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安宁-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何宁拿到钱,就自觉地上交了一半。
  眼见宝贝孙子这么小就能赚这么多钱,何老娘是既惊喜又心疼,她为孙子高兴,却不肯收何宁交上来的银两。自己给都还嫌不够,又怎能收乖孙孙的钱呢?
  何老娘意志坚定,但何宁也不是容易改变注意的,见何老娘怎么也不收,直接耍起了赖,将钱袋子塞到何老娘手里,转身就跑没影儿了。
  何老娘年纪大了,总不能和乖孙孙赛跑吧,只能收起了钱袋,拿回屋里却没有和之前存的钱放在一起,反而单独放了一个地方。
  得,看来,何宁这招也只是换了个银行开户存款罢了。
  剩余的五两,何宁留了二两备用,剩下的交给何安存了起来,柜子里的小金库也终于有了进项。


第33章 四年后
  摆脱温饱底线达到小康的日子; 就像考试月结束后暑假中的日子; 以让人措手不及的速度流逝着。
  春去秋来,花开花又落,不知不觉地,何宁已经在这个世界度过整整四个春节了。今年; 他可就十二岁了。
  大年十七,刚过完十五,北李村整个村子才渐渐从春节的忙碌与喜庆中舒缓过来。
  何宁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心不在焉。他刚从定中镇上回来,想着他年前一个月托书局打听的几本书,现在还杳无音信; 心里不免失落。还好他早有准备; 没有期待太高。毕竟这时候的交通、信息传递不便,就这么点时间确实难有好消息。
  不过,今天顺便拜访王章沐家的时候,得知他一个伯伯家养的猎狗生了几个崽,正愁不好养活。何宁想到夏天他家西瓜地里让人头疼的“偷瓜贼”们; 就让王章沐帮自己留两只。
  何宁走在路上,脑中却思绪飞舞; 一时没留意,被人偷袭了一把。
  “嗨; 宁子,这都过了十五了,镇上的铺子都开业了; 你的溜冰鞋也能往外租了吧?”
  被老娘指使去买豆腐的李蛋儿走在路上,碰见何宁一个人低着头走着,直接上前一胳膊勾住何宁的脖子,想着利用身高的优势压住何宁。
  可惜,一句话刚说完,就被何宁滑溜儿地摆脱了,还被绊了一脚摔了个嘴啃泥。淡定着拍拍裤腿站起来的李蛋儿早就习惯了何宁的摔打,倒下前一秒还有功夫想:幸好没买着豆腐,否则,自己带回去一碗带泥的豆腐渣肯定要被老娘鸡毛掸子伺候了。
  尽管每次都在何宁手下讨不了好,但人嘛,就有这手贱的毛病。再加上何宁这两年越长越漂亮的脸蛋儿以及四年也不见长的身高,关系好的几个伙伴儿们总想犯个贱上去撩一把,虽然每次都结局惨烈。
  “路上结着冰,再穿双溜冰鞋,你这是不要命了呢,还是不要命了呢?”
  对付这种脑子结冰脸皮够厚的人,何宁往往直接甩出双技能——毒舌+白眼。
  “哈哈,确实有些危险。对了,今天怎么没见你媳妇儿跟着你啊?”
  也是今天何安不在,才让李蛋儿有机会偷袭一把何宁。
  “怎么,我媳妇,去哪还得跟你报备不成?”
  往日里,何宁出门后面总是跟着何安,村子里相熟的伙伴儿们总是拿他们打趣。什么你媳妇儿啊、你男人啊、你夫君啊的乱侃一通,何宁早就无感了,以至于如今也能不在意的拿此说笑了。
  “嘿嘿嘿,那倒不用,省的让你吃醋。”嘴贱的李蛋儿也知此话一出要挨揍,赶紧讨好道:“你这是回家吗?我送你吧!”
  “滚犊子吧你,真把你大爷我当姑娘了?存心找抽是吧!”距离何家几步路的村口还说送?何宁的眼角抽了抽,直接给他屁股蛋子赏了一脚。
  要说李蛋儿这拍马屁的本领在李欣然面前那可是百试百灵,怎么一到何宁这儿就总是拍到马屁股上呢?
