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花蕾绽放-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天吃了早饭后徐家一家就过来了,李蕾又收获了二十块的压岁钱,李妈招待他们一顿后,徐大娘说过几天她家请一顿。过年就是你来我家吃,你家再请客的时候。
李蕾听着爸爸和徐大爷聊着大棚的事情,今年还是过了十五之后开始烧火育苗,李蕾家带着徐大爷家大棚的苗,所以今年要多种很多。女人们依旧在厨房忙着,看着烟熏火烤的,李蕾选择看孩子。
今年冬天爷爷奶奶和大胜哥住在外屋,就是原来的客厅,李爸担心冷着他们,就安了一个炉子,外屋毕竟暖和还大,他们就在那烤着炉子说话,旁边是瓜子和水果。
李蕾姐弟和李旭就在那吃糖和瓜子什么的,还说着要去哪里玩的事。李蕾知道徐成明天要跟徐大娘去他姥姥家的,徐成又说着能说多少压岁钱啦blabla。李旭就有点不淡定了,谁不希望多点啊!李蕾就跟他说,等你跟妈妈回老家之后也会有很多人给你的。李旭听到这里才不对徐成那么羡慕嫉妒恨了,小屁孩还眼气别人呢。
吃完饭李旭和徐成出去捡小炮仗了,李蕾想着又长大一岁了,应该不用担心了,就没跟出去。话说,吃完饭了好困呢。
初三的时候李爸李妈又去了房东家,正好把租金交了,还是一个月三十块钱。
房东家里的儿子一家回来了,很热闹。李蕾以前没有跟他们打过交道(你那是那么小懂什么),现在看到了,跟他们也没什么说的。房东邢爷爷的孙女看着似乎有点瞧不起他们这些农村的小孩,所以李蕾也不热脸贴人家冷屁股了。呆了一会就带着李旭回家了,后来李爸自己在他们家吃饭了。
初四的时候赵叔夫妇带着宝宝来李蕾家串门了,还拿着一些水果啥的,给老人带的麦乳精。他们是来谢谢李爸李妈的,住院的时候多亏邻居们的帮忙了。李蕾看着赵叔赵婶都是老实人,自从来这里之后,赵叔就干着临时力工,一米八的个子看着挺有力气的,赵婶在家带孩子。
他们是从隔壁市的农村过来的,家里也是过的不宽裕,赵叔家里还有兄弟,他就出来找个活干,不是说‘树挪死,人挪活’嘛,没想到发生了那样的祸事。听着赵婶跟李妈说,现在晚上压煤泥都可注意了,大人抵抗力还行,就担心孩子受到影响。
男人们聊着工作什么的,过后听李爸说,来这里打零工的真是不容易啊!当初自家可比他家好多了,起码进了矿井。
李爸晚上跟李妈商量,要不等大胜走了,家里忙不过来的就让小赵过来帮忙吧,本来来这打工的就不富裕,这回遭了一回罪,就更紧吧了。
李妈想着雇谁都是雇,也就同意了。李爸跟小赵说的时候,小赵夫妻对他们是谢了又谢,这是李哥照顾他们啊,想着以后好好干活。
李蕾看着这个小豆丁赵小伟,还挺可爱的,幸好没什么太大的影响,要不这么小的孩子可怎么办。小豆丁来了之后就跟李旭玩到一起去了,相差两岁还是比较有共同语言的,李蕾看着他们玩的开心,怎么,我七岁了就跟你们有代沟了?哼,你们玩吧,我出去溜达溜达。李蕾想着就出去转转,每天带着家里也闷得慌呢,现在估计书店也不能开门,等它开门的时候家里没时间了。哎,太冷,还是回家窝着吧。
元宵节的时候有大胜哥带着李蕾姐弟走灯,还新作了灯笼,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吃了饺子。
这个时候李妈收拾行囊就要回老家了。本来奶奶想让大胜哥回家的,可他不想走,就留下了。
车是晚上的,第二天五点多到县城,李爸打了电报回去了,家里那边说到的那天李蕾的老姨回去接站,她家就住在县城里,还方便。李妈临走的时候还是比较放心家里,如果放在以前她会担心姑娘,现在姑娘上学了,还懂事了很多,家里人手也比较多,老人还能帮着做饭。李蕾还跟她说,会好好听话在家,她也就没有后顾之忧的走了。
