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位面记录者-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假第三天,谢维放学回家进门第一句话,就是以上,表情还十分之严肃,眼睛中还闪烁着烈焰,一副热血青少年的样子。
  解之趴在沙发上,百无聊赖的翻着电视剧频道,懒哒哒的抬起头,用死鱼眼瞟了一眼热血沸腾的欧豆豆,说了一声:“哦。”然后继续低头翻看。
  大家都知道,当你热血沸腾说一件事,并且极度需要倾听者回应认同的时候,倾听者却只要用一个“哦”字就能打断你所有人的热情。
  然而我们的欧豆豆不是普通欧豆豆,他是在这种冷场帝的阴影下生活了十七年的欧豆豆,他的热血只被打消了一半,随后又若无其事的用坚韧的神经,继续刚才的话题:“我跟你说啊,我们老师刚刚讲了,巴拉巴拉……”
  解之放弃了电视剧,他打开了小说,开始翻阅。然后在欧豆豆停下来时,冷静而迅速的回了一句:“哦。”
  谢维:……╰_╯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哈,第二个世界也完了,开心

  ☆、清明节番外

  清明节番外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以上是我的清明节,因为我回一趟家,大概五六百,吃土人民负担不起,唉,苦逼。
  清明节假期的第一天,想家。
  清明节假期的第二天,想家。
  清明节假期的第三天,想家。
  然而我笔下的小宝贝们,非常开心,想想也是有些小嫉妒呢。
  ……………………………………
  四月清明祭祖节,焚香点蜡青团见(见,通现)。
  老少齐聚飞纸鸢,携手嬉笑把家还。
  当花奶奶提醒几个小孩清明节到了的时候,王亭是震惊的,他万万没想到,换了个世界,居然还有这个节日,毕竟都换了一个历史。由于太过惊讶,于是王亭当场就问了出来。
  花奶奶愣了一下,表示她并没有想过这个原因。大概是蠢作者智商不够,脑洞外出踏青祭祀祖先去了,于是她完全没想到这种不合理之处。但是,这终归也是对家的念想,过过清明也是好的。
  他们先上了坟,焚香祭了祖,然后让李铁匠做了纸鸢,放风筝玩。
  然后清明那天,花奶奶就说要做青团了,让几个小孩当场蹦了起来。他们都非常非常喜欢青团这种食物,青色的皮,薄薄的,甜甜的,还有青草味儿,非常非常的清新。里面的馅也很好吃,一顿可以吃好多。
  王亭家在江南一带,那边清明有一种风俗就是吃青团。这种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和面做成的类似包子的食物。
  那种草的名字,在王亭的家乡用方言来说就是简单粗暴的“青”,因为这种草是青色的。不过他至今不明白这种草的学名是啥,但其实不知道也没什么大不了。毕竟没有人会在吃东西的时候,把食材的祖宗十八代都刨根问底的追究出来,只要知道这东西能吃就行了。
  不过,他倒是听说有的地方会用艾草做青团。不知道,艾草是不是就是所谓的“青”,他想过,但没追究。
  #论青团的制作流程#
  第一步:先找到“青”
  青是一种小小的,软绵绵,毛绒绒的草。一团团的,要摘最顶端的,被其他叶子包围的那部分,这部分最嫩,最多汁,还很香。
  于是当花奶奶宣布要准备做青团的时候,一群吃过青团,并且非常喜欢吃青团的小崽子就被带动了兴致,连平时表情少的可怜的陆津都忍不住翘起嘴角。
  几个小娃娃就各自拎着一个小篮子,排成一排,一蹦一蹦的跟着花奶奶屁股后头,走在小路上,去寻找目标植物。当然,肯定不可能所有小孩子都蹦蹦跳跳的,大家一定明白的。
  路上遇到村民,几个小孩就伸出手,笑呵呵的打招呼。花奶奶眼神温柔的领着路,也时不时打声招呼。
