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老兵不死-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川藏线全线一共有两百零九个道班、工区一共有三千三百名公路养护职工。

    这条公路通车四十多年,基本上没有大修过,但到现在仍然能保持通车,在世界筑路史上堪称奇迹。

    王亮到过那里,了解道班工人们的情况。

    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在高海拔地区。

    冬天,只能靠化冰取水。

    夏天,水害阻断大陆,只能靠盐和辣椒拌饭下肚充饥。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有默默的奉献。

    只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抢险救灾,维护公路顺利畅通。

    有一座巨大的石碑,坐落在西藏拉萨的市南,拉萨河畔。

    王亮道:“那是在一九八四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为了纪念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车三十周年,铭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业绩和巨大牺牲而建立的,我还记得石碑上的碑文。”

    【建国之初,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增进民族团结,建设西南边疆,中央授命解放西藏,修筑川藏、青藏公路。川藏公路东自成都,始建于一九五零年四月;青藏公路北起西宁,动工于一九五零年六月两路全长四千三百六十余公里,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同时通车拉萨。】

    【世界屋脊,地域辽阔,高寒缺氧,雪山阻隔。川藏、青藏两路,跨怒江攀横断,渡通天越昆仑,江河湍急,峰岳险峻。】

    碑文简单明了,用最朴实的文字说明了世界屋脊的自然特点。

    【十一万藏汉军民筑路员工,含辛茹苦,餐风卧雪,齐心协力征服重重天险。挖填土石三千多万立方,造桥四百余座。】

    【五易寒暑,艰苦卓绝。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三十年来,国家投以巨资,两路几经改建。青藏公路建成沥青路面。高原公路,亘古奇迹。四海闻名,五州赞叹。】

    不容分裂,友谊,天长地久。

    英烈,万古长青。

    【巍巍高原,两路贯通。北京拉萨,紧密相连。兄弟情谊,亲密无间。】

    【全藏公路四通八达,经济文化繁盛,城乡面貌改观。藏汉同胞,歌舞翩跹,颂之为”彩虹”,誉之为”金桥”。新西藏前程似锦,各族人民携手向前。】

    【值此两路通车三十周年,感激中央,缅怀英烈,立石拉萨,永志纪念。】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立】

    【公元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藏历十六绕回阳木鼠年十一月三十日】

    评论区。

    “当被代入到那个年代中去,尝试着去用那个年代的思维方式去了解那段历史的时候,心中不免波涛汹涌。千言万语,如鲠在喉。感恩、感谢!”

    “缅怀先烈,向英雄致敬。身虽已殆,精神永存。”

    “这才是该被人们记住和感恩的。”

    “十一万官兵和群众用双手和近似于原始的工具凿岩断石修坡筑路,在整个川藏线筑路工程中,近四千名官兵把血肉之躯奉献给这条英雄之路,平均每一公里深埋着一点五名英烈的尸骨!何其壮哉!敬礼!”

    “英勇的十八军指战员!伟大的老西藏精神。”

    “谱写了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

    “都是英雄!”

    “为了西南边防的稳定和发展,一代代川藏线人用生的艰辛、死的壮烈托起了这条生死线,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默默驻守着这条国防运输线。”

    “他们活着没享一天福,牺牲后还要为祖国守边防,我才付出了多少?想想牺牲的战友们,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这已经不单单是王亮为年轻的汽车兵们做的一次思想政治工作了。

    在这一刻,数百万的中国人民知道了他们,知道了他们的英勇事迹。

    他们,不再孤独。

    【ps:川藏线上十英雄:营副教导员李显文,连长杨星春,副连长陈洪光,副指导员程德凤、谭仁贵,排长曲月伦,班长杨庆忠、李荣昌,战士陈昌元、李兴富。1968年11月14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李显文等十名官兵‘无限忠于***的川藏线上十英雄’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军指战员向他们学习。在后来五十年的时间里,行经烈士纪念碑的物资部队都会用鸣笛的方式向前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0372 邋遢的亿万富豪

    0372 邋遢的亿万富豪

    翌日。。

    王亮和孙为民乘坐高铁南下赶往了川省。

    此次入川,目的明确。

    同马小刚汇合。

    本来王亮是不再打算参与《战争创伤》的拍摄、宣传等工作的,但是现在出了一个新情况。

    马小刚打来了一个求助电话。

    因为之前已经有了《血染长河》这部票房黑马打样子,所以剧组对于《战争创伤》的制作要求又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切都要高度还原历史。

    正是因为高要求,所以在制作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现如今是二零一八年,要想还原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社会环境,谈何容易?

