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奋斗在激情年代-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兄妹俩进了屋,赵明月看见父亲还坐在灯下抽旱烟:“爹,你还没睡?”
  胡年春对女儿说:“我和你爹等你呢,跟你商量个事。”
  “噢。”赵明月坐到桌边。
  赵明朗也跟着坐了下来。
  赵顺生将手里的旱烟拿下来,在桌腿边磕了磕,随口问:“明月今年十七了吧?”
  赵明月有些意外,爹怎么会提到年纪的事,她还没回答,胡年春已经答话了:“十一月份就十七周岁了。”
  赵顺生说:“你娘十七岁已经生了明亮了。”赵明亮是她大哥。
  赵明月明白过来,这是要给她说今天罗五婶过来提的事呢。
  赵明朗说:“爹,现在新社会了,女的要二十岁才能领证呢。”
  赵顺生说:“二十领证就二十,我也没想让你妹妹这个独女这么早嫁。不过咱们可以提前说个好人家,你没看见那么多姑娘早就订了亲了?姑娘嫁人要趁早,晚了就要被人挑了。”
  赵明朗哈哈笑:“我妹这样的姑娘,只有她挑人的份,哪有人挑她的。”
  胡年春将门拴好,走到桌边来:“那也要趁早,等以后好点的人家都定下来了,到时候可选的就少了。”
  赵顺生说:“明朗你去睡吧,别在这插科打诨。明月啊,今天罗五婶来给你说媒了,让你妈跟你说说,看你自己乐意不。”
  胡年春说:“那户人家是隔壁成家村的,那个小伙子你应该也见过,就是村支书成茂林的大儿子,成永刚,今年秋天验兵的时候就会去当兵了。小伙子上过高中,今年十九了,比咱们明月大两岁。我看到过,长得高高瘦瘦的,挺精神的小伙子。”
  赵明朗说:“哦,成永刚啊,我认得,比我低一届嘛,上小学的时候还拉过屎在裤子上呢。”
  赵明月忍不住“噗嗤”笑出了声,她怎么没听说过这回事。
  赵顺生喝了他一声:“鬼崽子,会不会说话,不会说就滚蛋。”
  赵明朗嘟囔:“我只是实话实说,他小时候那么笨,长大能聪明到哪里去?我是怕咱妹妹嫁人不淑。”
  胡年春说:“他都能上到高中,也是个文化人了,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赵明朗说:“这可不一定,你看赵小米就知道了,她比我妹妹聪明?还不是因为有个好老子。”赵小米是赵金云的女儿,跟赵明月是同班同学,成绩很一般,推荐上高中的时候,村里只有两个名额,其中就给赵小米占去了一个,另一个给村里一个贫农成分的同学占去了。
  赵顺生叹了口气:“人家根正苗红,不嫌弃咱们家的成分,马上又能当兵了,以后就能吃国家粮,明月要是嫁过去,以后就跟着享福了,没什么不好的。”
  这个倒是事实,他家成分虽然不算很差,但他爹赵顺生是个臭老九,这两点加起来,就被人给比下去了。赵明朗不再说话,他自认为什么都不比成永刚差,但是让女孩子挑,估计都是先挑成永刚才会考虑他。
  胡年春说:“就是啊,汪长福家的二妮跳着脚板想要嫁给他,还准备托罗五媳妇去说媒呢。但是罗五媳妇还没去说呢,成家就先找到她了,让她来咱们家说媒。”
  汪长福家的二妮就是汪秋兰。
  赵顺生笑看着女儿:“明月,你自己说说,你愿意不?”明显是很满意的。
  赵明月笑了笑,非常干脆地说:“不愿意。”一点扭捏也没有。
  赵顺生和胡年春两口子对视了一眼:“咋咧?咋不愿意?”
  赵明月说:“我还小呢,不想这么早就说人家。成永刚我见过,我不喜欢。”
  一时间大家都静默了,没人说话,赵顺生看着女儿,拧起了眉头。
  过了一会儿,胡年春说:“那我去跟你五婶说,说你觉得自己太小,现在还不想说?”
