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桃源农家日常-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常喜乐在桃源村的地位越来越高了,在本村还罢了,外村人见了都要领着自个孩子过来磕头。好像拜神仙一样拜他,美其名曰想要沾一点仙气。
  就连宋挽呈都忍不住唏嘘叹道:“我原本只以为你比普通人稍微聪明了那么一点,没有想到你竟然能耐到这地步!”
  脱粒机出来的时候,宋挽呈也在那试了半天,他虽然从不曾做过农活,却也是见过的怎么一回事的。平日没少写一写感叹农人辛苦的诗句,虽然不及《锄禾》那般经典,却也十分精彩,并非一写文人的无病呻吟。
  所以宋挽呈一试就知道此物一出,会带来多大的震撼,此会造福所有天下人!
  当时他就震惊得连头都忘了用布包起来,稻草屑飞了他一脸。
  他从前总想着,只有走入官道,才能最大限度的为民办事。可如今他才知道从前的他有多狭隘,至少常喜乐做的这些就是他拍马不及的。
  常喜乐被夸得十分不好意思,虽说这东西花费了他不少心血,可还真不是他首创的,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偏偏因为钱家之事,他不敢再把所有功劳都推到不存在的书籍上。
  “我是农人出身,在这上头比普通文人灵光也是理所当然的。”
  宋挽呈一副我读书少你别骗我的表情,“你我兄弟二人说话还这般客气,你年纪这么小怎么言语谨慎得跟个小老头似的。年少轻狂的劲怎么都没有在你身上体现?”
  常喜乐不想与他继续说这个,转移话题道:“现在正是农忙时候,这一阵子都没法上课,宋兄为何不回县里与家人团聚。”
  宋挽呈不乐意了,“常弟这是急着赶我走?”
  常喜乐失笑,与宋挽呈接触越深,越发现他不仅学识渊博还很是风趣幽默,与其他喜欢摆着正经脸以示稳重的读书人很是不同。
  “宋兄不会是和家里闹矛盾了吧?”
  宋挽呈斜了他一眼,“我是那样的人吗!不过是想瞧一瞧秋收是何景象罢了。况且过两日我的妻儿就会过来,我现在回去不是白奔波吗。”
  常喜乐诧异道:“怎么之前不曾听宋兄提起,嫂嫂他们又是女人又是孩子的过来,得到县里去接才好,怎么能让他们自个过来啊!”
  宋挽呈摆摆手,“无需这么麻烦,平日你嫂子也经常自个带着孩子回娘家。况且我是让熟悉的人把他们送过来的,不会出什么事。现在大家如此忙碌,没必要为我这小事操心。”
  常喜乐听这话立马明了,这是宋挽呈不想麻烦大家,在这个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候为大家找事。因为宋挽呈要是回县城,里正必是会让村子里的极为壮丁一同护送的。
  “你要是提前说,让我二哥回来的时候捎带着也成啊。嫂子来多久?你现在住的那房子成不成啊?还有……”
  宋挽呈连忙打断,“哎哟喂,你一天想这么多事也不怕年纪轻轻头发都给掉光了。这些小事你就别愁了,我看着你我都觉得累。我又不是废物一个,哪里用得你一个小屁孩去操心这些。你放心吧,之前里正就让人把那小竹楼弄了一遍,后来我自个也捣鼓了一番,如今那里比我自个家住得还舒坦。”
  常喜乐听此也就放下心来,他被宋挽呈这么一说也发现自己操心过头了。
  “那便好,只是不知嫂子这次过来是打算常住,还是只过来瞧一瞧?”