    沧海桑田,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了。

    太过久远了。

    战场布景、敌我装备。

    更困难的是城市布景,要宏观地展现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大的历史变迁。

    毕竟剧本写的不仅仅是当年老山前线战斗时的情形,更多的,是战后军人的生活。

    四十多年,近半个世纪的跨度,仅仅通过一个半小时的镜头展现出来。

    恐怕比登天还要难。

    马小刚虽然是当年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但他也不能保证对当年的所有细节都记得那么清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不得不求助到了王亮。

    王亮,向他推荐了一个人。

    一个可以帮助马小刚,重回那段历史的人。

    他,在川省。

    一路无语,经过五个半小时的车程,王亮和孙为民入川了。

    因为抗战的缘故,王亮对川省子弟充满了敬佩。

    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北连陕、甘、青三省,南接云、黔两省,东邻渝省,西衔藏省。

    川省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工业、农业、军事、旅游大省。

    拥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天府新区等经济发展高地,更是中国西部物资集散地,长江经济带组成部分,还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

    最重要的是,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机关驻地。

    王亮和孙为民从出站口走出来,一个穿着印有戎马边疆军绿色t恤,脚踩凉鞋,胸前背包的家伙就冲上来给了王亮一个强抱。

    突然闯出来的邋遢汉把作为保镖的孙为民给吓了一跳,还以为是不法分子搞袭击呢,连忙上前阻拦。

    两人过了几招,都是拼力气的,不相上下。

    这情形搞得王亮哭笑不得,对孙为民道:“为民,是自己人,自己人。”

    邋遢大汉给了王亮一个大大的拥抱:“我的老叔呦,我可想死您了!”

    又压低声音对王亮道:“老叔,刚才检验了一下,您找的这个保镖警惕性和身手都不错。”

    打量着穿着半袖的樊建国,王亮忍不住道:“我说建国,你小子是越来越没个正形了。”

    虽然已经进入到三月份了,但川省日最高气温不过二十摄氏度,最低气温在十摄氏度左右。

    放眼望去,车站里人来人往的旅客,拿个不是长袖外套。

    穿个t恤外加凉鞋还真是挺引人注目的。

    “嘿嘿,叔,我这是从工地上过来的,没来得及换。”樊建国挠挠了头,不好意思地说道。

    “你啊,你啊。”王亮真不知道该怎么说自己的这个大侄子了。

    坐上樊建国的车,直奔他落脚点。

    面对着面前的一栋栋别墅,孙为民愣住了。

    怎么看都不能把这别墅同爷爷的这个邋遢侄子也就是自己叔叔背的这个家伙联系到一起啊。

    画风不和谐啊。

    在樊建国的指引下,进入到别墅,“叔,您就住这,我已经安排人打扫过了,家电啥的都挺全,冰箱里都是新鲜的食材,我知道您喜欢自己做饭吃。马导的航班是晚八点到,到时候我过去接他。”

    “你小子既然能记得我喜欢自己做饭吃,那怎么就不记得我喜欢一切从简呢?”王亮忍不住吐槽道。

    樊建国张口就来:“哎呀,叔,这么大的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关键是住不用花钱啊。总比您着再花钱找酒店要从简吧~”

    王亮摇摇头,无奈道:“你小子一点都没变,理他娘,怎么说理都在你小子那边。”

    帮着王亮简单收拾了下,樊建国便匆匆走了,他还有一屁股的事情呢。

    王亮觉得自己的身体真的是大不如以前了,这才忙了几天,就觉得有些累了,不由躺在沙发上休息会儿。

    孙为民终于忍不住问道:“爷爷,樊叔是?”

    “你看看着这个。”王亮把手机递给了孙为民,那是他刚刷的微博。

    看时间都是刚刚发布的。

    照片加配字。

    照片大多如出一辙,正是穿着一件印有戎马边疆军绿色t恤的樊建国。

    背景就是车站。

    看样子像是樊建国在车站等候王亮那趟列车的时候被人照下来的。

    樊建国半靠在墙上,凉鞋一脱,包往胸前一放,眼镜往头上一推,玩着手机。

    让孙为民感觉到惊悚的是所配的文字。

    【亿万富翁沦落火车站】

    【亿万富翁火车站候车为哪般】

    再刷一刷。

    王亮和樊建国拥抱的照片也出来了,显然是被人拍到了。

    【老首长惊现川省】

    【亿万富翁原是到车站接老首长!】

    孙为民更是看得云里雾里的了。

    这位穿着不凡的樊叔竟然是位亿万富豪???

    见自己的微博私信爆了。

    不少网友追问王亮此番入川的缘由。

    还有就是对那个被称作是亿万富翁的t恤哥感兴趣的。

    没办法,王亮只能通过直播做下解答。

    算是解开孙为民心中的疑惑,同时也能给樊建国现在所做的事业打个广告,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下这位不是亿万富翁的亿万富翁。

    直播一打开。

    评论铺天盖地。

    “老首长来我川省了,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老首长一定要讲讲我们的川军啊!!!在抗战中,川军曾经谱写过血歌啊!!!”

    “老首长入川要干嘛,好好奇哦。”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对那位同老首长拥抱的亿万富豪感兴趣吗?他到底是谁啊?真是亿万富豪?标题党???怎么看怎么都不像啊!”

