷嬷语气平静,说出的话却仿佛刀子一样插在伶妹心头。
  “最后,他也只拿走了那花灯。”
  作者有话要说:【谜底‘父不父’出自下面一句话。因为字数太多,就不放在正文里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第47章 
  到底只是个小镇;飘香苑也不是多大一个青楼。
  那嬷嬷虽然心狠,言语中却也袒护着伶妹。
  “伶妹;我们几个嬷嬷都是看你长大的;对你的心思也坏不到哪里去。
  之前你小产;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一个多月不露面接客,苑主都允了。”
  那嬷嬷让丫鬟全都退出去,关上门。
  她自己走进一室狼藉的房间;也不嫌弃;坐在软榻上。
  “伶妹,你自己说说,这世间男人的话是不是最不可信?你从小到大;见过的花言巧语还少吗?”
  伶妹站着;腿有些发抖;她撑着梳妆台才勉强站稳了。
  嘴里只能吐出一句最固执却又是世间最苍白无力的话语:“我不信!”
  嬷嬷早就料到她会这么说,上一任的头牌姑娘想要嫁人的时候,她们几个嬷嬷也是万般劝说。
  但毕竟那是头牌姑娘;赎身的银子早就攒够了;而且还富于不少;就算嫁给乡里汉子;也能安稳度过一生。
  飘香苑的姑娘有足够的银子给自己赎身;外面还有个男人等着她入户,就算是飘香苑的苑主,都没理由阻拦。
  劝不动、阻拦不住的结果就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姑娘跳进火坑。
  之后的事情就一如话本子上所写;姑娘所嫁非人,那男人在成亲后就把从良头牌的银子据为己有,说自己去做生意,结果短短几月就把银子花光,最后还是靠着姑娘缝缝补补养活。
  嬷嬷问:“既然你不信黎锦骗你,那我问你,伶妹,你可还记得,黎锦说要娶你这句话,是在何时?”
  伶妹听到这话,努力的回忆,却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了。
  因为她喜欢的,是现在的黎大夫,而不是之前那个连读书都要偷懒的黎锦。
  但是黎大夫与她,只有一面之缘,而且黎大夫全程都没有说过‘我要娶你’这四个字。
  就连昨日她差遣丫鬟送过去的信笺,黎大夫都没有收下。
  所以,种种迹象都表明,一切都是她自己做白日做梦!
  嬷嬷看着她的神色,就知道她心里已经明晰。但女人和男人不一样,女人喜欢起一个人来,给她一点点微暖,她就能奋不顾身。
  所以,嬷嬷要做的,就是击碎伶妹心头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嬷嬷用最冰冷的语气陈述着事实。
  “黎锦这人一年半内一共来飘香苑五十七次。在你被选为头牌之后,他来了四十九次,但因为穷、没钱,连最便宜的姑娘都包不起。
  所以黎锦只能在大堂喝一壶酒走人。”
  “你可能不知道,他攒七八天的铜板,只够喝一壶酒。而那些铜板,都是他夫郎给人洗衣做针线赚的。”
  伶妹闭上眼睛,她绝望的发现,自己居然已经回忆不起来之前黎锦的模样了。
  如今听着嬷嬷的描述,感觉她在说一个陌生人。
  甚至连他说要娶自己这句话,都好像是自己臆想出来骗自己的。
  嬷嬷继续说:“最后一点,你可能接受不了,但我还是决定告诉你,黎锦根本没说过要休夫娶你这句话。”
  伶妹不住的摇头,她发现伤心到了极致,哭都哭不出来。
  嬷嬷说:“这句话之所以会传出来,只是因为有次黎锦的同窗拉着他一起喝酒,他们灌醉了黎锦,在大堂开玩笑说黎锦要休夫娶你。
  而黎锦,从没亲口说过这句话。”
  这才是伶妹根本回忆不起来黎锦说过这句话的原因。
  伶妹听完这些话,再也撑不住颤抖着的身体,跪坐在原地。
  嬷嬷也心疼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姑娘,站起来走到伶妹身边。
  伶妹抱着她的腿,闭着眼,终于说了一句:“嬷嬷,我再也不想着嫁人了。”
  嬷嬷叹了口气,说:“也别这么难过,良人难遇,但还是有的。你年纪还小,日子长着呢,有人要替你赎身的话,咱们苑里的嬷嬷都替你看着,不会像清月那样了。”
  伶妹反应了一会儿,才想起来‘清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