李蕾记忆里有一次妈妈走了,就是带着李旭回老家。李爸带着李蕾去送站,李蕾抱着李妈就不撒开,哭的稀里哗啦的,后来李妈也还是走了。现在她不会这样了,起码会在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好好照顾自己和家里。
妈妈走了两天,三月二号的时候李蕾就开学了。开学打扫卫生、发新书,也就完事了。李蕾班级的座位是一列一列来回串着做的,就是这周这组坐的是第一组,下周就坐第二组,第二组的去第三组,这么轮着。李蕾上学期末和赵哲他们坐的是第四组,最靠北边的墙。李蕾挨着墙,这里有个好处,做什么大家都看不到。就是不能坐的很久。
来到班级,班里的同学们真是姹紫嫣红一片啊!都是穿着新衣服来的,你说你到了哪家亲戚那,我说我收了多少压岁钱。李蕾的四人组也是叽叽喳喳的,反正今天也不上课,就像大家聚会一样。看着付彤彤又圆了一圈的笑脸,李蕾不厚道的笑了。没事,小孩子,你长个子的时候会瘦下来的。刘胜还打趣她呢,看着付彤彤伸向刘胜的九阴白骨爪,哎,兄弟,没事找罪受呢。
大家疯疯闹闹的就要到了回家的时候,今天打扫卫生没有擦玻璃,就是简单的打扫了一下卫生,大家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交了寒假作业,老师也就不管他们了,刚刚过完年,大家还没收收心呢,等过几天适应过来就好了。
开学了,悠闲的日子就结束了。李蕾也督促自己进入学习状态,虽然在家也看书了,可是时间上和效率上是没有学校好的,毕竟没有自己单独的房间,家里谁来了谁回来了,都会打扰一下的。李旭看着姐姐放假,就拖着她出去玩,李蕾想着放假就该有放假的样子,也没那么认真和紧张了,年纪还小,不要逼自己太狠了。现在上学了,李蕾也要拿出学习的样子了,这么好的环境和氛围,浪费了可惜呢,要知道估计只有小学这段时间最自在了。
放学回家的时候,和徐成走在回家的路上,四野茫茫都是白茫茫的雪,西北风吹着脸都疼,要是文艺点就是凛冽来形容了。现在冬天还是很冷的,雪也很多,感觉说不出的畅快。看来人还是需要朋友的,和小伙伴们在一起能感受着小孩子的世界,让李蕾很轻松。就是不知道自己走了之后,大家还会不会有机会再见面了。趁着现在还在一个班级读书,就珍惜这段经历吧!或许以后通信再联系,还可能考上一个城市的大学呢!怎么又感慨了?你还是小孩子呢!
☆、春来
李蕾看着现在妈妈没回来,爸爸也顾不上自己(总是出去,不知道忙什么呢),就申请自己去书店。给爸爸的理由是和同学一起去,还拉着徐成。李爸想着都去过几次了,也有点不放心。这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当啥,人家真要使坏他们还这么小呢。最后还是爷爷出马了,他跟着去,爸爸才松口,拿了一百块钱给爷爷,李蕾就在一个特殊的日子——三八妇女节这天去了书店。
李蕾也就是想来逛逛,平时没什么机会出来,现在可以出来当然高兴了。她进门之后,看到认识的一个营业员,姓苏,李蕾叫她苏阿姨。她让苏阿姨帮忙找个凳子给爷爷坐,苏阿姨很快的拿了一个给了爷爷,道谢之后,安顿好了爷爷,她就和徐成奔向了书的海洋里。
徐成奔向的是图画书,李蕾家买的那些他都看过了,现在正好可以看看新的。李蕾走向文具区,现在还没有密码本,她就选了一个32开和16开的笔记本,留着记录东西和摘抄东西,一个用来写语文,一个是英语的。到了文具区,还选了几个油笔和两只钢笔,一个用黑墨水,另一个用蓝墨水。
爸爸给提供了费用,就选了一个好一点的英雄钢笔,和一个可爱一点的,以后都会用到的,这是以前她上学的时候想都不敢想的,现在也可以拥有了呢。
原谅一个曾经物质很缺乏的孩子吧。
那时候她上三年级的时候可以用钢笔了,还是姥爷给了她一支,结果被她弄丢了,当时心疼坏了,妈妈知道了还说了她一顿。
买了一本语文老师推荐的字帖,想着还缺一个闹钟,一会儿去商店去看看吧,这回一定要买一个回去。
