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老兵不死-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在堤在,誓死保卫大堤!】

    【作为一名军人,我愿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灾区人民的安全。请党组织考验我!】

    【请党支部在水线上考验我,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最危险的地方让我上,我一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的入党誓言。】

    第二天晚上,抗洪指挥部监测到长江的第四次高峰就要到来,需要再组织一支抗洪抢险突击队,深入到最危险的地带,执行最困难的任务。

    时间:1998年8月8日,晚上十一点。

    地点:9连驻地。

    在闷热的帐篷里,一场会议召开了。

    会议就一个目的,确定抗洪突击队队员的名单。

    竞争很激烈,每个人都递交了请战书。

    李向群的心里犯了嘀咕,自己是刚递交的入党申请书。

    可是,他听排长讲说参加突击队的都必须是党员、干部和骨干。

    可自己什么都不是啊,怎么办?

    李向群动了小心思。

    “报告!”跑到开会的帐篷门口,壮着胆子喊了一声报告,李向群直接就冲了进去。

    冒冒失失的。

    连长、指导员以及各个排长们都愣住了,不知道这小子要干什么。

    指导员最先缓过神了,想起昨天李向群塞给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他一下子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便道:“向群,你怎么还没休息?有什么事情明天再来说吧!赶紧去睡觉,说不定一会又紧急集合去抢险呢!”

    李向群站得笔直,大声回应道:“报告连长指导员,我就是为这件事情来的,请批准我参加突击队吧!”

    话语诚恳,眼神炽热,态度毅然决然。

    指导员很受感动道:“你提的要求很好,我们很高兴。但是,向群啊,你作为一名战士,要服从组织的安排!”

    李向群急了,连忙道:“指导员,我是海省人,从小就在水便长大的,身体结实,水性好,最适合担任抗洪抢险突击队员了!您就让我参加吧!”

    这个时候连长也站出来讲了一句:“向群,你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但是,突击队员的要求是党员和骨干。你既不是骨干,也还没入党,所以他就不要参加了。”

    李向群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他心急如焚:“连长,指导员,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是我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愿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灾区人民的安全!你们就让我在突击队里接受考验吧!”

    李向群的排长也表了态:“连长,指导员,就让向群去吧,到时候我带着他。”

    连长和指导员互相交换下眼色,点了点头。

    指导员站起来说:“好了,根据李向群同志的一贯表现和他强烈的要求,我同意他参加突击队!凡是同意的举手!”

    所有人的手都举了起来。

    在场的干部们对李向群都是有了解的,这是一个好兵。

    好兵,就该用到刀刃上。

    就这样,李向群如愿成为了一名突击队员。

    8月13日上午,突击队赶到弥市幸福闸排险。

    因为洪峰逼近,幸福闸发生了较大面积的散浸,需要迅速查清漏洞,排除险情。

    这个地方,江面弯多水急,漩涡不断,恶浪一个接着一个扑向堤岸。

    突击队长,也就是连长,他还在考虑下水排险的人选的时候。

    李向群站了出来,道:“连长,我下去试试。”

    不等连长答应,李向群便一个猛子扎下去。

    过了将近一分钟,他这才浮了上来。

    连长问道:“怎么样?”

    李向群:“连长,水流太过湍急,下去之后根本就控制不住身子。”

    连长命令把背包带拿过来,然后把六只沙袋捆在一起放入水里,他脱掉衣服要亲自下去。

    李向群一下子把背包带抢过来,道:“连长,我下去过一次,对下面的情况了解,心里有底,我下吧!”

    说完,李向群又抱着沙袋沉入了水中。

    下沉的过程中,他的右脚踝关节不小心碰到闸门,被划开一条四五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直流。。。。。。

0163 用生命谱写壮丽的人生凯歌

    0163 用生命谱写壮丽的人生凯歌

    李向群忍着剧痛,奋力游着,经过一番摸索,他终于找到了闸门渗水口的准确位置。

    并用沙袋将其封死。

    上岸后,连长见李向群的脚流血不止,连忙叫来卫生员给他包扎。

    连长:“过来两个人,把向群扶下去休息。”

    李向群哪里肯答应:“不,连长,我没事,我还可以继续参加战斗。”

    是啊,战斗还在继续。

    整个堤坝上不断传来险情,他怎么允许自己在这个时候当逃兵?

