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悠然军师-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远明眼中微光闪烁,拱了拱手,“多谢大人。”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搜查的御林军找到了藏书楼!

    “李公子……”

    李靖安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知道自己又要不尽忠职守一回了,他现在可是大明的官员,居然要帮助刺客,这算什么事啊。

    挥了挥手,示意王远明躲到书架后面,等他躲好之后,藏书楼的大门便被推开了,一对持刀御林军走了进来。

    “下官翰林编修李靖安,不知各位有什么事情?”李靖安站起身,隔着栏杆冲下面的那对御林军一拱手,很是疑惑的问道。

    为首的那个御林军小队长连忙回了一礼,“卑职奉命搜查刺客,不知李大人在此,多有得罪,请见谅,大人可见有什么人闯进这藏书楼嘛?”

    这个李靖安他还是知道的,这一科的探花郎。

    藏书楼是大明重要典籍所在,里面收藏的都是珍贵的孤本字画,这些人可不敢随意搜查,如果弄坏了,翰林院的那些官员非吃了他们不可。

    “下官正在读书,没有见到有其他人进来。”李靖安睁着眼说瞎话。

    “那打扰大人了。”为首的人一挥手,便带着人退出了藏书楼。

    李靖安这才松了一口气,回头再去书架里面找人已经不见了王远明的身影了,不由拍拍脑袋,一脸的恍然:“我怎么忘了他可是可以高来高去的?”

    心中对于武林高手的敬畏再次增加了一成,敬而远之。


 9蝴蝶印记(修)

    当一切平息下来后,也就是三天后,李靖安才知道遇刺的不是皇帝而是镇南王,在皇宫之中镇南王居然被此刻差点杀掉,一下子镇南王的亲信们阴谋论了,看向皇帝陛下还有太子的目光都带上了一丝戒备与猜忌,还是因为镇南王对皇帝的信任才打压下亲信的躁动,而皇帝陛下则宣称那此刻是大齐的密探,为了破坏长江防线才来刺杀镇南王的,但是这种说法信得人不多毕竟那可是皇宫啊!

    当然这些和李靖安没有什么关系,他还是一个人悠悠然的过这小日子,他这种不求上进的态度,让本来有想法的世家大族放弃了拉拢或者联姻这个探花郎的念头,不过那那种专精学问的书呆子形象导师意外的得到了那些老翰林的青眼,对他的刁难要远远少于状元、榜眼,不时地还对李靖安指点一二,让他是受益匪浅,如果以前他考上探花是投机取巧的话,现在有了随身文档的帮助和老翰林的指点,李靖安真的是个名符其实的读书人了,博闻强识,学富五车。

    三个月的时间一晃便过去了,这日李靖安轮休,又不想一个人做饭,便悠悠的出门找地方吃饭去了,虽然无法再次享用琼林宴那样的御膳美食,但是临安城可是个大城市,一场繁华,酒楼店肆什么的十分多,只要肯用心,还是可以找到可口的美食的。

    而来到这个古代,虽然各个方面都不如在二十一世纪那么方便,但是有一点李靖安时十分满意,那便是环境好、食物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要知道在二十一世纪的华夏你要吃纯天然没有添加剂的东西真是太难了,就算是有钱也不是很容易。

    所以现在吃到无污染的绿色食物对于李靖安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他俸禄不算少,有独自一个没有什么花销,因此更加不愿意在吃的方面委屈自己。

    穿过一条小巷子,李靖安便找到了一个不大的餐馆,刚一走进就闻到了一股馋人的鱼香,不由眼睛一亮。

    南方多河流,因此鱼也多,有关鱼类的美味佳肴也是十分多的。李靖安找到的这家叫做李记鱼阁,是个专做鱼的小店,掌柜的姓李,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脸上有几道疤痕,看上去有些凶神恶煞,但是这里的红烧鲤鱼可是李靖安这些日子吃到的最美味的,而且价格也十分合理,这些日子李靖安没事都回来吃上一回鱼。

