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老兵不死-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分零七秒,丝毫不差。

    。。。。。。

    又望了眼国旗,望了眼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王亮悄悄地走了。

    新的一天的征程由此开始。

    第一站,位于国防大学的八一男排训练基地。

    王亮要去看看孙子王烁的训练。

    八一男排的主场虽然远在海省的文昌,但他们的训练基地设在了在位于京城号称军中清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在国防大学,八一排球队一共有四个训练场馆,分别供男排、女排、青年男排和青年女排使用。

    今天王烁没有讲解任务,早早的在学校门口等候着爷爷了。

    “爷爷,您跟我来,我带您去看看我们的训练场馆。”王烁看上去十分欣喜,毕竟这是他喜爱的一份事业。

    对一直支持自己的爷爷,王烁自然迫不及待地想要给他介绍一番。

    “好,好。”王亮眉开眼笑。

    一走进国防大学,心情就格外地舒畅。

    军营的味道,总是那么让人沉醉,忘却了归路。

    在训练场馆外的墙上,王亮看到了八一军徽和奥运五环,象征着这支队伍的光荣身份与神圣使命。

    为国而战。

    训练场馆看上去十分朴素,但宽敞明亮,毕竟是上个世纪的建筑了。

    八一男排的组建时间是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队最早的队伍之一。

    所取得的战绩也是不容小觑的,全国冠军十三次、亚军六次、季军九次。在国际比赛中,连续五次夺得世界军队男排锦标赛冠军,一次世界军人运动会冠军。

    在训练场馆里,见到了很多八一男排的主力队员,都是些不错的小伙子。

    实际上他们还有另一层身份,也是最基本的,那便是军人。

    “小烁,你去忙你的吧,别耽搁了训练,我自己在这转转就成了。”王亮道。

    “成。”王烁点点头,便回归到了训练的队伍之中。

    王亮也没有食言,示意孙为民开直播,让网友们看看进行训练的男排队员们。

    同往常一样,直播还没有开始就有不少网友在早早等候着了。

    评论区。

    “跟着老首长有肉吃!可以看男排的帅哥们了!”

    “排球,中国人对她有着太复杂的情感了,她给我们带来过荣誉和光辉,是我们的自豪和骄傲。但也承载着过悲伤和痛苦,看看也好,了解那些排球人,平凡而又伟大的排球人。”

    “一直对专业排球运动员的训练场馆好奇,终于可以了解一下了。”

    “我看到了高高悬挂的解放军八一军旗,激动了!”

    网友们评论着,王亮捡起了一个排球。

    就是一个普通的排球,训练和比赛中使用的排球。

    有一点不同,排球上写着“pla”三个大写字母,中国人民解放军。

    求胜的信念,就在这三个字母上面。

    正在进行的训练是阵容的日常磨合。

    八一队是为数不多的全华班,没有一个外援。

    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和汗水去组织训练和部署战术,应对其他队伍中实力强大的外援。

    训练强度,远远超乎常人的想象。

    “朋友们,球迷们应该都了解咱们中国男排比较强的几个队分别是沪省男排、京城男排、川省男排、八一男排、鲁省男排。”

    王亮继续道:“其中川省男排引进的外援水平特别高,你比如说来自古巴的莱昂纳多,扣球点特别高,动作也很顺。要知道那小子身高2。06米,扣网高度能达到3。7米,曾经服役于古巴国家队,后来闯荡过欧美职业联赛,作战经验十分丰富。”

    “咱们八一队没少吃亏啊,所以在战术上要进行针对性的布置。”

    王亮是老排球迷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联赛,无论是男排女排,他都看。

    老人家看球,不仅限于关注那些取得成绩的队伍。

    王亮知道,因为不出成绩,中国男排的关注度不够。

    看看周边的国家,俄罗斯和伊朗,球员们受到的都是英雄般的礼遇,每逢赛事,空前火爆。

    关注度有了,市场化开发的水平和效率高了,球员的待遇和培养方面也便能下狠功夫了。

    崛起,不仅仅需要一种精神。

    还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

    道理太多,也非常明确,但是无奈于一些酒囊饭袋。。。。。。

    走走停停,王亮给网友们介绍着八一队员们训练的一些动作。

    发球、拦防、跳传。。。。。。

    日复一日的训练,伤病的困扰是不可避免的,队员们仍旧在挥汗如雨,为的是一个承诺。

    他们是拼到全身是伤也不放弃的八一战士。

    正如训练场馆里那条横幅上所写的,【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

    看得差不多了,网友们紧跟着提出了不少问题。

    当中有一个,热度非常高。

    同排球相关,就发生在前一天的晚上。

    “老首长,在昨天晚上女排超级联赛的赛场上,辽省女排内部发生了矛盾,前国手大梅同助理教练成伟茂发生口角,现役国手,同时兼任辽省女排队长的丁琴为维护恩师成伟茂怒怼大梅,还发生了激烈的动作,被队友拼命拉住。对于这件事情,您怎么看?”

