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一口田,衣禄满-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满,你是不是生气了?”
  “嗯?”陆满一时没明白。
  “对不起,我之前没跟你商量。”
  “我没生气,秦边,你有想做的事,这很好。”
  “小满,谢谢你。”
  “出门不比在家,你自己万事当心。还有,念书的事情一定不能落下。”
  “我知道了。”
  秦边行李不多,就两身换洗的旧衣裳并一件夹袄,是陆宽穿不下的,陆宽穿衣服仔细,衣裳虽是旧的,却没什么补丁。倒是有四双新鞋,陆满做的鞋面,鞋底是梁安纳的,一双正好合脚,另三双都是大的。最后就是陆满默写的两本兵法册子,这事他们之前被打断的课程。
  门外有人敲门,陆容开门一看是太爷爷家的阿全叔。
  “小二子,你爹呢?”
  “屋里呢。爹!爹!!阿全叔来了。”
  陆青出来,梁安进屋倒水。
  “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
  “给秦边送些东西。喏,给。”说着拿出个布袋,打开后,里头是一些碎银并铜钱,“总共二十贯又三百文,今儿我爷爷去秦胜家讨来的,铜钱带着不方便,爷爷做主给换了银子,二十两。”
  “谢谢阿全叔,也谢谢太爷爷。”秦边鼻头酸酸的。
  “行啦,东西我带到了,这就回了。”
  “那行,明天我去看叔公。”
  秦边抱着布袋回屋,眼睛红红的,陆满想了想,从自个儿柜子里翻了半天,找出个青色的荷包,是去年打算做给陆盈装糖果子的,结果没用上。
  “阿么,秦边带这多钱总是不便,也不能全放包袱里,我想着,不如分开缝在几件衣裳里头。”
  “也好,盈哥儿呢?也来帮忙。”
  最后,两件衣裳缝了靠胸口的内袋,一件六两,剩下的八两,陆满给缝进荷包里,让秦边挂脖子上。
  快到亥时,一家人才算是睡下了。
  第二天,陆满起的最早,做了早饭,盛好晾着。秦边算是自己在这个世界除了家人外最重要的人了,陆满一直当他是弟弟,骤然分别,说不难过是假话,也不知道这一走,再见面得什么时候了。
  秦边一宿没睡,听见灶间有声音,便也起了,洗漱好了,便看见小满一个人坐在灶间里。
  对秦边来说,现在虽然有很多对他好的人,但小满永远是最特别的一个,要是没有最开始小满的照顾,自己恐怕还在叔叔家混日子。
  陆满七岁,五月廿三,秦边离开了秦家村。
  秦边走了,可村里的日子还要照样儿过,陆家和秦胜家算是彻底结了仇,虽说,道理上陆家没做错,可毕竟是插手了旁人家的事,也不是所有人都看过眼的。好在陆家老小也不是在意外人的。
  秦边的事情上,族长算是出了大力的,陆青心里算是认了秦边这个儿子,事情一了,便备了些东西打算去答谢族长。
  叔公家也有个小哥儿,之前住镇上,俩月前被爹么带回来算是陪陪老人家,年纪和自家陆满陆盈差不多,就让梁安带着哥儿们一块儿去了。
  陆满不大出门,所以对村里的同龄孩子大多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族长家的小哥儿大名叫秦早,小名枣子,比陆满还不爱出门。
  秦早在秦家村也算有名了,他爹是族长的长孙秦州,只养了一个爷儿和一个哥儿,结果枣子三岁的时候差点被拐走,回来后烧了三天,人是救回来了,可脑子不大灵光了,说话做事慢吞吞的。
  梁安头回见小枣子就喜欢的不行,只不过之前枣子一直随爹么住镇上不常见。
  大人们说话,小孩儿们便自动玩在一处了。族长家的孩子不少,陆盈本就同他们要好,很快就疯一块儿了。
  陆满见秦早一个人坐着,看着别的孩子玩儿,自己也笑得开心,就坐过去和他说话:“我叫陆满,你叫什么名字?”
  “嗯,枣子。”秦早大概头一回遇到这种情况,有些怯怯的,但还是小小声回答了,语速慢慢的,声音软软的,脸蛋也红红的,又想了想,“满满你好。”
  “枣子你好。”
  枣子点点头,笑的一双大眼都眯缝了,脸圆嘟嘟的,一朵正红色五瓣梅花的胎纹,不过自己小指甲大小,居然端端正正长在眉心。陆满被萌得肝颤,总算明白为什么自家阿么那么喜欢小枣子了。
  “枣子,你几岁了呀?”陆满已进入怪蜀黍模式。
  “枣子八岁。满满呢?”