    正是吃饭的时间,店里的人很多,店外面的木质条桌也做了很多的人,可见这里的生意是多么的好。

    李靖安也不矫情,直接坐到了店外面的条桌旁,要了一盘红烧鲤鱼、一盘青菜一碗米,便开始吃了起来。

    虽然李靖安长相十分俊秀,但是临出来时专门换了一套旧衣衫,即使斯文一些,但是混在这些吃饭的平民之间也不会显得突兀。

    李靖安很是满意这道红烧鲤鱼,做得十分入味,也难怪这里的生意如此好,如果不是这里的地带有些偏,恐怕生意还会翻倍。喂饱自己的肚子,李靖安看着还剩下一半的饭菜,有些可惜,这个身体的胃口真是太小了,即使李靖安想吃完,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可惜了这正宗的红烧鲤鱼了,恐怕不比那些大厨做出来的差多少。

    这样可惜着,李靖安端起免费的茶水喝了一口,眼睛不经意的扫过了这个店面的招牌,目光不由一顿。

    他在哪个招牌上看到了一个蝴蝶印记,铜钱般大小,看上去就像是招牌上的花纹,如果不注意就会忽略过去,却让李靖安口中本来就不好的茶水更加的苦涩。

    这个标记他见过!

    刚来临安的第一天,他在那个叫文轩阁的酒楼招牌上看到过同样的标记。

    一个这样偏僻的小店居然和一个高档酒楼有着一样的标志,这说明什么?只要是看过几本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他们这是一个势力!

    再次回头看了看那个十分忙碌的老板,这次李靖安看出了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老板有可能是个退伍军人,还是个能够在不经意间探知情报的军人!

    为什么李靖安会知道?

    他那个不上大学跑去当兵的小兔崽子就是个侦察兵!

    而且这个小店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来这里品尝美食的不仅有贫民百姓,还有一些权贵家的下任,就在刚才他就看到一个平日给徐明灿送午饭的下人!

    就算那些权贵之间家规森严,但是他们堵不住下人的嘴,就算那些下人再怎么嘴严,喝点酒加上有心人的引导,还是能够从那些下人嘴里套出一些情报的。

    看来自己得换地方了。李靖安有些无奈,觉得自己真是倒霉,找个美食居然还会碰到别人的情报系统。


 10太子问政(修)

    李靖安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之后成了小孙女说的事故体质,现在他手中拿着一个荷叶包着的烤鸡,另一只手拎着一壶酒,而面前是他租的一个宅子,天上飘着雪花。

    南方的冬天不会很冷,但是一般适应了南方温暖的天气,对这样的雪天多少会有些不适应,所以站在李靖安面前的这位访客披着一件裘皮斗篷,衬得被来就苍白的男子更加的病弱。

    “李先生,冒昧打扰还望恕罪。”那个病弱公子用手帕轻掩口不时的咳嗽几声,但是他的礼仪很好,不会让人觉得有失礼的地方。

    这位病弱公子正是李靖安第一天来到临安城看完珍珑棋局遇到的那个病弱公子。

    只是他们就交谈了几句,连泛泛之交都算不上,他怎么来找自己了?

    看了看不远处精致的马车,在看了一眼因为他晚回来而把自家公子挡在门外因此气呼呼不时瞪自己几眼的小厮,李靖安客气了几句把人请了进去。

    院子中已经铺了一层薄薄的白雪,石凳什么的是不能做了,把人请进屋内,李靖安从厨房里把早上长工烧好装在特制保温壶里的热水取了些,用他专门买来招待贵客的茶叶泡了一壶热茶端进了客厅。

    “李先生没有找仆从?”看到李靖安亲力亲为,那个病弱公子有些惊讶,示意小厮接过李靖安手中的东西,为两个人到了茶。

    “公子请。”那个小厮倒了一杯茶,用银针试探了一下,没问题后把水倒掉,又倒了一杯双手捧着呈给自家主子。

    李靖安不由一皱眉,这个小厮也有十六七岁,照例说应该早到了青春期,这声音怎么还没变?尖细阴柔的让他感觉有些不舒服。瞄了一眼,病弱公子身上的衣服,虽然是十分平常的款式,但是衣服的料子十分好。

    病弱公子接过杯子,没有喝,而是放在手上暖着,看向李靖安,开口道:“初见李先生便知先生不凡,果然先生蟾宫折桂,探花之位十分适合先生。现闻先生身处翰林院,相信以先生之才,登阁拜相是早晚的事。”

    这样的夸奖让李靖安有些心虚,他可是决定在翰林院混日子的,高位什么的,他可没有奢望过。只是谦虚了几句,便问道:“公子在哪里高就?来找下官有何事?”不自觉李靖安用了“下官”这个自称。

    “我姓赵,先生可称呼我为明心。”病弱公子微微一笑,总算是自报家门。但是李靖安心中却犯起了嘀咕,赵虽然是汉人中十分常见的姓氏,但也是大明国姓,而明心二字,如果他没有记错,大明太子赵恒字明心。再联想一下刚才个小厮尖细阴柔的声音,李靖安心中发苦,你说他在翰林院已经够低调了,怎么大明太子找上他了?