  其实大片大片的田里都长了青,但是农民靠田吃饭,虽然,这些农民,咳,总是不好毁了人家的田。于是只好找一处没人要的田,去摘青。
  小孩子们到了目的地,开始摘青。他们起初都挺有兴致的,但还没摘到篮子的三分之一,就开始偷懒了。
  最后坚持下来的居然只有两个女孩子!花奶奶看着提着篮子蹲在田坎上聊天的三个小鬼头,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其实摘青花不了多长时间,也就一个时辰的功夫,五小篮一大篮就满了。花缨月和花淮谷摘满了自己的一小篮后,还去帮了花奶奶采摘。让花奶奶直呼贴心小棉袄。
  其余三个小男孩在看到花奶奶快满的篮子和已经满了的小姑娘的两个篮子,感觉自己的自尊心收到了践踏,于是飞快的动了起来。
  那三位女士摘好了也没有打算去帮忙,笑呵呵的拿出小零食在几个小伙伴忙碌的背景下,聊起了天。
  清明特别篇之制作青团第一步,圆满完成:
  青:5(小)x1(大)篮get√
  疲惫哀怨的小男孩x3 get√
  悠然自得自带小零食的女士:小孩x2;大人x1 get√
  第二步:和面团
  这和面团就是要把青汁和糯米粉加在一起和面,然后弄成青色的面团子。当然,不是简单的这么一说,就可以的,这里边可有讲究。
  首先先把青放入锅中,煮黄。有条件可以放一些苏打粉,这样子可以让面团团更绿,做出来的成品会好看些,不过虽然不伤身体,但不要多加啊。
  之后,捞起青,用清水洗一遍。接下来就是榨汁了。榨汁方法很多,对现代人来说最常见,最方便,最轻松的就是用榨汁机榨汁。
  第二种方法,有些累,手酸。因为你要用手剁,人工榨汁。
  第三种方法,非常累,也非常需要力气,一般都是男人做的。也是王亭记忆力,挥之不去的快乐记忆。
  大家知道石臼吗?是一个两件套的工具,一个石锤加一个很深的,上大下小的无底倒圆台型和正圆台型组合而成。这这种东西网上一查就能看到,但是当然不会那么小。这东西有半人高,最高处直径有二十公分宽。
  几乎每个农村都会有这种东西。过年或者清明,收成好些的村民就会打打牙祭,祭祭自己和家人的五脏庙就会和有石臼的人家借,然后用它来捣捣麻糍或者青团。
  第三种榨汁方法就要靠这种叫石臼的东西。
  把捞起来的青倒进石槽里,然后壮年男子撸袖子,抡起石锤,砸!
  五梅村捣青汁的是李铁匠和秦钊,虽然一个人也可以,但是我们要讲究人道主义,于是用了平均制,你一下我一下,非常的默契。
  两人都打的赤膊,两人身材都极好,一肌一理都随着弯腰捶打的动作而作出相对的反应或跳跃或绷紧,极富运动美感,偶尔冒出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落至锁骨处,晶莹剔透的汗珠继续前行,在腹肌间跳跃,最终一个不甚,跳至地面,落下一个浅浅的水迹。
  几个男孩看的热血沸腾,非常想试一试然而无奈,他们的身高和石臼差不多╮(╯▽╰)╭
  这种方式,用不了几分钟,青就变成了绿汁,然后花奶奶示意两人停下。她拿出糯米粉,把糯米粉倒进装了青汁槽中,倒入适当的水,开始揉,揉到差不多了,示意两人继续。
  于是两个壮年男子继续你一下我一下的捣,间或夹杂着花奶奶时不时换个方向的动作,终于在面团变得细腻,几乎看不见其他杂色的时候,终于停了下来。然后装进之前放青的盆子里,准备下一步。
  第三步
  包青团!
  青团一般有两种形态,饼状或饺子状。(特指我家那边!)
  饼状青团是甜的,馅料一般是豆沙或者红砂糖,王亭家用的基本都是两掺。因为用红砂糖的话,煮熟后会非常的烫,舌头会烫红的那种。如果单单用豆沙,就会出现粉团不够熟,还带着点儿生的感觉。会这样是因为豆沙太黏,一不小心会把粉面裹进豆沙里,导致里面的粉团不够熟的尴尬场面。然而当两样和在一起的时候,那味道就相当好了,不但不会很烫,而且甜糯适当,就算光吃外皮,也非常棒!
