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季宣和有时候会想,怎么就没有哪个厉害的穿越前辈推翻王朝制度,再不然开启民智也能让社会前进一大步。后来想想,他是太过想当然了。制度的改变,必然需要有合适的契机,不是说想动就能动的。在没有凌驾众人之上的武力之时,通常都只能是时势造英雄,想要反其道而行,这难度可就不是一般的大,至少季宣和印象中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季宣和专注倾听着邵云辰有条不紊地讲述铺子作坊最近的动向,一点也没有不耐烦。作为知府需要管的事很多,尤其是战时,季宣和能腾出的空闲时间有限,家中庶务多是由邵云辰打理。这也不意味着季宣和对庶务一点不上心,每过一段时间,他都会看看账本,询问一下季家家业。邵云辰也会定期同季宣和交流,碰上问题都是两人商量着来,没有谁将另一方完全摒除在外。
冬日辰光很短,有了孩子之后,季宣和夫夫独处的时间明显减少,难得的二人世界,两人都很有默契的只在最初处理各种事务,之后就是享受悠闲的时光,没有太多话,气氛却异常和谐。
季宣和作为安王世子名义上的先生,自动归为世子这一方,同安王其他儿子天然立场不同。眼下还好,各位王子的年纪都不大,其中年龄最大的大王子离成年都还得有好几年,王子间争斗尚没有蔓延到地方上。就连同季宣和不那么对付的姚同知,立场也并非完全对立,两方没到不死不休的地步,最多就是季宣和的政令有时难以实施,给他造成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
姚同知也算是个能耐人,他来应州府不过短短几个月,就很顺畅地融入他所在的派系中,并收拢权力,将自己树立成他所属派系的中坚人物。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官员品级最高,另一方面却是他能力足以匹配他的官职,不是那等虚有其表之士。
在双方没有彻底交恶之前,季宣和不想将事情闹得不可开交,那样一来,再无转圜的余地,那不是他为人处事的行事风格。除恶务尽的道理他懂,只不过姚同知还算不上恶,犯不着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以后的事谁都说不清楚,到时候再说也不算晚。
在不危及自家的情况下,季宣和权力欲不大。一人独大容易滋生过强的自信心,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办到,手底下有不同的声音未必就是坏事。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事实却并非如此,很多事情都是因着立场不同,为反对而反对,这就有些让人不爽了。
季宣和同姚同知的情况就是如此,好在姚同知这一派还算识趣,并非所有事都要争个高下,不然,季宣和早就不耐烦了,哪里还能同他们和谐相处。
想起这事,季宣和不由叹息,身在官场这个权力的漩涡,不是不争不抢就能避开是非,很多时候,漩涡中心会把身在边缘、不欲沾染是非的人一并给卷进去,很难让人有防备。他之所以选择留在应州府,不乏远离权力中心的顾虑。
应州府不算大,位于锦安郡西南边陲,要不是有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不与外族直接接壤,就应州府这个下府而言,当不至于有如今那么吃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应州府物产丰富。田地富饶,山珍不缺,慕名而来的外乡人每年都有不少,客栈酒楼之类可谓是鳞次栉比。
如今战乱刚平,想要恢复到战前那种水准,不知道得经历多久,对于应州府城百姓来说,那也是个念想不是?战争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百姓们饭都吃不饱,大户人家出于安全考虑,都窝在家里,能不动弹就不动弹,应州府城关门歇业最多的就是客栈这些娱乐住宿行业。照眼下的情况来看,一时半会复苏不了,只能徐徐图之。
不光应州府城如此,其他地方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只不过如应州府这样的外来流动人口比较多的州府,影响更甚罢了。季宣和就任时,应州府城就已经是如此情形,没经历过繁盛的时候,落差也就没那么大。钱通判这些任职时间长的官员,可是非常清楚应州府之前的繁盛,光外来人口的消费就能占到餐饮住宿娱乐行业的两成左右。
这个数目相当高了,应州府城只不过是偏远州府,哪里比得上苏杭京城?要知道这里是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能有心思出门游览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应州府城能有那样的成绩着实不易。
在这一块上,季宣和并没有插手其中的打算。锦朝道路四通八达,奈何受制于座驾的速度,旅游业顶天也就是如此了,广而告之的效果有限,还不如任其自由发展,将精力投放到其他地方。
民以食为天,解决百姓温饱问题才是最紧要的事情。谁要是有这份能耐,被各郡王爷引为座上宾也不是难事。
季宣和有想过从写手系统里买高产作物,后来想想借口难以寻觅就作罢了。他不清楚安王现在是否还有派遣人留意他,一旦他的秘密暴露,他自己也就算了,如今的季府可不只他一人,还有他的爱人孩子先生以及那么多依附季府的下人,风险这么大的事,他轻易不会沾手,不为他自己着想,也得为家人考虑后果。
时间弹指而过,季家出门探亲的队伍跟着商队前行,距离应州府城已是不远。好好休整一番后,邱成带着知福等人候在文卓成马车前后,以方便他差遣。
车队很长,三家人的联合商队加上季家文卓成一行人,从头至尾,起码绵延几百米,看起来颇为壮观。
文梓辛文梓午两孩子过了最初的兴奋劲,终于体会到了行路的艰辛。出门在外,很多事都得从简,文家是富户,作为家中的下一代,从来是锦衣玉食,何曾受过这个苦?