0181 中国女排

    0181 中国女排

    有网友开了这个头,其他的网友纷纷跟着评论了起来。

    显然,对于这件事情,他们有非常多的看法。

    此事一出,也引发了不少的波澜。

    “我看了那段视频之后非常的气愤,当我看到大梅离开赛场的背影的时候,内心十分酸楚。作为资深球迷,我了解大梅,她的比赛我几乎都看过,她是一个朴实的人。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如今青春不再,渐渐老去,我难受!无论如何,丁琴必须站出来向大梅道歉!”

    “大梅是国际著名的主攻手,虽然已经比不上现在如日中天的大婷。但我仍旧记得,当年的大婷,让日本队闻风丧胆。”

    “我记得!当年大梅的扣球,打晕过日本队的队员!”

    “随着年纪的增大,伤病日渐严重,在二零一二年的伦敦奥运会过后,大梅逐渐淡出了国家队。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女排的低谷期,是大梅站了出来!

    “零五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季军、国际排联大冠军杯季军,零六年多哈亚运会冠军,零七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亚军,零八年京城奥运会季军。斩获过的mvp数不胜数,是大梅陪伴了中国女排的整个低谷期,她从未拿过奥运冠军,一生的遗憾啊!”

    “老首长,您的孙子也是打排球的,您站出来说句话吧,别让老兵寒心啊!”

    “如果大梅现在二十三岁,中国女排真的无敌了!”

    “记得第一次在比赛场上发现有个胖妞打比赛这么猛,那场比赛连续扣球,记住了,大梅,后来只要有比赛就看一看。真正的无冕之王应该是他,只是生不逢时!”

    网友们评论的功夫,对于事件不太了解的王亮连忙拿起手机看了看。

    女排,感动了中国人将近三十年的时间。

    王亮对中国女排的整个发展历程记忆犹新。

    他,是见证者。

    五十年代,建国初期,是中国女排的起步阶段,那时排球强国是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在新的规则、战略和比赛方法下,中国女排是从零开始的。

    王亮记得,在一九五六年的法国巴黎第二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先后击败奥地利、荷兰和联邦德国等女排队伍,斩获第六名。

    六七十年代,中国女排崭露头角的阶段。

    那个时候,被誉为东洋魔女的日本女排大杀四方,在一九六零年的第三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仅败于卫冕冠军苏联女排夺得亚军。

    两年后,第四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日本夺冠。

    四年后,东京奥运会的决赛上,日本夺冠。

    日本女排在一九六零年后创下118场国际赛连胜纪录,震惊世界!

    王亮知道,当时国人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憋屈,憋屈极了。

    中国凭什么被小日本子给压一头?

    到底差在哪里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女排卧薪尝胆潜心训练二十载。

    终于,在一九七九年的亚洲女排锦标赛中有所突破,在决赛击败当时的亚洲和前世界冠军日本女排,首次称霸亚洲。

    那一刻,举国振奋!

    现在回想那个时候,王亮感觉真好,真的好。

    那个年代的人,刚刚经历了一场大风暴,正在返璞归真的道路上。

    不变的是那份拳拳爱国之心。

    再也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到那个时候了。

    斯人已去。。。。。。

    眨眼间,进入到了八十年代。

    那是中国女排腾飞的阶段。

    我们欢呼,我们呐喊。

    我们为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一次又一次奏响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一九八一年,第三届世界杯在日本举行。

    单循环赛制的背景下,中国女排经历了七轮二十八场的鏖战,以七战全胜的姿态压倒卫冕主办国日本,获得冠军。

    那天,王亮就在东京的看台上,他见证了中国的三大球中的排球的首个世界冠军。

    那一天,五十九岁的王亮老泪纵横。

    不由得仰天长啸。

    在值得怀念的八十年代里,中国女排给了国人无尽的荣耀。

    八二年,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在0:3落败于美国惨淡开局的背景下,中国女排还是凭借着她们的拼搏精神获得了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那是首次。

    八四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首次获得奥运金牌。

    八五年第四届世界杯冠军和八六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一个腾飞的时代。

    九十年代实力下滑。

    二十一世纪之初步入低谷。

    中国女排,经历了太多太多。

    作为中国女排发展历程的见证者,面对网友抛出的这个话题,王亮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

    二零一六年,北京时间8月21日11时55秒,中国人不会忘记的时刻。

    随着解说员一阵撕心裂肺的怒吼:“张常柠的发球威胁并不大。”

    “塞尔维亚队八号直接将球垫过了网。。。。。。”

    “守在网前的惠若淇逮了个正着,起跳,好的。”

    “看头将球扣到对方界内!”

    “中国队!中国队!中国队夺得冠军!”

    “时隔十二年,中国女排再次获得奥运冠军!”

    “中国女排重回世界巅峰!!!”

    喊得撕心裂肺,喊得酣畅淋漓。

    那一天的中午,多少人脸上洋溢着幸福。

    王亮只记得,当时整个马拉卡纳齐诺体育馆沸腾了。

    看台上的观众不停地挥舞着手中鲜艳的五星红旗,纷纷为中国女排欢呼喝彩!