  回到家里的何宁一进门就见到一个挺拔健壮的少年身影,少年背对着何宁正在规整两捆儿柴火,也没见对方使什么劲儿,净听着树枝噼噼啪啪的折断声了。随即一把长度均等的树枝就被一根粗糙的稻草绳拦腰捆绑结实了。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也只是两个呼吸间就完成的事情。
  相比起四年前,这道身影长高了不少,也更加健壮了。从背后看,一身藏蓝色不算厚的棉衣,也无法遮挡那布料下肩臂上蓄势待发的肌肉。夏天的时候,何宁曾见过对方洗澡时露出的腱子肉,让身为男人的他真是既羡慕又扼腕。
  如果是不熟悉的人,肯定会将这样的身影误会成何家的成年男子,但北李村的人却绝对不会认错,这就是何家的孙媳妇何安,一名混血的双儿。
  “大郎回来了啊,外面这么冷,赶紧回屋去吧,我去灶上给你添把柴,把屋里烧热点。”一直注意着门口动静的何安,在何宁刚进门的时候就察觉了,怕他冻着,想去把屋里的炕烧热些。
  “不用了,我还没那么娇气。这是谁送来的柴啊?不是交代过你们现在刚开始解冻,路上不安全,不让出租溜冰鞋吗?”
  本来看见何安就让何宁想起自己四年几乎没长的身高,愁得慌,这会儿又见这柴火净是些树枝,一看就是小孩子或者妇女们的捡柴对象,根本不是何安砍的柴。何宁再联想到这几天总来家里打听的熊孩子们,他就怀疑是何安不听自己的,今天收了小屁孩儿们换溜冰鞋的柴,心里有些生气。
  毕竟,一个弄不好,可是能引发出关乎人命的大事。这可不是何宁危言耸听,君不见那群熊孩子们真疯起来可就只能看见个玩字。作为一个知道个中危险的成年人,何宁要是不严格管控那些租出去的溜冰鞋,可就等于放任孩子们在刀尖儿上溜冰了。
  眼见何宁真的发火了,何安赶紧丢掉手里的柴火枝,解释道:“大郎,别生气,你先听我说。今天上午何小天过来找你商量事情,想着能不能先把牌子发下去,等你以后说可以发鞋了,就直接给他们换溜冰鞋。当时你不在家,我也不好拿主意。谁料恰好碰上李蛋儿的弟弟李壳儿又拿了柴过来求我,我一时心软,想着只发牌子不发鞋也出不了什么事儿,就给他换了。大郎,这事是我做的不对,没等你回来就乱做决定,你罚我吧,千万别生气。”
  上午发生的事情,何安也没打算瞒着何宁,一通解释下来也让何宁松了一口气,只要没给溜冰鞋就行。
  至于这群熊孩子们磨人的本领,领教过的何宁也得说个“服”!他们不只磨人还精得很,这相处久了,估计早就摸清俩人的脾气了。
  何安看着健壮不好欺负,却最是容易心软,而何宁虽长着一张清秀可人易推倒的好模样,却最是说一不二。说不准,这机灵鬼李壳儿就是提前打听清楚了,明知今天何宁不在家,才趁机来缠何安的。
  想到此,何宁也明白了:这是何安替李壳儿顶了锅。至于何安没经过自己同意就做了决定这点,何宁倒没什么意见,他又不是大男子主义的坚守者,非要掌控对方的每一个举动。在何宁眼里,何安身上虽然贴了一个自己媳妇的标签,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体,何安有能力也有权利做这种不触及他原则的决定。
  “行了,以后别替这群熊孩子们背黑锅了,他们要是再磨你,你就让他们来找我,看我不赏他们点儿颜色瞧瞧。”
  说罢,何宁就回屋了。独留何安站在院子里窃喜:他就知道,大郎是个明事理的,不会冤枉他的。不过说真的,大郎最近好像又变漂亮了,连发火都那么好看。呸呸呸,自己都在想些什么!就算再好看,以后也不能惹大郎不痛快了,万一真的生气不理我了……
  何安想起四年前何宁跟他冷战的那几天,仅是想想心里就怕的不行,更加坚定了做一个乖巧听话好媳妇的信念。
  啊,对了,今天何小天把溜冰鞋也带过来了,何安想起何宁之前交代过要检修一遍的事情,赶紧快速整理好脚边的柴火,他得趁何宁检修前把这些溜冰鞋洗刷干净才好。
  而关于出租溜冰鞋的事情还得从四年前说起。
  四年前何宁让一群熊孩子们用帮助何家秋收做的劳动换了两双溜冰鞋玩,但村子里的孩子何其多,两双溜冰鞋怎么可能满足他们。
  凭着一腔对新玩具的执着,这群熊孩子们硬生生的磨了何宁一年,最终还是不胜其烦的何宁败下阵来,又做了十双答应租给他们。显然何宁不是慈善家没打算白给他们玩,但也没有赚这群熊孩子们的钱的想法。于是,就延用了老方法“以工抵租”,不仅帮他们合理分配了旺盛的精力,还让他们有机会玩到心仪的玩具。
  因此,北李村的孩子可以“以工抵租”,捡一捆儿柴、打一筐猪草、捡一兜牛粪等等都可以在何安这里领一块能换取溜冰鞋的编码木牌,何宁按照编码的顺序发鞋给他们。而外村的孩子们想玩儿就得掏租金了,一天八文钱可不算便宜,但六七个孩子凑凑还是能租一天轮着玩的。何宁也不怕租出去他们不还,毕竟都是邻近几个村子的。倘若真有那玩小聪明的,北李村的熊孩子们第一个不答应。毕竟就那么十双,你租一天我就得少玩一天,若想玩小聪明独自霸占,那就是自找麻烦,惹祸了这一群熊孩子,可就揍你丫的没商量喽!