  宋挽呈笑道:“这次住下除非我走了,否则她是不会离开的。我老娘总想趁着我还年轻,多抱几个孙子,我家一直人丁不兴旺,这是老人家的心病,所以直接就把你嫂嫂赶过来了。”
  这里的女子都是嫁人以后,都要在家照顾公婆,哪怕丈夫去了外地,也得留在家中,美其名曰替代丈夫尽孝。
  常喜乐一直觉得这样非常残忍,如今见宋挽呈小两口还有孩子能一家团聚,也为他们感到高兴。
  “等嫂嫂来了,我们为她接风洗尘。”
  宋挽呈毫不客气应下来,“我早就惦记你家的饭菜了,这次可算逮着机会。”
  常喜乐没好气道:“好像平时你没来过似的。”
  宋挽呈也是吃货一枚,而且脸皮极厚,完全没有读书人的矜持。
  他自打在桃源村混熟以后,经常跑到各家中去蹭饭吃。明明里正都安排好了,人家就是喜欢到处乱窜。而且最喜欢去的就是他们家,半个月有十三四天都在他们家。
  “对了,我们可得说好,我妻儿都过来了,你那地里的棉花得给我匀个十斤八斤的。”
  常喜乐十分大方道:“我给你五十斤,到时候帮你弹三床被子和褥子,一床你和嫂子用一床给我那没见面的小侄子还有一床给伯父伯母,剩下的织成布制作成衣,让你们也试试棉花织成的布穿起来是什么样子。”
  这个时候常喜乐之前带回的棉花籽也种成了,白绒绒的花朵让从未见过的桃源村人瞧着非常的新鲜。都纷纷那说要不是常喜乐说这能玩意能织布,做成被子,他们还以为这东西就是普通的花朵。
  常喜乐之前虽然只是种了一亩,可在精心照料之下一亩也能产两百多近三百斤,虽远不如现代,可这个结果常喜乐已经非常的满意了。毕竟后世的种子都是进行改良过的,产量肯定是不能比的。
  而常家人之前担心的轮作会因为过度使用土地而造成贫瘠的情况也没有发生,之前跟着一块这般做的,都获得了丰收,甚至比从前还要好几分。如今村子里的人都等着秋收之后,就开始种植油菜花,又能给家里添点进项。
  宋挽呈听这话也十分高兴,他虽不知这东西有多好,但知道是裴家带来的,朝廷还想着以后推广开来,就明白必然是好东西。他现在能第一批使用,亲身体会这玩意的好坏,自然乐得很。
  不过言语上却客气道:“这怎么好意思,你本来就没多少,我再拿走这么多,岂不是让你们不够用了。”
  常喜乐挑眉,“那好,就给你十斤吧。”
  宋挽呈连忙道:“别,别,为兄知道错了,记得,五十斤,一斤都不能少。”
  说完拔腿就跑,生怕常喜乐会反悔似的。
  没过两天宋挽呈的妻儿果然来了,同行的还有常喜盛。
  说来也并不算巧,自从宋挽呈到桃源村当夫子,常喜盛隔三差五的就会给宋家送东西。全都是村子里出产的土货,虽然都不是什么值钱东西,可让宋家心里十分熨帖。
  因为宋家如今没有壮年男丁,虽然还算富足却十分简朴,家里只雇了个粗使婆子干些杂活,没有小厮之类的。所以宋家若有个什么事,需要壮丁去做的,比如修房顶啊等等,常喜盛都会派手底下的小工去帮忙。
  宋家人之所以肯把宋挽呈的妻儿送到桃源村,一来也是根据常喜盛的表现,觉得桃源村是个不错的地方;二来也是因为有常喜盛的帮衬,觉得不需要将宋挽呈的妻儿留在身边伺候。常喜盛和宋家走得勤快,现在常喜盛的功课都是由宋老爹亲自指导的,常喜盛现在成为宋家两老半个儿子了。所以宋挽呈的妻儿要来桃源村,自然瞒不过常喜盛。
  两老都十分开明,也想再抱孙子,就把宋挽呈妻儿赶到宋挽呈身边。
  宋挽呈自己都没有想到,他来到桃源村教学,会有这么多收获。
  宋挽呈的妻子叫做宛娘,是个非常贤淑的女子,又十分能干且有主意能撑得起家的,这才能让宋挽呈这些年如此逍遥。
  宛娘一看到那小竹楼也十分喜欢,她在公婆和丈夫的熏陶下,比普通人家女子要更加诗情画意。
  而宋挽呈的儿子宋玉息则完全被常昱制作的小水车、小弓箭等小玩意吸引住了,尤其看到常喜乐给常昱买的小马,直接就追着跑,对陌生地方的恐慌感立马消失了。
  小马是常喜乐委托沈家商队从别国带回来的,虽然不是什么汗血宝马,可品种非常的好。
  这马是常喜乐在常昱生日的时候送的——常昱具体生日几何并不知,便以捡到他的那日算的。常昱对小马爱不释手,每天都要骑着他的小马跑一圈。其他孩子眼馋得不行,可常昱不会分享不说,那小马也是有脾气的,除了常昱和常喜乐,谁也不让靠近。
