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路繁花-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使郡主和壮壮甚至皇帝都做好了准备迎接这最后一击,却没想到这一击来的这么猛烈。
壮壮是被人扶着进京的,他们一行人在济南受到了非常大规模的刺杀,个个都是训练有素的杀手,足有上百人,瞧着是江湖路子,另外还有几百人也是身手敏捷杀气腾腾的,瞧着像是战场上厮杀过的正规军,看来是朝廷和江湖联手了。
壮壮身边的护卫,明的暗的都死伤惨重,随行的两位大人一死一伤,壮壮躲避途中肩头中了暗箭,那暗箭是淬了毒的,壮壮中箭后他的贴身护卫立刻便喂他吃了颗解毒丹和一颗用五百年的人参和上百年的灵芝等珍稀药材炼制的保命丹,才暂时压制住了毒性,而后带着他去驿站叫了随行太医来看。
壮壮此行带了两个太医,一个治头疼脑热一个治外伤的,只是对壮壮的凶险情形却都束手无策,关键时刻,还是一个江湖郎中自投上门给了壮壮一颗稀奇丹药,壮壮原本稀隐的脉搏又跳动起来。
驿站所有人自然对他感激涕零,一口一个神医叫着求他救治,这神医可不是菩萨,趁机讹了许多好东西,才在驿站住了下来,为壮壮调理了十日,壮壮便能下床靠人扶着走动了。
而京里郡主得知壮壮遇刺命悬一线后,便带着护卫和丈夫儿女走官道直奔山东,行了一日日程,便又收到了壮壮被神医救治的消息,当下便安了些心思,下令一行人返回京里。
嘟嘟哭着闹着不愿意:“娘你怎么这样狠心!哥哥还生死未卜,你怎么有心思回京里!大局比哥哥还重要吗!”
郡主心里也苦,壮壮选择了这条路,他们一家子都没安生日子过,眼下正是紧要关头,壮壮既然稳定下来,身边人也加强了戒心,敌方经此一役也元气大伤,该是没有更大的阵仗了。反而京里只有一个老皇帝,如果出了什么事,郡主一家子都在外头鞭长莫及,他们走到如今,壮壮如果不能坐上那个位置,他们一家子都不会有好下场。只是这些话,她和萧艺嘟嘟都说不清,遂只是冷着脸不说话,叫人调转车头。
他们出来的急,只带了日常衣物,装了三个箱笼而已,护卫倒是带了不少,趁着现在离京不远,赶紧回去才好。
嘟嘟气愤跳下马车,去牵护卫的马:“要回去你们回去!我要去找哥哥!”
郡主冷眼一横,“将翁主带回车上,即刻启程。”
嘟嘟被逐月抱回了车上,嘴里大哭大叫手脚乱挥乱打,郡主眼睛都没眨一下,坐了另一辆车走。
萧艺看着也难受,他都觉着郡主太冷硬了,更何况嘟嘟向来和她哥哥亲,只是萧艺知道自己脑子不够用,郡主做这样的决定一定有她的理由,她绝不是为了权势荣华不顾亲生骨肉的人。
郡主一行回京很顺畅,只是回京之后遭遇的却是皇帝的指责:“朕以为在你心里权势荣华终究敌不过骨肉亲情的,可你此次所为却叫朕失望!壮壮还在外头生死未卜,说句难听的,若真出了什么事,你好歹给你儿子收收尸!可你一听说有个江湖郎中救了壮壮立刻便回了京里,怎么,怕你不在京中会出事?在你看来朕就老成这副模样了?随时都能殡天?”
这是郡主第一回受到皇帝这样强烈的指责,不,这已经不是指责了,皇帝在怀疑她,怀疑她这么急吼吼的往京里赶,到底是为了帮儿子守住大业还是为了她自己!