  这件事大大解放了何安在杂活上的劳动力,有更多的时间做何宁的助手了。但相反的,也占用了何宁很多做木工的时间。
  机缘巧合之下,何宁放牛的时候碰见了在私塾外偷听的何小天,心里便生出一计。与何小天聊天的时候,“不经意间”露了两手算数的本事,在对方产生出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学心时,何宁摆出了请他做管理员的需求,并答应教他算数,还给他开了工资,一步步把这块可造之材挖到了自己旗下。
  就这样,何宁升级成了董事长,除了检修溜冰鞋、定下规矩以外,什么事也不用管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张开始字数就上去了,以后没意外的话每章3000+,我也想早点完结的啦。
  还有以后可能会倒V,大家现在看了以后就不用买啦!


第34章 祠堂可期
  初春的清晨天亮的晚; 勤劳的农家人也不会真的等到太阳升起来了才起床忙活; 往往天蒙蒙亮鸡鸣后就起床收拾倒腾起来准备开始一天的劳动了。
  何家也是如此,不同的是,何家众人起床放完水后第一件事不是洗脸做饭,而是要先活动活动松松筋骨。
  早在四年前; 何宁就打着玄幻的大旗,教大家太极拳了,何家众人也觉得这能强身健体的什么拳是个好东西,便生了兴致跟着学。奈何有些事情仅靠三分热度是不够的,天分以及持续的努力才是关键。
  很快,几天后; 大家的兴趣就被自己的表现一盆冷水般浇灭了。那一刻; 何宁才发现之前被自己嫌弃的何安是块多么难得的“好材料”。家里面的人虽是做惯了地里和木头上的活,但在舞蹈或者功夫上毫无半点基础,学起太极来才发现自己的手脚原来竟如此不协调。
  做起活儿来仿若有三头六臂的人,打起太极来却束手束脚。迷信的时代里,大伙儿不会归结于自己肢体不协调; 反而会想起何宁扯的虎皮,最终得出这么一个让他哑口无言的结论:神仙教的本领; 那不是一般人能学会的。
  何家众人兴趣来得快也走得快,何宁也没必要强迫大家非要学太极; 但还是希望他们可以早上起床坚持锻炼一段时间,便把一套体育课前的热身活动教给他们了。
  热身活动都是些妞妞脖子,转转腰; 摆臂屈腿等活动关节的简单动作,难度系数仅有一颗星,但一套动作下来,大家都觉得身上热乎乎的,接下来干活也仿佛灵巧不少。因此,这套不及小学广播体操地热身活动倒被坚持了下来。
  让何宁感到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是,何柳与何杏俩姐妹不仅把太极坚持了下来,现在还打的有模有样了。
  这俩姐妹虽是半大的孩子,却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尽管一开始各种跟不上何宁的教学进度,但依然每天坚持练习。小孩子身体柔韧度好,协调度不错,学习接收能力也强,再加上何安常常帮助她们,就这样,何柳与何杏成为了何家这批学员中唯二的成功者。
  现在,何家的成年人们早已习惯了早上起来做一套松筋骨的活动,然后做饭的做饭,洒扫的洒扫,修理农具的修理农具。而何宁、何安以及何柳姐妹则继续打完两遍太极拳才去洗漱整理自己。
  饭后,何大爷带着长子何大柱到大伯何大顺家串门,想着商量一下何氏祠堂的建造事宜。正月里不易动土,但可以先联系一下砖窑定好青砖。
  说到这何氏祠堂,今年能开始动土已经很是难得了。
  自从四年前何大爷与李氏宗族把话摊开了讲,表明自家想以西瓜种植技术作为交换条件的意愿后,双方是拉锯了三年多,才有了个结果。
  一开始,李氏宗族并不着急,毕竟何家承诺在先,他们就是不答应,何家照旧得公开技术,除非他们想毁了自家几代人在北李村积累下来的好名声。
  李氏宗族这招以静制动确实让何大爷愁了一段时间,但他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年迁移定居在北李村的何氏可不止他们一家,经过几代人的休养生息,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了。