亏得文大爷和文二爷预料到了此情此景,选的孩子都是自个家中最合适的,不然就有的闹腾了。换言之,这两孩子在家中并不是最受宠的,夹在中间,不上不下,虽都是嫡子,受到的关爱却少了许多,忍耐力比长兄幼弟要高,适应了几天之后,很快就缓过劲来,饶有兴致地观察着窗外的风景。
要不是祖父突发奇想,想去看看表舅,也轮不到还处于孩童时期的他们跟随。这样的机会不多,他们要好好珍惜,沿途景致自是大肆浏览。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心声,文卓成并未阻止两个孙儿略微有些出格的行为,孩子还小,不用那么讲究规矩,难得出一趟远门,他们高兴就成。
随行的两个嬷嬷见了,只当自己没看见,任两个小主子旁若无人地分享着各自观看心得,老爷都没说什么,轮不到她们作为下人的多嘴。
文卓成有些遗憾,这次选择的时机不大好,探亲能带的礼物有限,他就是想多带点也没办法。自己所属的锦文郡官差还比较容易打点,可以睁一眼闭一眼,多捎点不至于有事,奈何车队要经过锦阳郡和锦安郡,这就不是文家势力能触及到的,带再多也只会被人扣留,白白便宜了他郡官差。这样的场面,显然不是文卓成希望看到的,文家再有钱,也不能这么浪费。
嗯,不想了,以后有的是机会,到时候多给外甥捎点就是,犯不着对此耿耿于怀。
车轮滚滚前行,扬起漫天尘土,这样的状况直到进入四川境内才有所改善。四川同黄土高原不一样,这里阴雨天气较多,道路上的扬尘少了许多,倒是方便马车出行。
眼看即将到达应州府城,商队一行人都轻松惬意了几分。行商终究是一个苦差事,病逝途中的也并不罕见。每次出门,都要备上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车队中有两个孩子,文卓成在这方面就更上心,药材备的不少。
☆、第98章
碍于规矩,在进入其他郡之前,需得将多余的药材转移到商队货物中。商队和探亲队性质不同,货物数量不限,只要规定数目的人员能照看过来,能带多少那都是他们的本事。
各家商队都是满负荷运作,马车多了,挤一挤总能余出一些地方,正好方便文卓成这样的人行事。这不过是小事一桩,同行的商队三家人都乐意给季家人行这个方便,以后他们需要仰仗季知府的事情很多,他们巴不得能同季家打好关系。
两个小家伙适应力还不错,除开刚出行那段时间稍有不适,生了场小病之外,后面的行程就一帆风顺。小孩子精力旺盛,难捱的漫漫旅途,在他们眼中,和郊游没什么区别,长时间远行,人是瘦了,却精神得很。
反倒是那些随行的下人反应比较大,他们都是各自主子面前得用的人,没怎么吃过苦,长途跋涉下,或晕车,或水土不服,好一番折腾后才算平静下来。
婢仆终归是婢仆,在文家时需要他们忙活的事情不多,文家又是富户,他们的吃穿比起寻常百姓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真到了眼下这种情况,他们也只得努力克服各种不舒服,他们是来服侍人,而不是来享福的,没的那么多时间让他们好生休息。
同文家派出的嬷嬷丫鬟小厮拉拉杂杂一大堆人不同,季家下仆都是正当青壮年,又常年锻炼,一个个看着就很有精神气,光他们这些人就让人觉得不那么好相与,劫匪打劫之前都得好生掂量。
凡事有利就有弊,反之亦然。现在这当口,经商探亲都限制重重,同样的,他们也赶上了好时候。停战才几个月时间,基于种种原因,各郡王爷都在竭力肃清山匪路霸,特别是主要干道,来回都有兵丁巡视。商队运气还不错,一路行来畅通无阻,连劫匪的影子都没见到。