  推托年龄小,自然是最好的借口,又不伤人,也给自己保留了几分情面,上辈子赵明月就是用的这个理由拒绝的,但是她不想重蹈覆辙,绝对不能给成永刚任何希望,她摇着头说:“我不喜欢,就说我不愿意。”
  屋子里三个人都看着赵明月,赵顺生说:“这不大好吧,这样对他对你都不太好。”这样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了。
  “没关系,就这么说吧。反正我是不可能嫁给成永刚的。”赵明月说着站起来,“我去睡了。”
  父母都叹了口气,这是他们唯一的女儿,所以也格外宝贝些,也比较由着她的性子去。胡年春小声地说:“我明天去跟罗五媳妇说吧,就说咱们明月觉得自己家里条件差,配不上人家,不愿意。”
  赵顺生叹口气:“行吧。”
  赵明月回到自己房间,点了盏灯,又去厨房锅里舀了水,然后去洗澡。她天生爱干净,每次母亲都会给她预备一大锅水洗澡。就是条件太过简陋,洗澡只能在木盆里,这让赵明月有点想念浴缸和喷头。
  不过也就是一闪念而已,没有什么比重新活一次来得更美好,哪怕物质上一无所有。
  赵明月躺在床上,想起今天晚上见过的沈旭跃,不禁感慨万千。她曾经悄悄爱慕过沈旭跃,那是她情窦初开时第一个喜欢的人,他帅气、有文化、有思想、懂礼貌,很难叫人不喜欢。赵明月曾经以为,沈旭跃之于她,就是那天上的太阳,自己是一轮月亮,两个人如同太阳和月亮一样,永远也没法交集,所以她也就只是悄悄地爱慕,从未将这份感情说出口,也从未给任何人知道过。
  沈旭跃的父亲是老一辈革命家,曾经位高权重,运动来后,沈父被隔离审查。沈旭跃因为父亲的关系,也只能跟着大家一起下乡改造。
  后来运动结束,沈父平反,沈旭跃也回了城。赵明月以为沈旭跃会走仕途,但是他很早就下海经商,成为行业内的翘楚,他的企业后来收归国有,他就成了国企的老总。赵明月自己创办的事业,在海城也算是数得上名号的,但是跟沈旭跃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商业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赵明月和沈旭跃的公司还有过业务上的往来,两人后来还有过数面之缘。就在沈旭跃风头最旺的时候,国内发生了一起特大船难,一辆豪华游轮在海面上发生船难,船上63名游客失踪、死亡,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而这艘游轮的主人,便是沈旭跃。沈旭跃作为负责人,被直接问责,因为责任重大,最后竟锒铛入狱。
  赵明月非常替沈旭跃惋惜不平。据说当时是沈旭跃的妻子邀请朋友在海上开豪华派对,邀请了一两百人,混乱中有大半游客逃生,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丧生。
  赵明月当时以为,这大概是沈旭跃要经历的一道坎,可能在狱中待几年,出来后依旧还是一条好汉。但是沈旭跃却再没有出来,在狱中心脏病突发,意外亡故。这让赵明月一直意不能平,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命运真会作弄人啊。
  想到这里,赵明月不由得叹了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都不说话啊,好看不好看吱一声嘛,打滚求收藏和留言


☆、第七章 命运

  赵明月以为自己会睡不着,但是却一夜无梦,睡得十分香甜。天才蒙蒙亮时,她就听见了父亲清嗓子的咳嗽声,这是父亲多年以来的起床习惯,赵明月睁开眼睛,听着这熟悉的声音,眼眶不由得有些发热,原来这一切并非是做梦。
  她摸着黑穿上衣服,然后掀开厚厚的麻布蚊帐下床。打开房门,大门已经开了,母亲也起来了,正提着鸡笼子往外走,看见闺女:“明月,怎么就起来了,不多睡会儿?”
  赵明月已经很久没有睡过这么好的觉了,从七八点就开始一直睡到早上五点,这么长的睡眠,这么安静浓黑的夜,质量之高就别提了。她笑了笑:“我已经睡醒了。”她走到厨房,准备去挑水,发现水桶已经不见了,估计是父亲挑水去了,“妈,我爹去挑水了?”