    不知道自己身份已经暴漏了的赵恒微笑继续说出了道:“李先生大才,明心有一事困惑于心,想向先生请教。”

    李靖安心中不由一阵狐疑,太子向他请教?!

    在李靖安的前任记忆中与这些日子人们对于太子的细碎评价看,太子赵恒并不是一个十分出色的人,才能十分平庸,又喜好女色,整日沉迷于歌舞酒乐之中。不管这事太子为了麻痹那个丽贵妃有意而为,还是本性如此,李靖安都不认为他是一个效忠的好人选,而且这个太子的身体看上去不太好,李靖安这个身体也是一个早产儿,算是文弱的了,但是也没有时刻显得病怏怏的。

    太子这样的身体,如果不是国主只有这一个儿子,恐怕赵恒根本当不上太子。他的身体也是有些人宁可支持没有篡位野心的镇南王也不愿意支持他的原因之一。而且太子已经有了数位侧妃,但是至今没有子嗣。

    在李靖安胡思乱想之际赵恒已经说出了他的困惑,“强敌林立,大明如何自保?”

    李靖安不由一呆,太子向他问政?那可是太子!就算传闻中太子是一个平庸之人,那也是大明的储君,居然向他问政?

    即使他是探花,但是这些日子在翰林院可是安分守己十分低调,他们这一科最耀眼的可是状元徐明灿。

    心中虽然疑惑,但是面对与传闻中不同的太子殿下,李靖安可不敢怠慢,犹豫了一下,开口:“如今许多人都沉醉在大明的繁荣表象之中,公子能够看清这繁荣背后的危机,下官十分佩服,只是……”

    “李先生可直言,明心并非心思狭窄之辈。”看出李靖安的犹豫,赵恒眼神一动,出声安慰道。心中却不如脸上那么平静。

    这个李靖安只有他知道这个人是多么的有才能,他看事情的角度和其他人完全不同,往往一针见血,虽然不怎么入耳,但是是真正的真知灼见,只是可惜良药苦口并不是人人都能听进去的,就像他。

    “下官有三问,请公子斟酌。”李靖安不知赵恒心中的想法,但是毕竟现在给他发俸禄的是大明,李靖安愿意试一下,起身,拱手行礼,把姿态放得很低,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问出那三个问题之后这个太子会不会迁怒与自己,他还没有活够呢。

    “李先生……”赵恒一皱眉,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但是还是开口道,“先生请明言。”

    “他日,大齐以公主下嫁愿意与大明成为秦晋之好,我大明能拒绝吗??”这是第一个问题,用公主联姻来麻痹对手,这是小说中十分常见的事情,《康熙大帝》那部电视剧中,康熙那么想扫平葛尔丹,不也是下嫁了自己的女儿吗?就算统治者再明白那只是一时之策,但是民众岂会明白,而且公主联姻,必然会携带大量的陪嫁人员,说句不好听的,那些陪嫁就是间隙,如果那些陪嫁还有绝色女子诱使这个大明太子沉迷女色之中,李靖安十分怀疑这个也许不是昏庸的储君在将来会成为真正的昏君。

    赵恒脸色一变,想是想到了什么,嘴唇微微轻颤,“不能。”

    “他日大齐挥军南下,我大明能否上下一心,主战,全力抗击齐军,而不想法设法议和吗?”李靖安在“上下一心”四个字上语气加重,北宋、南宋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上下不一心,有人主战也有人主和,还没打几场胜仗便要议和,岳飞几乎要收复失地,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这是怎样的悲哀?这个大明有些像宋朝,同样的经济发达,同样的重文轻武,更是处在本应是宋朝的时期,说实话,李靖安心中有些惧怕。

    赵恒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眼睛中还压抑的浓浓的恨意还有一丝悲哀,让李靖安看不懂,然后他嘴唇轻启,带着深深的无力感,“不能。”