  饺子状的,就跟饺子一样,馅料是咸的。里面的馅料就跟浙江天台的特产扁食一样,包的素馅儿,有花生米、白萝卜还有豆腐干儿等等一些素菜切成小方块儿。然后容易散的,比如豆腐干,先炒炒,煎黄了,就不容易碎掉了。
  炒豆腐干的时候,可以放入山笋,因为山笋如果不熟,吃的时候口感会有点涩,还带着麻。
  山笋也同样煎黄。两样都黄了,就可以倒入莴苣还有白萝卜啊之类的素菜,加适当的盐,然后,炒炒炒,翻翻翻,各面都熟了,就可以起锅了。如果对自己放盐的手艺不太自信,就尝尝先,太咸了,就加点糖,炒炒,不够再反复,直到可以为止。如果不够咸,就加点盐,之后,和加糖的步骤一样。
  这些馅料,花奶奶早就准备好了,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包青团啦!
  饼状的青团和饺子状的青团前几个步骤是一样哒,都是从大青面团上,用菜刀割,或者手揪下来一个小团子,然后从外到里一点点弄薄,当然饼状的会厚些。到全部薄下来后,用勺子舀适当的甜馅儿或者咸馅儿,包起来。
  到这步就不太一样了。饼状的青团,在包起来后,要搓回团子状。然后就要用到一个工具了,一个叫饼印的工具,其实就是一种模子。
  这个饼印有一个柄,柄后是一个镂了三个往里凹模子的长方体,福禄寿三个模子。
  福字嵌着梅花,禄字上也有兰花,寿就是个写着寿的桃。前两个都是圆的,寿字有点不规则,里面的馅儿特容易漏出来。
  印的时候要在饼印底部洒上糯米粉,避免粘上去,待会拍的时候拍不下来。
  是的,就是拍(^_^)
  当三个模子都满了后,就要倒过来,往桌上一拍,然后,三个不一样的青团就会出现了。前两个成品都还算好看,第三个就有些便了型。几个小孩暗暗决定,要少用桃子。
  现在说一下分工,饼状的是五梅村的小孩做的,饺状的是大人做的。也就六七个小孩,手忙脚乱的捏团子,有漏了馅的,也有惨不忍睹的,但确实在进步。
  饺子状的,其实就跟包饺子一样,只是要么不弄花纹,要么就在连接的地方做花纹就跟螺丝的纹路一样。没什么好说的,就是熟练不熟练,包的好看不好看的问题。最后包完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脸色都有或多或少的面粉,抬头看一眼旁人,立马咧嘴笑。
  第四步
  上锅蒸
  之前包完的青团都会放在粽叶上,粽叶放了青饺后,还有多余的,足以放青饼的空间,就会剪下来放青饼。然后把青饼连着粽叶放进笼屉里,再把笼屉放在大锅上,蒸熟。
  这步是花奶奶做的,她坐在土灶生火处前,时时看着火,顺便拿出几本杂谈看。
  第五步
  起锅
  熟了后,花奶奶一笼一笼的拿起,分开摆在桌上。其实严格来说,并不会每笼都一起熟了,但是这是不科学的世界,我们就当它全熟了,成不?
  王亭听到了动静,叫了小伙伴来看。
  花奶奶看到几个小孩来了,就一人给了一把蒲扇,一共七笼,也正好七个小孩(主角团五人组秦钊女儿秦晓曼其他村民的孩子)。
  花奶奶说:“用扇子扇扇,最后青饺和青饼最后都会很亮,看上去会很漂亮,你们要做到哦。”
  “嗯嗯!”几个小孩猛点头。
  这是真的,王亭很久以前,在现代的时候试过,确实如此。不过至今也不明白其中道理╮(╯▽╰)╭
  晚上,村里摆了席子,所有人都围着大笼屉,就着各种饭菜,边吃边聊。
  前几天做的风筝被挂了起来,上面吊着几根涂了荧光粉的石头链子,非常好看,就像星星,闪闪发光,五梅村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喜色,心中闪烁着对明天的期待。
  过去的已经过去,追忆已无意义,我们现在,期盼着未来~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现在已经过了,但是番外都写了,上上上

  ☆、1。第三个世界

  1。第三个世界
  这是一个怪圈,我永远无法脱身,除非死亡。
  ——杨辰天
  现世报这种东西真是非常诡异的存在,事实上,解之之前完全没有想过现世报会不会落在他的身上,然而事情就是那么巧妙的发生了。
  前一天,弟弟一直在他耳边叨逼邪~教啊,恐怖主义啊,封建迷信啊等等等关于人类信仰追求的东西。听的时候,他没什么想法,感觉只要身边的人不遭遇那些事,就高高挂起了。然后他今天就来到了,一个极度推崇信仰的任务世界。
  在古华国,曾有一个扇形图表,其名为信仰与社会,对人的信仰做了分析。
