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真相收集簿-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个时候,李京不过是个刚上大三的学生。在修鲁老师主讲的心理学课程,他遇上那个案子也只是个巧合。医学院,因为有实验用的人体标本。所以总会有很多恐怖的校园传说在学校里流传。李京的案子就和其中一个校园传说有关。
  当时历经所在的医学院最著名的校园传说就是解剖室里会动的尸体,传说那具尸体是有灵魂的,或者说是之前没有灵魂,但是进了解剖室之后就会继承上一具尸体的灵魂。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继承了灵魂的尸体会在解剖室里走动。甚至在雨夜会走出解剖室和教学楼,想常人一样在雨中行走,如果你在雨夜的校园里看见了一位裸体行走的人,一定要默默逃开,千万不要靠近,这具尸体随时会攻击人,甚至会直接把你掐死,来寻求灵魂的转世。而被害者的灵魂则会被交换进标本。困在解剖室里永远不能转世,直到笑一个雨夜。他遇到了可以作为提神的灵魂。
  李京第一次听到这个校园传说的时候甚至还嘲笑了一下一群无神论者编故事的能力,压根就没把这个传言当回事,依旧会在雨夜独自出入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在大学里的前两年基本上都是很平静的,大家也就把‘会动的尸体’当作了一个打脸的玩笑,下雨天也会调侃地会想提醒要注意不要碰上解剖室里新来的尸体。但是生活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你“惊”而非“喜”。在李京大三那年,那个传说变成了现实,在一个秋天的雨夜过后,李京所在的医学院的操场上凭空出现了一具尸体。受害者是这所学校读研的一位学生,死因是被人正面掐住脖子窒息而死,死者生前有搏斗的痕迹,应该是在临死前拼命反抗过。死者的身份证件和财物没有意识,当时警方按照现场初步判断否定了抢劫杀人的可能。当时派过来查案的正好是肖队,不过那时候小队还只是位新晋的警员,不过因为胆大心细在警戒也颇受好评。缘起这件案子,让李京认识了小队,并在之后成为了好朋友,不过这就都是后话了。
  在当时,李京也不过就是个无名小卒,因为正在听鲁老师的犯罪心理研究,所以对当时学校里的那起案子保持了高度的好奇。当时的鲁老师的名声很好,所以肖队在查案子的时候最先找到的就是鲁老师询问意见。鲁老师是研究犯罪心理方面的教授,这件案子又是在他所执教的学校发生的,所以鲁老师当仁不让地做起了警方的调查顾问。鲁老师也就把案子当成案例放到了课堂上,希望学生们也可以一起帮忙寻找嫌疑人线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校园传说的缘故,学生们的反应很平淡,有几个胆小的女生甚至将这件事情放在了鬼神论上,弄的鲁老师是哭笑不得。不过,有个学生和别人的反应大为不同,对于鲁老师给出的线索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甚至主动请缨参与查案。这个学生就是李京,但是李京在这些学生中并不突出,成绩平平,而且对于犯罪心理研究这门课程也不是很上心,鲁老师对于李京的反常反应还一度表示过怀疑,甚至认为李京作为嫌疑人之所以参与调查,很有可能是为了重返犯罪现场获得满足感。但是在真实了李京只是专注与案件本身的时候,鲁老师才彻底对他放下了戒心,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李京才系统的向鲁老师请教了应用犯罪学方面的知识。鲁老师也才知道李京学习心理学的初衷是为了解开自己童年时期社交障碍的问题。
  说回案情,当时警方到现场的时候。却是采集到了几枚鞋印,而且在死者的衣服上还有现场的地面上发现了拖拽的痕迹,现场貂蝉人员判断操场并非第一案发现场。法医根据死者腿部的尸斑分析,死者是在被杀之后才被移动到学校操场上的。另外据法医的检测报告显示,死者的死亡时间距离被发现时已经过了4个小时,死者是北大扫操场的环卫工人在早上5点发现的,也就是说死者的死亡时间应该是在当天凌晨的0点到1点之间,死亡原因是窒息,因为没有在脖子上找到质问痕迹。按照脖子上的勒痕和骨头断裂的情况来看推测应该是被某种长条状的坚硬物体从脖子前面勒住导致致死而亡的。