不光是季家随行的商队,其他多数队伍都是如此。这都是拜各郡政策所赐,不然的话,战乱刚过,各个势力错综复杂,若不下狠心整治,流寇乱匪不要太多,出行可不得小心再小心。一个弄不好,竖着出去,横着回来,也未尝不可能,更加糟糕一点的,身首异处,连尸首都找不回来。
仅从这一点上看,锦朝分为五郡,倒也不失为错有错招。
离应州府城越来越近,邱成作为季家此行的领头人,在距离应州府城还有一个时辰左右路程时,他就派知福快马加鞭回季府报信。文二老爷同自家主子关系颇好,当得起主子们到城门口迎接的礼遇。
这一天不凑巧,季宣和还在府衙里办事,季府中只有邵云辰能够出面。他听到知福的禀报,一时愣了愣,稍后才反应过来,二舅亲自过来,可是他不曾想到的。邵云辰稍微整理了下仪容,换上较为正式的衣衫,叫上邱伯段妈妈,再从府内调了几人,迅速赶往北城门。
眼下这个时节,外面天寒地冻,段妈妈让人准备了几个暖手炉,邵云辰思量后,欣然接过。他没有骑马,自己揣着一个,和邱伯段妈妈一起坐在马车上,听着哒哒的马蹄声,刚涌起的心绪慢慢平静下来。
从京城到应州府城,几乎跨过了整个锦朝,真正称得上是千里迢迢,二舅能走上这么一趟,宣和的心意总算没有白费。邵云辰思绪翻飞,战前他大舅也亲自走了一趟西林县,有人惦记着,总归是让人舒服的事,这趟潘明杰没来,倒也没有出乎邵云辰的意料,反而是文卓成的到来,大大超出了他们夫夫的预期。
两地相距实在是太过于遥远,来回一趟起码要花费好几个月时间,不是谁家都有这个能力出行的。出门在外,不比在家中行事,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周全,哪方面出了岔子,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古代出行不易,不是说走就能走的,没点经济能力,出门远行那就是遭罪。
邱成时间算得很准,邵云辰到北城门没多久,就看见一个车队出现在他的视线当中,有些远,还看不清楚。他估摸着这个车队应该就是他要等的车队,随手示意马车再往前一点,找到合适的位置,静静地等候着。
城门前等候家人归来的可不只邵云辰一家,商队三家人都得到了消息,同邵云辰一样,每家各占了一个地方,正翘首以盼。
哒哒的马蹄声渐行渐近,车队打头的镖师和第一架马车已近在眼前,等到自己相等的人,相关人等呼啦啦一拥而上,激动之情简直无以言表。远行的风险太高,能平安回来就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
邵云辰掀开马车帘子往外张望,车队前面都是商队人员,直到这部分车马进了城,他才在车队中间段看到季家人和文卓成一行人。等到自己想等的人,邵云辰随即便步下马车,迎上前去。
邱成提前接到了讯息,引着文卓成他们一行人驶离车队,都到了应州府城,就没必要再与商队共同进退,他早先就和商队负责人交代过,见到他们出队,商队人员仍旧按部就班往前行,一点都没耽搁。
邵云辰来到文卓成马车前,恭敬地说道:“二舅,今天不是府衙休沐的日子,宣和还在府衙里忙着府务,只我一人迎接,望二舅不要介怀。”
话落,邵云辰示意邱成将几个暖手炉递给两个外甥,他则亲自拿了一个,送到文卓成手中。
“都是自己人,用不着这么讲究,十来年不见,怎么反倒客气上了。”换成其他人,文卓成还会客气一二,自家外甥吗,他从来不知道客气二字怎么写,对于外甥君郎,他也是爱屋及乌,拿对待外甥的态度对待他,“走吧,对我用不着那套虚礼,外面怪冷的,别冻病了。”