  宋挽呈看着自个儿子屁颠屁颠的跟在瞧都懒得瞧他一眼的马旁边献媚,心里不由想要扶额,可又觉得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太不尽责,因为他这才反应,他似乎没有送过什么东西给自己的儿子,也不曾好好相处过。还不如常喜乐一个小小少年,真是让他惭愧不已。
  常家为宛娘和宋玉息接风洗尘,里正也来了,表达对他们的重视。虽然里正在宛娘眼里不算什么大人物,可能这么重视他们母子还是非常意外的。毕竟在别处,对女子都颇为轻视。她不过是个秀才公的娘子,不是诰命夫人,所以极少会像这样,把她当做贵客上门,当地地位最高的人都会过来迎接。
  常家的东西是有名的好,几位嫂嫂在常喜乐的指点下,以及有条件琢磨的情况下,如今那饭食可是村子里一等一的好。家里有喜事的都喜欢邀请常家媳妇去帮忙搭把手,而家里有姑娘的,家境又还不错的,若有机会都想送过来学一下这灶上的手艺。
  日子有奔头了,大家就开始想着怎么享受生活了。
  宛娘看到满桌的美食当场就给愣住了,完全没有想到农家饭食竟然会这么好。
  她虽也是小富之家出身,可也知道乡下饭食是怎么样的,这完全颠覆她的认知。之前宋挽呈不是没有提过,可固有的观念让他们产生偏见,并没有真的相信,只以为宋挽呈为了让他们不担心,而故意这么说而已,没有想到果真如此。
  尝一口,那可真是美味得很,竟是不比饭馆里的差!
  而让宛娘没有想到的是,她融入这个村子,竟是从饭食开始。因为喜欢所以去虚心请教,一来二去,就跟大家混熟了。
  原本来到这里还十分彷徨,毕竟是完全陌生的世界,尤其从小在城市里长大且不常出门的宛娘一直以为乡野村夫是很粗鄙的,可桃源村完全改变了她的想法。
  这里的人虽然没有城里条件好的人家那样生活得精致,却同样知道如何享受生活。他们的日子过得安逸而满足,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你只要站在这一片土地上就能感受到大家的热情和希望,这种氛围也让自己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桃源村短暂的生活,一直深深的刻在宛娘的脑子里,哪怕以后成为高官夫人,享尽荣华,也难以忘怀那段美好时光。
  
  第61章 免税 
  
  常喜乐虽然在秋收之前就将脱粒机制造出来,可普及力度却并不大。除了桃源村,也只有几个富足的村庄和地主们有能力购买。
  主要是因为成本比较高,里头还涉及铁器,且所需要的铁还不少。制作的时间又比较长,这东西才刚推出来没多久,还来不及扩大生产。
  铁器是被朝廷管制的,若想要打制东西少一些还罢了,想要大量制作是不行的,必须得经过请示。确定制作的东西是做什么用途,并无歹意,这才会批准。
  而菜刀、砍柴刀一类的凶器,购买时都是要登记在册的,每一家还有限额,有钱也不可多买。不过随着国家日益安稳,限制也越来越少。从前局势紧张的时候,甚至还出现过五户甚至更多户人家共同一把菜刀的情况。
  县里铁匠铺规模小,而且只是会打些最常见的铁器,比如锅、菜刀什么的。常喜乐所要的对他们来说实在太为难,没有精力和财力去实验去支撑,只能拒绝了。
  所以常喜乐还得委托沈百里,让他在府里帮自个寻技艺比较高超的铁匠铺帮忙打造所需要的东西。因为是新鲜物件,什么都得重来,还得琢磨,难度比打造常见铁器要难得多,一开始要价也就极为高昂。
  虽说最后常喜乐一分钱不用掏,全部都有裴家给包圆了,可也就造福了整个桃源村,村子以外的人想拥有就得付出大价钱。不少人听到了价钱都唬了一跳,纷纷摆手拒绝,反正那稻床也挺好使,还不如多花点力气。就连那些地主不少人都舍不得买的,觉得还不如雇佣人,反正钱给了累的也不是他。
  脱粒机造出来的时间也短,名气还没能散播出去,所以买的人虽有,却暂时不是太多。
  裴家这般大方赠送稻香村这么多价格不算便宜的脱粒机,也是另有所图。
  他们打算将此物送到御前,虽不是他们制造,可如此利民利国之物,不管谁送上去都会连带的得到嘉奖,只需看桃源村原来的县令如若飞升便是知晓。果然,此物一送上去,皇帝十分高兴,在殿上连叫了几声好。