  被勒住脖子窒息死亡,雨夜,长条状的坚硬凶器。无一不把案件推向了那个著名的校园怪谈——会移动的尸体,虽然学校再三强调不要相信封建迷信,但是‘会移动的尸体在找替身’的说法还是在学校流传开了,甚至还有传言说这个事件只是个开始而已。果不其然。在几天之后的另一个雨夜。第二起案件发生了,作案手法相同,受害者仍然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只不过发现的地点实力操场500米远的第一教学楼。而教学楼仍然不是第一案发现场,而教学楼前仍然有一些混乱的脚印,经过采集比对,和上一起案件的脚印大小形状一致,甚至连鞋底的花纹和鞋底的磨损程度都是高度一致。甚至是走路力度造成的脚印深浅都是一模一样,所以警方将两个案子病案侦查。
  这下学校的网站是炸开了锅。如果说上一起案件是巧合的话,那第二起案件和网上曾经的出现的语言又有了惊人的同步。这件案子不仅引来了校内学生的讨论,甚至一些校外的好事者,尤其是神秘现象研究的人,几乎经常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出入校园。消防为了平息学生间的骚动情绪,就请求警方公布一些调查数据,来平息谣言。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就逛逛谐音这一点似乎就印证着传闻的真实性。看管解剖室的老师在案发当天做例行检查的时候,竟然在尸体标本的脚上发现了白色的棉质袜子,随即交给警方做了检验,而检验结果表明袜子上发现的纤维很可能和限产采集到的谐音中的纤维老子同一双鞋子,尸体脚底有磨损痕迹。另外,尸体标本脚的大小也和调查现场所采集到的脚印大小相同,这就似乎是证实了学生们的猜测,而网上的论坛里有出现了另一篇帖子,标题写着还没有结束。只有标题没有内容,按说早就应该被删掉的帖子,却因为发帖人的上一次的预言,而被疯狂的浏览和转发。
  虽然警方对于发帖人的id进行了全方面的搜查,但是却发现这发帖人所用的是海外服务器,最后好不容易查到注册人发帖地址的时候,竟然是在一家网吧里,网吧很小,没有身份登记,也没有装监视器,所以无法确认嫌疑人的身份。然而,就在警方查到那家网吧的前一天,那篇标题为还没结束的帖子才刚刚发出。
  无论是警方还是学校里的老师,都知道所谓的‘移动的尸体’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而现在两案子都将线索引向了解剖室的尸体也让警方大伤脑筋,到底是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要借由毫无根据的校园怪谈来作案呢?警方当时是百思不得其解,在没有其他有利的现场证据的支持下,警方把调查方向挡在了两位死者身上,首先就是要拍常量为死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或者共同点。二路老师当时建议除了调查死者身份外,还应该有另外一条线索对犯罪场所的地理和空间关心进行分析,从而确认两起案件可能的第一案发现场以及下一次可能犯罪的场所和地点。
  李京当时也是第一次接触案件,虽然作为医学院的学生,看尸体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但是查案件可是他当时人生中的第一次。鲁老师安排他去调查量为受害者平常的社会关系,二路老师则在发现两位受害者的地方检查了一个上午。根据天气预报,在估计天将会再次迎来一场秋雨,如果按照网上发布的那个信息来看,嫌犯很有可能再次作案。短短三天的时间想要抓住嫌疑人,只能今早通过地点,和受害人特征来推测嫌疑人的心理特征,甚至是犯罪过程中的倾向、癖好,从而推理出犯罪人的职业,甚至来说是缩小调查范围,锁定犯罪嫌疑人。
  因为嫌犯没有拿走受害者的任何财物,所以量为受害者的身份信息很容易确认,第一位受害者之前提到过是该校的一名研究生,正在读研一,因为医学院的学生几乎都是本硕连读,所以这位受害者在学校的时间还是很吵的,周围人对于他也是很了解。另外一位受害者同样也是这所医学院的学生,正在读大二的课程,因为成绩优越,正在申请国外学校的课程,遇害之前正在咨询转销手续。两位受害者在学校不同的科系,两人之间几乎没有交集。如果没有交集,只能从两位被害者的相同点上来判断受害者是不是在寻找受害者上有特殊的偏好。
  两位受害者的性别不同,第一位受害者是男性,而第二位受害者是女性,两人在身材方面也没有相同的地方,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量为受害人的学习成绩都是相当不错。难道嫌犯挑选他们是因为他们平常在校的表现,还是因为他们在学校里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瞩目呢?