现在学校执行的是冬天的作息时间表,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多一点,她呢回家吃过饭还想睡一觉,这样就容易睡过头了,以前还有徐大娘和徐成叫她起来,现在徐大娘也很忙,有时候就会耽误了。
前几天她和徐成中午睡过头迟到了,虽然老师没说什么,可以不太好,还是买个闹钟回去保险点。
想完事情就去了图书区了,徐成正在那里看的起劲,她也逛逛看看有没有可以买回去的书。现在她的书还够她看很长时间呢,要是有关于翻译方面的书就买走。看了一圈没有想看的,就到了杂志区这里,翻开几本杂志,还能投稿?自己写长篇小说不行,短的文章还是可以的,选了读者,青年文摘,课堂内外和其他的几本,记下地址和写作风格及要求。
现在的杂志不是很多,但是投稿的话估计可以的吧。她只是读大学的时候在校报发表了几篇人生感悟方面的小文章,在杂志上还要慢慢摸索呢。等回去又有事情要做了,总看那些英语语文也会烦的。
李蕾走到徐成旁边,看他还是很入迷,就自己去结账了,爷爷帮着付了款,她就拿着剩下的钱到书店对面的商店去了,挑了一会儿买了一个闹钟和墨水就回到书店。
看看已经来了挺长时间,就跟他说要走了,实在喜欢就买下。李蕾也不想打扰徐成看书的兴致,可是不拉他走,他能看上大半天,爷爷年纪也大了,她这老胳膊老腿的,还是早点回去吧。要是天不冷,可以出去逛逛,可是现在啥也做不了,还是算了。
徐成想想买了两本图画书,李蕾又给李旭挑了两本,等他从老家回来再看。走出书店看到有买糖葫芦和灶糖了,他们两个怎么能放过呢?一人拿着一串,还买了灶糖回家给家里人吃,这才去坐公交车回家。
三月初的时候村里发生了一件事,就是林三娘家的小虎丢了。上辈子的时候小虎也丢了,是被两个男人牵走的,那个时候李蕾和小朋友在外面玩,谁都没有在意,似乎李蕾他们这几个小孩都受到家长的教训,她还内疚了好久。
之前李蕾总跟小虎玩,最终还是想起来这件事,可是她已经提醒了林三娘,可谁会在意一个小孩子说的话呢?还是没有改变小虎的命运,重生不是万能的。只不过小虎被偷的时间延后了,目击者也不是她们这些小孩子了。
小虎丢了之后林三娘几度晕厥,李蕾他们附近的邻居都帮着出去找了,可惜没有结果。李蕾感觉很可惜,可是,也改变不了这个结局。
李蕾回家听奶奶说起这件事,除了感慨都不知道说什么了,但愿小虎能碰到好人,但愿三娘能早点好起来。
等到李妈回来的时候已经三月中旬了,大包小包的,都是家里姥姥他们给带的东西。本来李蕾的小舅舅也要过来看看的,可是想着李蕾家人多,就没有过来挤着,再加上马上要到春忙,想等到农闲的时候和姥爷一起过来。
李蕾看着李妈神色虽然疲惫,心情却是很好。想着也许还有几年就回去了,到时候妈妈就不用这样了。
三月末四月初的时候李徐两家就开始忙活育苗了。还好帮手多,两天就完事了,今年李家没育西红柿,全种的黄瓜,打算垄沟里栽芹菜就行了。
李蕾看着家里的活计心思就活泛开了,“爸,你再盖两个多好啊?那么挣的多了?”
“你想累死我和你妈啊?就两个都累的不行了。”
“哎呀爸,你这么看啊,你两个棚挣多少啊?就是现在请人干活都有好多人要来了,那一天才多少钱?一个月才多少钱?到时候不找多了,就两个人就够了。”
李爸没太认真小孩子的话,不过她说的却是对了他的心思。因为两个人不能忙过来才不能扩建的,如果雇人。。。小赵还要来帮忙,干活是把好手,他要是进煤矿,一个月就三百五十块钱,要是雇人按天算,一天二十,就算干满一个月才六百。如果要是只摘黄瓜的话,满打满算就几个小时的活,去年大嫂在这是二百一个月,若是雇男的话,干的多,要涨价了。。。找老朱大哥问问去,看看这这价钱怎么办。李爸想着还是趁着现在大棚少,多盖两个,多赚点钱吧。
后来的事李蕾就不知道了,李爸去村长那里又租了两亩地,就在原来的大棚南边,打算再盖两个大棚,趁早赚钱。
李爸又开始忙的不行了,没办法,就雇赵叔叔来帮忙了。李爸就开始联系木材、人工,建第三四个棚。棚在李蕾家大棚的南边,对着前面的两个,挨着村子又近一些。李爸想着四个也够了,趁早多赚钱好回家啊!