自从皇帝表现出对壮壮的期望后,朝中关于郡主牝鸡思晨母壮子弱的流言从来就没有平息过,皇帝一开始不在乎这些,他知道郡主重情义,绝不是吕后武曌之流。但再深的信任也抵不过众口铄金,尤其皇帝年纪大了,这几年身体不好,继承人又还没有成长起来,他便有些急躁,生怕自己打理了这么多年的秀丽江山后继无人。而郡主这几年兴建济慈堂,说是说为了帮儿子拉拢民心,但民间都只知道朝瑰郡主,而不知英王妃,提起壮壮,都说是朝瑰郡主的儿子,支持他做皇帝,也只是因为他有一个惠国惠民的娘。
最让皇帝不满的是,壮壮虽然自幼跟在他身边,对他却是孝敬有余亲密不足,不像郡主和先帝那般亲昵,更别说和他的家人比,壮壮即使和家人分开几年,心里最惦记的还是他们。
皇帝是个掌控欲强的人,人老了又多疑,在他看来,他都愿意为了壮壮放弃自己深爱的长子,将世上最好的都给他,壮壮却没有把他放在第一位,而是对他的母亲言听计从。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很快便会发芽长大,皇帝不由想,郡主向来是个骄傲强势不愿低头的人,她虽然懒散,却从没放弃过对权力荣华的追求,只是以前她年纪轻,心里装着家人,而且她一个女子,再怎么爬也爬不了多高,她已经有了这么优渥的生活,差不多就行了。
但是现在她有机会爬到这个王朝的至高点,皇帝势必熬不到壮壮成年,在他死后壮壮未成年的这段日子里,郡主作为太后垂帘听政,在她尝过大权独揽的滋味儿之后,她还愿意放手吗?即使那是她的亲儿子。
吕雉武后当初也是扶持亲生儿子的,扶着扶着就变味了,而郡主比吕雉武后有一个更大的优点,她不仅得民心,她还姓萧,身上流着萧氏血液,自古以来皇室乱政的女人,要么是公主要么是皇后,郡主两样都占了。
皇帝的这些想法没有对任何人说过,但他对壮壮却有过一些暗示,提醒他作为帝王不能完全相信任何人,即便是自己的骨肉至亲,又和他讲汉唐王朝的兴衰,提到了一两句女子祸朝。
壮壮是个敏感孩子,自然也察觉到一些,但他也知道皇帝只是想想,他们都不能没有郡主。因此他去信请郡主回京,他觉的皇帝是听到了太多流言蜚语,郡主又不在京中无法自辩,若是郡主回来了,皇帝忆及多年情分,再让他瞧瞧他们一家子骨肉情深,势必会打消这个念头的。
因此在郡主无诏回京后,皇帝虽然没说什么,但对郡主也不似从前亲和了,而这回郡主罔故儿子死活坐镇京师,更是砍倒了皇帝心中怀疑的大树,各种严厉指责洪水猛兽般向郡主袭来。
郡主惶然下跪,眼中已有泪意:“皇舅怎能如此说话?你我相伴多年,我是你看着长大的孩子,我什么德行你不知道吗?壮壮受伤,我若是不急,何至于轻装简骑连夜出京,我会回京城,自然是确信他安全了,皆因救治他的神医乃是我一故人之友,医术品行都是信的过的,我那故人也正赶着去看壮壮,有了他们在,壮壮定能平安归来。至于我为何赶回京里,壮壮这回重伤,乃是朝廷和江湖勾结所致,难保他们不会使声东击西之法,我和壮壮总得有一个在这儿守着。”
郡主已经多年未叫过皇舅了,她和萧艺成亲后不久,便渐渐改了口叫父皇,皇帝听到这声称呼也有些晃神,虽然他和郡主之间是利益成分居多,但毕竟相处了许多年,便是小猫小狗都处出感情来了,更何况是人呢。
“你说救治壮壮的神医是你的故人?你何时认识这般人物?”
郡主委委屈屈道:“那神医我是不识的,但他和我七哥认识,我七哥早年离家行走江湖,结交了些江湖之士,这神医怕是听说了壮壮的身份,知道壮壮是我七哥的外甥,才上门医治的,不然江湖人士如何会和皇室打交道。”
其实这神医和林瑞也不太熟,他和齐铭是自幼相识的好友,连带着才认识了林瑞,自然也了解了一番林瑞的家族,恰巧他游行到了济南,撞见了这般大事,想着他救了未来皇帝,说不定能求个恩典,让齐铭和林瑞成婚呢,也省的这两人偷偷摸摸扭扭捏捏的,他一个外人看着都着急!再说皇家有许多珍稀药材,他趁机讹一把,也省了他到处采药。
正文 立储
壮壮在济南养了一个月的伤,神医便离去了,留下了一个小药童跟着壮壮进京,一路上守着壮壮的伤情。
壮壮原本在济南养的挺好,只是一路上颠簸,到京时竟要让人扶着,郡主看得心疼,萧艺更是直接上前将儿子抱起来,不过十岁的孩子,哪里就是小大人了。