  “呃,我七岁。”
  “呀,枣子是哥哥。”眼睛又不见了。
  “枣子喜不喜欢太爷爷家?”赶紧转移话题。
  “喜欢的!人很多,都很喜欢枣子,枣子也喜欢他们。”
  两人居然就这么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上了,陆满发现,枣子的智力似乎并不存在什么问题,逻辑清晰,唯一的问题就是慢吞吞的,但却很认真。
  梁安出门就看见院里俩小人儿坐着聊得很认真的样子,那画面只要是个么么就受不鸟。
  陆满常年不出门皮肤白,还娃娃脸,个子小,枣子也白嫩嫩,软乎乎的,就比陆满高一点点,俩人靠在一起更像是兄弟俩。
  枣子的阿么也看见了,本来就喜欢陆家两个哥儿,见陆满和枣子相处得好,更是开心。
  “阿么!婶么么好。”陆满瞅见了两个大人连忙打招呼,还顺手扶了下想要站起来的枣子。
  “婶么么好。”枣子也跟着喊道。
  陆满知道自己要回家了,就打算跟枣子道别,结果枣子抓着衣袖,一脸不情愿,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陆满,小嘴也嘟嘟的,陆满恨不得打包带回家。
  “枣子乖乖的,也可以去我家做客呀。”
  “嗯,好的。那满满也来枣子家,嗯,做客。”
  “好,下次枣子来了,我给枣子做好吃的好不好?”
  “好的。”这才眯眼笑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第九章

  时间转眼就到了秋后,农忙过后大哥二哥已经被爹爹给撵回学堂了。
  枣子来陆家玩了几回,每次来看见陆满做任何事都一脸惊奇。
  “满满,给,好吃的!”今天枣子来的时候手里居然拿着两个鸡蛋,递了一个给陆满。
  “谢谢枣子,枣子吃过早饭了没?”
  “吃过了。”
  “梅子吃不吃?”这梅子很酸,是陆容兜回来的,扔了可惜,陆满就给渍了,大哥很爱吃。
  “要的。”枣子啊呜咬进嘴里,腮帮子一鼓一鼓的,含糊道:“甜的。”
  陆满干活儿,枣子就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乖乖吃梅子。
  陆满手里不停,心里琢磨事情,眼看就要入冬了,也不晓得秦边在外过的如何。
  秦边的离开让陆满想了很多,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七年了,大概是骤然改变的环境让陆满有些措手不及,陆满一直以来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融入这个世界。
  秦家村地处素江之南富庶之地,陆家也算是颇有田产,可是难道自己就这么靠着爹么养着,毕竟是个成年人的芯子,秦边的离开让陆满感到了一种羞愧,自己总该为这个家做些什么,可要做什么呢?
  “满满,梅子吃完了。”梅子吃多了伤胃,陆满不敢给多,只给了他三个。
  “要喝水么?”
  “要的。”枣子吐吐舌头,接过水杯小口小口喝着。
  两人正说着话,忽听院外敲门,陆满透过门缝望了望,见是陆宽,赶紧开门将人让进来。
  “哥你怎么回来了?”
  “先生有客来访,明日放我们一天假,我正好回来拿些换洗衣服。”
  陆满回头真见到枣子站在门边,有些不知所措,这才想起来大哥一直住在府学里,还没见过枣子。
  “枣子过来,别怕,这是我大哥哥,陆宽。大哥这就是阿州叔家的秦早。”
  “宽宽你好。”枣子一听是认识的人,马上晓得一脸灿烂。
  “枣子,你要叫哥哥哦,就像我二哥你不是也叫哥哥吗?”
  “可是枣子也是哥哥,满满从来都不叫。”枣子还委屈了。
  “枣子你好。”陆宽倒是不介意,就是觉得秦早怎么能那么可爱呢,对于自家弟弟不是老成就是野猴儿的陆大哥来说,枣子实在太治愈了。
  陆满见他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也索性懒得管了。
  枣子在陆家晚了一天,中午陆满特意给他蒸了蛋羹作点心。陆宽要在家里过一晚上,也不急着收拾东西,跟枣子玩的开心。
  快到饭点了,秦家还没人来接枣子,枣子眼睛开始红红的,小鼻头还吸溜吸溜的,陆宽不知为何,急的团团转,陆满见状连忙哄道:
  “枣子怎么了?”