  胡年春说:“嗯,你去把咱家菜地浇一浇吧。”
  “好。”
  外面天色微亮,人们都趁着还没到上工时间抓紧种菜浇水,现在田地基本上都收归公有,只给每家每户留了一点自留地种菜。这点土地是非常难得的,关系着全家一年的生计,地很少,大家都极尽可能种一些周期短、产量高的蔬菜,这样才能保证一整年不缺菜吃。
  上辈子父母去世后,哥嫂都进了城,赵明月就没怎么回过老家,她有点担心自己会找不到自家菜地的位置,但是她显然多虑了,纵使过了那么多年,走在熟悉的田野里时,她的脚步还是会自动寻路。
  她走到菜地边,用长柄水瓢从水塘里舀水上来,泼浇到菜地里,现在是五月,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每天只需浇一次水,等到骄阳似火的七八月份,那就需要早晚都浇水了。蔬菜都是水养出来的,缺水的蔬菜都干巴巴的,特别老,有水滋养才会水灵灵的。
  赵明月正浇着水,有人挑着担子从那头过来了,对方看见她,冲她羞涩地笑了一下:“你好早。”
  赵明月抬头一看,发现居然是于有清,他们同村的,也是赵明月的同班同学,她笑了笑:“你也不晚啊。”
  于有清低着头,走到水塘的码头边,将桶子沉进水中,装满水提上来:“我去浇水。”他家的自留地在上头的坡地上,水瓢浇不到,只能担水上去浇。那儿的地相对于水边的地来说,要贫瘠不少,也比较难伺候一些。
  赵明月看着于有清高高瘦瘦的身影,思绪不由得飘散开来,于有清家里的成分比自己家里还差,是地主。解放前,月亮湾的茶园有一半都是于家的,虽然他爷爷并非是那种为非作歹的恶霸,但是大地主这个身份已经足以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了。他们家便成了月亮湾地位最低的一家,招工、升学这些好事全然都轮不上他们。
  所以尽管于有清十分聪明,但也只能跟她一样,念了初中就没法再升学。于有清的姐姐于有芬是她三哥的同学,长得很漂亮,赵明朗曾经还和她谈过恋爱。有一次一个厂子来村里招工,于有芬的条件刚好符合,赵金云说只要于有芬肯陪他睡,就推荐于有芬去,于有芬鬼迷了心窍,听信了赵金云的话。结果赵金云占了便宜,于有芬也未被招去,还怀了身孕,她悲愤交加,觉得实在太过丢人,便投河自尽了,幸亏被人救了。于有芬的大哥于有义知道这件事,怒不可遏,将赵金云揍了个半死。
  于有芬堕了胎,在家乡待不下去,和她大哥一起跑到新疆去了。于有清参加了77年高考,考上了大学,怀恨在心的赵金云卡着于有清的档案和户口关系不给转,于有清转不了户口和档案,就上不了学,他甚至还跑到学校去帮忙,也未能成功。于有清愤恨难抑,将赵金云打得半死,甚至连腿都打折了,自己连夜逃到新疆,投奔他哥姐去了。
  于有清兄妹几个背井离乡多年,边疆苦寒,环境艰苦,于有清三十来岁的时候,死于一场雪崩,永生没有回归故里。
  那个年代,没有户口档案和介绍信,出门寸步难行,更别提上学和参加工作了,薄薄的一张纸,甚至是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赵金云这样的败类,手里握着一点权利,不知道糟蹋了多少姑娘,阻断了多少人的前程,操控了多少人的命运。
  赵明月看着跟自己一般大小的于有清,十几岁的青涩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瘦得跟豆芽儿似的,家庭成分的压迫,使得这个聪慧的少年沉默寡言。如果早知道那些艰难险阻,全都能规避,他们的命运是不是可以发展到另一个方向?