壮壮回京后,立储的圣旨便到了英王府,郡主一家子摆了香案接旨,立储大典定在来年正月十五,恰好是元宵节,又是郡主的生辰,宫中原本就要办宴的,正好都凑一块儿,也省了办几次宴席劳民伤财。
这道立储圣旨发的可不容易,朝中反对的人极多。如今朝中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支持壮壮的,拿壮壮的血统说事,他是皇帝嫡长孙,除了良王和萧艺之外,他便是帝位第一继承人,如今良王和萧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继位,自然该轮到他,而且他幼而颖慧,于国事军事上都有真知灼见,是非常合适的储位人选。
另一派便是支持皇子继位的,皇位向来是父子相传,哪有越过儿子直接传位给孙子的呢。其实诸位皇子也是各有派系,但是在壮壮面前,这些皇子都统一了阵线,攘外必先安内,自家兄弟关起门来怎么打都行,让一个毛头小子爬到他们头上来怎么行。先把壮壮拉下来,兄弟几个再来斗。
皇帝虽然明着偏心壮壮,却不能在朝堂上堂而皇之的站在壮壮这边,面对儿子和孙子的争执,皇帝是扮演公正的大家长角色。
但郡主却能毫不顾忌的支持儿子,她让壮壮的系臣将几位皇子的缺点尽数数了出来,良王已废,康王身体有损,毓王为美妾刺伤兄长,愉王好色,府中姬妾争风残害子嗣,诚王暴戾,上月还弄死了个妾室,那可是良家子,恪王已是庶人,兴王寄情书画不通民政,平王不好学习顽劣异常。这样算起来,只有壮壮完美无缺,除了年纪小又有个强势的母亲惹人诟病。
但朝臣诟病的可不止这个,他们还摆出了一点,英王痴傻,壮壮身为英王嫡长子,现在瞧着挺聪明,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有什么问题?郡主可就他一个儿子,要是以后壮壮出了问题,他又没有子嗣,那江山何继?难道再传位给皇叔?
这点可是踩了郡主的尾巴,她向来最恨人说萧艺痴傻,这些人竟然敢摆在朝堂上来说,尤其这次朝会是为了定储位的,壮壮不在,萧艺身为父亲肯定要代表儿子站出来,这些人竟敢当着萧艺的面说这话,郡主在屏风后头看不清萧艺的脸色,但她知道一定是难看至极的。
皇帝也是面色铁青,这些人是要翻天了,竟敢当着他的面说他儿子痴傻,要照他们的说法,萧艺不正常,壮壮也会不正常,那他是萧艺的亲爹,难道他也不正常?
底下人也是一时嘴快,说完之后就后悔了,就算是事实也不能说出来不是?
郡主从屏风后头进了后殿,绕了一圈之后从正门进来,为她的丈夫儿子说话。
萧艺一见郡主进来,脸上狼狈之色更甚,他不怕别人嘲讽他,却怕别人在郡主面前嘲讽他,宝宝是多么优秀的人,优秀到他只能仰视,他怎么能让宝宝看见他这样难堪的时候。
郡主显然也是知道萧艺的心思的,给了他一个安抚性的微笑,而后朗朗开口:
“我方才在后殿听到有人大放厥词?是谁说的?”
郡主的目光在几位王爷的系臣面上一一扫过,她自然知道是谁,却要对方主动站出来承认。
场面一时寂寂,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在刑部左侍郎秦云身上,秦大人被人看得后背发凉,终是站不住走出来请罪:“微臣妄言,王爷王妃大人有大量,请饶恕微臣。”
郡主笑意微冷:“饶不饶恕先不说,这话却要说清楚,你说英王痴傻,何以见得?”
秦大人声音微颤:“微臣也是听了京中流言,一时情急便脱口而出,实无冒犯之心,王爷王妃皆是龙章凤姿之人,微臣……”
“王妃何必掩耳盗铃?众人皆知英王夫妇鹣碟情深,王妃爱护夫君之心令人动容,但秦大人说话也不是空穴来风,王妃如此咄咄逼人,便是逼得秦大人承认了英王爷聪明绝顶,难道众人心中没有真章吗?”
郡主目光如箭射向话源处,这口出狂言之人正是京中有名的傻大胆魏国候。
这魏国候说起来和郡主还是表兄妹呢,魏国候府前身为魏国公府,世袭三世降爵成了魏国候府,现任魏国候是林国公府已逝老太君的娘家侄孙,同时也是良王府魏侧妃的嫡亲弟弟。但据郡主所知,良王向来是瞧不上魏国候府的,只是不知今日魏国候和郡主呛声是为了谁?不管他为了谁,敢拿萧艺当靶子,他做好当肉泥的准备吧!