  何大爷当年在第一届西瓜评赏大会上的言论,已经让不少何氏人心潮澎湃了,大会过后他们自是跟何大爷家走得更勤了。
  于是,何大爷就将大伙召集起来,一起想办法。而这群头脑风暴的主力就是几个年纪不小的老人,这些人年纪大了,见过的世间百态也不少,论套路,那可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众人商量了几天,就拿出了一套稳妥的方案出来应对。
  到了西瓜种植的第二年暮春,北李村针对何家的舆论压力就越来越大了,何大爷也就顺势履行诺言公开了种植技术。
  这下村子里欢腾的气氛已经不亚于过大年了。
  想想今年自家也能够收获大又甜的西瓜,再想想三年后第二届评赏大会五十两的奖金,村民们一个个磕了药似的摩拳擦掌,期待着夏天的降临。而北李村的族老们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等到了西瓜收获的季节,北李村种西瓜的人家果然收获了比第一年更大更甜的西瓜。可还没等众人高兴起来,就传出何大爷家种出了铁锅那么大的西瓜。
  传言虽有夸大的成分,但何大爷家的西瓜确实是比普通人家的大了两倍。李地主以别家三倍的价格收购了何大爷家的西瓜,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有心人还发现,北李村的何氏人家种出来的西瓜普遍都比李姓人家种出的大一些,此番言论一生出就在北李村引起了不小得风波。
  这时北李村的族老们也意识到何家耍了心机,何大爷只是公开了一部分技术而已。要命的是,现在村子里的何氏人家已经拧成了一股绳,何大爷明显是区别对待了。若非如此,村民们也不会反应这么大。毕竟有了对比就有了伤害,何大爷留了一手,自家比他家种出的西瓜小也算情理之中,但村子里别的几家凭着同样的姓氏就能得到优待,就不免让人眼红了。
  村子里为此闹得沸沸扬扬,何大爷见时机差不多了,就在几户人家上门的时候就透露了几句。
  “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平日里我们家也受过几位的照顾,这些情谊老头子我都是知道的,我已经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家里这些小的以后还得托大家相互帮衬,跟这些相比,那些西瓜的种植技术又算得了什么呢?”
  以情理动人,何大爷几句话就让来者意识到他也是有苦衷的。
  “都是酒桌上喝了这么多年的好友了,老何的为人,我们也是知道的。像这种不妥当的做法你以前肯定是不屑的。可为何如今宁愿知错犯错,办这种糊涂事呢?难道真像何大顺说得那样你想立祠堂?”
  说话的人是来者里面年纪最大的,平日里也惯会做人,和众人的交情都不错,也是他从何大顺那里套出来的话。
  何家想立祠堂的事儿一开始也没瞒着,却被李氏宗族压了下去,后来何氏众人有了计划,也就没人再提这事。如今透露出去,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哎~不瞒老兄,确实如此。自我何家定居北李村开始,就将这里当做生根的地方了。如今,我们在这里住了也有近百年,几代人下来为村子里的建设出了不少力,当然,做这些事情我们都是心甘情愿的。唯一遗憾的一点,就是不能建个祠堂,供奉起把我们带到这里过上好日子的祖宗们。”
  想起自自己爷爷开始何家人的努力,何大爷真是动了感情,声音都有些哽咽起来。
  “倘若我活着的时候能见到祠堂建成,能给祖宗一个交代,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在座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谈论起生死来总是比年轻人有更多感慨,也更能体会出何大爷一番话中的执着与坚定。此时,来者也大都理解了何大爷的做法。
  等几人离开何家没几天,当日的谈话内容就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