  赵明月浇好水的时候,于有清还在挑第四担水,两个大木桶将他单薄的脊背压得都弓了起来。赵明月轻叹了口气:“有清,我浇好水了,先走了啊。”
  于有清有点受宠若惊:“诶,好。”两人虽然是同学,也是一个村的,也算是从小看着长大的,但是十几岁的少男男女都是情窦初开、懂得男女有别的年纪,像赵明月这种坦然叫对方名字打招呼的非常少见,起码于有清就不敢亲昵地叫赵明月的名字,要叫也是带了姓的叫。
  回到家里,父亲兄长都在准备去队里登记上工了。这个年代,农民跟工人一样上班,早上六点多出门干一小时的活,收工回来吃饭,上午出工三小时,下午也是三小时,干完这几个小时,就可以休息了。
  说起来其实是很清闲的,毕竟农村真正忙的时候只有那么一段时间,出工的时候,人到了就好,至于干多少活,全凭个人的自觉了。所以一些偷奸耍滑的人,每天都是在磨洋工,背个锄头下了地,队长来的时候就干两下,没人监督的时候,就跟一群打嗝放屁,到点就走人,典型的出工不出力。
  尽管知道是磨洋工,这种情况还是得去啊,不去就没有工分,没有工分就没钱没粮。
  不是农忙时节,赵明月就不用下地,她每天的工作是去生产队的席场编席子。编席子的材料是芦苇,苇杆被揭苇手用刀子破成厚薄均匀的苇片子,人们再将苇片子编织成苇席,苇席的作用很多,可以铺床、晒粮食、做遮雨棚等。
  干这活的都是女人:家庭主妇、年轻媳妇和未出嫁的姑娘们。三个女人一台戏,他们这儿干活的就不只三个女人了,三十个还有多的,所以总是非常热闹的。
  赵明月去记分员那儿登记完,看见已经有几个姑娘小媳妇在忙活了,已经在干活的于有芬冲她打招手:“明月,过来我旁边,一起说话。”
  一个小媳妇看着赵明月说:“明月你昨晚怎么没去看电影,我昨上午不是跟你说了吗?有人可是等了你老半天啊。”这个小媳妇是罗五婶家的侄媳妇,叫成美来,隔壁成家村嫁来的,跟成永刚是同村的。
  赵明月想了想,记不起来有那回事了,便歉意地笑笑:“昨天去打柴的时候摔了一跤,脚有点痛,就没去了。”
  成美来惊讶地看着她:“摔了啊?不严重吧?”
  赵明月摇摇头:“今天好多了,没事。”
  成美来说:“你还真是勤快,还自己跑去打柴,让你哥去啊。小岗山多远呀,七八里地呢,挑几十斤的柴,我都觉得累,你一个读书人,没干惯重活,怎么一样受得了啊。”
  另一个媳妇笑着说:“照我说,明月就该好好在家养着,别跟我们一样,弄得黑不溜秋、五大三粗的,到时候找个好婆家,这些粗活就都不用干了。”
  这要放在以前,赵明月指定羞红了脸,但是今天她只是大大方方地笑一笑:“现在新社会了,妇女都解放了,哪有不干活的道理,谁来养活我们呀。政府不是说了嘛,妇女能顶半天边。”
  成美来拍着手笑道:“你们瞅瞅,明月这丫头的嘴皮子越来越利索了,将来有得她的冤家受的。”
  一起干活的小媳妇嘻嘻附和:“明月长这么漂亮,又有文化,哪个冤家都乐意啊。”
  赵明月知道,女人们在一起嘛,不就是聊这些家长里短的事,说些凑趣逗乐的话,没出嫁的姑娘总是已婚妇女调侃的对象,她也不见怪,走到于有芬身边去干活了。
  成美来就笑道:“你们俩姑嫂又凑到一起去了。”
  于有芬脸上飞起了红云:“美来嫂子别开玩笑了。”她和赵明朗的恋情并未公开,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总会给人发现的。
  于有芬家里条件比赵明月家里更差,虽然她家人口不多,只有兄妹三个,都是成年的全劳力。但是这个年代,劳力多并不占任何优势,劳力多,就意味着吃得也多。队里分的粮食大头都是按人头分的,小头才按劳力分,像于家这样的情况,分得的粮食完全不够吃,每年都要吃大半年的红薯才能扛过来。
  他们家成分低,家里又穷,于有芬的大哥于有义虽然一表人才,但是二十七岁了还没说上亲。这要放在以后,二十七岁还正年轻呢,着什么急啊,但是这个年代,二十七就意味着是大龄青年、超级剩男了。赵明月记得就是这一年年底,于有芬出事之后,就跟着她大哥于有义离开家乡,兄妹俩跑到新疆去谋生去了,后来于有清也去了。于家就只剩下了两位老人,老年又遭遇丧子之痛,晚景相当凄凉。
  于有芬是个很文静懂事的姑娘,手脚麻利、干活利索,话很少,大约从小就被父母训诫言多必失,加上那样的家庭成分,也活泼不起来。赵明月一直以为三哥会娶于有芬的,结果赵金云横插了那么一脚,酿成了那么大的悲剧,差点连命都丢了。
  于有芬本人固然有些虚荣,不够自爱,但是她这样的出身,恐怕比谁都想改变命运吧,这个年代,只要跳出农门,全家人的命运都会跟着改变,她太急功近利了。结果她没能改变命运,还被命运狠狠地愚弄了。
  那赵金云简直是死不足惜,赵明月恨恨地想,这一次,一定要阻止这个悲剧的发生,赵金云这样的跳梁小丑,已经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八章 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