“魏国候这话我倒是不懂了!本妃如何掩耳盗铃?难道英王爷有什么不好?我家王爷文能读书写字,一手瘦金体铁画银勾,连先帝和先太傅都赞过的,于金石镂刻上也是精通,刻出来的东西不说一代大家,也称得上句惟妙惟肖。武学上更是天赋极佳,五岁习武六岁拜入太师府门下,十四岁于北疆生擒瓦剌王子,天启三年一役瓦剌元气大伤,至今不敢来犯,北疆如今还流传着英王爷的英勇事迹。我家王爷何等惊才绝艳的人物,不过心直口快性情耿直了些,在你们嘴里说出来倒成了痴傻之人,你们有这个胆子大放厥词,倒是也拿两棕旷古绝今的伟大功勋出来瞧瞧!只是别人我是不知道的,但魏国候你嘛,没听说你擅文还是擅武,斗鸡走狗欺田霸市的事情倒是没少听说过,还有脸来嘲讽英王爷,你可比得上他一根头发?”
萧艺虽然痴傻,却只是不通人情世故罢了,根本不是无法学习无法生活之人,他不懂的事情怎么教他都不懂,但武学雕刻这两样上却是天赋极佳,又有这个条件学习钻研,何愁不能成才,他但凡有一技之长,便能堵了别人的嘴,郡主也绝不允许别人拿他的缺陷说话。
魏国候被郡主一番话堵的哑口无言,他是得了毓郡王的眼色才敢说这话,如今惹毛了郡主,他若还是嘴上没把门的,按郡主的一贯风格,接下来就要把他老底都揭出来了,他虽没惹过人命,但小毛病不少,谁知道郡主会不会大做文章。
魏国候拿眼睛去瞥毓郡王,毓郡王却是全然不知,眼观鼻鼻观心,郡主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幕,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已经记下了,她多的是秋后算账的机会。
郡主没再给魏国候说话的机会,她毫不避嫌地开口为壮壮争取:“英王爷并不痴傻,英王世子也不可能有不好的遗传,宋萧林几家从未出过痴儿,他何来的遗传?至于诸位大人说的主少国疑母壮子弱,历来少年登基的明君也不是没有,垂帘听政的贤后更是有前例,再说英王世子此次前往江南整理盐政,手段凌厉政绩突出足以证明他可以独当一面,根本不用母后辅政,诸位大臣若是不相信,皇上的圣旨里可以注明此条,我日后只管理济慈堂之事,绝不过问国事,若违此例,任凭尔等处置。”
这话不仅是说给朝臣听的,更是说给皇帝听的,皇帝已经不信任郡主了,他恨不得自己能活久一点,壮壮再长大一点,等壮壮能独当一面,他便能绝了郡主过问朝政,也绝了妇人乱政的隐患。如今郡主主动说起这话,可不是瞌睡送来了枕头,虽然他死以后也管不着壮壮和郡主,但有圣旨在此,郡主即便有异心也要顾忌些,他再为壮壮挑好顾命大臣,一定要杜绝了郡主插手朝政。
皇帝如今日思夜想的都是如何让壮壮摆脱母亲的束缚,如何杜绝郡主染指朝政,完全忘了他当年是如何拘着逼着郡主在御书房给他干活,果然身份变了,立场也就变了,郡主先是他孙子的母亲,其次才是他的儿媳妇,最后才是他的外甥女。
郡主既说了这话,皇帝便顺杆子爬上来,当即在朝堂上敲定了储君人选,几位王爷还想垂死挣扎一番,说壮壮情况不明,万一他伤坏了身子呢?大梁如何能要一个病秧子皇帝?
他们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这个,郡主所有的火气都被挑了起来,当下也不管她和皇帝的密议,说出了壮壮受伤的原委,朝中有人勾结前朝余孽,意图谋害下任储君。
这话一出,朝中立刻就静了下来,他们支持哪个皇子皇孙争皇位那都是大梁内务,掺杂了前朝之事可就严重了,不管你有什么理由,和前朝余孽挂了钩你全家都别想跑。
因此朝中再无反对之声,礼部受命准备立储大典,而郡主虽然打草惊蛇,但能敲定壮壮的储位,也算是一大收获了。
正文 交替
这前朝余孽之事,早便有迹可循,早在郡主幼年时出天花那次,民间发生了暴乱,当时先帝便怀疑有一股秘密势力想推翻萧氏王朝,但找不到这股势力的窝点,只是隐隐怀疑和前朝有关。
先帝死前和今上也说起过这话,只是这么多年这些人都没露面,皇帝便也没放在心上,谁知在这儿等着呢。
大梁建国已有百来年,前朝的正统血脉便是瓦剌一族,但天启三年一役后瓦剌元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