    李向群和他的战友们忙碌着,这就是阵地,面前是强大的敌人,背后是祖国和人民,绝对不能后退一步!

    第二天,因为在抗洪抢险中表现出色,连党支部决定李向群发展为党员。

    8月16日,长江第6次洪峰到达荆江。

    水位暴涨到四十五米!

    李向群和战友们来不及吃晚饭,火速赶到南平大堤投入抢险。

    直到第二天的凌晨四点。

    9连作业区正南侧三百米处突然发生十几米长的内滑坡。

    情况紧急,李向群带头跳入水中,和战友们手拉手筑起两道人墙护住大堤。

    8月17日早上,同洪水搏斗了一晚的李向群感觉到头昏脑热,身体非常难受。

    实在扛不住的他偷偷找到卫生员,想开点感冒药。

    量完体温,三十九摄氏度,高烧!

    李向群慌了,为了能够继续参加后面的抢险任务,他恳求卫生员一定要帮自己保密,不要把自己的病情透露给催他来看病的指导员。

    卫生员拗不过他,只得点头答应。

    李向群在服下速效感冒胶囊之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大家应该都了解,很多时候西药是治标不治本的,可以缓解病情,但并不意味着能够药到病除。”王亮道:“头痛欲裂的李向群仍坚持上前线背沙袋堵管涌。为了减轻痛苦,他找来绳子围着脑袋箍了两三圈。。。。。。”

    李向群硬撑着身子在烈日下奋战,好不容易坚持到了下午。

    突然,他感到自己的头重得抬不起来,两只脚也直打飘,站立不稳。

    想要坐下休息一会儿,却一点力气都使不上,直接栽倒在了地上。

    再量体温,烧到了四十摄氏度。

    连长:“这他娘的不是瞎胡闹吗?赶紧把这小子送到团卫生队去输液!”

    不省人事的李向群住进了医院。

    18日,公安市南平镇天兴堤段发现管涌群。

    紧急集合的哨声响起,部队拉动。

    正在输液的李向群听到集合的哨声后,一把拽掉自己的输液器,穿上衣服就奔向大堤。

    来到大堤,没有废话,招呼也没有打一个,李向群扛起两个沙袋就跑。

    浑身疼痛,他咬牙坚持,牙把嘴唇都咬出了血印。

    再次昏倒在大堤上。

    王亮:“就这样,不安分的李向群一听有情况就不顾一切地往堤上跑,反反复复前前后后三次。用他的话来讲:‘这都什么时候了,我怎么可能躺得下,我心里着急啊!’”

    1998年8月21日,阴霾的一天。

    南平大堤有一段堤基塌陷,继而引发了七十米的内滑坡,汹涌的江水不断冲击着江堤,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

    上午8点,全团官兵到南平大堤险段抢险,有的挥舞铁锨装填沙包,有的肩扛手抱沙包,干得热火朝天。

    忙碌着的指导员看到了李向群的身影。

    指导员:“李向群,你快回去,都烧到四十度了,你不要命了?”

    李向群:“指导员,情况这么紧急,全团的人都上了,我在医院里躺着不踏实。”

    “不行!你必须回去!”指导员:“一班长呢?把他给我押回去!”

    一班长:“是!”