    “+1”

    “+2”

    “+3”

    “。。。。。。”

    “+10086”

0373 一个充满干劲的家伙

    0373 一个充满干劲的家伙

    见网友们的兴趣浓厚,一旁的孙为民也如饥似渴,王亮便也不再卖关子了。

    “想必很多川渝子弟是认识同我拥抱的这个人的,他叫樊建国。”

    王亮道:“我对他的评价有很多。。。。。。。”

    “一个记录历史的人,一个提供经验教训的人,一个保存经验教训的人,一个敲警钟的人。”

    “他下过乡、当过兵、任过教、做过官,还上过中国的富豪排行榜……”

    “他是个梦想家、冒险家,也是个实干家。”

    “他办事如立志救世,为自太少,为人太多。”

    樊建国到底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呢?

    对于很多人来讲,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

    但就是这个默默无闻的人,做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他也做过许多人连想都不敢去想的决定。

    樊建国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父母都是军人所以他说自己骨子里面,流淌着的是军人的血液。

    一九五七年出生在川省的他,从小就是个野孩子。

    儿时在金沙江边就玩得很野,江里游泳,扎小木排,偷书,偷柚子,偷甘蔗,甚至游过金沙江去偷对岸的南瓜,差点被农民用石头砸死。

    王亮笑了笑,道:“那时候啊,一个字,乱!大家都很穷,孩子也都没现在这么金贵,基本都是敞放散养的。”

    樊建国的父亲是上过战场的军人,真刀真枪同敌人厮杀过,身上总有那么一股不服输的拼劲。

    父亲从小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儿子的:“做人就要有一股子拼劲儿,一人一条命,是用来拼的!”

    每次樊建国和小伙伴打架,父亲不帮忙。

    就抄手在旁边看,如果是打赢了还会奖励他。

    樊建国曾说:“打仗哪有百分百的把握?我爹从小就是这么对我说的。”

    在这样特殊的教育方式下,樊建国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冒险主义者,什么事情不管行不行,先拼了再说。

    王亮一语中的,说出了很多军二代的性格特点:“军人家庭出身,以及童年的特殊经历,养出来的自带一股狠劲儿,不仅吃得苦,还将道义看的分外重要,自然也不甘平庸,敢想就敢做。”

    一九七五年,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樊建国在高中毕业之后就到宜宾县日成公社当了知青。

    在那段岁月里,他拼命劳动,曾经饿晕过两次。

    狠、拼、坚韧,是他受用一生的信条。

    爱拼的人运气总是不会太差。

    后来,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毛遂自荐去当兵。

    第一次违规报名,虽然最初通过了检查,但是最后还是被刷了下来。

    他不甘心,直接找到当时的征兵首长,给人家写书法、吹笛子,请求批准参军。

    最终这位征兵的首长被樊建国的那股韧劲给打动了,破例让他加入到了自己的队伍。

    就这样,在冬天零下四十摄氏度的蒙省,樊建国一驻守就是两年半,九百多天。

    有些人,总是不甘于平庸。

    一九七七年,一个机会来了。

    中央宣布恢复高考,樊建国也由此看到了命运的转机。

    在得到确切的消息后,他开始积极准备复习资料,备考军校。

    王亮回忆道:“就是一九七七年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负责过军校的招生工作。靠军校有多难呢?这样说吧,樊建国所在的那个军,招生计划是只要一个人。”

    那个年代不兴用学生官。

    部队里面的高级军官最起码都是打过抗美援朝战争的。

    中下级军官也是最近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立下过战功的。

    那个年代,流行部队提干。

    王亮记得很清楚,在都了解这种现实情况的背景下,敢于报考军校的人很少,都觉得自己没戏,不可能成为那唯一的幸运儿。

    一个军,八十名战士报考。

    樊建国赫然在考生当中。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人生就是用来拼的嘛。

    最终,樊建国成为那个军在恢复高考当年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考生军校的士兵。

    他如愿考上西安政治学院。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考入大学,无疑是彻彻底底地改变了命运。

    说到这里,很多网友觉得带劲。

    代入感十足。

    但听王亮讲过那么多的故事,网友们的口味不免变得刁钻起来。

    觉得差点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王亮继续道:“在从学校毕业后樊建国就进入山城三医大教书,这一干,就是七年。”

    在当大学老师的第八个年头的时候,这个充满闯劲的家伙又不甘寂寞了。

    他毅然辞去了大学教师的工作。

    王亮道:“在当时,八十年代,大学教师是一份另无数人羡慕的工作。即便是到了现在,也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却有魄力去辞职。。。。。。”

    因为樊建国觉得,这份工作一眼就能够望得到头。

    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怀揣着那颗不安分的心,他又踏上了下一站的旅途,追随着本心,一路向前。

    命运似乎一直都在眷顾这个闯劲十足的家伙,天生不甘平庸的樊建国在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之后步入仕途,年仅三十四岁就当上地级市的常务副市长。

    “上个世纪就是年代,三十四岁,常务副市长,行政级别副厅级,前途不可限量。可谓是当时的政治明星。”说到这里,王亮不免有些激动。

    是啊。

    人生有无数种无可能性。

    人这一辈子也要做无数的选择。

    而正是因为这样,不同人会有不同的人生。

    常务副市长,下一步就是市委副书记亦或是更高一级的市长了。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是多少人趋之若鹜的一个岗位啊。

    多少人挤破头皮想要做到这个位置,三十四岁的他做到了。

    但。。。。。。

    但另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