  这数据是这样的:
  儒家(官员,社会,交际,道德标准,教师)10%
  墨家(技术,创新)10%
  法家(法律,规矩,章程)10%
  道家(经营者,投资投机,规律科学发现)10%
  兵家(军事,竞争战争,谋略)10%
  佛家/基督/伊*斯*兰(宗教徒,善人)10%
  马列毛(哲学,社会经济,党员)10%
  金钱/权力/生理需要(大众,社会人)20%
  无信仰/其他(儿童/懵懂的人)10%
  这个信仰是正常的,完全没有问题的,这是善的信仰。
  然而这个世界,是个充满了教徒的世界,是个没有信仰即被称为异端的世界。那些聪明点的没有信仰而伪装成教徒的人,却成了世界顶端的人。秩序混乱,不法分子猖狂,违法乱纪有道是寻常。疯狂,肮脏,混乱,不堪,何处是净土……
  信徒有信仰佛教的,伪装者就化身成为佛祖座下接引佛南无阿弥陀佛,迷惑信徒,使其相信信他者,得永生……顺他者昌,逆他者亡!包治百病说的就是他这种活佛,不知道坑死多少人!让那些病人耽误了医治佳期,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有些人干脆不伪装,直接爆发出反社会情节,去机场,地铁,等等各种公共场所投放□□,再疯狂一些的,还在自己的身体里装□□,自爆。
  还有一些极端独立分子为了让自己的母省独立,在幕后黑手的推动下,还会打~砸抢烧,伤害无辜群众,并且完全没有任何愧疚心理。
  最最最可怕的就是邪~教!当信徒被蛊惑,人家递上一把刀,他会直接把脖子伸上去,并且还会带着家人一起……
  ————————————
  这个世界的作者叫异教徒,自诩社会清道夫。他笔下的世界,涵盖所有与信仰有关的新闻改编细化版,以及各类为权钱谷欠所倾倒的典型。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虽然短,并且其中的事件毫无关联,但主线也就是主角的成长经历是发展的,就像法~医秦明的自传文集一样。主角是一个人,叫杨辰天,无cp。
  杨辰天是一个孤儿,乐观开朗,平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个为民除害的人民警察。后来也确实成了一个人民警察,只是他遇到的事,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最后越来越沉稳,却也越来越阴郁。
  谁说的来着,时光荏苒间,我们不知不觉的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要说正气凛然,为国为民,无私奉献这种形容词最适合放在谁的身上,佘市公安局的老警员会异口同声的说:“杨辰天杨局长。”
  至少老警员们都是这么想的,但是新来的警员不那么认为。他们觉得局长有问题,于是暗中展开了调查,就像年轻时的杨辰天一样,满腔热血,一心为民,见不得有人搜刮民脂民膏,用来满足私欲。
  于是当他发现老局长并不像老警员们,群众们说的那么好后,就开始调查,以图公义。然后嫩的轻轻一捏,就能出~水的他就被老油条警员和老生姜局长给坑的遍体鳞伤,偏偏倔脾气上来了,又不想就那么放弃。于是,在经历过数次背叛,死里逃生之后,他成功黑化了。
  要战胜厚黑高玩,你就要比他更厚黑!要打倒善于玩弄权术的人,你要比他更会玩!
  蜕变之后,杨辰天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说之前是一个正气跑堂小衙内,现在就是都府府尹。就像王,马汉,张龙,赵虎和包拯的地位区别。不过包大人那是一个青天大老爷,而杨辰天则是有包大人头脑的庞太师。用一个现代名词形容,就是高智商罪犯。
  但是和他同届的,以及新进的小警员都记得他之前正气凛然的样子,仍然是他的迷弟迷妹。杨辰天叫他们往东,他们绝对不往西;让他们捕鸟逮鱼,他们绝不捉狗撵鸡。
  于是,杨辰天蜕变后没多久,就开始了顺利的新老警员大换血行动,最终成了局长。但,局长明显不是结局,他永远记得老局长下台那刻,对他露出的那个嘲讽至极的笑容。
  起初,他完全不明白,直到一个新警员的到来。这个新警员叫荣晟,看上去好像在哪里见过。直到一直跟随他的路仁伽随口说了一句:“那个新来的小警员,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