    李靖安也不由叹息一声,国外有句话让中国人十分悲哀,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就变成了一堆虫。中国人有着那样多的优点,坚韧、不屈服,聪慧,善于把握时机,但是很多人好像更善于争权夺利,纵观历史,整个华夏就是一个争权夺利、阴谋诡计不断的历史。

    “他日,太子登基,如有传言镇南王欲拥兵自立,太子殿下能不信传言而让镇南王继续重兵驻外吗?”这是第三个问题。


 11国士无双(修)

    这回赵恒捧着茶杯的手都开始微微颤抖起来,李靖安有些不忍,但是这个问题是三个问题中最重要的。镇南王乃国主幼弟,太子之皇叔,是难得的帅才,有他镇守,凭借三十万水军,大齐是不敢轻易大明的。但是上位者本就多疑,镇南王威望太高了,皇帝陛下还可以凭借嫡庶之别压制镇南王,但是太子虽是大明皇帝唯一的儿子,却是庶出,他登基之后恐怕会忌惮这位威信功劳很高的皇叔,一旦大齐散播流言,恐怕君臣之间必生间隙。

    “不能。”赵恒说出这两个字,身上有着掩饰不中的悲哀,放下手中的茶杯,从袖子中抽出一方锦帕,掩口不断的咳嗽起来。

    “公子!”小厮顿时急了,又是抚胸又是拿出一些药丸让赵恒含着,忙乎了好一阵,才让赵恒平息下来,只是赵恒本来就苍白的脸更加的憔悴。

    “明心失礼了,望先生见谅。”赵恒微笑说道,拱了拱手,“李先生真是大才,把大明的忧患看得一清二楚。”

    他彻底服了,这个李靖安的确就像是传说中的那样是真正的国士无双。只是以前他没有重用这个人,才让此人对大明彻底失望,最终完全投靠了大齐,为大明的覆灭加上了重要一笔,但是这次他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只要这个李靖安愿意辅佐自己,他愿意礼贤下士,认真听从他的剑意。

    “赵公子客气,下官只是一介书生,纸上谈兵而已。”李靖安连忙谦虚,他可不想要什么名声,如果不是太子莫名其妙来找他问政,他才不会分析这些。他手无缚鸡之力,在大明是孤身一人,名声对于他只是累赘。

    “李先生之才明心已知,何必客气。”赵恒眼中出现了一丝光芒,“不知先生刻有妙计解决大明之忧?”

    李靖安不由大窘,他又不是诸葛亮,眨眼之间就有妙计。这个太子是不是太看得起他了?

    “下官愚钝。”

    赵恒的眼神瞬间阴沉下去,这个李靖安难道还想隐藏下去吗?

    李靖安是真不想和太子讨论下去,还好赵恒是微服出宫,不能久待,确定无法再从李靖安口中问出什么,便告辞离开。

    回宫路上,马车中

    “殿下,李靖安不过是一介文人,您何必如此礼遇他?”小厮,也就是太子殿下的贴身太监,小全子有些不解。

    “文人?”赵恒不由一笑,“你不懂,李靖安之才世间无人能及。”看着小全子完全不信的表情,赵恒只是微微眯起眼睛,如果不是他是从死后回到半年前前的,恐怕他也会不信,毕竟在李靖安面前还有一个光彩夺目的徐明灿。

    徐明灿顶多是写文章好,是个名士,而李靖安却是能够影响一国命运之人,国士无双。

    其实李靖安还是小瞧了大齐在大明的谍报网,赵恒即使再低调来访,也架不住他是大齐的太子,铁板钉钉的未来皇帝,盯着他的可不是一个探子那么简单,事实上有一组大周间谍一天二十四小时盯着这位太子的一举一动,而李靖安本人也早已被人盯上了,因此太子来向李靖安问政之时,李靖安的那个宅子屋顶之上便趴在一个探子把两个人的对话听了个一清二楚,第二天关于李靖安的生平事迹和他与赵恒的对话便出现在了大齐谨王也就是大齐皇帝的四皇子楚原明的手中。

    楚原明乃是大齐皇帝楚正天的贤妃所出,现年二十四岁,成年时被封为谨王,正妃乃是朝中重臣之女,出身世家大族,现有一子年方三岁。谨王楚原明是一个和雍正十分相似的皇子,沉稳能干,做事也紧跟着太子的步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