邵云辰从善如流,确实,大冬天傻傻地站在城门官道边上,挺没意思的,他便随了文卓成的意,一行人重新启程。
季府第三进院落一直就没启用,按说那属于后院的范畴,不该留作客院。季府情况特殊,不存在女主子,邵云辰这么安排倒也没太过失礼。
本来,前院足够安置文卓成爷孙三人,只是前院人来人往,住在那里很难有清静的时候,未免扰了三人的休息,邵云辰干脆将他们挪到了第三进院子。那里有小厨房,稍微整饬一下,就能开伙,三餐间隙想吃点什么,也不用劳烦大厨房,二舅他们吃用定能更加舒心一些。
舟车劳顿,文卓成爷孙仨洗漱一番后,就各自歇下,午膳早在途中就已经用过,现在他们最需要的是好生休息。邵云辰不是愚钝之人,将一切安排妥当后,就留下文卓成三人自行休息,他则开始准备晚上的接风宴。
“爹,听说来了两个小表哥,我和弟弟能和他们一起玩吗?”季宁悠两兄弟来到季家近两个月,原本蜡黄的脸色不再,身量也不再像原先那么瘦削,已经有了些这个年纪该有的活泼。
“嗯,晚上就能见到小哥哥们,别玩疯了。”眼下邵云辰有很多事要忙,却也没有不耐烦,很是细心地回答大儿子的疑惑。
“爹,我也要,跟小哥哥玩。”季宁然不甘落后,嚷嚷着他也要参与。孩子小,忘性就大,季宁然显见得比季宁悠更快地适应了新家的生活。
“好,好,晚上就让你们玩个够,爹现下有事要忙,你们自个玩去。”邵云辰示意平嬷嬷将俩孩子带下去。
季宁悠和季宁然有些不舍,却很听话,和邵云辰告别后,才有礼地退下去。两个月来,两兄弟学的最多的是各种常规礼节,不是邵云辰刻意为难他们,而是再过不久,他们就得被放到台面上。失礼对两兄弟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容易被人背后言说,传进两兄弟耳中,对他们的成长并无好处,听多了指不定还会平地起波澜,这并不是季宣和夫夫希望看到的。
季宣和得到二舅来看他的消息,尽快处理了当天的事务,一到下衙的时间,就准时回府。晚上的洗尘宴,季家没有邀请外人,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了一顿厨师精心烹制的家常便饭,倒也其乐融融。
季家主子没几个,季宣和夫夫同甄老夫子和文卓成一桌,文梓辛和文梓午以及季宁悠季宁然两兄弟另置一桌,四个小家伙,最大的不过七八岁,最小的才三岁,特别是文梓辛文梓午两个堂兄弟,平时锦衣玉食惯了,胃口并不怎么好,看着两个小表弟吃得欢,两人随之食欲大增,一时间筷子纷飞,你来我往间一碗米饭就下去了,还嚷着要嬷嬷们再给添一碗,吓得服侍的两个嬷嬷好言好语一阵劝说,才打消了两人续碗的念头,换成每人一碗汤才作罢。
规矩越大,越显得死板,文府的规矩多沿袭自未分家前的文府,用膳期间,大部分时候都是鸦雀无声,开言也只是长辈们的权力,小辈们除非特别得宠,要不然都没他们说话的份。服侍文梓辛的何嬷嬷和伺候文梓午的郝嬷嬷,两人矗立在自家小主子身后,默默观察着季府的行为处事。
显然季府规矩是有的,只是没有大家族那么一板一眼,轻易不得逾越一步。在这样的人家生活,主子们能松快不少,这也就是主子少的门户才有这个条件,一旦主子多了,自然规矩就多,不然无规矩不成方圆。人越多,越难以管束,必须有规矩加以束缚,才能维持一大家子大面上一碗水端平。
两人心中清楚,自个服侍的小主子在府中不算得宠,这次能出来,还是托了老爷的福,希望两个小主子能抓住这次机会,在老爷面前多多表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