  “枣子想回家了,可是阿么没有来。”眼睛本来就大,眼眶一红显得可怜的不得了。
  “没事没事,枣子今天在我家吃晚饭好不好?吃完饭阿么就来了,要是没来,我就叫阿么送你回家好不好?”
  “真的?”
  “真的真的。”
  “好的呀。枣子会帮忙。”眼泪还挂在睫毛上,笑脸已经露出来了。
  枣子说帮忙不是假话,虽说说话动作有些慢,但做事很认真,一般家务活做的比陆盈仔细多了。
  “哥,枣子在灶间里,你看着些,我去叫陆盈回来。”
  “行,你去吧。”
  晚饭过后,果然枣子阿么何氏来了,见枣子已经吃好了饭,在院子里乖乖玩,心里放心不少。
  “梁么么,抱歉抱歉,今天铺子里有些事耽搁了,枣子打扰了。”
  “哪儿的话,我可欢喜枣子得很,哪里就打扰了?”
  “阿么!呀,豆布!”
  “枣子还记得呀,是豆腐,不是豆布哦。”何么么摸摸枣子的头,又冲梁安道,“这豆腐是别人送给枣子爹爹的,我也送给你们尝尝。”
  “你也太客气了。”
  “我不是跟你客气,这东西经不住摆,你若不要,也是要坏掉的。”
  “那行,我收下了。”
  枣子走后,梁安将手里的豆腐养在水里,陆满凑过去,发现这豆腐根本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稀稀涝涝没啥固定形状。
  “阿么,这叫豆腐?”
  “是啊,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是西边人捣鼓出来的,吃着别致些罢了。”
  “阿么见过?”
  “早年见过,这东西不难做,满哥儿要是吃着好,自家都是可以做的,无非是黄豆磨汁,再点上石膏或是盐卤罢了。”
  “哦。”陆满越发肯定自家阿么肯定不是什么普通人家的哥儿了,豆腐虽不金贵,却也绝不是普通农家人能吃到的,毕竟这似乎还没普及开。
  阿么的身世暂且放一边,陆满倒是想到另一件事,本来他见到豆腐就有想法,现在听阿么随随便便将豆腐的制作过程说出来,他行事倒更方便了。
  没错,陆满打算做豆腐,或者说改良豆腐。
  据说陆满前世的汉代就有豆腐了,但汉代发明的豆腐未曾将豆浆加热,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后世的豆腐,因此未能进入烹调主流。一直到宋代豆腐方才成为重要的食品。
  且不论是真是假,现在陆满看到的豆腐就是凝固性极差的,只是一个简单的煮沸步骤,若是事先不知道,还真不大容易想到这上边儿去,不然豆腐也不会隔了几百年才流行起来。
  第二日,一家人都尝了豆腐,挺新奇的,但也没什么特别喜欢,陆满也觉得这口感实在不行,除了豆香味,完全跟他印象中的豆腐一点关系也没有。
  饭后,因为地里不忙了,梁安也就留在家里,陆盈见阿么在家,也不敢出去。
  陆满倒是正好问梁安豆腐的问题,梁安难得来了兴致,干脆把家里黄豆拿出来泡上,打算自家做一些。
  “阿么,黄豆分我一半吧,我也学学。”
  “也行。”
  黄豆也不是一时半会儿泡得好的,陆满再心急也只能等到明天,没有盐卤,还得去姚叔公那儿要些石膏。
  陆家本来没有石磨,实在是今年收了麦子,总借别人家的也不好,干脆陆青找人给做了一个,谁让媳妇爱吃面呢。                    
  作者有话要说:  那啥,陆满开始发粪图墙。
    
    ☆、第十章

  点卤这道工序还是要靠阿么来的,看着豆浆里八成絮状时停卤。当然,他的那一半儿豆浆都是煮沸了的。
  梁安自然好奇,陆满也只好找借口:“毕竟是生食,煮沸了安心些。”
  成品出来了,就显出陆满那一份的不同来,虽然现在还是豆脑,但样子上已经要比梁安的豆腐好得多了,陆盈忍不住用手挖了一点点吃。
  “阿么,好吃,比昨天的还好吃。”
  梁安也用小勺舀了点尝尝,确实如此,同一盆豆子,如何差别这样大呢?恍然想起之前满哥儿煮沸豆汁的举动,莫非……
  “满哥儿是如何想到的?”