本来去年秋天应该弄的,可是李爸有些犹豫,现在全家人都挺支持的,也想着多为以后的孩子多挣一些,累一点也无所谓了,就这样才下定了决心。
大家都被李爸的大手笔吓到了,有的很看好,有的说酸话,李爸什么都不管,一心一意的投入在种菜上,等到五月份的时候,新大棚就一切就绪了。
李爸赶紧把后来加上的苗种了下去,只比前一批晚一周,还是能赶上好时候的。
四月下旬的时候李勇胜看着叔叔家忙的差不多了,就提出了要回家,他已经出来几个月了,有点想家了,一般学手艺都是在五一前后就要出去干活了,他都有些晚,之前李爸劝他回去,他还想再看看才没走。
再说有些事也该拿主意了,到底来不来叔叔这里还要跟家里商量。他在叔叔这里忙了这么长时间,也算看出点门道了。这大棚要选好种菜的时间,育好苗,期间注意管理,他还是能驾驭过来的。他要是也想来呢,就得快点了,等着秋天建棚,明年就能赚钱了。他就有点担心家里不知道能不能给他拿本钱,能拿多少,太多了,他妈肯定不会给的。
李爸看着侄子要走了还有点愁眉不展的,就问他怎么回事。李爸跟他说,大棚能赚钱,要是过来当然欢迎了,家里拿的少的话他给补上,算是借他的,等赚钱了再还还是一样的。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来了,况且他也十九了,毛岁都二十了,这终身大事家里是怎么安排的,这要是耽误了可怎么办。要是他自己来呢,就在这住下,育苗什么的都好说,到时候带着媳妇来,就小两口自己租房子,那自己家也帮着他育苗。他把顾虑和想法都跟侄子说了,让他自己看着办。
但是前提是不要扔下他的手艺。大哥的活计今年再出去一年就成手,就是能赚更多的钱了,现在放弃了很可惜。虽说蔬菜种植是一条路,以后要是不干了呢?要出去干活挣钱了呢?李爸叮嘱他千万别扔下,学成了再说别的。
就这样四月末的时候李家送走了李勇胜,堂哥走了,这家里少了一个人就像少了很多东西一样,特别是两个老人有点难受了。
☆、考量
李爸看着爷爷奶奶有点落寞的样子,就跟他们说:“现在呢大棚刚刚开始,挺来钱的,我打算赚几年钱就回家,不能总这么背井离乡的。到时候有钱了盖个大房子,离老大家还近。要是现在就想大哥,我就拍电报让他农闲了过来。”
爷爷奶奶听着爸爸这么说,心里有了盼头,心情也好多了,李蕾姐弟还在旁边逗趣,看着他们笑了,李爸这心里石头也算放下了。就是道远,两个老人岁数还大了,要不回去看看也就好多了。老人年纪大了就想家,要不是最喜欢的老儿子在这里,早就回去了。
五月一号的时候移苗下地了,黄瓜就放了四五个叶,要是太大了栽到地上不愿意活,太小了抵抗力不行,寒流过去之后,大家就开始忙了,李蕾家还是四个棚呢。
栽完黄瓜栽芹菜。栽芹菜就是用小铁钩子在垄沟的地方划出一条小沟子,把十厘米左右的芹菜苗一颗颗放到沟里,把根子盖上土,浇水就完事了。也不能每个垄沟都栽,隔一个垄沟栽一垄,这样好给黄瓜除草、打药、浇水什么的,两下都不耽误。
五月下旬的时候李蕾家的菜也相继下来了,看着一天天的进账,李爸也很有信心。
其实就是这里温度低,要是温度高一些,李爸还想种一季菜,赶上春节前一个月上市,这样物依稀为贵,收入能更多点。可气候认为改变不了,要是烧煤烧木头取暖的话,投入太大,就不合算了。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到十月中旬的时候家里的菜都已经罢园了,而十月之后蔬菜产量也小了很多,三四号比一二号多买了半个多月。等规整完毕之后,李爸算了一下帐,除去成本六千块钱和雇人的钱,四个大棚就收入了两万多,还是什么费用都除掉了,他对明年更是期待了。
看着这气候,消消停停的四个大棚同时起步、同时管理,至少在李蕾家走的那年都是挣了很多的。
虽说秋天的时候黄瓜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