  李京把自己的疑问说给了鲁老师听,陆老师第一次根据李京消息来分析,嫌疑人挑选这样的学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谋杀这样的学生可能会给他带来满足感,拿这些学生的优异表现对于嫌犯来说可能是刺激源。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嫌犯通过谋杀这些学校里受到瞩目的佼佼者引发关注度,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甚至将这些受害者放置于显眼的地方来作为一种炫耀。

☆、第二章 消失的凶手之谜

  在地理位置的推理方面,鲁老师通过一上午的观察和测算,他将嫌疑人寻找受害者的模式归类为狩猎型,即犯罪嫌疑人的常驻地点是在学校内部,捷和李静提供的受害者的共同点,嫌犯挑选受害者的一个依据可能就是发布在学校公告栏的成绩榜单,而他经常出现的地点一定可以经常看到这个榜单,另外,他有可能居住在受害者经常出没的地点附近。狩猎型的寻找受害者模式,嫌犯通常有固定的住所,这个住所能让他很方便的到达有合适对象出现的熟悉地点已挑选犯罪目标,而这个书系的地点通常不会离嫌烦的住处太远,通常就在他的居住地点附近或者比邻的地方。所以鲁老师和李京当时并没有从受害者最终出现的地方为中心划定搜索范围,而是划定了两个范围,一个是以学校公告栏为中心,另一个则是一两个学生最常出入的图书馆为中心。没有选择两个学生的宿舍地点是因为两人的宿舍地点相隔太远,嫌犯有自己对于受害者挑选有特殊偏好,所以两人没有交集的地点,鲁老师和李京当时决定暂不做考虑。后来案子破解之后,确实证明了鲁老师和李京但是对于犯罪地理画像对于罪犯的居住地点和作案地点确实有很大帮助。
  但是因为这样的初步侧写却迎来了校方第二次的恐慌,根据侧写的结果,无论是警方还是鲁老师,他们将嫌犯锁定在了学校内部。换句话说,实施了两期变态杀人案的凶手很可能就隐藏在学校的学生或者教职工身边。这个结果一出来,校董事会的成员一下子就紧张起来。除了担心结果出来之后在校园内不造成的不良影响外,另外一方面,校董事会也终日处在惶惶不安当中,试想,如果告知任何一个人他身边有个变态杀人狂,却不告诉他这个人到底是谁,任谁都会产生人人自危的危机感。所以当时为了维持相对的平稳。无凭学生焦躁不安的情绪,校方隐瞒了警察的调查结果。
  不过这个调查结果没过多久还是被传进了校园,果然如下董事会之前预料的那样。案件的初步侧写结果在学校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媒体当时也对学校的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段时间经常可以看见有媒体在学校出入,绥靖在校园内做采访。然而这种关注度无疑是给整个事件泼上了一同热油。让校园内师生的恐慌之火越烧越旺。学校和警方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似乎反倒合了嫌犯的心意,在消息传开的当天晚上,校园里出现了第三具尸体。同样是发生在雨夜,受害者也同样是被棍状物勒死,在死前也发生了挣扎的现象,凶手依然没有带走任何受害者的财物,就像真的如同怪谈里所说,凶手似乎就是那句为了寻找替身而躺在解剖台上的尸体。所以这一次即使是在学校加大安保的情况下,仍然有了第三具移动的尸体。甚至这一次,在移动的尸体身上发现了凶手留下的纸条。
  凶手将纸条留在了第三位被害者的上衣兜里,上面仅仅写着‘解剖室’三个字,自己使用打印机印出来的,没有在上面找到指纹痕迹。
  第三具尸体的出现在学校里引起了轩然大波,曾经预告过第三起事件的那个帖子已经被再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尤其是当人们知道了纸条存在的时候,大家已经认定那个发帖者和整个案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是当大家都在等着他的第三次预告时,这个id好却再也没有发出过任何信息,那是否代表着不会再有死者出现了,还是嫌犯知道警方已经盯上了这个id而不敢再轻举妄动了呢?