    就这样,李向群被送走了。

    可没过几分钟,李向群又出现在了大坝上。

    李向群带病坚持抢险,和战友们一起装填沙土,搬运沙包。

    虽然身体极度不适,但他仍旧不肯少填一铲沙,少扛一个沙包,少跑一步路。

    战友们看他脸色发青,嘴唇发紫,都劝他休息。

    李向群挤出笑容,道:“我没事,就是感冒了,出出汗好得快些。”

    因为情况紧急,堤坝上的战士们都非常忙碌,不一会儿,也顾不上李向群了。

    故事已到尾声,王亮道:“上午11时,背着两包沙袋的李向群鼻孔流血,嘴里吐血,直接摔倒在了大堤上。战友们把李向群送到医院,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李向群这才慢慢睁开了双眼。”

    “都这个时候了,生命体征微弱的李向群还问教导员:‘管涌堵住了没有?还滑不滑坡?晚上还有没有任务?’教导员已经泪流满面:“向群,你就安心治病吧,大堤没事了。’”

    “因极度劳累,导致心力衰竭,肺部大面积出血,经多方抢救无效,李向群同志于1998年8月22日10点10分壮烈牺牲,生命就此定格在二十岁零六十四天。”

    “军龄一年零八个月、党龄八天。”

    评论区。

    “别人注重了生命的长度,而你却选择了生命的宽度,一个纯粹的战士。”

    “鄂省人民不会忘记他!”

    “同年兵,同年抗洪,向未曾见过面的英雄敬礼!”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一周后,李向群同志的追悼会召开。会场里摆满了花圈,烈士的遗像高高悬挂在深蓝色的挽幛上,‘为人民战洪魔流芳千古,保大堤献青春英名永存’的挽联在风中飘动。”

    老泪纵横的王亮继续陈述着事实。

    “追悼会上,李向群的父母都来了,父亲在替儿子交上第一笔也是最后一笔党费两千元之后又把两万元慰问金捐给了灾区。老两口向部队提出的唯一要求,是留下来替儿子抗洪。”

    父亲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1998年8月26日夜,长江第7次洪峰爆发了。

    人们在电视中看到一个扛着沙包,步履蹒跚的身影。

    他穿着迷彩,但同身边的战士不同的是他没有军衔。

    那便是李向群的父亲,一个四十多岁的人,和儿子的战友们一起扛沙包筑堤。

    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来,继续干。

    不为别的,只为追寻儿子的足迹,离儿子更近一些。

    老父亲想体会一下,儿子生命中最后的几天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这个时候,《为了谁》再度奏响。

    【泥巴裹满裤腿】

    【汗水湿透衣背】

    【我不知道你是谁】

    【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为了谁】

    【为了秋的收获】

    【为了春回大雁归】

    【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

    【你是谁,为了谁】

    【我的战友你何时回】

    【谁最美,谁最累】

0164 将军的眼泪

    0164 将军的眼泪

    “有人曾经问过我,不打仗哪里来的英雄?我想问,他李向群,是英雄吗?啊?”

    王亮不自觉地提高了声调。

    最后一个‘啊?’,好似吼出了心中的怒火。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逐渐过上好日子了。

    有些人,开始忘本了。

    原本那些去学习,去歌颂的英雄竟然被质疑。

    这些年来,真的是屡见不鲜了。

    王亮见的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他没有办法像常人那样一笑了之,因为那些被质疑被抹黑的,是自己的战友。

    有的,并肩作战过。

    有的,素未谋面,但,他们是战友,更是兄弟。

    现在去翻历史的旧账,王亮不是想去抱怨什么,只不过是想让后来人铭记住他们。

    为了共和国的明天献出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的他们。

    没人愿意去死,军人只是愿意为你去死。

    不给军人尊严,打仗时却要他们去死。

    于情,于理,都讲不通。

    如果有一天战争到来。。。。。。

    “长江三峡工程巍然雄起,意味着像九八年那样凶猛的洪水不会再来了。大江东去,浪淘尽。。。。。。。”

    “但九八抗洪精神,要牢记!在百年不遇的长江特大洪水面前,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它,屈服了。在危难时刻,全民族所迸发出的坚强和勇气,力量和自信,品格和精神,已经积淀在我们的血管里、性格里,永生不灭!”