  如此便是罢了,退朝以后,竟是亲自在宫里头实验起来。皇帝高兴得得意忘形,差点没把手都给搅进去,所幸旁边的太监反应快。
  不过皇帝并未因此而恼了,依然高兴不已,连续几晚都宿在丽嫔那里,其意不言而喻。
  前朝和后宫从来是分割不开的,如此也是在表明皇帝对裴家这一派的欣赏。裴家虽然没有直系亲属在朝中为大官,可生意做得这么大,自然有自己的党派,钦差便是在此派系之中,而如此一来也就共同受益。
  常喜乐之前从府里归来,就曾试探过钦差。
  他委托常喜盛将沈家从海外带回来的稀罕物件送过去,叮嘱常喜盛送礼之时需多解释一句,这些都是沈家商队带回来的东西,对方立马就会明白。
  常喜盛一直搞不懂文人之间为何如此喜欢拐弯抹角,若是其中一个没有反应过来岂不是鸡同鸭讲?可他深信常喜乐不会胡来,心中虽然疑惑却也照做了。
  钦差收到礼物,一听到常喜盛那话,心里就明白了,便是道自个没少在沈家买些新鲜玩意。常喜乐听此心里舒一口气,所幸不是对敌,否则可就颇为麻烦了,必须得舍掉一边。
  如此一来,皆大欢喜。
  常喜乐之所以会让裴家领这个功劳,也是助他们这一派系一臂之力,以达到惠己目的。
  他现在虽说不至于和这一派系牢牢绑捆在一起,但是只要去科考,就会被打上烙印。所以不如一开始就示好,这一派系的壮大对他也有利。至少他目前看到的,这一派系的人感官都很不错,都是干实事的。
  反正这玩意肯定是要传出去的,还不如趁此机会让自己这一派得利。
  当今的皇帝非常注重民生,只要对民生有益,都会得到极高的嘉奖。
  而裴家也没有让他失望,不仅与他签订合约,内容半点没有让他吃亏,甚至是主动让利。裴家一个商家能做到这般地步,果然有着长远的眼光。
  合约里表明但凡从裴家这里销售出去的脱粒机,反虽非桃源村所致,所得的利润他都能分三成。不仅如此,还会保证每一架脱粒机都会标志上打上去桃源村品牌标志的符号,只是没有桃源村所制的拥有独特编号。
  裴家还上下活动,将他们这一派系的官员弄到稻香县里来。此官员是有名的清廉,且是个脑子清楚干实事的。此举不仅是为了方便常喜乐,给他寻个靠山,也是想从常喜乐身上获利。
  常喜乐如此年幼就能在短短时间里干出别人一辈子也无法做到的事,他的生命还有那么长,以后必是还会有所建树,那掌管稻香县的官员也会跟着受益,是个历练的好地方。
  如今的稻香县想要进来做官已经不容易,因为不少人都有裴家那样的想法。尤其看原本稻香县的县令升职得如此快,心中更是有了几脚。
  原本一个被人瞧做是蛮夷之地的小县城,转眼之间就成了炙手可热的地方。裴家还是花了不少力气,才将这个名额争取到。
  现在的桃源村已经变得不一般,它已经在皇帝面前挂了号,甚至常喜乐这个名字皇帝都是知晓的。
  虽然常喜乐为了淡化自己的存在,将所有功劳都放在整个桃源村上。且这些农具,也确实是他和几个木匠一同研制出来的。可皇帝并不是傻子,虽是穷山僻壤却从不曾脱离他的掌控,自然知道其中最关键的人物。
  不过他并未言语,加之裴家在常喜乐的叮嘱之下并没有提过他的名字,而是将功劳放于整个桃源村头上。
  裴家还不忘适时拍马屁,称道:良国农人就这般聪明能干,一切都是皇帝皇恩浩荡所赐。有如此吉兆,国家必定会繁荣昌盛,皇帝必是会成为流芳百世的千古一帝。
  这些话都说到了皇帝心坎里,不管里头掺了多少水分,可好话谁都爱听啊。况且这些东西确实不凡,将会极大推动农事发展。
  皇帝是个赏罚分明的,直接大笔一挥,整个稻香县农田减免五年年赋税,桃源村减免二十年赋税,免除所有人的徭役。而常喜乐也被单独挑出来,能享受比之前十倍的田地免税权,若以后功名再进一步,又在此原有基础上增添十倍,直至其不在人世间。
  这下子整个稻香县都沸腾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虽然皇帝登基一来,就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赋税,以便休养生息。可这世的产量低,赋税依然成为农人极大负担,更别提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