    不论时间再变,唯有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不变。

    当天的决赛直播收视率超过70%,有近十亿国人观看了这场比赛。

    英国广播公司、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电讯报、bbc、nbc、nhk等外国媒体盛赞中国女排。

    感叹中国女排改写历史,称赞郎指导用兵如神。

    回顾里约征程,道路坎坷,中国女排首场负于荷兰女排、小组赛中以0:3输给塞尔维亚队。

    中国女排由预赛排名小组第四的严峻形势勉强晋级进入淘汰赛,并不被大家看好。

    夺冠?

    很多人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伪球迷们都已经弃而不看了。

0182 老兵死了

    0182 老兵死了

    可是,那些可爱的姑娘们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挺进了决赛。

    在巴西球迷的唏嘘声中,击败了主场优势的强队巴西女排,夺得冠军。

    现在被网友问到这个问题,属实是扎到了王亮的心。

    沉默片刻之后,王亮道:“生不逢时,大梅的巅峰期正好赶上中国女排青黄不接的低谷期,尽管她经常在各种比赛中被评为mvp,但是,那个时候,中国女排,总是同冠军失之交臂。”

    “不幸中的万幸,广大球迷们没有忘记她的努力和奉献,在中国女排风雨飘扬的那些年,有大梅在,撑起了半边天。如今,她不再年轻,巅峰不再,被伤病所困扰。”

    “国家队不要她了,回到省队,她还在拼搏着,这或许就是中国女排精神吧。”

    现实总是残酷的,在部队里,士兵没有获得二等功在退役的时候是无法做转业安置的。

    如出一辙。

    没有奥运冠军的头衔,大梅在退役的时候也很难有一个好的工作分配。

    “老兵不死,老兵不死。有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当国家面临着灭亡信仰面临着崩塌,而此时已经年迈,巅峰不再的你无力去改变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王亮惨淡地笑了笑,继续道:“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作为我的回答。今天,我想把这个故事分享给你们。”

    罢了,王亮便开始了讲述。

    “那是一九四零年。。。。。。”

    一个十七岁的孤儿考入了苏联红海海军学院。

    在祖国和军队的关怀之下,他一步步地成长起来,成为了一个红军战士。

    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海军,驰骋在祖国的大海之上,保家卫国,开疆拓土。

    但在1941年的6月份,他的梦想被无情地摧毁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苏德战争爆发了。

    德国人突然发起袭击,猝不及防的苏军一路溃败。

    在德国装甲兵团钳形攻势之下,战场上的溃败已经使他的国家危在旦夕。

    在那火烧眉毛的时刻,作为军校学员的他被派上了前线。

    端起了步枪,他和自己的同学们来到了列宁格勒。

    那个以自己的国家缔造者的名字而命名的城市,所有人都知道着座城市在未来的几十天甚至几百天里会上演什么样的一幕。

    战争有多残酷,已经不用再多做赘述了。

    没有理想的战争,战争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他的部队驻扎在离列宁格勒三十五英里的地方。

    那次包围持续了八百九十天,单单是被炸死和饿死的列宁格勒平民就有八十三万之多。

    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到:“整整十八个月,我都没进过屋子,即使在气温低至零下50c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两个冬天都露宿在室外,从没过过一天暖和日子。老是打仗,老是挨饿。”

    “而且,死人那么多。像我这种年纪的男孩十个里有八个都死了。我的三十二名军校同学中,只有我和另一个同学活了下来。”

    那是一场残酷无比的攻坚战。

    德军发起了强大而又疯狂的攻势,但一次又一次被顽强的苏军给挫败。

    围困和拉锯战持续了近九百天。

    死亡轻而易举,但他无所畏惧。

    1942年,他加入了布尔什维克。

    被问到动机的时候,他回答:“那一年战争进行到最激烈最残酷的时候,我加入布尔什维克不是为了去司令部或后方找个工作干,而是为了留在前线,为了让战友们更信任我!”

    1945年5月8日,暗无天日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他很幸运,活了下来。

    那时,他已经晋升成了少校营长。

    活着比死掉难,四年的战斗生涯,恶劣的战斗环境,给他留下了一身顽疾。

    关节炎、神经衰弱、失眠、肌肉疼痛、腹泻、呼吸障碍、消化器官溃疡、胃病。。。。。。

    这些都是战争遗留下来的,同伤痕累累,残破不全的军队一样。

    到最后,他的体重只剩下四十公斤。

    万幸的是经过医院的治疗,他挺了过来。

    战后的苏联百废待兴,军队蓬勃发展,他也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团参谋长、团长、副师长、师长。。。。。。

    职务越来越高,距离金字塔的顶端也越来越近。

    1952年,他从装甲和机械化部队学院毕业。

    1967年,他从总参军事学院毕业。

    集团军参谋长、副司令兼参谋长、集团军司令,一切显得顺理成章。

    “他的军衔平均五年晋升一次,到1975年的时候,他的军衔已经是上将了,并进入高级司令部任职。”王亮道。

    网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只是有一点不明白,老首长讲这个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他们也没有从中找到答案啊。

    这,跟女排的那个事件有关联吗?

    且听吧。

    1979年4月,他担任苏军第一副总参谋长,军衔晋升为大将。

    1982年,他被授予苏联英雄勋章。

    第二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