    这是王亮作为前辈对晚辈的一点告诫。

    展览厅内,人头攒动。

    听着《为了谁》这首老歌,再跟着王亮的思绪飞到九八年。

    参观者们仿佛就在李向群的身边,见证了一位英雄的诞生。

    很多人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时代啊。

    一晃就过去了将近二十年。

    当年那些被解放军战士从洪水口中救出来的孩子们,她们,该长大成人了吧?

    当年那些参加抗洪的解放军战士们,他们,很多都已经卸甲归田了吧?

    想想这些,总是不免感怀伤悲,内心隐隐作痛。

    见九八抗洪展览厅这边的人越具越多,还吸引了不少记者过来录像,王亮想了想,决定继续。

    “我说过,要讲两个人,李向群同志是其中一位,还有一位。今天,在这里,我要讲他,是因为老人家在今年的2月9日,去世了。”

    王亮在王烁和林佳的帮助下戴上扩音器,这样一来距离远一点的参观者也可以听得清楚。

    “董万瑞将军!”

    “是董将军!当年的抗洪将军!”

    王亮刚完成导入,很多参观者便道出了另一位抗洪英雄的名字董万瑞。

    “对,他就是我的老同事老战友,在一九九八年长江抗洪期间担任南市军区驻九江抗洪前线总指挥的董万瑞将军。”王亮点点头,很多人是知道董将军的。

    “九七年,董将军从少将晋升为中将,九八年,他便迎来了自己的授衔大考。历史证明,在这场考试中,他向国家向军队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通过多媒体触摸一体机,王亮找出了这样一张照片《将军的眼泪》

    那时,滔天的洪水的已经退去。

    送别抗洪战士的站台上,军列就要出发,一名面容黝黑的将军凝望着车窗,看着身上泥巴还没有洗净的士兵们,情不自禁,泪光闪烁。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这就是一张寻常的照片,将军挥泪送士兵。实则不然,这张照片,信息量很大。”王亮的话别有深意。

    就在人群中窃窃私语的时候。

    就在网友们在评论区刷屏的时候。

    王亮又开口了:“我知道当时的董将军在想些什么。”

    “他在想,官兵们将生命置之度外,跳入滔滔洪水中,扛沙袋扛到肩膀脱皮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只能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只能用矿泉水止渴用方便面充饥。为什么?为什么不能洗掉身上的泥巴,处理好身上的每一处伤口?”

    “他在想,为什么自己不能给每一个战士个拥抱。是,每一个战士浑身上下都是汗臭味。但董将军也不例外,甚至他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闻的味道,是属于每一个军人的荣耀。”

    “他在想,为什么,为什么这些年轻的孩子们要在炎炎夏日里出来遭这种罪,吃这种苦?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一样躲在阴凉的房间里,吹着风扇,啃着西瓜。”

    “他在想,今天,官兵们要归建了,要回老部队了,为什么,为什么好多面孔都见不到了?驻汉空军高炮某团225营的指导员高建成呢?战士田华、朱任堂、易志勇、黄孝圣。。。。。。他们呢?省军区舟桥旅的杨德文和叶华林?桂75121部队的李向群呢?”

    “他们是开小差了吗?纠察呢?把他们抓回来!要好好地‘处分’他们!他们凭什么开小差?!是谁允许他们开小差的?!”

    讲到这里,王亮忍不住擦拭眼泪。

    是爱啊,是恨啊。

    又恨又爱啊。

    一场灾难,重新认识了这些战士们。

    不过,这代价,太沉重了。

    那张从不表喜怒的脸,在火车鸣笛的那一刻,闪动着泪花。

    将军的身后,有自发前来送行的民众,有当地的驻军,还有当地的官员们。

    将军不愿意回头,有些人,他不愿意去理睬。

    官兵们,蓬头垢面,皮肤黝黑,身形消瘦,衣衫褴褛。。。。。。

    有些人,锃亮的皮鞋,洁白如雪的衬衣,还有浑圆的大肚皮。。。。。。

    坏人,难逃法网。

    天不藏奸。

    “如果你们问我对董将军是什么印象,我只能说,他是一个‘疯子’。”

    “在决口封堵战役中,他亲自上前线,一连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