  与此同时,网上竟然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推测,最夸张的一个推测就是发帖者就是躺在解剖室的那具尸体。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些谣传只不过是大家对于近日来连发的凶杀案的各种猜测,但是从第三具尸体上发现的那个字条却不得不让调查人员将目光转向了解剖室。
  李京和我说在调查初期,没有什么人重视那个学校流传已久的怪谈,但是三次的凶杀案,每次都与怪谈相关,而且最后一次凶手故意将线索指向了解剖室,让人无法不怀疑凶手这样做的动机,鲁老师和肖队都开始怀疑嫌犯与解剖室之间的关系。凶手似乎执迷于解剖室的怪谈,但是原因又是什么呢?
  之后,肖队和同事对于解剖室展开了调查,而李京依旧去调查第三位受害者的身份。第三位受害者和前两位受害者不同,他是学校的教导处主任,因为是教职工的缘故,李京的调查远没有之前那么方便,而且学校对于学生查案这件事也觉得颇为方案,所以总是以各种理由打发他离开。无奈之下,李京向时灏求助,时灏曾经因为非法侵入学校的档案系统而被学校处分,受到警告如果出现第二次这样的情况就会被勒令退学,但是当时情况紧急,学校方面并不愿意过多地和警方配合,而时灏是当时的最佳人选,在鲁老师拍着胸脯保证方时灏不会被退学,甚至撤销原来处分的情况下,时灏也加入了他们的调查队伍。
  时灏侵入了学校网上的档案管理库,调取了被害的教导主任资料,得知这位教导主任曾经也是这里的一名学生,于谦两位学生不同,他的成绩平平,毕业后选择留校做了一位普通的教职工,之后一步步地爬到了现在的这个位置。本来是毫无关注点的资料,李京却注意到了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就是教导主任大学中的一个转折。这个转折发生在教导主任的大三那年,教导主任前两年的在校成绩可以说是名列前茅。但是当进入到大三的课程之后却有了明显的下滑,从年级的前十一下子掉到了中下的位置,以为内是本硕连读。所以如果只看后几年的成绩,教导主任确实和前量为受害者之间没有任何重叠,但是如果去看他前两年的表现,似乎有和前量为受害者有着惊人的相似。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才导致教导主任后来的成绩出现了问题。
  李京把当时的疑问向卢老师说明,鲁老师听完之后眯了一下眼睛,似乎对这一点也充满了好奇,不过他却和李京有了不同的想法。当时陆老师推测这个人的年龄会不会是和教导主任一样大,因为教导主任曾经也和前两位受害者一样成绩也是榜上有名,如果按照这个线索往下推测。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时灏一样轻松地获取别人的信息,而之前的侧写说明凶手在挑选受害者的时候有自己的偏好,那会不会凶手之前就认识教导主任?但是教导主任之后的经历与凶手的偏好有着明显的不符,所以凶手有可能只知道教导主任发生改变之前的情况。而在教导主任发生改变之后却因为一些原因而不知道后来的情况呢。
  第二次侧写在第三具尸体出现之后开始的。学校加强了安保,在凶案发生的当晚几乎所有的安保人员都在校园里巡视,但是还是出现了第三具尸体。如果是在公共区域谋杀的,那受害者发出的呼救声足以引起安保人员的注意。所以肖队推测凶手应该是在自己居住地,或者在隐秘的左岸基地进行的行凶,而雨夜正好又为嫌犯运输尸体提供了天然屏障。这就更加加深了警方和鲁老师对于嫌犯有可能是学校内部人员的推测。能够避开学校的安防措施,将尸体运输到明显的位置,嫌犯掌握着学校的各类情况。
  凶手杀教导主任。说明他虽与教导主任的人只有可能还停留在教导主任大二时期,而之后的情况一无所知说明嫌犯有可能是在近期才又回到学校。他利用学校里的怪谈传说。还有对于成绩公告的关注,也侧面说明他有可能曾经也是这所医学院的学生。鲁老师建议肖队查一下近期纳入学校的人员编制中,有没有曾经也是这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