  “嗯,其实只是我见豆腐看上去,好像没煮熟的蛋清一样,就想着若是煮沸了豆浆,是不是真的能看见如同蛋白一样的豆腐。”
  “想的不错。”
  “那,阿么,这个豆腐,咱们能不能拿到镇上卖?”
  “做买卖?你让阿么想想,这事我得跟你爹爹商量。”
  阿么虽然没有立时答应,却分明显得意动,陆满便不再多说,待回头再看,豆脑竟给陆盈偷嘴了不少。
  其实,要制成成品豆腐或是豆腐干,还差一道压除水分的步骤,但陆满不打算这次就说出来,事情总要一步步来,一次到位总不好解释。
  陆盈被警告了不许将今天看到的说出去,他虽贪玩些,却并非不懂事的,见阿么语气严肃,自然十分上心。
  晚上陆青回来后,一家除了未归的陆宽都吃了这种新豆腐,饭后,梁安就和陆青说起这事情。
  “我想着,地里的事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倒不如农闲的时候,支个摊子,也算贴补家用了。”
  “我只是不愿你太累,家里一年靠地里也够了。”
  “我明白,可是看你每天这么累死累活,我不心疼?况且,宽儿现在进了府学,以后未必不能更进一步,开销只会越来越大,这次好不容易有个路子,也不费事,若让我白白放过,我可不甘心。”
  “行吧,让小二子帮你,你要是累了,就回来。”
  “拉倒吧,还是让满哥儿跟盈哥儿轮流给我打下手吧。”
  “你拿主意吧。”
  事情一旦定先来,后续工作也就快了。好在镇上离着秦家村不远,只是为了赶早市,得天不亮就起。
  远景镇每年四月初二和八月初六有两次大集,陆家孩子都跟着来过,但像这样的早市陆满还是第一回来。
  远景镇毕竟不是城里,一个镇上的人几乎都是沾亲带故的,也没什么抢占摊位的事,多是与自己熟识的人靠一靠。
  梁安挑了一处,旁边是个烧饼摊子,摊主是夫妻两个,也是秦家村里的。
  装着豆脑的木桶盖子一掀开,豆香味飘了老远,本来在旁边铺子买饼的人伸头一瞧,见豆脑水水润润的样子,立马觉着口干,好奇问道:“这位么么,你这卖的是什么?”
  “这叫豆脑,自家用黄豆熬得,新鲜得很。”豆脑是陆满提出的名字,一来也是为了同这里的豆腐区分,另一方面也是保密的需要,毕竟豆脑这名字闻所未闻,豆腐又未普及,常人很难将二者连到一起。
  “怎么卖?”
  “一文一勺。”这里的烧饼是一文一个。
  “倒也不贵,那来一碗。”梁安给舀了两勺,装了满满一碗,那人接过木碗,找地儿蹲着一顿吸溜,“真不错。”
  有了第一个人尝试,后面要豆脑的人越来越多,有立时就吃的,也有附近铺子里拿个碗出来买了端走的。不少人也是觉得吃着烧饼嫌干,单喝一碗豆脑又不当饱,所以连带着旁边的烧饼摊子生意也好了不少,摊主笑得合不拢嘴。
  全部卖完了,烧饼摊主还不住的念叨:“梁么么明日还一道啊。”
  回到家里,关上房门,陆满陆盈跟着阿么数钱,足足数了三遍,梁安才相信自个儿一个早上就挣了一百五十文,这可是实打实的利润,黄豆是自家种的,除了点卤的石膏,和那点子调味的佐料外,再没什么成本了。
  “阿么,我去把豆子泡起来,我看今天豆脑都不够卖,要多泡点么?”
  “行,那再添一升豆子,两升应该够了。”
  事实证明,哪怕多了一倍,也依旧不够卖,现在天凉,早上喝一碗豆脑是滋润又暖胃,还有好几个看着管事模样的人提着食盒来买的。
  最终,陆家豆脑的收入稳定在五百文左右每天,不过后来家里豆子都用完了,去村里收黄豆算是项支出,杂七杂八折下来,也总有四百来文的进账的。
  陆青完全没有想到自家媳妇的小摊子居然能赚这么多钱。
  转眼就进腊月了,随着天气渐渐转冷,陆家的豆脑摊子的生意愈发好起来,现在摊子前已经多了几张条凳。
  陆满这两天倒是没跟着阿么出摊,因为陆青常常不放心地非要跟着。
  “三哥,三哥,枣子来了!”陆盈的声音穿透力一如既往地强。
  “满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